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經驗交流材料 >

優秀街道勞動保障所經驗交流材料

優秀街道勞動保障所經驗交流材料

目錄

優秀街道勞動保障所經驗交流材料
第一篇:優秀街道勞動保障所經驗交流材料第二篇:優秀街道勞動保障所經驗交流材料第三篇:街道勞動保障所典型經驗材料第四篇:推薦全省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工作經驗材料第五篇: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先進經驗材料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優秀街道勞動保障所經驗交流材料

xx街道辦事處位於文明大道72號,總面積4.2平方公里,人口1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200餘人,轄10個社區居委會及紅旗行政村。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高度重視勞動保障事務工作,始終把勞動保障工作作為民生之本來抓緊抓好,,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大力開展全民創業、就業服務、創業幫扶、技能培訓、維權服務等工作,完成了全年各項工作任務,實現了勞動保障跨越式發展,為實現“創業、宜居、生態、平安、幸福”五個作出了新的貢獻。,街道勞動保障所榮獲“全區優秀勞動保障事務所”榮譽稱號。其主要做法是:

一、當好“宣傳員&r(一篇好範文帶來更多輕鬆:)dquo;讓勞動保障工作更加深入人心,當前,勞動保障工作日益得到百姓與社會各界的關注。為讓百姓更加了解勞動保障政策與服務內容,把與廣大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勞動保障政策及時傳達給廣大百姓,使勞動保障政策家喻户曉。南外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一直把勞動保障政策宣傳與服務放在首要位置。在宣傳內容上以全民創業、就業再就業、社保擴面、各項惠民政策為重點,宣傳羣眾關心和關注的社會保障熱點政策等。,共編髮《南外街道勞動保障工作簡報》13期,累計各社區(村)刊出各類宣傳欄45期,懸掛橫幅標語34條,在市、區有關媒體發表消息報道9條。通過宣傳,展現了勞動保障“以人為本、民生大計”的工作理念,使得勞動保障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二、當好“信息員”,讓市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建立了以街道勞動保障所為主,10個社區居委會勞動保障工作站為輔的服務網絡,並配備了一整套現代辦公設備,做到機構、場所、人員、經費、制度、工作六個到位。實現了服務與就業的五個對接。即:勞動力資源和培訓工作相對接;培訓工作和就業工作相對接;公益性崗位和“零就業”家庭、就業困難人員相對接;就業和社會保障相對接;優惠辦證與政策落實相對接,增加了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機會和就業門路。,南外街道勞動保障所在人口稠密的小區舉辦招聘大會5次,並積極與招商引資企業聯繫,根據企業需求,向沙河工業園推薦免費職業介紹人員500餘人。根據區委、區政府[]8號文件精神,紮實做好企業招工安商工作,全年超額完成了上級下達的招工安商任務共235人,勞務輸出人數1074人,其中“4050”人員實現就業599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02人,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22人,先後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21人。“在家門口打工就是安逸,一個月至少能掙1200多元,下班後還能幫家裏幹農活,照顧老人和小孩。”在贛州尚威廣告有限公司上班的南外社區居民郭欣鈴高興地説。

三、當好“服務員”,促進和諧創業

一是加強就業培訓。根據南外街道就業工作的實際情況,大加強就業培訓力實施城鎮職業化工程、農民知識化和陽光工程,通過創建就業再就業培訓基地,建立了以街道培訓為主、社區培訓為輔的兩級培訓模式。通過開展校企聯合、校校聯合、訂單培訓、定向培訓、獨立辦班等方式,共舉辦“月嫂”服務、物業管理、家政服務、手工藝加工、插花藝術、園林花卉栽培、創業培訓等15期特色培訓班,推薦了112人實現了就業再就業。

二是實施就業援助。通過開展再就業援助活動和“零就業”實施就業援助家庭幫扶措施,着力解決困難羣體就業難的的現狀。建立了“一對一”幫扶機制,發放了“零就業”家庭人員再就業援助聯繫卡,指導“零就業”家庭成員實現就業,做到責任到人,負責到底,不就業不脱鈎。以來幫助了51户“零就業”家庭實現了至少一人就業,切實保障“零就業”家庭的生活。通過開展以“實現就業、穩定就業、我們真情相助”為主題的再就業援助活動,採取送崗位、送創業資金和項目、送温暖、送政策等措施,共為195名就業困難人員送上30個創業項目,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共84人已辦理自主創業小額代款,貸出資金共計人民幣604萬餘元,使就業與創業工作達到良性互動,紮實推進全民和諧創業,為加快推進“創業贛州”探索了一條新的路子。

街道辦事處

第二篇:優秀街道勞動保障所經驗交流材料

優秀街道勞動保障所經驗交流材料

xx街道辦事處位於文明大道72號,總面積4.2平方公里,人口1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200餘人,轄10個社區居委會及紅旗行政村。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高度重視勞動保障事務工作,始終把勞動保障工作作為民生之本來抓緊抓好,,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大力開展全民創業、就業服務、創業幫扶、技能培訓、維權服務等工作,完成了全年各項工作任務,實現了勞動保障跨越式發展,為實現“創業、宜居、生態、平安、幸福”五個作出了新的貢獻。,街道勞動保障所榮獲“全區優秀勞動保障事務所”榮譽稱號。其主要做法是:

一、當好“宣傳員”讓勞動保障工作更加深入人心,當前,勞動保障工作日益得到百姓與社會各界的關注。為讓百姓更加了解勞動保障政策與服務內容,把與廣大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勞動保障政策及時傳達給廣大百姓,使勞動保障政策家喻户曉。南外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一直把勞動保障政策宣傳與服務放在首要位置。在宣傳內容上以全民創業、就業再就業、社保擴面、各項惠民政策為重點,宣傳羣眾關心和關注的社會保障熱點政策等。,共編髮《南外街道勞動保障工作簡報》13期,累計各社區(村)刊出各類宣傳欄45期,懸掛橫幅標語34條,在市、區有關媒體發表消息報道9條。通過宣傳,展現了勞動保障“以人為本、民生大計”的工作理念,使得勞動保障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二、當好“信息員”,讓市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建立了以街道勞動保障所為主,10個社區居委會勞動保障工作站為輔的服務網絡,並配備了一整套現代辦公設備,做到機構、場所、人員、經費、制度、工作六個到位。實現了服務與就業的五個對接。即:勞動力資源和培訓工作相對接;培訓工作和就業工作相對接;公益性崗位和“零就業”家庭(資/料來.源,於:gzu521學;習/網 ]gzu521.com、就業困難人員相對接;就業和社會保障相對接;優惠辦證與政策落實相對接,增加了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機會和就業門路。,南外街道勞動保障所在人口稠密的小區舉辦招聘大會5次,並積極與招商引資企業聯繫,根據企業需求,向沙河工業園推薦免費職業介紹人員500餘人。根據區委、區政府[]8號文件精神,紮實做好企業招工安商工作,全年超額完成了上級下達的招工安商任務共235人,勞務輸出人數1074人,其中“4050”人員實現就業599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02人,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22人,先後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21人。“在家門口打工就是安逸,一個月至少能掙1200多元,下班後還能幫家裏幹農活,照顧老人和小孩。”在贛州尚威廣告有限公司上班的南外社區居民郭欣鈴高興地説。

三、當好“服務員”,促進和諧創業

一是加強就業培訓。根據南外街道就業工作的實際情況,大加強就業培訓力實施城鎮職業化工程、農民知識化和陽光工程,通過創建就業再就業培訓基地,建立了以街道培訓為主、社區培訓為輔的兩級培訓模式。通過開展校企聯合、校校聯合、訂單培訓、定向培訓、獨立辦班等方式,共舉辦“月嫂”服務、物業管理、家政服務、手工藝加工、插花藝術、園林花卉栽培、創業培訓等15期特色培訓班,推薦了112人實現了就業再就業。

二是實施就業援助。通過開展再就業援助活動和“零就業”實施就業援助家庭幫扶措施,着力解決困難羣體就業難的的現狀。建立了“一對一”幫扶機制,發放了“零就業”家庭人員再就業援助聯繫卡,指導“零就業”家庭成員實現就業,做到責任到人,負責到底,不就業不脱鈎。以來幫助了51户“零就業”家庭實現了至少一人就業,切實保障“零就業”家庭的生活。通過開展以“實現就業、穩定就業、我們真情相助”為主題的再就業援助活動,採取送崗位、送創業資金和項目、送温暖、送政策等措施,共為195名就業困難人員送上30個創業項目,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共84人已辦理自主創業小額代款,貸出資金共計人民幣604萬餘元,使就業與創業工作達到良性互動,紮實推進全民和諧創業,為加快推進“創業贛州”探索了一條新的路子。

街道辦事處

第三篇:街道勞動保障所典型經驗材料

文章標題:街道勞動保障所典型經驗材料

圍繞重點任務努力開創社會保障工作新局面

※※街道勞動保障所成立於2014年6月,其前身系※※街道勞動人事管理站,現有工作人員5人。近年來,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具體指導下,我們緊緊圍繞社會保險擴面、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和就業再就業三大

重點任務,加強自身建設,理清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機制,使※※街道社會保障工作呈現出重點突出、全面推進的良好局面,為全街道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加強自身建設,為做好勞動保障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對勞動保障所的建設高度重視,分管領導靠上抓,在區局的支持和指導下,選拔了5名工作人員,配備了通訊、交通工具,建立健全了各項工作制度,逐步實現了機構、人員、編制、場所、經費、工作“六到位”。針對勞動保障工作的新形勢,加強了對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學習勞動法律法規,學習十項職責、辦事程序、工作紀律等業務知識,堅持結合實際,邊幹邊學,邊提高,邊完善,較快的提高了工作人員勞動法律法規政策水平和業務知識。同時加強效率意識教育和廉政教育,樹立勞保工作人員良好形象,全所人員幾乎每天都在企業、農村跑,以過硬的素質、紮實的作風、嚴明的紀律,贏得了基層的普遍讚譽。

二、創新參保擴面機制,努力完善社會保險體系

近年來,※※街道民營企業發展迅猛,截止目前,全街道民營企業已發展到278家,規模企業達到50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企業多,職工多,社會保險擴面的任務艱鉅而繁重,由於都是民營企業,個別企業主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對社會保險的認識不足,認為繳納社會保險是企業多餘的開支,參保積極性不高,無形中又給社會保險擴面工作增加了相當大的難度。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首先從加大宣傳力度入手,採取印發明白紙、登門宣講、舉辦學習班等各種形式,向企業主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講解參加社會保險的好處,使他們逐步認識到參加社會保險是國家法律賦予企業的義務,有利於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有利於激發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其次,堅持“抓大户、攻難户、開新户”的思路,以規模企業為重點,從骨幹企業入手,以點帶面。新光實業集團是棉紗、毛毯、針織、服裝、生物製藥於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資產總額3.5億元,職工2014多人,是※※街道的骨幹企業,在全區乃至全市也較有名氣和影響。工作中,我們選定新光集團為突破口,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一次為該企業辦理社會保險365人,對全街道社會保險擴面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第三,與勞動執法相結合。積極配合區勞動監察大隊對全街道企業進行勞動執法檢查,進一步規範了企業用工行為,目前,絕大部分企業都能夠自覺做到用工必辦招工手續、必籤勞動合同、必購社會保險,使全街道社會保險擴面工作納入正常化、法制化的軌道。第四,量化任務,嚴格考核。將企業參保工作列入黨工委、辦事處對企業年終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年初根據各企業實際情況,將社會保險擴面任務分解量化,下達到各企業,明確落實責任制,年終根據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兑現獎懲,調動了企業參保積極性。通過採取以上措施,使全街道企業社會保險擴面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社會保險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目前,全街道共完成企業社會保險擴面任務1890人,其中養老保險1270人,醫療保險500人,失業保險120人,徵繳保險費額800萬元。

三、創新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機制,完善失地農民生活保障和再就業體系

※※街道工業起步早,發展迅速,因企業佔地引起的人地矛盾比較突出。目前,全街道共有農業人口4.6萬人,耕地只有不到10000畝,部分村已沒有耕地,農村富餘勞動力比較多,如何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有效轉移,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落實好失地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是當前※※街道社會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中,我們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與就業再就業有機結合起來,根據※※街道企業多、技術人才需求量大的實際,堅持以勞動技能培訓為基礎、先培訓再推薦就業的思路,大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力爭每一個失地農民都能夠掌握1-2項職業技能,提高素質,增強再就業能力。2014年,組織545人次參加了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舉辦的失地農民勞動技能培訓班,培訓出微機、電焊工、電工、養殖等九個專業的技術人才400多人。在搞好培訓的基礎上,我們勞動保障所積極向街道轄區內的企業推薦就業,鼓勵企業優先吸納當地勞動力,全年為企業輸送各類優秀人才360人,受到企業的歡迎。同時,我們還鼓勵失地農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自主創業,據統計,2014年,※※街道共發展個體工商户300户,其中30以上是由失地農民利用在培訓班學到的一技之長創辦。目前,全街道失地農民基本上能夠達到個個有活幹,人人生活有保障。

○○四年五月

《街道勞動保障所典型經驗材料》來源於本站,歡迎閲讀街道勞動保障所典型經驗材料。

第四篇:推薦全省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工作經驗材料

強化社區平台功能 發揮社區平台作用

切實做好就業服務工作

鐵力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2014年10 月8 日

鐵力市下轄7個鄉鎮,25個社區,轄區內有4個林業局和1個國營農場,全市總人口38.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萬人。是一個城鎮人口、社會勞動力較多的縣級市。多年來,由於境內政企管理體制上的原因,勞動保障工作特別是就業工作缺乏基層工作平台,觸角一直難以延伸下去,工作上嚴重地存在斷層斷檔、交叉重疊而又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全國、全省再就業工作會議以來,我們緊緊抓住“建設統一規範的街道鄉鎮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台”的有利契機,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有力領導下,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積極探索加強社區平台建設工作的新路子,不斷強化社區平台功能,發揮社區平台作用,就業服務工作出現了嶄新的工作局面。

一、把好三關,搭建高效能社區平台

按照“六個到位”和“三個銜接”的工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情況,我們市委市政府對建立統一規範的街道、鄉鎮、社區勞動保障平台工作迅速做出安排部署,市編委下發了專門文件,落實了機構編制,財政部門落實了專項經費。為保證建成高效能的社區平台,我們注意把好三關:

一是把好配備工作人員的素質關。我市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工作人員在鄉鎮幹部中通過競爭上崗的辦法擇優任用。社區勞動保障平台工作人員通過“筆試入圍、面試答辯、組織考核、民主選舉”等辦法在大中專畢業生和學校分流教師中公開選拔。通過嚴格把住用人關,有效地保證了社區平台工作人員的素質,我市社區平台的工作人員專科以上學歷的佔71%,中專學歷佔29%。為了保證境內企業勞資部門對社區平台工作能夠及時指導,在林業職工居住集中的社區,由企業勞資部門選派社區勞動保障協理員,以增強社區的工作力量,通過培訓和短時間工作,其業務能力和適應性普遍比較強,為做好基層勞動保障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統一把關健全了各項工作制度。建立社區保障平台後,為了搞好“三個銜接”工作,我們實行了站長負責制,建立起站長、協管員、信息員一級管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三級管理體制;建立健全了信訪接待、信息月報、調查走訪等各項規章制度和站長、協管員、信息員崗位責任制度,明確了每名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和任務。同時實行考核獎懲制度,由勞動部門對站長、協管員和信息員的工作進行半年考核、年終總評,並嚴格兑現獎懲,從而有效地約束了每位工作人員的行為,極大調動了他們從事勞動保障工作的積極性。

三是把好工作程序關,保證工作到位。針對社區平台剛成立,工作人員對業務不夠熟悉的情況,我們結合社區平台的職能,邊工作邊完善,在多年來形成的勞動保障工作制度和業務流程的基礎上,每部署給社區一項工作,都事先進行培訓,明確工作任務和工作範圍,制定明確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案,並跟蹤指導,以確保平台工作人員有所遵循。例如,在《再就業優惠證》發放上,我們統一制定了“個人申請、社區調查、街道張榜公示、企業勞資部門認定身份、工商税務等部門聯審、縣區以上勞動行政部門審批等六個環節”的工作程序。在辦理再就業小額貸款時,明確了“個人申請、社區入户調查、縣區勞動保障部門審核、銀行放貸的工作程序。對於涉及林業職工較多的社區,地方勞動保障部門與企業勞資部門聯合指導。

二、健全四個體系,強化社區平台功能

社區平台建成後,相應的勞動保障工作也要深入到基層。結合社區平台的職能和工作任務,我們在社區重點健全四個體系。

一是健全政策法規宣傳貫徹體系。我們努力把社區保障平台建成全面宣傳貫徹各項勞動保障政策的最前沿陣地,社區平台的最首要任務就是宣傳落實政策、反饋羣眾呼聲。依託社區平台,開展了有效的宣傳工作。我們先後5次在社區召開了就業和社會養老保險政策諮詢座談會,解答社區羣眾業務諮詢3000多人次,向社區居民印發就業和社會養老保險政策法規宣傳單5000餘份。勞動保障信息員在深入小區調查走訪過程中,還直接將就業和社會養老保險政策法規宣傳到職工家裏。通過上述多種形式的政策法規宣傳,提高了全社會對勞動保障政策認知程度。

二是健全統計報告工作體系。依託社區平台,我們有效地改變了過去統計調查不實的問題。所有統計報表都來自最基層的社區,來自勞動者本人,保證了數據真實可靠。為貫徹落實各項政策提供了可靠的工作依據。目前,我們已在社區建立30多個統計台帳,月報、季報、年報數據齊全。

三是健全了對勞動力資源的動態監控體系。我們組織社區平台開展了勞動力資源普查並建立了每個社區的勞動力資源數據庫。為保證工作的高標準、高效率,抽調專業人員,開發了數據庫軟件,設計了勞動力資源信息採集表,設定的17個項目,全面存貯我市勞動力資源信息。特別是針對下崗失業人員設計的有何技術或專長、是否辦理一次性安置、想參加何種培訓、是否有求職要求、招工招聘聯繫電話等項內容,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提供了信息保障;分期分批對各部門、骨幹力量和協理員等進行了層層業務培訓,使他們對就業和再就業政策、信息採集的方式方法等有了詳盡的瞭解和掌握,確保了信息採集的真實有效。緊緊依託社會勞動保障平台,集中兩個月時間,在全市範圍內採取逐户、逐人拉網式採集信息的辦法,對全市勞動力資源特別是下崗失業人員,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和信息採集,切實做到了未漏一户、未落一人。為保證信息真實可靠,在錄入數據庫之前,我們選調懂政策、業務精的工作人員,對採集上來的基礎信息逐人進行嚴格審查,對錄入的具有享受再就業優惠政策條件的人員進行逐人甄別,確保了具備條件的人員無一人不進入數據庫,不具備條件的無一人進入數據庫。實行了勞動力資源信息動態管理制度,規定街道(鄉鎮)、社區(林場)社會勞動保障平台要定期跟蹤勞動力資源變更情況,對採集的信息及時修改,並利用網絡平台及時逐級上報,從而保證了在動態變化中準確掌握全市勞動力資源信息。

四是健全了對離退休人員的社會化服務管理體系。在社區建立了企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中心,把報企業離退休人員移交社區管理。編制了企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基本情況信息表,企業離退休人員進入社會化管理移交名冊,企業離退休人員移交社區管理協議書,同時做好整章建制工作。社區給離退休人員發放了社會化管理服務卡,發到每位離退休職工手中,發放率為98%。構建了對企業離退休人員生存狀況的有效監測網絡。多年來,在企業離退休人員生存認證工作中,我們一直沿用審驗照片、身份證等傳統方式,這樣很難從根本上杜絕死亡不報和冒領養老金等現象的發生。組建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後,我們建立並實行了信息月報制度,實現對企業離退休人員生存狀況的動態跟蹤管理。社區信息員每月深入管區調查走訪一次,隨時掌握離退休人員的動態,並逐月報送企業離退休人員的增減變動情況。經過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的協助,提高了我們對企業離退休人員生存認證工作的及時性和準確率,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冒領養老金現象的發生。疏通了企業離退休人員的溝通渠道。我們藉助社區直接聯繫居民羣眾的優勢,通過信息員分區走訪,找準了每一名企業離退休人員的詳細住所,實現了社保部門與企業離退休人員直接溝通。現在,企業離退休人員在養老保險方面什麼疑問,只要拔打一個電話就可以將疑問查詢清楚。

三、發揮社區平台作用,開展好五項就業服務

社區保障平台的建立,搭建了全方位為職工羣眾服務的工作平台,構築了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的前沿陣地,延伸了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的觸角。近一年來,藉助社區這一平台,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就業服務工作。

一是依託社區保障平台兑現各項優惠政策。積極為下崗職工辦理《再就業優惠證》,目前,已為符合條件的22783名下崗失業人員辦理了優惠證,這為下崗失業人員能夠充分享受再就業優惠政策提供了前提條件。積極協助辦理再就業小額貸款,共發放小額貸款256户,發放金額為472.7萬元。與相關部門協調,為從事個體經營的下崗職工減免税費,經過我們的努力,工商、地税已為950名從事個體經營的下崗失業人員減免了61萬元的税費。

二是依託社區保障平台開發公益性崗位工作。兩年來,通過社區開發保潔保綠和靈活就業崗位3217個,招用安置下崗失業人員中接近退休年齡的“4050”人員625名,招用其他下崗失業人員2592人。

三是通過社區組織開展對下崗失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年初以來,我們針對下崗失業人員勞動技能偏低,難以適應用工單位需要的現狀,結合市內外勞動力市場實際需求,通過社區組織,開展了微機、美容美髮、電焊、烹飪、家政服務、皮裝護理、保健按摩、酒店服務員、導遊員等培訓班。現已培訓2215人,其中免費培訓下崗職工559人,培訓合格率98%以上,培訓合格後勞務輸出1124人,其中有328人獨立創業,其餘人員被各類用人單位招用。

四是依託社區保障平台開展職業介紹工作。目前,我市已開展職業介紹4400人次,國外成功輸出勞務1125人次,市外(包括國內出省)成功輸出勞務1853人次,市內新增就業崗位2200人次,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112人,現在每天都有近100名求職人員到勞動力市場進行求職登記,現有100多家市內外企業到勞動力市場進行了用工登記。社區平台在擴大職業介紹宣傳工作方面的作用尤為明顯。我們組織社區免費為省報業集團、黑天鵝休閒娛樂中心、金谷大廈、藍莉雅服裝有限公司等多家市外企業做用工宣傳;印製1000套汽車座套通過社區發放,進行職業介紹宣傳;利用休息日、節假日組織社區平台人員深入村屯開展勞務輸出,面對面進行宣傳;我們還把鐵力市勞動力市場的基本情況,通過精心設計印製2萬盒火柴免費發放到各社區保障平台的省內各大飯店、旅店進行廣泛宣傳等等。由於宣傳工作做得到位,有力地促進了職業介紹工作,特別是勞務輸出工作的開展。

五是直接辦理養老保險業務,為社區勞動者提供“零距離”服務。隨着社區功能的逐步完善,我們賦予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以更大的職權,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可以為社區居民代辦參保、接續和繳費等養老保險業務。勞動保障工作進社區以來,駐社區工作人員為社區職工羣眾辦理養老保險業務500多件次,其中為個體勞動者辦理參保手續近200件次,為斷保人員接續養老保險關係300多件次。社區居民普遍反映:“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的建立,如同把養老保險機構建在自己的家門口,現在辦業務可太方便了”。

通過一年多來社區平台建設,我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市的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保持100%。社區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的到位,社會化管理和服務工作取得了新成績,服務領域不斷拓寬,服務場所不斷擴大,得到了企業離退休人員和下崗職工的普通讚譽和認可。對外勞務輸出數量、對內職業介紹均為歷年總和,年安置人數逐年上升,各項基礎工作明顯加強。

第五篇: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先進經驗材料

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先進經驗材料

用真情和愛心編織金色的社保之網

**街道管轄面積9.5平方公里(包括博樂火車站1平方公里),地處博樂市政治、經濟、文化、娛樂、商貿的中心,管轄區域面積最大,轄區單位多,居民住户集中,是博樂市最大的街道辦事處。現有總人口36485人,其中常住人口32820人、流動人口3665人。轄

區下崗失業人員933人,其中“4050”人員119人,城鎮其他失業人員349人,企業退休人員576人,管轄區有141個企、事業、行政單位,有各類餐飲、服務、商業網點2651個。

近年來,大量下崗失業人員進入社區,由單位人變成社會人,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成為街道社區工作的頭等大事。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自2014年5月成立以來,我們從構築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平台入手,把勞動保障網絡延伸到社區,細化完善勞動和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勞動保障覆蓋面,用真情和愛心編織金色的社保之網,對轄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

一、用責任心一針一線編織工作體系,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建立了勞動保障事務所與政府業務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街道成立了勞動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和勞動保障所,7個社區分別設立了勞動保障服務站,所有工作與政府業務部門銜接,所站現有工作人員24人(其中勞動保障專幹9人,協管員8人,4050人員7人),辦公桌椅、檔案櫃、微機、打印機等必要的辦公設備全部配齊,勞動保障服務的各項硬件設施較好。同時,各所站制定了規範的7個工作制度(考勤制度、學習制度、例會制度、來信來訪制度、月報告例會工作制度、“4050”人員回訪制度、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制度)。並對工作站各工作人員進行了明確分工。完善了勞動保障機構服務承諾,將工作職責、辦事程序、服務指南及服務監督電話等內容在服務場所的顯著位置公示,充分體現“一站式”服務承諾。為加強所(站)專幹的業務培訓,2014年4月底以來街道先後3次派出21人次勞動保障幹事參加學習自治區和州市勞動保障部門組織的業務知識培訓班,使其掌握勞動保障和其他相關業務的基本知識,提高業務水平,培養良好務實的工作作風,確保了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與此同時,所站工作與州、市勞動保障工作部門銜接、聯動,在開發公益性事業崗位和辦理《再就業優惠證》及小額擔保貸款工作中,事務所積極和上級勞動保障部門聯繫,瞭解各單位的用工需求,掌握崗位信息,積極推薦再就業崗位。

二、用體諒之心一招一式編織培訓體系,為再就業人員提供有針對性的技能支持

下崗失業人員能否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就業技能高低和擇業觀念的轉變,勞動保障事務所積極與市、區婦聯、團委、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單位聯繫,組織開展了以家政服務、計算機、服裝裁剪、美容、美髮、餐飲、市場營銷的各類培訓班65期,培訓人員1101人,在培訓內容上,突出加強對失業人員的技能培訓,以提高他們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促進擇業觀念轉變,努力讓他們重新走工作崗位後,不再出現第二次失業。在培訓主體上,做到了分類施教,如對有一定技能的302名失業人員注重引導就業培訓,對於110名無專業技能的側重於行業技能培訓,而對於大中專畢業生則注重於社會知識的培訓,讓他們各懷其能、各顯其技。通過技能培訓,使1193名失業人員找到了就業的崗位,生活狀況明顯改善。

三、用愛心一點一滴編織扶持體系,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

勞動保障事務所探索推行下崗失業人員“四個扶持”的工作模式,即通過提供和推薦操作性強、有發展前景的項目扶持;通過協調有關政府部門支持進行政策扶持;通過提供小額擔保貸款或向銀行提供貸款擔保等途徑進行資金扶持;通過提供設備、場地等必需生產資料進行硬件扶持。“四個扶持”機制的運行促進了就業崗位的開發和就業領域的拓寬。好範文版權所有

一是認真調查摸底,建立健全管理台賬,夯實了平台建設基礎。先後對企業下崗職工、失業人員及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挨家挨户,一廠一店地進行摸底調查,摸清了基數,掌握了實情。對調查排摸的對象分項別類,登記造冊,建立了下崗失業人員登記台帳、失業人員登記台帳、用工信息登記台帳、就業登記台帳、《再就業優惠證》發放台帳、離退休人員登記台帳、小額擔保貸款辦理台帳等15類冊,並錄入微機實現動態管理,對下崗失業人員也實行動態化管理,力求做到“五清”:即下崗失業的時間清、家庭狀況清、個人技能清、就業意向清、安置去向清。截止目前共上門入户11580萬餘户,走訪羣眾28675萬人,發放填寫各種統計表冊1萬餘份,登記造冊離退休人員576人,下崗失業人員933人,實現就業891人,城鎮其他失業人員349人,實現就業302人,1193人已實現再就業,就業率達到93.1。

是分類指導,多渠道促進再就業。在動態管理的基礎上,勞動保障事務所根據下崗失業人員的求職意願和特長進行分類指導,多渠道促進再就業。首先,整合社區資源、挖掘社區崗位。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充分利用轄區的優勢,全面掌握用人信息,與商家達成用人協議,根據商家用人需求,由再就業服務站培訓合格後,輸送就業人員,定期進行跟蹤回訪,為他們尋找了一條有

效的就業途徑。其次,拓展街道社區服務內容,開展便民利民崗位,針對下崗失業人員狀況和社區居民的服務需求,我們認識到只有找準發展社區服務業與社區居民服務結合點,才能開發更多的就業崗位,使更多的人得到安置。第三,開展社區特色活動,在團結北路社區採取“社區搭台承辦、社會共同參與”的運作模式建立社區愛心超市,揭牌運營,超市受贈總額14188元,貨物種類56種,接受捐贈的困難居民達120餘人次。在響根布呼東路建立社區手拉手互助聯合會,互助聯合會成員中的14名單位黨組織負責人與轄區8名特困居民、3名下崗職工、1名困難黨員、2名殘疾人組成“手拉手互助”對子14對,簽定了14份互助對子責任書,建立了由20人組成的聯絡員隊伍,定期對互助方聯繫、協調,制定了工作目標責任、聯席會、聯絡員聯繫、活動記錄、考核總結等5項長效制度予以保證),改變了以往“一對一”幫扶模式,建立黨組織幫扶個人的新機制,目前幫扶資金達8000餘元。在長城東路社區麗園巷建立便民市場,方便了30多名下崗職工。在長城西路社區建立社區服務中心,在經營項目上是多樣性的,主要開展了家政服務(家務勞動、照顧小孩、照顧老人、做飯菜、專業疏通下水管道、小區物業管理等),為69人次職工提供了就業便利。好範文版權所有

三是積極鼓勵自謀職業,自主創業,以創業促就業,以就業保穩定。對自謀職業從事個體經營的人員從各個方面給他們創造條件,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幫助辦證照、租房子、找攤位。尤其是今年6月,在自治區出台《4050下崗失業人員靈活就業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補貼辦法》之際,我們及時組織轄區119名4050下崗失業人員學習此補貼辦法,並邀請博樂市勞動保障局專業人員為4050人員詳細解答他們關心的相關政策和問題。通過"四送"活動,我轄區已有106名4050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率達90。同時,為符合條件的靈活就業的4050人員辦理了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補貼。“4050”人員張建國的妻子常年重病,孩子正在上學,家庭生活十分困難,街道知道這一情況後,積極出面協調,不僅為他申請了城市居民最底生活保障金,通過“手拉手”互助聯合會,採取轄區單位“一邦一”活動形式,辦理免費醫療救助證,為他解決了家庭實際困難。

四是積極探索臨時性、季節性跨區域勞動輸送。有計劃、有組織、有保障的向勞務需求地輸送務工人員,是勞動保障事務所(站)探索的一條擴張性就業途徑。春節過後,針對打工人員大量湧入城市的有利時機,組織工作人員在人流密集的州客運站,建立了臨時的服務枱,開展了政策諮詢、信息發佈、權益保護等相關業務,共發放《農民工進城就業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勞動者維權手冊》、《工傷保險條例》等宣傳材料13000餘份。今年九、十月份,針對轄區內下崗女工就業難,部分貧困家庭交學費難的問題,再就業服務所大膽嘗試,先後分三批組織下崗女工和學生600多人,到各鄉鎮場進行拾棉花活動,既組織學生參與了社會實踐活動,又為部分家庭解決了交學費難的問題,受到了居民羣眾的一致好評。

五是協助勞動力市場,在社區大力開展用工信息宣傳和徵集。共辦宣傳欄63期312個版面,利用電視新聞報道進行政策及典型事例宣傳,接待諮詢羣眾3826人次,電視新聞報道宣傳27次,組織下崗失業人員進行面對面宣傳37次,參加人員2014餘人次,印製各種宣傳資料8000餘份,為有求職要求的下崗失業人員免費開展職業介紹和職業指導,真正把法規政策送到了廣大下崗失業人員手中。積極主動地向轄區內下崗失業人員介紹用工信息,推薦用工。先後通過勞動力市場介紹社區各居民用工1013人次;極大的帶動了轄區內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用敬老之心編織離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體系,為老年人提供生活幫助

現我轄區有576名企業退休人員,按照上級勞動保障部門安排,我們首先上門入户瞭解企業離退休人員的健康狀況,各社區普遍組織開展企業離退休人員登記、照像、體檢等工作,建立了離退休人員的健康檔案,定期開展醫療諮詢,對獨居行走不便的離退休老人堅持每月訪視一次,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其中幫助購買生活用品73人次,換煤氣56人次,打掃衞生、拆洗被褥39人次。在轄區各社區羣眾自發形成文藝團體的基礎上,街道社區工作人員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引導他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區文藝隊。在上級相關單位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協調解決了7間146平方米的社區老年活動中心,積極組織羣眾開展書畫、象棋、乒乓球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通過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的組織,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社區的文化活動中來,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社區的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在多年來的實踐中,我們深深感到街道社勞動保障工作任重而道遠。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一如繼往地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以開發社區公益性就業崗位為工作重點,以全面推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為工作目標,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推動轄區各項社會服務事業的進步,努力把博樂市**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建成具有一流服務設施、一流服務質量,一流工作業績的基層勞動保障機構。

zad小編推薦相關範文:

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金保工程經驗交流材料

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金保工程經驗交流材料

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街道黨建經驗交流材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jiaoliu/4z18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