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2021霜降節氣吃什麼食物

2021霜降節氣吃什麼食物

2021霜降節氣吃什麼食物

霜降節氣主要有賞菊、吃柿子、登高遠眺、進補等風俗。霜降時節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也是陽氣由收到藏的過渡。那我們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1霜降節氣吃什麼食物_霜降節氣養生食譜,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霜降節氣吃什麼食物

柿子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説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於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脣都會裂開。住在農村的人們到了這個時候,則會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樹,摘幾個光鮮香甜的柿子吃。

金燦燦的葉子,紅彤彤的柿子,看着就讓人覺得賞心悦目。吃上一個香甜的柿子,不正是享受:美食的世界,也可以如此淳樸,如此原生態。

白柚

霜降時台灣南部的二期水稻已經成熟準備收割,也是台南麻豆鎮白柚的收穫期。有“柚中大王”之稱的大白柚,評價較文旦更高,故有“內行人吃白柚、外行人吃文旦”的説法。上品白柚滋味酸中含甜,若沾點梅粉,味道更好;由於果實甘冽多汁,熱咳患者及糖尿病患者都可食用,還有解酒、降血壓、退燒、恢復體力等功效。

白柚果肉含柚皮甘、新橙皮甘、橙皮糖甘及糖類,並富含維生素C、礦物質鉀及有機酸等營養,其性:寒、甘、酸,可健胃消食,生津解渴,消除疲勞,亦有降低血糖之功效,多食果肉除可增加營養又有益健康。

所謂品質好的白柚,吃起來肉質柔軟多汁,甜度高而帶點微酸,無苦味,是為極品;從外表看,果梗部儘量挑選較平,果皮平滑完好,重約1.5~2公斤,拿在手上體積比重,感覺皮薄又有重量,果肉為淡黃色,飽滿多汁是為上品貨。吃到白柚酸度較高時,只要不碰傷置於陰涼處,酸度會隨着時間自然地遞減而甜美;整粒白柚中果肉靠近果皮的部位,比靠近果心有種子的部位,其汁胞果肉來得飽滿,香甜,品質較穩定。

蘿蔔

山東農諺:“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蔔。”這個時節,被霜凍過的蘿蔔是最好吃的了,並且十月的蘿蔔,還有小人蔘之稱。

民諺又有言,“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這句話,除了説明白蘿蔔是冬天的應季蔬菜,還道出了它的食療功效。寒冷乾燥,吃蘿蔔不但可以讓人體補充水分,還能促進食慾、幫助消化,對胃脘脹滿、咳嗽多痰、胸悶氣喘和傷風感冒等疾病有改善功效。

蘿蔔和豬、牛、羊肉搭配比較合適。羊肉和蘿蔔搭配,能起到去羶味的作用;吃排骨的時候放點蘿蔔,則能起到解膩的作用,另外在營養上、口感上也能相互補益。當蘿蔔和高蛋白的肉類搭配時,就變成完全蛋白質,不僅有利於人體的吸收,蘿蔔也因為吸收了肉的味道,口感更好,肉則因為吸收了蘿蔔的味道,而變得更加清香。另外,像羊肉等温熱性的東西,人吃多了容易上火,而蘿蔔則是寒涼性的,兩者同食,正好平衡。

鴨肉

閩南、台灣地區的民間在霜降的這一天,要進食補品,也就是北方常説的“貼秋膘”。在閩南有一句諺語,叫做“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從這句句小小的諺語就充分的表達出閩台民間對霜降這一節氣的重視。因此,每到霜降時節,閩台地區的鴨子就會賣的非常火爆,有時還會出現脱銷、供不應求的情況。樂得賣鴨子的老闆們嘴都合不攏了。

吃鴨可以除秋燥。鴨和雞同為禽類,功效卻大不相同。雞尤其適合的冬季進補,民間素有“逢九一隻雞,來年好身體”説法。而鴨屬於水禽,元朝的御醫忽思慧在《飲善正要》裏説,鴨肉味甘、冷、無毒,補內虛,消毒熱,利水道。可用於頭痛、陰虛失眠、肺熱咳嗽、腎炎水腫、小便不利、低熱等症。經常食用鴨肉對體弱陰虛、水腫食少、大便乾燥、低熱者最為有益。因此,夏秋的燥熱季節最適合吃鴨。相比之下,豬牛羊等其他肉類就稍遜一籌。

民間一直就有“煮湯沒雞不鮮,沒鴨不香”的説法,平日煮湯時候放點鴨肉對營養的吸收也有很大幫助。鴨湯含有大量的人體所需的氨基酸,而在,鴨肉越老營養價值越高。平日裏人們之所以喝老鴨湯,是因為煮湯需要添加大量新鮮的動物性原料,所以通常取年齡比較大一點的禽類,因為相對年齡小的來説,味道更香濃。所以,煮湯要選老鴨。

霜降養生食譜

養陰清熱的花生蓮藕鴨湯

食材:花生、蓮藕、江鴨、適量鹽、生薑。

做法:

1、將江鴨洗淨,生薑切成片狀。

2、江鴨先焯水一遍。

3、蓮藕洗淨,切成塊狀。

4、將以上洗好的全部食材放進鍋裏開始燉湯。

5、先用武火煮開。

6、煮開後,轉用文火燉兩個小時左右。

7、兩個小時後,打開鍋蓋加入適量鹽調味。

8、出鍋。

養生功效:

1、蓮藕性寒,味甘多液,有清熱涼血作用,秋季天氣乾燥,多吃蓮藕能夠養陰清熱,潤燥止渴。

2、花生味甘,性平;

歸脾、肺經,能夠健脾養胃、潤肺化痰。養血補氣、潤肺止咳、健腦益智、延緩衰老,甚至對預防腸癌也有一定功效。

3、江鴨營養豐富,是清補佳品,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涼,有滋五臟之陽、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的功效。

4、霜降時節天乾物燥,養生重在養陰清熱,健脾潤肺,花生蓮藕鴨湯有助於補肺養血、清熱消痰、清心安神、補血養顏,貧血、失眠者可適當多喝。

養血強心的山楂粥

食材:山楂、粳米各50克,冰糖適量。

做法:

1、將山楂洗淨、去核、切片;

2、粳米淘洗乾淨,先用清水浸泡15分鐘;

3、粳米與山楂放入鍋內同煮;

4、粥將熟時放入冰糖,調勻即可。

養生功效:

山楂性平、味甘、酸;歸脾、胃、肝經。山楂中含有糖類、維生素C、蛋白質、胡蘿蔔素、蘋果酸、鐵等成分,具有增進食慾、幫助消化、消除淤血的作用。

現代研究證明,山楂中的山楂黃酮有一定的強心作用,可以增加血液輸出量,使心臟的收縮能力加強。另外,山楂還有助於解除局部淤血狀態,對跌打損傷有輔助療效。

食用技巧:

山楂可帶皮食用,因為山楂的果皮中也含有豐富的營養。需要注意的是,山楂味酸,且在加熱後味道會變得更酸,食用後當立即漱口、刷牙。

潤肺健脾的銀耳雪梨粥

食材:幹銀耳、雪梨、糯米、枸杞、冰糖

做法:

1、糯米洗乾淨,浸泡十分鐘左右。

2、幹銀耳要用温水浸泡,然後將其撕小。

3、雪梨去皮、去核,洗淨之後切成塊狀。

4、將以上準備好的材料放進燉鍋裏,加入適量清水開始煲粥,大概煲一個小時。

5、一個小時後,將鍋蓋打開,放入洗淨的枸杞,再煲五分鐘左右。

6、加入冰糖,起鍋。

小貼士:

1、銀耳記得要用温水浸泡,浸泡時間大約在三十分鐘左右。

2、如果不喜歡吃甜的,也可以不加冰糖。

養生功效:

1、雪梨能夠去脂降壓,化痰止咳,又具有通便的功效與作用。

2、山藥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

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臨牀上常與胃腸飲同用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等病症。

3、銀耳雪梨粥有潤肺解燥之功效,養心安神又能健脾,非常適宜在秋冬季節食用,其製作方法簡單,值得大家嘗試。

霜降如何養生

1、荸薺

荸薺,又叫馬蹄,有“地下雪梨”的美譽。荸薺性味甘寒,有清肺利咽、化濕祛痰等功效,對預防秋燥咳嗽、咽喉不適、口乾欲飲等症有一定效果。與蓮藕榨汁共飲效果更佳。除了生吃外,也可煮、炒、燒、煨。但荸薺不易消化,脾胃虛寒、消化功能較差者及兒童、老人不宜多吃。生吃前一定要去皮或洗淨。因為荸薺生長於水田,皮上會聚集有毒的生物排泄物和化學物質,還可能有寄生蟲。

2、白柚

霜降是台南麻豆鎮白柚的收穫期。有“柚中大王”之稱的大白柚,評價較文旦更高,故有“內行人吃白柚、外行人吃文旦”的説法。上品白柚滋味酸中含甜,若沾點梅粉,味道更好;由於果實甘冽多汁,熱咳患者及糖尿病患者都可食用,還有解酒、降血壓、退燒、恢復體力等功效。

白柚果肉含柚皮甘、新橙皮甘、橙皮糖甘及糖類,並富含維生素C、礦物質鉀及有機酸等營養,其性:寒、甘、酸,可健胃消食,生津解渴,消除疲勞,亦有降低血糖之功效,多食果肉除可增加營養又有益健康。

3、梨

霜降時節吃秋梨是個不錯的選擇。祖國醫學以為,素有百果之宗佳譽的梨,性微寒,味甘,能生津止渴,潤燥化痰,潤腸通便。秋天若能每天堅持吃一兩個梨,不僅對秋燥症具有奇特功能,還能清熱、安神,對高血壓、失眠多夢有必定協助治療的用處。

生吃梨,能解除因上呼吸道感染所產生的咽喉乾燥癢痛、乾咳及煩渴、潮熱等陰虛之症。將梨壓榨成汁,加胖大海、蟬蜕、冰糖少許,煮服飲之,對體質火旺、易生喉炎者,具有滋潤喉頭、補充津液的功效。把生梨加冰糖或蜂蜜,熬成膏即成“秋梨膏”,可治療肺熱咳嗽

5、橄欖

青橄欖營養豐富,果肉內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10倍,梨、桃的5倍。其含鈣量也很高,且易被人體吸收。

青橄欖是治療喉症的“青龍湯”,對咽喉腫痛很有療效,橄欖有一定的醫療功效,是傳統的中藥材。橄欖味甘澀酸,性平,入肺、胃經,具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等功效。青橄欖-檀香其是橄欖中最好的一個品種,其對治療慢性咽炎、聲音嘶啞、嗓子痛、有異物感、扁桃體炎、咳嗽痰多有很好的效果。

6、柿子

柿子的最佳成熟時期是在霜降前後,這個時節的柿子個大、皮薄、汁甜,可謂達到了“全盛狀態”。所以有俗話説“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霜降不摘柿,硬柿變軟柿”。

“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説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於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脣都會裂開。住在農村的人們到了這個時候,則會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樹,摘幾個光鮮香甜的柿子吃。

標籤: 霜降 節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9yy1q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