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弟子規讀後感的三年級

弟子規讀後感的三年級

弟子規讀後感的三年級

一有時間,就在家裏安靜的角落,慢慢的品,慢慢的悟,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也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也知道做人有許多規則,但就是沒有把這些規矩運用起來總之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弟子規讀後感的三年級,請您閲讀。

弟子規讀後感的三年級1

讀了《弟子規》,它就像一盞明燈一樣指引着我,讓我在德行方面進步有了很大的。

以前,每到吃飯的時候,媽媽叫我吃飯,我總是心不在焉,雖然嘴裏説着“馬上來”,可我還是一頭紮在電腦前玩遊戲,在媽媽的再三催促下我才不情願的把遊戲暫停去吃飯。現在想想,這是多麼不應該呀。現在,每當媽媽説吃飯,我會立刻放下手裏的遊戲,趕緊幫媽媽擺碗筷,搬凳子。因為“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以前,我生病發燒時,媽媽總是細心的照顧我,藥總是媽媽先嚐嘗再給我喝,晚上也會徹夜照顧我,而我呢,當媽媽身體不舒服時,還吵着媽媽陪着我出去玩,不讓媽媽休息,現現想想,自己都覺得臉紅,我以後會改的,媽媽身體不舒服時我會讓媽媽好好的休息,細心的照顧媽媽。因為“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以前,我做完作業,總時將作業本、書、文具等隨便一扔,搞得到處是我的東西。有時看完書後,桌上、地上、牀上,到處是書,真是雜亂無章!而現在我都把書分類整理得井井有條地放在書櫃上。爸爸媽媽都説我像換了一個人一樣,還直誇我的房子整潔呢!

通過讀《弟子規》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多説請、謝謝、您好、對不起等禮貌用語,養成主動寫作業的好習慣,作業不磨蹭,這些我一定要謹記在心,時時刻刻用《弟子規》來教育自己,鞭策自己。

弟子規讀後感的三年級2

《弟子規》那本金色的小書,短小而精悍。傳承着中華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凝聚着一輩輩人。

那一個笑聲與淚水交織的夏天,別了母校,剛摘下紅領巾,滿帶稚氣的我考上了華泰。剛開學,學校就發了一本小小的書——《弟子規》,還要全文背誦。剛開始,我只是應付着讀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電,出於無聊,我隨手拿起那本小書看了起來。漸漸才發現它——《弟子規》的內容如此精彩。

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説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中的的《入則孝》後,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原以為為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反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的滿足我,還反倒覺得父母為自己做的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己過於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討厭他們。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喊我吃飯,而不聽話的我卻始終沉迷於精彩的電視節目中不肯離去,媽媽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應付,等到爸爸媽媽都吃完了,我也沒有去。等到節目結束了,我有感覺肚子餓了,走出房間一看,桌上已沒有飯菜了。我氣憤極了大喊:“媽媽,我要吃飯,怎麼沒有了呢?”媽媽急急忙忙的從房間走出來:“沒有了!你要吃飯?我給你去做。”於是媽媽急匆匆的為我去做飯……。而我還在埋怨着…。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太不應該了

父母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温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為我們耐心的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你們發現過嗎?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那一絲絲銀髮……

感恩父母,他們只需要你以後過得好就好,他們只需要你在他們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説的那一聲:我愛你們。

品讀《弟子規》,品讀《入則孝》,實踐《弟子規》實踐《入則孝》。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做人基本準則——《弟子規》吧!

弟子規讀後感的三年級3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而構成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古代聖賢所創造的啟蒙經典。自從讀了《弟子規》後,我深有感觸。

“弟子規,聖人訓,守孝弟,次謹信”,這幾句話的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自己的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在《弟子規》眾多經典名句當中,這幾句是我最喜歡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雖然做到了孝敬父母,尊重長輩,但是,卻沒有做到友愛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次,媽媽買了一些零食回來,妹妹正在做作業,並不知道有吃的,於是,我自個兒痛痛快快的吃了一頓。結果,妹妹做完作業後看到一包包空零食袋,號啕大哭,我還不以為然,昂着頭,興高采烈地玩電腦去了。還有一次,我和表弟在旱冰場滑旱冰,表弟不小心摔倒了,手脱了臼,大哭大嚷着要回去。我無可奈何,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旱冰場。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停的責罵表弟,説他是懦夫、毛毛蟲等弱不禁風、經受不了風雨的事物。現在想起這些事來,我真是覺得無地自容、羞愧不已。

“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我們中華民族就有許多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的人,就拿孔融來説吧:孔融在四歲時,家人買梨給他治瘡,可孔融覺得自己應該關愛關心自己的人,便將大梨讓給了別人,自己只吃最小的梨。以後我也要像孔融學習,更加關愛自己的兄弟姐妹,處處想到他們,有好的東西時與他們共同分享,而他們有困難時,我也要主動伸出援助之手,,當他們煩惱時,也要為他們排憂解難,和他們共同開心,共同憂傷,團結互助。

今後,我一定會做到“首孝弟,次謹信”,與親人共處一片藍天,互相關愛幫助。而《弟子規》也將陪伴我走過以後的人生!

弟子規讀後感的三年級4

俗話説:“男女搭配,幹活不累”。所以,男女分工責任也不同。男主外,女主內,這是自然規律。而現在卻是個陰盛陽衰的時代,“女漢子”“女強人”越來越多,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這真的不容樂觀啊。女性的根本責任就是“相夫教子”教育好下一代。這並非重男輕女,而是更重視女性。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這麼大的責任交給我們,是多麼的榮耀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無人可替代的,這就是親情的偉大之處。而現在的人,為了名利,代理父母越來越多樣化,而孩子的身心卻越來越不健康。“養不教,父之過”各位家長真的要反思了。再好的學校也不如一個和諧的家庭和父母的關愛。“教子不能等啊”!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先入為主,莫等到真正出現問題了,再想法去改變,到時候真的後悔莫及了。

教孩子一定要有正確的方法跟原則。求學問最重要的就是專心專注,一心一意。“富貴不可常保”我們一定要考慮孩子有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有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吃苦如吃補”,要讓他們從國小會惜福,感恩,習勞。那麼,當他們長大後真正步入社會的那一天,你也會很放心的把他“放”出去了,讓他展翅高飛。這又讓末學想到了雄鷹的精神,這也正是我們培養孩子的中心思想和最終目標。家長們也一定要高瞻遠矚,千萬不要為了考試去考試,一定要讓他們學習那些真正有用的東西,這才是硬道理,決不能讓孩子做那些外強中乾的人啊!

弟子規讀後感的三年級5

我認為,《弟子規》是一部十分科學的書,它把全書分成幾部分,在《總敍》裏提出: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古人云:百善孝當先所以自然將孝放在首位,這一部分對父母的分析透徹,可以説把孝説道了方方面面,且並不像眾所認為的封建孝道如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指明雖然重孝,但不可舍理求孝。

現實生活中,即使是第一部分入則孝也很少有人全部做到。

但古人亦云:忠孝不能兩全。

實事上,如果孝做的太絕,不會有什麼好處,因為社會發展的力量來自於新一代,如果這幫人都把精力用在孝上,那麼社會就止步不前了,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覺悟,不願接受兒女的孝意,但有些人卻説養兒防老,我認為這是可笑的,因為社會仍需發展我,父母的努力,歸根結底用到推動社會的發展上,但是發展中的社會並不能直接回報父母,需要在子女這裏回扣,才能報答前輩的貢獻,如果全部回扣了,那就象是把一個東西推出去又拉回來,是無用功。

所以説父母的愛,是為社會做貢獻,兒女不過是略表謝意罷了。

我們所處的時期,是需要能量推進的,做這些人並不是新一代,而是父母們,他們是在真正不求回報的工作,而我們只是一箇中轉站,等到我們為人父母,是我們該奉獻的時候了。

所以,父母應該注意自己的使命,並不是養兒防老,兒女們也要知道父母是付出而無回報的,所以要孝順這些無私的人,他們為社會做了貢獻,應有一份讓他們心安的報酬,可以不多,只要表達心意即可。

弟子規讀後感的三年級6

學校發給我們一本《弟子規》小書。開始我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麼意思。今天,在老師的指導下又把《弟子規》拿出來認真地讀了一遍,原來《弟子規》是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大量,什麼是親情,友情等等……

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氣。有一次,媽媽把飯做好以後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飯,我被精彩的電視劇迷住了,沒有答應。媽媽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飯,我不耐煩的回答:“你們去吃嘛,我一會再來,喊我幹什麼嘛。”媽媽説:“飯快涼了,快點來吃吧!”我還是等電視劇完了之後才到飯桌上去吃飯。還有一次,媽媽正在廚房裏幹活,叫我幫她把地掃一掃。我根本就沒有理她,只是在電腦上盡情的打遊戲。媽媽過了一會又喊了:“你把地掃了沒有啊?”我還是沒有聽見。媽媽生氣的説:“你這孩子,沒有聽見我叫你嗎!”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的入則孝,我很後悔。尤其是有看見後面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説“父母叫我們,應該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偷懶。”反思我自己的行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於承認錯誤是一種美德,現在,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的三年級7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麼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説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説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偽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説得多有道理啊!我們應該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思品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小的時候,摺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摺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説:“你摺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摺紙,好嗎?”“沒問題”,她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後悔,她説:“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着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後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最後,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而無信,萬事皆虛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裏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

弟子規讀後感的三年級8

從小到大,一直在父母愛的羽翼下幸福成長,因而我認為,父母愛孩子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無需回報的。

直到有一天,媽媽向我推薦了一本書——《弟子規》,它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尊老愛幼,什麼叫孝敬父母,什麼是為人處事的準則。我國古代就講究一個孝字,百善孝為先,所以教育的教字左是孝,而右是文,表示要先學習孝道,有餘力再學習文化知識。因此,《弟子規》開篇便是“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新仁,有餘力,則學文。”以後,心裏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當父母年老的時候,儘自己所能,讓他們生活得健康快樂。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待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

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十二個字,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它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要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以拖延或推辭偷懶。讀到這裏,我感觸很深。想到每逢吃飯的時候,媽媽喊我,我一邊回答“馬上”,一邊繼續我的手頭“工作”,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沒有想到為辛苦工作的父母端上飯菜,擺好餐具,真是不應該呀。《弟子規》就像一面鏡子,照見了我生活中的缺點與不足,讓我知道如何感恩父母,善待他人。

其實,感恩體現在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上:感恩是父母回家時的輕聲問候;是父母生病時的關心照顧;是父母疲勞時的悉心捶背……讓感恩充滿我們的心,讓行動感動你們的父母。感恩,讓生活更美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v97yv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