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弟子規讀後感多篇新版

弟子規讀後感多篇新版

弟子規讀後感多篇新版

《弟子規》的作者是清朝的李毓秀。讀後,它讓我懂得了如何尊敬師長和父母,怎樣和兄弟姐妹融洽相處,怎樣學習,怎樣做事,怎樣做人等等。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弟子規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

弟子規讀後感範文1

放假了,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弟子規》,這是我認識的第一本關於孔子的書籍,對於這位新“朋友”,剛開始我並不欣賞它。

我漫不經心的打開這本書的第一頁,我就開始害怕了,因為裏面有很多我不認識的字,不明白的意思。我不情願的讀着:“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咦!這是什麼字呢?”我奇怪的自言自語道。隨手翻開了字典,找到了這個字。我以為我自己記住了這個字,可讀到第二遍的時候,我又忘記了。“真煩人!”我大聲喊起來。媽媽走過來,問我發生了什麼事,我把剛剛發生的一切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親切的説:“這是一本國學書籍,裏面講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媽媽耐心的講了裏面的內容。聽了媽媽的話,我又繼續讀起來,讀到了:“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我明白了:從小要孝順父母,我為自己能夠理解這些道理而感到高興。於是我更加渴望能把它讀懂,漸漸地我開始喜歡我的這位新“朋友”了。

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我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同時也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我對哥哥説:“俊傑,給我倒杯水。”現在想想,這是不對的,自從我學了“稱尊長,勿呼名,對長輩,勿見能”現在,每次我都喊他一聲“哥哥”。

還有一次吃飯的時候,媽媽把飯菜端來,我就自己吃了起來,完全沒有想到剛剛辛苦做飯的媽媽,學了“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後,我現在每次吃飯都等爸爸媽媽坐下來後,我才坐下。

《弟子規》使我懂得了要在生活中孝敬父母,有愛兄弟姐妹,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還使我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説話要文明,和別人相處的時候,要團結有愛。

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所以以後我要多讀一些好書,這樣才能更加完善自己。

弟子規讀後感範文2

《弟子規》是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大量,什麼是親情,友情等等……

它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説,是十分必要的。

它告訴我們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弟子規》裏有這樣的一句話"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都要盡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不孝敬,又怎麼能去愛別人呢?

做人不僅要孝順父母,還要誠實守信。這在《弟子規》中的“信”便有提及一—“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其意思是:開口説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的確,古往今來,人與人之間十分講究誠信,因此,我們要時刻牢記着“輕諾必寡信”的忠告,堅持着“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信念,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我們應該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

我讀完弟子規後,覺得自己受益不淺。弟子規讓我懂得了什麼叫愛,什麼叫孝,什麼叫信任,什麼叫寬容,什麼叫友誼。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範文3

暑假期間我來到了圖書館看了《弟子規》一書,這本書每句話都很短,只有十二個字,但 裏面的含義非常豐富,深刻的影響着我。

《弟子規》是教我們學生在家孝敬父母,外出和別人友好相處,在學校尊敬師長的行為規範。從古代到現在,國小生們都在學習這本書。

《弟子規》一開頭就教我們首孝悌,次謹信,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謹慎、講信用。接着就教我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和姐姐,哥哥平時基本上都做到了,除了有時我看書入迷了聽不到父母叫我的聲音。

父母養大了我們,我們國小生該怎樣孝敬他們呢?《弟子規》是這樣教我們的:冬則温,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這句話的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感到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感到涼爽。早晨起牀,要先向他們請安問好;傍晚回來了,要向父母報平安

《弟子規》中的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這段話我不太理解,讀了更讓我感動的故事卧冰求鯉,我知道了如果父母疼愛我,我孝順父母,並不是一件難事;如果父母討厭我,我卻還能用心盡孝,那才算得上難能可貴。

王祥是西晉時臨沂人,他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親給他娶了後媽。後媽經常虐待他,可是王祥覺得她是長輩,一直都很孝順她。

一年冬天,後媽想吃鮮魚,可到處都買不到。王祥只好跑到河邊,他就用自己的體温融化堅冰。最終把魚帶回了家,後媽被王祥的孝心感動了。

王祥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我也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父母累了,我就給他們捶捶背捏捏肩;媽媽胳膊疼了,我就給她揉一揉;有好吃的東西就先讓父母嘗一嘗。當父母老了的時候,我也要天天給他們講故事,做家務;他們提出的問題我都會認真地回答。

《弟子規》教會了我很多很多,今後要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範文4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一本傳統美德培養的守則,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背誦了弟子規。現如今,每年暑假我都會拿出來重新朗讀,而每次都會有新的認識,新的感受!

讀了《弟子規》後,最使我受到啟發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話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我們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應該虛心接受,不能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傷心。理解了這段話的意思後,我不由得深感內疚:平時爸爸媽媽叫我,我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媽媽要是讓我做事,我也總會毫不猶豫地説讓爸爸去做……

《弟子規》還有這樣的一句話,我一直記憶猶新。“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幾年前,我奶奶來縣城看病後返回老家。爸爸每個週末都回去看奶奶,而且每次都要住幾天。看到別的小夥伴週末都出去玩,我就哭着給爸爸打電話,不停問他什麼時候回來。爸爸説:“乖寶寶要聽話,你需要我,可是奶奶現在更需要我”當時我不明白,現在完全懂了。父母都有老去的一天,當他們躺在牀上不能動了,就是我們回報父母恩情的時候,“烏鴉反哺,羊跪乳”動物都懂的,何況我們人了!

反覆朗讀《弟子規》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孝敬父母、尊重師長、團結同學。“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個校園裏。班裏有的同學家庭條件不好,也有的父母不在身邊在外地工作的,每天上學總會出現丟三落四的,或者缺少必要的文具,我覺得他們更需要愛和幫助。早晨上學時,我常常多帶些口罩,橡皮和筆。爸爸看到總會笑着説,學雷鋒嗎?我説是的。我付出了愛,同時我也收穫了滿滿的愛。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行為準則:“好學多問肯鑽研,勤勞篤行樂奉獻。明禮守法講美德,孝親尊師善待人。”《弟子規》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反覆閲讀,定能受益終身!

弟子規讀後感範文5

每天清晨,撒滿光輝而顯得生機一片的校園裏,伴着悠揚的音樂,便會傳來朗朗的誦讀之聲,整齊而又洪亮。同學們在讀什麼呢?哦,原來是我們第三實驗國小人人都在誦讀的《弟子規》。

《弟子規》為孔子編著。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學習《弟子規》(雖然他們早已當客成名)?不計其數。就連權力至上的皇帝也對它“怵”三分,拜倒在它腳下。如唐太宗李世民,他經常採納下屬的正確勸諫,先後接受了魏徵二百多次批評規勸,還把他比作可以糾正自己過失的一面鏡子。因為“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唐太宗對臣下的意見能夠認真聽取,擇善而從,這在中國曆代的封建皇帝中是無人可比的,正可謂“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同時讓我們懂得“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弟子規》教育人們首要是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其次是在日常生活中,行為要謹慎、言語講信用。每時每刻對眾人都得有愛心,向每個人學習,有仁德情懷。然而生活中我也有做得很不夠的地方,記得那一次……

我剛熟背完“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就被爸爸叫去吃飯。我一邊嗯嗯呀呀地答應着,一邊慢悠悠地走出房間,然後慢騰騰地去洗手,磨蹭了好一會兒才到餐桌,還東張西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不覺間,當回過神來時,才發現碗了多了好多菜:紅蘿蔔、大白菜、香菇……似乎把白米飯也壓得喘不過氣來,簡直就是喧賓奪主嘛,我滿臉不高興,不由自主把碗裏的菜統統夾回盤子裏。爸爸此時又開始了他的説教:“吃不能只是為了好吃,而要吃得健康,這些菜富含維生素……”我最怕聽爸爸的“經書”了,只有乖乖把那些菜“物歸原碗”,皺着眉頭勉強“一掃而光”。可是,一旦有機會在串串香面前,我卻是表現得那樣“貪婪”,一連可以挑十幾串,狼吞虎嚥地吧唧吧唧嚼得歡。因為這樣的“垃圾食品”若非特殊情況爸爸媽媽是絕對不會讓我碰觸的,可我就是嘴饞,怎會不把握機會狠狠地一飽口福呢?

現在你該知道我為什麼長得高卻長得瘦的緣故了吧?是的,挑食!特別是對吃水果,從來都不主動,最讓爸爸媽媽頭疼。我可是在媽媽使出渾身解數後才開始慢慢喜歡上香蕉、草莓、奇異果、橙子、甘蔗的呢。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相信在《弟子規》的不斷感化下,在爸爸媽媽老師等長輩們的關懷教導下,我一定也會對最近被評為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之首的蘋果情有獨鍾的,對富含維生素A、B、C的青菜來者不拒的,因為它——《弟子規》乃是我成長之路的良師益友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wyqr9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