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鄉村風貌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鄉村風貌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鄉村風貌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鄉村風貌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隨着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但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受立地條件、經濟基礎、文化差異等因素影響,鄉村風貌建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亟需關注解決。

一、存在問題

一是鄉村規劃編制比較滯後。部分農村建房以村組為單位,沿河流、公路、山脈零星分佈,農民違規建房、違法佔地建房、亂搭亂建等現象比較普遍,嚴重影響土地集約化利用和農業規模化經營。有的農村建房樣式“千村一面”,缺乏地域特點和文化內涵,且與周圍自然環境不相協調。一些農村自建房民間施工隊沒有建築資質、設計圖紙和安全設備,導致房屋在建築過程中和交付使用後存在很多安全隱患。

二是基礎設施建管資金不足。省市縣配套用於村級公益事業的項目資金有限,部分村集體經濟收入微乎其微,羣眾自籌難上加難,硬件設施無法補全,已建的農村道路、水網管道、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使用率高、損耗性大,日常維護資金缺口較大,導致部分基礎設施處於無效運營狀態。

三是人居環境整治不夠深入。一些地區人居環境整治標準不高、資金投入不足,風貌管控長效機制不夠健全,鄉村整體面貌較差。環境保護宣傳氛圍不濃,羣眾環保意識不強,對“廁所革命”、垃圾分類、生活污水治理等認識不足,缺乏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部分突出環境問題追責問責、曝光懲處力度不大,激勵先進、鞭策後進的作用發揮不充分。

四是鄉村治理水平參差不齊。部分村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揮不充分,村組幹部觀念落後,帶領羣眾致富能力和手段不足,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力量薄弱。一些村對精神文明建設重視不夠,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羣眾文化生活匱乏、公共意識淡薄,道德失範、鄰里糾紛、信訪問題頻發,人情攀比、厚葬薄養等現象蔚然成風。

二、對策建議

一是因地制宜,繪好鄉村建設“規劃圖”。堅持把規劃編制作為鄉村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根據村莊現狀條件和發展需求,充分尊重和認真吸納羣眾意願,聘用專業規劃師統籌考慮鄉村土地利用、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因素,合理佈局農宅、產業、耕地、道路和公共服務設施,堅決遏制農村亂佔耕地違法違規建房等行為。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內涵,保護傳統村落民居、優秀鄉土文化和古蹟建築等,建設一批與自然環境、特色風貌、整體形象相協調的農家住宅和景觀小品,防止鄉村景觀城鎮化,提升村莊品味和羣眾生活品質。制定出台農村建房規範管理意見,按照“適度集中建房、控制層數面積、突出建築風格”的原則,規範村民建房行為,加強安全技術指導,引導羣眾把規範農村建房與農村危房改造、特色民居改造、改善人居環境結合起來,積極開展藍色彩鋼瓦、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確保農村住房安全有序。

二是建管結合,提升基礎設施“硬實力”。探索建立“政府引導、羣眾自籌、社會支持”相結合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多方整合項目資金,聚力打造美麗鄉村。採用政府購買服務模式,通過簽訂承包合同的方式委託公司提供專業技術服務,運用市場競爭機制倒逼公司提高農村基礎設施管護水平。完善村級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共治機制,向困難羣眾就近提供公益性崗位,設置設施管護員、道路維護員、衞生水電管護員、防疫消殺員等鄉村公益性崗位,不定期對村組道路沿線環境衞生和公益性設施進行常態化保潔,實現就業難題突破和良好環境創設“雙贏”。成立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理事會,從村組幹部、鄉賢能人中選舉產生理事會成員,制定完善理事會章程。定期開展宣傳培訓,鼓勵引導羣眾通過投工投勞、組建志願服務隊等方式,積極參與村級公益性設施建管,充分發揮好羣眾的主體作用。

三是健全機制,扮靚美麗鄉村“高顏值”。建立“黨委統領、政府主抓、部門牽頭、鄉鎮落實”的聯動機制,積極推行“門前五包”制度,引導羣眾清理房前屋後和村巷道路的垃圾堆放點,採取生產有機肥、堆肥發酵等方法,加大畜禽糞污和尾菜資源化利用,科學規範處置生活生產垃圾,實現鄉村風貌提升。充分利用電視、門户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新聞媒介平台,廣泛宣傳生態保護、環境整治的重大意義和政策要求,充分調動羣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熱情和幹勁。嚴格落實“周曝光”制度,融媒體中心設立曝光台,對推進不力、落實不到位、整改不徹底的鄉鎮村落按周曝光,把通報曝光情況納入年終工作績效綜合考核範疇。建立完善“紅黑榜”制度,推行公共區域垃圾“隨手拍、隨手撿”“及時傳、跟蹤問”等做法,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長效化,為打造“三有”(有新房、有新村、有新貌)的示範村提供保障。

四是黨建築基,下好鄉村治理“一盤棋”。以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四抓兩整治”為抓手,規範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加強“區域型”“流動型”黨組織建設,打造“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縫隙”的黨組織服務網絡,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引導更多羣眾、企業、社會組織等主體積極參與基層治理。完善村民自治機制、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和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制度,鼓勵村民參與村務監督管理,增強村務工作透明度,凸顯村民“主人翁”地位,增加羣眾獲得感和幸福感。建立村“兩委”班子成員和黨員幹部定期走訪、結對幫扶、輪流坐班等制度,真正為羣眾排憂解難。開展文明村、文明户創建評選活動,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引導羣眾自覺抵制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積極培育“講衞生、知榮辱、明禮儀、揚善德”的淳樸民風,切實提高村莊文明指數和羣眾生活幸福指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k197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