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2021年立冬吃什麼傳統食物

2021年立冬吃什麼傳統食物

2021年立冬吃什麼傳統食物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2021年立冬吃什麼傳統食物有哪些你知道嗎?共同閲讀2021年立冬吃什麼傳統食物,請您閲讀!

立冬的傳統食物

1、蘿蔔老鴨煲

非常正統的冬季滋補湯,一般説來,蘿蔔在冬季的養生功效不亞於人蔘,老鴨和蘿蔔的搭配能將二者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此外,這款湯味道醇厚,香濃,適合一家人食用,就連挑食的孩子也會愛上它。這款湯也可以做成酸蘿蔔老鴨煲,會更加開胃。

2、餃子的來歷

北方人最愛的食物之一,也是立冬傳統美食top3,餃子可以發揮無限的想象力,做出各種餡兒,沾着醬汁食用,滿滿都是幸福滋味。

3、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立冬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4、吃狗肉的習俗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説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立冬有哪些習俗

南方熱補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北方餃子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説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立冬後,就意味着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説,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從立冬開始。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以增加肌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立冬時節的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季在飲食養生方面,中醫學認為應少食鹹,多吃點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從祖國醫學五行理論來説,鹹勝苦、腎水克心火。若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這樣就能抗禦過亢的腎水。正如《四時調攝箋》裏所説:“冬月腎水味鹹,恐水克火,故宜養心。”

立冬的來歷

最初是以斗柄指向確定季節交替,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係,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為確定季節的標準稱為鬥建,當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北方位時為立冬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於三百多年前訂立的“大陽黃經度數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大陽黃經法”是根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節氣的方法,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但排序仍習慣上把立春列為首位),按黃經度數編排;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為一個“節氣”,每“節氣”的度數均等、時間不均等;廿四個節氣是24個時間點,“點”具體落在哪天,是天體運動的自然結果;太陽黃經達225°時為立冬節氣,公曆11月7-8日之間交節。

春秋時期,人們用土圭(立杆測影)測量日影長短。日影最長、太陽移到最南端一天,定做冬至。

對“立冬”的理解,我們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説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立冬,完整地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我國古人根據一些地方景象編寫七十二候,將立冬節氣分為3個5天,並由此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作品中,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標籤: 立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9mn7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