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信息技術優秀教學設計(精選8篇)

信息技術優秀教學設計(精選8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8篇《信息技術優秀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信息技術優秀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信息技術優秀教學設計(精選8篇)

篇一:信息技術學科優秀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我所教授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第26課《月光曲》。本課時第二課時,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既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瞭解《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從中體會音樂家貝多芬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體會兩者結合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三、教學設計思想:

本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思想,我是這樣設計的:本課14個生字。第一課時完成生字、詞語的教學,把課文讀通、讀順,瞭解課文的大意,並完成課後第四題的練習。第二課時圍繞課後思考題,抓住貝多芬的言行舉動及感情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綜合運用講授式、啟發式、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等各種策略,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通過質疑、小組交流、等環節完成課文教學,培養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利用計算機作為認知工具,作為學生解決的工具,提高學生閲讀能力,並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 設計特色:

教師不僅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各種學習資源,在進行大量的識字教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在網絡上大量閲讀的能力,鼓勵學生上機自學,小組質疑、協作學習、口語交流、分組彙報,完成課文教學,並在此基礎上寫作表達,促使國小生的聽、説、讀、寫技能的飛速提高,提高教學效率。

五、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同學們,請聽。(播放樂曲《月光曲》)

師:同學們,聽過這首曲子嗎?它叫“月光曲”,是德國著名作曲家貝多芬

即興創作的。貝多芬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被世人尊稱為“樂聖”。關於這首曲子還流傳着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二、)請快速瀏覽課文一遍,想一想:這個故事先講什麼?接着講什麼?最後講什麼?

學生彙報: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有人在斷斷續續地彈奏他的曲子,感到十分好奇,當他走近茅屋,聽到屋內兄妹倆的談話後,被他們雖貧窮但互相體諒的真摯情感所感動,便走進茅屋為他們彈奏一曲,又因盲姑娘不僅懂音樂,而且非常瞭解他的音樂激動萬分。此時,他看到月光下茅屋裏清幽的景色,產生了創作激情,即興創作了《月光曲》,窮兄妹倆陶醉其中,感受到了音樂帶給他們的幸福。

教師板書: 譜寫經過: 聽——彈—再彈—記

(三)、精讀感悟

1、教學3——8自然段。

請默看3——8自然段,拿筆,看看你從哪些句子,哪些詞語,或者哪些標點符號讀懂了什麼?在有關句子、詞語、標點符號旁寫上自己的感受。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抽生彙報,並及時指導感情朗讀。

生:我從姑娘説的話“這首曲子多難彈啊!??那該多好啊!”知道盲姑娘是多麼喜愛音樂,多麼想去聽音樂會呀!

師:你體會得好。那麼,你能不能把盲姑娘當時那種迫切的心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呢?(抽讀、齊讀)

生:我還從皮鞋匠説的話中的兩個“太”字,讀懂了皮鞋匠很愛妹妹,但他不能滿足妹妹的要求,心裏難過。

師:體會得好!他當時的心裏只是一些難過嗎?

生:心裏很痛。

師:對,皮鞋匠當時心裏隱隱作痛。那麼怎樣讀這句才能表現出皮鞋匠買不起入場券時心裏隱隱痛楚呢?(指導讀好皮鞋匠的話)

生:我還從盲姑娘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知道盲姑娘也很愛哥哥,她很懂事。

師:你體會得好!看來,你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生1:我還從貝多芬説:“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看出貝多芬很同情窮兄妹倆,他是一個大音樂家,但他不拿架子,卻還那樣熱情地要為盲姑娘彈奏。

生2:我要補充。從這裏的兩個“!”可以看出盲姑娘確實很激動,她讚美貝多芬的鋼琴彈得好。

師:只是好嗎?從哪個詞語能看出?

生:從“純熟”可以看出貝多芬的鋼琴彈得特別好,他彈琴的技術很高超,可以説是出神入化。

師:盲姑娘可是看不見的呀!她憑什麼斷定此人就是貝多芬?

生:盲姑娘雖然眼睛看不見,但是她用心去感受音樂,她懂音樂,她知道只有創作樂曲的本人才能彈得這麼純熟,所以她斷定此人就是貝多芬。

師:你們體會得都很好。那麼你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把盲姑娘當時那種讚美、驚喜表現出來呢?

師:同學們,貝多芬聽了盲姑娘的話後,他作何反應?

生齊答:“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出示插圖)

師:此時此刻,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吹起了茅屋裏破舊的窗簾。那皎潔的圓月就在窗外,它那清幽的月光照進茅屋裏來,你們看到了什麼?能用自己的語言把圖上的情景描述出來嗎?

生:我看到了那清幽的月光照進茅屋裏來,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是那麼美麗。這時,貝多芬不由彈起了琴鍵,窮兄妹倆聽得是那樣認真。

師:文中是怎樣描寫圖上的內容的?那我們就一起來輕輕地、美美的讀第八自然段吧,讓我們細細地體會這清幽的月光下的一切。(生有感情地齊讀第八自然段的內容)

2、教學9——10自然段內容。(《月光曲》響起)

師:同學們,你們聽見了什麼?

生:我聽見音樂開始很慢,接着逐漸快起來,最後又快又強。

這段曲調是貝多芬用鋼琴彈奏出來的,文中是怎樣用文字來描述這段曲調的呢?找一找,找出來畫上“﹏﹏”。

抽生回答所勾的句子,師隨機出示句子:“他好像面對着大海??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

請大家自由讀這幾句話,根據你對音樂的理解,體會《月光曲》的曲調可能是怎樣的?

(出示選擇題)

根據自己的理解,《月光曲》的曲調是( ),請選出合理的答案,並説出理由。

A:舒緩——明快——激昂

B:明快——激昂——舒緩

C:舒緩——激昂——明快

生:我選擇A。因為月亮開始升起,表明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靜,這時,音樂應該是舒緩的;接着,月亮升高穿過微雲,微雲在月光的照耀下飄動着,音樂應該是明快的;最後,風起浪湧,月光下的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音樂應該是高昂激越的。

同學們,學到這兒,你們有問題問嗎?

生:為什麼皮鞋匠聽了貝多芬的《月光曲》會看到這樣的景象呢?(抽生解答)引讀“皮鞋匠看看妹妹??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

師:誰來把皮鞋匠看妹妹這一層讀一讀呢?看這事的曲子又是怎樣的? 生:(讀)“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濤洶湧的大海。”我覺得這時候兄妹倆都已經完全陶醉啦,這兒應該是高潮部分。

生:我想這時的曲子一定更快、節奏感更強。

師:節奏快了,到了高昂的部分,情緒也就激盪起來。(板書:高昂激盪) 師:好,誰能從頭到尾完整的説一説呢?

生:(自由説,指名説)貝多芬面對這月光,面對着兄妹倆,按起琴鍵來,一開始他的琴聲是柔和的,舒緩的,接着曲子有了變化??

師:貝多芬的《月光曲》真的是這樣的嗎?讓我們隨着兄妹倆一起來欣賞一下。(媒體出示《月光曲》學生閉目欣賞)

師:聽了《月光曲》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

生:聽了曲子,我感覺在一個擁有清幽月光的夜晚,獨自一人來到海邊,雙眼緊閉,感受着大海的呼吸,傾聽着大海的聲音。皎潔的月光給海面披上了銀紗,美極了。忽然海面失去了平靜,海水變成了巨浪,在咆哮,在翻滾,不停的拍擊

着岸邊堅硬的礁石??彷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着海浪。

生:音樂響起,我彷彿置身在小湖邊,一輪皎潔的明月慢慢升起來,把平靜的小湖,湖邊的蒲草、蘆葦都鍍上銀光,異常美麗。忽然,只聽見一聲水花濺落,一條金黃色的魚兒躍出了水面,在空中劃出了美麗的弧線,接着又鑽進水中。接着第二條、第三條??一條條魚兒躍起有落下,似乎伴着月光跳起了“月光舞”,平靜的湖面變的熱鬧非凡??

生:聽了曲子,我彷彿看到一位勇敢的探險家在海面上拼搏。傍晚,微波粼粼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海面幽靜而美麗,探險家坐在船艙性能上這窗外的美景。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快把船都掀起來。這時探險家竭盡全力的擺動方向盤??勇敢者最終取得了勝利。

師:能不去掉聯想部分?為什麼?

生:不能去掉。因為沒有了聯想部分就不知道《月光曲》表現的內容了。師:這個傳説之所以寫得這麼生動感人,這麼富有美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寫實實在在的事物的同時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寫文章時,不僅要把看到的聽到的寫具體,還要把想到的寫下來,這樣文章的內容就會更具體、更豐富。

( 四)、總結

同學們,剛才老師被優美的琴聲和你們有感情的朗讀深深地陶醉了。是的,美妙的音樂不僅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而且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樂趣。就讓我們記住貝多芬這個名字吧。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背誦課文第九段。

2、選一首自己喜歡的曲子,聽後把聯想到的景象寫下來。

3、上網或查資料進一步瞭解貝多芬。

評析:《月光曲》這篇文章文字優美,情感豐富,富有文學美感。在教學過程中並沒有滿足學生基於文本的理解,而是進一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力求在個性化閲讀理解上獲得成效。課中教師在學生理解文本語言的基礎上,播放《月光曲》,為學生個性化閲讀想象創設了廣闊的空間。學生在優美的樂曲聲中情感起伏跌宕,心靈的火花不斷噴發出耀眼的智慧。從一個個優美生動的個性化語言,我們看到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巨大魅力,不只是讓課堂教學增添的一個富有現代化的教學環節,而是充分的調動而學生學習和表達的慾望。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使學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篇二:信息技術學科優秀教學設計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已成為教育改革一道亮麗的風景,如何正確、科學、藝術地使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以及讓這些技術完美地與課程整合在一起,是我們所討論的熱門話題,應用信息技術改善傳統課堂教學,會使語文課變得更美麗。

原來我一直認為語文課主要靠語言表達,許多內容無法在網絡教學中得以完成,或者不借助網絡也可以完成,但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我感到了網絡的神奇,我領略了網絡的魅力,因為信息技術既可以豐富視聽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為具體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圖象、聲音、文字、與時代氣息於一體,使用這一媒介,可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讓語文課更富吸引力。下面以《美麗的武夷山》為例,談談在教學中的做法和點滴體會。

片斷1:美麗的風光,高漲的興趣。

《美麗的武夷山》是一篇寫景的課文,雖然文字非常優美,但對於二年級的國小生來説,遠遠比不上有趣的童話故事給他們帶來的興趣和快樂。我是這樣導入的:

師:同學們,我們每年都有兩次長假,你們在假期裏都做什麼?

學生有的回答寫作業,有的回答讀書,有的回答上各種輔導班,有的回答去旅遊。

師:老師也和你一樣,非常喜歡旅遊,今天,我帶大家到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旅遊好嗎?好,現在我們出發。請大家打開“美麗的風光”,看看我們已經來到了哪裏?

(學生觀賞武夷山的風光片,美麗的景色,優美的音樂,把學生一下子吸引住了。)

評析: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讓如詩如畫的情境,為學生領悟課文內容打下基礎。美麗的風光,優美的音樂,使學生入景入情地感知課文內容,對武夷山有個總體的印象,為學生自主學習課文鋪路架橋。

片斷2:多變的文字,良好的效果。

師:現在同學們自己來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就用鼠標點一下,你會有意外的收穫的。 生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點一下,屏幕上馬上會出現放大的這個字,並且帶有拼音。

師:剛才同學們讀書都很認真,現在老師來檢查一下,生字大家學會了嗎?打開“認一認”,許多生字朋友正等着你去跟他交朋友呢。

學生點擊,屏幕上出現帶字的氣球飛過,學生認讀。

評析:傳統的教學,靠粉筆黑板打天下,字體總是穿着黑底白花的“外套”,那種單調、冷漠讓學生難以接受。此時,電腦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字體的設計可以是楷體、宋體,也可以是藝術字,字體呈現的方式可以是動態的,也可以是靜態的,字的顏色也可以多種色彩,再用漂亮的背景作襯托,文字的魅力盡情顯現,可以喚醒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識字的興趣。

片斷3:生動的再現,深入的理解。

師:武夷山的山勢非常險峻,尤其是三十六峯造型奇特。是神奇的自然景觀。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現在我們就出發。請大家打開“三十六峯”,屏幕上會出現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你想看什麼形狀的山峯,你就在這句話上點一下。

生:邊讀邊欣賞。

師:同學們,通過遊覽三十六峯,你有什麼體會?

生:這裏的山太美了!

生:這裏的山峯真奇特!

師:對,這裏的確很美,那你能不能通過朗讀把這種美表達出來呢?

在配樂聲中,學生聲情並茂地讀課文。

評析:在實際情景下進行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聯想思維,增強教學的藝術感染力,將學生的情感引入軌道,以其引起審美的共振,並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語文教學中種種情景的設置,可激發學生豐富的

想象能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主動探索,加深加快對課文的理解。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喚醒和鼓舞。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片斷4:情景的設置,樂學的源泉。

師:這裏的山很美,這裏的水更美。現在我們坐着竹筏,到九曲溪上游覽一番。請打開“九曲溪”。 畫面上出現了九曲溪的風光,溪水很靜,很清,幾條竹筏在水面上繞着山峯靜靜地、緩緩地漂行,兩岸的山峯、綠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風景畫。隨着畫面的出現,音樂的響起,播音員的配文朗誦,學生的興致油然而生。他們時而被那幽靜的環境所陶醉,時而為能身在其中而欣喜,時而為清綠的水的獨特而驚歎,時而為這天下美景而稱奇。多媒體的使用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完全把學生帶到了那美麗的山水這間,使他們看到了從沒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們欣喜若狂?怎能不觸發他們的學習慾望?他們又怎能不樂於去學習呢?

片斷5:廣闊的空間,自由地探究。

師:武夷山真是個風景如畫的地方,同學們如果想進一步瞭解它,可以點擊“美麗的武夷山”你會有更多的收穫。

生:自由瀏覽教師事先設計的網頁。

師:通過學習,你有了哪些收穫?

評析:毛澤東同志曾經説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傳統的課堂教學,總是把目光牢牢地盯死在書本上,認為維有讀課本才算是學習。而信息技術的網絡教學,為學生開闢了無限廣闊的學習空間,因此,讓學生通過網絡空間的自主實踐和探究,既是文本學習內容的運用和鞏固,又是文本學習內容的補充和擴展。讓學生登錄教師的專題網頁,自由瀏覽其它相關資料,拓展課堂所學的知識。實踐證明,利用網絡資源擴充信息量,使學生開闊了得視野,活躍了思維,為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創造了優異條件

篇三:信息技術學科優秀教學設計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已成為教育改革一道亮麗的風景,如何正確、科學、藝術地使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以及讓這些技術完美地與課程整合在一起,是我們所討論的熱門話題,應用信息技術改善傳統課堂教學,會使語文課變得更美麗。

原來我一直認為語文課主要靠語言表達,許多內容無法在網絡教學中得以完成,或者不借助網絡也可以完成,但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我感到了網絡的神奇,我領略了網絡的魅力,因為信息技術既可以豐富視聽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為具體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圖象、聲音、文字、與時代氣息於一體,使用這一媒介,可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讓語文課更富吸引力。下面以《愛蓮説》為例,談談在教學中的做法和點滴體會。

【教材分析】

1、《愛蓮説》是人教新課標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學課時為1課時。

2、本單元的能力訓練重點是:學生能夠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並且在反覆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3、《愛蓮説》是周敦頤的代表作,以蓮喻人,託物言志。表達了作者以蓮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通過本課的學習體會作者高潔的情感和不隨流俗的積極人生態度,進一步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形象、生動、精美的語言特點,積累一些常用文言實詞、虛詞。

2、在瞭解作者經歷和《愛蓮説》寫作背景的基礎上揣摩文中描寫蓮花的文字,品味作者流露出的情感,瞭解文章運用的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二、 能力目標

1、能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能快速閲讀拓展文章,在拓展文章的支持下深入理解《愛蓮説》的深意。

2、學生在自主閲讀課文的基礎上主動提出問題,提升發現問題、辨析問題的能力。

3、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與小組協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疏通文意、處理課文難點,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情感目標

1、理解作者高潔的情懷和勇於面對生活、不隨流俗的積極人生態度。

2、有積極的情感體驗,欣賞蓮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有培養自己具有“蓮”的品質的願望。

【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學習文言文《愛蓮説》,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寫法的基礎上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 教學難點:通過本課的學習,理解作者的高潔情懷,體味所描寫的景物與作者所抒發的“志”之間的關係。

【學習者特徵分析】

1、學生是北京昌平第四中學八年級跨越式實驗班的學生,經過一年多的試驗班學習,基礎知識紮實,課堂氣氛活躍,能積極思考、主動質疑。

2、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文言文閲讀能力,能夠結合課下注釋,準確翻譯淺顯文言語句。

3. 該班學生在參與北師大跨越式發展課題研究一年多後,都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能熟練在V-class平台的討論組上打寫作文

【教學策略】

採用任務驅動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習方式以自主學習與小組協作學習相結合為主。

【資源準備】

多媒體網絡教室、北京師範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的Vclass平台、人教新課標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材、專門為本課製作的網頁課件。

【教學過程實錄】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教師活動:我們首先瀏覽網頁中“美麗的蓮花”,看後談談你對蓮花的印象?

學生活動:瀏覽網頁圖片,回答問題。

教師活動:(總結學生髮言)正因為蓮花有這樣美好的形象和品質,自古以來就深受文人雅士的推崇,宋朝的哲學家周敦頤就特別喜愛蓮花,為此還寫下了一篇傳世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愛蓮説》。

[設計意圖:由各種各樣的蓮花圖片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蓮花的美麗、潔淨、亭亭玉立有直觀感知,為下文分析描寫蓮花外貌形態的語句、體味作者對蓮花品質的頌揚作鋪墊]

(二)多樣閲讀、整體感知:

1、利用網頁資源,瞭解作者生平。

教師活動:世間的花種類繁多,各具不同的精神氣質,一般來説,喜愛什麼花,也反映了這個人的心態和志趣。周敦頤這麼喜愛蓮花,他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請同學瀏覽網頁“作者簡介”部分,瞭解作者生平愛好及寫作背景。

學生活動: 瀏覽網頁“作者簡介”部分,瞭解作者生平及本文寫作背景。

[設計意圖:瞭解作者生平愛好及本文的寫作背景,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多樣閲讀、感知課文

⑴聽範讀

教師活動:同學們,我們打開書,利用教學網絡課件聽範讀,注意句讀,語氣、語調。

學生活動:聽範讀。

⑵自由朗讀

學生活動:自由朗讀課文。

⑶學生代表讀課文

教師活動:請兩位學生讀課文,強調注意語氣語調、節奏停頓以及作者情感。

學生活動:學生代表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評價。

[設計意圖:熟悉課文,瞭解文中作者的情感,通過反覆聽讀、朗讀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3、協作學習、疏通文意

教師活動: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藉助課文下面註釋協作疏通文意。

學生活動:結合課文註釋,小組合作學習,疏通文意。

學生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反饋,提出本小組內難以準確翻譯的語句與其他小組交流。

教師活動:教師給予總結明確。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解決字詞理解障礙,疏通文意。解決難點句子的翻譯。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三)小組協作、質疑探究

1、獨立思考、質疑發問

學生活動: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對文章內容、寫作方法提出問題。

教師活動:總結學生問題,引導課文理解。

◇作者為什麼説蓮是花中的君子?

◇三種花象徵人世中的哪三種人或人生態度,作者對這三種不同的人生態度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作者愛“蓮”,為什麼要寫菊和牡丹呢?

[設計意圖:學生就文本內容主動設疑,客觀上促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對學生的問題加以歸納,圍繞學生理解難點安排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深入探究,解答疑問

教師活動:為解決同學們感興趣的第一個問題,我請大家找出文中描寫蓮花的語句,概括這幾句寫了什麼?作者如此準確生動的進行描寫,意在突出什麼?

學生活動:畫出文中描寫蓮花的句子,思考回答問題。

教師活動: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我們看蓮這些外在的特點 ,都顯示出了蓮哪些高潔的品格?

學生活動:討論、回答。

教師活動:蓮花具有這樣多的高潔品質,難道不能稱其為君子嗎?

教師活動:明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教師活動:為解決第二個問題,先請同學們思考,“誰喜愛菊?這種人有怎樣的人生態度?作者對此抱何態度?”

學生活動:(討論回答)陶淵明,“晉陶淵明獨愛菊”“陶後鮮有聞”,陶淵明是有名的隱逸之士。他做彭澤縣令時,他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田園,以酒遣懷,以菊花為伴。他是真正的隱士。所以,菊隱喻遠離官場、躲避現實的隱士;

教師活動:(總結明確)它們雖有氣節,但消極避世。對他們消極避世的孤傲,作者無意為伍。“陶後鮮有聞”,便戛然而止,語氣冷淡,似有隔世之感。周敦頤的人生態度,他是主張入世的,隱士不染世之塵埃,固然可喜;而君子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教師活動:誰喜愛牡丹?這種人有怎樣的人生態度?作者對此抱何態度?

學生活動:牡丹,象徵世俗“富貴人”;

教師活動:(補充時代背景)唐朝初期特別推崇牡丹,把牡丹視為珍品,譽為國花。到貞元時,對牡丹的賞玩,更成為盛行長安的社會風氣。暮春時節,車水馬龍,權貴們不惜高價爭相購買。由於統治者的提倡,長期以來形成一種競效奢靡、爭攀富貴的不良的社會風氣,直到宋代依然存在。 因此,周敦頤文中名寫牡丹,實是對當時權貴及世俗之徒追慕榮華富貴的嘲諷。“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字裏行間諷意十足。對

爭名奪利的權貴們,他不屑一顧。

教師活動:誰喜愛蓮?有怎樣的人生態度?作者對此抱何態度?

學生活動:作者愛蓮,蓮是花中的君子,他從內心熱愛,而且是努力效法的。

教師活動:明確了以上兩個問題,咱們一起思考第三個問題:“作者愛“蓮”,僅僅寫“蓮”不就行了嗎?為什麼還要寫菊和牡丹呢?”

學生活動:運用襯托的手法,突出蓮的超凡脱俗,作者以蓮自喻,借抒寫愛蓮之情表達自己的淡泊名利,潔身自好,品格高尚的人生態度,婉轉的批判了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

教師活動:(總結學生髮言)蓮花和菊花雖然都不滿現實,但菊花采取逃避態度,後者則敢於面對現實,在污濁的生活中保持它高潔的情操。因此,蓮花比菊花顯得更加可貴。周敦頤寫牡丹,實是對當時權貴追慕榮華富貴的嘲諷。作者通過對三種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寫,以牡丹作反襯,用菊花做陪襯,就自然把蓮花的美好形象樹立在讀者心目中。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理解作者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學生通過研讀,深入文本,在欣賞文章的同時理解了作者情感]

(四)拓展閲讀,關於菊、牡丹、蓮的詩文談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活動:古人云:“言為心聲。”蓮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化身。我們再看“比較學習”和“拓展閲讀”兩個欄目,閲讀關於菊、牡丹和蓮的詩文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學生活動:瀏覽網頁,閲讀詩句、文章,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閲讀,學生進一步領會本課託物言志的手法;同時能夠理解由於各個作者所處的時代不同、個人經歷不同,所以他們即使面對同一事物也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所言的志也會不同。(也就是説,同一個事物可能在一篇文章中被歌頌,也可能在另一篇文章中被批判)此環節,不但加大了學生的閲讀量,還尊重了學生不同的閲讀體驗]

(五)教師小結

作者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於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實在難能可貴,有這樣高的人品,他能寫出這樣經世不衰的佳作。同學們,希望我們都追求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篇四:信息技術學科優秀教學設計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教學設計

化龍鎮豐城國中 朱子鵬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現代教學思想與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整體概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參與度;化靜為動,揭示內在規律;聯繫生活,體驗知識生成;及時鞏固新知。

一、教學目標

1、使用信息技術,解決過去存在的、在各學科教學中難以實現的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師生互動等問題。

2、通過整合、真正實現教學目標的綜合化;教學過程的民主化;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和教學技術的信息化。從而使素質教育在教學中得到突破性的進展。

3、提高教師應用媒體的教學水平,能夠促進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方法及學習方式變革。

二、教學內容

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配備錄音機、錄像機、光盤等聲像資料,配備適量的幻燈機、投影儀、電視機、收錄機、錄像機、計算機及其他輔助器材,這對教學的現代化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即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徵的學習方式。而我們應用現代技術所編制的多媒體課件就能夠很好地來體現新課程的一些理念,即應用現代技術能夠促進我們的課改順利進行,為我們的課改提供一個平台。在教學中,將教師講授的內容與多媒體計算機的形象化處理相結合,使教師的講授與多媒體的演示融為一體,將教學中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枯燥的問題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以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

三、教學活動

以網絡版的《景泰藍的製作》教學課件為例來説明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學的影響。該課件為存儲於www服務器上集文本、聲音、圖像、錄像、動畫於一體,用HTML和Java語言編寫的超媒體教學軟件。以中國古典民樂《高山流水》為背景音樂,課文朗誦配上景泰藍製作六道工序的圖片,並且用景泰藍製作全過程錄像和十幾幅精美的景泰藍工藝作品圖,以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以GIF小動畫作點綴,營造生動的畫面效果。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切換到討論系統bbs、在線測試、E-mail幫助上。為支持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探索,課件提供了豐富完整的教學資源。如:可以鏈接到與《景泰藍的製作》寫作順序相似的《活板》一課的課件,提供了有關景泰藍、中國文化及中國工藝的網站,提供了圖文並茂的景泰藍鑑賞方法等。運用網絡自主探究知識和協作研究問題的能力,加速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同時也能解決個體差異的教學問題,即能滿足不同基礎不同水平,甚至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的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在線測試,瞭解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及時地按要求調整學習,自由進退,自主構架,從網絡廣泛的信息源中選擇需要的學習材料,實現真正的個別化教學,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學主體。

該多媒體課件用音樂陶冶學生情操,用動畫激發學生興趣,用圖片激活學生情感,用動感文字引起學生注意,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而且對情緒智商的提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即挖掘了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的正面效應。

四、教學評價

1.能充分開發、組合和利用各種學習資源,擴展教育或學習空間,使教育擺脱學校為中心、課本為中心和教師為中心的束縛;

2.能突出學習信息單一化的侷限,使學習信息的呈現形式多樣化,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形聲並舉,提高教材的表現力,進而使更加有趣簡便和有效;

3.能有效進行個別化教學,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發揮主觀能動性,養成自主性學習的習慣;

4.能改善學生認識事物過程的途徑和方法,這主要在於現代媒體能以自己的技術優勢表現信息,化小為大,化大為小,化靜為動,化動為靜,用新的時空觀念展現事物或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有效地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實質; 5.能充分開發學生的右腦潛能,使左右腦的潛能得到平衡的發展;

6.能克服教師自身條件的侷限性,減輕教師的勞動強度,進而促進教學深化改革,推動教育的現代化進程。

綜上所述,基於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現代教育技術的合理運用,將徹底變革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無論是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還是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都不可能置它於不顧,而必須藉助於現代教育技術的滲透。

篇五:信息技術學科優秀教學設計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教學設計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現代教學思想與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整體概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參與度;化靜為動,揭示內在規律;聯繫生活,體驗知識生成;及時鞏固新知。

一、教學目標

1、使用信息技術,解決過去存在的、在各學科教學中難以實現的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師生互動等問題。

2、通過整合、真正實現教學目標的綜合化;教學過程的民主化;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和教學技術的信息化。從而使素質教育在教學中得到突破性的進展。

3、提高教師應用媒體的教學水平,能夠促進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方法及學習方式交革。

二、教學內容

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配備錄音機、錄像機、光盤等聲像資料,配備適量的幻燈機、投影儀、電視機、收錄機、錄像機、計算機及其他輔助器材,這對教學的現代化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即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徵的學習方式。而我們應用現代技術所編制的多媒體課件就能夠很好地來體現新課程的一些理念,即應用現代技術能夠促進我們的課改順利進行,為我們的課改提供一個平台。在教學中,將教師講授的內容與多媒體計算機的形象化處理相結合,使教師的講投與多媒體的示融為一體,將教學中抽象的間題具體化、枯燥的間題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以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

三、教學活動

以網絡版的《景泰藍的製作》教學課件為例來説明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學的影響。該課件為存儲於wW服務器上集文本、聲音、圖像、錄像、動畫於一體,用HIML和Java語言編寫的超媒體教學軟件。以中國古典民樂《高山流水》為背景音樂,課文朗通配上景泰藍製作六道工序的圖片,並且用景泰藍製作全過程錄像和十幾幅精關的景泰藍工藝作品圖,以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以GIF小動畫作點綴,營造生動的畫面效果。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切換到討論系統bbs、在線測試、E-mail幫助上。為支持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探索,課件提供了豐富完整的教學資源。如:可以鏈接到與《景泰藍的製作》寫作順序相似的《活板》一課的課件,提供了有關景泰藍、中國文化及中國工藝的網站,提供了圖文並茂的景泰藍鑑賞方法等。運用網絡自主探究知識和協作研究問題的能力,加速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同時也能解決個體差異的教學問題,即能滿足不同基礎不同水平,甚至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的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在線測試,瞭解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及時地按要求調整學習,自由進退,自主構架,從網絡廣泛的信息源中選擇需要的學習材料,實現真正的個別化教學,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學主體。

該多媒體課件用音樂陶治學生情操,用動畫激發學生興趣,用圖片激活學生情感,用動感文字引起學生注意,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而且對情緒智商的提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即挖了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的正面效應

四、教學評價

1.能充分開發、組合和利用名種學習資源,擴展教育或學習空間,使教育擺脱學校為中心、課本為中心和教師為中心的束縛;

2.能突出學習信息單一化的侷限,使學習信息的星現形式多樣化,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形聲並舉,提高教材的表現力,進而使更加有趣簡便和有效;

3.能有效進行個別化教學,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發揮主觀能動性,養成自主性學習的習慣;

4.能改善學生認識事物過程的途徑和方法,這主要在於現代媒體能以自己的技術優勢表現信息,化小為大,化大為小,化靜為動,化動為靜,用新的時空觀名展現事物或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有效地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實質;

5.能充分開發學生的右腦潛能,使左右腦的潛能得到平衡的發展;

6,能克服教師自身條件的侷限性,減輕教師的勞動強度,進而促進教學深化改革,推動教有的現代化進程。

綜上所述,基於多媒體技術和絡技術的現代教育技術的合理運用,將徹底變革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有模式。無論是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還是當前教有改革發展的要求,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都不可能置它於不顧,而必須藉助於現代教有技術的滲透。

篇六:信息技術學科優秀教學設計

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二級培訓

思南縣田秋國小:李勇鳳

10月10日至10月14日,我有幸參加了2017貴州省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專題培訓,為期5天的培訓使我受益匪淺,現在,我將與大家分享我的學習所得。

一、頭腦風暴

21世紀,人類面臨從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的急遽轉變,知識傳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幾何數字遞增。以多媒體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使得知識不再以單一的文本形式來傳遞,而是融入了聲音、圖片、影像等多種媒體,知識內容的豐富與傳遞形式的多樣不僅改變着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變着人類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引發了一場世界範圍的跨世紀教育改革和學習革命。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教育技術改進教學方式方法,讓課堂由封閉走向開放,讓學生樂於學習,學習更主動,去探究未知領域的奧祕。教師首先在教學技術上武裝自己,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對信息的處理能力,與所教學科有效整合,優化課堂。

二、整合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定義可以分為“大整合論”和“小整合論”兩種。

“大整合論”所理解的課程是一個較大的概念。這種觀點主要是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課程的整體中去,改變課程內容和結構,變革整個課程體系。微課、MOOC、翻轉課堂

微課又名“微課程”,是“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網絡課程資源。

慕課是一種參與者和課程資源都分散在網絡上的課程,只有在課程是開放的、參與者達到一定規模的情況下這種學習形式才會更有效。

翻轉課堂就是在正式的學習中,學生在課前利用教室分發的數字材料,音視頻、電子材料等自主的學習課程,接着在課堂上參與同伴和教師的互動活動,解疑、解惑、探究等,並完成練習的一種教學形態。

“小整合論”

1、什麼是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

通過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與學的觀念以及相應的學習目標、方法和評價手。

——陳至立 部長

將信息技術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豐富的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以及情感激勵工具並全面整合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中

——餘勝泉博士

三、教學模式的基本概念

教學模式俗稱大方法。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手段,而且是從教學原理、教學內容、教學的目標和任務、教學過程直至教學組織形式的整體、系統的操作樣式,這種操作樣式是加以理論化的

四、整合的模式與案例分析

語文、數學

五、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的實施

1、注意結合各門學科的特點,建構易於實現學科課程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每位教師都應結合各自的學科特點去建構既能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又能較好地體現新型教學結構要求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方式 。

新型教學模式。所以模式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不應將其簡單化。但是若從最有利於創新人才培養的角度考慮,則有兩種基於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即“研究性”學習模式和“協作式”學習模式。

2、以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與學理論(特別是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將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相整合,是為了實現徹底改革傳統教學結構與教育本質,促進大批創新人才成長的目標,因此,信息技術與課程相整合的過程決不僅僅是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過程,它必將伴隨教育、教學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

3、高度重視各學科的教學資源建設。沒有豐富的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就談不上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接收知識的狀態就難以改變,創新人才的培養也就落空。重視教學資源的建設,並非要求所有教師都去開發多媒體素材或課件,而是要求廣大教師努力蒐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網上的已有資源。在確實找不到與學習主題相關的'資源的情況下,才有必要由教師自己去進行開發。

4、注意運用“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理論,來進行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最理想的辦法是將“以教為主”的教學設計和“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結合起來,互相取長補短,形成優勢互補的“學教並重”教學設計理論;這種理論正好能適應“既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要求。在運用這種理論進行教學設計時,應當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並要把這一觀念牢牢地、自始至終地貫徹到課程整合的整個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之中。

5、緊緊圍繞“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來進行整合。為了推進我國教育的深化改革,必須明確認清教學過程的本質,在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把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創建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結構,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應該緊緊圍繞“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這一中心來進行,不能把“整合”變成技術與教學的簡單“疊加”,那是沒有意義的。要求教師密切注意教學環境四個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的地位與作用,看看通過自己將要進行的“整合”,能否使各個要素的地位與作用和傳統教學過程相比發生某些改變,改變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將會改變,哪些還沒有,原因在哪裏,只有緊緊圍繞這些問題進行分析,並做出相應的調整,使得通過最終教學設計所建構的教學模式能較好地體現新型教學結構的要求,這樣的整合才是有意義的。

學校教育信息化環境,既是教師整合學科教學的殿堂,也是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園地。整合過程中教與學的核心問題是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事實告訴我們,學習化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從信息技術應用平台開始;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程整合模式,將成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篇七:信息技術學科優秀教學設計

師者授業、解惑,必與時俱進!

淺談語文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

泉州市安溪縣龍涓鄉山壇國小

肖亞瓊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教學方式進步把教學內容傳遞 給學生多樣化,如何結合信息技術更好更深刻的引導學生學習,更好的教導學生,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更好的接受。

語文 信息技術 方式 接受

子曰:“有教無類。”人原本是“有類”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但通過教育,卻可以消除這些差別,“有教則無類”,可見“有教無類”是教育的結果,不是前提。鑑於以上,我着重從幾個方面來談談語文和信息技術結合教學方式嘗試和探索。

現在的教育方式出現多元化,高效的而又便捷的教學。符合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育方式結合,我們在探索適合當地條件,符合地區文化以及跨域性的補充,聽取各種意見;只有聽取多方面意見,全面瞭解情況,才能明辨是非作出我們需要的選擇。但愛迪生説:“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在探索的道路上會有這樣貨那樣的問題。創新就有風險,就有可能失敗,失敗並不可怕,失敗 是成功之母。開拓創新路上的失敗能夠啟迪後人。

(一)以創新發展新的教育活力

國務院總理對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強調“凡是阻礙人才培養的,我們都應當改革。”改革,只有改革才是教育創新可持續的根本保障,只有改革才能革除制約創新發展的思想觀念和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中國教育面臨的一些問題,如公共教育資源的配置還不盡合理、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任務艱鉅、學科專業佈局和人才培養機制還有待優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還有待完善、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的空間還有待拓展等,都需要靠創新管理來驅動。創新是一種文化,但更是一種制度環境,創新的精神和能力,只有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才能生長出來,創新需要必要的管理,但更需要切實的服務。改革,就是要靠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來釋放教育創新發展的活力,來為教育的創新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管理者少一些計劃思維、少一些直接管理、少一些不當干預,多一些實實在在的服務;教育者多研究不同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內容、必須形成的核心素養,千方百計提高教學水平。

(二)信息技術對教學的優勢

Internet 在我們中國普及面很廣,包括(城市、縣、鄉、村及直轄市等等)這是我們應用的基礎,Internet有強大的信息庫,豐富的影像、錄音、文字、文獻資料......我們可以在網絡環境搜索我們需要的資源進行整理,歸納,選擇符合當前階段的學習,並加以利用。

信息技術有利於學生進行主動的探索,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切實提高學生的讀、寫、説的語文能力,進行學習,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中提高自己,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他們的閲讀能力、思維能力培養,而學生的實踐中化被動為主動。

(三)利用信息技術創造學習環境

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教學方式忽略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不把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很好地體現出來。許多強調學生的任務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把學生當作灌輸的對象、外部刺激 的接受器、前人知識經驗的存儲器,忘記了學生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有創造性思維的活生生的人。

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優勢:

1. 信息源豐富、知識量大、有利於懷境的創設。 2.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3.個別化教學,有利於因材施教。 4.互助互動,培養協作式學習。

5.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發展。

但新的多媒體教學也存在着一些問題教師的準備不足時,容易出現無法控制的局面。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住處源的地位有所降低。在信息獲取的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不是直接提供信 息,而是培養學生自身獲取知識的能力,指導他們的學習探索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的控制支配地位明顯地降低了,學生探索性學習的自由空間則更加廣闊。

(四)信息技術的交流

信息技術可以使教師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更加密切,一起探討新課程理念、教育教學對策、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對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做到集思廣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深入觀察和思 考學校學生管理中的成功經驗及存在的不足,拓展了眼界,開闊了思路,錘鍊自己的能力。

信息技術可以關注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學生在網絡上或羣裏的交流和心情可以使老師先一步瞭解學生老師獲得學生的信賴,從而“親其師,信其道”關注學生情感易產生師生共鳴.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兩者的統一會產生師生的共鳴點,老師獲得學生的信賴,從而“親其師,信其道”,有利於學生和老師共同發展。

信息技術加強與家長的聯繫主動出示學生每天的活動記錄,有哪些突出表現;與家長一起為學生制定共同的學習任務;向家長了解孩子的在家表現,個性傾向等等。任何一種方式都有不可能是萬能的,而當採取多種多樣方式進行溝通,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會見效。重要的是要讓家長產生信任和理解,家長和教師彼此都能從對方那裏學習有關學生教育的經驗和知識。

社會在發展,我們要不斷的嘗試改革,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提升自己的教學素質,“有教無類”不是説説而已,針對學生我們提出更好更有用的教學方式。泰戈爾曾説過:“真正的目的不在於達到極限,而在於追求無限的完美。”教育是沒有極限的,但我們可以追求過程的完美。

篇八:信息技術學科優秀教學設計

《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教學應用》培訓心得

金峯路國小 李豔霞

為期一週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教學應用》培訓結束了,其中讓人影響深刻的是如何將白板和微課等等信息技術與學科緊密的融合起來,在今後教學中,我將以這期培訓為標榜,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

交互式電子白板是一個集成了眾多媒體教學功能的實用軟件,通過這樣一套與硬件捆綁的軟件,對於已經制造好的課件,教師可在該產品的批註模式下,對原有的課件可用不同顏色、不同筆型的筆跡進行標註講解,可以隨心所欲的在上面寫、畫、插入視頻剪輯圖片,可以改變背景圖和顏色,可以進行放大和縮小等等如此眾多的功能,在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增加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趣味性。 1.方便教學,有效豐富了教學內容和信息量

在以往用課件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走到主控台前操作計算機,機械地把課件內容展示給學生,教學過程顯得不流暢,學生往往不能像預想的那樣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師精心設計的活動環節中去,課堂教學似乎失去了活力的源頭。而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只需在白板地上點擊需要的工具或圖標,即可實現所需要的操作,且交互式電子白板自身的界面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書寫板書的空白區域,教師可以當黑板使用,順應了教師的講課習慣,使得授課很自如。又由於交互式電子白板系統與各種軟件能很好地兼容,其自帶資源庫中存放有各學科的圖片、活動掛圖、音像資料、學科工具等,教師可以靈活方便地引用所需的信息資源和教學軟件,極大地豐富了教學信息。

2.活躍課堂,有利於教學方式多樣化

以往的多媒體課件主要用於教學資料演示,那種預先設計、高度結構化課件在演示過程中只能進行有限的切換,無法進行更改和標識,學生參與度很低。而交互式電子白板平台可以根據教學實際情況調用需要的素材,隨時在書寫、標記和計算機操作狀態之間進行切換,根據需要靈活地進行編輯、組織、展示與控制,使教學的靈活性大大增加,學生有了更多到白板前展示、表現、練習和合作的機會,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了,參與的方式更加多樣了,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積極探索、主動建構的能力和意識,也有利於迴歸富有活力的課堂。白板的視覺效果還有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特點都為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供了技術上的便利,促進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的形成。

3.重點強化,便於突破重難點

交互式電子白板中的某些工具例如放大、批註、聚光燈、屏幕捕獲等,可以對具體的細節內容進行放大、標註、聚光燈照射、截取圖像等,引起學生關注,貼近教學需求。白板的拉幕動能、隱藏功能可用來一次又一次地刺激學生回答問題,從而使知識和概念在演示中更加清晰明瞭,拓展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式。通過充分調用電子白板的這些功能,可設計豐富的教學活動,通過對比、歸納、突出、梳理、回放等形式的應用,幫助學生理解、建構知識。

4.及時反饋,便於教師調控教學

交互式電子白板自帶的電子投票器,可用於課堂上組織學生回答選擇題,計算機系統能迅速統計得出答題情況,便於教師根據答題的正確率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電子獎狀也是白板系統自帶的工具,當學生有好的表現時,獲得一張新奇有趣的電子獎狀,對他們是一種莫大的鼓舞。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可以統計出每個同學獲得電子獎狀的數量,作為對學生評價的一個方面,是一種既客觀又科學的手段。

5.可以方便地儲存教學內容,便於教師反思、分享,學生回顧複習

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將所有操作過程和結果都儲存起來,便於形成個性化的授課紀錄,成為教師的重要課程資源,幫助分析學生的思維過程,為今後的授課、反思提供參考。利用白板的回放功能,可對講過的內容進行回顧複習,便於學生鞏固以前的舊知識和內容,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

這次播放的案例《荷葉圓圓》在教學中是一個很好的運用,在以往用課件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走到主控台前操作計算機,機械地把課件內容展示給學生,教學過程顯得不流暢,學生往往不能像預想的那樣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師精心設計的活動環節中去,課堂教學似乎失去了活力的源頭。而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只需在白板地上點擊需要的工具或圖標,即可實現所需要的操作,且交互式電子白板自身的界面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書寫板書的空白區域,教師可以當黑板使用,順應了教師的講課習慣,使得授課很自如。屏幕頻繁切換,教學內容顯得瑣碎零亂,很少有教師注重對主幹知識的梳理和回放,在學生腦海裏很難留下對所學知識的深刻印象,會弱化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傳授生字時會選用掛圖的形式。

未來是以網絡的全面深入運用世紀。隨着網絡的廣泛普及應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引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計算機網絡的普及使網絡教育的進程已在我們身邊迅速展開,成為人們獲取知識的一種極為便捷有效的途徑。同樣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網絡資源,增強課程吸引力,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加深並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微課作為網絡資源最基礎、最生動、最形象的在線課程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成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以下是個人結合現有的完善的網絡資源建設實際情況,就充分利用微課這一環節,提高學校教學效益進行學習總結。

一、完善的網絡條件是微課得以實施提高學校教學效率的基礎

首先,學校教學要想成功地搞好微課,必須要具有完善的網絡條件。現在的高等院校,都極為重視學校的現代化建設,學校領導必須認清社會教育網絡化發展的趨勢,不惜巨資加大了網絡方面的投入,建設現代網絡化校園,並時刻注意保持與教育改革同步。

學校必須全面開通校園網,這樣才可以充分共享網上資源,及時瞭解教育教學信息;校內服務器也已提供了豐富的學校內部網絡教學資源,例如,當前最為流行的清華大學多媒體網絡數字化資源庫。一律實行現代網絡化辦公;投影儀、“三線”等已走進每一間教室,切實實現了“班班通”、“校校通”,真正地實現了校園高效率的網絡化管理。這樣也又利用優秀的微課能夠惠及到全國各地的學生,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

以上完善的校園網絡建設是利用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的先決條件,併為教育教學效率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xianjincailiao/38j1z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