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弟子規讀後感的五年級

弟子規讀後感的五年級

弟子規讀後感的五年級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的總敍,充分概括了所要求我們達到的準則,告訴我們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學習,如何講究文明和禮貌。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弟子規讀後感的五年級,請您閲讀。

弟子規讀後感的五年級1

這個暑假,我看了《弟子規》這本書,很有感受。《弟子規》顧名思義就是古代弟子的行為規範,它告訴我們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做人要守信、慷慨。

先説守信吧,我可是一個很守信的人哦。暑假裏的一天,我和一位同學約好晚上七點鐘在羽毛球館見面,可是時間已經過了很久,她還沒來。我急得讓媽媽打她媽媽的手機,可是一直沒人接。媽媽勸我別等了,先自己玩吧。我不肯,我想起《弟子規》裏的一句話: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我要講信用,我要遵守諾言!我家和她家離得很近,於是我央求媽媽陪我去她家樓下叫她,我在她家樓下大聲喊了好幾遍,都沒人應。當時我就像一隻泄氣了的皮球一樣,很失望。媽媽安慰我説:“你是個守信的好孩子,她也許有急事去了吧。”我心裏才舒服了一些。

我平時雖然不是那麼慷慨大方,但對於橡皮、鉛筆之類的小東西,我是十分樂意借給別人的。但因為我是一個很愛看書很愛買書而且很愛惜書的“小書迷”,所以我不怎麼願意將自己最最喜歡的書借給同學,生怕同學把自己心愛的書給弄髒弄壞了,因此有時就不太願意把書借給別人。但是自從讀了《弟子規》之後,我的表現有了很大的變化:我認識到這是一種很自私很小氣的行為,我為自己過去的表現感到羞愧。我準備開學以後把自己喜歡的一些書都帶到班裏,和同學們分享。我要做到《弟子規》裏説的那樣:人借物,有勿慳。這樣,大家在一起都可以相處得很快樂,很開心,看着別人開心快樂的樣子,我想我一定會比他們更開心!

守信、慷慨的人會更受大家的歡迎,還會有更多的朋友,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守信、慷慨的人吧!

弟子規讀後感的五年級2

暑假裏,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因為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道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平時説話時要謹慎,不要隨意亂説,要講信用,説到做到。再次,和他人相處時要平等待人,有愛心,與品德好的人交朋友,並學習他的優點和長處。最後,在做到了以上這些後,就可以認真學習書本上的科學文化知識了。以前我也明白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但沒有把它們系統化。原來“弟子”也有“規”啊!

讀《弟子規》,讓我感觸最深的有兩句話:一句是“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一句是“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它的意思是: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恭敬敬的將父母的話聽到心裏。當我們犯了錯,父母責備時,我們應當順從的聽父母的教誨並且承擔自己所犯下的過失,不可以頂撞父母,使他們傷心。以前我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好,雖然也知道這方面的道理,但就是做不到,經常頂撞父母,惹父母生氣,我今後堅決要改正,做個聽父母話的好孩子。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如果父母疼愛子女,子女能孝順父母,那是極其自然的事,這樣的孝順又有什麼困難呢?如果父母討厭子女,子女卻還能用心盡孝,那才是難能可貴的,是有賢德的體現呀!這方面在以前我還真做不到。以前只要父母一批評自己,哪怕是自己錯了,心裏也會想:父母現在對我不好,長大後我也不對父母好。看來我是大錯而特錯了,今後我一定改正,做個孝順父母長輩的好孩子。

這就是我初讀《弟子規》後學到的道理和感想,寫出來與大家共同交流。

弟子規讀後感的五年級3

不久前,讀到陳寅海同學一文,講的是《弟子規》中的一些要求要想全部一字不落做到位是不可能的,即使《弟子規》的作者本人也一樣。

簡舉幾個小例:在《泛愛眾》一則中,有這樣一句:“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意思是,説他人的惡行,就是在做惡;一味地痛恨他人,自己也會遭到禍害。這個句子的前半句倒是值得斟酌和商榷。

我們都知道,在3。15晚會上曝光的黑廠、黑公司,許多都不是消費者直接發現的,而相當一部分,是由公司裏的員工自行舉報的。這些舉報者,冒着被報復打擊的巨大風險,堅定地選擇了正義,揭示了黑幕下的一切,這種行為是讓我們感動和敬佩的。有良心的人都該瞭解,他們的舉報又使消費者的權益得到更好的保障。這是一件大好事。可是依照“揚人惡,即是惡”來説,卻成了一件“做惡”的事。顯然,這句話與現實相駁了。

其實,《弟子規》中還有不少這樣的“駁論”,像“喪三年,啼悲咽;居處變,酒肉絕。”“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做。”等等都與目前的社會現狀不符,甚至有所違被常理了。

但是,僅憑此我們就可判定《弟子規》過於封建嗎?那是不能的。的確,不得不承認,《弟子規》因作於與目前時代背景不同的封建階段時期,受那種大背景、大環境影響寫出來這樣的東西也就不足為奇了。雖然如此,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書是死的,人是活的。作為一篇行為規範,《弟子規》在我們學習時,不僅應該瞭解它原文所述內容,更要放入現實中去,以當下的社會來重新對原文進行新的解釋,讓古文更符合現代社會背景。

總之,《弟子規》旨在傳播尊重、孝道、博愛、讀書、做人等方面的主題在任何時候都合適。因為無論何時何地,這以上五個詞都有是我們的人生必修課。

弟子規讀後感的五年級4

這個假期,老師推薦我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這本書使我真正領略到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奧義,教會了我許多為人處世的大道理,培養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

“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父母生我養我,長我育我,含辛茹苦的撫養我們長大成人,那滔滔恩情做兒女的何時才得以償還?所以,《弟子規》的序章就是“入則孝”。“百善孝為先”,古有王祥冰雪之天剖冰取魚做給生病後母;黃香夏天扇席,冬天暖被只圖父親舒適。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當父母呼喚的時候,應當即刻答應,不能慢吞吞地愛答不理;當父母要求做事的時候,應當立即行動起來,不能拖延、偷懶。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地聽明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接受批評。父母,是這個世上最愛我們的人,這些是孝順父母最基本的要求,你又做到了哪些?父母只會一味的奉獻,從不奢望我們能夠回報什麼,而我們卻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只會一味的索取,要這要那,無理取鬧。

父母辛苦賺錢養家餬口,還要供我們上學,照顧我們衣食住行,早已身心疲憊,而我們卻處處不讓他們省心,那些委婉地建議到了我們的耳邊都會覺得無比厭惡,説一句,更是恨不得頂十句。

父母就像對一塊稀世珍寶似的對我們,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我們生病時,父母哪次不是無微不至地照料着,我們痊癒了,父母卻病倒了。而父母生病了,我們哪次不是一句問候就草草了事?

“誰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疼我愛我,從現在開始,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父母疲勞時,為她們捶捶背,揉揉肩,遞上一杯温水,送上一句問候,好嗎?

弟子規讀後感的五年級5

中國的傳統國學博大精深,《弟子規》讓我這個從來不讀國學經典的人也大開眼界。唐太宗説,魏徵是一面可以明得失的鏡子。我認為弟子規也正是如此。它可以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人怎樣做事。今天,在讀到任己見,昧理真。這句話時,我的腦海裏浮現出了那幅畫面

國小一年級的我還十分幼稚、天真、死勁兒。還記得那個星期天,我在做數學作業時,遇到了一個關於長方體的題,想了許久,終於回憶起課堂上老師講課的片段,便寫上了答案。媽媽看見我在思考難題,便站在我旁邊看着。看了一會兒,她説:這題錯了,你看----説着,在作業本上給我畫了一個圖,指着圖給我講解,可我怎麼聽得進去?我想:老師就是這樣講的啊!哪裏有錯!我聽的不耐煩了,説:老師就是這樣教的!媽媽見我如此頑固不化,氣得火冒三丈,説:你先別管老師怎麼講的,你給我聽着!望着媽媽嚴厲的目光,我委屈地留下了淚。講了大半天,我還是迷迷糊糊,滴水不進,根本沒聽進去。最後沒有辦法,媽媽只好在門口搬了一些磚頭,給頑固的我詳細的講解。媽媽的耐心也感染了我,我專心地聽着媽媽的講解,一遍不懂,我聽第二遍。終於,我突然開竅了,知道這題的原理和錯誤原因。第二天去學校,我的作業得了滿分,老師還特意表揚了我,其實不應該表揚我回到家後,我對媽媽道了歉,説我受到了表揚,媽媽並沒有批評我,對我説:上課一定要專心聽講,不能再像這次,自己聽錯了還認為是對的。

結合這件事和《弟子規》中的這句話,我懂得了做事,學習都不能一意孤行,執着自己的見解,而違背真理。當別人給你講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專心認真地聽。《弟子規》也如魏徵一樣,是一塊可以明得失的鏡子啊!

弟子規讀後感的五年級6

在這個假期我學習了《弟子規》。《弟子規》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讀本之一,是集孔子等歷代聖賢之道,以至教育、培養德才之人的理想讀物,它教導我們對親人孝順,對老師、同學、朋友誠信、禮貌等。通過學習,它讓我懂得了如何對待身邊的人,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對待同學。

在“孝”方面,雖然沒有做對不起父母的事,但是我們對他們的回報不是很多,反之他們對我們百依百順,我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的滿足我們,而我們卻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有時候他們關心多一些,卻嫌他們嘮叨,那多不應該啊!作為子女,應該按《弟子規》中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們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的父母。

在“誠”方面,我小時候也會覺得誠信不重要,《弟子規》中説到:“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就是説,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可胡言亂語,説謊騙人。對於誠信,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謹”是學生主修的第三門課,是指我們行為上要謹慎,不可放逸。小時候喜歡挑食,或説不吃飯,其實都是不好的。“對飲食,勿揀擇”就是教我們營養要均衡,不要挑食,否則對身體腸胃不好。

“弟子”就是學生,“規”就是規範,讀《弟子規》,糾正了我的思想,規範了我的行為道德,讓我懂得了禮貌,學會了尊重。

我讀了《弟子規》後,不再是以前那個任性的我了,現在的我變得有禮貌、懂得孝順父母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m36jd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