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2023年國小語文説課稿一等獎精彩多篇

2023年國小語文説課稿一等獎精彩多篇

2023年國小語文説課稿一等獎精彩多篇

國小語文説課稿一等獎 篇一

1、教材簡析:《將心比心》是人教版課改實驗教材第二單元的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文中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一、在商店裏,阿姨幫奶奶推開沉重的大門,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二、母親去醫院打針,寬容與體貼沒把針打好的實習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即將當護士的女兒。)揭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作者通過這兩個事例中的人物對話的描寫來告訴學生: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2、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

3、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與本文人物對話的交流,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薰陶。難點:體會作者如何進行人物語言的描寫,而使表達產生感人的效果。

這是一篇獨立閲讀課文,應以學生自讀為主,所以我用引導法教學。教學中,我會以學生讀和説為主,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理解,要求學生讀不順的地方多讀,不理解的地方同桌或小組間討論,解決不了的請教老師,教師再給予引導。

1、通過播放視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談感受,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揭示課題。

2、讀課文: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讀通課文,認識生字,理解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知道文中主要寫了兩件事,板書寫出哪兩件事。

3、細讀課文:

⑴本環節主要抓人物物語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人物品質。

⑵圍繞文中哪兒讓你感到温暖,展開討論。在讀第一自然段時,抓住阿姨的那段話:“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你讀了這句話體會到什麼?為什麼讓你感到温暖?交流,討論,然後移情體會,讓學生思考:要是你是這位阿姨會怎麼做?如果你是這位老奶奶你有什麼感受?

⑶在閲讀第二自然段時,抓住母親的話重點閲讀體會,如“不要緊,再來一次!”你體會到什麼?(寬容)如:“這是我……女兒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讀到這裏,你體會到媽媽的什麼品質最使你感動?(寬容、理解、鼓勵)

⑷移情體會:如果這位媽媽責備,甚至辱罵那位護士,結果會怎樣?等。

⑸你從這件事中體會到什麼?現在的“我”感到很温暖,很幸福,之前“我”是怎麼想的?出示小練筆。

⑹過渡:生活中,將心比心的事例比比皆是,齊讀第三自然段。

4、設置情景,深化認識:教師在黑板上用紅粉筆畫個心,導語“……此時此刻,我們的心不會是空蕩蕩的,為了勉勵自己,應該在自己的心中裝入一個分量最終的詞語……”學生説,教師把詞語寫在心型圖案裏。

5、課堂小結:本環節用作家羅蘭的話,深化學生情感。

板書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本節課的板書很簡潔,只是清楚地向學生展示本文中的兩件事以及最後畫心型添加學生所説詞語的互動環節。

國小語文説課稿一等獎 篇二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是一個古代傳説。講的是大禹為了治理洪水,為百姓造福,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制服了洪水的事蹟。

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着力塑造了一個不畏艱辛,頑強治水,一心為民的英雄形象。這一英雄形象不是平面的、臉譜化的,而是生動可感的,是在課文展現的幾個場景中一步步深化,逐步豐滿立體起來的。

洪水肆虐,百姓遭難,大禹決心治水,初現英雄形象;

治水過程異常艱辛,大禹不畏艱難,吃盡辛苦,英雄的頑強意志使人震撼,人物形象豐滿起來;

為了治水,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這種獻身精神讓人感動,進一步深化了人物形象;

治水成功,百姓謳歌,此時大禹的形象已經不再只是停留於紙上,而是立體的呈此刻學生眼前,根植於學生心中。

同時本文還具有必須的情節,留有許多空白點,這些都給了學生很大的想象空間,和語言發展空間。

基於以上對文本的認識,再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我為本課確立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知識與本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文10個生字,讀準兩個多音字(沒倒),認識一個偏旁(衣字旁)。

過程與方法:

1、抓住關鍵詞語,反覆品讀,體會治水的艱辛,感受大禹的英雄形象。

2、創設整體情境,同時發展想象,在情境中明理悟情,提升語文素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大禹治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

本課的教學重點我放在了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展開品讀、想象,從而理解課文資料,感受大禹這一人物形象,領悟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

本課我打算分三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認識生字詞,明白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説中的一位為民造福的英雄;

第二課時,精讀課文,創設情境,感受大禹治水的艱辛,體會大禹的獻身精神;

第三課時,複習鞏固,指導背誦,指導書寫生字詞,完成課後練習。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下頭我將重點説一説第二課時的教法學法以及教學資料。

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本課時,藉助語言描繪、多媒體再現、現場表演等多種方法創設“受命於危難——艱辛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感激英雄”等四個小情境,引導學生伴隨着情感從整體感知教材,理解詞句,並把語言訓練貫穿其中,充分調動兒童學習的主動性,多維度、立體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兒童憑藉進入情境所產生的內心感受,受到道德品質、審美情感及意志的陶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充分地發展。有聲讀物-二年級上冊15#3(點擊即可播放)

2、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讀中明理、悟情。

課文二自然段中的“千辛萬苦、千山萬水、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以及第三自然段中的“13、三、一、十”等數量詞深刻描繪出了大禹治水的艱辛,教學時緊緊抓住這些詞句,引導學生充分品讀,同時展開想象,多渠道、多方位的與文本進取對話,在對話中感受人物形象、昇華情感。

遷情入境初現英雄形象

教學開始播放滔滔洪水席捲大地的場面。強大的視覺衝擊定會讓學生有所感觸,讓學生產生表達的慾望。之後問學生:看到這樣的場面你的心境如何?學生會動情地説心境很難受、悲傷等等。然後讓學生帶着這樣的心境讀讀第一自然段,讀後提問: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文字結合畫面帶來的雙重刺激更好地激發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多方位的想象。進而使學生憑藉想象,深刻體會出洪水給老百姓造成的傷害之大。這時教師適度地向課外延伸:是啊,洪水給老百姓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也有人去治理過洪水但都失敗了,洪水反而越發肆虐。難道老百姓就將永遠生活在災難中嗎?這時大禹出現了,他決心排除萬難,治理洪水。在教師的語言渲染中,大禹這一英雄形象初現了。學生也將自己對洪水的憤恨、百姓的同情轉移到了對大禹的身上。之後問學生:此時,你最想對大禹説些什麼?這一問題的設計,拉進了學生與本文主人公之間的心理距離,也將學生帶進了治水的情境之中。

品讀、想象凸現英雄形象

緊之後第一小節的提問説:是啊,大禹下定決心要治理洪水,那麼大禹治水的過程是怎樣樣的呢?組織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第二自然段,讀讀想想畫畫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了大禹治水的艱辛。詞的概念若能與生動、形象、真切的事物以及學生已有的表象、感受、經驗建立起聯繫,學生就能比較準確比較深刻的理解詞的意義。所以當學生找出關鍵詞句之後,便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困難?吃哪些苦呢?新課標指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一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把課文資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見聞結合起來,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是對教材的一種拓展與延伸。學生可能會説“大禹在深山老林裏走路時,會被毒蛇咬傷,甚至會生命垂危;大禹在挖河時一不細心就會被洪水沖走;夏天時會被曬得中了暑、冬天會被凍得渾身發抖”等等。學生經過自己的想象,將抽象的詞語直觀化、形象化、情節化,深刻的體會出了治水的艱辛。這時再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讀出治水的艱辛,大禹的頑強,進一步深化了英雄的形象。

想象、表演深化英雄形象

大禹為了治水,吃盡了千辛萬苦,一干就是13年,這時出示第一句話,引導學生按課文資料填空。然後問:讀到那裏你有什麼疑問嗎?新課標重視培養學生的質疑本事,因為僅有敢於質疑,才能有與文本進一步產生對話的慾望,也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成為自覺自願的心理渴望。學生可能會問:大禹為什麼三次走過自己的家門都不進去看一看?等等。同時讓學生就這些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學生在各抒己見的同時,大禹的英雄形象也在學生們的心目中進一步高大起來。在此基礎上,我小結到:是的,這麼多年了,為了治水,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時出示第二句話,填讀。之後教師利用語言創設情境:有一天,大禹的兒子忍不住了,跑去問娘,他會問些什麼呢?應對兒子的提問,娘會怎樣回答他呢?讓學生帶着設定的問題分組進行表演。學生表演雖然稚嫩,可是表演中有理解,有感悟,有想象,有拓展……這就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進取性,讓學生自主感悟。學生的表演結束後教師趁勢説到:大禹難道不想自己的妻兒嗎?他多想回去看看呀!可是為了治理洪水,他三過家門而不入,此時,你想替大禹對他的妻子、兒子説些什麼嗎?這一環節的設計讓人文性與思想性進一步整合,有意識的將思想教育融於語言文字訓練之中,含而不露,隱而不晦。當學生的被大禹的獻身精神所打動時,緊之後問到:你此時最想對大禹説些什麼?這一問題的設計,使大禹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得到了再一次的深化。

昇華情感完美英雄形象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出示洪水制服後的的畫面,問學生:這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這一問題的設計與第一自然段構成了比較。這種幸福美滿的日子是誰帶來的呢?(是大禹)所以人民十分感激這位治水的偉大英雄,從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傳。(引讀最終一句話)學生也在思、説的教學過程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薰陶和感染。在這種情動於中而形於外的境界裏,進一步挖掘教材所藴涵的思想性:此時你最想對大禹説些什麼?學生的回答中有對大禹的崇敬、佩服,有對大禹的感激、歌頌。此時,大禹的形象已經不再只是停留於紙上,而是立體地呈此刻了學生的眼前,根植在了學生的心中。學生在此感悟中,語文素養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國小語文説課稿一等獎 篇三

各位評委教師,大家午時好!我是今日的4號考生,我今日説課的題目是《白楊》。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分別加以闡述。

首先,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白楊》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組第3課,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作家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述生動。經過本篇文章的學習,學生要能夠學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並且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説學情

上好一節課,除了對教材有必須瞭解之外,我們還應當對學生的實際情景有清晰的認識。

本課教學對象是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他們在之前學習過《落花生》此類借物喻人的文章,初步具有了閲讀理解本事,可是對於本課來講,由於學生生活的時代距文章背景時代較遠,學生可能對當時祖國邊疆的環境、邊疆建設者為什麼要到邊疆去工作、建設這對於祖國建設的貢獻等不理解,這也是本課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要補充相關資料,幫忙學生理解。

於對教學目標的制定,以及對教材的分析和學情的瞭解,我確定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是:經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瞭解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是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以及對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的歌頌。

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在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相結合的教學原則指導下,我講採用教師講授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我將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習,讓學生能自己從閲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的慾望,採用引導學生運用朗讀,質疑問難、合作探究等方法來讀懂課文,體會西部建設者的博大胸襟。在教學中主要經過結合時代背景、抓重點詞語、讀寫結合的方式幫忙學生理解,並適當的結合課文資料設計課件等方法幫忙學生從視覺上感知理解。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必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另外新課改的教學觀強調培養學生的本事,把學生是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所以要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對於一節課來説,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只是一個前提,教好一節課的關鍵在於課堂的教學過程設計。它直接關係到課堂的有序展開。接下來,我主要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在這一部分,我主要從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升和小結作業等四個方面來展開。具體設計如下:

一節新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採用的設置情境的導入方式。我將展示關於邊境建設者和白楊樹的圖片,設置邊境工作者辛苦,環境惡劣的情境以及白楊樹挺拔偉岸的形象,激起學生同情邊境工作者的心態和產生對白楊樹堅強品質的敬慕之情,然後讓學生分享自己所瞭解的西部資料,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最終教師總結引入新課學習。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大家明白我們剛才所觀看的圖片中的地方在哪裏嗎圖片中的植物又是什麼呢大家有沒有人去過或者是在電視上看到過呢這就是我們今日課文學習的主題——《白楊》

這樣的導入方式,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也能提高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的本事。

接下來進入的是講授新課部分,在這一部分我主要設計兩個環節: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一節新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採用的設置情境的導入方式。我將展示關於邊境建設者和白楊樹的圖片,設置邊境工作者辛苦,環境惡劣的情境以及白楊樹挺拔偉岸的形象,激起學生同情邊境工作者的心態和產生對白楊樹堅強品質的敬慕之情,然後讓學生分享自己所瞭解的西部資料,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最終教師總結引入新課學習。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大家明白我們剛才所觀看的圖片中的地方在哪裏嗎圖片中的植物又是什麼呢大家有沒有人去過或者是在電視上看到過呢這就是我們今日課文學習的主題——《白楊》

這樣的導入方式,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也能提高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的本事。

第二環節:新課講授

接下來是我的新課講授環節。在這一環節,我主要設計了以下步驟:

首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這一環節,我設計的是教師範讀,再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在教師範讀時,學生要標出生字在課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現重要詞句;在學生自讀課文時,我會讓學生藉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鍛鍊學生獨立識字的本事。然後讓學生經過文章的描述,想想大戈壁是什麼樣貌的,在學生自由發言中總結荒涼、寸草不生、貧瘠……為接下來的研讀賞析,體驗情感做好鋪墊。

之所以安排,是因為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經典美文,充分的朗讀是讓學生體驗這篇文章最好的辦法,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思考,在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對於生字新詞,學生也具備的足夠的本事經過藉助工具書來認識理解。

其次,深入研讀,突破重難點。葉聖陶説: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不待教師講。鑑於此,在本環節中,主要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主動解決問題。第一步,讓學生找出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段落,再讀一遍,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找出描述白楊樹的詞句,概括了白楊的什麼特點。生能夠自由回答。第二步,引導學生體會白楊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等介紹白楊樹的話語。注意體會重點詞語的感情。本環節不要求十分深入理解,只要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説説從字面上體會到白楊的生長環境十分的惡劣,感受到白楊十分的堅強就能夠了。第三步,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課重點詞句。我將採取比較讀的方式,給出具體段落,讓學生默讀16和14節,思考爸爸要表達什麼呢他和白楊之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呢引導學生體會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這時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研究,然後讓每組派一個代表進行彙報。最終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得出服從國家需要、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品質。

再次,有感情朗讀課文、談談學生對文章的感受。新課標指出:學生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所以我經過引導學生背誦,積累好詞好句,然後讓學生談談對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的理解。

第三環節:鞏固提升

攻克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我會帶領學生對本節所學的資料進行回顧,並進行相應的拓展。我是這樣設計這一環節的:

利用多媒體出示《白楊禮讚》片段,讓學生討論本篇課文中白楊的形象和反映的品質。在學生討論後,將《白楊禮讚》中關於白楊形象和品質的描述與本課所反映的白楊的形象與品質進行比較,從而加深對教材資料的理解。

第四環節,小結作業

接下來是我的小結作業環節,在這一環節,包括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小結,我採用的是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進行的,再次體現了課堂教學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先引導不一樣學生回答,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都有哪些新的收穫,然後再對學生的回答狀況進行總結,得出本文對白楊的讚美之情和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第二個部分是作業佈置,為了體現新課改的要求,我的作業佈置力求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我將以運用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寫一段文字。因為一課的結束並不意味着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當以此為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所以讓學生用寫的方式鞏固知識,完成本階段語言文字運用的目標要求。

我的板書以白楊樹和爸爸為主線,以白楊樹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為輔助,貫穿本文讚頌西部無私奉獻精神的思想情感,提綱挈領、一目瞭然。

總之,本節課經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一樣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穫,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日説課的全部資料,多謝各位評委教師!

國小語文説課稿一等獎 篇四

各位評委:

早上好!

我叫,來自。如果用一句話表達我此刻的心境,那就是在不斷地期盼中等待着,在不斷地參與中感受並收穫着。今日同樣期望我的表現能得到各位教師的認可。我説課的資料是《 》的第課時,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評價等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 》是人教版(浙教版)國小語文第冊第組的第篇課文,這篇課文按順序,圍繞,向我們展現了……等幾個場面(情景),讚揚了的精神。表達了的感情。(歌頌了……)。由此看來課文所記敍的事件年代久遠,因而我們可用多媒體課件等形象的教學手段,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此篇課文在塑造人物的形象上也很有特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的正面描述以及環境的描述來突出,讓形象隨着學生情感昇華而越來越高大。(具體的詞“靜靜”等)同時此篇課文語言真摯感人,適宜進行感情朗讀的訓練。

根據新課程對國小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單元訓練要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景,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邊讀邊想像,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等詞語的意思。技能目標:經過研讀課文第、段,培養學生敢於質疑,解決問題、收集處理信息的本事及初步學會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情感目標:經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培養,喜愛。為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第x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緊扣課文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着重體會。第二個模塊——説教學策略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交流的學習特點,本堂課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經過自讀自悟,邊讀邊想像,生生評讀師生評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像",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並將之內化、沉澱,從而構成良好的語感。

2、想像感悟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處,開啟學生想像的閘,在研讀中,經過的換位思考,xxx的問題,體驗人物的內心,使人物的形像更豐滿,更高大,真正做到基於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3、情境教學法:有情趣味是教學。課伊始,我藉助歌曲(樂曲)、色彩鮮明的畫面、(形象、生動的[視頻]課件),用充滿感染力的語言,扣住學生的心絃,引領學生搜索記憶中的印象,喚起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研讀時,我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4、評價激勵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閲讀時間,開始的閲讀思維空間,珍視學生的獨特的閲讀體驗,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給予認可與鼓勵。讓學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的教學中,還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等。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和薰陶,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資料體會中掌握方法。

第三個模塊——説教學程序

1、(引領學生搜索記憶中的印象,喚起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為下文和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內心體驗帶入閲讀過程中,無拘無束地釋放自己的情感。

2、這是一個遷移性的語言練習,意在讓學生經過看圖像,進一步感悟鄉下孩子的多彩生活,同時愛語言實踐中進一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節奏美,積累句式,豐富語言,把課文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再現、富有感染力的語言)

3、將語文課程植根於現實生活,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去觀察、去發現、去創新,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真正把語文課堂與生活"鏈接"。

4、這一設計以圖畫的展現,音樂的渲染,將學生帶入情境,在有限的課堂裏拓展學生的想像,在無限的想像中讀出自己的體驗,在思緒飛揚中寫下自己的篇章。

5、經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理解課文資料,自然而然地體驗到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同時在朗讀的時候,我作適時合理的評價,促進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6、美妙的音樂配上優美的朗讀,使學生進入了一種美的境界,再次體會到了教師工作的艱辛,進一步激發了尊師愛師的情感。

7、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換位思考,使之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設身處地)

8、學生進課堂時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已有必須的前期生活體驗,回憶生活中問路的情景,能較快地使學生入情入境,增強學生説話的自信心,有助於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讓他們進入主動學習狀態。

9、教師富有活力的表演、聲情並茂的描述把學生帶入了課文,讓學生成為文中的主角,想主角所想,説主角所説……課堂活了!學生有了最深刻的體驗,感悟語言文字不再枯燥,學習成了學生的樂事。

10、學生對語文教材反映往往是多元的,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努力為他們創設學習的最佳情境,在交流、探究中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羣策羣力,集思廣益,把學習引"深"或拓寬。

11、教師以讀為本,讓學生經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課文的語言,感受人物的內心,同時採用或設計,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幫忙學生在讀中理解品味語言,體會語言的魅力,培養對語言的感受本事,鍛鍊説寫本事,同時獲得情感的體驗,提高審美的情趣。

12、本環節的教學,以"董存瑞怎樣逼近暗堡"為引子,抓住描述董存瑞的神態、動作、語言的詞,經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步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從而悟出董存瑞為了革命英雄氣概。以讀悟情,讀思蛤理,較好地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13、學生在入境體驗的同時,想像和聯想得到了很好的發揮,思維得到了發散,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洪水的兇猛,老百姓處境的危難,學生對"無家可歸"這一成語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語言真正得到了內化。好的朗讀能傳達許多語言之外的含義,好的朗讀能喚起聽者的共鳴,當學生對洪水充滿憎恨的時候,教師抓住時機,讓學生經過朗讀來控訴,把握了學生情感流露的大好時機。

14、音樂具有強大的感染裏,讓學生在歌曲渲染的情境中走進課文,既能激起自讀課文的興趣,又奠定了學生情感的基調,同時經過對xx的介紹,接近了學生和主人公之間的距離。(在換位思考中深入)

15、課文的情境圖清新優美,可謂"畫中有詩",為學生供給了初步的視覺意象;大自然夏天的聲音更喚起了學生對充滿迷幻色彩的夏天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可謂"先聲奪人";而教師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又引發了學生把自己融於大自然、和大自然接近的渴望。美的畫面、美的音樂、美的語言,讓學生一開始就感受到了一種美的情趣,進入了一種美的境界。這首詩對兒童心性的陶冶此時便已如春雨一般悄然無聲地滲入了學生的心田。第四板塊:説教學板書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最精華的體現。在這堂課中,我根據課文資料,設計了這個詞語式(問題式)的板書,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讓學生獲得更鮮明的印象和有關知識。第五板塊:説教學評價根據以上的教學説明,我對本課時進行簡要評價:本節課,我做到以讀為主線,以展想象為散發點,以情這核心,以培養本事為目的,把時間留給學生,使學生在本堂課中到達會讀會學會用。説課完畢,多謝!

國小語文説課稿一等獎 篇五

各位尊敬的教師:

大家好!接下來,我將對我所執教的《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這一繪本閲讀教學進行説課,請大家多多指教!

目前,各校正在不斷努力探索並踐行着班級圖書會活動。如何以班級圖書會為平台,有效激發學生髮自內心的閲讀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讀書習慣,同時又不增加孩子們的學習負擔,讓他們享受真正的歡樂閲讀呢我想,以繪本為載體的閲讀教學也許能給我們帶來許多啟發與思考。

今日我所選的繪本,是日本作家宮西達也的代表作之一。整本繪本色彩豐富明快,線條粗獷有力,情節生動曲折,風格質樸純真,十分貼閤兒童的認知特點,能和兒童產生較好的共鳴。而其藴藏在故事中的豐富內涵和深厚情感,則需要教師課前進行認真細緻的解讀,從而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悟。

每個人心裏都有一顆愛的種子,即使是粗暴可怕的霸王龍。在遇到小甲龍之前,霸王龍兇狠的外表下其實包裹着一顆孤獨的心。它從未被人信任過,從未被人關愛過,也從沒有誰為它驕傲過。在遇到小甲龍之後,小甲龍對“爸爸”的無限信任、真誠關愛和無比驕傲,讓霸王龍埋在堅硬“土壤”裏的“愛的種子”發芽啦。雖然失去了“很好吃”的美味,霸王龍卻嚐到了被愛的滋味。因為有人愛着,它便不再孤獨。同時,在愛與被愛之間存在着循環往復的通道,小甲龍也不再孤單,霸王龍為它擋住敵人的襲擊,教它各種本領,並幫忙它回到了父母的身邊。在一齊的日子,對它倆而言都是一段幸福的時光。這就是《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帶給我們的關於愛的思考與感悟。

本次執教我是借班上課,經過課前與三(4)班的語文教師進行溝通、瞭解之外,還給這個班學生導讀了另外兩本繪本,以此來更深入地瞭解學生的整體情景和個體差異,以便在教學中真正做到關注每個學生。

結合以上分析,依據新課標的三個維度,我制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1.瞭解故事資料,感受霸王龍和小甲龍之間深沉的愛。

2.學會仔細觀察繪本圖畫,培養邊讀邊想的好習慣。

3.經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自主合作交流的精神,分享閲讀的歡樂與感動。

接下來,我就着重説説這節課想着力體現的幾個方面

1、關注學生差異,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學習的成功。

小班化的先進理念要求我們“為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為他們在課堂上動腦、動口、動手供給更廣闊的空間,使教育好每一個學生的目標的實施得到更有力的保證。”為此,我在課前自覺研究學情,儘可能地瞭解每一個學生,異常是對於後進生的學習,給予了重點關注和個別輔導。

我着重分析了9名需要異常關注的學生:

1、6、9號:膽子小,羞於交際;

2、4、5號:理解感悟方面稍微滯後;

7、8號觀察本事較差

3號異常好動

在分四人小組時,將這9名同學分散到各組中去,這樣的異質分組,目的是讓其他本事強的孩子帶動這些本事弱的孩子進行進取的思考、討論。當然,在四人小組討論時,我也會不斷巡視整體情景,並異常關注這9名學生,可是關注的側重點也有差異:1、6、9號鼓勵他們勇敢地展示自己,2、4、5號則傾聽他們的理解,隨機指導;7、8號要引導仔細觀察畫面,3號需要隨時關注他的守紀情景。

2、引導學習方法,讓每個孩子在會自主合作與互動交流中獲得自己獨特的體驗。教學應當走向文本,課堂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自主去發現、去思考、去交流、去探究。但教師也應當體現引導者的作業,給予學生學法的引導。在這節課中我安排了兩個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環節,還有兩段自主閲讀的時間。

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應當安排在適宜的時候,在這節課上,“哪幅畫面讓你最感動”這個問題是學生理解的一個重點。為了讓學生更大可能地得到學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我安排了小組討論,使每個學生都有時間充分交流,去發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為了避免有的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只是擔任聽眾的主角,以及避免在傾聽組員發言時不夠認真的現象,我特地安排了根據發言情景自己貼星和給同伴貼星的環節。那裏體現了學生的自己評價與同伴之間的相互評價。目的就是為了鼓勵每個孩子大膽地樂於表達,並且學會傾聽,懂得欣賞他人,享受合作學習帶來的歡樂。

本次教學中還有一個難點就是讓學生在瞭解整個故事資料之後説説讀懂了什麼我安排了自主閲讀的環節,同樣使每個學生都有了發現的機會,思考的時間,去深入文本解讀。學生因自身的差異,有了許多的不一樣發現,也是在開放式的、互動的團體交流中,獲得了更多的信息分享和思維碰撞。

3、追求情趣課堂,讓每個孩子都能分享到閲讀的樂趣。

人教社的王林教師説過,要營造“為樂趣而教的兒童文學課堂”,僅有課堂充滿情趣才能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這節課中,我除了精選繪本之外,還努力營造氛圍,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當甲龍寶寶在霸王龍懷裏香甜地睡着時,配上一段甜蜜温暖的音樂,營造温馨寧靜的氛圍,很容易就引起學生的心靈共振,聯想起自己和爸爸媽媽之間的幸福時刻。當結尾霸王龍要離開小甲龍時,配上一段有着淡淡憂傷的純淨音樂,將霸王龍和小甲龍之間那份不捨的父子深情渲染得淋漓盡致。學生很容易就投入到這情境中去了,深深地被感動了。此外,我還運用了許多導讀策略:看圖、猜想、聯想、討論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放飛自己的童心,享受真正的歡樂閲讀。

國小語文説課稿一等獎 篇六

有創造地運作“整體 ——部分——整體”的閲讀教學基本思路,引導學生有創意地閲讀。以“讀説式”的課堂交流,培養學生解讀課文、闡述見解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與思維能力,邊讀邊想邊感悟,引導學生置身文本之中。

1、教材的特點:

《荔枝》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冊第二組的第三篇講讀課文。課文通過回憶作者與母親之間發生的幾件小事,反應了母親與兒孫之間的愛,同時也表達了“我”對母親無限的思念。

2、制定目標:

(1)學會本課的十個生字,會寫含生字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內容,感受母親對兒孫的愛,喚起關愛父母之心。

3、確定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深厚感情,受到關愛親人的教育。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和主體作用,採取講學結合,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自讀自悟,培養提取信息的能力。

堅持以生為本,注意落實語言訓練點、朗讀訓練點、思維訓練點、延伸練筆點,大膽讓學生自讀自悟。

(一)猜讀導入,營造一種氛圍;

教師出示新鮮的荔枝,讓學生説説荔枝的外形,説説吃起來的味道。如果讓你寫關於荔枝的文章,你會寫些什麼?那麼課文是不是這樣呢?作者的想法與你們是否相同呢?(有人説,閲讀是一種猜測的遊戲,是讀者的經驗在文本中的再驗證,是讀者人生經歷走向作者人生經歷的過程。而閲讀教學應引導通過大膽想像猜測,產生強烈的期待視野,從而與文本零距離接觸。)

(二)整體感知,升騰一種感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同時想想課文主要寫一件什麼事?(初讀是是閲讀教學的開始,學在解讀中的第一感覺很重要,原生態的感悟是後面教學的基礎,應讓學生直面文本。)

2、再讀課文,理清文脈。邊讀邊思考問題:課文圍繞荔枝寫了我與母親之間發生了哪幾件事?用自己的話概括。(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之後,給學生提供一個感興趣的,寬泛的閲讀對話話題,為下一環節的精讀感悟做好鋪墊。)

(三)潛心會文,感悟一種情味;

1、批註課文,與文本對話

母親的愛是那樣無私與偉大,那麼課文哪些地方的描寫令你感動,請你多讀幾遍,並在文中旁註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批註文本是落實學生與廣文本對話的有效形式,也是有助於培養學生邊讀邊思的良好習慣,是語文整體素養的一部分,當然要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化閲讀”,又要注意教師的適時點撥。)

2、批註交流,師生對話

彙報學生的感受,教師主要預設以下內容:

(1)母親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着荔枝,然後用小拇指甲蓋劃破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託着荔枝,像是託着一隻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着捨不得吞下。

(先指名讀句子,找出描寫母親動作的詞語,然後説説從這些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最後指導學生朗讀)(母親是第一次吃荔枝,她非常喜歡荔枝,這樣細緻的動作描寫,可以體會到荔枝在母親的眼裏是格外的珍貴,她像對待一個小生命一樣認真細緻地剝開,仔仔細細地欣賞,像個孩子一樣高興,也可以説體會到了母親對荔枝的一種無比的喜愛,母親彷彿看到了兒子的一片孝心,心裏面是特別的高興。)

(2)這是一種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個都長着疤,有的還爛了皮,只是讓母親一一剜去了疤,洗得乾乾淨淨。每個沙果都顯得晶光透亮,沾着晶瑩的水珠,果皮上紅的紋絡顯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幾遍才洗成這般模樣。

(讓學生想想母親為什麼買這些處理水果?重點抓住小果子的特點描寫,從中體會母親對生活的熱愛及對我的關懷。)

(3)母親端上茶來,笑吟吟順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經意,然後回過頭來對客人説:“快嚐嚐荔枝吧!”説得那般自然、妥帖。

(母親利用上茶端下沙果一事,可以體會到母親處處為兒子着想,儘管那盤沙果是她買的,她就勢端了下去,留給兒子買的荔枝,自然、妥帖地消除了兒子的尷尬,維護了兒子的自尊心。這兒也可以體會到了母親的機智。)

(4)母親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親臨終前一直捨不得吃一顆荔枝,都給了她心愛的太饞嘴的小孫子吃了。

(母親臨終前未能吃上荔枝一事,可以體會到母親把捨不得吃的、最愛吃的荔枝都給了兒子和孫子,那種殷殷的舔犢深情,還可以體會到作者因母親臨終前不能吃上荔枝,而產生的深深的遺憾和無法彌補的痛楚。)

(5)站在荔枝攤前,腳挪不動步。那時,北京很少見到這種南國水果,時令一過,不消幾日,再想買就買不到了。想想活到 28 歲,居然沒有嘗過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親快 70 歲的人了,也從來沒有吃過荔枝呢!雖然一斤要好幾元,挺貴的,咬咬牙,還是掏出錢買上一斤。

(對比我們現在吃荔枝是家常便飯,而他們卻那麼艱難,表達作者對年近70 歲的老母親的拳拳孝心)

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彙報的順序適時點撥。

(這一環節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交流碰撞,教師巧妙點撥,精要總結,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引導他們當演員,當課堂主角,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鼓勵學生説出獨立的見解和感受,促進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的人文內涵。)

真情訴説,與自己內心對話。

同學們,面對這對母子,他們互相關愛,母親為了照顧小的把自己鍾愛的荔枝讓給子孫,而孩子熱愛母親,年年都給母親買荔枝,讀了他們的故事,你結合自己的實際,一定有許多話想説,想想,告訴你的同桌,然後再全班交流。

(“隔岸觀火”是語文學習的一大弊端,學生融不到學習的情境中去,課文豐富的人文內涵便很難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學中讓學生改變角色,走進教材,從讀者變為當事者,設身處地地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

(四)總結提升,學習一種表達;

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簡短的一句話飽含着作者多少複雜的情感與心中訴説不盡的話語,根據自己的理解,想一想作者未説完的話會是什麼?(注意要與原文的基調一致。)

(兒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寫是國小生學習作文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是從閲讀到獨立寫作合程中走橋樑作用的一種手段。讓學生仿寫,把學到的知識點向課外延伸,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pprg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