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多篇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多篇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多篇

古詩鑑賞答題方法是什麼 篇一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

4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裏?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第六種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2.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3.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麼情感

第七種模式 評價題型

1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後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 2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説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3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閲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4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第八種模式 比較評價題型

1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閲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2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幹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詩歌鑑賞題答題技巧 篇二

鑑賞詩歌的形象”是大學聯考考綱中明確規定的一個考點,也是歷年大學聯考詩歌鑑賞題的一個常考點。分析詩歌的形象對於理解詩歌的內容和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詩歌中的形象具體來説可分為三類: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我們結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詩歌來詳細論述這三類形象的特點及答題技巧。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抒情主人公自我的形象。因此,在鑑賞這類形象時要做到知人論世,關注詩人的背景。如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寫這首詩時,當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同出征。武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稍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寫下了這首詩歌。瞭解了詩歌的寫作背景,便不難分析詩歌中所塑造的詩人自我形象:本詩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中,塑造了一位憂國憂民、胸懷大志、孤獨的懷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

此外,對於鑑賞人物形象題的答題步驟,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語言來概括詩歌塑造了什麼形象。詩歌中常見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權貴、豪放灑脱、傲岸不羈的形象;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時複習時,應對這些形象做些積累。(2)結合詩句中相關的語句具體分析這一形象的特徵,概括時應忠於原文,不可臆造。(3)結合詩人的人生經歷或詩歌的創作背景分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對詩歌表情達意所起到的作用。以《尋陸鴻漸不遇》為例: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着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分析“陸鴻漸”這一形象,可按照上述的三個步驟來做答:陸鴻漸是一個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驟一)。前四句通過對陸鴻漸幽僻、高雅的隱居之地的景物描寫,表現了他的高潔不俗。最後兩句通過西鄰對陸鴻漸行蹤的敍述,側面烘托了陸鴻漸的瀟灑疏放(步驟二)。作者通過陸鴻漸這一形象的塑造表現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步驟三)。

詩歌的景象主要體現在詩歌的意象或意境上,解答詩歌景象時,主要側重於對意象、意境的解答。意象是指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在詩人看來,他所看到的自然景物,都附有詩人的情感在內,這正是所謂的“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在解答詩歌意象類的題目時,重要的是要積累一些常見的意象,如月、鴻雁、子規、蘭、竹、浮雲、梧桐、夕陽等。更為重要的是,還要明確同一意象在不同詩歌中的不同意義。如“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中的“楓葉”則給人無限喜悦,激昂奮進之感。而“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李煜《長相思》)中的“楓葉”則帶給人相思的愁苦。

詩歌中的意境是指情與景的有機契合,或者説是指具有相同特性的意象的組合。對意境類的解答,也有三個步驟:(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描述時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同時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用雙音節字詞,這樣會使語句優美,富有節奏感。(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時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僅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以杜甫的《絕句二首(其一)》為例: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分析該詩所描繪的景物時,可按照以上三個步驟: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淨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悦閒適的心境(步驟三)。

詩歌中的物象主要相對於詠物詩而言。它是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寫對象。詩人通過這種象徵性的物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他的品格節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為了言志、言情、言心聲。解答該類詩歌時,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徵、環境特點和內在的品格,抓物與志的“契合點”。其次要聯繫詩人自身經歷和所處社會環境,揣摩詩人所託之情,所言之志。以張渭的《早梅》為例: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答題時首先應分析梅的自身特徵:早梅耐寒而立、迎風而發。然後結合詩歌中後兩句評價性述語,從而可以概括出詩人所抒發的情感: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個孤寂傲世、堅韌剛強、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表達了對梅花由衷的敬仰之情。

大學聯考語文古詩鑑賞答題技巧 篇三

1、關注詩歌題目

考生在答語文古詩鑑賞題時,要注意詩歌的題目,題目往往是詩人寫作目的集中體現的地方。所以,關注題目,分析題意,也是解答古詩鑑賞的重要方法。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古詩鑑賞都能找到立足點,所以關注題目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2、答題緊扣原詩內容

古詩鑑賞考察的就是考生是否真正讀懂了詩歌,所以考生在答古詩鑑賞題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古詩鑑賞的具體內容來答題,千萬不能空泛而談,如果是選擇題就要緊扣原詩內容來進行判斷,否則很容易偏題。

3、清楚詩人用典

古代詩人很喜歡用典故,一是為了委婉表達,二是為了以古喻今,三也是為了用較少的文字傳達較多的信息。考生在答題的時候要清楚詩人用典,否則在答題的時候,容易偏題、跑題。清楚詩人的所用的典故,能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情感與主題。

4、辨別真偽

在古詩鑑賞答題過程中,會出現一些似是而非和自相矛盾的選項。考生需要注意仔細辨別答案,更要注意是否能夠自圓其説,要結合全詩的內容去偽存真。這樣才能在古詩鑑賞題型中得到高分。

5、比較評價型

在古詩鑑賞中有一類是比較評價型,這類題型對考生的要求比較高,需要考生同時把握幾首詩歌的思想、背景等。對於這類古詩主要用了哪些寫法,都需要結合題幹中的要求來比較。考生在分析的時候要注意表達清晰,層次分明。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 篇四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詞?為什麼?”或“甲詞可否換成乙詞或其他詞?請簡述理由。”

答題方式:①解釋字面意思和內涵 ②指出運用的手法 ③點明妙在何處(可從景物特點、主旨、情感和意境等方面分析)

【典型例題】

端居①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牀敵素秋②。階下青苔與紅樹 ,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閒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譯文愛妻從遠方的來信很久都沒有收到了,我得不到家人音訊,只有在睡夢裏才能回到家鄉以解鄉愁。可是中宵醒後,恍然發覺離別已是悠悠數年,顧望四周,只有空蕩蕩的牀榻和寂寥淒寒的秋夜相對,不由得心生淒涼。寂居異鄉,平日少有人來往,階前長滿了青苔,那一片綠意和秋天的紅葉在迷濛雨色、朦朧夜月的籠罩下變得黯淡模糊)

⑴這首詩第二句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它詞?請簡述理由。

【答案及分析】 ⑴不能換成“對”或其它詞。(表明贊成的一點)用“敵”字不僅突出“空牀”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空牀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淒涼的情狀,(引文賞析)抒發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悽愴之情。(突出的情感) 用“對”或其它詞難以速到這種表達效果。(照應試題)

詩歌鑑賞題答題技巧 篇五

之一:整體理解詩歌

1、從詩題入手:20xx年全國卷I:《題竹石牧牛》並引,從題目,你可以初步判斷出這是一首題畫詩。“竹石牧牛”是畫名,也應該是畫面內容的概括。

2、從詩人入手:近年來,考查“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詩”較普遍,解讀時既要從詩人入手,也要考慮特殊情況。

3、從註釋入手:藉助註釋,對詩歌的理解就輕鬆多了。

4、從詩句入手:這是關鍵,前面的三項,都是為此服務的。

之二:瞭解手法風格詩歌常見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詩歌常見的風格有含蓄委婉、清新自然、飄遠閒逸、沉鬱頓挫等。知道這些術語有助於在進行文字表達時達到“雅”的要求,但就大學聯考而言,整體理解詩歌,做到“信”和“達”才是關鍵。

之三:掌握常見意象詩歌常見的意象,表現離別和遊子情感的有楊柳、長亭、孤帆、驛路、浮雲等;表現思鄉之情的有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等;表現田園風光的有牧童、老牛、炊煙等;表現淒涼悲愁主題的有大風、長雲、寒霜、飛雪、苦雨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9oz8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