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應用分析報告多篇

應用分析報告多篇

應用分析報告多篇

【第1篇】公允價值廣泛應用的分析報告

公允價值廣泛應用的分析報告

一、完善公允價值的應用環境

公允價值的應用有賴於發達的市場體系、完善的公司治理和嚴格的市場監管。沒有這些必要的環境支持,公允價值無異於海市蜃樓。為了在我國順利地推廣公允價值會計,必須首先從以下幾方面完善公允價值的應用環境:

1.建立健全活躍的市場體系

公允價值廣泛應用的最基本條件是擁有健全而成熟的生產資料市場、證券交易市場和產權交易市場,因為活躍市場中的公開市場報價是公允價值的最好證據。市場體系健全程度,包括有關生產要素市場是否完整、是否統一、是否開放、是否允許充分競爭等幾個方面。其中,完整是指市場存在而無殘缺;統一是指沒有地區分割;開放是指沒有市場準入封鎖;充分競爭是指沒有壟斷或行政干預。

2.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公司治理結構,是由所有者、董事會和高級經理人員三者組成的一種組織結構。在這個組織結構中,董事會作為公司最高決策機構不僅形式上是由股東選舉的董事所組成,實質上也是股東大會決議的執行者,其權力由股東大會賦予,對股東大會負責。高級經理人員的經營管理權限來自董事會授權並對董事會負責,其中對會計工作有直接管理權力的高級接受董事會指令,按照董事會決議具體安排公司日常的財務和會計工作。

很顯然,在這個典型的公司治理結構中,會計構成了公司治理結構的一部分,董事會和高級財務經理對會計工作存在着實際控制權。但與此同時,會計信息又具有對董事會和高層經理人員的能力、業績、道德水平等進行監督和評價的功能,由此就形成了評價董事會功過的尺度實際就掌控在董事會手中這樣的悖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獨立董事制度應運而生,由獨立董事來牽制內部董事,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客觀與公正。因此,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是高質量會計信息的保證,公允價值的決策相關性需要在治理結構比較完善的企業中才能發揮作用。

3.構建全方位的市場監管機制

目前我國公允價值的`運用還存在諸多現實條件的限制,如市場不夠發達,估價技術不成熟等等,公允價值極易被某些違法亂紀者利用。為了防止公允價值重蹈被“禁用”的覆轍,必須實施更為有力的監管,加大濫用公允價值的成本。

二、優化公允價值應用系統

外部環境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公允價值估價方法的侷限性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解決。在我國現有的市場條件下,要真正提高公允價值的可靠性,還必須苦練“內功”,即把公允價值的應用看作是一個系統,通過不斷優化公允價值應用系統本身,來彌補應用環境的缺憾和估價方法的侷限性,增強公允價值的應用效果。這裏所説的公允價值應用系統,是指為保障公允價值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而依據一定原則建立起來的嚴密有效的公允價值應用程序規範以及按計量項目的性質對有效估價方法進行合理選擇的機制。

1.建立嚴密有效的程序規範,保證公允價值的可靠性

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不僅僅是指會計數據本身的真實、可靠,還包括經過會計人員判斷、分析、加工、彙總後在財務報表上呈現的數據的可靠性。由於會計準則給予會計人員進行合理的估計、判斷並對不同的會計政策進行選擇的權利,所以會計信息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會計人員自身能力和職業判斷的影響。為了保障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最大限度的減少會計人員主觀因素的影響,就必須建立嚴密的規範,找到在程序上和結果上更為客觀和有效的方法,使得會計人員對數據的處理和加工有章可循,只有這樣公允價值才能更好地發揮在企業資源計量上的作用。

(1)建立完善的公允價值計量備查簿。對有關業務和資產負債項目採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時,應當建立完整的公允價值計量備查簿,認真記錄公允價值計量的依據和過程,確保公允價值計量的準確性、可靠性。

(2)建立健全金融工具初始確認和後續計量管理制度。企業應當根據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企業特點的金融工具初始確認和後續計量管理辦法,統一規範金融工具管理。一方面,應當在認真清查、準確核實的基礎上,根據經濟業務實質和業務經營的特點,合理劃分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類別;另一方面,應科學確定金融工具後續計量的估價方法,在依據新會計準則有關規定採用公允價值對金融資產、金融負債項目進行計量時,應當綜合考慮包括活躍市場交易在內的各項影響因素,科學合理地確定相關估值假設以及主要參數選取原則,一經確定後,不得隨意調整。

(3)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企業應當把會計準則的要求和自身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及時梳理和改造業務流程,調整完善各項內部控制政策、程序及措施,尤其是要補充完善新準則規定的公允價值計量、金融工具核算、職工薪酬管理等內控管理規範。企業應當定期開展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估工作,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的缺陷和薄弱環節,促進完善制度、加強管理、堵塞漏洞。

(4)建立估計公允價值的政策和程序。目前我國評估機構所採用的評估方法不外乎重置成本法和收益現值法。重置成本法是對原有的實物資產的現在重新制造或購置所需資金作價評估的一種方法,很顯然側重於投入的成本而忽視收益能力;而收益現值法雖在重視收益能力方面強於前者,但其計算過程中利潤基數和折現率的確定都很困難,資產所有者所提供的預測往往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資產評估機構一樣面臨着“道德風險”,至少是很難抑制住“道德風險”的發生。為此,應為企業建立一套估計公允價值的適當政策和程序,這是保證公允價值得以良好應用的一個重要條件。

2.完善估價方法的選擇機制,提高公允價值的可操作性

計量對象的不同性質,決定着公允價值估價方法的選擇和有效運用。在資產負債表日,恰當地考慮企業某一項資源的未來現金流量,恰當地選擇合理的估價方法,以正確地披露其風險和不確定性,才能給財務報表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參考,才是對經濟事項的如實反映。例如,對於以交易為目的而持有的有價證券來説,按其現行市場價格報告是可行的。有價證券容易變現,具有活躍的交易市場,現行市價可以取得,企業持有目的一般為獲得收益,以現行市價計量可體現外在價格變化引起的持有利得,從而客觀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但對於短期應收應付款項來説,則必須按照它們的可實現淨值報告,才能如實反映其價值,例如,應收賬款必須按扣除合理的壞賬準備後的淨值反映,才能如實報告其可收現金額。而對於長期應收款和長期應付款項目,採用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計量最具可操作性。

因此,採用公允價值計量,必須根據具體決策需要選擇不同的計量屬性,才能如實反映報告日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提高公允價值的可操作性;採用公允價值計量,其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追求真實反映;採用公允價值計量,並不是對歷史成本的全盤否定,公允價值更不是與歷史成本完全對立的計量屬性。

三、建立會計人員行為規範體系

公允價值的應用歸根結底離不開會計人員的操作,沒有一個技術能力強、道德水準高的專業隊伍,公允價值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運用。為此,必須從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道德修養入手,培養會計人員的誠信意識,完善會計人員行為規範體系,為公允價值的應用提供人員保障。

1.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培訓

在西方發達國家,由於其市場經濟歷史較長,會計人員素質普遍較高,公允價值會計得以迅速發展也是必然。相比之下,我國會計職業隊伍的業務素質和專業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要在我國推廣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就必須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培養一支熟悉理論、精通業務、道德高尚的會計人員隊伍。

2.培養會計人員的誠信意識

高素質、高層次的會計人員,不僅要精通業務,更要誠實守信,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誠信是阻斷人們採取不當行為的防火牆,如果市場缺乏這層保護屏障,即使這個市場有最優秀的會計師、最完美的會計制度、最完善的企業治理結構及最成熟的資本市場,也無法阻擋造假行為的發生。我們在開展誠信教育,創造誠實守信和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的社會氛圍、建立和發展會計職業道德規範體系的同時,還要加強法制建設,加大對專業人員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

【第2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分析報告

通過一個多月的信息技術培訓學習,我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聽了專家的講座和培訓老師的指導後,我感觸最深的是微課的認識與製作方法。培訓中,老師一方面要求我們以超脱姿態,踏實前行,堅持遵循教育規律,研究微課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自覺培養自學發展意識,力求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要求,促進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上新的台階。通過深入學習,下面談一談這次培訓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認識了新的課程——微課 在4月24日餘德興老師和25日陳展虹教授的講解下,我初步認識了“微課”這一門新的課程。他們指出“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在網絡時代,隨着信息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隨着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二、如何根據本學科的特點設計微課 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本人從別人的身上學習到一些有關微課設計的知識。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教學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我首先慎重選擇知識點,並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嘗試做到如下幾點:

1、知識點儘量選擇教學的重點、難點。

2、知識點的選擇要細,十分鐘內能夠講解透徹。

3、知識點要準確無誤,不允許有文字、語言、圖片上的知識性錯誤或誤導性的描述。

4、要將知識點按照一定邏輯分割成很多個小知識點。

例如:在這次培訓中,我根據本學科國小四年級語文的教學,我選擇了“習作”指導作為一個知識點設計一節微課,讓學生在短暫的10分鐘內對習作審題、習作方法等內容進行微課的設計。這節微課在前一節課“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進行微課的設計,突破了本節習作課中幫助學生審題和習作方法教學的.兩個重難點。

三、培訓模式微課化

在這次培訓中,除了三天的集中培訓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通過培訓老師的培訓微課進行傳授知識。在這些培訓微課中,老師講解非常明瞭、清晰,只要培訓者發時間去觀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識點,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覆地去看,直至自己學會為止,這符合了微課的設計理念。同時,學員可以通過qq羣平台以及微信等方式與主講教師進行互動,而主講老師又會不厭其煩進行一一地解答,這樣就產生了學員與老師互動,學員與學員互動的培訓模式。這樣的培訓方法既讓我們學得了技術又可以在教學中邊學習邊實踐,讓我們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真是兩全其美。

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言能盡。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2016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分析報告

【第3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分析報告國小語文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分析報告國小語文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分析報告國小語文

參加“國培計劃”已有三個多月了,基礎知識內容已基本學完,現將近期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首先,我要感謝“百年樹人”提供的學習的平台,感謝祝智庭、沈書生、顧小清、李嵬、張攀峯、王博明等專家教授的精心講解,感謝“五人行”學習小組的啟示,感謝學友和同事們的給力。

雖説是初級培訓,但對於我來説,的確稱得上是收穫頗豐:受“五人行”學習小組的啟示,我校成立了“四人行”學習小組,王單方、王桂芳、馮玉梅,他們三人是長期帶信息技術課程的,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我在他們的幫助下,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再加上“百年樹人”這個學習的平台,我的政治教學不説“如虎添翼”,也不説“馬到成功”,最起碼是“學有所獲,學以致用”了。主要收穫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知識與能力方面:

1.掌握了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理解其意義和作用。

2.瞭解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基本概念。

3.掌握了教學設計的過程及其關鍵環節。

4.懂得了媒體的特點,瞭解各類媒體對教與學的支持作用。

5.學會了運用技術進行教學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第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1.編寫了學習筆記,準備上傳到網校與學友和同事們共享學習成果,在qq空間開闢了“學友觀點”專題日誌。

2、學會了完成一節課和一個教學單元、主題的教學設計,並能夠據此實施與展示、研討教學。

3.掌握了分析演示型教學媒體特點的方法,提高了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能力。

3.學會了運用文字編輯軟件編制常用教學文檔,運用網絡工具蒐集教學資源,運用多媒體工具如offfice2003、“windows畫圖”、格式化工廠、會聲會影9.0等對文本、圖片、聲音、動畫等資源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運用簡單的課件製作工具或網頁製作工具整合教學資源。

4.學會了使用常用的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的量規和方法設計課堂教學評價活動。

第三、情感與態度方面:

1.消除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畏懼心理,形成了對教育技術促進教學的認同。

2.形成了將教學技術與教學實踐緊密聯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形成了教學資源和教學信息的正確認識和初步的選擇、處理和加工能力,建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4.瞭解了技術對社會、對學生髮展的重要影響,樹立了在教學中運用技術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我期盼着培訓早日升級,期盼着學校的班班通也早日升級為“造橋”案例中系統設備,期盼着學校每位教師都能參與一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初級中級高級”培訓,期盼着

“平時不學習,用時徒傷悲”。讓我們記住列寧同志的教導:學習,學習,再學習!更要記住我們祖宗的告誡: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要落後!

無情歲月增中減,有味詩書苦後甜。我説:學友同事親無間,有味媒體只有甜!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分析報告國小語文

通過一個多月的信息技術培訓學習,我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聽了專家的講座和培訓老師的指導後,我感觸最深的是微課的認識與製作方法。培訓中,老師一方面要求我們以超脱姿態,踏實前行,堅持遵循教育規律,研究微課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自覺培養自學發展意識,力求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要求,促進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上新的台階。通過深入學習,下面談一談這次培訓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認識了新的課程微課

在4月24日餘德興老師和25日陳展虹教授的講解下,我初步認識了“微課”這一門新的課程。他們指出“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在網絡時代,隨着信息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隨着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二、如何根據本學科的特點設計微課

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本人從別人的身上學習到一些有關微課設計的知識。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教學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我首先慎重選擇知識點,並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嘗試做到如下幾點:

1、知識點儘量選擇教學的重點、難點。

2、知識點的選擇要細,十分鐘內能夠講解透徹。

3、知識點要準確無誤,不允許有文字、語言、圖片上的知識性錯誤或誤導性的描述。

4、要將知識點按照一定邏輯分割成很多個小知識點。

例如:在這次培訓中,我根據本學科國小四年級語文的教學,我選擇了“習作”指導作為一個知識點設計一節微課,讓學生在短暫的10分鐘內對習作審題、習作方法等內容進行微課的設計。這節微課在前一節課“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進行微課的設計,突破了本節習作課中幫助學生審題和習作方法教學的兩個重難點。

三、培訓模式微課化

在這次培訓中,除了三天的集中培訓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通過培訓老師的培訓微課進行傳授知識。在這些培訓微課中,老師講解非常明瞭、清晰,只要培訓者發時間去觀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識點,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覆地去看,直至自己學會為止,這符合了微課的設計理念。同時,學員可以通過qq羣平台以及微信等方式與主講教師進行互動,而主講老師又會不厭其煩進行一一地解答,這樣就產生了學員與老師互動,學員與學員互動的培訓模式。這樣的培訓方法既讓我們學得了技術又可以在教學中邊學習邊實踐,讓我們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真是兩全其美。

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言能盡。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分析報告國小語文

一轉眼,兩個月的培訓就要結束了,還真有點捨不得。在這兩個月裏,雖然在緊張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之餘,還得趴在電腦前認真地學習專家引領性的視頻或文本資料,或是完成一些培訓的作業,幾乎可以説是忙得焦頭爛額,但是回想起本次培訓中自己收穫與進步,覺得累得值得,因而又對這次培訓倍感珍惜。

首先,必修課的學習讓我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更進了一步,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以前聽説過微課程,以為微課程也就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小段,通過培訓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竟是井底之蛙。現在我不僅明白了什麼叫微課程,知道了如何設計和製作微課程,更明白了微課程在未來學習中的重要性,也激起了我認真學習和培訓的熱情,以使自己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在不遠的將來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除以之外,我還學到了圖片、音頻、視頻的一些使用技巧,學會了製作精美、實用的多媒體課件。並嘗試運用所學到的知識自己設計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良好。

其次,進一步明確了信息技術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比如何時使用,以何種方式呈現,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等。清楚瞭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導入新課能第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清楚了信息技術支持的探究學習任務如何設計才能行之有效,清楚了多種形式的媒體各在什麼情況下才能發揮各自最大的優越性,為課堂教學錦上添花……通過觀看優秀課例,使我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理解得更深刻。

第三,明白了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在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信息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在教育系統中,教育信息則成為最活躍的因素,成為連接教育系統各要素的一條主線;而教育系統的一項主要職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傳遞給受教育者。因為從信息論的角度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信息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

最後,在輔導教師的幫助下,在和同組教師的互研討中不斷成長進步。組內教師對我提交的教學設計給予了真誠的評價和幫助,他們為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見,使我能不斷完善進步,在和同組教師的互助研討中,我學到了很多解決教學中一些實際問題的良好辦法,可謂收穫頗豐。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真正讀透了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瞭解了一些信息化教學環境應用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及對策。既然參加了培訓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就要把學習的內容和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力求能夠讓信息技術真正為教育教學服務

【第4篇】應用化學專業的調查分析報告

關於應用化學專業的調查分析報告

關於應用化學專業的調查報告

應用化學是現代化學與其他學科領域的交叉、滲透和融合, 是介於化學與化學工藝之間的一個應用理科專業, 是培養理工結合的“用”化學人才。與化學專業相比, 要求應用化學專業學生接受更多的應用性、實踐性的知識教育。如何完成這一培養目標, 應用化學專業的發展模式如何適宜瞬息萬變的現代化社會發展需求, 是高校應用化學專業教育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一 高校應用化學專業知識的體系組成

應用化學研究範圍涵蓋了整個化學領域, 並與多門學科相互滲透, 包括精細化學品, 無機化學品, 藥物化學, 應用電化學, 應用光化學, 能源化學, 工業分析化學等。應在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及適應科技發展的基礎上, 設置學業發展方向。增加應用性的專業選修課, 開設專業特色選修課, 並做到專業課與基礎課並重, 體現學科前沿的新知識, 把專業發展重點放在交叉學科, 前沿學科。

建立靈活多樣的適宜現代化需要的新型教學體系, 以基礎服務於專業, 才能培養出開拓型人才。打破化學基礎課程教學體系中理工分離的傳統, 突破四大化學壁壘, 對其內容進行利用重組,優化與更新, 建立以物理化學為先導的理工融合的教學新體系。開課順序為物理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 並增設化學工程基礎、化工過程與開發、概念設計、化工製圖等工程類課程。新體系可將其中交叉部分進行融合, 以增強知識的系統性。

為使學生運用書本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可加強學生在企業中的生產實習和化工見習。一些高校正在探索3 + 1 的培養模式, 即利用3 年時間完成校內學習, 用1 年時間到科研單位和企業進行專業技能訓練。

二、21世紀高校應用化學專業發展

基礎化學實驗改革中, 提倡創新教育, 素質教育, 創造一個適宜學生自學的實驗教學環境,保證學生在實驗課中的主體地位。單純講授化學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必須開設相應的化學實驗, 要儘可能地涉及當前應用化學發展趨勢, 內容要有創新性; 兼顧其他學科的交叉滲透及學生能力與素質的綜合培養, 並考慮實踐性、安全性的因素。

在教學中引入計算機技術, 提高效率是今後課堂教學改革的趨勢。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 它可使抽象知識形象化, 使老師在課堂中的書寫環境比黑板更豐富, 並可利用網上最新成果圖片引入課堂, 開闊學生視野, 主動參與性加強。對於化工課程而言, 因學生在學習時, 既沒有先導課, 又無後繼課, 許多化工設備也沒有見過, 僅靠示意圖很難把設備內部結構搞清楚, 學生的興趣不大, 多媒體教學更是迫在眉睫。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對化學學科提出了更高要求, 化學正從傳統意義的化學化工領域向材料、生命、能源、醫藥等領域滲透, 應用化學專業以其滲透性、綜合性、邊緣性及鮮明的應用特點正煥發出勃勃生機。作為培養掌握基本理論知識, 適應能力強, 有創新精神的複合型應用化學高級專門人才的基地而言, 只有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 深化教育改革, 才能辦出高水平的應用化學專業, 以滿足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的需要。

三.應用化學專業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重要性

專業實踐是一種接觸實際的生產活動,同時也是瞭解社會的重要途徑,是本科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教學環節。在教師和實習基地工程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本科學生進行生產實習,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生產實習,可以使學生快速、準確地建立感性認識,鞏固專業思想,並獲得生產技術和管理知識,從而有利於理論知識的牢固掌握與實踐轉化。

化工生產實習主要是在化工企業內進行的。由於化工生產的工藝過程是在易燃、易炸、易爆、有毒、有害的作業中進行的,稍不注意就會有受傷或者生命的危險。因此,要求生產實習教學,必須把安全放在首位。實踐是一項複雜的教學活動,學生不僅要聯繫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還涉及到化:企業的實際生產知識和工藝、組織紀律等多方面內容,所以合理的生產實習考核方案,不僅會有效地調動學生實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實習效果和質量也會得到顯著提高。

四.傳統化工生產到現代化工生產的轉變

化學反應在實驗室進行與化工大生產是同樣的原理,但實驗室反應與化工大生產有着本質上的區別。為方便於管理及監控各個生產環節,生產部門將生產過程分為原料精製單元、催化劑單元、聚合單元、粉料輸送單元、乾燥單元、造粒單元、混合單元及公用設施單元。合成單元又分別由反應釜、送料泵及輸送管道等常規設備組成。通過熟悉工藝, 同學們真正體會到了理論用於實驗室合成與化工生產間的關係與本質上的區別。

傳統的生產通常是要用大量的人力和設備在廠房中完成。但在聚丙烯產品的生產車間,所有的設備都安裝在露天,管道錯綜複雜,煙筒高聳,生產現場基本看不到工人,這與同學們腦海中的車間概念截然不同。露天運轉的設備又必須具備耐各種腐蝕的性能才能保證正常使用。因此,在工業化大生產中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提高了,對生產工人要求也相應提高了,需要文化層次更高、操控水平較高的技術人員。儘管在現場操控很少,但技術人員在控制室裏卻要求要有極強的業務水平及責任心。熟悉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和控制部件。同學們對於一個技術人員所必須的責任心有了深入的認識。

五.應用化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

應用化學專業畢業生由於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具備用所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進行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就業前景美好。畢業生可以在相關高校、科研院所、輕工、醫藥衞生、商檢、化工、農業、冶金等部門從事教學科研與生產及管理工作。

一次性就業率都較高,就業行業包括教育、材料、軍工、汽車、軍隊、電子、信息、環保、市政、建築、建材、消防、化工、機械等行業。部門包括:各級質量監督與檢測部門、科研院所、設計院所、教學單位、生產企業、省級以上的消防總隊等。

應用化學專業的畢業生適宜到石油化工、環保、商品檢驗、衞生防疫、海關、醫藥、精細化工廠等生產、技術、行政部門和廠礦企業從事應用研究、科技開發、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適宜到科研部門和學校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適宜繼續攻讀

【第5篇】計算機技術在工程管理中的應用分析報告

關於計算機技術在工程管理中的應用分析報告

計算機技術在建築施工、電力施工等多個領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實踐證明,隨着近年來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工程管理的成效越來越明顯。工程造價,施工安全等問題得到了合理的解決。

一、工程管理系統構成及其現狀

(一)工程管理系統構成

工程管理系統是集合同管理、物資管理、財務管理以及工程質量等施工建設基礎項目管理的管理系統。其中合同管理是其管理的核心,正確的合同內容包括工程進度要求、各個款項支付情況等。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目前工程合同管理多采用 exp 軟件進行管理。exp 軟件實現對工程的實施監控,為業主和企業提供相關依據。利用計算機 exp 軟件制定工程計劃,實施工作結構分解,根據工程施工現狀對進度進行必要的調整。修改工程施工中的信息變化,進行合理的生產調度,如工程出現停工或加急,都可通過 exp 軟件系統進行調控,確保工程信息及時準確的傳遞給管理人員和一線施工人員,確保施工順利進行。

其次:計算機工程管理系統還包括施工資料管理系統。其中包括施工圖紙、施工規範檔案等技術資料和施工設備管理。exp系統可建立從設備採購、運輸、使用和入庫等全過程管理規劃,實施關注施工單位資料和設備的使用現狀,確保施工按照合同進行,降低企業施工成本,減少施工後期結款麻煩。而在 exp 計算機管理系統中,施工財務和人力資源管理是其重要項目之一,工程施工人員安排涉及到企業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而財務管理涉及到其是否能順利進行。通過計算機軟件對人員基本信息進行統計並歸檔,以便於企業隨時瞭解人員流動情況,進行準確的勞動物資發放和人員管理,確保施工安全順利進行。而財務管理包括對施工總額的估算,對施工中的成本進行控制以及對工程結款的處理。目前,計算機軟件可完成工程施工項目全過程的成本預算和控制,有利於企業施工成本透明化,實現經濟效益的提高。因此,在整個計算機管理系統中,工程質量管理子系統和工程安全控制子系統是其管理重點。質量管理包括對一定範圍內的項目進行質量驗收和評定,對施工進度和施工記錄的管理等。安全管理軟件包括的主要任務在於發佈施工安全信息,對員工進行安全培訓或安全教育,實施有效的違章處罰方案等。計算機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明顯,但受施工項目複雜,施工人員素質差距較大等因素影響。我國企業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問題。

(二)企業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現代施工工程管理效率低下是其主要特點。這是由於傳統的管理方式以現場指揮為主,很難及時獲取施工信息變更,導致施工與技術或與業主要求不符。企業財務管理效率低下,導致施工款項丟失無法找回,施工成本大大提高。因此計算機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成為項目工程管理的核心項目之一。近年來,科技的發達使計算機在施工管理中的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各種先進的管理軟件被引進項目施工管理,管理效率大大提高,企業資金管理、現場管理以及人員分配等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另外,通過計算機軟件,可使企業施工進度,企業信息透明化,提高員工施工準確性和積極性,實現資源共享。因此,我們説,計算機技術在企業工程管理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促進了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是企業項目管理追求的目標。信息化管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是現代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項目施工管理中的計算機應用雖然廣泛,但核心技術並不發達,依然存在管理混亂等問題,需要進一步調整和技術革新。

二、計算機技術在工程管理中的應用

(一)應用現狀分析

1.計算機技術帶來的工程技術革新

隨着工程管理信息化概念的提出和應用,工程設計環節首先進行了技術改革核心。目前,p3 是計算機項目管理主要軟件,這種軟件的應用使以往的手繪圖紙被 cad 等計算機軟件代替,圖紙的質量提高。解放了以往效率低下的人為模式,計算機系統在施工各個環節中都有着明顯的.應用。解決了現代工程項目複雜,信息量大且施工現場混亂等問題。互聯網為企業實現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平台,管理更加科學實用。企業招標、會議等都可通過網絡進行,方便了企業與業主之間的溝通,有助於提高業主滿意度,同時相關技術要求更加精細。現場施工實時監控系統的建立使管理人員能夠及時掌握現場施工現狀,提高了項目施工安全係數。施工管理細節中處處體現着計算機技術的新進,計算機技術為現代施工帶來了一場技術性的變革,提高了企業項目管理效率。

信息查詢和物資管理系統

目前,exp 信息查詢系統應用廣泛。其主要目的是實現完整合理的施工計劃安排、並對施工進度進行實時監控和調整。以往這些項目通過人工完成,信息收集存在困難,企業管理者對施工進度的把握不準,常因此造成施工延誤。而計算機 exp 信息查詢系統的建立為管理人員提供了更加方便的管理系統,使複雜的數據信息變得清晰化。管理人員還可以以此進行施工項目的選擇,以提高安全係數和企業施工經濟效益為前提進行施工項目選擇,使施工更具合理性。另外,還可以根據施工現場現狀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調節,為施工管理人員提供了更多的方便,維持了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繁雜的信息是施工工程中較難管理的項目之一,同時龐大的物資管理也給管理人員帶來不小的麻煩。傳統的管理中,物資人為管理難免或出現不合理分配甚至丟失等,影響了施工效率和施工效益。而計算機物資管理子系統的建立使企業採購的材料質量得到保證,通過計算機系統對材料或設備的數量,質量及使用現狀等問題進行實時報告,這樣使其得到更加合理的應用。通過物資管理子系統,還可以正確分析材料的性能以及庫存現狀,方便管理人員決策。

3.計算機 rdf 技術

rdf 技術是目前工程管理技術之一。rdf 是計算機技術發展的重要表現之一,主要應用於反射液晶顯示器中的資源描述。通過該項技術,可實現對數據及其他資源的描述,分析元數據內涵,篩選不合理數據等。在施工項目管理中,其主要作用在於實現數據信息層次的自動判斷。主要用於企業施工管理人員的數據查閲和財務人員的資金管理,此技術通過對數據層次的分析使其結構更加清晰,從而對數據進行正確的規劃,使數據之間的邏輯關係更加清晰。面對項目施工中多而複雜的數據管理,計算機rdf 技術無疑數據管理更加清晰,為企業財務管理和其他數據管理帶來了更多的方便。

(二)應用前景分析

1.計算機項目管理軟件的完善

單一的管理軟件對龐雜的數據管理,其效率存在一定的侷限。施工工程項目多數較為複雜,需要精細的分工。因此對於未來我國施工工程計算機管理來説,將朝着多元化的管理軟件發展。管理技術更加新進,管理軟件及其功能更加豐富。計算機技術也應與施工標準或材料的變更相適應管理應以國家政策為基礎。

2.實現工程資料的電子化

目前,施工工程多數採用計算機圖紙繪製,紙質打印的方式。這種方式存在着一定的浪費,未來隨着科技的發展,電子化的施工資料將代替紙質資料。這樣,使施工更加環保。環境問題始終是我國施工關注的主要問題,因此電子化的資料將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追求。而要實現這一點,除了要提高計算機技術外,還要對工程施工人員,尤其是管理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使電子資料和紙質資料能夠起到相同的效果。

3.精細的工程計算系統

工程項目的複雜性決定了其在系統中的工程中的計算是非常複雜的。資料的收集,整理及最後的計算都需要龐大且精細的過程。傳統的人工整理和現代簡單的計算機整理尚不能完全滿足複雜的施工計算。因此,未來計算機技術應在項目工程預算和工程造價等相關方面有所突破,進行軟件技術開發。建立自助工程造價系統,控制施工數據源頭,減少或消除人為因素對計算機工程造價和工程預算的影響。工程造價和工程預算的進一步智能化是施工發展的必然要求,計算機編程技術作為核心,是施工預算中控制和發展的重點,也是工程計算系統更加精細的標誌和未來發展的趨勢。

總結

隨着科技的發達,計算機技術被廣泛應用於項目施工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項目施工工程龐大,數據較多,施工現場較難管理,針對這一現狀,將計算機技術應用於現代企業施工管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當然,無論是對於項目施工管理人才還是計算機技術人才,都存在一定的空缺,這使得我國施工項目信息化進程緩慢。要解決這一點,應進行必要的企業培訓,並將高校計算機課程以及工程造價等課程進行精細化處理,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使計算機管理系統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明顯。解決我國施工效率低下的現狀。計算機技術對現代項目施工管理的積極作用毋庸置疑,而解決和發展計算機技術已經成為企業管理以及社會的重要任務之一。

【第6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分析報告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分析報告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分析報告篇一

通過一個多月的信息技術培訓學習,我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聽了專家的講座和培訓老師的指導後,我感觸最深的是微課的認識與製作方法。培訓中,老師一方面要求我們以超脱姿態,踏實前行,堅持遵循教育規律,研究微課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自覺培養自學發展意識,力求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要求,促進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上新的台階。通過深入學習,下面談一談這次培訓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認識了新的課程微課 在4月24日餘德興老師和25日陳展虹教授的講解下,我初步認識了“微課”這一門新的課程。他們指出“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在網絡時代,隨着信息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隨着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二、如何根據本學科的特點設計微課 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本人從別人的身上學習到一些有關微課設計的知識。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教學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我首先慎重選擇知識點,並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嘗試做到如下幾點: 1、知識點儘量選擇教學的重點、難點。 2、知識點的選擇要細,十分鐘內能夠講解透徹。 3、知識點要準確無誤,不允許有文字、語言、圖片上的知識性錯誤或誤導性的描述。 4、要將知識點按照一定邏輯分割成很多個小知識點。 例如:在這次培訓中,我根據本學科國小四年級語文的教學,我選擇了“習作”指導作為一個知識點設計一節微課,讓學生在短暫的10分鐘內對習作審題、習作方法等內容進行微課的設計。這節微課在前一節課“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進行微課的設計,突破了本節習作課中幫助學生審題和習作方法教學的兩個重難點。

三、培訓模式微課化 在這次培訓中,除了三天的集中培訓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通過培訓老師的培訓微課進行傳授知識。在這些培訓微課中,老師講解非常明瞭、清晰,只要培訓者發時間去觀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識點,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覆地去看,直至自己學會為止,這符合了微課的設計理念。同時,學員可以通過qq羣平台以及微信等方式與主講教師進行互動,而主講老師又會不厭其煩進行一一地解答,這樣就產生了學員與老師互動,學員與學員互動的培訓模式。這樣的培訓方法既讓我們學得了技術又可以在教學中邊學習邊實踐,讓我們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真是兩全其美。

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言能盡。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分析報告篇二

隨着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教學、信息技術平台等成為活躍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主要手段。“國培計劃”為提高教師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愜機。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每個教育者應不斷地加強,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才能不斷的開拓進取,勇於創新,才不至於被社會淘汰。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高科技的發展,需要老師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利用網上的教育資源為教學服務,促進學生的發展。2015年“國培計劃”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遠程培訓,從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可以説我很好的完成這次學習任務。對於計算機我可以説既熟悉又陌生,雖説經常使用,但其中好多東西都還不懂,但我對計算機特別感興趣,經過老師的講解,使我在製作課件、word及excel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幫助,也使我對網絡世界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可以説讓我大飽眼福,大開眼界。學習中,我學會了現代信息技術。學習是辛苦的,但我認真的去把所有內容學好,認真完成每一專題的學習任務。本次培訓時間雖然有限,但對我來説確是受益非淺。這次培訓為全區乃至全國教師搭建了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我們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斷提高和成長。並能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熟練運用這些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孩子們的成長帶來福音。 在這次培訓中,我不僅明白了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而且清楚地認識到隨着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再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

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微機網絡等,開展教學。所以這種教學必然要打破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模式,而構建出適應信息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來。我深深的體會到了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密切聯繫,信息技術今後將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未來教育應溶入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最新的信息技術,致力於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有效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衝擊着傳統教學模式。

通過這次短期培訓,我深深體會到:

1、信息技術對教師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師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識的認識上,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充實自己。 現在的學生更是聰明,他們不僅能在學校裏學習知識,還能通過電視、網絡等多種途徑學到更多的知識。因而,教師必須有一種超前意識。

2、良好的信息素養是教師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當今社會,一名優秀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通過網絡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3、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在教育系

統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躍的因素。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學習新知識,可以與同行交流經驗,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可以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認識到計算機的重要性,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學到的知識進行教育教學,還要不斷學習新的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分析報告篇三

一、結合自身的.情況,談談自身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情況,並進行 自我評價

自 2010 年從教以來,我努力學習,專研各種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從一個對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一知半解的新人逐漸地磨練成了一個信息技術教學技能掌控 比較好的年輕教師,當然,在不斷進取的同時也意識到自己存在的一些不足之 處,羅列如下: 1、由於教學經驗不足,信息技術的動畫效果不夠理想。 2、課件設計比較生硬,缺乏創新意識。 3、對科研方面缺乏研究,信息技能的學習和掌握仍有待加強。

二、結合診斷測評及自身的實際,您認為您在信息技術方面還有哪 些地方需要提高?最希望在哪些方面獲得提高?

1、信息技能的獲取: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發現信息, 並通過查閲資料,觀看視頻等將所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提取。 2. 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夠將獲取到的豐富信息進行篩選,鑑別自己所需的信 息,並加以判斷它們的可信度和實用性。 3、希望通過本次的學習,轉變教育教學的理念,提高對問題的反思和重構的能 力,提升理論研究研究水平。

三、結合《中國小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 》等文件、第一模 塊必修課的學習,對照分析自身應用能力的不足,依託自身實際和 發展需求,確定提高信息技術能力的方向,並制定發展計劃。

1、發展目標(明確需要提高的能力)

(1)瞭解信息技術教育對當代教育的作用。 (2)熟悉信息技術教學的方法和技巧 (3)利用信息技術與專家和同行並保持聯繫,促進自身專業成長。 (4)通過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

2、發展內容(明確課程學習的內容,參與的活動、教學實踐等)

(1) 、認真學習,更新觀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 (2) 、樹立與教育信息化相適應的信息意識;能夠對各類信息化教育資源進行 價值判斷,選擇與任教學科相適應的信息化教育資源並應用於課堂教學。 (3) 、學習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於網絡培訓,學習和研修。 (4) 、努力學習並不斷提高自己計算機水平以及應用能力,不斷鞏固和增強課 件製作能力,為今後教學軟件的運用和改進提供實用的技術。

3、學習計劃(做好學習規劃)

個人學習規劃如下: 1.要認真完成針對每次訓練的內容的上機練習,爭取做到每課一得,並認真及 時地做好鞏固。 2.學習時要認真聽課,並做好聽課記錄。 3.學習製作課件,用於日常的教學中。 4.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網絡研修,名師專家教學視頻,養成網絡學習的習慣。 5.增強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意識,提高運用信息技術的頻率。

4、預計學習成果

在實際的教學中,要經常地,系統地進行自我反思,進行自學。在未來的 教學中爭取做到: 第一,樹立向科研型信息技術教師前進的決心的; 第二,教科研有所進步。 第三,教學教研上有一定特色。 第四,摸索出一套適合學情,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並能形成一定的教學 成果。

標籤: 分析報告 多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zjw9v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