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如何培養好幼兒園孩子的行為習慣(精品多篇)

如何培養好幼兒園孩子的行為習慣(精品多篇)

如何培養好幼兒園孩子的行為習慣(精品多篇)

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篇一

一、在家庭中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六個原則

習慣的養成是行為積累的結果,孩子從某種行為中獲得了成功感,自然就會重複這種行為,從而變成他的習慣。習慣決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訓要從小開始,從家庭開始,在促使孩子養成好的行為方面,家長可遵循以下六個基本原則:

1、有利的環境。必須給孩子提供養成好習慣的適當環境,儘量避免任何破壞這種好的環境的行為。家長要努力營造和諧、安定的家庭環境。軟件方面,要不斷提高家長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內涵,克服不良的生活習俗,創造寬鬆、民主、對話、交流、溝通的人文環境,喜愛探討、鑽研的學習情趣,和睦的親子關係等。硬件方面,居室燈光的設計、字畫的張貼、書籍的購買、衞生的打掃、物品的擺放等要體現的和諧、舒適,讓家成為親子雙方共同感到舒心和温暖的港灣。

2、耐心的引導。望子成龍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操之過急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我們不能要求孩子馬上養成許多好習慣,必須有耐心,慢慢地引導孩子。

3、及時的稱讚。發現孩子無意中有良好的行為表現時,家長應立即給予稱讚,以示鼓勵,強化孩子的這種行為。

4、良好的示範。家長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必須以身作則,時時刻刻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5、堅決的態度。在孩子面前,家長必須有主見,做每一件事都要態度堅決。家長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就會受到影響。

6、默契的合作。成人之間態度的不一致極大地阻礙着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即使成人有不同意見,也要在孩子不在場的時候討論,大家在商談中尋求一個共同的解決辦法。

二、在家庭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學習習慣:指孩子在一定的學習背景下自動地去進行某項活動的特殊傾向。也就是説到了一定的時候,孩子會自動地去學習。

學習習慣的主要內容:

基本的學習習慣是:上課專心聽講,獨立完成作業,認真預習,及時複習。

1、課堂學習習慣:預習,專心聽講—記好筆記—大膽發言—善於提問。(勤學好問)

2、作業習慣:書寫整齊—勤于思考—獨立完成作業—整理錯題。

3、考試習慣:平時學好—認真複習,放鬆心態考試。只有在放鬆的良好狀態下,孩子才能在考場充分發揮,正確指導孩子戰勝考場卻場的習慣。

4、閲讀習慣: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閲讀是開啟孩子智慧之門的金鑰匙。有人説孩子如果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就等於在孩子的心靈中裝上了一台成長的發動機。要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孩子讀書快樂第一,在快樂的基礎上對孩子正確引導。

在家庭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家長要以身作則,不在家聚眾打牌,不在孩子做功課的時候看電視,總之,在家儘量不做分散孩子注意力、影響孩子學習的事。

2、孩子放學以後,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學習時間規定,一般不隨意更改。

3、孩子每週的學習與娛樂有一個合理的安排,諸如星期一至星期四,不看或少看電視,最好能做到不看,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學習與休息中去,星期五、六、日每天可看1-2小時電視,同時星期六、日每天安排一定時間讓孩子做他特別感興趣的事,如打籃球、乒乓球、玩電腦,但玩電腦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以鬆弛一週的緊張學習所帶來的精神壓力,以防止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4、規定孩子在沒有完成學習任務時,不得做其它與學習無關的事。

5、杜絕孩子邊做作業邊吃東西的壞習慣。

6、父母儘量抽空陪同、協助、監督孩子完成學習任務,不能聽之任之。

7、給孩子一個固定的安靜良好的學習環境,包括單獨的房間,固定的寫字枱、專用護眼枱燈等。讓孩子一踏入這個環境,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氛圍中去。

三、在家庭中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自理習慣:

1、引導孩子形成自理的意識,家長一方面要改變自身對孩子包辦代替過多過細做法,扭轉孩子的依賴心態;另一方面,要培養和強化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識。從上國小開始就慢慢學會自己管理好自己,同時,在生活中,家長應有意識地安排孩子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要求孩子每天堅持自己穿衣、疊被、整理學習用品等,這樣天長日久孩子的自理意識就會不斷加強,自理習慣也會在自理能力的提高中逐步形成。

2、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好的習慣與較強的時間觀念是分不開的,因此,家長在培養孩子自理習慣的同時,必須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提高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家長要幫助孩子制定一個家庭作息時間表,督促孩子按時起牀,按時睡覺、按時到校上課、按時完成家庭作業,使孩子逐步學會在時間的制約下調整自己的行為。

3、幫助孩子掌握家庭學習的幾個環節,孩子回家後的學習活動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對於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最初,孩子並不知道在家如何學習,這就需要家長的精心培養。家長要幫助孩子掌握學習的四個環節;即複習、作業、檢查、預習。複習就是把當天所學的知識重新過目一遍,找出重點知識;在複習的基礎上,再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課後作業;然後把寫完的作業仔細檢查一遍;最後,把下堂課要學的知識預習一遍,對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通過字典來掌握,對不懂的問題做上標記,以便下堂課上注意聽老師講解。為了幫助孩子掌握這四個環節,開始時,家長必須同孩子一起一步一步地進行。在孩子熟悉並掌握了複習、作業、檢查、預習的方法後,家長要經常對孩子行為進行督促和指導,使其逐步形成穩固的習慣,據有關研究表明,低年級國小生一旦形成“複習、作業、檢查、預習”這樣一個家庭學習的習慣模式,不僅會促進孩子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會對孩子未來的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

4、家長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要培養孩子的自理習慣,家長本身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所以,家長應在平時要注意以好的言行影響孩子,為孩子創造一個井有序的家庭生活環境,使孩子感到自己的父母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認真,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做好。這樣,孩子便會在潛移默化的薰陶之中,學到家長對待工作、對待生活的優良品質和好的習慣。

總之,良好的自理習慣是成功的基礎,一個合格的家長應該是孩子良好習慣的設計者和培育者。

四、如何幫助孩子克服一些不良習慣

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論是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或是思維習慣,對一個人的一生都將受益匪淺。但是説實在的,壞習慣很容易養成,好習慣卻得之不易,如果不加以堅持,還有可能喪失。人有趨逸避勞的本性,這也是為什麼懶散、拖沓、不專心、亂花錢等壞習慣存在的根本。

但是理性是人最珍貴的另外一種本性,作為家長,應努力培養孩子理性的思維,讓他們從服從理性中得到快樂,這種快樂,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上的,都是積極有效的。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動氣不如用心,和孩子一起克服各種各樣的不良習慣,對家長來説,也是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

首先一點家長要帶頭克服一些不良的學習、生活習慣。無論家裏的生活和居住條件如何,只要勤快,家裏就能做到清潔、整齊。最好有家裏的規章制度或“約法三章”。如親子論輪流做好居室的清潔衞生,不亂堆放物品,不睡懶覺,不説粗話、髒話,不打罵指責孩子,不看不健康的音相製品,不抽煙、不隨地吐痰等。

差的習慣要用好的規範來矯正。如列好作息制度表,做到早睡早起。另外,規定好看電視的時間和節目內容,協商好共同讀書、娛樂的時間。家裏訂閲幾份通俗、健康的報刊雜誌,把文化消費列在家庭的財政預算中,其實每年一般的家庭二百多元也就夠了。

其次,家長和孩子都要養成好的讀書習慣。作為家長首先要起表率作用。如不邊看報紙邊吃飯,不邊看電視邊讀書,不邊聽音樂邊學習。學習時要安靜,大家不要相互影響。看書寫字時房間的燈光要柔和,不要刺眼或太暗。試想,若孩子是在家長的責罵聲吵架聲、搓麻將聲、電視、音樂聲下做功課,就算他坐在了書桌前,他怎麼會有心思讀書呢?一個沒有温暖、沒有讀書愛好的家庭怎麼能培養出愛好讀書的孩子!

再次,家長不但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做人。不要誤認為學習好一切都好,學習差一切都差。有的家長孩子考了前幾名就發獎金、買電腦,而孩子的錢怎麼花、電腦怎麼用卻很少過問,這樣反而養成了孩子大手大腳、迷戀上網玩電腦遊戲的壞習慣,其影響學習。所以家長給孩子空間,並非不管,尊重孩子並非放任自流。規定何時回家,按時關電視,幾點做功課,何時睡覺、起牀,上什麼網,玩什麼遊戲,玩多長時間,家長都應該有明確的要求,並隨時過問,必要時加以監督和限制。

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篇二

1、在我們小班,有的幼兒在家裏一個樣兒,在幼兒園又是一個樣兒,這樣,對他們的身心發展是不利的。

2、作為老師要向家長們及時瞭解幼兒在家的情況,並對家長提出有關教養幼兒的具體要求,比如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習慣等,讓家長在家中也要培養幼兒飯前洗手、飯後漱口、擦嘴、洗手等習慣。

3、只有家園共同配合,做到目標一致,才能讓幼兒好習慣的養成得到持續發展。

總之,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需要教師有長久的耐性、堅實的態度、和藹的言語,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只要我們持之以恆,我堅信,良好的行為習慣一定會幫孩子走好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 篇三

1、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對培養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和諧的家庭氣氛有助於兒童生活態度積極、主動,他們能自覺地參與到家庭活動中。父母之間的互相愛護、關心、體諒;父母對長輩的體貼、尊重、照顧;父母對孩子嚴愛適度,有要求,有疼愛,能夠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親切、責任感等積極情感。

2、如果生活在充滿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如家庭成員關係不和,經常吵架,在這種環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對人不信任,有的甚至會有攻擊性行為或暴力傾向。

3、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響孩子。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中,家長不僅要努力地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後還要面對活潑、好問、好動的孩子,這時請千萬打起精神隨時隨地做幼兒的表率,以耐心的態度引導他們,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態度對待他們,讓孩子在自由、寬鬆、平等的家庭氛圍中盡情表現自己。

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篇四

1、發展心理學認為,心態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成就未來。

2、良好的習慣的形成,往往在孩子的時代。所以從小就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初步的時間和紀律觀念。

3、讓孩子按時起牀、吃飯,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要上班,不能遲到,而不要遷就孩子。適當的約束可以避免孩子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意識。

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措施有哪些 篇五

1、利用主題教育,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來源於生活,完善於生活,通過幼兒一日活動及特定活動來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是習慣養成教育的基本渠道。從幼兒的年齡、身心特點出發,通過一些實際的體驗來進行幼兒行為教育有着良好的效果。

2、利用值日生工作,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幼兒園中,各年齡班的幼兒都可以做一些值日生的工作,在值日的前一天做好值日生的交接工作(主要是值日生的標記),教師叮囑其第二天提前到幼兒園,其工作主要有:

(1)收拾整理室內環境,如擦桌椅、整理圖書,整理玩具櫃及其它活動角等。

(2)更換日曆牌,記載晴雨表、報告本班缺席的小朋友。

(3)給自然角的動物餵食並進行衞生清潔工作,給自然角的植物澆水併除草、施肥。大班的幼兒還要記觀察日記。

(4)早操前檢查小朋友們的服裝是否整潔,冬天要脱去大衣,不要戴圍巾、手套,檢查小朋友們的鞋帶是否繫好,以免走路、做操時踩着鞋帶出現意外。

(5)吃飯前向全班小朋友報告飯菜名稱:值日生可先到廚房觀察飯菜(包括向炊事員詢問飯菜的名稱及吃這種飯菜的好處等),回活動室後,用語言描述(可以用猜謎語、兒歌、故事等形式)飯菜的特徵,或用圖畫在黑板上畫出所要吃的飯菜,並説明為什麼要吃這種飯菜,語言要生動,畫面要形象逼真,使大家既獲取知識,又引起食慾。

(6)協助教師為小朋友擺放餐具、分餐、添飯菜,飯後收拾餐具、整理桌椅、清潔地面。在參加值日生活動中不僅增強了幼兒的責任心、鍛鍊了幼兒才幹,其能力也得到了小朋友們的。認可,而且在工作過程中幼兒會得到快樂、會意識到自己的社會價值。

3、利用遊戲活動,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遊戲是幼兒園中的最基本的活動形式,也是幼兒最喜歡參加的活動,可以利用角色遊戲、建築遊戲、表演遊戲等培養幼兒良好工作習慣。

4、利用幼兒一日活動,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為了使不同年齡班級幼兒有具體的行為習慣標準,教師有的放矢地開展德育工作,我園特制定了《大、中、小各年齡階段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內容及要求》,內容包括良好品德習慣、良好生活習慣、良好衞生習慣和良好學習習慣等。注重從情感教育入手,堅持“學一點、懂一點、做一點”,力求教育落到實處,堅持將養成教育滲透於幼兒一日活動之中。

5、利用環境薰陶,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育學家杜威説過:要想改變一個人,必須先改變環境,環境改變了,人也就改變了。因此,我們在環境創設上,緊緊圍繞有利於培養幼兒良好習慣這一主題,精心設計、大膽嘗試,從色彩上、造型上、內容上,努力為幼兒營造一個輕鬆自然的教育氛圍,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薰陶,養成習慣。

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項系統工程,幼兒在園堅持做到的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家長的配合,需要與家庭相結合。沒有家長的配合,往往教育目的就難以實現。為此,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1)讓家長成為幼兒行為教育的榜樣。我們通過定期向每位家長髮一些行為習慣教育方面的文章、《家園共育手冊》、家長會、建立家長學校等,幫助家長端正與更新家教觀念,幫助家長樹立使孩子多元智能全面和諧發展的思想,使幼兒在離園後的各種行為習慣也能得到持續性的培養和鞏固。

(2)讓家長成為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課外教師。由於家庭是幼兒成長髮展的第一個環境,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因此家庭教育對幼兒的影響是幼教機構不可替代的。任何教育的實施都離不開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共同影響。為實現教育目標,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採取多種形式,做了大量的家長工作,引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和教養態度、方法,學習掌握幼教規律,提高科學育兒的自覺性,較好的承擔起家長的教育職責,改進家庭教育,發揮家教優勢,給幼兒以積極良好的影響。

(3)讓家長成為孩子良好行為養成的監督者。在我們的教育中,我們常常會出現此類問題:幼兒在園很有禮貌,各方面行為習慣都很好,可是一回家,其表現與在幼兒園判若兩人,這主要是家園教育不一致造成的。

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篇六

幼兒期是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也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陶行知先生説:“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幼兒園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孩子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幼兒園和家庭的有效配合。為此,我們以課題研究為載體,積極探索培養孩子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使孩子從小養成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

一、調查分析明目標

近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我園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逐年增加,現已達80%。及時瞭解孩子行為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家長對課題研究活動的態度,對工作的有效開展至關重要。

如,“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促進‘新市民’基本素質的形成”這一課題,調查顯示:本地孩子文明禮貌和清潔衞生方面習慣較好,“新市民”子女的自理能力較強,90%以上的家長認為行為習慣培養是重要的,認為幼兒在家有不良行為習慣表現的佔97%。綜合分析後,將幼兒的行為習慣細化為文明禮貌、清潔衞生、生活自理、善思好學四個方面,每個主題月以一個方面習慣的培養為主。根據各年齡班幼兒特點再製訂相應的培養目標。

又如,“探索家長工作新途徑,促進‘新市民’良好習慣養成的研究”這一課題,通過調查發現:有89%的幼兒在衞生習慣、文明禮貌等方面存在問題;家長中,國中及以下學歷的佔50%,高中及中專學歷的佔43%,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佔7%;15%的家長對孩子有具體方法輔導,85%的家長是隨幼兒的喜好發展。由此,確定相應的習慣培養目標,如:小班的“生活衞生習慣培養”;中班的“自理、自控習慣培養”;大班的“生活、學習習慣培養”。

二、多措並舉抓落實

1.爭取支持,家園協同教育

發放“言傳身教,做好榜樣”的倡議書,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簽訂《家長文明公約》,讓家長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舉辦“家長沙龍”,共同探討孩子行為習慣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尋求有效的教育方法,主要有“新生家長沙龍”“老人的育兒經驗”等。將每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定為家長開放日,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家長了解幼兒行為習慣方面的情況。每個班每學期都會邀請家長組織活動,從家長的角度展示在培養幼兒行為和良好習慣方面的好辦法。

2.潛移默化,創設環境薰陶

由中班、大班品學兼優的孩子擔任文明小衞士,每天身披紅綢帶,向來園的每一個孩子和家長問好;教師以熱情的微笑、真誠的問候,迎接孩子的到來。一聲聲親切的問候,一個個愛護的動作,感染着家長,影響着幼兒。將良好行為習慣的要求與幼兒喜愛的卡通形象結合起來,張貼在走廊、樓道和各種設施旁邊,讓孩子們在賞心悦目的氛圍中養成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設計各具特色的班級評比欄,及時展示孩子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方面的表現,如看誰跑得快、我家最漂亮、四色花等,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的情況,積極配合教師進行培養。在區域活動時,要求孩子遵守每一區域的人數規定和操作要求,培養孩子良好的操作習慣。

3.日常滲透,節日文化強化

我們把幼兒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的培養有機滲透到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晨間活動和餐後散步時,播放與行為習慣相關的兒歌、故事和歌曲。在集體活動中,把文明行為與良好習慣的培養與各個領域的教學有機結合,如在語言活動中,講述《漏嘴巴的公雞》《小豬變乾淨了》等故事,培養幼兒愛清潔、講衞生的良好習慣。在各類操作活動中,培養幼兒細心、耐心的態度和活動後主動整理的習慣。在開展遊戲時,培養幼兒協商合作和文明交往的習慣。

同時,利用節日文化,強化對孩子的教育。如,清明節組織幼兒和家長祭掃烈士墓,為沉睡着的革命烈士獻上自制的小白花,聽教師講革命先烈的故事。敬老節來臨,有時邀請爺爺奶奶到幼兒園過節,聽他們講過去的事情,有時來到社區敬老院,為爺爺奶奶表演精彩的節目,與他們一起聯歡。

三、巧用激勵促養成

1.開展各類評選

“我是好寶寶”每日評選活動,將表現突出或有進步的幼兒名單張貼在教室外醒目的地方。“每月之星”是在“我是好寶寶”的基礎上產生的,這項評比每個年齡班有不同的方式,如大班採用家長和幼兒共同推薦的方式,中班採用教師提名和幼兒投票的方式。每學期進行“好家長”的評選,按照“好家長評選方案”,由各班推薦、公示產生好家長。

2.進行星級評價

星級評價指標是根據四個主題月的培養目標形成的相應評價指標。指標分為在家和在園兩方面的表現,分別由教師和家長填寫,以星數來評定幼兒相關習慣的好壞。

3.舉行各種競賽

為了激勵孩子獨立自主,定期開展競賽活動,競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力高低來設置內容。如小班的“寶寶會穿衣”、中班的“整理牀鋪”、大班的“繞毛線”。

我們對幼兒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培養的研究已進入第三輪,即以“以文明禮儀教育促幼兒良好習慣養成的策略研究”為課題,願每一位孩子在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的伴隨下,健康、茁壯地成長。

巧用兒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篇七

1、小班幼兒年齡小,喜歡接受老師親切、易懂的語言。因此我經常使用兒歌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培養他們的生活行為習慣。

2、在培養幼兒一個跟着一個走時,我就一邊走一邊説兒歌:“小朋友,走呀走,跟着老師往前走,不回頭不掉隊,一個跟着一個走”。幼兒邊學説兒歌邊走,經過幾次練習,他們就能做到一個跟着一個走了。

3、在飯前便後洗手時我教幼兒一邊洗一邊説兒歌:“挽起衣袖,打濕小手,香香肥皂,擦擦小手,搓搓手心,搓搓手背,小手開滿朵朵白花,清清水兒,流過手心,一二三,甩三下,小手洗得真乾淨。”這樣幼兒在不知不覺之中根據兒歌引導的步驟完成了洗手。在幼兒用餐時,也利用兒歌激發他們進餐的慾望。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方法 篇八

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們的耐心和毅力,還要有小小的智慧。希望我們共同努力,讓我們的孩子從現在開始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其受益終身。

對於家長來説,孩子是全家的希望,自從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爸爸媽媽們就在考慮怎樣教育、培養自己的孩子,如何讓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高人一等”,尤其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培養孩子,將來就有可能落在別人的後面,後悔莫及。那麼對於幼兒階段的孩子,家長們該如何教育培養呢?教什麼、培養什麼?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也就是説,孩子若能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那將使他一生受益無窮。因為,習慣貫穿於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個人,生活、衞生習慣好,就有益於身體健康成長;文明禮貌習慣好,品德就優良,學習習慣好,定能取得好的學業成績。總之,習慣對人的生活、學習以至事業上的成就都至關重要。傑出的思想家培根説:“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説:“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成不好,終身受其累。”而從兒童生理特點來講,幼兒時期的可塑性很大,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容易養成好習慣,也容易養成不良習慣,但及時糾正也比較容易。所以,幼兒時期,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最重要。

那麼幼兒階段應着重培養孩子哪些行為習慣,又該怎樣培養呢?

一、重視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

1.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幼兒時期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重要時期,需要大量的營養,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家長也都捨得為孩子健康投資,但孩子如果沒有好的飲食習慣,不好好吃飯,化再多的錢又有什麼用呢,為此我們要重視孩子飲食習慣的培養,如:愉快地進餐,正確使用餐具,吃飯定時定量,細嚼慢嚥,不挑食不偏食,不邊吃邊玩,不貪吃零食等。

具體要注意的是:在吃飯時不要讓孩子邊吃邊玩或者邊吃飯邊看電視,對消化不好;也不要用許諾法(講條件)讓孩子吃飯,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講理、亂化錢、任性等不良習慣;不能讓孩子挑食偏食,家長自己也不要挑食,樣樣都吃;吃飯時不要過於責怪、批評甚至嚇唬孩子,以免孩子情緒緊張影響食慾;飯前不要給孩子吃零食,更不要無限量給吃零食。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營養平衡、身體健康。

2.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

睡眠是幼兒生長髮育、尤其是神經系統發育的必要條件。幼兒時期孩子的神經系統還沒發育完善,神經細胞容易疲勞,而大腦又處在發育最快的階段,睡眠能夠消除神經細胞的疲勞,對大腦起到保護作用。睡眠時人體又會分泌生長激素,促進人體長高,又能使幼兒身體的各個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孩子睡眠充足,精力充沛,食慾好,表現活潑快樂,智力活動提高,也就是我們説的反映快,思維敏捷、聰明。因此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利於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睡眠時間與年齡有關,年齡越小睡眠時間越長,3-6歲的孩子每天應睡12小時左右,分二次,一次是夜裏,一次是午睡當然孩子之間也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所需的時間略有不同,主要以孩子白天的精神狀態好、情緒好為準。

培養要求主要是:按時睡覺、自己獨睡。睡覺有規律,能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早晨起牀也有規律,不會睡懶覺,也不會因為沒睡醒而影響學習、耽誤家長上班等。孩子獨睡一則有利於養成好的睡眠姿勢,室內空氣好,二則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重視孩子衞生習慣的培養

幼兒時期,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較差,容易得各種疾病。培養孩子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不僅有利於孩子防病保健康,而且有利於生長髮育,孩子經常生病,大人辛苦孩子發育不好。培養孩子良好的衞生習慣主要重視平時,重點做好“四勤、四要、四不要”。

四勤:勤剪指甲,勤洗頭理髮,勤洗澡換衣,勤漱口刷牙。

四要:早晚要洗臉,飯前便後要洗手,睡前要洗腳,生吃瓜果要洗淨或削皮。

四不要:不喝生水,睡前不吃零食,冬天不矇頭睡覺,平時不挖鼻孔和耳朵。

另外,家長要注意給孩子合理穿衣,不要太多,有些孩子體質較差,經常感冒生病,對於這些孩子,家長不要因孩子生病就給他多穿衣服,這樣反而不好,因孩子稍微運動一下就出汗,更易感冒,有的家長提出不要讓孩子“玩”,這樣對孩子的生長髮育不好,也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長期下去只能使孩子自身的疾病抵抗力將更差。再有,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不要對孩子過於包辦,要讓孩子自己穿脱衣服、鞋襪等,不要怕孩子動作慢,穿不好,過多的包辦代替使孩子的依賴性越來越強,生活自理能力越來越差。

三、重視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

學習習慣對一個人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強烈的學習興趣比“知識儲備”更為重要,具體可從以下方面着手:

1.培養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

有的孩子平時做事不專心,一會玩玩具,一會兒要看書,三心二意,這種習慣不好,我們應該注意,一定要讓孩子完成一件事後再做其它,如果在做這件事時確有困難孩子無法獨立完成,那麼家長可適當指導幫助一下,讓他形成有困難要想辦法解決的意識,而不是有困難就不做。要培養孩子做事有恆心的好習慣。

2.培養孩子傾聽習慣。

有的孩子大人與他説話,只顧自己玩,老師上課或小朋友回答問題時,總是搶嘴或在下面講廢話、做小動作,不好好聽,問他剛才教師(或同伴)説什麼一問三不知,或似懂非懂,這樣的'習慣如不及時糾正對孩子以後的學習不好,所以平時我們跟孩子講話時要讓孩子的眼睛看着自己,不能三心二意,漫不經心,開始時要多提醒,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形成專心聽講的好習慣,上學後也會專心聽課,就能很快掌握教師所教的知識。

3.培養孩子對書的興趣和良好的看書習慣

看書習慣對孩子的發展很重要,在平時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看書的興趣和習慣,一開始孩子不會看書,大人要指導孩子看書,提醒孩子一頁一頁仔細看,如:看看圖上有誰、在什麼地方、在做什麼?邊看邊跟他講書,慢慢地大人小孩各自看,看後互相交流書上內容,逐漸地以孩子講為主,這時大人要多鼓勵表揚。孩子看書的習慣興趣好了,對他以後的學習幫助非常大,有利於提高孩子以後的語文寫作、分析、理解能力等,並對以後的工作也大有好處。當然為孩子選購的書要合適,內容健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圖書的色彩漂亮、美觀,文字與圖畫比例要恰當,另外要培養孩子自己管理圖書。給孩子準備一個放書的地方,有條件的可做個書櫃或書架,每次讓孩子看完書後自己放好,形成自己的書自己整理的習慣。

四、重視孩子文明禮貌和尊敬長輩的培養教育

講文明、有禮貌、敬老愛幼是我國的民族美德,為此我們平時要重視教育,在生活中注意孩子的一言一行,如親戚朋友來家裏,要讓孩子主動問好,在路上碰到要打招呼,到幼兒園要向老師問早,放學説“再見”。現在家裏都有電話,孩子也都喜歡接打電話,這時可教孩子有禮貌接聽電話,如:“您好,找誰?請等一下。您好,請問〤〤在家嗎?對不起,您打錯了”。平時在公共場所要培養孩子不亂丟果殼紙屑,在家要尊敬老人,多體諒、多關心,幫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捶捶背、搬個椅子、端杯水,自己的事儘量不麻煩老人等。當然要讓孩子做到的,

家長首先要做到,要以身垂範,給孩子做出好榜樣。

孩子的行為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長期努力,並且家庭中的每個成員對孩子的要求都要一致,尤其是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間的要求必須一致,如要求孩子不隨便吃零食,有好吃的東西要分給大人吃,不可以獨佔,爸爸媽媽這樣要求爺爺奶奶也要這樣要求,不能順孩子,不能孩子要吃就給他吃,或孩子一哭就遷就他,小孩分東西,爺爺奶奶不要捨不得吃更不要仍留給孩子,當孩子做錯事一人在批評(爸爸或媽媽)時其他人不能當面庇護,因為當面庇護不但不能使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反而容易使孩子形成“二面性”甚至撒謊的壞習慣。再則家長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則,多示範、作榜樣。另外,還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多引導多鼓勵表揚,少包辦少批評少訓斥,對孩子“嚴”與“愛”相結合,正確把握好分寸。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健康和諧成長。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方法 篇九

1、良好行為習慣有利於幼兒健康成長

很多種因素制約着幼兒個體的健康成長,但習慣是其重要的基礎,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幼兒的成長將受益終身。俗話説,習慣成自然,著名學者竺可楨先生從小就做事認真,從小就養成了記日記的習慣,這種良好的習慣為他後來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魯迅先生“隨便翻翻”的讀書習慣;華羅庚教授的刻苦自學習慣,這些都成為他們走上成功道路的基石。可見,進行習慣教育,是形成人的教養、構成個人個性和人格沉澱的平台,對於幼兒來説尤為重要。

2、良好行為習慣有助於家庭和睦

良好的行為習慣不但有利於幼兒成才,也有利於家庭的幸福。孔子曾經説過,“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可見古人都知道年少時就應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幼兒養成了良好行為習慣,一方面有助於他們健康成長,另一方面有助於在家裏形成和睦的家庭氣氛。比如,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收拾房間、洗衣服、做簡單的飯菜,能洗刷餐具、掃地、倒垃圾,主動幫助家長幹力所能及的事情,看到孩子能這樣做,家長肯定看在眼裏,喜在心頭?

3、良好行為習慣有助於人口素質的提升

行為習慣涉及人的修養,涉及人際關係,良好行為習慣能夠有利促進國家的安定團結和社會的穩定發展。幼兒最終會長大,會成為社會的主人,現在,社會上出現人口素質下降、道德滑坡的情況,假如每個幼兒都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等他們長大後進入社會,無疑我們的下一代將會是高素質的知識羣體,一代接一代的話,我們社會中人口素質就會得到總體提升。

4、家庭成員應統一思想,齊心協力

良好習慣的培養需要家庭成員之間統一認識,這樣才不會使幼兒產生困惑。同幼兒交流時,不能爸爸説一套,媽媽説一套,爺爺奶奶或姥爺姥姥又是一套,這種家庭分歧很容易就把正確的教育方式變成不正確,首先家長得達成統一意見,共同制定措施,引導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幼兒學習吃飯、做簡單的勞動時,不能呵斥,應多加鼓勵,多陪他玩遊戲,陪他閲讀,久而久之,幼兒就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良好行為習慣。

5、幼兒園和家庭共同努力

幼兒到了適齡期,家長就應該把孩子送進幼兒園,開始全新的集體生活,切莫因為過分溺愛孩子,讓幼兒晚上或不上幼兒園,儘管社會上有些幼兒園發生了一些不良事件,但幼兒園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是很有幫助的。幼兒園有助於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學習簡單的勞動、養成愛動手的習慣,學習講衞生的好習慣,以及講文明懂禮儀的習慣。

6、社會因素的關注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環境。國家廣電總局應該加強幼兒類節目的審查,保證幼兒看到健康、活潑、動感、充滿正能量的動畫劇;加強社會風氣的引導,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督與管理,防止不良行為的發生,等等。

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措施有哪些 篇十

以身作則

身為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側,給孩子起一個良好的帶頭作用。在平時,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都要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讓孩子能夠從小跟隨家長好的行為習慣去成長,久而久之,也就培養了自身在某些方面的好習慣。

及時指正孩子的錯誤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面對孩子的錯誤,家長做的不是姑息和無視,而是應該及時地提出,讓這種錯誤被扼殺在萌芽中,以防再犯,從而日積月累形成不良習慣。

給孩子以鼓勵

生活中,若是發現孩子在某些行為方面表現良好的話,要給以孩子鼓勵和誇讚。這是幫助孩子懂得判斷對錯的有利途徑。而且,這種鼓勵對於孩子來説,是一種朝着良好方向發展的動力。

跟孩子一起改正

做為家長,並不可能所有的行為習慣都是好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要積極地發現自身所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後跟孩子一起改正,另外,這也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一種方式。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方法重在考驗家長,家長如果教育方式正確,培養好習慣並不是難事。但是,如果方法有誤的話,對於孩子的人格培養和整體的教育來説,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有所注重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o5enm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