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以幸福的心做幸福的教育讀後感

以幸福的心做幸福的教育讀後感

第一篇:以幸福的心做幸福的教育讀後感

以幸福的心做幸福的教育讀後感

以幸福的心做幸福的教育讀後感

偶然讀到遲學為先生的一篇文章,《以幸福的心,做幸福的教育》,也讓自己審視一下自己的職業幸福。因為作為一名教師,每日的情緒總是被工作牽絆着。學校裏,某個調皮的孩子今天課堂特有進步,可以讓你一天輕鬆快樂;班級事物處理的井井有條,一晚上,都能安眠。生活的幸福指數完全和教育工作息息相關。教育幸福了,生活也更趨於美滿。遲學為先生的這篇文章,讓我們從心靈出發,開始審視自己,尋找幸福。

幸福是什麼?季羨林老先生對幸福的概括,幸福有三要素:一是要有希望,二是要有事做,三是要有幸福的心。老先生講,人有希望的活着才幸福,沒有希望與目標就會痛苦。季老講的第二點是有事做,能做成事,才會有成就感和幸福感。比如開車、做醫生,熟練駕馭才幸福,我們做教師的更是如此,倘若教育經驗不足、教學水平不高,害怕走進教室,你就不會感受到教師職業的幸福。什麼時候有了足夠的教育經驗,甚至是上升為教育的藝術,能信心滿滿的走進教室,教學得到家長和學生的讚揚,什麼時候就有幸福感了,所以説有事做,能做好是一個人幸福的根本,而好的心態是幸福的保證。

幸福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好的心態。什麼才是快樂、幸福的心態呢?幸福就是珍惜你擁有的,少看你自己沒有的。台灣有個非常着名的口足畫家叫謝坤山,為什麼是口足畫家呢?謝坤山十六歲時因工作失誤觸高壓電,導致雙手及右腿截肢,後來又瞎了一隻眼,他沒有過多的抱怨人生,卻以無比的毅力,跨越了人生的逆境,成為了着名的口足畫家,娶了一個漂亮的妻子,生了一個聰明可愛的女兒。他寫了一本書,書名就叫《我叫謝坤山》,他説他幸福的祕決就是“珍惜你擁有的,少看你自己沒有的”。教師如果有了這樣的心態,就會少很多煩惱,看自己有的,別看自己沒有的,如果謝坤山天天早晨起來,一看別人有兩腿,我怎麼就一個呢,別人有兩隻手我怎麼一隻也沒有呢,他早就委曲死了,還哪兒來的賢惠的媳婦和可愛的女兒。

幸福就是改變我們能改變的,接受我們不能改變的。《柏拉圖靈丹》,一本將哲學經典的智慧應用於解決日常生活的書。細心解讀裏面的三句話:“請給我智慧,去分辨什麼是可以改變的,什麼是不可能改變的;請給我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請給我耐心去接受不可改變的”。我們不幸福的根本在於沒能分清什麼是可以改變的,什麼是不可能改變的。比如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是可以改變的,學習願望是可以激發的;脾氣稟性、固有品質是很難有質的改變的。看到人才你幸福,看到人災你生氣,氣死你也不會在短期有大的變化。只能慢慢的去改良怎樣培育幸福的心態?

我們身邊有學生,手上有事做,改變我們能夠改變的,接受我們不能改變的,平和的融入教育,幸福的感覺自然也會一點點漫上心頭。用幸福的心態去面對孩子,教出來的孩子肯定也是富有幸福感的孩子,也一定有幸福的未來。

第二篇:《做幸福的老師》讀後感

這幾天都在讀王三陽老師的《做幸福的老師》一書,一口氣讀了近百頁,自己也感到驚訝,實在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令人不捨放下,裏面的每個故事都令人值得深思,值得回味,讀來心情時而沉重時而喜悦。我知道,要成為一名真正幸福的老師,還任重而道遠。其實,不管是稱呼學生的姓名,還是學會微笑教學,學會欣賞,教學相長??歸根到底,都是用我們真摯的愛來“換”作一名人民教師的幸福。

用愛微笑

作為教師,我們的微笑擁有着無窮的教育魅力。教師微笑着面對學生,能給學生一種寬鬆的師生交往人際環境,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理解、關心、寬容和激勵。教師的微笑是靦腆學生的興奮劑,使他們得到大膽的鼓勵,敢於去表達自己;教師的微笑是外向好動學生的鎮靜劑,使他們得到及時的提醒,意識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教學工作中教師的微笑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活躍學生思維,活躍學生的情緒;教師的微笑和嚴厲同樣重要,但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温和,更可親、可愛。嚴厲的教師令學生敬畏,微笑的教師令學生喜愛,善於在嚴厲中不時滲透會意微笑的教師,則令學生敬愛。

教師的微笑應該是善意的、會意的,發自內心的,而不應該是裝出來的、無奈的、痛苦的笑。只有心中裝着學生的教師才會有甜美的、會心的、善意的微笑,只有真正尊重學生的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潛能,教師的微笑才會起到作用。

用愛賞識鼓勵

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和老師。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收成;教師怎樣對待學生,決定了學生的命運。農民希望莊稼快成長的心情和教師希望孩子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樣,可做法卻往往不同。農民日夜思考的是莊稼需要什麼?怎樣滿足莊稼的需要?教師為教育學生想盡辦法,嘔心瀝血,但沒有想到學生心靈深處最強烈的要求是什麼?怎樣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呢?莊稼長勢不好時,農民從不埋怨莊稼,相反,總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困。學生學習成績不好,教師總抱怨、指責孩子愚笨,不好好聽課,很少想過自己的責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本書的第三章《要習慣誇獎學生》一篇中所舉的這些例子給我感觸頗深,他説誇獎孩子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手段,適時適度的誇獎會給學生的自信心加碼。還要變着法子來誇獎孩子。故事裏面的韓老師用五顏六色的貼花、寫着各種獎項的彩色卡片,還有給家長的喜報,這一系列的做法都充分説明了韓老師的用心良苦,以此來激勵學生更大的進步!我現在也有這樣的體會,兒子上一年級了,每次回家告訴我今天繆老師表揚我看書認真了,獎勵我一本課外書;今天我英語讀得好,倪老師獎給一個漂亮的貼花紙,還給我畫了個大大的蘋果;我寫字還差一個優秀加星了,不然就可以去換一本本子了。從兒子的臉上洋溢出得那份喜悦、激動,我也為此感到欣慰!

是啊,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對一個孩子來説同樣如此。我們在欣賞他們可愛、嬌憨的同時,也要容忍他們的任性與調皮;在享受他們給你帶來的快樂的同時,又要面對他們所犯的錯誤。由於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有些家長或教師一味地誇大學生的缺點:希望孩子膽大,卻老説孩子膽小;希望孩子聰明,卻老説孩子笨;甚至認為“優點不説少不了,缺點不説不得了”。用客觀的眼光正確地面對孩子的優點與缺點,甚至在必要時放大孩子的優點,縮小孩子的缺點,鼓勵孩子的失敗,讓他們在失敗與成功、成功與失敗的交替中快樂地成長。

具體而言,教師應學會欣賞每一個學生,欣賞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

近期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名為《做幸福的老師》,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有益於學生的成長?我從事教學工作已經二十幾年了,究竟怎樣做才能做一個最好的老師,學生最歡迎的師。

看了王三陽老師的《做幸福的老師》,其實是深有感觸的,覺得他像一個神話一樣, 回到我工作中,我覺得當我面對那幫學生時,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對得起這幫孩子!不知道我將來會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至少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心去做我做為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

回想自己的教學工作,對於自己的學生,其實更多的還是愛,有時學生犯錯了,我也會感到很氣憤,但是,細想起來,孩子畢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説的那樣,你不要指望學生會和你同步,不要把他們看得太大,他們只不過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樣,一樣懂事嗎?你期望他們會那麼聽話,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麼到位嗎?其實,一切都是不可能的,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説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師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説,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 有時,我們老師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絕對不允許學生犯錯,上課遲到了,做錯事情了,違犯紀律了,扣分了等等。這樣恰恰相反,學生會因為你要求太嚴而產生牴觸情緒,就像學生牴觸其父母一樣,你不要説你是為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不是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牴觸情緒,原因在於,其實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個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你不能強迫他們按照你自己的意願來做,有時甚至我們應該允許他犯錯,因為犯錯是為了下次不犯錯。有一段時間,因為經常扣分,我就

很惱火,常發脾氣,結果效果卻不好,還是扣分,並且我已經明顯感到學生有牴觸情緒了,那怎麼辦?突然之間我意識到一個問題,我做為老師到底是幹什麼的?我的職責難道只是每天守着他們,他們説不扣分嗎?好像老師與學生之間除了批評就什麼也沒有了?難道是生之間的感情連幾分都不值嗎?這種思考給我的衝擊力很大,我的後背出了一身冷汗。原來,長期以來我總是因為學生表現得不好而批評他們,卻很少表揚他們,好像把工作重心都放在他們表現不好的一方面了。我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盯在學生做得不好的方面,而更多的是要能發現學生的優點,肯定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至少我們關注的焦點是發現學生的亮點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總盯着他的缺點和短處!正像我説過的那樣,師生之間的情誼絕非一兩個扣分所能相比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學生是優秀的,你別説,他還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變自己,努力給孩子們假造一個和諧,寬鬆的成長環境。

總之,“沒有最好的老師,只有更好的老師”,希望所有的老師象王三陽老師學習,學習他那種對學生的態度,學習他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習他那種對自己永不滿意的態度學習,我想若干年以後我們的實驗會湧現出很多“王三陽”老師的。

最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名為《做幸福的老師》,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有益於學生的成長?我想,只有處理好了這個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學生時才能處事不驚。看了王三陽老師的《做

幸福的老師》一書,我的收穫極大。

王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説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呀、“後進生”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

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説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師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説,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有時,我們教育者就會犯這樣的錯誤,絕對不允許學生犯錯,上課遲到了,做錯事情了,違犯紀律了,寢室扣分了等等。這樣恰恰相反,學生會因為你要求太嚴而產生牴觸情緒,就像學生牴觸其父母一樣,你不要説你是為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不是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牴觸情緒,原因在於,其實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個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你不能強迫他們按照你自己的意願來做,有時甚至我們應該允許他犯錯,因為犯錯是為了下次

不犯錯。

其實老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剛開始時,不大明白是什麼意思,看後明白了,其實有很多時候,我是犯過類似的毛病的,事實上,我也相信有很多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容易犯這樣的毛病。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容易與學生髮生衝突或矛盾!比如説學生不交作業了,學生上課總是違犯課堂紀律了,在班級的管理工作中,學生不配合你的工作了,等等,反正是隨處可見,有時,我們批評一下就算了,但是有時,可能會批評的嚴重一點,這個時候,老師的尊嚴顯示出來了,其實這個時候,如果老師控制不好,會在學生面前把自己的尊嚴喪失掉。有時,學生犯錯了,我會在班裏打發脾氣,狠狠的在班裏批評,這個時候,氣氛應該説很嚴肅的,很緊張的,但是等我罵完了,靜下心來卻發現,其實我的一頓亂髮脾氣卻一點作用都沒有,甚至有些學生告訴我,老師你在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有的同學還在偷偷的樂呢!這不,老師在這種情況下還有什麼尊嚴可講,事實上,老師的尊嚴已經隨着威嚴的喪失而喪失了。學生告訴我,老師,其實,我們自己也不想犯錯啊,只是有時不小心出了錯。就是因為我沒有容許學生犯錯,結果卻失去了在學生心目中的信賴和威嚴,學生告訴我,老師,其實有時我們犯錯了,心裏覺得是對不住你的,但是你一批評我們,我們就有了反叛!換句話説,老師的

尊嚴就在你的大發脾氣中喪失了。

有一句話説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我也是這樣,我不知道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對不對,但是當我面對那幫學生時,我覺得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對得起這幫孩子!不知道我將來會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至少我現在一直在

努力,盡我心去做我做為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

第三篇:《做幸福的教師》讀後感

《做幸福的教師》讀後感

去圖書館,偶遇了《做幸福的教師》,就不由自主地翻開了它。書裏的故事令人深思,令人回味;讀來心情時而沉重,時而喜悦。看罷,更明白:要成為一名真正幸福的老師,還很遙遠。

什麼是幸福?幸福就是能夠快樂地做自己想做能做和可以做好的事情。

那麼教師的幸福來源於哪裏?來源於自身的成長與學生的發展所帶來的教育成功,來源於教育智慧。其實幸福離我們這麼近,可是誰遮擋住了我們尋找幸福的眼睛?每每看到這句話,我就情不自禁陷入了思索,是為班上那些淘氣頑皮的孩子,還是那總是覺得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的不滿足,或是為了那林林總總應付不完的檢查?當我們每天在抱怨累死了,氣死了的時候,幸福已如肥皂泡般無奈地破滅了。

這本書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做個幸福的教師,就應該做到:讀書與生命共成長。陶教授在書中提到的宗旨就是要讀書、多讀書、讀好書。陶老師在書裏開門見山點出“讀書: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在優美、俊秀的文字中,我的收穫很大。

教師的幸福不僅僅是學生的成功,同時應該是自己的充實與成功,教師可以利用的時間與空間決定了教師是一個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進行自我的設計與武裝,讓自己多才多藝,精神世界更加豐富,而最重要的途徑是讀書。

1、讀書: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

書中這樣寫道:一個人,要想生存的話,就需要空氣、陽光、食物和水等必需的養料;作為教師,不單單需要這些,因為教師肩負着一種特殊的歷史使命,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需要在精神與心靈層面涵養學生,通過對其潛能的開發,讓其擁有豐盈的知識與智慧,從而實現生命的飛躍。

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世界,好的社會,它能陶冶人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不斷地探索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擴大自己的視野,才能在不斷的社會進步中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識來面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

2、如何讀書:取法乎上,讀誦經典

學會讀書是教育成功的標誌。教師的成長靠讀書,學生的成長也要靠讀書。只知道讀課本,只會做題,不會讀書,不愛讀書,沒有讀書興趣,沒有養成良好讀書習慣的學生,不可能有大的成就。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今天,書中自有什麼?對於從事陽光下最崇高職業的人民教師來説,一個教師的成長,成名、成就,以及對社會的貢獻和社會對自己的承認,離不開讀書,離不開對各種知識的追求。

反觀自己,剛到三十,可是自己的記憶力真的是不怎麼樣。讀了很多次,也沒有記住。我想,這是由於自己很久沒有背誦的緣由。依稀記得有人講過,腦子有着巨大的潛能,越用它,就會發現它越來越好使了,越來越靈光。看看陶老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那麼對於眾多的書籍如何選擇呢?古人説:“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如果閲讀高品位的作品的話,我們得到的僅僅是“中”;如果在“中”的層面閲讀的話,我們得到的只是“下”。陶老師説:作為教師,首先應該是文化人。而要想擁有文化,

就必須讀書。經典文化一旦內化到教師的心裏,外顯出來的就是一道絢麗的風景。因為經典文化不僅流淌着智慧的光華,而且還搖曳着思想的要義。

3、享受讀書樂趣,讓讀書成為習慣

讀書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是為了功利,自然就缺少了樂趣,而使讀書成了負擔。只有享受到了讀書的快樂,我們才會主動去讀書。教師的人生畢竟是自己的。他怎麼看待、設想、規劃自己的人生,他實際上就將會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

如果讀書能做到陶繼新老師所提到的三個境界:“堅持;形成習慣;審美。”就會改變自己的精神和生存狀態;就會日有收穫,天天進步;就會產生脱胎換骨的變化。

李蘭鐸老師的成長曆程足以證明,她從讀書中獲得了知識;從讀書中平和了自己的心境;從讀書中得到了快樂!當年陶繼新老師認為她的國學課還缺少深厚的文化功底,並對她説:“要想真正成為優秀的國學課老師,就必須下大功夫背誦一些國學經典。”可在3年後,李蘭鐸老師在國學課上,經典語句如蘘中取物,恰當好處,課後彙報,經典話語信手拈來,她的心靈狀態也發生了變化。原來,李蘭鐸老師竟在3年裏背誦了幾萬字國學經典,還寫下了十多萬字的學習《論語》的體會。李蘭鐸老師説:“品讀《論語》使人心境平和,獲得快樂。”她認為,人生道路崎嶇不平,禍福相依平和自己的心境擁有健康的心理至關重要,早迢迢人生路上,既要有所作為,又要有所不為;既要自強不息,又要隨遇而安;既要有高遠的人生追求,又要有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精神;??保持平和的心境,以求和諧、外求進取的心態塑造自己的人生。

其實幸福就是一種快樂心情,是一種催人向上的心態、幸福也是品味生活的一種感受。幸福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幸福需要我們自己去感受。

做個幸福的教師,不但自己幸福,也帶給學生以幸福,帶給他人幸福--這於人於己,都是一件大好的事情。

第四篇:做幸福的教師讀後感

做幸福的教師讀後感

這幾天都在讀王三陽老師的《做幸福的老師》一書,一口氣讀了近百頁,自己也感到驚訝,實在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令人不捨放下,裏面的每個故事都令人值得深思,值得回味,讀來心情時而沉重時而喜悦。我知道,要成為一名真正幸福的老師,還任重而道遠。其實,不管是稱呼學生的姓名,還是學會微笑教學,學會欣賞,教學相長……歸根到底,都是用我們真摯的愛來“換”作一名人民教師的幸福。

一、用愛微笑

作為教師,我們的微笑擁有着無窮的教育魅力。教師微笑着面對學生,能給學生一種寬鬆的師生交往人際環境,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理解、關心、寬容和激勵。教師的微笑是靦腆學生的興奮劑,使他們得到大膽的鼓勵,敢於去表達自己;教師的微笑是外向好動學生的鎮靜劑,使他們得到及時的提醒,意識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教學工作中教師的微笑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活躍學生思維,活躍學生的情緒;教師的微笑和嚴厲同樣重要,但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温和,更可親、可愛。嚴厲的教師令學生敬畏,微笑的教師令學生喜愛,善於在嚴厲中不時滲透會意微笑的教師,則令學生敬愛。教師的微笑應該是善意的、會意的,發自內心的,而不應該是裝出來的、無奈的、痛苦的笑。只有心中裝着學生的教師才會有甜美的、會心的、善意的微笑,只有真正尊重學生的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潛能,教師的微笑才會起到作用。

二、用愛賞識鼓勵

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和老師。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收成;教師怎樣對待學生,決定了學生的命運。農民希望莊稼快成長的心情和教師希望孩子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樣,可做法卻往往不同。農民日夜思考的是莊稼需要什麼?怎樣滿足莊稼的需要?教師為教育學生想盡辦法,嘔心瀝血,但沒有想到學生心靈深處最強烈的要求是什麼?怎樣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呢?莊稼長勢不好時,農民從不埋怨莊稼,相

反,總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困。學生學習成績不好,教師總抱怨、指責孩子愚笨,不好好聽課,很少想過自己的責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本書的第三章《要習慣誇獎學生》一篇中所舉的這些例子給我感觸頗深,他説誇獎孩子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手段,適時適度的誇獎會給學生的自信心加碼。還要變着法子來誇獎孩子。故事裏面的韓老師用五顏六色的貼花、寫着各種獎項的彩色卡片,還有給家長的喜報,這一系列的做法都充分説明了韓老師的用心良苦,以此來激勵學生更大的進步!我現在也有這樣的體會,兒子上一年級了,每次回家告訴我今天繆老師表揚我看書認真了,獎勵我一本課外書;今天我英語讀得好,倪老師獎給一個漂亮的貼花紙,還給我畫了個大大的蘋果;我寫字還差一個優秀加星了,不然就可以去換一本本子了。從兒子的臉上洋溢出得那份喜悦、激動,我也為此感到欣慰!

是啊,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對一個孩子來説同樣如此。我們在欣賞他們可愛、嬌憨的同時,也要容忍他們的任性與調皮;在享受他們給你帶來的快樂的同時,又要面對他們所犯的錯誤。由於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有些家長或教師一味地誇大學生的缺點:希望孩子膽大,卻老説孩子膽小;希望孩子聰明,卻老説孩子笨;甚至認為“優點不説少不了,缺點不説不得了”。用客觀的眼光正確地面對孩子的優點與缺點,甚至在必要時放大孩子的優點,縮小孩子的缺點,鼓勵孩子的失敗,讓他們在失敗與成功、成功與失敗的交替中快樂地成長。

具體而言,教師應學會欣賞每一個學生,欣賞(更多請搜索:)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

《做幸福的教師》讀後感

最近,我認真細讀《做幸福的教師》後,使我深刻體會到:用筆耕耘,用語言播種、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這是人民教師崇高的勞動!

從國小到師範,做了十幾年學生,在我的印象中,學校是神聖的殿堂。當我成為老師走進課堂之時,我期待自己也在學生心中建立一座神聖的殿堂。一座讓我的學生難忘的,充滿創造靈性、充滿歡聲笑語、充滿人文關懷,啟迪智慧、塑造人格的殿堂!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不斷的探索並獲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隨着不斷地修正自己的教育觀念,我越來越深刻的懂得了,要想學生學得好,更要“實踐出真知”。反思最初的困惑,不正是因為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沒有在學習中獲得樂趣,所以才會事倍而功半麼。只有老師一相情願地努力是不夠的,必須讓學生這一教育主體真正動起來,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生活的“實踐”中來,在學習中摸索方法,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樂趣,獲得經驗;學會探索,學會發現,學會欣賞,學會評價,學會同情,學會體諒,------。説到底,這殿堂是為學生建立的,是要學生真正喜歡才行啊!我便認定了腳下的這條路,兢兢業業地工作:用真善美去啟迪一顆顆心靈,辛勤地將科學與文明的基因移植給學生。把歌聲和快樂融入學生的骨骼中。這使我領悟到了,教師的人生在講

台上是閃光的,這塊天地使苦和樂、悲和喜、失落和神聖交織在一起!達到心靈上的昇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樂融融!

是的,教師的職業是平凡而瑣碎的,教師的生活清貧而艱辛。但是我們也看到了,看到了老師們臉上卻永遠掛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為老師們都願自己像一片綠葉,默默地去成就果實的輝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滿天…有一個曾做過教師的人説:教師這工作是少有的淨土,如果能在光榮感之餘再多點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幹下去的。説起來,教師這職業到底給了我們許多,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態,一種相對安定的生活,一個三餐準時的習慣……所以,那些多年不見的朋友聽説我做了老師,往往都會問:你的薪水高嗎?你的待遇不錯吧?可是,即使是再關心我的好友,也無人問及,你幸福嗎?我幸福嗎?我又可以為什麼感到幸福?你們呢?又有沒有一個可以不假思索就説出來的答案呢?幸福是什麼?也許我們記住了許多快樂的場面,可幸福卻是一種自己靈魂的問答。於是,我問我自己:你因為愛人而幸福過嗎?當然,你完全可以選擇愛家人,愛朋友。但當你身為一名教師,就有了一份以愛為主題的職業,那就去愛你身邊的孩子吧,像寬容你好友的小脾氣,和原諒你朋友的惡作劇一樣,去接納他們的優點和缺點。記得有這樣一篇課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海倫·凱勒身受盲聾啞三重殘障,七歲以前一直生活在無聲無息、沒有光明的混沌裏,直至遇到了生命中的天使——她的老師沙利文。沙利文老師用了畢生陪伴這可憐的孩子,將她由一個無知、粗魯、暴躁的動物,變成了一個勇敢博愛的偉大的作家。如果不是愛,如何有這麼巨大的奇蹟?如果不是有愛,怎能在黑暗的心中灌注光明,在殘缺的軀體上播種健康的靈魂?愛別人,是一種發自靈魂的芬芳,一種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會縈繞成一團幸福,緊緊裹住你的心靈。你因為被愛而幸福過嗎?工作累了,父母來電話,朋友來短信,如果不是做老師,這也許就是全部。可教師這份職業,讓我獲得了額外的關愛。可以做一個簡單的計算:工作幾年來教過很多個班,多少學生呢?假定其中有一半是愛我的,那麼在親人朋友之外,我的人生額外的收穫了多少份關愛?當然,在這裏我可能引用了一個相當自負的計算公式,但在座的各位老師,你們送出去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他們將要回報給你們的愛是無法估量的。收穫別人的關愛,這是一筆曠世的財富啊!你因為工作着而幸福過嗎?你因為改變着世界而幸福過嗎?有一句話非常中聽:工作着的女人是美麗的。工作着的人緣何而美麗?那是因為她專注,因為她目的明確,因為她渾身散發出價值的光芒。有一年,巴爾的摩貧民區的200名少年接受了一位社會學教授的調查,25年後這位教授在後續調查中驚奇的發現,除20人不知去向或死亡外,剩下180人中有178人已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於是他拜訪了其中的許多人,問他們:你成功的關鍵是什麼?答案驚人的一致,他們説:因為我遇到了一個好老師。多少次,當你辛勤的工作日見成效,當你發現孩子們一個小小的進步時,無不歡欣雀躍,這樣巨大的幸福感難道還不夠嗎?你因為付出而幸福過嗎?你因為失去而幸福過嗎?我身邊的年輕朋友,崇尚前衞的生活,酒吧disco是他們熱衷的場所。其

實,我也向往過這樣的浮華,可作為一個老師,卻無法忘情於享受;這樣的經歷也使我懂得,一樣流逝的青春,可以用來虛擲,也可以用來奉獻。我們那麼多帶着病堅持着工作的老師,誰曾因為她疲憊的病容就覺得她缺少魅力呢?不,她身上濃濃的書卷味和強大的人格力量,只會讓人想要親近他,想要信賴他;一樣翻轉的年輪,可以碌碌無為,也可以永遠被銘記。這樣的付出,這樣的失去,我願意。很多的老師們,每天早上看見你們自信的笑容,從容的腳步,我想,你們一定已找到幸福的所在;而我,仍像一隻小鳥,有時低落有時高翔,那是我還在尋找;年輕的我,不再為一時挫折矇蔽了視線,而是為自己的選擇找一個理直氣壯的理由! ——找尋那隱藏已久的幸福的種子,它就會成為你源源不斷的能量,於是,那花白的頭髮,佝僂的背影,將不再是老師唯一的形象;那一盞清燈,伏案深夜,將不再是老師單調的寫照。我們應該長久的擁有年輕的光芒,青春的朝氣,蓬勃的活力;我們應當驕傲的招展博大的關愛,美麗的心靈,磊落的胸懷。前人已為我們刻下了一個個崇高的標尺:有教無類,誨人不倦,春風化雨,蠟炬成灰。而今天,我們當以全新的教師形象匯聚成一幕嶄新的特寫:一名幸福的教師,僅多少年來的工作經歷,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的愛不同於一般的愛,她高於母愛、大於友愛、勝於情愛。不是嗎?母愛容易出現溺愛,友愛需要回報,情愛是專一、自私的愛。而師愛是嚴與愛的結合,是理智的科學的愛,是積極主動的愛。這種愛是教育的橋樑,是教育的推動力,是後進生轉變的催化劑;這種愛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博大無私的愛,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一位哲人説過“教師的愛能使犯了錯誤的學生重新振作起來,教師的愛是用深情溶化學生心靈上久積而成的?堅冰?,教師的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蜜鑰。” “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這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

最後我想説: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只有挖掘自己靈魂深處的真誠, ——把握瞬間的輝煌,——擁抱一片火熱,——裝點生活的風景,就是一個幸福的符號。讀書悟出: 雖然身累 心累 腦累,累是一種幸福的累!是一中享受教育的累;是一種人生快樂的累啊 !

第五篇:《做幸福的老師》讀後感

《做幸福的老師》讀後感

這幾天都在讀翟幸福的《做幸福的老師》一書,一口氣讀了近百頁,自己也感到驚訝,實在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令人不捨放下,裏面的每個故事都令人值得深思,值得回味,讀來心情時而沉重時而喜悦。我知道,要成為一名真正幸福的老師,還任重而道遠。其實,不管是稱呼學生的姓名,還是學會微笑教學,學會欣賞,教學相長??歸根到底,都是用我們真摯的愛來“換”作一名人民教師的幸福”。

自尊、自信、自強是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源泉,只有幸福地做教師才能讓學生幸福。我想,很多人往往是在人生路上,在行走的途中,錯誤地把行走當作目的而忽略了觀賞沿途的風景,造成人生的錯亂。而我,作為一名教師,努力調整着自己的思維,每當早晨早早來到學校,有人會問:“你不覺累嗎?”

也許有時會有身體的疲憊,但是,我覺得幸福,因為我可以早早享受校園的寧靜,可以早點看到孩子們可愛的笑臉;體育課的時候,陪着孩子們一起練習廣播操,累着,但是快樂着,因為,我看到的是孩子們的進步,感受的是他人所體驗不到的做教師的幸福??

幸福地做教師,就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時候感受到這個職業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能夠實現自身的價值,並且能夠產生愉悦的感覺。

教育是用心去經營的事業,更應該是幸福的事業,可是我周圍一些同事精神的沮喪令人擔憂。教育是喚醒靈魂的事業,是塑造人格的事業,如果教師本身就是“心殘者”,又怎麼能夠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呢?

做幸福的教師,幸福地做教師,既是教育事業的需要,也是我們這些做教師的個人生命的需要。學校是師生的精神家園,不是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我們不要做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課,不要“催命”的分數,不要使人窒息的無休無止的考試......否則,於學生於教師,哪裏還有幸福的立足之地?如果學生們的心靈和情感已“沙化”得颳起“沙塵暴”,大家都把幸福預期在將來,把希望寄託在大學聯考,於是機械地記憶,反覆地操練,挫傷了靈性,挫傷了創造力,不僅使得校園成為“失樂園”,而且也使教師和學生們成為被幸福遺忘的人。

對學生和教師而言,我們不能犧牲今天的幸福去換取明天的幸福,幸福與生命是水乳交融的,沒有了幸福生命也就失去了依託。

學習本身應是快樂的,知識的獲得,想象的拓展,思維的昇華,其中藴涵着無窮的樂趣。教書育人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也不僅僅是為社會培養“人材”,其根本目的應是提升一個人的生命質量,讓學生成長為自由的,全面發展的人。其中教師的幸福感是最重要的要素,它會感染到學生年幼的心靈。

毋庸質疑,一個不幸福的教師無法讓學生獲得人生的幸福,教師自己要成為一個幸福的人,這是作為一個教師自己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

在我們的社會當中,在許多人的觀念裏,優秀是有標準的,“差生”幾乎每個學校都存在。班級裏差生多,許多老師就多了煩憂,幸福感大打折扣。

“好學生”和“差學生”之間又似乎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他們所受到的待遇也就很自然地有所不同,甚至老師看他們的眼神也截然不同。

我曾試圖多方面瞭解美國的教育,源於我想弄明白為什麼美國人那麼喜歡挑戰,那麼善於冒險,而且這挑戰和冒險是充滿了無限的睿智。讀了很多書之後,終於明白:美國教育的思維方式與我們國家恰恰相反。一次,一位中國家長問美國某大學的校長:“你們學校裏有多少好學生,有多少差學生?”校長的回答也許令他很失望:“我們這裏沒有差學生,只有個性特點不同的學生。”

我想,如果我們的教師能多佈置一些“開放式”的作業、鼓勵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發現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找到成功的支點,那還會有那麼多對差生的無奈,對教育的失落嗎?

不過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大多數教師正是以一顆愛心詮釋了一種全新的理念:只有不合格的老師,沒有不聰明的孩子!

“書寫改變人生,草根促動教改”。我在想,讀了《做幸福的老師》,我應該將其有價值的思想和探索付諸行動,從而更大程度推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的發展,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和行動,達到提高自己,推動自己的課堂教學進一步改革和發展的目的。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對一個孩子來説同樣如此。我們在欣賞他們可愛、嬌憨的同時,也要容忍他們的任性與調皮;在享受他們給你帶來的快樂的同時,又要面對他們所犯的錯誤。由於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有些家長或教師一味地誇大學生的缺點:希望孩子膽大,卻老説孩子膽小;希望孩子聰明,卻老説孩子

笨;甚至認為“優點不説少不了,缺點不説不得了”。用客觀的眼光正確地面對孩子的優點與缺點,甚至在必要時放大孩子的優點,縮小孩子的缺點,鼓勵孩子的失敗,讓他們在失敗與成功、成功與失敗的交替中快樂地成長。

2014年2月7日

標籤: 讀後感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d5e4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