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弟子規的讀後感二年級

弟子規的讀後感二年級

弟子規的讀後感二年級

通過讀《弟子規》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多説請、謝謝、您好、對不起等禮貌用語,養成主動寫作業的好習慣,作業不磨蹭,這些我一定要謹記在心,下面為搭建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弟子規的讀後感二年級,請您閲讀。

弟子規的讀後感二年級1

學了《弟子規》之後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對它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其中的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系統,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説的道德。在學習《弟子規》的同時我也反覆拜讀了蔡禮旭老師的《幸福美滿的人生》這一寶書,越讀越感到它的確是人生智慧處世寶典。蔡老師的道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運行法則。德是教導人類如何順從大自然的法則,不違背做人的原則。其精髓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倫關係。它教我們如何修身,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是具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知恩圖報,尊老愛幼,待人誠懇這些優良的傳統從古至今都為人所熟知,翻開《弟子規》一讀,就彷彿置身於文明當中,置身於做人的倫理大道當中。

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實孝,卻不曾注重細小。而《弟子規》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

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這些足以讓我心悦誠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弟子規》讓我們知道感恩。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於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

弟子規的讀後感二年級2

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單在孝方面就覺得做的遠遠不夠,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弟子規》的實質是孝在先,友愛兄弟姐妹,對己謹信,對人仁愛,有能力在學習知識。至於其中的實際做法,我們能做的,去做,不適應現在社會的方式,我們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規》的精髓不是多麼的讓我們一般人望塵莫及,而是時時刻刻在我們周圍,時時刻刻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不按照這個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難行。因為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文化,是我們傳統道德觀。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弟子規的讀後感二年級3

學習《弟子規》,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説,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它告訴我們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弟子規》裏有這樣的一句話“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都要盡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不孝敬,又怎麼能去愛別人呢?

俗話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父母不孝順、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麼他的孩子都會看在眼裏,有一天他的孩子還會去學習,自己的行為不光會影響自己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記得有一則小笑話是説,有個老人年紀大了,雙手經常哆嗦,他的兒子兒媳嫌棄他,有一次吃飯的時候,老人打破了一個碗,老人的兒子兒媳非常生氣,對着老人發了一頓火,從此之後,讓老人用木碗吃飯。有一天,這對夫婦發現自己的兒子在玩木頭,就問兒子在幹什麼,兒子説在給他們做碗呢,等到他們老的時候給他們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個人能夠做到,我們的和諧社會才是可以期待。

弟子規的讀後感二年級4

學校近日舉行了“國學經典朗誦活動”,我有幸閲讀了中國遠祖着作——《弟子規》。其中,我明白了做人要孝順父母和誠實守信這兩個道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掀開《弟子規》的扉頁,這短短的二十四個字引起了我的深思。在古代時,人們已經懂了“百德孝為先”的道理。可如今,我們卻對父母橫蠻無理,面對父母的熱切呼喚,我們卻不理不睬;面對父母的再三交代,我們只是口頭答應,卻遲遲不肯動身;面對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並非虛心接受,反而強詞奪理……為此,我們應在“孝”上下苦功,儘量做到“冬則温,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

做人不僅要孝順父母,還要誠實守信。這在《弟子規》中的“信”便有提及——“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其意思是:開口説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的確,古往今來,人與人之間十分講究誠信,因此,我們要時刻牢記着“輕諾必寡信”的忠告;堅持着“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信念;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通過這次活動,我不僅對《弟子規》有了認識,還樹立了新的人生觀。在以後的歲月裏,我應該嚴以律己,做一個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和知書達禮的人。

弟子規的讀後感二年級5

剛拿到《弟子規》,我認為這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書,但是語文老師為什麼要我們背、抄、讀以後還要默呢?難道這本書像別人説的那樣有“金”?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這我要告訴大家,這本書中真的有“金”。不,應該説比金還要值錢。想知道是什麼嗎?請聽……

從五年級開始,我們就開始讀《弟子規》,《弟子規》是一本教人道理的書,從《弟子規》中,我先是學到孝順。

同學們,十三年來,父母付出了多少,讓我們擁有無私的母愛,偉大的父愛,給我們提供了許多的生活用品,讓我們過着美好的生活,而我們呢?我們卻不懂得珍惜父母給我們的一切,還一次次的辜負他們的好意,有時父母叫我們做事,我們總覺得父母太煩太懶了,自己又不做,每次都叫我們做。就拿我來説吧!以前媽媽經常叫我幹這樣,幹那樣,我總覺得她太懶了,每次都叫我幹。自從我讀了《弟子規》的“入則孝出則悌”後,我懂得了父母叫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好,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兒女成龍成風呢?從這以後,父母叫我的,我都會及時答應,不會拖延,父母要求我做的事,我都會認真去做,再也不會偷懶,不會埋怨。身為子女的我們,應該要孝敬父母,因為他們為我們付出的實在是太多了。

我從《弟子規》當中還學到了誠信。

弟子規的讀後感二年級6

讀《弟子規》,感悟人生記得小時候,老師天天要我們背《弟子規》。一進我們的教室,就能聽到孩子們在咿咿呀呀地背《弟子規》。當初,我不知道它其中有什麼意思,只是一味地背呀背。

因為如果背不下來的話,是要挨板子的,因此也不管是什麼意思了。隨着年齡的增長,翻開《弟子規》,已經能看懂個別句子,並且能接受到他傳給人的信息,還知道了要尊敬師長,孝敬父母,關心他人的道理了,有了《弟子規》給我的啟迪,使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家人都説我是好孩子,《弟子規》使我受益不淺。。

又過了幾年,我再次打開《弟子規》的時候,深思其中的問題,發現《弟子規》不光是兒童的啟蒙讀物,更是人在茫茫大海中的燈塔,人生十字路口的指南針。它是做事之基,做人之本。它在孩子小時候,教會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長大後教會他如何辨別是非對錯,使他成為一個有道德,有素質的人。他教會人們尊重師長,孝敬父母,關心他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這是它要傳達給人們的信息,在人生路上更是如此。要想在社會中立足,首先要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就像《弟子規》中的謹信,親仁,不能不安好心。如果做不到這幾點,就難被社會所接受。然而,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首先要做到《弟子規》中的這幾點,由此可見《弟子規》對人的影響極大。

弟子規的讀後感二年級7

當我與父母爭吵時,是它,讓我學會尊敬;當我驕傲自大時,是它,讓我學會謙虛;當我與朋友爭執不讓時,是它,讓我學會謙讓!在我的人生中,它,教會我許多做人的道理——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一次,我睡覺時忘關燈了。媽媽下班回來看見了,立刻把我叫醒,罵道:“你這麼大了,難道就不知道節約電嗎?用電不要錢嗎?”我委屈地辯解道:“忘記了嘛。”“你還真會找藉口!”聽了媽媽的一番話,我傷心地揚長而去。我的心情如同外面淅淅瀝瀝的小雨一樣悲傷!

我就這樣糊里糊塗地走着,走着,不知不覺走到了一所幼兒園跟前,突然,傳來了一陣朗朗的讀書聲:“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一句話,使我忽然間明白了什麼,我飛快地跑回去。

站在門前,但不知從何下腳,一幅景象卻映入眼簾:媽媽不停地撥動着電話,詢問着我的信息,卻接受一次次的失望!

頓時,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我衝進門去,依偎在媽媽懷裏,肆無忌憚地哭泣起來,邊哭邊説:“媽,對不起!我再也不跟您吵架了,我一定聽你的話!”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一次,我和哥哥搶遙控器,你爭我執,不相上下。忽然,我腦中閃過一句話:“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於是,我主動讓給了哥哥!

《弟子規》,我最好的朋友!

弟子規的讀後感二年級8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在心靈上有着巨大的震撼。最最令我感動的是孝子陸績的故事。

三國時期,吳國的陸績很有孝心,他的孝名眾所周知。陸績,一位十分聰明的人,因為酷愛讀書,從而見多識廣、博學多才,被當時的人們稱為“神童”。

在陸績六歲時,就在九江拜訪了大名鼎鼎的袁術,而且他對袁術提出的問題都可以對答如流。袁術對陸績的知識淵博十分欣賞,竟破例賜坐,還賜他吃柑橘。可陸績剛吃了一個柑橘,突然想起母親從未吃過這樣美味的柑橘,覺得十分遺憾,於是便偷偷地揣了三個在懷中,想回去孝敬母親。不料,當陸績拜辭袁術彎腰作揖時,柑橘一下子從他的懷裏掉了下來,袁術對此十分震驚,而陸績卻沒有因此而感到十分尷尬,平靜地説:“我是拿回去孝敬母親的。”如此的回答,讓袁術對陸績更加地欣賞、讚許與敬佩了。

讀到這裏,我被陸績這種近乎瘋狂的孝心感動了,為了讓媽媽吃到美味的柑橘,自己不惜冒着被人當成小偷的危險。在陸績的孝心面前,我真感到慚愧,就在昨天,我與妹妹因為看電視換台鬧得不可開交,任憑媽媽怎麼勸我倆就是不聽,把媽媽氣得直跺腳,唉!與陸績相比,我真後悔呀!

是呀!想想現在的我們,每天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在家裏幾乎都成了小公主、小王子,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我們都是想着自己,完全不顧父母的感受,好像享受這些就是應該的一樣,唉!真不應該呀!

父母,是我們最值得感謝的人,是我們一生最大的財富,是值得我們用所有的精力去孝敬的人。

弟子規的讀後感二年級9

弟子規只是一個基礎,但它將帶給我們一個真正的人生。

從很早時聽説弟子規開始,我就是一個不喜歡弟子規的人。因為我最不喜歡拘束自己,尤其不喜歡拘束自己的思維。我認為社會的創造性來自對格局、對細節、對具體、對方法的放任思考,並最後對所有的思考信息形成融會貫通。這才是做事之道。

正是這個思維導致了今天的我——集大失敗與小成功於一身的綜合體。20年的生活和工作生涯裏,我以上述思想為指導原則,做了很多值得記憶的事情,但也經歷了太多的人生波折。

在背弟子規的過程,我突然發現,其實在我不拘一格做事的思維裏,缺乏一個基礎的生活工作準則。這是影響現在的深層次原因。因為工作的目的是生活,工作的目的決不是工作。否則,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家庭問題,以至延伸至工作問題。

弟子規只是一個做人的基礎,並不是很高的要求。但有了這個基礎的生活原則,我們將走進一個真正的人生。看看我們的許多誤區吧。

“有餘力,則學文”,而我們呢,可能更多的是“有餘力,則孝悌”。工作忙成為不回家的極為正當的理由。總敍説得好,首孝弟,次謹信。也就是説,“父母呼 應勿緩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是排在餘力學文前的;對父母的“冬則温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也是排在餘力學文之前的;“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不離牀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也是排在餘力學文之前的;“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也是排在餘力學文之前的;“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也是排在餘力學文之前的。而我們,可能都在或多或少地違反着這一大的原則。

弟子規不是信仰,是一種做人的準則。換句話説,不做好它,不能説沒信仰,可能會沒了做人的底線,或説可能會缺德。

弟子規的讀後感二年級10

前幾天我看了《弟子規》這本書感觸頗多,《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自從學習了《弟子規》,我覺得自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暑假裏的一天,我要和同伴去游泳,媽媽説:“今天天氣太冷了。別去!”我説:“我不!我偏要去!”結果游泳後回來我就發起燒來,媽媽急得半夜三更揹着我上醫院打點滴。到了醫院,我看着汗水不斷地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心裏後悔極了。這時我想起了《弟子規》中“事雖小勿擅為 苟擅為子道虧”,我明白了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也不能任意而為。如果擅作主張,就容易出錯,因而讓父母擔心,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是不孝順父母的行為。現在的我,已經不會擅自做主了,做每件事之前都會諮詢父母的意見,父母説不能做的事,我也就不會再任性了。“冬則温夏則清”當我讀到這句時,回想起以前一直都是父母讓我在冬天感到温暖,在夏天讓我感到涼爽。從現在起,我一定要倒過來做,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温暖的懷抱;當我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為我們耐心地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為我們無私的付出。漸漸長大的我們,也應該學着為父母做些什麼了。

一個人如果只有才華,而沒有好的品德,就像花瓶裏的花,看起來很漂亮,但因為無根,過不了幾天就枯萎了。而《弟子規》就是我們紮好德育最好的根。

我們的中華民族已經有了五千多年的歷史了,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源遠流長的,《弟子規》只是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以後我將學習更多的傳統文化,我相信,在優秀的傳統文化的薰陶下,我相信我以後會做的更加的完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qyo7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