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投資風險論文多篇

投資風險論文多篇

投資風險論文多篇

投資風險論文範文 篇一

風險投資也稱為創業投資。風險投資指的是對未上市企業以股權資本的形式進行投資,併為此提供管理和經營服務,扶持該企業的未來發展待企業發展到相對成熟後,通過股權轉讓收取長期投資收益的行為。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有企業也融入了國際競爭的浪潮中,在實現本身保值增值的同時也積極的對外風險投資來贏得更多的收益,以至於在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的地位。

二、風險投資理論

(一)風險投資項目中風險的識別

風險投資項目的風險有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構成。系統風險又稱不可分散風險,也就是不能通過多元化的投資來分散,它與整個市場的宏觀環境相關聯,也是所有參與者共同面臨的,如政策法規、經濟週期、通貨膨脹等。非系統風險又稱為分散風險,其分為技術風險、管理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1)技術風險具體表現為:技術研發成功的不確定性、技術前景的不確定性、產品的生產和售後服務的不確定性。(2)管理風險主要表現為:意識風險、決策風險、組織風險和人事風險。(3)市場風險主要表現為:市場接受能力的不確定性、市場接受時間的不確定性、產品競爭力的不確定性。(4)財務風險主要表現為:財務狀況的不確定性、投資資金需要規劃的合理性和資信的不確定性。

(二)風險投資項目中的風險評估

對風險投資項目中的風險評估主要是分析未來風險發生的概率,估計風險發生後的所造成的損失和危害程度。其目的是對風險進行全面的認識、科學化的預測和計劃性的應對的基礎上,有效的評估風險發生的概率及後果以降低其不確定性。

(三)風險投資項目中的風險防範

1、風險投資的策略組合風險投資策略的制定

伴隨着對投資風險與收益的權衡,高回報率與高風險的相關度極高。故在風險防範中可以採取適當的投資組合來儘可能的規避高風險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比如專業化、分階段和多樣化的選擇。專業化投資戰略主要體現在對某些特定行業以及投資地域上的集中度,由於通過對特定行業的瞭解可以幫助企業更好的積累知識和經驗,這對投資的前期評估提高了準確性也對之後的管理帶來了便利。失敗率也會隨着經驗曲線的積累而降低,一個機構避免失敗的能力來自於相似的投資經理中吸取的經驗。分階段投資是指在前期注入一部分資金後,若企業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投資方可以停止對企業的繼續投資。分階段投資是避免問題和提高決策效率的有效途徑。分階段投資一方面減少了企業家的機會主義行為;另一方面也有效的促使企業家更加關注產品的長期發展曲線,適時地以市場為導線來調整產品的適應度。聯合投資是指在同一投資倫次內,有至少兩家以上的分險投資機構共同投資於同一創業企業,這些企業可能各自偏好於不同的投資方式,達到資本與資源上的聯合。在多家機構的合作下,知識和資源的注入使被投資企業的稟賦更加充實。相應的,參與聯合投資的機構越多,所掌握的信息也就越充分越能對企業進行多方監控。

2、風險投資中的委託問題

風險投資中,投資機構與被投資企業之間存在非常典型的委託-關係,由於兩者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從而產生成本。然而被投資企業的能力和努力使決定投資機構成敗的關鍵。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由於逆向選擇,使得能力不足的企業最有可能獲得投資,而能力更像的企業一般保留有更高盈利前景的項目。然而企業得到風險投資後,他們可能會偷懶也可能選擇一些有利於個人收益的項目,因而他們的行為並不能完全同股東的利益一致,他們可能繼續運作那些淨現值為負的項目。委託問題的解決首先需要構建專業的團隊對企業進行監管,強調信息的絕對公開,防止企業的短視行為以及消極怠工狀態,在發現問題後及時處理和調整。再次對企業的管理層和員工實施長期的激勵機制,企業的發展與績效掛鈎。採用員工持股的方法有利於員工間的相互監督,全體員工之間形成有效的合作與監督來共同擁有更高水平的信息流。

三、國有企業對外投資存在的主要風險

(一)戰略風險企業戰略是對企業發展的佈局也是企業未來健康發展的基點,為尋求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而制定的關於全局的策劃和謀略。在經濟全球化,技術更迭速度的加快,新的生產方式的更新換代及信息交流無國界的背景下,戰略管理顯現出其所獨特的把控全局性和前瞻性。

(二)投資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決策風險,指投資缺乏嚴格的決策程序,對投資對象的價值評估與定價失真導致決策失誤。主觀方面,可能由於國有企業缺乏專業的風險投資人員,受到相關領域知識背景和能力的侷限,對項目的可行性預測、市場調研及投資的報酬判斷不準確,導致對項目的錯誤選擇;客觀方面,由於國有企業投資機構與被投資方存在的委託關係,造成信息的不對稱以及未來不確定性導致的風險。三是政策風險,由於宏觀經濟與產業投資政策,匯率、利率的變動,雙邊或多邊貿易摩擦等影響導致的風險。

(三)融資風險儘管國有企業的融資大多來源於銀行的貸款,雖然貸款利率相對於民營企業較低,但同樣也存在信用風險和結構風險。

(四)財務風險指因財務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風險。主要是在成本控制、投資收益等方面出現的風險。

(五)內部管理風險由於國有企業存在的所有者缺位的現象,導致監督約束機制不嚴,監督不力造成管理失控。在所有者缺位的情況下,使得事後追責的缺失,導致最後造成呆賬、壞賬。

四、加強國有企業投資風險控制機制

風險控制和管理是國有企業實現保值增值的重要保證。對於國有企業來説,往往會選擇朝陽產業進行投資,例如:能源、綠化等項目。這類項目的風險較低,未來預期收益較為可觀,但投資至產生回報的時間較長。由於國有企業的資金池較大,故即便選擇了風險較低的項目也仍需考慮到收益率和貸款利率的比重。

(一)要建立國有資產投資風險的管控機制

由於國有企業同時承擔資產保值增值的義務,同時也需承擔投資失利的風險。但由於無人對投資進行監督,也間接造成投資的損失無人問責的狀況,使得投資效率低下,投資浪費等問題:完善風險管理組織機制。全面提升風險管理的能力,設立專門的風險投資部門,聘請專人進行知識的培訓。同時建立審計委員會、財務部門和法律諮詢部門構成風險管理體系,嚴格遵循投資項目的審批流程和監管;建立風險評估和分析機制。根據市場的供需迅速做出反應,對項目本身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獲取最新的數據進行評估,從而量化風險;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明確風險預警標準,建立科學的風險預警系統。

(二)加強對投資項目可行性的研究

國有企業投資通常投資效率低,投資項目回報時間長,這些都加劇了投資風險。由於國有企業為了保證資產的保值增值,所以選擇投資項目大多屬於風險規避型,但由於項目風險和投資收益成正比,故可以採取專業化投資和聯合投資。投資較為熟悉的項目,對其專業知識和市場前景把控較好的領域,使項目本身能通過聯合投資的形式,讓其實力更具有競爭力,通過聯合投資也能降低信息不對稱的風險。但無論投資怎樣的項目,都需要了解宏觀環境,結合內外部因素,作出系統性和科學性的分析和研究,立足長遠戰略。

(三)規範投資決策和投資實施過程

投資項目的前期都需要做好市場調研、可行性分析和專家專業性的判斷,每一步的實施都應嚴格按照規劃的策略進行,因為每一步驟都會對最後的結果產生影響,構成風險。國有企業的風險投資更需要建立相應的部門進行監管並問責,使投資的過程中將道德風險和逆選擇降到最低。

五、結束語

投資風險論文 篇二

(一)宏觀貨幣政策與微觀企業投資效率

根據貨幣政策非對稱性框架(Cover,1992),不同宏觀貨幣政策對微觀經濟主體施加影響的作用效果是不對稱的。在緊縮貨幣政策期間,由於企業的外源融資通道受阻,內源融資成為提供資金的主要方式(Almeidaetal.,2004),而內源融資方式缺少監督,往往因信息不對稱或問題導致低效的投資決策:對於自有資金短缺的企業,銀根緊縮無疑“雪上加霜”,會加劇企業的投資不足;而對於自有資金充足的企業,企業管理層可能利用此契機“抄底”,加大投資力度,但是在監督機制不健全的背景下,極易引發過度投資問題。在寬鬆貨幣政策期間,銀行、債券等社會融資為企業注入大量流動性,能極大緩解資金緊張企業的投資不足問題;而對於資金充裕的企業,外部融資的便利會促使企業降低現金持有水平,因而由內源融資導致的現金流濫用問題得到緩解,同時企業接受來自資本市場的廣泛監督,會更加科學合理地決策,以減少過度投資。綜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設1:H1:緊縮的貨幣政策加劇企業過度投資和投資不足,寬鬆的貨幣政策能夠抑制企業過度投資和投資不足。

(二)貨幣政策、未預期的風險投資與投資效率

由於風投機構的監督、認證功能(Nahata,2008),有風險投資參與的企業治理機制比無風險投資的企業更健全(Celikyurtetal.,2012;黃福廣等,2013),此外投資者的預期會對資本市場造成衝擊(張榮武等,2011),因而在企業IPO解禁期後,預期風險投資退出而實際上風險投資未退出,即“未預期的風險投資參與”,會對企業投資行為產生重要影響。而貨幣政策對未預期風險投資的作用效果具有雙重影響:一方面不同的貨幣政策導致投資者形成不同預期,由於緊縮政策下的緊縮預期比寬鬆政策下的擴張預期對經濟影響更大(Dimsdale,2012),故緊縮政策下未預期的風險投資參與會對企業投資造成重大沖擊;另一方面不同的貨幣政策影響未預期風險投資者作用的發揮,如寬鬆貨幣期間,市場流動性充足,企業投資較為理性,未預期風險投資者的監督作用不明顯,而貨幣從緊時,依賴自由現金流進行投資的企業問題較為嚴重,因而未預期的風險投資者能夠發揮積極的監督作用。綜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設2:H2:在緊縮貨幣期間,未預期的風險投資參與能夠抑制企業過度投資,並緩解企業投資不足;在寬鬆貨幣期間,未預期的風險投資作用不明顯。

(三)貨幣政策、風險投資與機構投資者

在緊縮貨幣政策期間,外部融資機會的匱乏使得上市企業的利益相關人尋租、行為盛行,困窘的外部投資環境加劇了各經濟主體之間的利益複雜性,會出現諸如“搭便車”等監督低效問題,使得風險投資和機構投資者難以協同發揮監督作用;而寬鬆的貨幣政策給予經濟主體一個良好的運行環境,使得二者可以共同發揮對上市企業的監督作用,尤其對我國易於出現的過度投資現象能夠很好地抑制。因此,本文提出假設3:H3:在寬鬆貨幣政策期間,未預期的風險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相互作用,抑制企業過度投資。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與數據

本文選取2007—2012年中國A股市場共6年的數據①,剔除了ST類、PT類、金融保險類公司,以及股東控股權和主營業務發生重大改變的公司,剔除了樣本數據不完整和上市時間不到一年的公司,最後得到1917組樣本,共計7452條非平衡面板數據。為消除極端值的影響,本文對小於1%和大於99%的極端值進行Winsorize處理。本文中財務數據和風險投資數據均來自CSMAR數據庫,而機構投資者數據來自Wind數據庫。

(二)變量和模型説明

1.未預期的風險投資模型模型構建如下:先建立企業實際的風險投資Logit模型,得到係數估計值;再以估計值建立預期的風險投資Logit模型;最後對實際和預期的風險投資啞變量進行比對判斷,得到未預期的風險投資選擇方程。(1)實際的風險投資Logit模型VC*i,t代表t期企業實際吸納的風險投資數量,VCi,t代表實際是否有風投參與的啞變量,VC_Si,t-1代表風投機構持股比例,Liqi,t-1代表股票流動性,等於股票交易總量/流通股股數。Growthi,t-1是代表企業成長性的一組控制變量,包括淨資產收益率ROEi,t-1,淨利潤增長率NPGi,t-1,總資產週轉率TATi,t-1以及每股經營現金淨流量NOCFi,t-1。此外,Dk代表年度啞變量,Dj是行業啞變量,並按照CSMAR數據庫分類方法分為6大類,分別為:農業、公共事業、房地產業、商業、工業和綜合。(2)預期的風險投資Logit模型對上述模型迴歸得到係數估計值^β0、^β1、^β2和^β3,代入模型可計算得到預期的風險投資數量,並進而構建預期的風險投資Logit模型其中,^VC*i,t代表預期的風險投資數量,^VCi,t代表預期是否有風投參與的啞變量。(3)未預期的風險投資選擇模型實際和預期的風險投資參與情況可能不一致:若預計t期風險投資會退出企業,但實際風投並未退出,此時實際和預期的啞變量相減得1,即VCi,t-^VCi,t=1,表示存在“未預期的風險投資參與”;若預計t期風險投資不會退出,實際上風險投資退出或未退出均有可能,則VCi,t-^VCi,t≤0,即不存在“未預期的風險投資參與”。2.投資過度和投資不足模型本文借鑑Richardson(2006)和Biddle等(2009)的設計建立投資過度和投資不足模型,以考察未預期的風險投資參與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其步驟為:先估計投資方程,根據其殘差得到過度投資或投資不足變量;再建立過度投資或投資不足模型,引入未預期的風險投資變量和其他控制變量進行迴歸分析。

三、實證結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如表1所示,我國上市公司的風投參與程度普遍偏低,只有10%左右,但數量和比例的總體趨勢是增加的,反應了風投行業在我國尚處於成長階段。而機構投資者參與程度非常高,是我國股市的絕對主體,對於規範證券市場、監督上市企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2。從A欄看到,從7452個總樣本中篩選出投資過度且內部現金流富餘的觀測值只有771個,企業投資過度和富餘自由現金流的匹配度不高。而B欄中投資不足且內部現金流缺口的樣本觀測值約佔總體一半,二者匹配度高,説明內部現金流缺口是引起企業投資不足的重要因素。此外,投資不足變量的最大值、均值和中位數值均小於投資過度相應變量的值,表明企業過度投資是我國更為嚴重的問題。為探究主要變量的相互關聯性,我們還報告了其相關係數,具體見表3。從A欄Spearman相關係數來看,過度投資與貨幣增長率M2顯著負相關,但其Pearson相關係數不顯著,説明僅有微弱的證據證明緊縮貨幣政策抑制了過度投資。從控制變量看,過度投資與富餘自由現金流的Spearman相關係數顯著為正,説明富餘自由現金流滋長了企業的過度投資。從B欄看到,投資不足變量和內部現金流缺口的Spearman相關係數和Pearson相關係數均顯著為正,説明內部現金流缺口是造成投資不足的重要原因,與表2的分析結果相一致。

(二)貨幣政策、未預期的風險投資參與和投資效率:迴歸結果

本文結合自由現金流,對樣本進行如下分組迴歸以考察企業投資行為:投資過度且自由現金流為正樣本(簡稱“投資過度樣本”)、投資不足且自由現金流為負樣本(簡稱“投資不足樣本”)。表4是檢驗假説1的迴歸結果。從(1)(3)列可以看出,在緊縮貨幣政策期間,貨幣政策啞變量MC均顯著為正,説明貨幣政策越緊縮,企業過度投資或投資不足的程度越大,即緊縮的貨幣政策加劇了企業非效率投資,強烈支持了假説1。而在寬鬆貨幣政策期間,(2)(4)列的MC啞變量均顯著為負,即寬鬆的貨幣政策能夠抑制企業過度投資,並能緩解投資不足,也驗證了假説1。控制變量自由現金流FCF在投資過度和投資不足情形時均顯著為正,説明富餘自由現金流導致企業過度投資,而內部現金流缺口容易引起企業投資不足。我們再分別將投資過度和投資不足樣本按照貨幣鬆緊進一步分組以檢驗假説2、3。依照本文第三部分的分類方法,2008年、2012年劃分為緊縮貨幣期間,而2009年、2010年、2012年劃為寬鬆貨幣期間。表5的第(1)(4)列是對假説2的迴歸結果。從中看出,緊縮貨幣期間未預期的風險投資係數為負但不顯著,微弱證明了未預期的風險投資能抑制企業過度投資;而在投資不足時T值顯著,表明貨幣緊縮時未預期的風險投資能發揮治理作用,減緩企業投資不足。而在貨幣寬鬆時,如第(2)(5)列所示,未預期的風險投資作用不顯著,和前文的理論綜述一致,驗證了假説2。表5的第(3)列是對假説3的迴歸結果。從中看到,寬鬆貨幣期間未預期的風險投資和機構投資者交乘項係數顯著為負,其他情形均不顯著,表明貨幣寬鬆時市場的扭曲程度小,中間市場投資者能協同發揮監督治理作用,抑制企業過度投資。從係數絕對值來看,交乘項係數的絕對值大於未預期風險資本珚VC和機構投資者Inst係數的相加值,説明聯合作用力度大於單獨作用力度之和,驗證了假説3。

(三)穩健性檢驗

為了檢驗結果的穩健性,我們進行以下替換:(1)用“營業收入增長率”替代託賓Q值;(2)關於貨幣政策鬆緊度的指標,取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公佈的銀行家感受貨幣政策“適度”比例的中位數,低於中位數的定義為“緊縮”貨幣政策,高於中位數的為“寬鬆”貨幣政策;(3)依據中國證監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重新分類,除工業類因行業內差異顯著而按二級代碼分類外,其餘行業按一級代碼分類進行計算。對所有的替代變量重新進行迴歸,迴歸結果表明在所有的重要結論上基本與前文保持一致,表明模型的穩健性。

四、結論和建議

風險投資論文 篇三

[關鍵詞]保險中介,風險投資,投資特點,作用及挑戰

我國專業保險中介業發展模式仍處在不斷的探索之中,風險投資在我國也是一個新興事物,在近十年得到了快速發展。如何評價兩個新興事物在一個新興市場的結合及其帶來的新變化,將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研究。

我國專業保險中介可分為保險、保險經紀及保險公估公司,截至2007年底,處於經營狀態的保險公司為1755家,經紀公司為322家。全國經渠道實現保費收入357.46億元,同比增長53.24%,市場份額5.08%。作為保險市場銷售主體之一的專業中介的發展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在整個保險市場份額中所佔比例較低,沒有擺脱經營效率相對較低的困境。

一、風險投資進入保險中介業的現狀分析

(一)我國風險投資發展分析

風險投資是由專業風險投資人通過購買股權或提供貸款的方式將資本提供給具有很大升值潛力的新興公司,並提供增殖服務促進被投資公司快速增長,然後通過公開上市、股權轉讓、兼併收購或其它方式退出,在產權流動中實現高額投資回報。美歐各國的風險投資在促進本國高新技術公司的發展發麪做出了重要貢獻。

截至2006年底,我國風險投資機構的總數為345家,管理的資本總額為663.8億元,累積投資額為410.8億元。風險投資已經進入多個行業,已從初期的針對高新技術企業轉向投資行業多樣化,傳統行業獲得風險投資的支持力度明顯增加,投資階段明顯前移。

大批有利於風險投資的政策出台,為其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2006~2020中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及《配套政策》中,明確把發展風險投資作為自主創新的最重要政策工具之一。2006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正式確認了“有限合夥”的企業形式,並且擴大了合夥人範圍,明確了合夥企業不繳納所得税,基本解決了風險投資發展的法律和制度障礙。創業板市場也即將在國內推出,為風險投資增加了退出通道。

(二)風險投資進入保險中介業情況

根據相關公開信息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07年底,風險投資進入了6家在我國開展經營的保險中介公司。

1.華康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美國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投資2500萬美元。

2.中國眾合有限公司,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投資1000萬美元。

3.泛華保險服務集團,鼎輝國際投資基金和國泰財富基金參與多輪投資。

4.明亞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獲得了包含桑迪·威爾在內的投資者多輪投資。

5.搜保網,獲得美國風險基金COBB&ASSOCIATES的200萬美元投資。

6.車盟汽車保險經紀公司,共從華登國際投資基金以及德同資本基金等六家風險投資商處獲得風險投資4000萬美元。

(三)風險投資進入中國保險中介業的原因分析

風險投資除了追求高額的回報之外,投資中國保險中介業還有更加深層次的原因,是由中國市場的獨特屬性決定的。

1.分享中國價值。近年來,“中國概念”的價值凸現,在國際資本市場受到廣泛追捧。保險業作為中國最具發展前景的行業之一,風險投資的市場價值效應是顯而易見的。

2.巨大的市場潛力。保險業發達國家的保險中介業實現保費一般佔總保費的60%左右,而中國。目前只有5%,保險中介業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3.較高的成功率。風險投資的資金支持加上其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可以保證被投資公司順利地成長,風險投資的海外資源也增加了被投資公司海外上市的成功率。

4.保險中介業符合消費屬性。風險投資的投資領域正在從IT、通信、網絡及生物醫藥等高科技項目逐步擴展到面向廣大消費者,尤其是中產消費階層的消費類項目,保險中介業剛好符合此類投資項目的標準。

(四)風險投資特點分析

風險投資均幫助被投資公司對市場運營模式進行了創新,抓住了細分市場或空白市場,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壁壘。風險投資均是在保險中介公司發展初期進行投資,並且在多輪的投資中積極跟進。項目目標客户均針對廣大的中產消費階層,符合風險投資對於成長性的認定要求。被投資公司股權架構等均較為複雜,顯示了風險規避的需要。

(五)目前的發展成效

目前獲得風險投資的各家保險中介公司的發展各不相同,由於缺乏相關的公開數據作為支撐,尚不能對其績效進行評價。但毫無疑問,風險投資的介入確實在市場模式方面進行了創新,也為保險中介業的跨越發展提供了思路,吸引了更多的資本關注保險中介業。

二、風險資本投資泛華保險服務集團的模式分析

泛華保險服務集團(下稱“泛華”)是亞洲第一家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上市的保險中介公司。2007年10月底登陸美國納斯達克(NASDAQ)全球市場,股票代碼為CISG,募集資金2.16億美元。泛華於1999年在廣東開始保險服務,截止到2008年1月,泛華已經完成了10個省市的銷售網絡建設,已基本覆蓋經濟發達地區。

(一)風險投資為泛華髮展提供了資金支持、創新思路和模式

從泛華髮展歷程可以看出,兩隻風險投資基金分別於2001、2004、2005、2006年4次對泛華進行風險投資,風險投資不僅提供了發展資金,更為泛華確定業務方向、創新發展思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風險投資的支持下,泛華的發展路徑不斷清晰,公司架構以及品牌側重不斷完善。

(二)風險投資為泛華搭建了完善、複雜的公司架構

為規避風險,泛華在中國大陸地區之外設立了多家控股公司,對泛華中國公司進行多級控制。在中國大陸開展業務的所有、經紀公司均由另外兩家投資公司控制,而這兩家投資公司則由三名自然人股東控制。泛華中國公司與所有、經紀公司之間沒有直接的股權聯繫,僅憑藉與兩家投資公司簽署的合同,從而取得所有、經紀公司的經營成果。如此的架構,有效地規避了政策風險。

(三)風險投資大力支持泛華的擴張策略

與其他中介公司兼併收購不同的是,泛華利用資本的力量迅速吸收已有公司加盟,本質上泛華的操作可以被認為是一種風險投資模式。

投資風險論文範文 篇四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風險投資的嘗試,走過了20多年的歷程。此嘗試在促進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高新技術產業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和發達的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分析制約我國風險投資的因素,採取相應的策略,對促進我國風險投資研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風險投資發展的制約因素

1.受風險投資人文社會環境的制約。風險投資是把資金投向處於較大風險的高新技術領域,期望成功後,通過所有者權益的變現獲得較高收益的投資行為。高新技術行業作為新型的行業,技術風險、管理風險、市場風險等各種風險較大,失敗的可能性較大。傳統的投資往往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對具有較大風險的行業缺乏投資的積極性;而風險投資是一種主動承擔投資失敗的風險來博取高收益的行為。這就需要社會能提供適合風險投資的人文社會環境,能鼓勵人們敢於冒險、勇於創新、接納失敗。我國當前風險投資的人文環境還不太理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我國由於受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科研計劃主要由國家安排,為數不多的科研經費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形成了科研人員對國家的過分依賴,缺乏自我創新的精神;在科研體系中,過分依賴學術權威,論資排輩的現象還大量存在,不利於社會創新體系的形成;受我國長期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知足常樂”、“小富即安”、“槍打出頭鳥”、“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等倫理道德觀念深入人心,對風險投資的發展非常不利;我國缺乏對風險投資失敗的社會保障制度,一旦投資失敗,可能永世不得翻身;在資本市場上,投機氛圍太濃,缺乏戰略投資者等等,對我國風險投資的發展形成了很大的制約。

2.受風險投資政策的制約。風險投資是一種市場行為,有效的市場機制是風險投資業發展的基礎。但從世界各國風險投資業發展的經驗來看,風險投資業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包括税收優惠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投入政策等。例如,美國政府為了促進風險投資業的發展,1978年將資本收益税由49.5%降至28%;1981年進一步降為20%,且規定風險投資額60%免於徵税,40%減半徵收,極大地促進了風險投資業的發展。我國台灣地區的《科學工業園設置管理條例》規定,園內企業可以全部免徵進口税、貨物税、營業税,5年內可以免徵盈利事業所得税,外銷產品不徵收任何税收。西班牙政府對卡賈圖科學城的建設前後投入資金達到100億美元;日本的筑波科學城的建設歷時20年,耗資13000億日元;德國政府在20世紀80年代,用於高新技術開發園區的建設資金超過1.9億馬克。我國政府雖然明確地提出了支持風險投資業發展的計劃,也採取了有關促進風險投資發展的政策,但大多數促進風險投資的政策都是由地方政策出台的,缺乏統一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不利於風險投資業在更大範圍和規模上的長期、穩定發展。

3.受風險資金來源渠道的制約。風險資金的來源是發展風險投資的基本問題。風險投資的特點之一是高風險性。為了分散風險投資的風險,所以在資金來源方面,應具有一定的規模;在資金來源方面也應多元化,這才有利於分散風險,讓更多的資金加入到風險投資業來。1994年,在美國的風險投資資金來源中,各種基金的比例達到53%,使美國數以萬計的企業和普通民眾通過基金以較少的資金從事風險投資,為美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融資渠道。相比之下,我國風險資金主要來源於政府,渠道單一。據統計,1999年我國92家風險投資公司的74億元的資金絕大部分是由政府出資的。根據科技部的《我國創業投資發展報告2005》,從2004年風險投資的資本構成比例來看,政府、銀行和國有獨資公司佔有46%,外資為21%,個人資金佔3%,其餘為各類企業資金。政府的資金來源於納税人,不可能過多地參與高風險的投資活動。這種單一的風險資金的供給渠道,與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化所需的巨大資金需求是極不相稱的。

4.受風險投資人才匱乏的制約。風險投資的成功因素除了需要有新的技術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目光敏鋭、具有遠見卓識的人才。許多風險公司甚至把風險人才作為是否投資的第一因素。風險投資的人才要求具有經營管理、投資理財、戰略規劃以及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綜合知識,同時還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國外,風險投資人才的成長過程,通常是一大批技術專家或經營管理人員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下,從大學、研究所或大公司中分離出來,創辦自己的風險投資公司,在將高新技術轉化為產品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從我國目前的風險投資業的現狀看,人才缺乏是十分突出的問題。其原因主要是我國高等教育專業分工過細,同時缺乏有利於創新、創業的用人機制所造成的。

5.受風險資金退出途徑的制約。風險投資的失敗率很高,業內人士有一種説法:“成三敗七。”這就要求風險投資成功的項目預期年回報率很高,一般應達到60%以上,才能彌補其他未成功的項目的虧損。這不可能從利潤分紅中獲取,一般來説要通過股權轉讓來實現。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通過IPO的方式來實現,風險投資在投資時首先要考慮的是資金能否成功退出。由於被風險資金投資的企業是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這些企業在發展初期,很難達到主板市場規定的上市條件。因此許多國家為了促進風險投資的發展,大都為風險投資的退出提供了主板以外的二板市場。而我國目前雖然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建立了類似的交易市場,但無論是上市制度,還是規模上都遠遠地不能滿足風險投資的需要。由於資金退出困難,使我國許多風險資金沉澱在所投資的企業,不能形成風險投資的良性循環,更談不上高回報。這些因素都嚴重地制約了我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

6.受專門中介機構不完善的制約。為風險投資業服務的中介機構包括一般中介機構和專門中介機構。一般中介機構包括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等,這些中介機構在我國有不同程度的發展。但為風險投資業服務的專門中介機構如科技項目評估機構、風險投資擔保機構、風險投資諮詢機構等在我國還不完善。例如,由於專門為風險投資服務的中介機構不到位,風險投資者在選擇投資項目時,因為無法對高新技術項目進行價值認定而變得慎之又慎,從而影響了投資的效率。

7.受法制環境的制約。風險投資的發展,需要有相應的法律制度來加以規範。在我國的現有法律制度中,有許多對風險投資發展起到制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國外的風險投資的實踐來看,較為適合的組織形式大多采用有限合作制的形式,它有利於降低風險投資的道德風險及運作成本,但這項制度在我國法律上是禁止的。其次,風險投資往往選擇高新技術作為自己的投資領域,這個領域能吸引風險投資的動力,主要來源於知識產權。一種創新產品、一項新的科研成果如果能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就能給風險投資帶來豐碩的利潤,但目前我國的法律制度對於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還不夠,嚴重挫傷了風險投資積極性。再次,我國現有法律制度對風險投資的股份結構、資金來源、產權轉讓等方面都作出了嚴格的限制,對風險投資的發展也起到了制約作用。二、發展我國風險投資的策略

1.營造有利於風險投資發展的外部環境。第一,創造適應風險投資發展的社會人文環境,大力宣傳風險投資的作用,鼓勵創新,為風險投資失敗者提供保障機制。第二,政府要制定優惠的政策,鼓勵風險投資業的發展。如對被風險資金投資的企業實行優惠的税收政策,對商業銀行投向風險企業的投資實行貼息貸款、擔保貸款等。第三,建立健全促進風險投資的法規,對現行的法律中不利於風險投資業發展的法律條文進行適當修改。如《公司法》第24條規定,以產權技術作價出資的金額不超過公司註冊資本的20%;第152條規定上市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5000萬元,開業時間3年以上,最近3年連續盈利等,這些都不利於風險投資業的發展。另外我國還沒有針對風險投資制定專門法律,國家可考慮制定《風險投資法》等類似的法律,這有利於規範風險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保護風險投資者的利益。第四,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風險投資的對象主要是高新技術產業,如果缺乏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風險資金投資的企業就不可能獲得應有的收益,從而嚴重影響風險投資業的發展。第五,要發展和完善專門為風險投資服務的中介機構。

2.開闢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成熟的風險投資體系應該是政府資金作引導,民間資金作主導。但目前國內風險投資的資金來源卻是政府資金為主,民間資金則遲遲沒有進入。資金是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要力量。資金的缺乏對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創業和發展會構成嚴重的制約。從我國風險投資業的實踐看,風險投資的融資渠道有以下幾個:一是政府資金。在風險投資業發展的初期,政府投入適當的資金啟動和參與是必要的,但政府資金的參與應堅持有限參與的原則,因為風險投資是一種市場行為。二是大企業資金。大企業技術基礎好,資本實力雄厚,管理水平高,抗風險能力強,參與風險投資有利於企業自身的發展。三是社會機構資金,主要包括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社會機構的資金。社會機構的資金規模大,保值增值慾望強烈,適當拿一部分進行風險投資,一方面不會危及自身的資金的安全;另一方面這部分資金為長期資金,正好滿足風險投資週期長的特點。四是大力引進國外風險資金。國外風險投資業發展比較早,資金實力雄厚,投資經驗豐富。如果政府能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它將成為我國風險投資業重要的融資渠道。五是個人居民閒置的資金,目前我國儲蓄率非常高,個人居民資金除了消費外絕大部分都流入了銀行。受我國銀行制度的限制,這部分資金很難轉化為風險投資。所以必須通過適當的方法,如組建風險投資基金來吸引一部分個人資金加入到風險投資的行列。

風險投資論文 篇五

[摘要]隨着國民經濟的戰略性調整,我國的中小企業將越來越多,越來越活,這給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競爭,我國經貿委對中小企業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發現中小企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是融資難,資金短缺經濟成為制約中小企業方發展的主要因素,如何改變這一瓶頸,是我國當前需要解決的一道難題。本論文從風險投資角度進行研究,結合目前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為研究依據,分析了中小企發展風險投資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一系列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投資對策建議

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障礙是資本的缺乏,因此,外部融資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對高新技術進行投資的一種金融行為,是高新技術產業的,孵化器,從投資行為的角度來講,風險投資是把資本投向藴藏着失敗風險的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領域,從運作方式看,是指由專業人才管理下的投資中介向特別具有潛能的高新技術企業投入風險資本的過程,也是協調風險投資家,技術專家,投資者的關係,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一種投資機制從本質上講,風險投資是高新技術產業在投入資本並進行有效使用過程中的一個支持系統,它加速了高新技術成果的化壯大了高新技術產業,催化了知識經濟的蓬勃發展,這是它最主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風險投資還可以促進科技創新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促進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完善企業融資體系和優化資本配置、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並增加國民財富。風險投資的重要作用,已經被人們所普遍認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投資的發展主要依靠市場主體和市場力量的推動,但是,僅僅如此是不夠的。由於風險投資本身的特性以及,市場失靈,等現象的存在,需要政府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同時,採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給風險投資提供一定的待遇和發展環境。中國要認真學習和研究國外經驗,但需要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道路。

一、風險投資的內涵

風險投資(VentureCapital)也常被稱為風險資本、創業投資,關於風險投資基本定義的界定,目前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而研究風險投資之前對其內涵須有一個正確認識,這樣才有利於引導風險投資業在我國的發展。美國全美風險投資協會(NVCA,NationalVentureCapitalAssociation)2000年指出,風險投資企業是由專業投資者提供資金投資並參與管理的一種投資形式,該投資的投資對象為高速發展並藴藏着有望成為某行業重要公司的潛力新興公司。經合組織(OECD)1996年定義風險投資為對常被大公司和傳統金融機構忽略,具有高風險和規模較小的高科技公司的投資,並提出風險投資亦可指那些對未上市的初創公司投資並參與管理的資本。我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則指出,風險投資是指資金投向藴藏着失敗風險的高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領域,旨在促進新技術成果儘快商品化,以取得高資本收益的一種投資行為。以上幾個概念區別在於:投資領域是否僅限於高科技領域及是否採用參與管理的投資方式。我們認為風險投資是將資金投入高風險、高潛力的行業或中小企業的並參與其管理的對企業而言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融資行為的股權投資。這樣的定義突出了風險投資的股權投資性質及參與管理,並且將其投資領域擴大至高科技領域之外。

二、風險投資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所起的作用

1.風險投資的介入可以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

風險投資可以股權投資形式,比如發行可轉換優先股或可轉換債券的方式投資中小企業。投資的目的並不在於獲取短期的財務利潤,而為了企業進入成熟期股本增值之後的股權轉讓獲取一次性的中長期高額回報。

2.風險投資有利提高中小企業的管理水平

一般來説,風險投資家在投資一個企業時,首先考慮投入高增長的行業,同時企業的業務發展必須有一定的可持續性。企業要在本行業裏發展,必須要能夠不斷挖掘新的機會,這就需要在管理人員方面也要有很好的配置。可能企業剛開始的時候有一個很好的產品,但是當這個企業發展壯大的時候就要考慮找好的管理者。風險投資家注資中小企業之後,出於把握企業發展的需要,必須參與管理。因為專業投資公司、多數風險投資機構在企業的發展戰略及管理方面必然有着獨到見解,對經理人員的聘任、內部激勵機制的建議、財務體制的架構等將提供各種有效措施及策略。風險資本在提供資金和增值服務的同時,將自己的技術、管理、營銷等理念注入到企業當中,為企業提供一種完善治理的機制,還有後續服務的機制。風險投資機構的管理介入可以有效推動企業發展。

三、中小企業發展風險投資所面臨的問題

1.資金來源渠道窄,投資主體單一

目前我國風險投資主要來源於政府財政撥款和銀行科技開發貸款等,主角主要是政府,沒有充分利用個人、企業、金融和非金融機構等具有投資潛力的力量來共同建立一個有機的風險投資網絡。

2.資本有效供給不足,風險投資規模偏小

風險投資是創業投資,是一種市場行為。在我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中,由於風險資本的有效供給不足,出現了諸多弊端。一是由於規模較小,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形成規模經濟,取得規模效應;二是力量有限,無法形成投資組合,從而達不到分散風險的目的;三是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投資於涉及高金額、高風險的項目,因而也就無法在高科技產業化方面起到主導作用。

3.融資難度大,而且所能籌到的資金總量也很小

在我國,銀行和非銀行等金融機構經常會對一些大企業爭貸,而對中小企業卻不願借貸,並且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期限也很短,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這樣,由於經營規模較小,資金不足,風險投資業一開始就會面臨融資難度大、壁壘多、融資量小等問題。

四、加快中小企業利用風險投資的對策

1.建立良好的風險投資市場體系

建立良好的風險投資市場體系,關鍵在於建立多元化的風險投資主體和建立相應的風險投資市場機制,美國風險投資的主要來源是個人資本,養老基金,保險基金,大公司資金,國外資金等,形成了一個多元化,多層次,社會化的風險投資網絡,我國發展風險投資業的當務之急是要建立一批有實力高水準的風險投資管理公司,其資金來源除了加大政府投資力度以外,還應該設法鼓勵投資銀行,大型企業集團,上市公司等參與風險投資,允許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社會保障基金等機構投資參與組建風險投資管理公司,鼓勵外資成立風險投資管理公司,並積極鼓勵居民從事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努力培育私人風險投資家,在退出機制方面,可建立高技術產權交易所,以提高交易水平,切實起到支持風險投資股權轉讓的作用

2.建立有效和便捷的中小企業風險投資退出機制

建立一套適合市場經濟和高技術產業發展特點的風險資本市場體系,提供風險資本融通渠道的,入口與出口,無疑是近期我國資本市場與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為此,應儘快採取如下措施:

儘快推出創業板市場,確保創業板在風險資本市場體系中的龍頭地位。已有專家指出,我國推出創業板市場的主要障礙不在技術面、不在基本面,而在認識層面。當前一種流行的觀點是決策層之所以不及時推出創業板市場,是因為擔心我國創業板受NASDAQ、香港創業板市場低迷的影響,擔心出師不利。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首先,我國近幾年的經濟發展前景將是創業板市場發展的堅實基礎;其次,國內外投資者對我國創業板市場的強烈需求將為其發展提供有力的市場支撐;第三,一個由眾多中小企業構成的科技板塊市場是不乏炒作基礎的。鑑於此,決策層不必過多考慮推出創業板的時機,一旦制度建設與技術準備到位,應在年內最遲在明年初推出創業板市場,充分發揮其在新一輪經濟結構調整中的助中小企業風險投資與發展對策研究是小柯論文網通過網絡蒐集,並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後的,中小企業風險投資與發展對策研究是篇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供本站訪問者學習和學術交流參考之用,不可用於其他商業目的,中小企業風險投資與發展對策研究的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網絡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詳,敬請諒解,如需轉摘,請註明出處小柯論文網,如果此論文無法滿足您的論文要求,您可以申請本站幫您論文,以下是正文。推器作用。

3.加快風險投資專業人才的培養

風險投資的融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風險投資家的個人魅力。風險投資天生就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徵,要求投資主體具有很強的風險意識和抗風險意識,所以風險投資不僅要求從業人員是懂技術、管理、金融、財務等知識的複合型人才,而且還得具備敢於冒險,敢於創新的精神。所以在以後的風險投資發展中,要注重對風險投資人才的培養。

4.加大政府對風險投資的支持力度,改善投資環境,降低投資風險

政府通過財政資金投資:政府財政資金的投入要明確投資方式、管理辦法並做好投資評估。其中,在投資方式上可採取三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提供R&D資金。在這方面國家財政還應保持並加強。這種資金主要投放在基礎性、關鍵性的科學研究方面。它可以以政策為導向。事實上我國1986年開始實施的,863計劃,和1988年開始實施的火炬計劃,也可以看作是兩個由政府投資於種子期的風險投資計劃。第二種方法是提供投資擔保。如美國、英國、日本、台灣均設有各種,投資擔保計劃。根據國外的經驗教訓,政府在操作中應控制投資方向。第三種方法是直接投資。如英國、日本、新加坡、以色列均有過政府直接投資風險投資資本的方式。這種投資與第一種方法不同,它應按市場型為導向。從比較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政府的直接投資一方面應限定投資領域、投資階段。政府不要直接操作風險投資基金而應委託投資管理公司操作。另一方面,政府對其直接投資部分應加強監管、評估。對管理政府投資的操作人員必須建立合理的、可操作的、類似於美國審慎人的評判規範。

5.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

結合中國國情,中國在解決風險投資資金短缺難題時,必須廣開投資渠道,做到:爭取政府投資。即政府有計劃地將用於技術創新的資助金轉變為風險投資主體的股本,然後由風險投資主體利用這筆資金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動進行實際投資;爭取商業銀行的風險性貸款;發行股票、債券以籌集社會遊資;在技術創新活動開始前,向保險公司擔保,藉助保險機制,分散投資風險等。其中我國政策性投資主體的大部分資金應由政府通過財政撥款、發行特種債券以及向國外金融機構借款等方式來解決,其餘部分可以運用股票市場向社會公眾籌集。商業性投資主體的資本金則毋需國有資本佔主體,大可由社會公眾廣泛持股,國有資本進入其中不過是為了尋覓一處更為有利的投資場所;維持銀行貸款。原有的銀行科技貸款仍要繼續發放,使之成為風險資本一個相對穩定的來源;吸引民間資金。要創造條件,吸引總量超過8萬億元的民間資本流向風險投資業,使民間資本成為中國風險投資的主要來源;引進國外資本。注意引進外資和國內信貸之間的時間、風險和權益的權衡。我國目前風險投資所引進的外資,大多數都是屬於擴張期的投資,即屬於後期投資。這個時候風險投資所經歷的高風險差不多都已經過去,只是等待秋收果實了,若這時國內的一些銀行能夠準確地瞄準時機,那麼這顆碩果就不會與外國分享了。如深圳,金蝶,到了成熟期,外國人來投資了,也就是採摘熟果實了,如果當時國內的銀行能給,金蝶,提供貸款,分享果實的就是國內銀行了。所以,一方面,國內金融機構應提高自身的專業判斷能力,使之能夠在適當的時間對風險投資企業進行投資,以便也能分享風險投資的成果;另一方面,應努力改善我國的風險投資環境,積極爭取外資在創業期的投資,使之收益與風險相均衡。

參考文獻:

[1]田超:利用風險投資發展中小企業[J].中國民營科技與經濟,1999,(10)

[2]姚長輝沙重九:對我國風險投資現在問題與相關策略分析[J].經濟科學,1998,(4)

[3]張軍謝冰:企業改革中小企業·風險投資·資本市場[J].企業改革,1999,(4)

[4]吳鳳明:中外風險投資對比分析[J].遼寧青年管理學院學報,2002,(1)

風險投資論文 篇六

【論文摘要】:風險投資高風險的特點決定了風險投資的失敗率極高。由於風險投資所投資的風險企業大多是具有較高增長潛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從技術的研究開發、產品的試製、生產,到產品的銷售要經歷

許多階段,而投資風險存在於整個過程中,並來自於多方面。因此,加強風險投資的風險研究,規避風險,直接關係到風險投資主體的生存和發展。

1.技術風險

由於高新技術開發研究的複雜性,很難預測研究成果向工業化生產與新產品轉化過程中成功的概率,這是高科技投資中最大的風險來源。技術風險的具體表現為:

(1)技術上成功的不確定性。新技術在誕生之初都是不完善的、粗糙的,能否在現有的技術知識條件:下按預期的目標實現都是不能確定的。

(2)產品的生產和售後服務的不確定性。產品開發出來後,如果不能成功地生產出產品或進行批量生產,仍不能完成風險投資的全過程。

(3)技術壽命的不確定性。由於現代知識更新的加速和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致使新技術的生命週期縮短,一項新的技術或產品被另一項更新的技術或產品所替代的時間是難以確定的。當更新的技術比預計提前出現時,原有技術將蒙受提前被淘汰的損失。

(4)配套技術的不確定性。一項新的技術發明後,往往需要一些專門的配套技術的支持才能使該項技術轉化為商業化生產運作,如果所需的配套技術不成熟,也可能帶來風險。如美國的TRITIUM公司在風險資本的幫助下於1998年年初開始進軍免費網絡服務領域,採取類似網絡零點公司的技術。但TRITIUM公司一時無法解決在技術上遇到的難題,即廉價帶寬技術問題,在掙扎了半年之後,後勁不足,終於支撐不住,只好宣佈無限期停業。

2.管理風險

管理風險是指風險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導致投資失敗所帶來的風險,主要表現在:

(1)決策風險。即風險企業因決策失誤而帶來的風險。由於風險企業具有投資大、產品更新快的特點,這就使得風險企業對於高新技術產品項目的決策尤為重要,決策一旦失誤將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2)組織風險。風險企業主要以技術創新為主,企業的增長速度都比較快,如果不能及時調整企業的組織結構,這樣就會造成企業規模高速膨脹與組織結構落後的矛盾,成為風險的根源。

(3)生產風險。預期的市場容量往往事先不能精確測定,致使實際的生產水平與實際的市場容量不一致而產生風險,所以這種生產風險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貫穿於整個生產過程。

風險企業大多為創新科技企業,這些公司都有這樣一個特點,即公司的創始人大多是專業技術人員,他們在專業技術上各有特長,並對技術研發情有獨鍾,但他們在管理上卻不是行家理手或對管理的細節不感興趣。在公司的發展初期,由於公司規模較小,他們尚能管理好自己的公司,隨着風險資本的進入,公司進入了一個超常發展階段,這時身為專業技術人員的公司創始人的管理能力已不能適應公司快速發展的要求,他們在公司管理上的風險日漸突出,可能發生如上所述的決策風險、組織風險和生產風險等。此時,通常的做法是,風險資本家與公司的創始人一道從外面聘請專業的管理人員或職業經理人對公司進行管理。

1977年4月,在風險資本的幫助下,蘋果公司首次公開推出了新產品——AppleⅡ型機取得巨大成功。公司的超常規發展使公司的組織結構出現了問題,而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和沃茲尼克都深感自己不能勝任日常的管理工作,於是他們任命馬古拉為執行主席,並從國家半導體公司挖來了他們的總經理麥克爾。斯格特擔任蘋果公司的總經理。這樣,蘋果公司渡過了當時的管理危機,公司一度得到快速發展。

3.市場風險

如果風險企業生產的新產品或服務與市場不匹配,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就可能給風險企業帶來巨大的風險。這種風險具體表現在:

(1)市場的接受能力難以確定。由於實際的市場需求難以確定,當風險企業推出所生產的新產品後,新產品可能由於種種原因而遭市場的拒絕。如銥星的技術水平比現有的通訊衞星的技術水平高,但是銥星公司卻破產了,為什麼?主要原因就是銥星技術沒有市場需求,技術沒有市場性。

(2)市場接受的時間難以確定。風險企業生產的產品是全新的,產品推出後,顧客由於不能及時瞭解其性能,對新產品持觀望、懷疑態度,甚至做出錯誤的判斷。因此,從新產品推出到顧客完全接受之間有一個時滯,如果這一時滯過長將導致企業的開發資金難以收回。

(3)競爭能力難以確定。風險企業生產的產品常常面臨着激烈的市場競爭,這種競爭不僅有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同時還有潛在進入者的威脅。風險企業可能由於生產成本高、缺乏強大的銷售系統或新產品用户的轉換成本過高而常常處於不利地位,嚴重的還可能危及這些企業的生存。

仍以蘋果公司為例:在80年代初,IBM根據市場變化的需求,率先提出走計算機相互兼容的道路,其他的一些計算機公司都紛紛響應。然而蘋果公司卻沒有注意到市場的需求及競爭形勢發生了變化,在技術上目空一切,固執己見,拒不走兼容化道路,正因為這一失誤,使蘋果機與其它品牌PC機不兼容,市場供應的大量軟件無法應用,使它難以增加新的客户,失掉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導致了蘋果公司後來經營狀況惡化,幾乎到了破產的地步,至使風險投資遭受重大損失。

4.人才風險

伴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才因素在風險企業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與傳統技術企業相比,風險企業在勞動力需求的數量和結構上有較大的不同,由於風險企業成長較快,且一般屬於高度知識密集型的企業,其要求科技人員和勞動力既快速增長又有較高的素質,因而形成高科技人才的相對短缺。高素質的管理層通常是投資者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由於人事制度不合理,高級管理人才容易流失,就會給企業帶來致命的危險;同時,公司技術骨幹的流動,也會使整個企業的技術開發受阻,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硅谷大名鼎鼎的天使投資人麥克琳於1990年聯合其他的風險投資機構向哈斯廷斯創立的純軟件系統公司投資了640萬美元,但是,由於公司主管銷售的副總裁一直沒能打開局面,致使公司業績停滯不前,先後更換了4名副總裁也沒能奏效。最後,麥克琳親自挑選了一名主管,才使公司的市場業務得到進展。1995年,純軟件系統公司成功上市,麥克琳大獲全勝。

5.來自外界環境的一些特殊風險

在風險投資的過程中,還有一些由於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及自然的環境變化所引起的風險。風險投資屬於長期的股權投資,整個投資過程持續的時間比較長(一般為5~7年),在這樣長的時間內,風險投資所處的外部環境肯定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有。可能給投資者帶來災難性的損失。這一風險的特點就是,對於風險投資的參與者來講是不可控制的風險。如1997年7月東南亞融危機就曾給我國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

風險投資論文 篇七

從2001年開始,受“泡沫經濟”的影響全球經濟發展放緩,美國的風險投資由高峯轉入低谷,投資額和籌資額均大幅下降,德國的風險投資業也由高潮轉入調整之中。經歷了3年的低迷期後,美國的風險投資開始緩慢回升。目前美國的風險投資公司已達4000多家,風險投資總額達1000億美元,形成了一個由風險資本家、風險投資家和各種中介機構組成的高效運作的市場體系,風險投資已成為推動美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為確立美國高新技術產業在國際上的主導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德國聯邦政府十分重視改善風險投資的外部環境,採取了制定新規則、修改現有法規、推出風險投資計劃等一系列具體措施來活躍風險投資市場,以促進企業創業和技術創新的發展。

目前我國風險投資尚處於起步階段,借鑑國外風險投資發展的經驗和教訓,針對我國現實的社會和經濟狀況,建立一個較為完善的風險投資環境與風險投資體系,才能推動我國風險投資業健康快速的發展。本文從制度結構、金融體系和法制狀況等角度出發,通過對美國和德國風險投資的比較分析,從中得到一些對我國風險投資發展的有益啟示。

一、風險資本來源分析

美國的風險投資基金主要來源於養老基金(包括公共退休基金和公司退休基金),而在德國的風險資本來源中,銀行是最重要的資金提供者。如表1所示,以2002年美國和德國的風險資本來源為例,在美國,有40%的風險資本來自於養老基金,而在德國這一比例只有0.5%。德國有62%的風險資本來自於金融機構,而美國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風險資本只有10%。由於税制方面的原因,德國的養老基金一般都掌握在企業家手中,而且企業和政府的養老基金契約均是短期的,因此養老基金基本上不涉足風險投資領域。美國以養老基金為主的機構投資者,不但大大增加了風險資金的數量,而且使資本供給具有獨立性。相對獨立的風險資本來源使得風險資本傢俱有較大的經營自主權,能以最有效的方式獲取投資收益。在德國,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投資額約佔風險資本總額的一半左右,風險投資參與者比較單一,缺乏多層次的風險投資體系,發展不夠全面,難以滿足不同風險企業多層次、多元化的資金需求和服務需求。

由於我國資本市場的嚴重缺陷,目前政府財政撥款依然是我國風險投資發展的主要資金來源。美國政府在風險投資發展之初,也曾對風險投資予以資金支持。195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小企業投資法案,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小企業投資公司。小企業投資公司可以向美國政府的“小企業管理署”貸款到相當於自身資產3倍的款項。政府的資助和積極參與極大地鼓舞和推動了美國風險投資的發展。但我們需注意到,政府在發展風險投資中應該主要發揮引導和監控作用,而不宜成為風險投資的主體。否則容易導致投資效率不高和道德風險,並且削弱民間資本進入風險投資領域的積極性。隨着風險投資的不斷髮展,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應該逐漸佔據主導地位,政府資本在風險投資進入良性運作後應逐漸縮小其所佔的比例,主要任務是為風險投資創造一個適宜的環境並建立健全相關的制度體系。我國發展風險投資,一定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充分發揮個人、企業、機構投資者、銀行和政府在風險投資中的潛力和作用,形成多元化的風險資本來源和多層次的風險投資體系。

二、風險投資的組織形式分析

在國外,風險投資機構的組織形式主要有3種類型:公司制、有限合夥制和信託制。

美國風險投資業的高度發達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有限合夥制的迅速發展。在這一組織形式的風險投資機構中,存在有限合夥人和普通合夥人兩類合夥人。通常,有限合夥人以99%的出資比例為限承擔有限責任,普通合夥人以1%的出資比例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依據美國法律,有限合夥制企業無需交納企業所得税,只要交納個人所得税,這大大降低了經營成本。以養老基金和慈善機構等為主體的機構投資者作為有限合夥人不用交納資本所得税,從而避免了雙重徵税。這一組織形式不僅迎合了美國的税收政策和法律政策,而且通過資本的紐帶將風險資本家和風險投資家連接在一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提高了激勵力度,降低了成本,將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

數據來源:湯姆遜經濟委員會、EVCA2004年報。

德國的風險投資機構多是作為大銀行和大證券公司的附屬機構而存在。長期以來,德國推出的扶持創業企業和中小企業政策始終以擴大銀行信貸額度、改善信貸條件和提高信貸發放率為着眼點,養成了企業對銀行信貸的依賴心理。德國政府的風險投資促進計劃等,均是針對銀行等金融機構從事風險貸款制定的貼息和擔保計劃,其目的是鼓勵金融機構進行風險投資。加之德國一貫穩健保守的經營理念,使有限合夥制和私人投資方式在德國缺乏生存環境,導致金融機構附屬的風險投資公司成為主要的組織形式。這種類型的組織形式在促進非自有資本投資市場發展的同時,影響了個人投資市場的發育,抑制了企業對真正意義上自有資本的需求。

目前,我國風險投資機構的主要形式是公司制。在公司制的組織形式下,所有權與控制權相對分離,使得委託問題十分突出,影響了對實際運作管理團隊的激勵和約束,雖然有限合夥制被公認為是最有利於風險投資發展的組織形式,在美國也運作得非常成功,但其與特定的制度、法律和經濟背景密切相關。從中國現有的法律框架和現實的市場環境來看,現在並不適宜採取有限合夥制。首先,受現行《公司法》的約束,我國還不具備實行有限合夥制的制度保障。其次,我國尚未形成有限合夥人和普通合夥人的專業羣體。所以,針對我國現實的經濟法律環境,應該探索一種在我國既有效又可行的風險投資機構組織形式。我國的一些風險投資實踐者們,在這一方面已經做出了有益的嘗試。例如,2000年江蘇高新風險投資公司借鑑國內外風險投資成功的管理模式,在其組織上實現了兩個分離。一個是基金和公司分離,另一個就是投資與管理分離。風險投資基金有一個專門的基金管委會,高新公司是一個獨立註冊的公司,相當於一個託管機構,有自己獨立的董事會。這種組織安排解決了公司制下資本全額實繳後給人造成的經營壓力,在某種程度上模擬了有限合夥制對一般合夥人的激勵和約束方面的合理性。

三、風險投資退出分析

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是風險投資的關鍵和核心,它既是過去風險投資行為的終點,又是新風險投資行為的起點,只有完成了有效的退出才能實現風險投資的最終目的。由於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發達程度的差異,美國和德國在風險投資退出方式的選擇上各有所側重。風險投資的主要退出方式包括上市、股權轉讓、併購、回購和清算。

美國的資本市場體系相當發達,擁有主板市場、二板市場、NASDAQ市場和地方性證券市場4個層次。特別是NASDAQ市場,為美國的風險投資提供了良好的退出通道,促進了大批高科技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微軟、英特爾、雅虎等一些世界聞名的高科技企業最初都是藉助其發展起來的。德國的資本市場遠不如美國發達,德國的二板市場是在效仿美國NASDAQ市場的基礎上於1979年3月10日設立的,稱之為新市場。在設立之初,新市場對上市公司條件、交易規則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出了適宜風險投資發展的規定,這一金融制度變革給德國風險資本的退出創造了一個有效的渠道。

自NASDAQ市場建立後,美國的風險資本大部分都是通過IPO方式退出的,這也是能給風險投資家和投資企業帶來最高回報率的一種退出方式。但從圖1可以看出,2001年開始,美國風險投資以IPO退出的數量急劇下降。2000年,以IPO退出的項目數有262個,2001年猛跌到41個,到2003年只有29個項目以IPO方式退出。近年來,美國風險投資以兼併收購方式(M&A)退出的數量佔風險投資退出數的比例越來越高。在2000年以前,德國的風險投資也較傾向於股票市場尤其是“新市場”來實現退出。但隨着網絡經濟泡沫的出現和破滅,IPO這個曾經是最重要最有利的退出渠道近年來在德國成了不可接受的選擇。如表2所示:根據歐洲風險投資協會的最新統計數據,2002年德國沒有一個風險投資項目通過IPO退出,2003年通過IPO退出的項目也僅有一個。在德國的全能銀行體系下,銀行可以持有工商企業的股票。因此銀行和企業的關係密切而穩定,對於公司控股權的轉讓較少通過證券市場進行。由於缺乏通常的股權轉讓渠道,清算成了近年來德國風險資本退出的主流,影響了德國風險投資的發展。而美國的大股東多為機構投資者,在持股公司業績不好時,機構投資者一般不直接干預公司運轉,而是改變自己的股票組合,在證券市場賣出該公司的股票,使得公司接管與兼併事件頻頻發生。

*

資料來源:EVCA2004年報

在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建設上,由於我國資本市場的單一性和股權分置的特殊性使得處於成熟前期的由風險資本支持的創業企業難以通過上市實現退出。加之我國二板市場尚為建立,主板市場上市門檻又過高,所以IPO雖然是風險企業最滿意的選擇,但在我國卻未必是最主要和最現實的選擇。從美國NASDAQ的上市企業看,即使是IPO成功的企業,股價大部分也只能維持在發行價格,而且每年被摘牌退市的企業也為數不少。2004年5月17日,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終於破殼而出,但它依然保留了股權分置的制度缺陷和較高的上市條件,因此並未給風險投資的退出帶來根本性改善。從目前的運行情況來看,它的象徵意義要大於實質意義。美國的經驗也説明,風險投資的發展並非一定受制於創業板的建立。美國的風險投資始於1946年,但NASDAQ市場卻誕生於1971年。結合我國的具體條件,在實現風險資本退出時,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退出策略。以政府資金為主的風險企業可以採取回購方式退出,以利於明晰企業產權,當企業發展規模較大,股權回購有困難時,可以考慮多種退出方式並用,以增加退出的可能性。我國已在北京、上海、天津、西安等地成立了產權交易所,可充分利用產權市場交易時間短、費用低、資源利用充分的特點來實現退出。

四、風險投資的政策環境分析

風險投資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工具,對政策環境具有很高的要求。政策環境的健全與否是風險投資公司在確定投資時考慮的一個主要因素,對風險投資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風險投資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要使風險投資獲得大力發展,政府必須要有一系列相應的政策引導和支持,要有對應的法律體系和資本市場體系與之相配套。

完善的政策環境是美國風險投資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政府資本的有力引導、放寬風險資本的來源、鼓勵投資的税收優惠政策、寬鬆的法律法規環境以及發達的資本市場體系無不體現了政策支持在美國風險投資發展的各個階段所發揮的促進和推動作用。1958年美國頒佈實施《中小企業投資法》,並據此建立了小企業投資公司(SBIC),確立了風險投資基金的合法主體地位。在風險投資的税收方面,美國政府通過了一系列的“計劃和法規”,如1982年美國國會通過《小企業發展法》,維持了將近20年的低所得税。美國採取對風險投資額的60%免除徵税,其餘的40%減半徵收所得税的措施,使得風險投資的税率從49%下降到20%。政策環境的改造和完善不僅為風險投資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且有利於風險投資行業的規範。

與美國一樣,德國十分重視對中小企業創新和風險投資的支持,通過高技術小企業風險投資計劃(BTU)以股權投資方式,通過歐洲振興創新計劃(ERP)以政府貸款形式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90年代中期以來,德國聯邦政府十分重視改善風險投資的外部政策環境,發表了一系列的研究報告,並採取了修改完善法規和實施税收優惠等一系列措施。與美國相比,德國在政策環境改善方面,政府對風險投資的干預更加直接,多是採用銀行管理政府科技貸款的模式。由政府和銀行共同承擔風險,以低息貸款等方式來改善風險投資的政策環境。這種方式十分強調政府計劃在經濟政策和市場行為中的重要作用,不利於調動民間投資者的參與。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引入風險投資以來,為了從政策環境上為其提供良好的實現基礎,曾先後出台過一系列促進風險投資發展的政策法規。但從風險投資業界的反映來看,相對於我國風險投資發展的客觀需要而言,政策環境的改善力度還是不足。我國在制定《公司法》、《企業合夥法》、《專利法》時尚未考慮到風險投資信息高度不對稱性和收入非線性的特點,現有的政策法律體系極大地抑制了我國風險投資機制的創新。在我國的現行税制下,風險投資和普通投資一樣需要交納各種税收,雙重徵税問題非常突出。

通過對美國和德國風險投資政策環境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兩國政府都十分重視為風險投資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在對風險投資的扶持中,兩國都制定了一些法律來保證風險投資的健康發展。如美國製定了《中小企業投資法》和《小企業發展法》等法案;德國也制定了《德國金融市場促進法》和《簡化接受資本法》等法案。在投資環境的改善方面,兩國政府也採取了類似的措施,如提供税收優惠、提供財政支持、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的創新和風險投資等等。借鑑他們的發展經驗,我們應該儘快彌補和完善原有政策環境的缺陷,建立規範風險投資運營機制的法律環境,有效發揮税收的槓桿作用,採用專門針對風險投資企業的税收優惠政策並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以促進我國風險投資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Yearbook2004[Z]iurn:EuropeanPrivateEquityandVentureCapitalAssociation,2004。

[2]成思危,約翰。沃爾:《風險投資在中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3]談毅:“我國風險投資制度安排的演進與創新”[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4,16(3),1-8。

[4]王雨青:“中國風險投資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風險投資》,2004,3(4),59-8。

[5]陳業宏。文傑:“對我國採取有限合夥創業投資的質疑”[J].段浜捍苟апā罰004,57(3),425-429。

[6]馮勤,沈斌:“創業投資退出機制及其績效分析”[J].《經濟論壇》,2004年(12)。

[7]袁明鵬,胡琴:“中美風險投資政策法律環境比較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4,24(6),81-83。

[8]曾興,袁玲:《風險投資支持環境的比較分析及借鑑》[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4,106(2),70-76。

[9]錢水土:中國風險投資的發展模式與運行機制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投資風險論文 篇八

(一)風險投資機構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風險投資賴以發展的宏觀環境得到改善。1999年我國政府提出培育有利於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資本市場,逐步建立風險機制的發展計劃,使我國風險投資一度出現蓬勃發展的勢頭。在2002年的時候,我國風險投資機構一度達到366家,然而由於我國創業投資缺乏通暢的撤出渠道,創業板市場名義及時推出,到2005年時我國風險投資機構一度減少到319家,2003年和2004年一度出現負增長,但是,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及各項規章制度的完善,我國風險構造機構總體上是呈上升趨勢的。

(二)風險資本到2007年的時候我國風險資本總額達到了1205.85億元,相對上一年的風險資本總量583.85,翻了一番。我國風險資本一方面來源於國內,一方面來源國際,在2006年以前,國內風險資本佔有過半比重,而到2007年海外風險資本佔有明顯優勢。內資風險資本主要由政府資金、企業資金、金融機構資金和個人出資組成。企業出資佔內資風險資本的過半比例,其次是政府資金。個人資本在風險資本中的比例不大,但是個人資本升幅較快,呈快速增長趨勢。

(三)風險資本投資行業情況我國風險投資涉及的行業很多,從工業、農業再到第三產業都有,但是50%左右的風險資本都投在了生物科技、IT行業、半導體行業、新能源和高效節能技術及傳統制造業上。這些行業都屬於除了製造業以外都屬於高科技行業的範疇,有利於推動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迅速發展。製造業得到風險投資的青睞是由我國的特色國情決定的,隨着經濟的發展,我國廉價的勞動力得到世界的認可,很多國家企業開始在我國尋找代工,也正是這個機遇使風險投資看到了盈利的前景,把風險資本投向了傳統的製造業。

(四)風險投資規模我國風險投資總量是呈穩步增長趨勢的,單個項目的平均投資額度也越來越大,投資項目也越來越多。但是,我國風險投資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項目金額在300萬元以下的更容易獲得風險投資的支持,這是由我國政府風險投資的原因造成的。另外,我國風險聯合投資的情況增多,既有利於企業獲得更多的風險投資,推動企業發展,也有利於降低投資風險,獲得更多投資效益。

(五)風險投資方式我國風險機構投資的方式主要是參股,股權比例由投資機構和被投資企業共同協商確定。但有一個明顯的現象,我國風險投資機構在被投資企業所在股權比例一般在10~20%之間,而且這種股權分配的方式在所有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項目中佔有的比例最高,而且呈上升趨勢,股權比例在10%以下的項目所佔比例持續下降。這種現象説明風險投資機構越來越謀求被投資企業經營權,這也是我國風險投資機構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現。畢竟只有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當中才能對所投資的項目切實把握,有利於充分發揮風險投資機構的優勢對被投資企業進行必要的經營指導,從而降低投資風險。

(六)風險投資項目的經營時間2005年,我國風險投資項目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經營時間1年以下和5年以上的企業獲得的風險投資項目增多,而經營時間1~3年的企業獲得的風險投資項目減少。這是由於企業發展到三年左右的時間時,是企業發展面臨轉折的階段,市場風險和技術風險都較大,然而這個階段也正是企業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的階段。國家有必要出台相應的政策扭轉這種局面,否則很多具有潛力的企業可能被迫淘汰。(七)資本退出我國風險投資機構資本退出的方式有三種,上市交易、股權轉讓和清算。以2007年為例,當年資本退出的投資項目中,48.08%的採取上市交易的方式實現資本退出,47.77%通過股權轉讓實現,通過清算方式完成資本退出過程的僅佔3.85%。其中,以股權轉讓方式實現資本退出的,所轉讓的股權大部分被企業原股東收購,被其他企業收購的很少。

二、我國風險投資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在風險資本構成中佔有比例過大,民間資本來源不足在風險投資發展的初期階段由政府引導建立風險機構,以提高風險投資基金的信譽,提高投資者的信息和安全感是有必要的,但政府在風險資本構成中不能佔主導作用,要及時做出轉變。畢竟政府資金軟約束性等特性,容易導致資金的低效使用和濫用。然而,我國風險資本構成中,政府一直處在主導地位,雖説隨着經濟的發展政府直接出資轉變為政府和企業及外資機構並舉的局面,然而,事實上,我國風險投資資本構成依然不能擺脱政府主導的狀況。

(二)現有風險投資政策和措施難以對境內外資金形成較大吸引力首先我國創業板市場沒有形成,使得風險投資的推出渠道不暢。相對美國78.6%的資本退出方式選擇公開上市,我國此比例僅為42.31%。正是由於資本退出渠道的不暢導致很多境外投資機構不願意進入中國風險投資市場。其次,我國缺乏對風險投資的税收優惠政策及金融扶持。相對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我國在風險投資行業上,沒有出台税收優惠或豁免政策,在中國進行風險投資必須交所得税,不利於風險投資企業的發展。第三,我國不承認合夥制企業合法地位,導致我國風險投資活動面臨雙重徵税的窘境。另外沒有針對國外投資公司出台相應的調整政策,也導致國內環境缺乏對境外風險資本的吸引力。

(三)風險投資的發展缺少法律法規的保障風險投資作為金融活動的一種,但其運行機制卻很獨特,必須出台相應的法律法規規範風險投資行業運行機制,拓寬融資渠道。我國在進入風險投資以後,也出台了相應的法律法規,然收效甚微。在我國,風險投資行業的許多領域都無法可依。具體體現為:一是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對風險投資公司的設立條件、資金籌集、業務經營範圍、組織形式、經營運作、股權實現等沒有做出系統性的規定;二是對於企業上市、股權交易及兼併收購規則沒有從法律的角度進行詳細闡述,做出規定;三是針對風險投資税收的界定上只有一些零散的條例,沒有形成正式的法律條文。

(四)資本市場建設不完善風險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投資收益,而企業上市對投資公司來説是最有利用可圖的,然而,在我國那些風險投資公司扶持的企業很難達到我國的要求,造成風險投資公司資本退出難度加大。一是股票發行受額度限制,中小型高科技企業沒有行業主管部門,沒有地方政府支持很難的得到上市額度;二是風險投資的對象多為私人控股高科技企業,然而,在我國私人企業上市國家雖不禁止,但也不提倡;三是風險投資的對象多為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其規模、業績等很難達到主板市場的上市標準,而中國並沒有設立二板市場,從而導致風險投資企業即使投資成功,也難以變現。

(五)風險投資人才缺乏風險投資行業涉及到公司戰略規劃、企業經營管理、投資、税務、金融、高科技等眾多學科知識,面臨的實踐操作異常複雜,不僅需要風險投資基金經理人有專業素養,更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然而,我國風險投資發展的時間短,投資經驗缺乏,加上我國傳統應試教育束縛了人才的發展,導致我國風險投資人才匱乏,這是我國風險投資行業難以達到國外同行水平的根本原因。

三、構建我國風險投資業發展的建議及對策

(一)宏觀上發揮政府的引導示範作用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需要強大的資金流支持,風險投資正是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的產業,因此,必須大力發展風險投資行業。首先明確政府直接出資介入風險投資個功能地位。通過政府直接出資吸引、帶動更多的民間資本參與到風險投資中來,彌補民間風險投資的缺口,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但風險投資發展壯大以後,政府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法律制度建設、金融支持、税收激勵方面。其次,建立風險投資階段的相對前移機制。風險企業的生命週期一般都經歷種子期、導入期、成長期和成熟期四個階段。目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正處在種子期,政府直接風險投資可以介入到風險相對較大的種子期,避免後期和民間資本爭利,也彌補了種子期的投資空白,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和風險投資業的發展。第三,政府要建立功成身退機制。政府直接出資介入風險投資領域的目的是為了扶持風險投資行業的發展,並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一旦政府投資的風險企業能夠獨立運營,並有充足的民間資本供給時,政府要適時退出。

(二)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及風險投資退出機制我國對外招商引資的經驗和國外風險投資發展的歷程告訴我們,健全和穩定的法律環境是風險投資發展的前提條件,也是境外風險投資機構確定是否在我國投資時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積累下來的詬病在經濟領域還廣泛存在,經濟體制、社會體制還沒有成熟,地方保護主義盛行,市場競爭缺乏公平等嚴重阻礙了我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必須健全法律法規體系,為風險投資的發展創造一個穩定、有序、合理的市場環境。如,完善公司法,承認合夥制的合法地位,調動各方投資熱情;完善知識產權法,保護風險投資機構的權益;完善金融法規,規範市場主體行為等。另外,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風險資本增值是風險投資的目的,而這依賴於資本市場的發展情況。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型科技企業上市難,沒有建立創業板,導致風險資本退出難,也是我國風險投資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創業板,降低中小企業公開上市門檻是非常必要的,讓風險投資企業可以順利退出資本。此外還要規範收購兼併市場,減少風險資本退出難度,推動風險投資發展。

(三)加強風險投資的人才培養知識信息時代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風險投資行業需要的是一批高素質、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人才更是行業發展的關鍵。因此,要想推動我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體系,培養多層次、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第一,培養廣大的人才羣體。政府通過調控鼓勵高校和風險投資機構加強合作,培養具有保險、金融、企業管理、科技經濟知識及預測、處理、承受風險能力的人才,滿足風險投資業對人才的需求。第二,建立人才流動機制。人才作為生產要素,通過市場競爭流動,有利於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政府出台相關政策,打破現有人才管理體制,促進人才流動,培養跨學科、跨行業的綜合型人才。第三,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激勵機制。目前,在風險投資行業中,公司職員可以購買個股,技術專家可以以技術入股,以激勵公司員工和吸引人才。激勵手段不缺,關鍵是合理利用和加以完善。其中,股票期權是激勵公司管理層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公司績效最有效的方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yjmr8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