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白居易長恨歌讀後感(精彩多篇)

白居易長恨歌讀後感(精彩多篇)

白居易長恨歌讀後感(精彩多篇)

白居易長恨歌讀後感 篇一

前一些日子,讀了白居易的《長恨歌》,對裏面的情節也有了些瞭解。一個養在深閨的美人被君王看中,召入宮封了個貴妃,皇帝對這個貴妃十分寵愛,以至於”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雖然皇帝十分喜愛,但不幸的事仍然發生了,一場叛亂使得自己江山與美人只可取其一。毋庸置疑,結果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貴妃被迫自殺。

在局勢穩定後,皇帝可以説是痛不欲生,千方百計的想使貴妃可以重新回到身邊,文中有“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結果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什麼辦法都是徒勞的。詩歌最後我感覺寫的特別的好,“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反映了貴妃與皇帝間的真摯愛情,語言很美。

但我卻對他們間的愛情產生疑問,大家都知道這個皇帝在那時候年紀已經很大了,而貴妃才剛剛“初長成”。一個年輕的女子如何能愛上一個和自己父母大小的男的呢?我想,無非在於權勢、地位吧!

白居易長恨歌讀後感 篇二

讀了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我才覺得古典詩詞也有另一種美,能讓我看着它的時候不再有一種浮燥的心情。也許僅是因為她評論的是愛情詩吧,用清麗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個唯美動人的愛情畫卷。

最讓我有觸感的也許只有那個大家都熟悉的《長恨歌》了,安意如説,論楊貴妃,它最合適了。這個女子是我們都熟悉的了,她被歷史説成是那個時代的紅顏禍水,從一代佳人到結局竟是馬嵬坡前“一掊黃土收豔骨,數丈白【】綾掩風流。”從此香消玉隕,讓後世的人無不為她感到可惜。若是這麼個大美人放到現代來,不知又有多少男子為之瘋狂了,是不是也會有人寧要美人不要“江山”了。

我們不僅僅是感歎她的美麗,更感慨於“三郎”與“玉環”的“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愛情,不知玉環在馬嵬坡的最後一夜,是否恨過“三郎”,曾經的山盟海誓,換來今朝的數丈白綾。也許玉環懂得“三郎”的心,他是她的“三郎”,卻是天下人的皇帝,於是她心甘情願的先走一步,只在奈何橋旁等着這個她愛了一輩子的男人……

還是安意如説的好:若,人生只如初見,多好,他仍是他的曠世名主,她仍做她的絕代佳人,江山美人兩不相侵。沒有開始,就沒有結束

白居易長恨歌讀後感 篇三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居易長恨歌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全詩以“長恨”為中心,通過當時人們的傳説,加上作者的想象,將敍事、寫景、抒情很巧妙結合在一起,以強烈的抒情筆調,再現了一個悲劇。詩中針對唐玄宗重色貪歡,朝政荒廢,楊貴妃恃寵而驕,兄弟姐妹權重一時的情況都進行了諷刺、揭露。由於“重色”才招致安史之亂。在這個悲劇中,楊貴妃是封建統治階級的替罪羊,宮廷鬥爭的犧牲品。其次,他告訴我們,貪圖享樂的腐朽生活,必然導致政治的腐敗,政治腐敗必然是重用奴才而不用人才,奴才掌政必然亂綱誤國導致內亂,給人民帶來災難。

詩的結尾,用“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兩句點明主題,讓讀者深深感受到無盡的遺恨,不愧為千古絕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ezmow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