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弟子規讀後感七年級

弟子規讀後感七年級

弟子規讀後感七年級

當今的社會不安寧,人在茫茫的人生當中,不知所為何來我想,編者是想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道德,有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不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嗎?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弟子規讀後感七年級,請您閲讀。

弟子規讀後感七年級1

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開始誦讀國學經典《弟子規》了。《弟子規》的每句話都很短,只有十二個字,但裏面的含義非常豐富。我的這本《弟子規》讀本中還附帶有很多流傳已久的小故事,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弟子規》是教我們小孩子在家孝敬父母,外出和別人友好相處,在學校尊敬師長的行為規範,原名《訓蒙文》,是根據古代名人孔子的教導編寫的。從古代到現在,小朋友們都在學習這本書。

《弟子規》一開頭就教我們“首孝悌,次謹信”,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謹慎、講信用。接着就教我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和姐姐平時基本上都做到了,除了有時我看書入迷了聽不到媽媽叫我的聲音。

父母養大了我們,我們該怎樣孝敬他們呢?《弟子規》是這樣教我們的:“冬則温,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這句話的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感到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感到涼爽。早晨起牀,要先向他們請安問好;傍晚回來了,要向父母報平安。這裏還有一個“黃香温牀”的故事呢。

黃香是東漢時的一個小孩子,他對父母十分孝順。黃香九歲時,母親去世了,他和父親相依為命,對父親非常體貼。

夏天,黃香每天都熬一鍋清涼降火的青草茶讓父親喝,讓父親消去暑氣。晚上,黃香用蒲扇扇父親的牀鋪,直到枕頭、竹蓆都沒有熱氣了,才讓父親上牀睡覺。

冬天,黃香每晚都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直到把被褥暖熱了,才請父親上牀睡覺。

《弟子規》中的“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這段話我不太理解,讀了更讓我感動的故事“卧冰求鯉”,我知道了“如果父母疼愛我,我孝順父母,並不是一件難事;如果父母討厭我,我卻還能用心盡孝,那才算得上難能可貴。”

王祥是西晉時臨沂人,他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親給他娶了後媽朱氏。朱氏經常虐待他,可是王祥覺得她是長輩,一直都很孝順她。

一年冬天,朱氏想吃鮮魚,可到處都買不到。王祥只好跑到河邊,準備把冰鑿開來打魚。冰太厚,很難敲碎,他就用自己的體温融化堅冰。後來,終於在冰上鑿開一個大窟窿,有兩條受到感動的大鯉魚從水裏跳出來。王祥帶着魚回到了家,繼母朱氏被王祥的孝心感動了。

黃香和王祥都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我也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爸爸媽媽累了,我就給他們捶捶背捏捏肩;媽媽胳膊疼了,我就給她揉一揉;我有好吃的東西就先讓爸爸媽媽嘗一嘗。

當爸爸媽媽老了的時候,我也要天天給他們講故事,陪他們做遊戲;他們提出的任何問題我都會認真地回答;如果我不知道怎麼回答,我就上網查資料,找到正確的答案。

《弟子規》教會了我怎樣去孝敬父母,還有很多很多的道理。

弟子規讀後感七年級2

《弟子規》這本書想必大家一點也不陌生吧。這本書是學童們的生活規範,他是根據至聖先生孔子的教誨編成的一部知識豐富的書。這本書教導學生為人處事的規範,禮貌待人,孝順父母等,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之……”在學習這弟子規的同時,我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別小瞧這三個字,其實這每三個字到含有一個深刻的道理,與《三字經》差不多。如果明白了這兩本書其中的道理,便能知天下。“弟子規”中的“弟子”是指一切聖賢人的弟子,“規”的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解。所以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了。《弟子規》中的道理不懂得,要想學習別的經典就很難得到真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想交朋友,千萬不要交沒有道德的朋友,要交有道德的朋友。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不了還有餘暇,那就應該讀讀《弟子規》與《三字經》啦。國學經典不僅僅是《弟子規》,還有家喻户曉的《三字經》,可同樣是三個字,有什麼不同呢?

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介紹吧。《三字經》是我國古代兒童的啟蒙課本,古人説:“熟讀三字經,方能知天下。”你説這三字經厲害吧。在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的,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的確確是一本十全十美的書,當然,讀過他,並會背,而且要懂得其中的道理的人,那就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了。讀過它的人,當然是受益匪淺了,但令人可悲的是,現代人都很少讀它了,甚至連看一眼都不願意。大家可千萬不要這樣啊,你難道不想做一位十全十美的人嗎?你肯定回答,想。那你為何不去讀《三字經》和《弟子規》呢?

是太難了吧,沒關係的,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啊。《三字經》、《弟子規》這兩本書都是差不多的,三個字一句話,三個字一句話,但在這“三個字“裏面,卻藴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它們可以讓你變的十全十美,快來讀吧,它們正等着你呢!

弟子規讀後感七年級3

中華國學經典《弟子規》是一本決定你的行為修養和命運的書,在你誤入歧途時,它就如同天上的北斗七星,如同每棵樹上的年輪,如同東邊初升的太陽,給你指引正確的方向,讓你守得雲開。

我是一個任性、倔強的女孩,從不懂得孝順父母,更不會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有時,做了一些讓父母傷心、難過的事,也不會主動去安慰他們。自從讀了國學經典《弟子規》。它如同初春的雨水,洗淨了我心靈的污垢,讓我懂得了“百善孝為先”。

《弟子規》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五千年智慧的結晶,是道德品行教育最好的素材。它讓我懂得了:在父母和我們發生爭執後,如果我們執意頂嘴,就會鬧得不可開交,但《弟子規》中的一句話時刻警醒着我“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的事,父母叫我們,我們再三推脱,父母有時要我們去做,我們卻不立刻行動,讀了《弟子規》後,我們會明白“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在我們遇到一點困難和挫折時,我們有可能會去選擇做一隻“縮頭烏龜”,從而萎靡不振,也有可能會去選擇自暴自棄,讀了《弟子規》後,我明白了“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同時也懂得了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敢於面對,因為天生我材必有用。也不必憤世嫉俗,看什麼都不順眼,而應該奮發向上,努力學習,不怕挫折,把失敗當作成功之母,因為任何美好的結局都要經過艱辛的努力才能得到。

一個人要經歷像蝴蝶那樣痛苦的蜕變,才能逐漸變得完美無缺,同時,也是這痛苦的蜕變,使蝴蝶拋去了原來醜陋的軀殼,獲得了魅力的身軀。夏天的知了,它們也是經過痛苦的蜕皮,才可以振翅飛翔。同樣,人就如同那蝴蝶和知了,只有經歷過,儘管這個過程很艱辛,但堅持下去,持之以恆,終究會變成美麗的”蝴蝶“,振翅飛翔的”知了“。在初步接觸《弟子規》時,我就被它所藴含的知識吸引了,每天,我都會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上面所説的點點滴滴,每天,我都會很”累“,但是,我選擇堅持,我的父母現在高興地不得了,説我變得懂事啦,這可多虧了《弟子規》,我相信,在我慢慢蜕變的同時,我的人生也會更加的精彩,人生的道路也會更加的平坦。

讀了國學經典《弟子規》,令我受益匪淺,同時也想了許多,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受到過《弟子規》的教育,任由着自己的習氣來成長,長大以後,這個惡習早已變得根深蒂固了,所以,當他走入社會,在工作裏面跟領導、同事的關係一定不可能處的融洽,哪怕有了自己的家庭,那麼家庭生活也不一定能夠幸福,因此,沒有良好的教育,吃虧的絕對不止這一個孩子!他還會影響到到身邊的人。所以,國學經典《弟子規》就起着不可輕視的作用!

我們每個人的父母都在日益衰老,我們日益長大的同時,他們的眼角會多出一條條皺紋,他們的頭髮會多出一根根白髮。父母把他們的愛全部傾注在我們身上,父母的愛比天高,比海深,在父母尚未”老“去的時候,我想作為孩子的我,應該回報他們,在他們累的時候,幫他們捶捶腿,揉揉肩,在冬天冷的時候,幫他們暖一暖被窩,在他們無聊的時候,給他們唱首歌,講個笑話……儘管這些只是滄海一粒,但,我會盡力做到,讓他們少一絲憂愁,多一份歡樂。是國學經典《弟子規》讓我有了這翻天覆地的改變!

讀國學經典《弟子規》使我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我們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加從容,它對我們有益無害!

弟子規讀後感七年級4

《弟子規》那本金色的小書,短小而精悍。傳承着中華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凝聚着一輩輩人。

那一個笑聲與淚水交織的夏天,別了母校,剛摘下紅領巾,滿帶稚氣的我考上了華泰。剛開學,學校就發了一本小小的書——《弟子規》,還要全文背誦。剛開始,我只是應付着讀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電,出於無聊,我隨手拿起那本小書看了起來。漸漸才發現它——《弟子規》的內容如此精彩。

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説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中的的《入則孝》後,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原以為為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反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的滿足我,還反倒覺得父母為自己做的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己過於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討厭他們。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喊我吃飯,而不聽話的我卻始終沉迷於精彩的電視節目中不肯離去,媽媽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應付,等到爸爸媽媽都吃完了,我也沒有去。等到節目結束了,我有感覺肚子餓了,走出房間一看,桌上已沒有飯菜了。我氣憤極了大喊:“媽媽,我要吃飯,怎麼沒有了呢?”媽媽急急忙忙的從房間走出來:“沒有了!你要吃飯?我給你去做。”於是媽媽急匆匆的為我去做飯……。而我還在埋怨着…。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太不應該了

父母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温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為我們耐心的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你們發現過嗎?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那一絲絲銀髮……

感恩父母,他們只需要你以後過得好就好,他們只需要你在他們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説的那一聲:我愛你們。

品讀《弟子規》,品讀《入則孝》,實踐《弟子規》實踐《入則孝》。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做人基本準則——《弟子規》吧!

弟子規讀後感七年級5

五千年的文明古國,向世人演繹着不敗的神話在世人面前樹立着禮儀之邦的稱號,可是這一切都成為過去,而今天,《弟子規》中所講述的禮義孝悌卻成為我們現代人的追求,重新追尋禮儀之邦的佳話,檢討我們現在的行為習慣。

《弟子規》中所講述的孝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一切以父母為中心,就過最早的考經也説過“百善孝為先”可見孝是多麼的重要啊。

在古時,我們有用“烏鴉反哺之情”來比喻人的孝心,講述一個人的孝情,以此來激勵我們。

大舜,處在一個極度壓抑的四口之家中,他承受着家人對自己的迫害,卻仍然怡色柔聲,希望父母有一天能改正行為,經過一番努力,許多年後家人改了惡行,家變得和睦和樂。這是二十四孝之首的大舜,有純誠目有高度智慧的孝行,改變了頑囂的父母而今天的我們,把父母的叮嚀説成囉嗦,不能容忍父母對自己的一點小批評,父母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時,就説父母的不是,我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為什麼你不是當官的爸爸,而是一個農民,一個每月幾百元的工資的窮父親”在我看來他是在侮辱他自己。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社會也在向更高水平發展,可是我們為什麼忘了那最初的自己?就連最基本的孝也變得那樣的難。

不僅是“孝”在退變,就連“禮”也開始瓦解。

《弟子規》中“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直”的簡介説道“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可知道禮的分重。

古人最注重禮節,禮節的周全是對對方的尊重,有敬意之禮,先人們一點點積累的名聲,響徹世界的“禮儀之邦”的代號——中國,卻漸漸地被我們一點點的拋棄。就在前不久,我看到書本上的兩三幅旅遊警示牌,那可是外國的風景區,在他們的警示牌用兩種語言寫着同一句語言:“請別亂扔垃圾”一種是英語,而另一種卻是醒目的中國字,可見我們的國人到他們那兒去旅行時,是多麼的不講文明,為什麼總是忘記,真的是時間的巨輪滾動得太快嗎?我們一定要丟掉“禮儀之邦”的美好稱號嗎?

讀後《弟子規》我們感悟,我們反醒,我們應該重拾那已被遺忘的記憶,找回那最初的自己,我們將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努力是我的信念,找回是我的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384qq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