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送友人》全詩賞析通用多篇

《送友人》全詩賞析通用多篇

《送友人》全詩賞析通用多篇

《送友人》閲讀答案 篇一

送友人出塞①

吳偉業

魚海②蕭條萬里霜,西風一哭斷人腸。勸君休望零支塞,木葉山頭是故鄉。

此去流人路幾千,長虹亭外草連天。不知黑水西風雪,可有江南問渡船?

註釋

①友人因罪流放寧古塔城(在今黑龍江寧安縣),辭官歸鄉不久的詩人,在吳江垂虹亭置酒相送。

②魚海:即"捕魚兒海",遠在塞北內蒙古之境。

③零支塞:友人出關必經邊塞,在今河北遷安縣西。

譯文

捕魚海寂寞冷落萬里都是白霜,西方開始吹響的時候能使人愁斷了腸。勸告你走出去後不要回望零支塞,木葉山頭就是你的故鄉。

發配的人這一走道路有幾千裏地,長虹古亭的外面荒草連接遠處的天際。不知道黑龍江邊西風吹拂的雪花中,會不會有江南那樣的喊渡船的景象。

試題及閲讀答案

(1)零支塞是友人出關必經的邊塞,在今河北遷安縣西。當友人離去途經此地時,詩人本該勸他“回望”故鄉,卻不合情理地勸他“休望”,為什麼?

答:①背井離鄉的人途中的回望,只會徒增幾分鄉關日遠、一去難返的哀慨和絕望。詩人的勸慰,正是深切地把握了友人出塞時的悽絕心態。②反常的勸慰,使思鄉之情流徙之苦倍增,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意思對即可)

(2)詩中友人尚未離去,但離後景象已在眼前。這是一種什麼景象?運用什麼手法表現的?

答:這是一種出塞途中的淒涼景象:在草木蕭條的魚海畔,在寒冽的塞外霜天下,正蹣跚着一個孤獨的身影。更從西風如泣中,渲染那流徙天涯的“斷腸”之悲。主要運用虛擬筆法。

(3)兩首詩在寫法上有什麼主要不同?請簡析之。(4分)

答:①第一首詩運用想象手法,懸擬友人出塞途中的淒涼景象,表現友人腸斷天涯之傷。(2分)②第二首詩運用對比手法,在風雪肆虐的黑水與亭草渡船的江南的對比中,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流徙生涯的牽掛與擔憂。(2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給分)

(1)第二首詩中“不知黑水西風雪,可有江南問渡船”兩句發語驚人,請賞析其妙處。(3分)

(2)兩首送別詩在構思上有什麼不同?請作簡要説明。(3分)

參考答案

(1)含淚作別,既不囑咐,也不安慰,而問西風吹拂雪花的黑龍江邊,會不會有江南那樣的喊渡船的景象,在“黑水”“江南”的驚心對照中,透露出詩人對遠出塞外的友人的險惡莫測的流徙生涯,懷有十分深切的牽念和擔憂。

(2)兩首送別詩,其一從塞外“魚海”蒼涼虛境的懸擬,借反常的勸慰,寫流人腸斷天涯之傷;其二從江南長亭的相送實景點染,借“黑水”“江南”的對比和問語,寫詩人送友遠徙之悲。

詩詞賞析: 篇二

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李白他的送友詩,除了絕句《贈汪倫》之外,以這首五言律詩最為有名。此詩歷來膾炙人口,選入教材,是個佳作。

首聯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交代出了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流過。這兩句中“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用詞準確而傳神。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未見“送別”二字,但細細品味,那筆端卻分明飽含着依依惜別之情。

中間兩聯切題,寫出了離別的深情。頷聯“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意思就是此地一別,離人就要像蓬草那樣隨風飛轉,到萬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達了對朋友深切的不捨之情。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暢自然,不拘泥於對仗,別具一格。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卻又寫得十分工整,“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同時,詩人又巧妙地用“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雲,隨風飄浮,象徵着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詩人留戀而感到難捨難分。這裏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絃。

尾聯兩句,情意更切。“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詩人內心的感受沒有直説,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這一句出自《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班馬,離羣的馬。詩人和友人在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彷彿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脱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詩句,用一個“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是鬼斧神工的手筆。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緻,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這正是評家深為讚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送友人》【作者介紹 篇三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説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lǐ bái),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想象豐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被賀知章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詩風雄奇豪放。他與杜甫並稱為“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於武后長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所屬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省綿陽市所屬江油市青蓮鄉)。另一種説法是其父從中原被貶至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所生,4歲再遷回劍南道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蹟不詳。

李白出生於盛唐時期,他的一生,絕大部分都()在漫遊中度過,遊歷了大半個中國。

二十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

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拜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

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李白不願應試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華,通過他人舉薦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賞識。他曾給當朝名士韓荊州寫過一篇《與韓荊州書》,以此自薦,但未得回覆。

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氣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寫下《早發白帝城》。晚年漂泊東南一帶,投奔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逝。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歷代文人對李白的詩歌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評價。李白生前就有詩名。賀知章一見就稱他“謫仙人”。杜甫對其詩歌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贊其“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魏顥在《李翰林集序》中説:“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許多文人都對李白有着很高的評價。韓愈雲:“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 到元白時期,開始揚杜抑李。白居易説:“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杜甫曾對李白有過這樣的評價“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74v3p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