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幼兒園數學説課稿(多篇)

幼兒園數學説課稿(多篇)

幼兒園數學説課稿(多篇)

幼兒園説課稿數學 篇一

教材分析:

《火車火車嘟嘟開》講述了一輛可愛的小火車去旅行的故事,它經過了農場、森林、海邊、城市,每到一個地方它就會邀請那裏的小動物坐上車,和它一起去旅行。

小火車的形象可愛快樂,充滿生機,它是孩子們熟悉和喜歡的。

故事看似很長,但其中的語言簡潔生動、很有節奏,而且重複句式較多,這樣的故事內容符合小班孩子語言學習的特點。

另外通過欣賞輕鬆快樂的故事還可以帶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我們以這個故事為載體進行了一系列的主題活動。

目標:

今天我們展示的是《火車火車嘟嘟開》主題中的第一次活動。我們把目標定為:

1、喜歡故事,説説故事中好聽的句子。

2、豐富故事中的角色,並愉快地扮演和遊戲。

環節:

有了目標,在環節的設計上,我們緊緊圍繞小班孩子喜歡角色遊戲這一特點,以三次不同內容和要求的開火車遊戲貫穿始終。

火車開來了--第一次開火車遊戲將孩子們和老師帶入了活動室,這時候的孩子隨着角色的賦予,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活動中來。

火車火車嘟嘟開--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也是故事展開環節所在。如何幫助小班的孩子更好的傾聽故事、理解內容、達到共鳴?我們設計了三步走的方式:

第一步:故事分段呈現。我們知道,小班孩子學習記憶時間比較短暫,通過一小段一小段欣賞這樣的形式可以幫助他們清晰地理解故事裏面的情節,再借助教具的對應呈現,直觀地向孩子們展示了故事的脈絡,使他們對故事的理解變得輕鬆明瞭。與此同時,教師運用提問的方式“火車開到了哪裏停下來”“它邀請誰和它去旅行”“小火車是怎麼邀請的”,在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同時也引出了對句式學習。

第二步:通過前面的分段欣賞,孩子對故事中各個細節都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在此教師運用用另一種形式--動感的PPT畫面完整地講述了故事,給孩子全面感受的同時再一次地將孩子引入小火車的美妙故事中。

第三步:前面孩子一直處於一種靜態的學習狀態,我們希望通過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表演氛圍--請孩子們自己來選擇一個故事的角色,和着故事的講述,身臨其境表演故事。通過這樣一種動態的學習的平台,給予孩子充分的表達表現的機會,將活動推向了高潮。這是孩子們第二次的“開火車”遊戲。

熱鬧的火車出發了--這是我們的第三個環節,因為是小班下學期的孩子,我們覺得孩子的知識經驗完全可以支持他們對故事角色進行拓展。教師還是運用提問的方式“你知道還有誰住在農場裏?”“誰也想和小火車去旅行?”幫助喚醒孩子的已有經驗。活動的最後孩子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扮演,這時故事形象變豐富了、火車變熱鬧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也更高了。活動也在歡快的第三次“開火車”的遊戲中結束。

整個活動的設計,我們希望孩子們沉浸於小火車快樂的旅行故事中。通過層層遞進的遊戲,在以語言為核心,滲透健康、社會、科學等領域的活動,使孩子們獲得語言的習得和積極情感的體驗,另外通過對故事角色的創編,給予孩子一定的挑戰,為後面的主題活動做鋪墊。這是我們二幼教研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希望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指導和評價,謝謝!

幼兒園數學説課稿 篇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大班數學活動課《分類統計》。

一、説教材:

本冊教材選自世界圖書出版公司,新編幼兒多元智能整合領域課程。《分類統計》是選自大班數學上冊主題三《我們會分類》中最後一篇活動,因為分類這一主題的內容前面都接觸過,尤其分類統計對於本班幼兒學起來也都比較容易。所以我按複習課來完成的本節內容,特設計了幾個遊戲來進一步加深孩子們對《按特徵分類》的認識,貼近幼兒生活,易於理解。選用平時孩子們都能看到的物體給他們操作既培養了興趣也熟悉了分類的方法和培養了觀察能力,而且也符合當前幼兒的年齡特點。

選取《分類統計》這一教材是因為:

1、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社會的發展也強烈需要發展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繫幼兒的生活,要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

2、在“分類統計”這個數學活動中,我希望提供給幼兒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導,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兒真正在操作過程中去發現、歸納“分類”的特徵。因為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不是通過聽老師講、看老師演示所能解決得了的,必須通過幼兒自己主動活動的過程。

3、這樣的活動放成複習課,更適合孩子們完成。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常常會提出“這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等問題,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目前,本班幼兒已經基本能單獨進行顏色、大小的簡單分類,但是不能按事物特徵進行再次分類。而且由於幼兒各方面的發展還不成熟,他們對某一事物也許明白,卻無法從具體轉化為自己內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過遊戲活動我希望他們能把自己對事物的外部特徵的認識轉為內在的、有規律的思考。

三、説活動目標: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價值趨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大班的孩子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於動動,做做,非常感興趣,於是我啟發他們在操作後進行交流和討論,積累經驗,引導他們發現“按特徵分類”的規律。因此,根據《綱要》中數學領域的目標以及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通過活動使幼兒能從生活、遊戲中感受事物的關係,並體驗到發現的樂趣。

2、學習按事物不同特徵進行分類,鼓勵幼兒初步學習記錄分類結果,獨立完成統計表。

3、訓練幼兒觀察動手能力及思考歸類能力。

四、説活動重、難點:

在本次活動的目標中提到:學習按事物不同特徵進行分類,初步學習記錄分類結果,會用顏色,大小形狀分類,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饒這一目標進行遊戲教學,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根據幼兒平時的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訓練幼兒觀察動手能力及思考歸類能力。

五、説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顏色、形狀、大小不同的雪花片,大小顏色不同的筐子(為指令分類準備的)

2、課件(為觀察思考、分類統計準備的)

3、紅、黃、藍三種顏色形狀不同的圖形寶寶和三種顏色的小房子和音樂。(這是為幼兒玩遊戲而準備的)

4、小磁鐵各色圖形(為孩子自由操作而準備的)

5、課本分類統計(為活動延伸而準備的)

六、説活動教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觀察法、指令操作、遊戲法等教學方法。

採用觀察法是因為通過觀察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認真的思考,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指令操作為了提高幼兒的積極性,以及提高對已有知識的學習興趣鞏固按特徵分類。

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我打破了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幼兒學習玩中學、學中玩的方法,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碰一碰》遊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積極參實現重點,突出難點。

七、説活動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做做、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課件直接獲得印象。

遊戲練習法是幼兒在玩《碰一碰》的遊戲中,邊遊戲邊練習找一找來分類。充分體現了五大領域各領域的相互滲透。

八、説活動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已經學習過的分類知識和本班幼兒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四個環節:

(一)觀察與討論,引起幼兒學習分類的興趣:

通過課件,讓幼兒觀察各色大小不一的蝴蝶來思考,引出這麼多蝴蝶飛來飛去一點都不整齊,蝴蝶妹妹也想請小朋友們來為他們整整對,就像我們平時站隊一樣男孩一隊女孩一隊。

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平時的知識來完成內容,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

(由於沒有電,所以我直接以觀察區分顏色引入課。進入指令分類)

(二)通過剛才的內容,出示課題,進行指令分類

我出示準備好的雪花片和筐子:各色大小不一(幼兒邊聽老師説將大的黃的放在大的黃的筐子裏,小的綠的放在小的綠的筐子裏,邊討論邊分)。

為了進一步確定孩子們是否分對我又將筐子拿起讓孩子們再重複一遍黃色大的放在黃色大的筐子裏。為此給擺對的孩子們增加信心。

(三)思考多種種類的分類,

出示紅黃綠磁鐵圖,正方形和圓。提問老師這樣擺很亂,沒有規則,誰願意幫老師擺的有規則?鼓勵幼兒積極參與併到講台上面表現自己。

讓舉手的幼兒到黑板上來擺,並説出自己是按什麼來分的?這麼分好不好,還可以怎麼分,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來分,比如剛才是按顏色分的,那你還怎樣分和他們分的不一樣,鼓勵多個幼兒上來分,以此來實現重點,按顏色,形狀等來分。

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完成了第二個活動目標。

在提問時幼兒大膽地説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遊戲活動。

1、引導幼兒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下邊遊戲邊思考自己要找的是什麼顏色突出重點。

教師説遊戲:找個朋友碰一碰?(幼)碰哪裏?

2、進一步遊戲。

這個遊戲還可以怎麼玩,比如紅色衣服的和紅色衣服的,扎辮子的和扎辮子的等,這就突出了難點按特徵分類。

活動延伸

1、分類統計,圖形寶寶玩累了,我們一起送他們回家吧!這裏有三座房子,我們應該怎樣把圖形寶寶送回家呢?引導幼兒將紅寶寶貼在紅房子裏,黃寶寶貼在黃房子裏,藍寶寶貼在藍房子裏。數一數紅房子裏一共有幾個寶寶回家了,將數字寫在下面進行統計。

2、在討論中完成27頁《分類統計》。

九、説活動反思:

從整體來講,我覺得本次活動還是沒有實現遊戲的目的性:

1、我為活動做了充分的準備,為了保護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還我準備了孩子們喜歡的積木雪花片,體現不到的用課件完成可惜沒有用課件。

2、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參與得比較積極,很開心,因為平時不愛講話的方傑在本節課表現的佷不錯,敢於到黑板上擺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認為他們很喜歡這次活動。活動目標都能夠突出。課後孩子沒有完成統計表非常快,也會按顏色,大小分這一重點實現了。

3、大多數的幼兒都願意靜下心來觀察,並且想像看別的小朋友做對了沒有。

但是,對於本次活動我覺得還有一些不足之處:

1、課件沒有用,好多環節需要觀察的沒有進行,我隨機換了兩個遊戲來完成本節的內容,所以原有的遊戲材料太少,只能一組一組來分。以致組織不夠好有些孩子都沒有參與到當中,引導的不到位。

2、幼兒表達得不夠積極,原因:在觀察圖形的時候孩子們的思維過於侷限想到的知識顏色大小,不願意動腦這和平時的學習生活習慣有關係,或者直接在座位上看不説話。到黑板上的也不敢擺。

3、幼兒把站起遊戲時大多幼兒都説你看我的是什麼顏色的,你的和我的不一樣,所以這環節我沒有引導直接遊戲,導致後面的遊戲孩子們不敢參與,時間拖長了但效果沒有,以致後面的自己按小朋友之間有什麼不同找朋友活動沒有進行。在小朋友們不敢參與的時候我就應該換個遊戲,要麼我就應該及時總結收住來引導。

4、整個活動時間長了,以至於後來讓完成統計表的時候都有些忙,只能把書本中的知識讓孩子們下去完成。不過下午我去檢查時孩子們都完成了,問不喜歡遊戲還是不會説不敢玩。

以上是我對大班數學活動《按特徵分類》的説課稿,本節課存在很多問題還請大家給我多提意見,謝謝各位老師!

幼兒園説課稿數學 篇三

一、活動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比較、排序在小班的教學和遊戲活動中,我們會經常運用到。我將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吸管投放到活動中,運用啟發性、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吸管的外形特徵,重點探索、發現比長短的方法,就是將吸管一端對齊就能比出另一端的長短。活動中問題的提出直接指向活動目標,突出重點,激發幼兒的問題意識,感受比較的需要,體會比較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不斷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及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力、發展水平,制定本次目標:

1、知道長和短,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

2、能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順序進行排序,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1、教師:吸管一根;一份從長到短排好隊的吸管。

2、幼兒:長短、粗細、顏色不同的吸管若干;不一樣長短的吸管每人3根,排序卡1張。

四、説活動重難點重點:

能用一端對齊的方法比較吸管的長短。

難點:通過比較,能將3根吸管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排序。

五、教法、學法: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給足幼兒自由的時間與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採用啟發探索法、觀察比較法與幼兒有效地進行互動,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幼兒在活動中以多感官觀察發現,探索、感知吸管的不同外形特徵以及用一端對齊比較吸管長短的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説一説等多種形式,主動積極的參與活動,感受比較的需要,從而為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打下鋪墊。

六、活動過程:本次活動分為四個環節:

首先,引導幼兒觀察吸管,瞭解吸管的外形特徵;其次,通過兩兩比較使幼兒初步感知吸管的不同點,並通過探索比長短的方法;其次,引導幼兒將3根吸管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排序,強化比的方法;最後,將兩種不同的排序方法分開展示,引導幼兒檢查排序情況。

第一環節,活動剛開始直接出示吸管,提問:“看,這是什麼?吸管是什麼樣子的?”調動幼兒觀察吸管的興趣,通過看看、説説,多感官感知吸管的外形特徵,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吸管的認知。

第二環節,再次提供吸管,引導幼兒自選第二根吸管進行兩兩比較,通過觀察使幼兒感知吸管的多樣性,如吸管是五顏六色的、有粗有細、有長有短,豐富對吸管的瞭解。重點引導幼兒通過眼睛看和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吸管有長有短,並探索比較的方法。教師以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幼兒探究比長短的方法,拓展幼兒的經驗,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環節中,在知道比長短方法的基礎上,讓幼兒通過比較3根吸管的長短再進行排序。強化幼兒比的方法,培養幼兒按長短排序的能力。通過一名幼兒在集體面前操作,有助幼兒直觀地觀察、瞭解排序的方法,為孩子們下一步的操作奠定基礎。同時教師以啟發性的問題,發散幼兒的思維,從而幫助幼兒感知另一種從長到短的排序方法,豐富幼兒的排序經驗。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最後第四環節,教師有意識地將從短到長和從長到短的排序卡分兩邊展示在黑板上,讓幼兒檢查排序情況。這樣既有助幼兒再次直觀感知這兩種不同的排序方法,同時又能鞏固幼兒的排序經驗,使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數學説課稿 篇四

説教材:

新《綱要》明確提出幼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體現: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而好奇心和想象力又是幼兒主動學習動力。為了引發他們強烈的學習動機,利用玩具和遊戲寓教於樂,是幼兒最容易接受,最樂於參與的一種學習模式。因此我選擇了遊戲性較強的《數學宮》,本次活動撇開了以往數學活動枯燥乏味的特點,整個活動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幼兒通過刺激性的闖關遊戲,使幼兒進一步的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

説目標: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兩個目標,

目標一是:複習10以內的加減法,能準確的進行運算。

目標二是:發展幼兒的靈敏性,培養幼兒良好的遊戲秩序。

説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目標一既是活動的重點也是活動的難點。

説準備:

本次活動需要準備的材料有:胸飾24份,每份胸飾上有算式題,彩旗3面(上面有數字)數學宮牌子,停車場標誌,皺紙,1——10數字卡24張(貼在停車場,請幼兒對號停車),每人一套數字卡(1——10),白紙,記號筆,卡片3張(用於寫闖關的要求,貼在每一關的入口)

説過程:

本次活動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導入遊戲,由老師提議“今天的天氣真好啊,讓我們開着汽車一起到數學宮玩玩吧!幼兒隨着老師的話,聽着輕快的音樂進入活動室,進入活動室後,老師提要求,”讓我們把車停到停車場吧,小朋友胸口算式的得數就是你的車位號,千萬別停錯啊!“車子停好後老師帶着幼兒一起進入數學宮。

第二部分是闖關遊戲:請配班老師模仿錄音説:”歡迎來到數學宮,請闖第一關:對暗號。老師打開第一關的要求卡,和幼兒一起看看第一關的要求是什麼,即老師説一個數,小朋友對一個數,兩數合起來的數是小旗幟上的數,這樣就能順利闖關。這一關我設計了3面小旗幟,幼兒答對後進入第二關。進入第二關時,再請配班老師説“小朋友你們真棒!歡迎進入第二關:佔圈。”這樣可以激發幼兒的強烈的探索慾望,進入第二關後,老師再次打開要求卡,讀出要求卡中的要求:老師説題目,小朋友心算出答案,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去佔對應得數的圈,這個遊戲可根據時間反覆多次。第二關結束後,請配班老師説出第三關的名稱“小朋友你們真能幹,快快來闖最後一關吧!第三關:看誰寫的多。老師帶小朋友來到第三關的場地上,打開要求卡和幼兒一起讀要求:聽一個數,請你寫寫有哪些算式的得數等於它 ,請小朋友把算式寫在事先準備好的白紙上,然後老師逐個檢查,這一關相對來説比較難,因此不要求小朋友把所有的算式都寫出來,能寫幾個就寫幾個。

第三部分是結束部分,祝賀小朋友們闖關成功。博士爺爺啊在教室裏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禮物,小朋友開好汽車跟我一起去拿吧。小朋友聽音樂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説課稿數學 篇五

一、説教材

大班下學期的幼兒已有了較好的活動常規,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可以跟着老師的思路學習新的內容,接受新的知識,活動中大部分幼兒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都能積極踴躍的回答,也願意獨立動手操作。因此我設計活動時儘量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教學時我以幼兒認識事物具體到抽象為依據,通過運用教具演示直觀的讓幼兒理解,再提供遊戲加以引導,使幼兒能將加法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本次活動是在幼兒已經掌握10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引導幼兒探究10的加法的計算過程,並能準確的進行運算,知道交換兩個相加的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最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基本問題。

二、説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將科學領域的目標之一定位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根據《鋼要》精神和本班幼兒的能力水平,我將本活的目標定位為:

1、學習10的加法,能準確迅速地進行運算。

2、理解交換規律,懂得運用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三、説教法

在教學上,我採用了遊戲法引導幼兒複習10的組成,然後,我選用了直觀演示法和幼兒動手操作法,讓幼兒學習10的加法。在思維活動組織上。我還通過講解、比較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分析,從而突出教材的重點,突破難點,符合幼兒認識規律和年齡特點,最後再讓幼兒自己嘗試,進一步鞏固知識。

四、説學法

1、語言表達法

語言表達是最為直接的一種學習方法,針對本班幼兒的情況,語言表達是幼兒比較喜歡的形式,他們也會盡情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偶爾還會向教師提出一些問題。所以,語言表達是幼兒進行活動最樂於接受的。

2、觀察法

通過觀察算式,利用交換規律列出另外兩組算式。請幼兒觀看學具,讓幼兒先點數模塊,最後得出結論。

3、嘗試活動法

要讓幼兒能夠充分地活動起來,嘗試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幼兒極為感興趣的形式。幼兒在活動中,利用所提供的材料進行探索。

五、説活動重點和難點

本次活動的目標重點是讓幼兒學買10的加法運算,為此我利用兩種不同顏色的圓形卡片比較直觀的學習運算。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理解交換規律,懂得運用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算式,讓幼兒通過觀察兩道算式的異同,再請幼兒點數圖卡,懂得兩位加數的位置不同,得數相同。

六、説活動過程

我根據預定目標,進行了以下系列活動:

(一)導入部分,複習10的組成。通過口答,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習10的加法作好準備,既避免了數學學習的單調和枯燥,又能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

師:“我們已經學過了10的組成,現在來做一個小遊戲吧,請小朋友把手伸出來。”

師:舉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1的手勢),你出幾?

幼兒:你出“1”,我出“9”(打9的手勢),1和9合起來是10。

(二)基本部分:

1、利用點數圓形卡片學習10的加法,活動中我注重幼兒與我的互動,鼓勵幼兒參與,以本環節直觀演示法,讓幼兒獲得抽象的數學知識,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教師演示的過程中用明確的語言來啟發幼兒,讓幼兒思考。

出示圓形卡片,玩遊戲《找朋友》。

師:“今天張老師想請很多好朋友跟我一起玩,現在就讓我把它們請出來吧,‘我有許多好朋友,站在一起手拉手,只是人還沒到齊,才到9個好朋友’,咦,原來有1個好朋友遲到了,大家告訴我,我一共有幾個好朋友呢?”教師出示笑臉卡片,引導幼兒回答,並用算式9+1=10表示。

用同樣方法學習:8+2=10、7+3=10、6+4=10、5+5=10。

2、觀察算式,發現加法的交換規律,為了突破難點,我讓幼兒按相反的數序點數圖片,引導幼兒發現,數字位置不同,但得數相同。

理解交換規律。

師:“剛才我們是從上到下的順序數了一遍,如果我們倒過來數,那好朋友的數量會一樣多嗎?我們一起試一試。”幼兒數圖片,引導幼兒發現,把數字調換,得數相同。請幼兒觀察算式:“張老師發現了一件事,8+2=10和2+8=10這兩道題很像,小朋友們發現它們有什麼不一樣了嗎?這兩道算式數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數不變,所以看到8+2=10馬上就想到2+8=10,這樣的兩道算式我們叫它們朋友題,請小朋友們再找找還有哪些是朋友題。”

(三)操作部分

創設“超市”的情境,讓幼兒扮演顧客,到超市購物付錢,進一步鞏固10以內數的加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使得數學與生活連接在一起。

1、師:“小朋友們,今天張老師要帶着你們一起上超市買東西去,大家可以拿着10元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有一個小要求,每個小朋友都要買兩樣東西,這兩樣東西的價格加起來是10元。”

2、幼兒自由選購商品,提醒幼兒做文明顧客,輕拿輕放。教師引導幼兒説説自己買了哪兩樣東西,加起來是不是10元錢。

3、小結:記錄幼兒“購買”的物品價格,列出算式。

七、活動效果預想

本次活動我通過讓幼兒點數兩部分的卡片學習得數是10的加法,讓幼兒跟着老師的演示進行學習,再引導幼兒發現互換規律,最後聯繫生活經驗,讓幼兒以通過上超市購物的活動進一步鞏固知識。活動中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濃,較快的掌握所學的知識,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育理念,由淺入深的引導幼兒學習,所以説這是一節生動、活躍,幼兒很感興趣的教學活動。

幼兒園説課稿數學 篇六

一、説教材

小班幼兒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通過日常觀察,時常看見孩子在點數仍然存在於唱數階段,沒有辦法進行手口一致地點數、計數。《綱要》指出,”教材的選擇既要符合幼兒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因此,5以內的點數是符合小班下學期需要與發展水平的。那麼如何讓孩子在玩中學呢?我選擇孩子們喜歡的動物形象”小雞“,創設”小雞找媽媽“這一情境來完成本次的教學活動《感知5以內的數量》。

二、説目標

1、通過遊戲感知5以內的數量,並進行按量匹配。

2、能用簡單完整的語言表述操作過程和結果。

3、體驗參與數學活動的樂趣,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重點在遊戲中感知5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

難點學習根據數量相互對應的關係按量匹配。

三、説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法:

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了吸引孩子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動導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置懸念,因而我設計了”小雞找媽媽“這一情節,並通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樂。

四、説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雞找媽媽",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數一數進一步鞏固感知5以內的數量。

五、説活動

過程為了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性的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等原則。設計了五個環節來展開:

首先我以模仿幼兒最喜歡的小動物小雞來做熱身運動,然後以小雞的叫聲為契機,創設情景,引出本節課的重點,師演示讓幼兒數一數有幾個雞蛋,接下來有師引導幼兒自己擺一擺,試一試,數一數,通過操作幼兒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然後提高難度,讓幼兒操作實踐點物匹配。最終以到雞媽媽的花園玩玩結束本節課。

幼兒園説課稿數學 篇七

一、説教材:

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簡單的説可以包含了數、量、圖形與空間、邏輯與關係四大領域。數以及數與數間的邏輯關係是事物各種屬性關係在人腦中引起的綜合反映,複雜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説的相鄰數對於4到5歲的幼兒尚沒有在其大腦中形成這一概念,而與其接近的鄰居關係卻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我設計了這堂《10以內的相鄰數》的教學活動,希望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和積極參與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

二、説教法與學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為此,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本活動中採用、故事講述法、情景表演法、猜測法、模仿法、遊戲法、操作法、驗證法等教學方法;提問方式也將採用個別提問、小組提問和集體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讓幼兒在聽聽、猜猜、説説、玩玩的過程中融入學習,獲得知識和經驗。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的説課還很粗糙,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三、説目標: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原則,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的實際發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標:

1、用講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情感)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認知)

3、理解並能説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認知)

4、發展幼兒的比較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能力)

四、説重難點:

1、活動重點: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2、活動難點:理解並能説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五、説活動準備:

1、森林背景圖,十座寫有1——10數字的蘑菇小房子,小猴、小熊手偶各一個和老虎的圖片一張,故事《住賓館》。

2、1-10的大點卡和數卡一套。黑板1——11的數字卡片。

3、幼兒數學操作板1個/人,1-10的點卡一套/人。

4、撲克牌人手一份(從1到11);標有1—10的數字卡片,每個小朋友一張

5、已經學習過了《11以內的序數》、《11以內數的形成》(包括0)等,幼兒有了初步的數與數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係的概念

六、説過程:

1、開始部分:通過拍手遊戲和幼兒講講説説,初步理解“鄰居”關係。

A、拍手遊戲:“嘿嘿,(小朋友名),我問你,你的朋友在哪裏?”“嘿嘿嘿,在這裏!”(被問的小朋友舉起旁邊小朋友的手。)

B、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牀,請你説一説自己的鄰居都有誰,讓幼兒理解什麼是鄰居。

2、基本部分:

A“興趣是幼兒學習最好的老師”,通過有趣生動的故事講述和表演,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故事的內容。如:

(1)熊貓説6號有兩個鄰居,它們都是誰呢?小猴子的家應該是幾號呢?

(2)小熊説它的家是8號的鄰居,8號的鄰居是誰呢?

(3)小熊的家不是9號,那應該是幾號呢?

並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將小動物全部拿走,只留下帶有數字的小房子,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告訴並幫助幼兒相鄰數的定義

(1)提問:6的鄰居是誰呀?(理解“相鄰數”。小朋友都有兩個好聽的名字,比如王乾瑞小朋友在家裏媽媽叫你寶寶,在幼兒園老師叫你王乾瑞。數字的鄰居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相鄰數。)

得出結論:7和8是6的鄰居,也叫做6的相鄰數,9和10是8的鄰居,也叫做8的相鄰數。

(2)提問:那麼5有沒有相鄰數,它們是誰?。

得出結論:每一個數都有兩個相鄰數。5有兩個相鄰數,是4和6

(3)幼兒自主探索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部分幼兒上前操作,集體驗證),進一步推理説出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B複習11以內數的形成,“添1就是,比少1”為後面理解10以內相鄰數(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打下基礎。複習數字1-11。

(1)、請你説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問你,比2多1就是幾?”“

(2)、接着往下數,一直説到數字11。

C幼兒操作,總結評價幼兒操作的結果,理解並説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1)、“你幫1找到了哪兩個相鄰數?為什麼0是1的相鄰數,2是1的相鄰數呢?”引導幼兒説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2)、發放幼兒數學操作板及操作點卡,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間多1少1的關係。“你找出比2多1的點卡,請你找出比2少1的點卡。”依次找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數,引導幼兒依次説一説3、4、5、6、7、8、9、10的相鄰數及其之間的關係。

3、結束部分:遊戲中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遊戲:(1)、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1-10其中一張數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問你,的相鄰數就是和?”

(2)《撲克牌裏的相鄰數》:兩人一組,甲抽取乙撲克牌裏的任一張牌,然後讓甲找相鄰數,找對了,牌歸他,找錯了牌歸乙。在規定的時間內最後以誰的牌多為勝。

幼兒園説課稿數學 篇八

一、教材分析

《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要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在生活中,孩子們也會常常接觸到“1”和“許多”這樣的物體,但對這些現象模糊不清,不能很準確地理解“1”和“許多”之間的關係,為了幫助孩子能夠進一步地掌握和理解“1”和“許多”,我設計了這節教育活動。

認識“1”和“許多”是幼兒認識數的開始,比較適合於3歲左右的孩子。根據他們年齡小、好玩、好遊戲、有意注意時間短的特點,我選擇了“拔蘿蔔”作為小班幼兒學習區別“1”和“許多”的教材。在整個教材中所涉及的內容都是孩子們很熟悉的,而且其中的活動簡單,過程比較形象直觀,滿足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性,讓幼兒在遊戲中建立粗淺的數概念。

二、活動目標

依據教材內容與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會區分1和許多個物體,能理解1和許多的關係。

(2)、知道許多是由一個一個組成的。

(3)、培養幼兒愛幫助別人的好習慣。

三、活動重點

活動的重點是會區分1和許多個物體,難點是知道許多是由一個一個組成的。

四、活動實施策略和方法

《綱要》中指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本次活動為幼兒創設生動、豐富的情景,伴隨着遊戲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可以滿足幼兒遊戲和好動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數學教育目標。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提問法等。

五、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開始部分:

語言導入

(二)、基本部分:

1、教師邊講述故事《小兔拔蘿蔔》,邊演示、教具,幫助幼兒認知“1”和“許多”。

2、幼兒做遊戲《幫小兔拔蘿蔔》,感知“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

3、幼兒做遊戲《幫小兔把蘿蔔送回家》,感知1個1個合起來就是“許多”。

總結:“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教説:“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

(三)、結束部分:

小兔子送水果。

六、活動反思

我在活動中始終能圍繞目標開展活動。活動中,能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了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通過對學具的操作,感受“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學得輕鬆、自主。如:老師採用了“拔蘿蔔”這個情景遊戲,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遊戲,這一方面,即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體驗並感知了“1”和“許多”,通過的遊戲,使幼兒能正確區別“1”和“許多”,理解兩個量的實際意義,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o565z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