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00後教育現狀調查報告多篇

00後教育現狀調查報告多篇

00後教育現狀調查報告多篇

00後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篇1

通過我們的實地走訪,發現農村家長學歷基本為國小或者國中,甚至還有很多連國小都沒有畢業。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業機會、生活條件等各個方面都明顯優於農村,學歷高有能力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留在農村,選擇進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從而導致農村人口呈現兩極分化嚴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兩類家庭居多,第一 類是父母在家務農,留在孩子身邊;第二類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即留守兒童。

先來看看第一類家庭,這些家長都是在城市裏無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農村的,一般來説他們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國小或者國中,全家人靠務農為生。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雙方必須要有一個抽出時間來帶孩子,這大大影響了幹農活,影響了全家的生計。為了生計,父母沒有時間陪在孩子身邊讀書給孩子聽,不耐煩手把手教孩子怎麼穿鞋子,怕孩子亂跑影響自己幹農活就把孩子關在房間裏……學前教育的缺失對孩子價值觀形成、智利開發影響是巨大的。當孩子才四五歲,還沒達到入學年齡時,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將孩子送入學校。父母只是想讓學校去管孩子,好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去幹農活。由於孩子年齡小,頭腦還沒發育到適合學習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學前的智利開發,讓很多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他們根本跟不上學校的進度。

絕大多數家長還是支持孩子學習的,他們深知務農的艱苦,想讓孩子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然而願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現實的。家長白天忙着幹農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點的時間顧及孩子,由於家長的學歷水平都很低,根本無法輔導孩子學習,也不知道該怎麼在學習上幫助孩子。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孩子發現自己跟不上的時候,家長不知道該怎麼辦,也沒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試成績出來,家長髮現孩子的成績和改變命運的目標相差甚遠,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會教,也不會用正確方法引導孩子,很多家長就會去買一堆的習題書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後,家長不會幫着孩子訂正,原來不會的還是不會,沒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負擔。家長看到孩子做了,就以為自己幫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試成績出來後,家長又將大失所望,漸漸的開始不耐煩,斥罵孩子,這大大激發了孩子逆反情緒,對孩子學習產生負面影響。

在瞭解農村父母教育理念時發現一個很大的偏見。農村父母認為,關心孩子就是在物質上給孩子錢讓他們唸書,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關心,他們不會抽時間陪孩子學習,也不會關心他們學習遇到了什麼困難。他們會做的大多隻是,想起來時候詢問下孩子學習情況,跟孩子説幾句早已聽出老繭的勵志名言。走訪時遇到過這麼一個學生,由於學習跟不上,父母平時也沒關心他學習,他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開始和社會青年混在一起。開始逃課,後來漸漸發展成根本不去上課。而粗心的家長只是偶爾問問孩子學習的情況,孩子輕鬆的矇混過關。等到家長髮現孩子開始混社會時,已經過去了兩個月。家長又不知道該如何挽回,打罵體罰只會將孩子越推越深,直至無力挽回。還有一些孩子,他們在學校犯了錯,老師想找家長談談,但是家長忙於生計,對老師的幫助並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長能和老師進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長在孩子心中地位卻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長,家長無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睜睜看着孩子越走越偏。

家長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其實十分微妙,一方面,每個家長都認為讀書重要,只要孩子會讀書,自己不論砸鍋賣鐵也會供孩子讀書。而另一方面,讀書無用論還是存在於家長的觀念中,在他們身邊,一些普通院校畢業的學生也難找到工作,周圍一些沒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卻能賺很多錢。這種微妙的心態造成了,如果孩子會讀書家長會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讀書成績不理想,父母會想不會念還不如打工算了。父母的這種心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學成績兩極分化的情況,成績好的越來越好,成績差的父母也會另謀出路,孩子成績越來越差。在城市,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會想盡方法幫孩子報各式各樣的補習班幫助孩子學習,很多孩子得以跟上進度,繼續學習。然而,農村父母的心態使得很少有父母會逼着孩子上補習班,孩子自己因為貪玩又很少會主動提出來,因此學習一時跟不上的會越落越多,這對很多孩子成長是不利的。

再來看看另一類家庭,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帶。我們實地走訪出了解到,爺爺奶奶輩的學歷大多是國小,很多連國小都沒有讀,文化水平比留在農村的父母還要低。他們根本不管孩子學習,也管不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貪玩,也越來越難管,爺爺奶奶很多也會溺愛孩子,隨着孩子來。因此,孩子玩起來更加無所忌憚,很多都因為貪玩而荒廢了學業,甚至有些還和社會青年混在一起。

實踐之前總有聽到報道,説很多農村孩子因為付不起學費而輟學,所以我們對經濟狀況對學業影響也做了深入調查。我們發現,讀國小和國中的父母把很大一部分的錢用於孩子教育,但是基本還能負擔。但是,到了高中大學以後,基本所有的父母都開始負債供孩子上學。大多數父母選擇向親戚朋友借錢,少數向國家貸款。可見,總體上農村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經濟壓力還是比較大的。然而我們在教育局詢問是否有專款給予貧困孩子幫助時,我們瞭解到,政府有對貧困的優等生提供獎學金,以及特困生提供助學金,一些社會團體也會給予一些幫助。但是,很多困難的家庭並沒有在補助的範圍內,加之農村家長意識淡薄,很多可以得到補助的家庭並沒有提出申請,這使得真正得到補助的家庭少之又少。在走訪家長中,我們瞭解到,幾乎所有家長認為:只要孩子會讀書,家長無論如何也會供孩子上學。因此,對貧困生補助的不足並沒有導致很多的孩子輟學,但是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父母的經濟負擔。

我們一直覺得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走訪中我們有了新的認識。我們詢問如果經濟困難只能供一個孩子繼續學習時會怎麼選擇,大多數的父母都表示無論如何都要供所有孩子上學,也有一部分表示供學習好的那個,表示選擇男孩的少之又少。

00後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篇2

農村教育是當代中國教育的重點,是佔中國教育的絕大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響全國普及教育和基礎教育的實現程度,直接決定了提高人口素質及人均文化水平的程度,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是教育發展的長期長遠,作為農村教育中的主體――教師,身上擔負着任重而道遠的任務。

然而,隨着時下市場經濟時代大潮的洶湧澎湃,許許多多的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產生了一種“審美疲勞”,對自己的事也失去了應該有的信心,儘管大多數人把自己從事的教育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可還是被種。種現實境遇所困惑。教師也是人,有個人的家庭生活、情感,有跟其他人一樣的發展願望,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有自己的理想和潛能和表現欲。基於對這一問題的關心,我們最近我們對本鎮中國小,從農村教育現狀和教師心態的角度,對各個學校的班主任、教師、學生以及社會羣眾,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調查走訪。在近一個月的時間內,調查走訪了本鎮的16所中國小校,與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及羣眾100餘人進行了交流訪談,帶回了300多頁的調查筆記。

一、基本情況

1、調查對象:本次調研涉及的對象主要是全鎮16所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及社會各界人士。年紀從幾歲到60歲不等。

2、調查方式:調查採用問卷調查為主、走訪座談、個案分析、資料分析為輔的方式,使調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實性。調查的時間在20xx年10月。

3、調查內容:教師的生活及家庭情況、教師的思想情況、教師的身體狀況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時的救助情況、教師的工作狀況、教師的子女生活現狀,教師的福利狀況、教師的心理反應形成的心理疾病、教師遷移變化的動機、農村教師的現狀、對農村教育的意見、社會各界對教師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農村教育現狀及農村教師心態的調查結果分析

1、問卷調查的結果統計:

本次調查共下發問卷50餘份,回收31份。其中男性佔57%;女性佔32%;學生佔11%,青年佔26%,中年佔58%,老年佔16%;領導佔25%,教師佔62%,其他人士佔13%;

2、農村教育現狀的基本特徵

(一)師資力量薄弱教師工作量大

調查中很多的學校領導表示學校的師資力量薄弱,沒有一個優質的教師團隊,這直接影響到教師的工作量、和工作投入及態度,從而影響了教育的質量。通過問卷調查顯示,一週有20節以上的課的老師佔65%,15節以上的只佔23%剩下的12%就在10到15節之間。我們還發現。75%以上的老師一般上的是2門課,有些學校教師要代三門以上的科目。在村級國小,有15%的老師還在上覆式班。擔任班主任的老師。除了教學工作外。還有更多的班務工作需要處理,另外還要完成每學期教育局佈置的相關校本研修和相關的心得體會等等。上課前得寫教案,詳細的備好課,上完課後得批改作業、研究學生、家訪,所有的工作都要做相關的記錄。繁重的工作不僅體現在這些具體的事務上,還有中國小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思想的壓力甚至超過了身體的壓力。除作業外,還要對付各種名目繁多的考試。還要接受很多形式的學習培訓,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還包括對學生的管理。複雜的學生問題,讓許多教師心理勞累是不言而喻的。沉重的心理負擔在教師全天候的工作之外無形中延續着,這是其它任何一個職業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學任務,超負荷的工作量,讓許多教師身心疲憊,好的教師都想着調換環境,造成優質師資的流失,師資力量的薄弱造成教師工作量大,影響了工作熱情,進而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二)硬件設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農村學校,教學軟件上的資源相對是平穩的。然而,在硬件設施上,農村學校和城區的學校不可相提並論。許多學校沒有多媒體設備,有的學校最多有幾台錄音機,音樂課上沒有鋼琴、風琴……教師上音樂課就用嗓子幹吼,體育課沒有孩子玩的東西,上體育課就是學生自由活動的時候。而且,由於師資力量的不足,很多教師代的是非專業的課程,有些科目就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設施落後是目前農村教育一個最普遍的現狀。

(三)“留守與學困兒童”現象

由於本鎮特殊的地理環境,外出務工人員很多,把孩子交給年邁的父母,這些跟隨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被稱作“留守兒童”。農村教育的對象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在我們的調查中,65%的學校反應留守兒童現象嚴重。面對這個特殊的羣體,教師有着無以言狀的苦衷。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孩子的爺爺奶奶的教育觀點和方法與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很大的差別,很多家長認為自己把孩子送到學校,一切責任就在學校了,根本不懂的配合學校和教師去教育孩子。他們不聞不管,一旦孩子有什麼事,或者學習成績不好,他們就會抱怨學校和教師,管理上時常會引起家長和學校教師的矛盾,甚至到校吵鬧。留守兒童由於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偏執,難以溝通。目前,留守兒童現象已經成為社會問題,應該引起廣泛的關注

(四)教師福利待遇低

據我們的問卷調查結果統計,待遇上覺得可以的只佔13%,47%的老師認為基本沒福利待遇,40%的老師覺得根本沒有;在我們的走訪中。90%的老師説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福利問題。調查瞭解,由於現在的管理政策,學校在教師節和元旦這兩個對於教師很重要的節日都沒有任何慰問和福利了,在調查中75%的老師認為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作為農村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和超負荷工作量也許都不是問題的根本,更重要的是要獲得認可和尊重。

在這次的調查中瞭解到,各校為了搞好雙創和義務教育的很多工作,很多學校負債嚴重,使得學校運轉艱難;而義務教育經費管理機制對於學校負債也沒有可行的解決政策,鄉鎮對教育的投入幾乎沒有,學校的教學基礎設施及維修全靠學校承擔;社會救助、捐資辦學體系在農村基本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又怎麼可能給老師發放福利待遇呢?

(五)教師精神壓力大身體健康狀況堪憂

調查顯示,80%以上的老師覺得精神壓力大。通過調查有近12%的老師因為精神壓力而導致身體的不健康!有11%的教師因為身體原因長期請假。精神壓力是很多教師精神狀態處於崩潰的邊緣,根本無法上好課。農村教師的健康問題成了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教師精神上的壓力主要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生個體的素質直接影響着老師的工作,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和留守兒童,加上現在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方式的影響,孩子們從小就接受了貪玩好逸惡勞,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這讓老師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寬和嚴的尺度標準。越來越多的孩子動不動就鬧離家出走,一不留神就鬧自殺,一不順心就不讀書,處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師怎麼會沒有壓力呢?

2、家長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長本身文化素質不高,對教育的認識不夠深刻,認為成績好一切都好,成績不好老師難辭其咎,特別是農村的家長,根本不會管你什麼素質教育,只要孩子成績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很多家長沒有教育的理智,根本不願接受教師對學生的批評和嚴格教育,素質教育這麼多年,從某種角度上講,老師是沒有目標的,怎麼做不清楚,評價體系不到位。

3、學校和上級部門

來自於學校和上級部門的壓力對於教師來説也是很大的,每學期這樣那樣的檢查,名目繁多,這樣那樣的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應接不暇,各種各樣的教研培訓活動、每個節日的慶祝活動、會議記錄、安全問題、學習問題、生源問題等等,不僅讓老師覺得經濟上吃不消、更多的是精神上吃不消。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80%的老師覺得精神緊張。擔心上級檢查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學生成績不好、很多的老師長期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

4、社會

自古以來,教師在人們心目中都是神聖而偉大的,把教育事業比作辛勤的園丁。教師就是無私奉獻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報的,是甘守清貧而無怨無悔的……然而,教師也是一個普通的人,特別是現今社會對教師職業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學生羣體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導管理學生的權威,他們又在一定時間是學生家長的代理人,要負責照顧學生,他們還是學生的朋友,需要與學生平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還要協調與任課教師、學生家長、學校領導、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關係,這種多元化的不同性質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師精神勞累和思想衝突,公眾卻認為教師本該如此,他們大多認為教室就是每天上一兩節課而已,玩的時間太多,每年還有寒暑假,是很多人無意之中產生對教師的心理上的討厭和憎恨,教師的正常工作往往得不到家長和羣眾的理解,有點風吹草動就馬上絕對的認為教師是完全的過錯,這樣的社會環境和工作環境如何能給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舞台,這樣農村教師更迷茫了和無助。

三、農村教師的心態及其形成原因

根據以上幾種現狀,我們把農村教師的心態歸納為以下幾種:

1、積極心態

(一)“無私奉獻”的決心

自古以年來,教師在人們心目中都是神聖而偉大的“春蠶到死絲方盡,焟蚷成灰淚始幹”,把教育事業視作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就是無私奉獻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報的,是甘守清貧而無怨無悔的……許許多多的老師就是帶着這樣的“無私奉獻”的決心在農村的工作崗位上堅守一生!這樣的心態佔絕大多數。

(二)“回報社會”的感恩心

很多的老師,特別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師,他們曾經艱苦生活的磨礪,知道珍惜這來自不易的安穩生活,當他們走進課堂,他們就格外的珍惜自己曾經失去的東西,他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黨的教育事業,不計較報酬,不受消極和不良情緒的影響,不追求回報,無怨無悔!

2、消極心態

(一)物慾的膨脹,精神的淪喪。社會價值觀的改變影響着教師的心態。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多數的人通過各種途徑走上了讓人羨慕的工作崗位。這些人,工資待遇高,生活水平高,而且工作輕鬆,連許多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過頭看看我們的老師,固守於三尺講台,一個月幾百元的收入,買不起名牌,衣服永遠是最便宜的,生活是清貧的,不管買什麼都是想了又想……終其一生,教師都是寒酸的。物質上的清貧,但是工作卻是起早貪黑,嘔心瀝血,讓許多老師對自己的職業產生了懷疑,消極的情緒由此而來,但是卻又不捨得放棄。久而久之,許多的老師就有了混日子的打算,失去工作的動力和積極性。

(二)浮躁時代動搖了很多老師“無私奉獻”的決心

許許多多的老師在三尺講台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一輩子,但是面對現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關心帶來誤解、認真視為呆板,負責卻認為多事。曾經有一位朋友對我談起過這樣一件事,他説讀書的時候,教師對他是恨鐵不成鋼,經常對他冷潮熱諷,説他只有賣氣力吃飯的份兒,他很恨這位教師,某一天,當他與老師重逢的時候,恰好這位老師有求於他,他顯得很冷淡,雖然最終他幫了這個老師的忙,但他也對老師説了這樣一句話:“當年你説我很笨,只有賣氣力的份,是這樣説的嗎?”教師無語。聽到這兒的時候,我為我們的教育者們感到心疼,覺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個學生能成才,恨鐵不成鋼,在教育方法上,或許有着許多的不同,但出發點都是希望學生好,然而,又有幾個學生能真正懂得教師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換來的卻是這樣的不被理解,難怪我們的教師灰心了。時下市場經濟大潮中,這樣的例子更多,導致一向安於清貧“無私奉獻”的教師開始動搖了!

(三)理想與現實差距大

誠然,許多的老師在剛走上講台時也曾有過壯志宏圖,決心紮根農村,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成為一代名師。但現實和理想差距太遠了。現實的具體體現在:

(1)農村教師被不公正待遇長期困擾?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很多的老師對於農村學校和城區學校的福利待遇覺得很不公正,同樣的付出勞動和心血,甚至農村教師付出的還多得多,可是得到的回報卻大有出入,很多的`人瞧不起農村老師,社會、家長在對待老師的問題上,對城區學校和農村學校的老師的差別也是顯而易見的,教學環境的惡劣、家庭生活的困難、教師的住房問題等等長期困擾着我們的農村教師。

(2)農村孩子素質無法和城市孩子比

學習上,城裏的孩子的學習家長極為重視,家長的素質也很高可以給孩子很有效的輔導,很多家長會從小就給孩子報很多補習班,而農村孩子你就得花數倍努力,家長也幫不上忙,所以城裏學校的教學上更易出成績;家長對待教育的觀念也有所不同,農村的家長越來越多的向孩子灌輸新的“讀書無用論”、讀書沒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掙錢等等。而城市裏的孩子卻更能明白只有依靠知識才能有未來的觀點。

3、觀望心態

這次調查我們發現,更大一部分老師對於目前的農村教育其實是抱着很大的觀望心態的。具體表現在工作上出工不出力。這種心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一直以來,政府和社會都在呼籲“尊師重教”,相應地也不斷出台了相關改善教師待遇的政策,(包括一些光喊口號不落到實處的),特別是最近幾年。改善農村教育條、改變農村教育環境、提高農村教師福利、已經慢慢的落實到行動上。這讓我們的農村教師看到了很大的希望,但是這個時代社會發展太快,這邊條件還沒改善或者正在改善,生活成本早已超速前進了一大截。許多的老師就抱着一種觀望的態度對待工作。完成自己該做的事。做到問心無愧就算可以了。也很滿足目前的生活狀況。

四、思考與對策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人類靈魂工程師”,從古至今,教師這一職業一直被人們仰慕為崇高的職業。很多的人把教師看作只思奉獻不思回報的“神”,面對農村教育的現狀和農村教師這麼複雜的心態。如何改變農村教育現狀。端正農村教師心態已經成為社會關注和重視的一大課題。政府和社會應該多從“教師也是人”的角度和從我國農村教育現狀的實際出發,多思考行之有效的改善辦法,從軟、硬環境上給農村教師和農村教育一個公平的空間。改變農村教學現狀、改善教學設施、完善教學管理模式,提高農村教師福利待遇,推動農村教育大力發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要想完成鄉村教育的使命,屬於什麼計劃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過一切的條件是看同志們肯不肯把整個的心獻給鄉村人民和兒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要想做到心心相印的教育,農村教師們更需要整個社會的關注,我想只要教師在各方面都受到關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問題,農村教育是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的!

00後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篇3

教育改革的春風已吹遍中國大地,基礎教育工程已經被列入國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輪課程改革已付諸實施,素質教育的號角早已奏響,可是,當前農村國小的教育現狀又是如何呢,我利用暑假的時間來到農村xx國小進行社會實踐,瞭解目前農村國小教育的現狀。

xx國小的整體面貌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來簡陋的土坯房子改建為磚瓦房,寬敞明亮,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優良的學習環境。其次是教學的硬件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第三是在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我認為目前農村的國小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下幾方面:

一、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xx國小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xx國小還沒有多媒體教室,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缺乏資金買新的。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在xx中小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國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務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三、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裏。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為自己的唯一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後。

四、村級國小減少造成學生上學不便

我所去的xx國小,由於教學條件差,教學設備落後,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就讀,因此生源逐年減少,大多數學生就讀於一所鄉級國小。撤併村級國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集中教育資源,節省教育開支,但目前農村國小不提供住宿,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的不便,國小生年齡小,每天老回跑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

五、教師不夠嚴謹

該校部分教師放鬆了教學管理工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督促得不夠嚴謹。使得學生放鬆了學習,對學習沒有緊迫感,缺乏競爭意識,這也造成教學質量下降。

六、教師隊伍不穩定

由於該校教師的調動性大,導致教學工作缺乏穩定性。教師之間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對學生的教育缺乏長遠規劃,使學生對教師沒有習慣性,特別是國小階段學生不是一時就能適應。

七、教學方法單一

該校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導致學生上課時精力不夠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識。第二課堂活動和文娛活動開展得不夠多,未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利用好學生的課餘時間。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的國小教育情況實在是不容樂觀,農村國小教育佔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須高度重視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礎教育部紮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經途徑。否則,就相當於丟掉了國小階段的大多數,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麼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只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是農村國小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一、改善農村國小辦學條件

改善農村國小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必需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並且政策儘可能向農村地區傾斜,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國小地區傾斜。沒有相應的教育條件,教學儀器、圖書資料乃至校舍,提高質量只能是一名空話。中央及省級財政可依據各鄉村學校的學生數將鄉村教育的經費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劃撥給鄉的九年一貫制鄉村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箇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要注重改造國小的危房,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使村辦國小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

二、加強農村國小師資隊伍建設

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證村小師資隊伍穩定和擴充。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知識分子的政策,想方設法改善農村國小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因為“教師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個人素質、職業前景和工作動力的情況下,才能滿足人們對他們的期望。”在提高農村國小教師的整體素質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造條件和機會使農村國小教師能夠參加繼續教育。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採用啟發式教學,發展農村國小孩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造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由於所處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的限制,農村國小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心、激勵和幫助。儘可能對每個學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瞭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對他們的教育應以鼓勵為主,使老師的鼓勵變為孩子學習的監督和動力。

00後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篇4

關於當前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

今年暑假,我在當地農村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國小和國中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遍推行,農村中國小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對此教師抱怨、學生抱怨、家長抱怨。為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從而向有關部門、有關人士發出呼籲,我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走訪調查及問卷座談的形式為主,走訪了八個中國小,調查了國小生25人,國中生34人,教師及校長29人。經過調查,瞭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並對當前當地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二、調查的基本情景

1.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期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我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可是從調查情景看,農村中國小教育存在着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着素質教育的實施。

(2)教師待遇低,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後,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我的家鄉。

(4)教學資料和教學手段脱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調查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51.8%)和比較不滿意(7.8%),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二)儘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進取推進實施着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楚大學聯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應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教師們為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三)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研究,對教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鬥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教師們經常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另外我發現,還有幾個關於教師較為集中的問題是:(一)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於城區教師水平。雖説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經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調入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幹教師,以致走訪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級教師。(二)隨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先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可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3.學生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考

在調查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教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最高,佔了47.67%。然而對於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我複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後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教師請教等等。調查證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並持之以恆,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經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我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提高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國小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夢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善,但由於59.3%的農村學生是留守兒童,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着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5.8%的家長認為較差。能夠看出,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並不滿意。如某某鄉,擁有招商引資的集團公司,當地農民收入較高,但由於很多家長不滿足於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裏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景瞭解程度時,僅有17.5%的家長表示很瞭解,而選擇基本不明白的佔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明白又何以説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先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於外。

(2)家長沒有教育本事。絕大部分家長是爺爺奶奶或留守婦女,大多隻是國中水平,並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本事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於學校。家長們期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翻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查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提議

結合調查情景以及自我的思考,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1.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發展中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資料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本事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我的知識,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就屬於這種情景。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供給理解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我們能夠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可是從調查情景看,在我們當地,學生家長及教師對此卻不以為然。原因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查中一位校長説到,他以往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後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所以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貼合農村的條件,僅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3.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進取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

私立學校應當是一種補充、激活農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們當地農村,私立學校就那麼幾所,而義務教育階段的私立學校就少之又少。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為獨家經營,始終處於老大地位,傳統、封閉、死守教條,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藥。所以應大力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以切實擴大高中的辦學規模,解決農村國中升高中的瓶頸問題,緩解升學的巨大壓力。

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據瞭解,農村(含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高達1.6億。然而農村中國小教育的現狀並不夢想,反而面臨着諸多問題與困難。在當地農村,雖然絕大多數家庭經過各種途徑尚能承受孩子理解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數孩子因受招生計劃的限制、家庭貧困,未圓上高中、考大學的夢想。現代社會倡導人們關注弱勢羣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孩子們應當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忙,助他們圓自我的讀書夢想!我呼籲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中國小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00後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篇5

一、調研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均gdp的增長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然而,隨着人均gdp的增長,城鄉收入差距也在急劇加大。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55元,兩者的收入比為3.22:1。隨着我國社會發展的加速和不一樣地區之間、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問題進一步凸顯,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命題。和諧社會的基礎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則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資料,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和核心,沒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和諧。教育作為推動社會變革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既能夠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效率目標,又能夠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公平目標。社會的教育在社會流動、社會分化中具有“篩選器”的功能,又具有穩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視為實現社會平等“最偉大的工具”。按照現階段提出的新要求,我們應當以和諧理念來引領教育發展,經過推進教育的公平、公正,來促進社會的公平、公正,經過構建和諧教育,來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僅有農村得以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農村發展的基礎是搞好農村的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是地方事業,擔負着為地方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基礎教育辦得好壞,直接關係到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與提高。然而,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

二、調研對象

此次我調查的對象就是針對農村的基礎教育現狀展開的。基礎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基礎教育,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國小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報告的研究範圍主要是有關我國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現狀

三、調研目的

1、經過進行實地調查和網上搜集資料,活的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信息

2、分析農村基礎教育所存在的問題,並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

3、經過分析具體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現狀的案例,切實掌握農村基礎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

4、對本地區的農村基礎教育問題進行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

5、探索解決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途徑,共同探究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方法

四、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分析

自1986年國家義務教育法出台以來,異常是《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實施以來,我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但由於農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後天失調,所以農村教育狀況並沒有實現質的飛躍,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政府投入有限,農村基礎教育經費嚴重不足,辦學條件差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必須的財政支持。農業經濟發展緩慢,農村財政緊張,各種經費異常是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導致農村學校的持續發展難以實現。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在校生佔全國在校生的絕大多數。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合計約1.93億人,按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70%算,農村在校生約1.3億人。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經費總投入中義務教育階段所佔比例過低,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佔總投入的比例始終低於60%,而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佔總投入的比重近年還不足30%。並且,在農村義務教育總投人中,財政撥款所佔比例也不高。儘管近年中央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向農村義務教育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到達64.9%。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縣鄉財政與農民負擔”課題組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在農村義務教育的投人中,鄉鎮一級的負擔竟高達78%左右,縣財政負擔約9%,省地負擔約11%,中央財政只負擔了2%。而在國外,中央政府是義務教育資金來源的主渠道,有的國家中央政府投入佔整個基礎教育投入的比重高達80%。

長期以來,農村義務教育主要以農民投入為主。尤其是農村税費改革以前,農村義務教育事實上主要由農民承擔。税費改革後,農村基礎教育的經費來源基本是以鄉鎮財政撥款為主,輔之以農村教育費附加以及收取學雜費、教育集資等。鄉級財政在農村義務教育中承擔了全部職責。農民的“合理”負擔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支柱。農村税費改革之後,在農民減負的同時,教育也大幅度減收,一些地方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狀況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於經費不足,農村中國小的教學設施十分落後,一些中國小的基本辦學條件得不到保障。,我國農村地區危房比例仍然較高,全國國小和國中共有4542.3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約1750萬平方米,因自然災害受損的校舍約200萬平方米,國小和國中校舍危房率分別為5.6%和3.7%。雖然,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新的保障機制,許多學校新修了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但在教學儀器、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方面,農村中國小與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術水平更低,從而最終導致農村學生流失。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教學水平低,教學質量堪憂

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整個教育環節中至關重要。師資力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校的教育質量。調查發現,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不盡如人意。

1、師資力量匱乏,農村師資“缺血”

由於農村教師待遇低,生活條件差,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嚴重,很多人不願到農村任教。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寧願在家待崗,也不願當鄉村教師。同時,家裏有門路的、教學水平稍高的教師也想辦法擠入城市。再加上這幾年城市學校擴招,一些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也開始從農村招聘教師。隨着進城教師的擇優錄取,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師流向了城市。由於師資的流失,貧困農村的中國小校裏一個教師跨年級、包班上課的現象司空見慣。在農村許多學校,、機、、、美術等方面的教師嚴重缺乏,無法適應新課改後的需求。另外,造成農村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的單向流動,即優秀教師只具有向上的流動性。如果村裏的教師教得好,則入編進入鎮裏的學校,鎮裏的教師如果教得好,則進入縣城裏的學校。依此類推。這種帶有剛性的評選機制導致農村基礎教育系統只能得到較差的師資來源。農村師資原本“先天”不足,無奈又遭流失之痛,農村師資嚴重“缺血”。

2、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師專業化程度偏低

農村中國小教師學歷普遍偏低,學歷達標與本事達標存在較大落差,教師素質參差不齊。以湖南省為例,農村國小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佔的比例不到城鎮的20%,國中也只相當於城鎮的一半,如衡陽市農村學校教師第一學歷合格率為22.7%。儘管經過大規模的學歷補償教育和在職培訓,農村教師學歷達標率得到極大提高,但教師素質仍然不能滿足義務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農村一些學校的大部分教師是本鎮(縣)未考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一些國中畢業生也當起了教師,很多貧困縣還有一部分教師國小畢業。另外,相當一部分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學方法落後,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今日,他們無法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使得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構成不了梯隊,專業化程度不高。教師的低素質直接影響、限制了學生素質的提高。由於教學質量不高,農村一些學校的生源逐漸流失。在一些地區,“村國小到中心國小,中心國小到縣城國小,優生不斷流向縣城”已成了趨勢。長此以往,學校將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並將隨着這種惡性循環而趨於萎縮。

(三)家庭貧困,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

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由於教育投資少,本應由財政支付的教育經費負擔轉移到農民家庭,義務教育已無義務之實,老百姓需要自我負擔學費。農民一年的收入本來就很少,大部分用來支出子女的學費,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現了教育致貧現象。農民不堪教育費用的重負,導致其子女失學、輟學。另外,近年就業形勢不太樂觀,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學生在大學學的知識在農村派不上用場,使得農村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一些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讀書,還不如讓孩子早點出去打工掙錢以貼補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連國小都沒有畢業。貧困人口失去學習機會,也就限制了他們獲得個人發展的機會。

五、營勝村基礎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調研我來到了遼寧省丹東市五龍背鎮的一個普通的鄉村-營勝村,調研結果如下

(一)教育現狀

據數據顯示該村約有人口1500多,學齡兒童接近200多,全村僅有一所國小,六個年級共有教師9名,9名教師中無本科以上學歷者,7名專科學歷,2名國中學歷,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5人。調查發現,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方面,師資力量缺乏教師不配套和跨年級上課現象嚴重,很多教師都是上了這門課再上那門,由於照顧可是來,只能讓一些班級學生自習或做作業。我們還了解到由於農村教師的待遇低,辦公條件差,農村基礎教育崗位難留人,教師調動頻繁。另一方面,教師隊伍普遍存在學歷低、職稱低、素質低的“三低”現象。大部分教師為“民轉公”教師,由於他們的年齡偏大,業務素質在短期內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

1、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由於受政策因素的制約,該村近3年未補充過教師,導致教師嚴重不足和失衡。而鎮上的中心學校和交通條件較好的學校教師普遍超編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同時由於一批學歷低、素質不全面的人員進入教師隊伍,再加上“民轉公”教師,使得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年齡結構也不合理。農村課程改革對目前的農村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它要求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主角行為必須實行全方位的轉變。由於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資歷、學識水平、身心狀況差異較大,所以轉變過程困難很多。

2、學校管理方面有待改善。一是校長結構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輕的又過於年輕,沒有什麼工作經歷,更談不上有較好的工作經驗。二是部分校長對學校的管理工作較為片面,只注重學校教學管理,對教學管理以外的,如學校安全管理,學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夠。

3、學校經費困難。實施“一費制”和“兩免一補”後,人民羣眾的負擔的確減輕了,但學校的辦公經費受到必須影響,由於政府財力有限,上頭的撥款也難以及時足額到位,使學校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受到必須的影響,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實施,如校舍建設、綠化學校的創立等。

六、關於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對策思考

針對農村基礎教育出現的困難,今年我國提出了實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國家、社會團體和個人為保障適齡人口獲得理解教育的機會,從政策、物質和資金上對貧困地區和貧困學生所供給的援助。限於農村的基礎,農村地區難以實現教育的自救,所以,進取發揮政府的調節功能,及時實施農村地區的教育救助就成為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教育經費方面

1、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同時建立農村教育財政保障機制

緩解基礎教育投入問題的關鍵是解決財政乏力的問題。教育是一種公共產品,應當由政府承擔職責。提議國家增加對教育的投入,並嚴格規定農村教育投入的恰當比例。我國許多省在農村税費改革後,農村教育費附加和農村教育集資被取消,縣鄉財政收入減少,為了保證縣鄉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中央應確定必須比例的税收進行轉移支付,專門用於農村基礎教育。切實發揮國家公共財政資金在配置農村義務教育資源中的絕對主體作用,構建基礎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承擔的財政轉移支付體制,最終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和保障農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機會的長效機制。

2、拓寬籌資渠道,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

由於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還沒有到達完全支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水平,所以從長遠發展來看,農村教育經費完全靠國家長久支付的可能性並不大。要想使農村義務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除了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保證外,還應當經過其他渠道盡可能多地籌措經費。比如能夠建立“義務教育基金會”理解來自社會各界的捐助;發行教育彩票,讓全社會都來關注和支持義務教育。所得的資金由政府根據有關政策統一進行調配,切實定向用於農村教育。同時提議國家出台農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證農村教育的優先發展。

(二)師資方面

1、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村教師的專業水平

農村教師信息閉塞,理解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學方式都與城市的教師有很大差距。所以,各級政府要大力開發並充分利用國內外教育援助項目,加強對農村校長和教師的培訓。同時在教師繼續教育政策

00後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篇6

問題選項人數比重

你知道什麼是素質教育嗎?知道32490%

不知道113%

有點印象,但具體不清楚257%

你覺得在各種媒體以及現實生活中關注素質教育有關問題的頻率怎麼樣?非常頻繁32891%

比較少113%

幾乎沒看到過144%

不清楚72%

你覺得你在接受素質教育時所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可多選)家庭經濟條件不能保證你們較好的接受素質教育33091.4%

教育設施與教育水平落後,學習條件較差18050%

留守成風或者親情缺失導致你的幸福指數較低25972%

你的功課長期無人輔導,學習成績不理想24768.5%

你有來自其他同學的騷擾與欺負的問題113%

你的爸媽對於素質教育不瞭解或者全然無知41%

你的爸媽文化水平不高,不支持你接受素質教育00

其他41%

你覺得你在接受素質教育過程中由誰監管較為合適?爸媽7922%

爸媽一方即可185%

老師24869%

(外)祖父母133.5%

無所謂20.5%

你覺得以上問題會引發一些什麼後果?(可多選)家庭經濟困難,學業長期無人輔導,學習成績不理想,導致你可能輟學、厭學、失學,從而影響素質教育質量的提升18050%

你留守家中,缺乏親情,引發心理問題,身心健康受損,導致素質教育有名無實16947%

幸福指數較低,導致你失去接受素質教育的動力,從而致使素質教育實施情況較差298%

不利於國小教學質量的提升,導致當地教育水平較低4713%

你對家長的做法感到不理解,導致家庭幸福感降低4011.1%

其他72%

你認為你接受素質教育出現問題時是誰的責任?出門在外的爸媽38987%

在家的監護人4510%

學校以及相關老師92%

其他31%

你認為學校方面應該針對你們接受素質教育做些什麼?(可多選)關心你們,舉辦一些課餘活動33894%

關愛學生,開設心理輔導室,關注其心理健康發展33091.6%

老師在假期進行家訪,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進行走訪28178%

設立助學金,一對一幫扶與資助你們27075%

定期進行素質教育的專項培養32490.1%

其他41%

你認為政府在這個方面可以做些什麼事?(可多選)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高學生家庭經濟水平35097.3%

加強教育事業的投入,改善你們的學習條件34595.8%

制定“貧困學生幫扶”政策,在學雜費生活費等方面給予補助32189.2%

提高對貧困學生的宣傳力度,呼籲社會給與你們更多的關愛和幫助30284%

組織相關部門進行素質教育的調研,提升學生接受素質教育幸福指數28378.6%

其他92.5%

由上面的調查問卷數據可以從以下問題展開對“藏區國小素質教育實施現狀、特色、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之分析,如下:

3.2.1素質教育探析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着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指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它體現了基礎教育的性質、宗旨與任務。提倡素質教育,有利於遏制目前基礎教育中存在着的“應試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有助於把全面發展教育落到實處。從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和麪向未來的要求看,素質教育勢在必行。

目前,我國教育界對中國小素質教育內涵的研究,由於角度不同,給素質教育下的定義(或作的解釋)不盡相同。有人依據“強調點”歸納“素質教育”有9類15個定義。這9類定義,有的屬於詞語定義;有的屬於哲學定義;有的強調以人的發展為出發點;有的同時強調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有的強調公民素質;有的強調先天與後天相結合,有的把各種素質平列;有的試圖劃分素質層次;還有的強調通過科學途徑充分發揮天賦。綜觀這些定義,雖然表述不一,但有着共同特點:

第一,認為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

第二,認為素質教育要依據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實際需要。有的定義雖然只提到人的發展,但並非是不考慮社會需要,而是針對“應試教育”忽視學生主體性的偏向而突出強調人的發展。

第三,在某種意義上,素質使人聯想到潛能。這些定義都主張充分開發智慧潛能。

第四,不僅主張智慧潛能的充分開發,而且主張個性的全面發展,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

關於素質教育的含義,國家教委《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國小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着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素質教育主要包括內在素質和外在的素質。內在素質主要是人對世界、環境、人生的看法和意義,包括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觀等,也就是一個人的對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為人的“心態”。外在素質就是一個人具有的能力、行為、所取得的成就等。

總的説,素質教育就是一種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

3.2.2達孜縣完全國小推行素質教育有哪些特色?

在教學過程中,在這裏與內地相比有共同點,也有着差異。

1、學校實行“三包政策”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大大減輕了家長在孩子們教育方面上的經濟負擔,雖然學生們都是免費來此上學,但學校依然在教學質量及孩子們的生活上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學校努力在各方面做好,做一個對學生負責讓家長放心的好學校。這樣孩子的家長就可以放心把孩子留在學校。

2、由於為少數民族地區,學校在一定程度上也遵循着民族的特色,如富有特色的早餐糌粑,充分考慮了當地的生活習慣,學校會尊重藏族的地方特色,在維護民族團結的同時進行教學,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大家相互都很融洽,不單是在生活上,在教學上一樣也是富有特色。在語言方面,由於地區的特殊性,教學中藏漢結合是很重要的特色之一,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們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同樣在英文課教學上,也借鑑了漢語教學的方法,實行英漢結合,在教學中不單單拘泥於課本,老師也會為學生們補充英文國家的相關知識,不僅調動了學生們的興趣,也為學生們拓寬了學生們的眼界。

通過聽當地老師講課,我們可以看到教學中老師們也積極認真地落實着素質教學,課堂極具特色。以五年級為例,班中58人,56人為藏族,2人為回族,且班中學生對漢語的掌握程度不一,所以老師在教學中會在語言上選擇藏漢結合的方式,對一些難理解的知識點通過藏語再解釋一遍,保證同學們充分掌握知識要點,實現合理化教學,並在教學中注意對學生們思想品德的教育,教課期間貫穿講授誠信、勤勞等優良品德,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優秀品德,老師們的教學也可謂是歡樂與知識並存,老師們通過各種各樣的趣味方式傳授知識,教學方法靈活多變,極大的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3、老師非常重視孩子們的個性培養與心理健康,不僅平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在孩子出現的問題時也努力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解決。老師們會對學生進行家訪及時掌握學生信息,且學校針對住宿生的特殊情況,學校設有家長開放日,住校學生家長前往學校看望孩子,保證了家長與孩子們的親情及溝通,在家長開放日時,老師也會與前來的家長及時交流,交換對孩子教育的意見,極大提高了對學生教育的實施成效。

4、達孜縣完全國小積極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每天的第二節課後,學校組織全體學生做富有西藏特色的健身操;除此之外在下午放學後學校為學生提供各種體育器材,例如足球、籃球等,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自由選擇體育活動,使得學生們積極投身於陽光體育運動中去。為保障素質教育的開展,打下堅實“身體基礎”。

5、該校積極開展以愛國教育為核心的德育教育,從小給學生樹立強烈的愛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從思想層面上,給孩子一種思想歸屬。

6、學校同時也設有計算機室,從小培養學生們的計算機技術,緊跟信息時代的步伐,為把他們培養成國家的棟樑之才打好基礎,老師們也會定期進行多媒體教育的培訓,學習如何利用ppt等軟件進行輔助教學,不僅提高了老師們的教學水平,同時也在教學中提高了效率,為學生們展現了不同的教學,效果也極為顯著。

3.2.3藏區在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藏區國小的素質教育極具民族特色,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經過調查與分析,我們發現主要發現以下幾點問題:

1、受地區貧困和生產方式的侷限,以及宗教習慣的影響, 藏區羣眾對文化教育的認識落後於其他地區,學生家長對素質教育的認識又是少之又少 。藏區適齡兒童尤其是牧民子女和回族入學率很低,學生流失現象嚴重,使得讓每一個適齡兒童都能入學並全面發展為目標的素質教育舉步維艱。

2、在一些地方和學校“應試教育”觀念根深蒂固,片面追求升學率,輕視全面素質培養的現象還相當普遍。有的牧區學校至今未能形成正常的教學秩序,教育目標不明確,教材內容偏多,教學方法死板,考試製度單一,教育教學質量的監督評估不夠規範,這些問題使得素質教育難以實施。

3、民族地區教師量少且學歷合格率比較低,體育、音樂、美術教師極為缺乏,加之民族地區環境惡劣,條件艱苦,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偏低,許多村社學校的教師離崗棄教,專營家務,校園空空,學生無法就讀,這對實施素質教育無疑是雪上加霜。

4、教育基礎普遍較差,經費需求量大,而民族地區地方財政本身捉襟見肘,對教育難以有較大的投入,致使辦學條件長期得不到改善,校舍破舊,危房依在,教育教學必需的設施嚴重短缺。在這種十分簡陋的條件下,開發學生智力,促其全面發展,受到許多限制。

5、藏區民族居住地區大都為高寒缺氧、環境惡劣的牧區和山大溝深、土地貧瘠的山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文化生活單調,教育氛圍低沉,勞動者素質不高,從根本上阻礙了教育和經濟的發展。

6、家庭情況不夠寬裕,在孩子教育方面投入較少,藏區有些居民還沒有認識到讓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加之由於當地居民多為務工、務農人員,對孩子的教育參與較少,功課輔導不夠關注,孩子們在學習、生活及內心產生問題時得不到及時的解決,一樣影響到了素質教育的實施與推行。

從圖中(圖五)我們可以看到,在學生接受素質教育中遇到的的問題裏,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所導致的問題約各佔一半,其中家庭經濟條件差,基礎設施與教育水平落後為主要原因,急需解決;其次是功課長期無人輔導和留守成風、親情缺失;同時還有少部分是來自其他同學的騷擾與欺負。

由上圖(圖六)可以看出:家庭經濟條件差,教育設施和教育水平落後,留守成風或親情缺失,功課長期無人輔導等都會影響學生接受素質教育,長期以往導致的結果有以下四點:

(1)學生強烈的自卑意識和失落感。

(2)生活中敏感的人際關係和孤獨感。

(3)學習上迷茫的學習和缺乏老師的關心。

(4)學生接受素質教育的成果不易保證。

由此可以看出:家庭經濟條件及親情缺失,長期的自卑、壓抑使貧困孩子的內心非常脆弱、敏感。經濟上的窘迫是他們不願提及的,害怕同學的憐憫。出於自我保護的需要,對任何事情都多疑,其他同學無心的説笑,在他們聽來可能是嘲笑,與自己本來無關的事情,他們也會認為同學是在背後議論自己。這樣既為他們自己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又使他們容易受到更多挫折,從而對他人產生對抗情緒甚至敵意,致使人際關係緊張。同時,他們通常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困難情況,寧可自己艱苦一些,也不願輕易求助。其原因是“認為會被別人瞧不起,會對自己產生不良影響”。

在父母教養中,許多孩子的家長長期在外打工,對孩子的親情缺失,引發心理問題;學業長期得不到輔導,厭學情緒逐漸增加;幸福指數較低,導致孩子不願接受教育,在日常學習中學習效率較低,不能保證受教育的質量。

總體來説,影響藏區素質教育水平的因素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因此提高素質教育水平必須從這兩方面入手,總體上大力發展經濟,促進當地發展,加大經濟對教育的支持力度,細節上加大對教育的宣傳,幫助當地居民瞭解教育的重要性,鼓勵父母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讓孩子在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中健康成長,保證硬件與軟件共同發展,提高當地素質教育水平。

3.2.4藏區國小素質教育的經驗與教訓

發展西藏教育事業,不斷提高西藏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質,是中央政府和西藏各級政府促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保障西藏各族人民充分享有人權的一項重要內容。西藏和平解放60年來,在中央政府的關懷和全國人民的支援下,西藏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初步建立起了一個涵蓋幼兒教育、基礎教育、特殊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內的較為完備的現代民族教育體系。

1、從“0”到“1127”

舊西藏實行“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依附於這種社會形態的教育事業受到嚴重束縛,寺院佛學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可以説舊西藏沒有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學校。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後,為保障西藏各族人民受教育的權利,中央政府高度重視並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從人才、資金、政策等方面大力幫助支持發展西藏教育,同時還採取國家有關部門、大型國有企業和發達省市對口支援西藏教育,幫助在內地省市開辦西藏班(校)等有力措施發展西藏教育。經過60年的發展,目前,西藏共有1127所各級各類學校(其中普通高等學校6所,中等職業學校6所,高級中學29所,初級中學93所,國小872所,特殊教育學校2所,幼兒園119所)和668個教學點。

2、從2%到99.2%

舊西藏僅有餘名僧侶和貴族子弟在舊式官辦學校和私塾學習,兒童入學率不足2%,青壯年文盲率高達95%以上,廣大農奴和奴隸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到,全區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2%,國中入學率98.2%,高中階段入學率60.1%,高等教育入學率23.4%。各級各類在校學生數近60萬人,其中西藏高校普通本專科生超過3萬人、中學生超過20萬人、國小生近30萬人。西藏累計掃除青壯年文盲近180萬人,非文盲率上升到98.8%,15週歲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7.3年,以藏族為主體的各民族人民接受教育的權利得到切實保障。

3、從“無受教育權”到全面享受“三包”

長期以來,中央政府和西藏各級政府致力於“讓西藏所有孩子都上得起學,都能上好學”。從1985年開始,中央政府對西藏義務教育階段農牧民子女和城鎮困難家庭子女實行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的“三包”政策和助學金制度,並先後10次調整標準及實施範圍。目前,這一政策已涵蓋學前、國小、國中和高中階段,並將學前教育所有農牧民子女和城鎮困難家庭子女納入生活補助和助學金範圍,按學生就讀學校所在類區分別為年生均2200元、2300元、2400元。,“三包”、補助及助學金經費總額將逾10億元人民幣,受惠學生達50餘萬人。

,西藏率先實施城鎮免費義務教育,對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生實行免收學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和定量作業本的“兩免一補”政策。,西藏對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實行免收學費和住宿費的免費教育政策。20,西藏對高中階段所有學生實行免除學費、住宿費、教科書費及雜費等一切費用的免費教育政策。近日,西藏再次決定,對農牧區中國小住校生按每生每學年100元標準核定交通補助經費,組織統一接送,切實解決農牧區邊遠地區農牧民學生上學交通難題。

在高等學校,通過“獎、貸、勤、助、補、免”等多種方式,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大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對師範及農牧林水地礦類高校學生實行免費教育,並提高其生活費補助標準,目前補助標準達每人每年2000元。

西藏教育保障能力的不斷加強,加快了西藏各級各類教育的快速健康發展,切實減輕了農牧民和城鎮困難家庭的負擔,有力保障了西藏各族人民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促進了教育公平,提高了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

4、最好的建築是校舍,最美的地方是學校

60年來,中央政府和西藏各級政府不斷加大經費投入,強化教學樓、學生宿舍、餐飲設施、運動場館、語音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學設備、圖書館(室)、實驗室、醫務室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僅“十一五”期間,中央政府用於西藏各級各類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達40億元,先後實施了“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農村中國小校舍危房改造工程”、“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教學點改造工程”、“國小規範化建設工程”、“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改擴建工程”等重大建設項目。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現代遠程教育西藏覆蓋全區所有中國小校,即使最為偏遠、條件最艱苦地區的學生,在學校也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在廣大農牧區,人們看到最好的建築是校舍,最美的地方是學校。孩子們在窗明几淨的校舍,運用着現代化教育教學設備,愉快地學習。

在一個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面積12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居住分散、經濟和教育基礎相對薄弱的地區,西藏教育事業取得的成績是巨大的。面向未來,西藏教育任重道遠。我們將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堅持改革創新,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

繼續給與藏區教育極大的支持力度,不光是在資金支持,還要有師資力量支持。加大公共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教師隊伍建設、課程和學科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為實施素質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建立教育決策諮詢體系,成立國家和地方的教育決策諮詢機構,聘任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專家學者、各界代表和社會知名人士,就實施素質教育、建立教育質量標準、推進課程改革等重大決策提出諮詢建議。

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整體規劃大中國小德育,融入學校課堂教學、學生管理、學生生活的'全過程。加強適應我國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科學研究和教育,完善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諮詢和幫助體系。建立公益性設施免費向中國小開放的財政補貼機制,加快全面免費開放公益性設施的步伐。

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給孩子們更多時間接觸世界、接觸事物、接觸生活。整體規劃高中課程改革,原則上3年內逐步在全國鋪開。鼓勵大學與高中合作,加強高中選修課程建設和對尖子學生的培養工作。

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建立教師獎勵制度,重獎對教育教學改革有貢獻的教師,加大對實施素質教育作出貢獻的教師的宣傳。建議中央和地方設立師範生專項獎學金,吸引優秀青年報考教師教育專業,鼓勵優秀大學畢業生到中國小任教。逐步提高新增中國小教師的學歷要求和專業素質。

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學習方式、教學環境和教育技術的社科變革。建議有關部門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教育、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機構參與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鼓勵形成教育信息化資源的中國品牌。設立專項資金,推動少數民族語言的教育資源建設。

3.2.5通過素質教育來提升學生幸福指數的通道

學生們在進行素質教育的同時,他們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當今這個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人們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無形當中,孩子們的學習和升學壓力也與日俱增,相對於應試教育,素質教育不僅僅是一“考”概全,一“考”定乾坤,更注重學生個人興趣與愛好的培養,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在培養自己興趣愛好的同時,喜歡上學習,進而提升他們的幸福指數。例如:我們實踐所在的拉薩市達孜縣完全國小,通過開展素質教育,學生們逐步培養了畫畫,歌唱等興趣愛好,使孩子們更加積極的參與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提升孩子們的幸福感。

我們實踐的接收學校——拉薩市達孜縣完全國小,通過開展素質教育全面提升了學生們的思想道德修養,由以前的單純地關心學習成績、關注自身發展到現在的關注國家大事、關心民族發展,思想道德層面有了質的飛躍。例如:達孜縣完全國小通過開展以愛國教育為核心的德育教育。從小給學生樹立強烈的愛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從思想層面上,給孩子一種思想歸屬。

通過開展素質教育,學生們由以前被動的接受書本知識,到現在自己動手探索自然規律,瞭解科學現象,不僅知其結果,更知其所以然,學生們通過動手做實驗,既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又培養了他們探索科學的自然興趣。例如:所在的達孜縣完全國小的孩子每年都會舉行藝術節,在藝術節上學生們充分發揮他們的個人能力,動手做出一幅幅作品。

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既要讓學生獲得精神食糧,同時也要關注學生身體素質。例如:達孜縣完全國小積極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每天的第二節課後,學校組織全體學生做富有西藏特色的健身操;除此之外在下午放學後學校為學生提供各種體育器材,例如足球、籃球等,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自由選擇體育活動,使得學生們積極投身於陽光體育運動中去。為保障素質教育的開展,打下堅實“身體基礎”。

四、如何根據各種因素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4.1促進貧困學生接受素質教育的途徑

解決藏區貧困學生接受素質教育的問題,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決孩子們上學費用問題,例如在我們實踐的國小——拉薩市達孜縣完全國小,學校現實行國家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的“三包”政策,解決西藏貧困學生上學的門檻問題。

讓貧困學生接受素質教育,一般依靠國家的相關政策,由國家資助貧困學生入學,使學生擁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但國家資助範圍較窄,並且對於西藏特殊的社會環境,貧困人口眾多,國家政策貫徹執行難度很大。能夠解決典型一般的貧困學生問題,但普適性不高。造成貧困學生的上學易,堅持完成學業難的問題。所以從國家的角度來説,需要加大西藏教育的投入,將現有的政策堅持下去,並逐步將相關政策惠及更廣的層面,例如西藏已將三包政策惠由最初的義務教育階段及到高中階段,雖然將大學教育納入三包階段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差別對待”,可以有學生提出申請,由政府相關部門對學生的貧困身份進行認定,認定符合相關規定的學生在大學階段繼續實行“三包”政策。

對於貧困學生上學問題,社會資助也是解決此問題的重要解決途徑,社會人員通過中間機構,例如紅十字會等社會公益機構,資助貧困學生上學。這種途徑確實解決了部分貧困學生的上學問題,但由於近年來紅十字會等機構,負面影響不斷,挪用公款,霸佔資助學生的補助等現象層出不窮,缺乏社會公信力,造成此項資助的明顯削弱。增加社會慈善機構的透明度,挽救慈善機構在公眾心中的形象更需要,加快慈善立法,使慈善事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規範。此外,慈善工作者要嚴於律己。僅有信息公開透明不能解決慈善公信力的所有問題,還要有一系列的配套制度保障。對於資助貧困學生,慈善機構應積極做好資助者和學生的橋樑,使雙方能積極溝通交流,使資助者能時刻關注受資助學生的情況,使他們感受到所做的善舉,做到資助全程透明公開。

貧困學生的身份,並不是由學生自己選擇的,解決此問題的根本還是要從家庭入手,使家庭脱貧。只有家庭富裕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此問題。如不解決此問題,即使學生入學的門檻再低,也會由於家庭因素輟學,不能完成教育的學生不在少數。支持和引導貧困家庭就業,增加貧困家庭的收入,使貧困家庭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是解決此問題根本出入。

對於學校層面,關心和愛護貧困學生,讓學生體會到社會的問温暖,不歧視和嘲笑貧困學生,嚴格按照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切實提升學校整體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提升學校的魅力,讓學生喜歡去學校,喜歡讀書。

在西藏地區,加強教育的宣傳力度,使人民羣眾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認識教育的重要性,在社會上形成重視教育,尊重教育的社會風氣。進一步使的貧困學生的家庭支持學生接受教育,讓學生沒有後顧之憂。

4.2促進孩子接受素質教育、提升素質教育質量的方法

經過入户調研,從家庭考慮發現以下幾個方面可促進素質教育在藏區的推行。

首先改善藏區居民家庭的經濟收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使家庭不至於為温飽問題發愁,有精力和實力投入孩子的教育,切實從根本上解決素質教育推廣的難題。調整藏區居民單一的收入來源,提倡多元化經營,引導藏民擇業創業,從事手工業生產,告別單一的農業模式。

其次,家長的受教育水平同時也是限制素質教育推廣的重要因素,經過走訪,大部分學生家長几乎沒受過什麼正規教育,大多國小,國中學歷。文化水平影響一個人的視野和看待事物的眼光,由於藏區大部分居民尤其是現在的家長,大部分學歷較低,對教育的認識不足,尤其是貧困的家庭,一直從事傳統農業種植,大多為體力勞動,所以在他們的觀念裏,孩子認幾個字就行了,稍大點,就在家裏幫忙。從小在這樣的家庭教育理念的培養下,孩子漸漸失去對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會排斥學習。由政府和社會,積極宣傳教育對人的影響,使人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這樣才能消除來自家庭的阻力。

然後,家庭的支持力度深刻影響素質教育的推行,其與家長的受教育程度程度關係密切,經過走訪調研發現,一般受過教育的家長十分支持孩子接受教育,並對孩子的教育不吝惜。加大宣傳力度,使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4.3改善藏區素質教育現狀的措施

從政府來説,素質教育重在課堂,關鍵在教師。鄧小平同志指出:“一所學校,能不能為無產階級培養合格的人才,培育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展起主導作用;是實現教育改革,發展教育事業的中堅力量,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可以説,要實施素質教育,要培養高素質的學生,首先就必須要求要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然而在西藏地區,由於經濟發展滯後,學校教師待遇不高,一些責任心強、素養較高,有着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紛紛往地方經濟發達,教師待遇好的學校“跑”。凡此種種,均嚴重地導致了西藏地區學校師資力量的嚴重匱乏與不均衡。政府應從政策上增加教師的薪資,以優厚的條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從學校來説,在我國目前還沒有推行其它選拔人才的方式之前,絕大部分地區仍是以“考”為手段來衡量一所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來考核教師的教育教學成果,來檢驗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往往是一“考”概全,一“考”定乾坤。這種以“考試”為主要手段的教學評價制度也就致命地導致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仍必須以考試為指揮棒,也繼續擴大了應試教育滋生的領域。而在西藏地區學校也是“一切圍繞考試,一切服從考試;對學生的要求還是:圍繞應考科目,學好應考知識,掌握應考技巧,提高應試技術。於是,在老師的教學工作上也有了這樣的教學觀: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在學生的眼中自然也就滋生了這樣的學習觀:應試科目至上,考試分數至上,課堂教學至上,書本知識至上,重點班級至上,重點學校至上。應試教育氣氛之濃厚可想而知。自然,學生幼時那種“愛學習,樂學習”的學習熱情也就變成了“厭學習,怕學習”的學習觀自然,厭學,逃學的現象也就此伏彼此,見怪不怪了。西藏地區的學校要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更如雪上加霜。例如在我們支教的國小,學生主課為藏數,藏語,數學,英語,漢文,六一班(實驗班)一週只上這幾門課,其他班級對於“副科”也不夠重視。經與學生交流,很多科目像自然科學等,大部分課,學生在操場上度過。學校過於重視升學率。

可以説,良好完善的教學設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在現代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將現代化先進技術引進課堂,已成為教育發展的一大轉折。譬如,我們把多媒體電腦引進課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僅能製造思考的情境,創造必要的氛圍,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能把一些靜態物景動態化把抽象問題具體化,把枯燥無味的問題趣味化,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理,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想象空間,真正化“要我學”的被動學習為“我要學、我愛學”的主動學習觀,真正把“素質教育的靈魂是創新”體現得淋漓盡致,臻於完美。然在西藏,有的學校教學設備仍極端落後,有的甚至連讓學生做做實驗的最起碼的儀器設備都沒有,更不用奢想要用現代化的語音室或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了而只能困守在以“一本書、一根筆”的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單調無味的傳統教學模式中落後的教學設備嚴重地阻礙了西藏地區素質教育的開展力度和深度。

從家庭來説,由於藏區大部分居民尤其是現在學生的家長,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並且缺乏對教育的正確認識,尤其是貧困的家庭,一直從事傳統農業種植,大多為體力勞動,所以在他們的觀念裏,孩子讀書是無用的,只會浪費孩子幫家裏幹農活的時間。從小在這樣的家庭教育理念的培養下,孩子漸漸失去對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會排斥學習。由政府和社會,積極宣傳教育對人的影響,使家庭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這樣才能消除來自家庭的阻力。並且形成社會、學校、家庭共管的局面。利於素質教育的推廣。從家庭層面入手,把素質教育的課堂由學校拓展到家庭,形成新的局面。

00後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篇7

眾所周知,中國的經濟正日益發展。隨着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教育狀況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仍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尤其是農村教育問題。

今年暑假在我的家鄉甘肅臨洮,許多國小中學都在補課,我的不少同學也紛紛加入補課大軍,充當假期老師。8月6日在農村的黨家墩國小,我對補課學生以及周邊補習班學生總共100人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

一、調查原因:

對於學生來説,大家都很期待假期,可當假期真正到來時卻又不得不奔波於各個補習班。有的是看見同學都去補課,有的是家長的個人意願,有的是學校的強制要求,那麼學生自願去補課的有多少人呢?為此我做了一個關於補課的調查。

二、調查結果:

1、你的補課形式是?

a、學校統一70%

b、校外補習班21%

c、家教9%

2、你每年都參加補習嗎?

a、是65%

b、否35%

3、今年暑假補課是自己自願的嗎?

a、自願20%

b、學校要求60%

c、家長要求10%

d、看見大家都在補課自己也補10%

4、補課的費用高嗎?

a、高10%

b、能接受90%

5、你的補課時間是多長?

a、2個月0%

b、1個月80%

c、10—20天20%

6、你認為補課有用或者有必要嗎?

a、有93%

b、沒有7%

7、你是否支持“農村教育落後,要補課多花時間才能在和城裏學生競爭中獲得機會”?

a、支持52%

b、不支持48%

8、你認為農村就應該“笨鳥先飛”嗎?

a、認為9%

b、不認為91%

9、針對現在的補課熱潮,你有何看法?

a、正常25%

b、也許是現在學生學習壓力大9%

c、或許是競爭激烈63%

d、沒什麼必要3%

10、你認為暑期補課盛行的原因是?

a、社會原因17%

b、家庭原因6%

c、綜合原因77%

問卷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都不是自願的,而是學校硬性規定的,而且每年如此。當然學校假期都是有償補課,至於費用大多數農村學生都能接受。補課的時間一般都是一個月,也給學生留了半個月的休息放鬆時間。對於補課的實際操作,學生很大一部分是迷迷糊糊上學,稀裏糊塗放學,要麼就是老師上面講,學生在下面玩。或者更有甚者,老師和家長稍有疏忽就溜之大吉。

三、調查分析:

通過對上述結果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暑期補課都很反感。分析原因有以下兩點:

★ 會計現狀的調查報告

★ 農村幼兒園課程現狀調查報告

★ 班級文化建設的現狀調查報告

★ 國小科學教學現狀調查報告

★ 盲道現狀的調查報告

★ 全國保健品市場現狀調查報告

★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現狀調查報告

★ 國內出口燈具現狀調查報告

★ 民辦學校招生簡章範文

★ 縣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

文檔為doc格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9ypjr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