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項目可行性報告新版多篇

項目可行性報告新版多篇

項目可行性報告新版多篇

章 建設條件與廠址選擇 篇一

根據前面部門中關於產品方案與建設規模的論證和建議,在這一部分中按建議的產品方案和規模來研究資源、原料、燃料、動力等的需求和供應的可靠性;並對可供選擇的廠址作進一步技術與經濟比較,確定新廠址方案。

§4.1 資源和原材料

§4.1.1 資源評述

資源係指項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資源,如礦藏、森林、生物、土壤、地面或地下水資源等。項目所需資源的來源、數量、運輸方式、供應條件以及今後發展和開發趨勢等,均是項目建設的前提條件。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對項目在有效期間所需資源及其來源的可靠性,應作深入調查和科學論證,並就下列內容進行説明分析:

(1)項目需用的資源名稱、經全國儲量委員會正式批准的儲量、品位、成分、產地或供應點。

(2)資源品位、成分與需用要求的適應性。

(3)資源開採方式。要説明自行開採、計劃供應、市場供應或合資開發等不同方式。

(4)本項目年最大需用量、資源的可能供應量及今後生產發展所需資源擴大供應的可能性。

(5)在已有資源不能滿足擬建項目生產規模需求時,提出相應的措施,如增加進口(説明國別、資源品位),調整建設規模或分期建設等。

§4.1.2 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供應

(1)原材料、主要輔助材料需用量及供應。

按項目的生產要求,分別敍述所需的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的名稱、品種、規格、成分、質量以及年需用量(包括年耗用量、儲運損耗量),並分別撰寫:

① 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需用量表。

② 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需用量表。

③ 需進口的原材料表。

説明進口原材料的理由和一旦來源有變化時的應變措施,分析預測原材料國產化前景及分年度國產化的提高幅度。

對季節性生產的原料,如農、林、水產品等,需説明短期進貨數量。

(2)燃料動力及其它公用設施的供應。燃料、動力及其它公用設施是指生產需用的煤、電、水、汽、氣、油等,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需説明生產所需燃料、動力及公用設施的數量和需由項目自建的種類和規模以及可以利用的現有的燃料、動力數量。

① 燃料品種的選擇,應説明其依據,如執行國家能源政策、適應地區條件、滿足生產特殊要求等。分別列出燃料需用量、來源、運輸方式,進行燃料成分分析。

② 電力最大需用負荷、供電來源及其穩定性、需要自建電力設施和投資估算。

③ 最大需水量、水源及其供應可能性。是否需增加供水設施。

④ 熱源及供熱要求。

⑤ 其它設施,如油、氣、汽需用量、供應量及需要增加設施的情況。

(3)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費用估算。

將主要原材料、零配件和外購燃料動力分別計算費用,其它材料可合併估算。

§4.1.3 需要作生產試驗的原料

生產特定產品的某些原料因尚無生產實踐經驗;或使用指定的原料而尚無成熟的生產和工藝;或使用緣由的生產方法生產新產品還缺乏必要的生產數據等各種原因,需要對原料進行生產(中小型)試驗,以確定技術參數和消耗指標,測定產品質量,取得主要設備選型的各項數據。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説明:

(1)需要試驗的原料名稱、試驗目的和要求。

(2)試驗或試生產方法(試驗室、中型或小型生產試驗)。

§4.2 建設地區的選擇

選擇建廠地區,除須符合行業佈局、國土開發整治規劃外,還應考慮資源、區域地質、交通運輸和環境保護等四要素。其原則是:

自然條件適合與項目的特定生產需要和排放要求;合理地靠近原料和市場;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公共政策;運輸條件優越;有可供利用的社會基礎設施和協作條件;土地使用有優惠條件,可不佔或少佔良田,地質條件符合要求。在作方案比選時,應着重論證所選地區在行業政策上的正確性、技術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

§4.2.1 自然條件

(1)擬建廠地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基本情況和區域地質、地震、防洪等歷史數據。 。

(2)水源和水文地質條件調查分析。包括地面水或地下水量和水質的分析、在枯水期的可能供應量及水質變化、地區今後水源開發和可利用水量增長情況。

(3)氣象條件。收集分析地區氣温、濕度、降水量、日照、風等資料,對需要增設防風沙、抗高温、改善光照等設施的地區,需進行費用估算。

§4.2.2 基礎設施 。

敍述擬建地區與項目直接有關的公用事業及基礎設施的情況和可供利用的條件,從不同地區、不同條件中選取最有利的地區。

(1)供電、電源情況;近遠期可能的供電量及電壓;費用及計費方式;供電部門的要求。

(2)供水、水源情況;近遠期可能的供水量及水質;費用及計算方式;供水部門的要求。

(3)運輸。地區內各種運輸線路的分佈;站庫碼頭的位置和地形;運輸費用;運輸能力及其發展規劃等。

(4)排水。排水條件;容污水能力;當地環保部門對污水排放的要求等。

(5)電訊、供熱、供氣等公用設施及可利用的種類、容量、技術特徵等。

(6)施工條件包括建築材料及製品的供應條件;施工勞動力來源;施工運輸條件;施工用動力(水、電)來源等。

(7)市政建設及生活設施。包括當地的衞生、郵電、文化教育。

§4.2.3 社會經濟條件 !

社會經濟條件主要指地區的工農業生產水平及近遠期發展規劃、與本項目有關的現有企業、技術工人來源等在項目建成後所需社會協作的條件。

§4.2.4 其它應考慮的因素

項目選擇建廠地區還應考慮其它特殊的要求。在選擇下列地區建廠時應特別慎重,要取得有關部門和羣眾的認可。

(1)風景區、名勝古蹟、自然保護區。

(2)水土保持禁墾區。

(3)礦山作業等爆破危險區。

(4)有放射污染或有害氣體污染嚴重的地區及傳染病、地方病流行或常發區。

(5)軍事設防區。

(6)生活飲用水源的衞生防護地帶。

(7)民族宗教風俗有特殊要求的地區。

§4.3 廠址選擇

在實際工作中,具體廠址的選擇不一定要與建設地區的選擇分開,往往是廠址選擇與建廠地區的選擇合併進行。兩者通常是相輔相成、相互牽扯地交叉進行的。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如果需要,可以分別敍述。

選擇廠址通常是隨基本建設程序的各個工作階段逐步深入的。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階段需提出廠址初選意見;進行可行性研究時,應提出具體廠址的推薦建議;進圖初步設計階段時,對廠址的各種條件需作詳細勘查和落實,最終確認廠址,標定四周界址。

§4.3.1 廠址多方案比較

建設地區選定以後,就在這個地區內選擇若干個可供建廠的地段,作具體分析比較,從中選取一個比較理想的廠址。並編寫廠址選擇報告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附件,研究報告中僅需敍述選擇要點和廠址的主要優缺點。有關選廠所需的調查資料、勘察和測量資料、取捨理由、論證等均應編寫入選廠報告內。確定廠址,須作多方案比較,一般可按下列內容進行。

(1)地形、地貌、地質的比較。

① 工廠輸出、入交通線、供電、取水、排污等與外界產生直接關係的方位、地形。

②平整土地、防水、防洪、廢渣堆置、四鄰地物。

(2)佔地土地情況的比較。比較佔用耕地、林地、荒地、山坡等面積的比例,以儘可能少佔耕地、林地為原則,作出佔地用地情況的評價。 *

(3)拆遷情況的比較。包括原有地面建築物需拆除的數量、原有居民需遷移的人數及拆遷安排等條件和難度的比較。

(4)各項費用的比較。由於各個可供選擇地段條件不同,在費用上會產生較大差別,需作多方案比較。

①土地費用。如土地購置、拆遷、場地整治、青苗賠償以及土方處理等費用比較。

②交通運輸整治費。如需要建設或整治的運輸線路,轉運場站等費用比較。

③基礎處理費。如不同工程地質需用不同地基和基礎處理的費用比較。

④取水、防洪、排污設施所需費用比較。

⑤抗震所需費用比較。

⑥環境保護、生活設施等費用的比較。

§4.3.2 廠址推薦方案

(1)繪製推薦廠址的位置圖。在有等高線的地形圖上標明廠址四周界址、廠址內生產區、生活區、廠外工程、取水點、排污點、堆場、運輸線等位置及四鄰居民點和主要生產企業的相互位置。説明對生產要求的適應性和合理性。

(2)敍述廠址地貌、地理、地形的優缺點和推薦理由。説明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氣象等自然條件符合建廠要求的理由。

(3)環境條件的分析。

(4)佔用土地種類分析:

① 佔用耕地面積佔總佔地量的比例;

② 佔用林地面積佔總佔地量的比例;

③ 利用荒地面積佔總佔地量的比例;

④ 利用山坡面積佔總佔地量的比例;

⑤ 需要拆遷的面積和估計所需的費用;

⑥ 推薦廠址的主要技術經濟數據。

項目摘要。 篇二

項目內容的摘要性説明,包括項目名稱、建設單位、建設地點、建設年限、建設規模與產品方案、投資估算、運行費用與效益分析等。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篇三

福建XX鎮污水處理廠現有工程的污水接納範圍為各集中工業區內企業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古鎮區和新建農民公寓區的生活污水。現為適應貢川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保護環境,入駐各企業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居民生活污水的出路問題,XX鎮人民政府決定投資9332萬元人民幣在三明經濟開發區福川園新建日處理潛力為20000m3/d的污水處理工程。

一、項目背景和必要性。

XX鎮集城、良慶鎮位於南寧下游,邕江穿城而過,下游為橫縣縣城。近年來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城區經濟和城市建設發展加快,人口增加,生活污水量迅速增長,生活污水未處理直接排入邕江,嚴重污染了水質和周圍環境,並引起了附近居民強烈反映,可見生活污水處理已成為XX鎮嚴重的社會問題。這與城市建設發展和現代化縣城極不相符。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同時也是政府為民辦實事急需解決的問題。建設XX鎮污水處理廠,不僅僅能徹底解決城區及縣城周邊鄉鎮的生活污水問題,而且能迅速提高城市環境綜合治理的整體水平,創造優美整潔的環境,保護水資源—————生命之源,保證經濟持續發展,體現經濟、環境、社會的協調性,為XX鎮建成工、商、貿綜合發展的現代化縣城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建設貢川集鎮污水處理廠是十分需要和緊迫。

二、污水處理廠的規模

根據XX鎮的總體規劃的有關資料預測和帶給數據,近期縣城生活水平已達4萬噸/日,思考良慶等附近鄉鎮的污水約為2萬噸,近期將達6萬噸/日,遠期可達12萬噸/日,因此XX鎮污水處理廠一期建設規模為6萬噸/日,二期建設處理規模總量增加為120000噸/日。

三、污水處理方案的選取

在污水處理領域,國內外目前普遍推崇“活性污泥法”兩級生物處理技術。常規工藝流程為:

集水井格柵提升泵房計量槽沉砂池初沉池曝氣池二沉池排入水體

污泥經濃縮、脱水後外運。

工藝流程中曝氣池是主要處理構築物,曝氣池的種類很多,因池型結構、曝氣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曝氣方式主要有普通曝氣和純氧曝氣兩種。

純氧曝氣所採用的污泥濃度可比一般空氣曝氣提高一倍以上,即從~3500mg/l提高到~7000mg/l。污泥負荷也大大超過一般的空氣曝氣負荷,即可從0.25kgBOD/kg.d提高到0.4kgBOD/kg.d。因此,純氧氣曝氣的有機負荷率得到大大提高,使污水處理的水力停留時間大大縮短,從而節省了基建投資。

本經濟評價採用先進的純氧曝氣生物池工藝。工藝流程如下:

工藝流程

排放標準:執行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

廠址選取

工藝流程簡要説明如下:

(1)污水經過格柵,去除較大的雜物後,由泵送至調節池。調節池集調節和缺氧、酸化功能於一身,避免水質、水量波動對後續工序的影響外並且透過水解、酸化作用將大分子污染物分解為小分子,已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調節池中主要為兼氧菌,透過消化、酸化作用可降解污水中的COD濃度,同時調節pH值。

(2)設置初沉池,可去除大顆粒的懸浮固體和泥砂。

(3)經過水解酸化處理後的污水水質基本能夠貼合好氧處理對水質的基本要求。在好氧生化池中,透過好氧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將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吸收。一部分轉化為微生物自身成分,一部分分解成為H2O、CO2。經過好氧處理的污水,其有機物濃度可大幅度下降。

(4)透過二沉池將曝氣後污水進行固液分離,去除污水中的SS。大部分活性污泥循環使用,剩餘活性污泥一部分迴流到調節池進行硝化、水解,另一部分送幹化場進行自然幹化處理。

(5)為保證二沉出水的達標排放,選用氣浮池作為預防處理措施,在二沉池出水不達標時使用。

(6)污泥幹化場的過濾清液直接排放(監測可達標),幹化污泥送隔壁熱電廠摻入煤中焚燒處理。

從運行狀況看,該工藝具有運行費用低(約0.6元/m3水),出水水質穩定。生化池污泥負荷小,剩餘污泥產量小等優點。

存在的問題有:生化池採用推流式曝氣池,均勻布氣,使池體前段有機負荷較強,DO相對缺乏,影響處理效果,而後段有機負荷較小,DO相對過剩,造成氧氣不能被充分利用。在夏天,生化池還容易產生污泥膨脹現象,出水不能達標排放。另外此工藝對於污水中氮、磷去除效果不是很明顯。

必要性與可行性 篇四

1.項目單位基本情況:單位名稱、地址及郵編、聯繫電話、法人代表姓名、人員、資產規模、財務收支、上級單位及所隸屬的市級部門名稱等情況。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的基本情況:單位名稱、地址及郵編、聯繫電話、法人代表姓名、資質等級等。

合作單位的基本情況:單位名稱、地址及郵編、聯繫電話、法人代表姓名等。

2.項目負責人基本情況:姓名、職務、職稱、專業、聯繫電話、與項目相關的主要業績。

3.項目基本情況:項目名稱、項目類型、項目屬性、主要工作內容、預期總目標及階段性目標情況;主要預期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指標;項目總投入情況(包括人、財、物等方面)。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篇五

第一章項目提要

1.1 項目名稱

XX市某某國小建設項目

1.2 承建單位

XX市教育局

1.3 建設地點

XX市某某辦事處桃江社區居委會範圍

1.4 建設性質

新建

1.5 建設內容

項目擬規劃用地20畝(合約13333m2)建設某某國小,總建築面積為6224m2,辦學規模為24個班,在校學生為1200人。其中:教學綜合樓3661m2,圖書、行政綜合樓2563m2。項目建築為框架結構,建築耐久年限為70年,建築安全等級為二級;建設配套設施,購臵相應教學、辦公設備等。

1.6 建設期限

20xx年12月~20xx年8月

1.7 總投資及資金籌措

項目總投資852萬元,全部由市財政劃撥。

1.8 項目效益

本項目的實施有利於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臵,改善教育結構體系,有利於有效破解教育發展難題,全面加速教育強市創建進程,是為社會生產、公共生活服務和以創造社會效益為主的社會事業建設項目。項目的實施可以緩解XX市城區中心國小就學壓力,有利於促進全市義務教育穩定、持續、協調、健康發展,也有利於加快為國家和本地區培養人才的步伐,從外部環境上實現對當地社會發展的貢獻。

1.9 主要技術指標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第二章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項目由來

根據XX市人民政府關於落實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關於新建城區規模國小、改善城區國小布局的議案》實施方案的報告要求,並根據城區發展規劃和現有中國小布局實際,合理配臵城區教育資源,改善城區學校辦學條件,因地制宜對城區學校進行佈局調整和擴容提質。本着均衡化、合理化,就近入學的原則,切實解決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難的問題,充分保障人民羣眾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權利,促進該市教育和諧健康發展。目前該市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國小,一方面地處城區中心地帶的一些國小由於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較強,成為學生擇校的熱點,近年生源劇增而超負荷運行。20xx年上期,宜陽國小學生達2848人,雙蹲國小2625人,西江國小1072人,夏聯國小1253人,這四所學校平均班額達77人,其中雙蹲國小最高班額達84人。另一方面,隨着該市建設的突飛猛進,市區人口以每年8000-10000人的增量遞增,再隨着外環西路、外環南路、桃江路及附近小區大量建設,擇址某某辦事處桃江居委會內(原飼料廠)建設一所規範化的合格國小勢在必行。

2.2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2.1項目建設是落實XX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關於新建城區規模國小,改善城區國小布局的議案》的需要

XX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關於新建城區規模國小,改善城區國小布局的議案》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根據城區發展規劃和現有中國小布局實際,合理配臵城區教育資源,改善城區學校辦學條件,因地制宜地對城區學校進行佈局和擴容提質。切實解決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難的問題,充分保障人民羣眾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權利,促進全市教育和諧健康發展。隨着XX市城市建設的突飛猛進,市區人口的增量遞增,城區教育設施的配套明顯滯後於城市發展的步伐,不少新建住宅小區教育設施不配套或配套不足,使城區居民子女入學難的問題更加突出。因此,該項目的建設是落實XX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合理配臵城區教育資源,滿足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位一,化解大班額矛盾的需要。

2.2.2項目建設是XX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XX市總人口86萬人,距XX市75公里,東距京廣鐵路、107國道和京珠高速公路50公里,國道三南公路橫穿東西,省道214線縱貫南北,衡棗高速公路與域區一線相連;湘江沿市縣級域西北流過,區位優勢、交通優勢明顯,區位優勢、交通優勢明顯。礦產資源豐富,素有“有色金屬之鄉”與“非金屬之鄉”之稱。為了適應我國入世後的新

形勢,“十一五”計劃期間,各級黨委政府大力“推進我市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實施“科教興市”、“興工強市”戰略,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努力“把XX建設成為富強、文明的現代化區域性雙百中心城市”。能否完成“十一五”計劃確定的各項目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和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因此,堅定不移實施“科教興市”、“興工強市”、“人才強市”戰略,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順利完成“十五”計劃確定的各項目標,實現“十一五”期間社會經濟的飛躍,加快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規劃學區佈局,大力普及初、高中教育,培養和造就一大批素質高、基礎紮實的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2.2.3 項目建設是滿足XX市適齡兒童就學教育的迫切需要 隨着XX市建設的發展,市區人口以每年8000-10000人的增量遞增,地處城區中心地帶的一些國小由於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較強,成為學生擇校的熱點,近年生源劇增而超負荷運行。再隨着外環西路、外環南路、桃江路及附近小區大量建設,學生上學難,急需建學校已成為XX市的當務之急。因此,解決該市適齡兒童上學難的問題,帶動經濟的增長,推動XX市基礎教育的發展是本項目建設的出發點。

2.3 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2.3.1 編制依據

有關證明材料 篇六

(承擔單位法人證明、有關配套條件或技術成果證明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dp6md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