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黨建工作總結 >

圍繞加快“三個轉型” 創新農村基層黨建

圍繞加快“三個轉型” 創新農村基層黨建

圍繞加快“三個轉型” 創新農村基層黨建<?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圍繞加快“三個轉型” 創新農村基層黨建

中共**縣委組織部

近年來,**縣認真落實中央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戰略部署,大力實施以村莊組團整理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建設,積極構建以新型農村社區為基本單元的農村黨建工作新格局,有效提升了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水平,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轉載請註明來自:本站)

一、深刻認識“三個轉型”對農村黨建工作的新要求

2008年以來,**縣在全縣300個村街陸續實施村莊組團整理工程,300個村均納入村莊整理規劃,**綠地、**萬通、**萬科等43家全國知名開發商參與開發建設。隨着這項工作的深入推進,“三個轉型”對農村黨建工作提出新要求。主要表現在:一是傳統農村向新型社區轉型。根據組團規劃,全縣300個村街統一規劃為30個新農村建設組團,最終建成30個新型農村社區,不計外來人口流入,每個社區縣內常住人口近萬人。全部建成後,還將吸引120萬縣外人口,屆時**人口總量將達到150萬。村街界限的逐步打破和人口(黨員)的規模聚集,對農村“一村一支部”的傳統組織設置提出挑戰,對黨在基層的組織覆蓋、職能整合、工作覆蓋等提出了新要求。二是傳統農民向新型市民轉型。隨着農民羣眾陸續搬入寬敞明亮、環境優美,以小高層為主體的新型農村社區,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發生根本改變,徹底告別低矮破舊的土坯房、磚瓦房和髒亂的農村居住環境,徹底告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黃土背**的小農生產方式,而成為以參與農業規模經營、外出務工、經商、開辦三產等為主業的新型農民或新型產業工人。對城市生活的渴盼嚮往和對幸福指數的熱切追求,勢必轉化為對基層黨組織的無限期待。這就要求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要轉變模式,強化服務,推進創新,不斷適應社區居民羣眾的生產生活需要。三是傳統產業向新型產業轉型。伴隨村莊整理的深入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農業產業化和工業化進程加速推進。一方面,集約利用村莊整理置換出的建設用地,招商引資上項目,既增加集體收益,又增加農民就業崗位;一方面,加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鼓勵和引導農民羣眾自願流轉土地,實施規模經營,大力發展葡萄酒莊園、萬畝芍藥園、香精種植園等現代農業項目和觀光采摘、體閒體驗等農業**業態,既提升城市居住品味,又增加農業產出效益。而這些也都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發展理念,強化示範引導功能,在推進農村新型產業發展中創先爭優、發揮戰鬥堡壘作用。

二、科學構建新型農村社區黨建工作新框架

為適應村莊整理後農村生產力發展新要求和經濟社會結構新變化,**縣本着“加強黨的領導、擴大組織覆蓋、方便黨員活動、發揮黨員作用、促進科學發展”的原則,採取“聚零為整”與“化整為零”相結合、傳統繼承與創新組建相結合、組織指定與黨員意願相結合、因地施建與綜合配套相結合的辦法,積極探索,逐步建立完善“樹狀結構、網絡覆蓋”的新型農村社區黨建工作模式,力求使黨組織設置在關鍵處,作用發揮在着力點。

一是“聚零為整”組建“中心層”,設立新型農村社區黨總支。本着上連鄉鎮、下統村街的原則,以規劃在建的30個新型農村社區為單位,採取村居混建、村村聯建、村企聯合等多種形式,建立農村社區黨總支,對所轄村街、社區物業、駐區機關、經濟園區、企業,以及各類新社會組織等實行統一管理,在鄉鎮黨委領導下,統籌推進社區各項工作。社區總支書記由所屬鄉鎮黨委成員擔(兼)任,所轄各領域基層黨組織負責人為成員。

二是“化整為零”創設“關節點”,組建新型農村社區特色黨支部。重點依據黨員活動領域廣泛化、生產方式多元化,以及自身屬性多樣化實際,打破原有村街地域界限,採取組織指定與個人意願相結合的方式,對社區黨員進行重新編排,分門別類組建樓宇支部、物業支部、產業支部、協會支部、流動黨員支部,以及設立“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站”等,完善組織覆蓋,開展組織活動,發揮黨員作用。從而實現社區居民黨員“樓宇式”管理,企業職工黨員“進站式”管理,務工經商黨員“專業式”管理,駐區機關黨員“雙重(社區黨組織與機關黨組織)式”管理,外來流動黨員“服務式”管理。

三是綜合配套建好“主陣地”,夯實服務黨員羣眾物質基礎。

按照“陣地先建、配套設施先行”原則,以新型農村社區為單元,着力建好功能完善的社區服務中心。建強社區陣地,黨組織辦公室、黨員活動室面積不小於400平米。同時,按照社區建設規劃,優先配置綜合服務大廳、居民紅白喜事操辦場所、商場超市、學校、醫院、治安警務室、健身廣場等便民服務設施。在此基礎上,立足全縣整體組團佈局,科學擺佈市場、公園、廣場、影劇院等全民性生產、生活、娛樂設施,使農民羣眾真正和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

三、着力催生新型農村社區黨建工作新效益

通過逐步完善社區黨組織工作運行體系,新型農村社區凝聚羣眾、服務為民、行政管理,以及優化產業佈局、推進科學發展等各項職能得以顯現和強化。新型農村社區黨組織日益發揮着“集聚”、“倍增”、“統籌”等多種效應。

——發揮“集聚”效應:加快推進村莊組團整理進程。促進農民聚集居住,是實施村莊整理、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關鍵。而通過設立社區黨總支,優先配套服務設施等,使黨組織先行聚合、幹部黨員先行融入、社區功能先行優化,則可有效提升農民羣眾對新型居住區的思想認同和情感嚮往,從而促使越來越多的農民羣眾擺脱“故土難離”的樸素情懷,由農民變市民,從昔日的農村走進新型的社區。村莊整理實施以來,全縣300個村街均已納入整理規劃,目前已有154個村16個組團完成新社區選址土地流轉;4個村11萬平米回遷樓建設完畢,3個村實現整體回遷,24個村100萬平米回遷樓抓緊在建。未來3年內,村莊整理將基本完成。

——發揮“倍增”效應:有力推動農村黨建工作創新發展。通過優化新型農村社區黨組織設置模式,把社區範圍內的非公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和轄區流動黨員等,全部納入社區黨組織教育管理範圍,實現黨組織工作全覆蓋;在整個社區範圍內培養選拔社區幹部,擴大了選任視野,有效解決了原來一些村街“選人難”問題;圍繞搞好社區建設、服務社區居民、促進社區和諧發展,落實社區幹部任期承諾目標管理監督制度,有效增強社區幹部幹事創業熱情;推行“4+2”工作法,對社區重大事項實行民主決策,公開透明,擴大了羣眾知情權,提高了民主決策和管理水平;依託特色黨支部,有針對性地實施以黨性教育和技能培訓為重點的黨員“雙育”工程,黨員黨性觀念進一步增強,創業帶富本領顯著提升。特別是結合深入開展的創先爭優活動,廣泛開展黨員承諾踐諾、亮牌示崗、公益服務、精神文明創建等活動,為黨員立足崗位發揮作用創造了條件、搭建了平台,帶動了社區居民羣眾,共同促進社區和諧發展穩定。

——發揮“統籌”效應:農村科學發展步伐更加穩健。村莊整理後,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發生深刻變化,“純農民”式的農村勞動力資源結構,以及行政村域體制下的生產要素佈局被打破,謀求“聯合發展”、實現“多業並舉發展”的局面逐步形成。而通過設立產業型、行業型等專業黨組織,能有效引領農村勞動力資源,合理調整生產力佈局,分類指導各業發展。特別是通過採取村街集體資產資源入股、社區集中經營的辦法,有效推動了農業規模經營,促進了建設用地的集約利用和二、三產的均衡發展,農業產業化、工業集羣化和總部經濟發展強勢,集體資產資源實現保值增值,社區物業、取暖、公共設施建設與維護等所需資金妥善解決,居民養老、就醫等社會保障實現有效覆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angjianzongjie/wr9w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