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教人幸福的生活》讀後感(精選多篇)

《教人幸福的生活》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教人幸福的生活》讀後感

《教人幸福的生活》讀後感(精選多篇)

《教人幸福的生活》讀後感

最近在讀北京中關村一小劉暢校長的書《教人幸福地生活》,摘錄引起共鳴的部分段落。

在我看來,教學首先是一種樂趣,我喜歡在文本中找尋前人在書寫中留下的人生痕跡,我喜歡看着孩子們在我的啟發下發現文字本身的美麗趣味和文字背後那無限的意境!教學還是一種智慧,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創造的過程;教學更是一種藝術,因材施教,近取譬論,觸類旁通,打開思維的窗扉,插上想象的翅膀,讓孩子的生命撥節生長。

愛心永駐。

教師要成為一個博愛的人,愛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成長為有尊嚴的、有獨立人格和精神的人。這個愛,不是溺愛,是一種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的愛,這個愛,可以慈祥,可以嚴厲,可以澎湃,可以內斂;這個愛,是當孩子有困難的時候及時給予最大的幫助,當孩子傷心難過的時候及時給予最温暖的撫慰,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及時給予最到位的糾正;這個愛,是有教無類,是因材施教,是弱智固之,強者削之,是要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之。有了這些真摯的愛,才有了教師職業最深遠的意義。

“教育從關注細節入手”

人的行為在細節上常常帶有無意識性,是內心世界自然、真實地流露。人正是在細節中展示自己,也最容易從細節中接受教育。學生還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行為中的無意識行為更明顯,作為教師,要在學習、生活中捕捉學生的德育細節,在關注學生無意識的細節中捕捉教育的良機,從細節入手,循循善誘,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感。

我們不能指望瞬息間扭轉孩子們某些錯誤的觀念,但我們有義務給他們一個正確的導向。當導向成形成習慣,化為常識的時候,觀念的扭轉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第二篇:《教人幸福地生活》讀後感

《教人幸福地生活》讀後感

《教人幸福地生活》一書,當在眾多的書中挑選時我首先看中的是書的題目,在開始時我的理解是這本書是寫了一些如何讓人生活的快樂、幸福的書,在接下來的閲讀中我才發現我開始的理解是錯誤的,這本書是從教育的角度出發寫了如何在教授學生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和自己感受到幸福。

過閲讀次數,讓我感覺劉暢校長的許多思想值得我們去思考、學習、運用,為了今後能夠更好地領會並實行,現將閲讀體會再次進行了整理:

一、什麼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成功教育、真正的素質教育?

圍繞三個“真正”,書中給出的答案是: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讓孩子在取得成績的時候不驕不傲,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不氣不餒,學會客觀、樂觀地面對成敗榮辱,為他們打下一塊堅定的人生基石。

真正的成功教育:教育從本質上來説是一種自主行為,只有喚起“人”自主成長意識並培養其自主成長的能力,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教育。

真正的素質教育:比爾。蓋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面對這一問題,他説在幼兒園裏學到了平等,學到了尊重別人,學到了謙讓,學到了禮貌,學到了許多做人的準則。因此,真正的素質教育還是做人的教育,“做人”永遠是教育的重心。

總結劉校長的三個“真正”,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自主成長。成人是成材的前提。要讓學生成人,首先應該從引導學生做一個健康、文明、美好的人兒做起。從根本上説,一切的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的失敗都是做人的失敗。

二、教師如何保持愉快的情感體驗?教師為什麼要保持愉快的情感體驗?

如何保持:教師要逐漸培養悦納自我、接納同伴、平和開放的心態。

為何保持:知識是無限的,情感更是無價的。教師無法傳授給學生全部的知識,卻可以給學生一段完整的情感,這種情感可能會成為影響學生一生的無價財富!教師有什麼樣的體驗就會把這種體驗傳遞給學生。教師具有持續的愉快的情感體驗,培養出來的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品質;相反,如果傳遞給孩子是消極負面的情感體驗,孩子接受的必然是低落的、不安的情緒體驗。

三、憂思生活教育、憂思禮儀教育

作者講到日本遊學見聞時,特別提到:在日本國小,家政課與社會課佔有十分重要的比重。家政課是要教給學生們懂得起碼的生活知識,如縫紉、做飯、洗衣服等。一般來説,家政課是兩節連上,一節講基本知識,一節實踐。反思我們的學校教育和孩子表現,學校教育以知識教育為主,家庭教育關注成績分數。學生把時間打拼在文化知識學習上,生活教育極度匱乏,學生自理能力、生存能力和實踐能力極其低下。毫無疑問,孩子的能力缺陷所反映出來的必定是教育內容的缺乏。旅美教育家黃全愈先生説:“保護孩子,不如保護孩子的生存能力。”面對如此嚴峻問題,需要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反思、反思、再反思,憂思、憂思、再憂思!

2014年她針對學生道德行為提出了“三個學會”的基本要求,即:學會説話-----輕聲説話、學會走路-----慢步右行、學會衝廁-----及時衝廁。隨即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動。讀着作者的介紹,有感於我校學生的具體表現,我校的學生在説話、走路等方面有沒有達到這樣的要求。

國中生尤其是七年級八年級的學生畢竟年齡還不是很大,有些壞的習慣是可以改正的,所以就需要班主任及任課老師等平時多多注意學生的不良習慣,隨時幫助學生改正,只有在各方面有了好的習慣,才能更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學好習並把成績提高上去。

書的最後説道: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實現生命幸福的成長。讓生命幸福成長,不僅要讓師生生命得到成長,更要讓師生的生命朝着幸福的最高境界成長。要達到這一目標,不僅要重視師生現實的生存現狀,滿足師生精神的需求,更要着眼師生物質的需求,還要實現師生知識積累、能力提高、情感薰陶、道德內化、意志鍛鍊的全面發展,因為只有全面發展的人才能體驗高質量的幸福,才能創造高質量的幸福。

也許只有教師覺得工作倖福、學生覺得學習幸福,那麼教育才能叫真正的成功吧。

第三篇:建設幸福生活讀後感

讀《建設幸福中國》有感

“一個夢從冬到夏,讓人民做主當家,一條心聚小成大,站起來國立天

下??”每當我聽見《民生》這首歌,就想到民生給我們帶來的幸福生活。

建設“幸福中國”是全國人民最殷切的希望,無論是各地“十二五”規劃,還是地方“兩會”,都紛紛把提高國民幸福指數列為主要目標,提高人民羣眾的幸福感,成為衡量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指標。這表明在地方人民政府工作中,已經把建設“幸福北京”“幸福廣東”“幸福重慶”“幸福浙江”“幸福山東”??匯聚成建設“幸福中國”。

既然我們要建設“幸福中國”,那麼幸福又是什麼呢?有人説,幸福是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有人説,幸福是一生平安;有人説,幸福是衣食無憂;有人説,幸福是一輩子健康;也有人説,幸福是每一天都快樂…..幸福是人們追求的基本價值,是人類發展的共同目標。

人民是“幸福中國”的主人。建設“幸福中國”,就是要讓“幸福中國”的主人幸福。發展是為什麼?是為了老百姓過好日子。那麼,老百姓怎麼過上好日子呢?按鄧小平的説法,不僅要富裕,還要民主,還要文明,這就是幸福。共產黨的宗旨、社會主義的要義就是為民眾謀幸福。

但是,“幸福中國”不光是靠國家富民政策的單行旅途,它需要我們的攜手創造,共同奮鬥。而對於每一個建設者來説,就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明確自己的奮鬥目標,善於學習,在實踐中實現自我價值。

嚴冬壓不住內心的温暖,《建設幸福中國》讓我覺得倍感親切,他正反映了幸福的生活寫照。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加入祖國建設着的行列,攜手為祖國的明天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感恩幸福生活讀後感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主對你笑,只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就擁有了微笑的鏡子,感恩幸福生活讀後感。

這本書主要寫的就是兩肯字“感恩”,有感恩的父母的,比如:古代的一個有的名字叫舜,他也是五帝之一,他寬厚仁慈,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感動了天帝,天帝把他的兩個女兒嫁給了他,後來他做了王位的繼承人。他登上天子之位後,把國家治得井井有條。也有感恩兄弟姐妹的,如在炎熱的夏天,一個十二歲的小姑娘 和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驕陽下,他們倆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那個小男孩不想曬到太陽,可公路兩邊都沒有樹,後來那個小姑娘就讓她弟弟站到她的影子裏等各種故事。

我們從嬰兒到長大成人,父母們花了多少年來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更何況父母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汪洋大海。父母早上6點上班一直到下午6點才下班,父母那麼辛苦都是因為讓我們上學,晚上還教我們做作業,幫我們檢查,等我們睡着以後他們再睡,還幫我們產蓋被子。從上國小到國中,及至大學,又有多少個老師為我們默默奉獻着光和熱,燃燒自己點亮別人。老帥在課上把知識一點一點地教給我們,我們只要看一張試卷,可老師末看許多許多......和生短促上,我們每個人要感恩父母,因為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都要感恩老師,因為是他們讓我們獲得了知識,走向社會;都要感恩朋友,因為是他們讓我們學會了關愛......當我們還是少年時就夢想未來,夢想着有一張成熟的臉;當我們步入叛逆的青春期,就夢想闐有一天能夠主宰自己的生活,主宰自己的愛情;當我們真的長大走進社會時,我們的成長卻伴隨着壓力與競爭,又幻想着回到那夢裏的童年,讀後感《感恩幸福生活讀後感》。 只有當我們真正(內容來源好 範文網:)地長大成人了,才會懂得成長的快樂與煩惱卻是難得的。當我們在新聞中看到災難降臨到成千上萬的人身上時,才會明白生命是如此珍貴;當我們親身經歷了磨難時,才會懂得是幫助我們度過難關的人給了我們生的勇氣和希望......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早早學會珍惜,學會感恩,學會成長,不再慚愧,少些懊悔呢。要用心用情去憐悟其中那份恩德,學會感恩。

只要懂得了遺憾,就懂得了生,懂得了感恩,就懂得了幸福。

凌婉婷

第五篇:建設幸福生活讀後感

建設幸福生活讀後感

何謂幸福?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

字面意思是心理慾望得到滿足時的狀態,是幸福是人們在感受外部事物帶來內心的愉悦、安詳、平和、滿足的心理狀態。

還有很多定義,但都離不開一句話。那就是:幸福是順隨心意而感覺到的。因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心意,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識中的幸福,可以説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對幸福的國家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在這裏,我謹代表自己説出心中的幸福中國。

古時有孔子的《大道之行也》。我個人認為其中的説法就是一種幸福。

國家由品德高尚賢能有才的人管理,每一位公民都有素質,有道德。家人間其樂融融、朋友間真誠以待、鄰里間關係友好、即使是陌生人間也會互相幫助。這便是一種幸福。當然這只是小家的幸福,還不夠。

現代有奮鬥的目標為小康社會。

小康社會是一個經濟發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生活殷實、人民安居樂業和綜合國力強盛的經濟、政治、文化全面協調發展的社會。鄧-小-平與江-澤-民先後提出我國的建設目標為小康社會。

將以上兩個不同時期的看法融合一體,就可總結出三點。第一是經濟富裕:人要幸福就要有基本的物質保障。“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少吃少穿,整天為肚子發愁,是與幸福無緣的。要讓人們不斷增強幸福感,必須堅持發展,是財富更加豐饒充盈,蛋糕做得更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第二是社會公平。人在社會中只有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不受歧視,才會滋生幸福感。如果不公平,不公正,即使自己的收入比過去多,但看到在同樣付出的情況下,別人卻拿的更多,就會心理失衡,牢騷滿腹。特別是當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們的轉載自百分網http://,請保留此標記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以後,收入公平較收入增長更能給人們帶來幸福感。為了幸福,在做大蛋糕的同時,一定要公平的分好蛋糕。第三是良好心態,幸福既然是一種主觀感受,除受制於客觀現實外,還與主管心境有很大關係。追求幸福,不僅要重物質,而且要重精神,不緊要改變環境,美化環境,而且要改變心境,美化心境。

幸福的國家是以幸福的人民為依靠的,這需要每個人的努力。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幸福中國是指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在“十一五”規劃與“十二五”規劃的接力棒上,刻寫這明瞭的文字:實現免費義務教育、共享發展成果、提高基本醫療保障、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困難家庭住上新房,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兒童都能“不花錢,有學上。”

這對所有農村的孩子,下崗職工的孩子,是一件多麼的的喜事呀!以前這些孩子都怕聽到開學“交費”兩個字。“學費”就是賣家裏的糧食、雞蛋、老母雞。不得已還要輟學,離開心

愛的學校,小小年紀就不得不外出打工。現在國家實行“三免一補”的好政策,國小階段國家免出課本費,雜費和文具費等,讓每一位孩子有學上,痛苦的小魚變成了快樂幸福的小魚。

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把“看病難,看病貴”,這關係老百姓幸福感的,反映最激烈的問題解決掉。現在90%以上的城鄉人口有了基本醫療費保障,這些都讓人民感受到了温暖和幸福。我們國小生每年只需交20元錢醫保費,生病住院也有了保障。

中國的未來屬於我們新的一代,幸福中國等待着我們。

我們要勤奮於學習、善於思考、勇於探索、敏於創新、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打好知識根基,不斷在實踐中增加知識提高能力,把中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本文由百分網提供,原文地址: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標籤: 讀後感 多篇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jgl9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