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企業文化 >企業工作總結 >

化肥減量增效示範項目工作總結

化肥減量增效示範項目工作總結

化肥減量增效示範項目工作總結

化肥減量增效示範項目工作總結

**2020年化肥減量增效工作在省市業務部門的指導下,總體思路是: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目標,牢固樹立“增產施肥、經濟施肥、環保施肥”理念,精準把握“精、調、改、替” 和“改”、“培”、“保”、“控”8字要領及措施,加快轉變施肥方式,深入推進科學施肥,增加有機肥資源利用,減少不合理化肥投入,走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生態環境安全。

一、工作開展情況

1、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全縣推廣測土配方施肥65萬畝,其中小麥12萬畝,玉米26萬畝,馬鈴薯6萬畝,油菜4萬畝、蔬菜6萬畝,烤煙6萬畝,等其他作物5萬畝。推廣玉米種肥同播25萬畝,小麥側深施肥10萬畝,機械深施1.6萬畝,水肥一體化0.6萬畝。推廣配方肥0.3萬噸(折純),應用面積20萬畝;有機肥1.8萬噸,施用面積7.2萬畝;推廣水溶肥、緩控釋肥等新型肥料0.04萬噸,施用面積1.1萬畝。

2、樣品採集化驗。在2019年土樣採集的點位上,原點採集耕地質量等級變更調查土樣73個,採集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土樣12個,總共85個土樣,土樣已全部處理完成。採集植株樣品610株。對土壤進行常規指標PH值、有機質、全氮、鹼解氮、有效磷、速效鉀化驗,同時選擇10%的土樣進行中微量元素測定。

3、耕地質量調查與評價。收集**行政區劃、土壤資源利用等資料,充分利用近年來田間調查和取土化驗數據,委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團隊,開展縣域耕地質量評價工作。目前,已完成**耕地質量評價報告,製作**土壤類型分佈圖、耕地質量等級圖、土壤有機質、全氮、鹼解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分級圖、小麥、玉米種植適宜等級圖等掛圖9份。

4、田間試驗。開展小麥、玉米肥料利用率試驗、辣椒、油菜、馬鈴薯配方肥、玉米緩控釋肥肥效試驗以及有機肥替代化肥等各類試驗示範10個,建立配方肥、有機肥20~100畝的村級示範方20個,示範面積1200畝,為化肥減量使用積累了試驗研究數據。

二、主要工作成效

1、加大測土配方施肥成果轉化,減肥增效成效顯著。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實施精準施肥,調整施肥結構,減少不合理化肥用量。2020年,制定優化小麥、玉米、馬鈴薯、油菜、辣椒主要作物大配方6個,全縣推廣測土配方施肥65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6%;推廣配方肥0.3萬噸(折純),應用面積20萬畝,全年化肥使用量減少2.25%。萬畝示範區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率達到100%,化肥總用量152噸(折純),其中配方肥140噸(折純),畝均減少化肥用量1.64公斤;畝均增產32公斤,增收64元。

2、因地制宜改進施肥方式,化肥利用率明顯提高。露地玉米實行種肥同播,大喇叭口追施一次尿素,挖穴施肥並覆土;高寒區地膜實行種肥同播,施用緩釋肥,不施追肥。馬鈴薯實行種肥同播,不施追肥;小麥實行種肥同播,一次施肥,示範機械測深施肥,開花抽穗期進行“一噴三防”。全縣玉米種肥同播技術推廣面積25萬畝,每畝減少氮肥2.3公斤,減少(折純量)575噸,其中地膜玉米不施追肥2.8萬畝,減少追施氮肥4.1公斤。主要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40.1%,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

3、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節水節肥效果明顯。結合高效節水灌溉,重點在蔬菜、果樹等高效經濟作物上示範推廣滴灌施肥等技術,提高肥料和水資源利用率。2020年,推廣大棚番茄、辣椒水肥一體化技術示範300畝,全縣共實施6000畝,畝均節水40方,節肥4.63公斤,節肥17%,節水40%。

4、實施秸稈還田,耕地質量穩步提升。結合全縣實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重點推廣小麥、玉米、油葵、辣椒秸稈機械直接還田技術。還田的方式主要有2種:一種是小麥、玉米秸稈直接粉碎還田,二是辣椒、萬壽菊、油葵秸稈粉碎翻壓還田。2020年實施玉米秸稈直接還田示範600畝,秸稈還田總面積6.8萬畝,秸稈還田率達到53.6%。通過秸稈還田,我縣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穩中有升,養分得到循環利用,為化肥減量使用提供了良好的地力基礎。

5、有機肥源建設不斷加強,有機肥使用快速增長。全縣建成以**金風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商品有機肥生產線為代表的有機肥生產企業3家,有機肥生產能力達到15萬噸,有力推動了我縣商品有機肥使用進程。2020年補貼商品有機肥370噸,帶動農户施用生物有機肥和商品有機肥1.8萬噸(含堆肥),施用面積7.2萬畝,平均畝施有機肥250公斤,每畝減少化肥用量4.6公斤,共減少化肥用量331.2噸。

三、主要做法

1、以化肥減量增效示範區建設為抓手,增強輻射帶動效果。在洛源、保安、石門、三要、高耀、景村、古城等7鎮,以玉米、馬鈴薯、小麥主要糧食作物以及蔬菜、果樹等5類作物為主,遴選合作社、農業園區、種植大户等實施主體20個,建設化肥減量增效示範片1.02萬畝,其中玉米化肥減量增效示範3000畝,馬鈴薯3000畝,小麥1200畝,蔬菜2000畝,果樹1000畝。示範片上主要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種肥同播、有機肥與化肥混合、水肥一體化、應用緩釋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產品,改進施肥方式,優化施肥結構,提高化肥利用率,減少化肥用量。

2、以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為助力,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緊緊依託種植大户、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新興經營主體,通過肥料統配統施用等服務,採取專家指導、測土配方、直接補貼、送肥到田等方式,轉變配方肥推廣應用模式。建立秦龍果蔬專業合作社、何文辣椒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示範樣板5個,示範面積3000畝,帶動農民科學施肥,實現節本增效。

3、加大配方到户,供肥到田覆蓋率。通過開展田間試驗、示範,優化小麥、玉米、馬鈴薯、油菜肥料配方4個,制定辣椒配方(16-6-18)、櫻桃配方(18-15-12)2個,抓住春秋播關鍵季節,加大配方施肥建議卡張貼發發放力度。同時與**信邦、**紫瑞、**金谷等3家肥料企業建立農企對接合作關係,大力推廣配方肥進村到田。

4、加強技術宣傳培訓,樹立綠色生產理念。以新型農民培訓、高產高效創建培訓、產業扶貧培訓為切入點,大力宣傳科學施肥知識,增強農民科學用肥意識,着力提高種糧大户、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科學施肥技術水平。組織開展縣鎮級技術培訓3次,培訓技術人員180人,開展現場會15場次,培訓農民1000人次;舉辦觀摩會2次,印發技術宣傳資料6000份。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加大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宣傳力度,擴大宣傳覆蓋面,教育引導農民羣眾轉變施肥方式,形成領導重視、社會支持、羣眾參與的濃厚氛圍。

5、開展耕地質量監測,掌握實施效果。持續開展原點採樣監測,在2019年72個調查點(其中5個長期監測點)的基礎上,2020年新增調查點8個(其中長期監測點2個),累計監測調查點80個,其中長期監測點7個,採集土樣85個。通過調查施肥量、作物產量以及耕地養分變化情況,分析掌握施肥量與作物產量以及養分變化情況,不斷優化施肥結構,改進施肥方式,減少不合理施肥。促進耕地可持續發展。

四、項目資金到位使用情況

項目申請資金100萬元,縣財政已撥付資金60萬元,整合40萬元。目前已使用資金32.395萬元。其中採購(補貼)肥料補貼資金28.295萬元;開展試驗示範支出0.9萬元;採土化驗0.8萬元,宣傳培訓1.6萬元。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1、化肥施用量依然較大。部分作物特別是蔬菜,施肥量還是很大,菜農追求產量,對農產品質量、農業面源污染不夠重視。主要表現一是畝均施用量偏高。二是施肥結構不平衡。重化肥、輕有機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輕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輕磷鉀肥“三重三輕”問題突出。

2、施肥方式轉變難。由於缺乏簡便簡易的施肥工具,機械施肥佔比較低,傳統人工施肥方式仍然占主導地位,化肥撒施、表施現象比較普遍,機械施肥僅佔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的20%左右。

3、有機肥源利用率低,有機肥推廣應用範圍小。有機肥由於用量大成本高補貼有限,真正捨得投入的是高價值的設施類經濟作物,一般的經濟作物以及糧食作物,由於使用成本高而用量不足,推廣範圍較小。

4、項目資金到位不及時。近年來,項目資金基本上是當年年底才能申請財政局撥付,有的甚至被整合,墊資只能實施當年的部分工作,造成工作拖延。

六、建議

1、化肥減量增效是環境保護治理的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投資大見效慢,建議今後在項目分配上,要保持一定的連續性,持續加大資金投入,更好地鞏固實施效果。

2、資金補貼範圍上,一是加大有機肥補貼,建設本地有機肥廠,降低有機肥施用成本,擴大有機肥使用量;二是大力推進機械化施肥播種,提高機械設備補貼比例,以便更好地推廣機械深施技術,精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qiyewenhua/qiyezongjie/n4dvw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