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教有所思》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教有所思》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教有所思》讀書筆記

《教有所思》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教有所思》這本書是我在幼兒園讀書節贈書活動時偶爾得到的一份禮物,我想幼兒園贈書的目的是讓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能認真的讀書、讀懂書,並且學會在讀書中學習,讀書中思考,學會反思。

帶着問題:教,我們要思什麼?或者説,我們要在教育的同時思考些什麼?第一次打開了這本書,從幾篇自己喜歡的文章開始讀這本書,感覺文筆清新,沒有多數老師寫的教學論文的腐朽之氣,倒是有幾分文學作品的魅力,所以不知不覺地吸引了我。

通過讀李老師的文章,感覺到李老師是一個非常真實坦誠的人,是一個率性而為的性情中人,是一個非常善良幽默的人,是(推薦訪問範文網:)一個感情極其豐富的人,是一個非常善於思考和創造的人,最重要的是因為他是一個有追求有理想的人,是一個對祖國的教育事業乃至祖國的命運有着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大寫的人。開始時我對李老師書中所描寫的師生故事特別感興趣,漸漸地對他的整個人產生了興趣。借用李老師書中谷建芬老師的話:“成功和成名是兩回事。有的人成名了,並不意味着他事業成功,事業成功的人也未必都成名成家。”李老師之所以由一名普通老師到一位名教師,我覺得其中最主要的還是人格的魅力。正如李老師經常自己提醒自己所説的:“先為人,次為知識分子,再為教育者,終為語文老師。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同時也就是一名思想者,他應該站在人類精神文明的制高點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課,他的心中應該裝着整個世界——國際風雲、時代變化、社會焦點……這些都應該在他的心靈的湖面激起思想的漣漪或巨瀾。”讀着李老師的書,李老師的形象在我的眼前時而親切,時而熟悉,時而陌生,時而激越,時而幽默,但最後一點點高大起來,我覺得教師隊伍中像他這樣的人太少了,因為他敢於直面現實,敢於抨擊假教育,敢於向官僚主義開炮,他有愛有恨,愛憎分明,他對“民主”有着極其深刻的理解,我覺得他是可以像魏書生老師一樣,是可以做好教育局長的優秀教師。從代序“生命與使命同行”中,我同時也感受到了李老師的人格魅力。他在代序《生命與使命同行》中寫到:“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同時也是一名思想者,他應該站在人類精神文明的制高點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課,他的心中應該裝着整個世界……作為思想者的教師,在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具體工作的同時,還應不斷關心着、思考着社會發展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相互影響關係,甚至當代思想理論界的熱點討論、國際上的風雲變幻都能使他聯想到自己的教育。既然是思想者,我們就應該是一個心靈自由的人,擁有自由飛翔的心靈。心靈自由,就意味着獨立思考,意味着不迷行權威,意味着讓思想的火炬熊熊燃燒。” 我想,李老師正是抱着這樣一種信念,一邊教書,一邊讀書,一邊思考,一邊寫作的,也正因為如此,才有如此累累的收穫的。

帶着期待,我再一次的翻閲了這本書,這次我用了整整五天的時間一頁一頁的翻看這本書,細細的去品位這本書,感覺內容是那麼的貼近我們的生活,像是説故事一樣,把李老師所經歷的、所想的描述的徹徹底底、發人深思。

讀完《教有所思》感觸最深得是李老師堅持寫教育日記,真如他本人所説:“這些小文章當然很不成熟,但它們是真實的,是我激情與思想的結晶。我無意表明自己多麼有‘思想’;我只想表明,我在‘思考’。”我想正是因為他可貴的善思,才讓他的事業如此美麗。

記得李老師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個老師有童心,有愛心,才會有事業心。老師有童心,有愛心才會有責任心。”“教育千萬不能以損害學生的尊嚴而去進行教育。我們的教育不能以傷害學生的心靈為代價,剝奪學生的尊嚴,這不是真正的教育。”我深深感悟到:既要把愛獻給學生,又要感受來自學生的愛;既要嚴格規範學生言行,又不能踐踏學生的自尊性來達到所謂的教育目的。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不是自我感覺的。

關於李老師漫談“有償家教”,我覺得李老師説得句句有理。是的,用勞動所得談不讓可恥,現在社會上都有兼職一説,難道只有老師不可以。關鍵是如何使其像社會上其他行業一樣合情合理。我認為李老師書中所説三方面:第一,禁止教師對本班學生進行有償家教;第二,防止教師因有償家教而影響自己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第三,要對教師有償家教之“有償”進行合理調控,並使之公開化,透明化。假如能通過上述三方面調控以後使家教合理,這不但使我們的教師在正常工作之餘賺錢補貼家用,同時也使一些確實需要家教的學生在課外得到輔導,因為各家長的學歷都不同的,更何況現在的課本靈活性很強,俗話説"笨鳥先飛",通過家教使那些差生有先飛的機會也不是一件好事。

讀李老師的《教有所思》,我時而開懷大笑,時而眼睛濕潤,我能夠感受到他友情的廣度,師生情的濃度,親情的深度。如果讀書能使人進步,那麼讀一本好書就像我們在前進的路上有了燈塔,有了舵手,有了追趕的方向。我想我還會去拜讀李鎮西老師的其他書籍,如果誰想看看這本《教有所思》的話,我願意將書借他(她)一閲。所以,親愛的博友們,趕快趁暑假的最後幾天,大家一起來讀書吧!

第二篇:堅持教有所思

堅持教有所思——讀《來自歷史課堂的智慧》有感(二)

陳偉國老師每堂課都有教有所思。包括對教材的把握、理解和講授的方法,非常詳實。仔細品味,受益匪淺。例如,陳老師在教有所思中寫到,良好的教學設計至少包括如下步驟:第一,規定教學的預期目標。第二,確定學生的起點狀態。第三,分析學生從起點狀態到終點狀態應掌握的知識技能或應形成的態度與行為習慣。第四,考慮用什麼方式和方法給學生呈現教材並提供指導。第五,考慮用什麼方法引起學生的反應並提供反饋(即平時所説的練習設計)。最後,考慮如何對教學結果進行科學的測量與評價。

通讀此書,再次使我認識到,陳老師成績的取得和他的認真鑽研是分不開的。在書中,陳老師寫道:優秀教師出色的課堂教學效果是經過實踐磨練出來的,是通過周全的設計一天天練出來的。一位教師為一節成功的課所做的準備,可能是終身的。

堅持教有所思,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用教師自己的經歷去感悟歷史、闡釋問題。每一節歷史課,都應該有歷史教師強烈的個人色彩。歷史教師應該用自己的知識去豐富學生,用自己的邏輯去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從書的“教有所思”中我看到了陳老師對許多歷史問題的真知灼見,而且總能從自己的人生經歷出發去感悟歷史、闡釋問題。這種擺脱就事論事、把“學問——閲歷——育人”相結合的做法正是一名優秀教師應有的追求。

第二,時時反思和審議自己所想、所教與歷史課程目標的關聯。陳老師指出,面對新課程,時時反思和審議自己所想、所教與歷史課程目標的關聯(達成度),應該是一個不可小視的問題。陳老師平時的閲讀和思考可以説和歷史教學密不可分。正是他的這種習慣才成就了他的高度。例如,在他閲讀了易中天的《美國憲法的誕生和我們的反思》後,又讀了馬嘯原所著的《西方政治制度史》,紀念美國憲法頒佈200週年委員會編,老娃、許旭譯,傅鬱林審校的《美國公民與憲法》等專著來對照閲讀,從點和麪上完成了對美國憲法歷史的一次深度暢遊。在這樣的背景下,陳老師上了“美國1787年憲法”這節課。陳老師的這種精神和態度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動力。

第三,根據課程標準的變化,決定對教材的整合、取捨。陳老師寫道:“我在進行每一課的教學設計時,都不急於看教材,而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先盤點一下腦中的知識儲備。”他在“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遷”這節課的教有所思中,就考慮到:新課程為什麼要增加這節內容?難道新課程僅是內容的取捨和增減?背後有沒有史學觀念的變遷?除此之外,陳老師還思考:教學應向學生傳遞哪些知識?探究應依託哪些知識?等等。陳老師這種勤于思考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第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在課堂實錄中,一節課陳老師有時設計幾種教學方案。這種追求完美、超越自我的精神,感動着我,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認真工作呢?

一位優秀的教師必須堅持教學反思。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反思有利於教師的成長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第三篇:讀《教有所思》有感

讀《教有所思》有感 李鎮西,以前只知道他是全國著名的優秀班主任,他是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的,因此沒有認真地閲讀過他的文章,直至去年九月份我校給每一位教師訂購一本李鎮西所寫的教育隨筆選——《教有所思》。令我驚訝的是,沒想到書中那一個個清新的小標題一下子吸引了我,再隨意瀏覽文章,那種散文味的文體正是我喜歡的,沒有枯澀的論述,就像朋友一樣娓娓道來,不經意間卻感悟到了李老師對教育的獨特感受。

從去年9月開始,我的牀頭櫃邊就放着這本書,每晚我都認真地閲讀,每次閲讀,我的眼睛總會濕濕的,每看完一篇文章,心裏總會禁不住地説:“好感動!”有次看完書中《姨媽》一文,竟然感動地落下了眼淚。李老師的文章就是這樣親切感人,坦率直白;看不到一絲虛偽和做作。漸漸地,一個立體的李鎮西矗立在我面前,他那麼善良,富有童心;他那麼愛思索,身邊的每一細微的事物都能引發他沉思;他是一位多麼有自己教育個性的特級教師啊!讀完他的書,我才真正體會到:有人把他稱為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真是名副其實,毫不誇張。

“我們嚮往併為之奮鬥的教育,應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是充滿着民主精神、散發着科學芬芳、閃爍着個性光芒的教育!”這就是李老師的理想教育,我似乎聽到了他從心裏的呼籲:在這個教育理想失落的時代,讓我們重建理想!讓中國教育走出困境,走向未來,這是我們這一代教育者的天然使命,也是我們民族現代化成功的希望。他的教育理想使多少中國教師的心靈為之震撼,為之憧憬。

李老師堅持寫教育日記,真如他本人所説:“這些小文章當然很不成熟,但它們是真實的,是我激情與思想的結晶。我無意表明自己多麼有?思想?;我只想表明,我在?思考?。”正是這些“小文章”,正是他可貴的善思,才讓他的事業如此美麗。 李老師對教育是如此熱忱的投入,善於感受來自學生的愛是他工作的不竭動力,他的批判反思精神是他成功的基石。“一個老師有童心,有愛心,才會有事業心。老師有童心,有愛心才會有責任心。”“教育千萬不能以損害學生的尊嚴而去進行教育。我們的教育不能以傷害學生的心靈為代價。剝奪學生的尊嚴,這不是真正的教育。”由此,我感悟道:教師在日常教育中既要勤奮踏實,又要勤於反思;既要把愛獻給學生,又要感受來自學生的愛;既要嚴格規範學生言行,又不能踐踏學生的自尊性來達到所謂的教育目的。這樣的教育才充滿温馨和美麗。反思自己,看到有的學生成績下降了,有時竟用粗暴的態度和嚴厲的言辭來對待學生,有時還把怨氣撒到學生頭上。讀李老師的著作,心中如針在刺着。李老師的文章似一面明亮的鏡子,照出了自己自私狹隘的一面。從李老師的文章中,我深深感悟到了: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贏得人格。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不是自我感覺的。

讀完《教有所思》感觸最深的是李老師堅持寫教育日記,真如他本人所説:"這些小文章當然很不成熟,但它們是真實的,是我激情與思想的結晶.我無意表明自己多麼有'思想';我只想表明,我在'思考'."我想正是因為他可貴的善思,才讓他的事業如此美麗.

關於李老師漫談"有償家教",我覺得李老師説得句句有理,是的,用勞動所得談不讓可恥.現在社會上都有兼職一説,難道只有老師不可以,關鍵是如何使其象社會上其他行業一樣合情合理,我認為李老師書中所説三方面:第一,禁止教師對本班學生進行有償家教;第二,防止教師因有償家教而影響自己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第三,要對教師有償家教之"有償"進行合理調控,並使之公開化,透明化.假如能通過上述三方面調控以後使家教合理,這不但使我們的教師在正常工作之餘賺錢補貼家用,同時也使一些確實需要家教的學生在課外得到輔導,因為各家長

的學歷都不同的,更何況現在的課本靈活性很強,俗話説"笨鳥先飛",通過家教使那些差生有先飛的機會也不是一件好事.

李鎮西説,不要把一切都推給“體制”,“作為一個基層的普通老師而非教育行政部門的決策者,我顯然無法直接改革教育體制,但我並不因此而覺得無所作為”。他時時提醒自己:在現有的體制下,我能夠做哪些事?我能夠把這些事做到怎樣的完美程度?於是,他每接一個班,便確立一個教育科研課題,和學生一起記錄下教學中的點滴感悟;他主動要求學校將全年級考試成績名次最靠後的幾十名學生編成一個班,和科任老師一起進行“後進生”的教改試驗;每帶一個新班,他都把學生生日抄貼在書房最醒目處,每個學生生日那天,都送上一個小禮物;每次放假他都安排一次與學生的旅遊,穿過林海、登上雪山??李鎮西説:“如果我們僅僅把教育當做一門職業,那將是很累的,而且累得很被動——為學生累,為家長累,為領導累,為社會累??但如果我們把教育當做一項事業,那麼一切酸甜苦辣都是‘自找’的,因而是心甘情願的!”

如果一個老師把教育當做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存在方式,一種研究方式,那麼,他就獲得了一份屬於自己的職業樂趣,在這種樂趣下,在硬性的體制與良知之間會形成一種彈性,他不會以師者的身份凌駕於學生之上,他不會只求讓學生得一個高分,他不會用金錢去衡量自己的人生價值。李鎮西就是這樣的老師。正是緣於此,他與學生的關係可謂水乳交融,“有人不相信現在居然還有這樣的師生關係!”這讓李鎮西感到非常自豪。時下,有不少教師感歎現在的師生關係很難處理,我想,作為教師應該用心去關愛自己的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對待自己的學生。

掩卷沉思,思緒萬千,李老師那博愛胸懷,踏實奮進,勤于思考的形象時常縈繞在我腦中,催我奮進!

第四篇:教有所思讀後感

《教有所思》讀後感

李莎

當走進大學校門的時候,註定自己與教師這一職業結下了不解之緣,走出校門,走進另一所校門,較色轉變了,作為老師我們都渴望做一名被家長認同、學生喜歡的老師、成功的老師,那什麼是成功的教師呢?怎樣才能獲得成功呢?讀過《教有所思》這本書,我從這本書上找到了答案。書中他談到的一個個優秀的教師,如魏書生、陳鍾樑、朱永新等都是有着獨特的人格魅力的人。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是學生願意接近你、信賴你、喜歡你。書中講到,教師應具有三顆心:童心、愛心、責任心。我想,這也應該是李老師成功的祕訣吧

我自從走上講台接觸的事低年級的孩子們,在這本書中《童心萬歲:寫給我永遠的兒童節》給我的印象最深,文章中提到 “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對人民的善良之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對邪惡的正直之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對事業的創造之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對生活的熱情之心??” 的確 ,童心非常重要,即使常人,永葆童心,也可以永遠健康、陽光、永遠年輕,擁有更多的朋友,更何況是天天與孩子打交道的老師呢?童心真是不錯,做老師豈能沒有童心,我不禁要問,我有童心嗎?學生們是否願意和我説悄悄話,是否願意和我開開玩笑,是否願意我加入到他們的活動中,他們是否喜歡我這樣一個老師呢?細想起來,我做得實在不夠。

我想孩子們喜歡的的學校應該是可以自由飛翔的,好的老師能讓孩子在春天聽見花開的聲音,能聽見小溪流水的聲音,能讓個孩子看見五彩繽紛的春天,家長所期待的教育,是樸素的教育,要用教孩子説話,教孩子走路的心態走進孩子的心靈,你會發現那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有時候,孩子們需要的不是充足的睡眠和娛樂而已,真正的教育,是孩子離開學校後,什麼都不記得了,除了養成的習慣。

我在想,我們做大人做久了,忘了自己的小時候,曾經也有那麼一顆天真、無邪的童心;做老師做久了,忘了自己的學生時代,曾經也是如此痴狂。其實,我們在學生面前真正該忘記的是我們的年齡,我們的身份,這樣才能找回有童心的感覺。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時常檢查一下自己:我笑的的是否快樂我又沒有把生活中的情緒帶到工作中,有沒有把把情緒撒到孩子們身上,不要深怕自己在學生們面前出醜,就端起教師的架子,不懂裝懂,而我們此時應該想到是人都會犯錯,不要學生一有錯誤,立刻就拿出自己的教師身份去教育他,總覺得自己有這個責任,有這個義務,我們應該好好想想自己的成長過程,是否也犯過諸如此類的錯誤,為什麼不相信自己的學生,相信他犯錯誤的合理性,相信他們可以解決自覺所犯的錯誤。

葉聖陶老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而真正要做到不需要教,我們做教師的是應該有放手的勇氣和信心的,多給學生自我教育的機會,在一次次的機會中,我們的學生會成長得更快,會越來越自信、自尊、自愛,會越來越不需要教。我們只需要保持着一顆童心與他們共同體味着成長的煩惱與快樂。

第五篇:讀《教有所思》感悟

讀《教有所思》感悟

五峯實驗中學 王明芬

在實際生活中,圖書作為一種古老文化的傳播方式,有着其他媒介所沒有的傳統厚重感,有着薪火相傳的温暖感和質感,是文明傳承的“母體”。本學期課餘讀了幾本書,尤其是李鎮西老師的《教有所思》給我的感觸很深。真正意識到了教師不僅僅要有責任心,還要有愛心,只有有愛心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書中的許多觀點直面中國教育。在讀的過程中,我不停地反思自己每天所從事的教育工作,也反思着中國的教育現狀。在讀書筆記中,我記錄了書中的一些教育觀點、教育理論的摘要讓我深有感觸。我想,每一個從教者如果能這樣經常進行一下反思,我們的教育將會日新月異,尤其是學生道德素質嚴重滑坡等許多教育問題都不會產生。正如書中所言:今天的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我認為,需要一種把人當成人的教育!我們嚮往併為之奮鬥的教育,應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是充滿着民主精神,散發着科學芬芳,閃爍着個性光芒的教育!切中了要害!找準了命脈!我久久地思索着,品讀着??那些催人奮進的話語,那些令人深思的話語??

書中説到:愛是教育的前提,但遠不是教育的全部。由愛而昇華為一種責任——對孩子的一生負責,這才是教育的真諦。這句話我品味了很久,是啊,我們一直説得比較多的是——愛,而對責任,我們提得不多,似乎有了愛就有了一切。而我們教師很多還沉浸在過去的老一套教育方法和評價體系中,對孩子的一生負責?拿什麼來評價,用什麼來衡量我們的教育在對孩子的一生負責?科任教師準時進教室,準時下課,不耽誤上課就已經不錯了,遇到孩子不守紀律往班主任那兒一送了事,好象是你班主任的學生就不是他的學生似的。反正他的課又不考,學生聽不聽,嘿,隨你便!有時候,科任老師幾個坐在一起,評頭品足,xx班怎麼怎麼樣,上課紀律特糟糕??好象在教室裏上課的不是他,紀律糟糕不關他的事。這樣的教育連愛都談不上,還談得上責任?尤其是現在升學就業的壓力使得家長對孩子的性格、習慣、品德等方面的視而不見,唯“才”有用。整天就是補習,培訓;培訓,補習。城市裏的孩子一到晚上或週末就輪番進入各種各樣名目的培訓機構,真正懂得並把孩子們當“人”看的家長太少太少,在他們眼裏孩子只是學習的機器,其他啥也可以不管。難道孩子一生就只需要知識嗎?我們真正關心孩子一生成長需要的是什麼了嗎?我們大家把它視為一種責任了嗎?有了愛才會有教育,沒錯,但如果我們把教育看成一種責任,或許他們的學業成績會差一點,但他們肯定更有愛心,更有社會責任感,更知道如何關心他人,更能明白自己的責任。

這讓我想起曾經在《讀者》雜誌讀到的一封來自海外的信:??我來到美國參加夏令營活動已經半個月了,我住在史密斯太太家裏,我最大的感受是美國的孩子和我們中國孩子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美國,無論經濟條件話壞,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獨立、負責,有時甚至在學習之餘做點零工,嘗試着自食其力。他們最常乾的就是沿街送報,每天風雨無阻地將報紙送到訂户家門口。美國的孩子和父母的關係非常親密,每天出門都要和父母擁抱一下才離開。回來後,他們會幫着父母做各種各樣的家務活,而且總是顯得很開心??相比我們中國孩子在家的待遇,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有的家長不喜歡老師總是説他孩子的不是,喜歡聽好話,喜歡袒護,發生什麼事情也總是推卸自己的責

任,為他百般抵賴。這樣素質的家長我見識了好幾個,這種家庭的孩子自私、偏執、不接受批評,也就沒有了進步。如果我們把愛昇華為一種責任,我們會讓他們不斷地發現並改正自己的缺點,不斷地完善發揚自己的優點,從而使自己不斷進步,使他們的人生更璀璨多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gk7w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