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會考語文總複習參考資料(精品多篇)

會考語文總複習參考資料(精品多篇)

會考語文總複習參考資料(精品多篇)

2021會考語文總複習資料4:名言警句大全 篇一

戰爭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3、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木蘭詩》)

4、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陳毅《梅嶺三章》)

5、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賀《雁門太守行》)

6、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7、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

8、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9、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曹劌論戰》)

10、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詩經-君子于役》)

11、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杜甫《石壕吏》)

12、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杜牧《赤壁》)

奉獻

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揮淚始幹。(李商隱《無題》)

2、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3、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

4、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5、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了果實,卻並不要求什麼回報。(泰戈爾)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7、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陶行知)

8、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讀書

1、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3、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4、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5、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6、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7、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8、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10、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德—歌德)

雄心壯志

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3、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4、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5、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岳飛《滿江紅》)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曹操《觀滄海》)

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8、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9、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

會考語文複習重點成語 篇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水被凍結成三尺的冰,不是一天的寒冷就可以造成的。比喻一種情況的形成是經

過長時間的積累、醖釀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入老虎的洞,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臨險境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也比喻不進行認真的

實踐就不可能得到真知。

【吃一塹,長一智】

塹:壕溝,比喻挫折。

經受一次挫折,就會增長一分智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尺比寸長,但用在比尺更長的地方則顯得短;寸比尺短,但用在比寸更短的地方則顯得長。比喻人或事物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也作“尺短寸長”或“寸長尺短”。

【初生牛犢不怕虎】

犢:小牛。剛出生的小牛不懼怕老虎。比喻青年人無所畏懼,敢闖敢拼。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ǐ

要知道報答,知恩報恩,受人一點恩惠,就要加倍報答。

【獨木不成林】一棵樹成不了森林。比喻個人力量有限,辦不成大事。

【磨刀不誤砍柴工】

磨刀花費時間,但不耽誤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準備,就能使工作加快。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師:借鑑。記取從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以後工作的借鑑。

【曲不離口,拳不離手】

q世上難辦的事情,有心人是一定能辦到的。指成事在人,只要專心一致,

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書到用時方恨少】

方:才。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意思就是有些知識,需要用的時候用不上,因為當初沒學好。教育我們應該牢固掌握知識,在必要的時候,就不會茫然失措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真對待。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障:遮。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玉不琢不成器】

一塊美玉如果不經過精雕細琢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精緻的玉器,人如果不認真學習,就永遠不會懂得許多知識和道理。

【眾人拾柴火焰高】

比喻人多力量大。

必備名言警句 篇三

雄心壯志

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3、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4、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5、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岳飛《滿江紅》)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曹操《觀滄海》)

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8、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9、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

戰爭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3、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木蘭詩》)

4、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陳毅《梅嶺三章》)

5、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賀《雁門太守行》)

6、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7、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

8、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9、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曹劌論戰》)

10、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詩經-君子于役》)

11、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杜甫《石壕吏》)

12、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杜牧《赤壁》)

2021會考語文總複習資料 篇四

01、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澤,形容相形之下顯得遜色,也形容神情沮喪,無精打采。

02、暗送秋波:既指指有情人暗中眉目傳情,也指含蓄地給另從傳遞消息。也指獻媚取寵,暗中勾結。

03、按圖索驥:既比喻辦事機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線索尋找。

04、暗送秋波:既指獻媚取寵,暗中勾結,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傳情。

05、哀而不傷:形容詩歌、音樂優美雅緻,感情適度。也比喻做事適中,沒有過與不及之處。

06、不絕如縷:像一根似斷未斷的細線那樣,形容事情十分危急。也用以比喻聲音徽弱,或某種技藝後繼乏人。

07、不翼而飛:比喻言論或消息流傳得極快;也用以指東西丟失。

08、鞭辟入裏:形容言辭或文章説理透徹,也形容領會深刻。(鞭闢:鞭策;裏:裏層)。

09、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覺。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10、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威嚴。也指在人管轄之下,一切只能聽命於他。

2021會考語文總複習資料 篇五

《朝花夕拾》

主要內容

1、文集概況:《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創作的以回憶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生活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寫於1926年6月至11月間,《朝花夕拾》題目意義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從記憶中抄出來的意思”。

2、作者概況:魯迅,原名周樹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説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

3、主要內容:記敍了童年的生活和求學的歷程,追述那些難以忘懷的事。主要篇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等。

4、主題思想: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思念之情,同時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諷刺。

5、藝術特色:擷取一些難忘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動地描述,選擇富有個性的情節和細節描寫人物性格,作品充滿生活氣息;夾敍夾議等。

6、精彩句子:①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悔改,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二十四孝圖》

②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藤野先生》

考題練習

1、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原籍),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藤野先生》一文中講述了在日本仙台留學時的學習生活,在這段經歷中發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轉變:棄醫從文,回國後,他將先生的照片掛在寓居的東牆上,深切表達了對沒有民族偏見的、正直熱誠的先生的懷念。

3、讀《朝花夕拾》,我們瞭解到魯迅小時侯最喜歡在百草園(地點)玩耍,在迎神賽會上他最喜歡看的是無常。童年時的魯迅有兩個愛好,一是收集圖書,二是描繡像。他的第一本專屬個人的圖書是《二十四孝圖》,他曾經渴慕、最終得到、並引發了他更大的收集書本興趣的圖書是《山海經》,兩本書的來歷分別是長輩饋贈、阿長買的。

2021會考語文總複習資料 篇六

《魯濱孫漂流記》

主要內容

1、故事梗概:《魯濱孫漂流記》講述的是一個叫魯濱孫的英國人由於遭遇沉船,漂流到一個荒島上。他憑藉着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堅韌的毅力,頑強地與各種困難鬥爭。後來,魯濱孫在荒島上遇到了可怕的食人族,勇敢的魯濱孫從食人族手裏解救了一個土著人,給他起了個名字叫“星期五”。從此,魯濱孫和星期五在島上相依為命地生活着,直到二十八年後,被路過的一艘商船搭救,才返回了故鄉英國。

2、作者概況:丹尼爾·笛福(1660—1731)被譽為“英國和歐洲的小説之父”,他的作品《魯濱孫漂流記》對英國和歐洲小説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人物性格:主人翁有着勇於冒險,百折不撓的精神,勇於追求自由自在的無拘束的生活以及積極面對困難的豁達態度和非凡的創造力。

4、精彩名句:

①世界上的一切好東西對於我們,除了那來使用之外;沒有別的好處。

②一個人只是呆呆的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這個絕對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來。

③一個人在明白事理以後,就會覺得,被上帝從罪惡中救出來,比被上帝從患難中就出來,幸福更大。

考題練習

1、《魯濱孫漂流記》的作者是英國的笛福。

2、《魯濱孫漂流記》是以第一人稱寫的長篇小説。

3、魯濱孫第一次出海的目的地是倫敦,不料卻遇到了可怕的風浪,好容易才保住了性命。魯濱孫第二次出海是去非洲經商,這一次他成功了。魯濱孫第三次出航極為不幸,他們遇到了土耳其海盜,被俘虜,變成了奴隸,逃出後抵達巴西。魯濱孫第四次航行是去販運黑奴,遭遇颶風,一連十二天。當行駛到南美洲一個島嶼附近時,船突然觸礁,遂遭滅頂之災。

4、魯濱孫登陸小島的日期是1659年9月30日。

5、在魯濱孫登陸小島的第六個年頭,他造成一艘小船,做了一次環島旅行。

6、魯濱孫有一包錢幣,約值36金鎊,可對於島上的生活來説,它們卻是倒黴而無用的東西。

7、魯濱孫來到島上第23年的12月,突然發現島上出現了一羣野人。兩年後,他救下這羣野人帶來的一個俘虜,那天是星期五,因此,這個俘虜名叫星期五,他成了魯濱孫的僕人。

8.1686年12月19日,魯濱孫帶着僕人乘船離開海島,他一共在島上生活了28年2個月零19天。

2021會考語文總複習資料5:複習“八”步走 篇七

一、基礎知識題--信語感,多比較

這一塊包括語音、字形、詞語運用、標點符號、病句辨析等。做這一塊題的基本原則是信語感,多比較。我們已經作了充足的準備,我們已積累了大量的知識,我們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我們應付該相信自己看到這題時的直覺。其次,一定要克服還沒有看完整道題就急於選出答案的習慣,因為語文題沒有絕對的正確和錯誤。

二、科技文閲讀--抓信息,會比照

科技文不是考察我們對這個知識的掌握,不是考察瞭解這個內容多少。它考察的是我們的語文能力——篩選信息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快速閲讀文章,瞭解文章大義和作者寫作思路,做題時把每一個選項返回文章,認真比照原文就可以。

三、文言文閲讀--聯繫課文,聯繫上下文

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一定是在課本中出現過的,考察的意義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因此,平常複習要着重課本中的文言文的複習,做題時也一定要聯繫課本做判斷。其次,文言文一般考察的是人物傳記類的文章,這類文章故事性強,我們可以根據文章的上下文來推測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四、文言文翻譯--直譯句子,一字不漏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是“信、達、雅”,這裏的“信”就是忠實原文,就是直譯;而“達”就是要通順,符合語法。所以,翻譯文言文的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字字有着落”,一字一字地翻譯,不能只管大意。

五、詩歌--套用術語,分析詩句

我們已經瞭解了很多有關詩歌的術語,知道了詩歌設題的基本模式及做題思路和方法,也多少明白了詩歌的基本分類及每類詩歌的情感與主旨,我們現在需要記住的是,在瞭解了詩歌的類別和題乾的要求後,先套用術語,再結合詩句分析。

六、現代文閲讀--明確文章主旨,看好題幹要求

做現代文閲讀最要不得的方法是,先看題目,然後拿題目往文章裏套。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我們要快速閲讀一遍,明確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作者對他所寫的內容的感情,然後再看題目。應該説現代文閲讀的題目,基本都緊扣文章的主旨。所以答題的時候也要緊扣文章的主旨。

七、語言表達題--落實題幹要求

第六大題的語言表達題是年年變化的題目,也是比較能考察學生語文素質的題,當然也是一道容易拉分的題。碰到新題,不要慌張,這類題總是給出了比較明確的要求,我們只要一一落實這些要求,並儘量讓語言美一些,符合情理就可以了。

八、作文--緊扣話題,拒絕硬傷

無論寫什麼文體,一定要開門見山點明文章的主旨,並在文章中時刻體現文章的主旨,不要含蓄,更不要故弄玄虛。另外,作文一定不能出現硬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69qv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