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國小生現狀的調查報告多篇

國小生現狀的調查報告多篇

國小生現狀的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國小生課外閲讀現狀的調查報告

關於國小生課外閲讀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

本調查是為了較為全面系統的瞭解並掌握國小生課外閲讀的有關現狀,旨在落實《新課程標準》中關於學生課外閲讀的有關要求。多讀好書,能使人明智,增長見識,豐富人的精神世界。通過調查,發現現在的國小生課外閲讀現狀令人擔憂:對課外閲讀價值的認識不足,學生自覺閲讀的興趣不濃,適應學生讀的好書不多,科學閲讀方法的掌握不夠,還有家長、教師等方面的諸多因素……都直接影響着學生課外閲讀的質量。在發現調查中的問題同時也思考了若干對策,並對家長和教師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議。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並且在“總目標”中對課外閲讀的總量有了具體而明確的量化規定:國小一至六年級階段的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50萬字。

從學生的現狀看,課外閲讀是提高他們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可長時間以來,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出現了學生課外閲讀量大大減少的令人擔憂的現象:大學生錯別字錯得令人堪憂;而從國小生的狀況看,課外閲讀更顯然是語文教學中的薄弱環節。也許國家教育部已發現並正視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所以頒佈了國小生必讀的課外閲讀書目。在大語文教育觀的指導下,我校在幾年前就針對學生課外閲讀“量少而窄”,開設“自由閲讀”課,每年舉行“金色之秋”讀書節,並把學生的課外閲讀、背誦作為考查內容。面對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加強了對學生課外閲讀的指導,幫助學生積累儘可能多的語言材料和語感經驗,從而不斷髮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化積澱。

三 調查對象:

國小六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具備了一定的鑑賞能力,為廣泛的課外閲讀提供了可能。為了更好地加強課外閲讀的策略研究,提高課外閲讀的質量,在我們學區隨機抽取六年級120名學生及其家長和相關教師,採用問卷調查,坐談的方法進行了此次調查。

四 調查中發現的問題

對收上來的學生問卷與家長、教師問卷進行了整理、歸納,現將有關調查結果及情況分析歸納如下:

(一)對課外閲讀價值的認識不足。

能提高學習成績

幫助不大

影響考試成績

説不清

人數

26

27

34

33

百分比

21.6%

22.5%

28.3%

27.5%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大量的課外閲讀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促進其形成健康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並使其個性健康發展。但是一些學生和家長,甚至是部分非語文類老師對此的認識卻並非這樣。從以上調查彙總表可以看出: 高達22.5%的學生和家長對讀課外書的態度不夠支持,27.5%的家長認為讀課外書會耽誤孩子的成績,只有21.6%的學生和家長認為讀課外書是可以提高學習成績。可見,由於長年來推行應試教育的濃重陰影,使得被譽為人類進步的階梯,開啟智慧之門的課外閲讀受到了如此無辜的“冷落”,使得期待點燃智慧火花的孩子竟然與“讀書之樂”無緣。這是這羣孩子的悲哀,更是一個民族的悲哀!

【第2篇】農村國小生數學自主學習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瞭解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現狀。

二、調查方法及時間: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抽樣調查。調查時間是7月。

三、調查對象及範圍:

我校四.五.六年級學生,收回有效問卷30份。

四、調查情況:

問卷共設置了十五個問題,從調查可以看出:

1、從問題2.3看出,80﹪的學生對數學興趣很高,80﹪學生偶爾有自主學習的習慣。

2、從問題4看出,55﹪的學生在學習新內容之前有主動預習的習慣,可以看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是很理想。

3、從問題5可以看出,30﹪的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能自發地對所要學的內容思考並提出問題,70﹪的學生偶爾能提出問題。 由此可見自主思考學習的同學很少。

4、從問題6可以看出,20﹪的學生預習方法是弄懂新知,劃出不懂得問題,70﹪的學生是掌握有關的知識,10﹪的學生知識看一看書。

5、從問題8和9可以看出,80﹪的學生在學完新知識後習慣性的總結,有80﹪學生在上課時習慣於記錄筆記。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做好筆記,

6、從問題10可以看出,60﹪能積極主動地找同學、老師加以解決。40﹪的學生是有時候能。遇到不懂得知識能主動詢問老師及同學,給人的感覺是學生多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學生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習要靠自己認真思考,多動腦筋,積極嘗試,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7、從問題11可以看出,有70﹪的學生對完成數學作業積極性很高,一般佔30﹪。

8、從問題13可以看出,有70﹪的家庭作業都是在完成任務草草了事,自覺完成作業的只佔30﹪,由此可見學生的自覺學習很不理想。

9、從問題14可以看出,極少的一部分學生都能掌握一些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大部分同學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依靠於老師的講授。

調查結論

從問卷可以看出通過調查認識到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還需進一步培養,要充分激發學生主人翁意識,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的讓學生認真思考,積極研究,循序漸進地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第3篇】來自西部學區國小生現狀的調查報告

鵝溪學區地處湖南省新化縣最偏遠的地方,與益陽安化毗鄰,共1.5萬餘人,那裏山高路遠,交通閉塞,當地農民主要靠外出打工、扛樹,或者在家打獵來維持生計,很多農民仍然在温飽線上掙扎。該學區一共有8所國小,每所國小管轄3~7個行政村,在校國小生共900餘人。學生在思想、生活、路途及學習上都與城裏的學生存在天壤之別。根據筆者近一年來的走訪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分析如下:

一、留守學生數量多、情感孤寂、性格怪僻。

在鵝溪學區近900多名學生中,我們共走訪調查了200多名國小生,其中53%學生的父母全部在外打工,被寄託給祖父母或者遠親近鄰;40%學生的父母雖然有一方在家,但是家中不是有年事已高、體弱多病的老人需要照顧,就是有呱呱墜地的嬰兒需要呵護;4%學生的父母在家務農或者經商;3%學生的父母離異或者全無。

雖説學生的怪僻性格有遺傳的因素,但大部分是與周圍環境和父母教導有關:有些留守學生的家長迫於生計,每年春節一過就背井離鄉,一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兩三年才回家一次,他們認為只要有錢讓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對孩子負責的表現,因而與孩子缺少交流,忽視了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溝通。而留守在家中的父母不但要照顧老人小孩,還要承擔瑣碎的家務和繁重的田間農活,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思想動態。那些隔代教養的學生,由於代溝的存在,孩子與祖輩之間不易溝通,老年人不易覺察孩子的內心思想,很難接受新事物,因此極易使他們的性格內向、悲觀、孤僻。

據調查,在被訪的學生中,53%學生表示遇到煩心的事情或者困難會悶在心裏,27.5%會和自己要好的朋友或者同學交談,10%的會和自己住在一起的親戚或者鄰居交談,9.5%表示會和父母訴説。在這些留守學生中86%的學生都希望父母留在自己的身旁,其中六年級的陳曉慧同學在她的作文《我的苦惱》中寫道:“當我看到別的小孩牽着爸爸媽媽的手歡快地走着的時候,我就感到苦惱,我很想哭,我什麼時候我也能像他那樣就好了……”

【第4篇】關於國小生行為習慣現狀的調查報告範文

一、問題的提出

搜索“行為習慣”,百度百科中給出的定義是:“行為習慣”是“行為”和“習慣”的總稱,有着如下特點:

1、習慣是自動化的行為方式;

2、習慣是在一定時間內養成的,與人後天條件反射系統的建立有密切關係;

3、習慣不僅僅是自動化了的動作或行為,也可以包括思維和情感的內容;

4、習慣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由此習慣可能起到積極和消極的雙重作用。而“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指人們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按照社會公德去處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關係的行為,是必須遵守的起碼的公共生活準則,是作為一個公民最基本的行為規範。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是一個公民最低的行為準則,更是一個人健康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

國小階段是一個人行為習慣和道德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各個學校都把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把開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活動作為德育的抓手之一,把研究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和途徑作為教育的課題之一。

我校以《“經典誦讀寫”與國小生行為習慣養成的研究》為課題,旨在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實踐情況開展多種形式的經典誦讀和書寫活動,體驗中華經典詩文藴含的美好的情感、立身行事的準則,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為了較準確的瞭解我校學生行為習慣的現狀,為該課題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持,為學生養成教育尋求合適的途徑和方法,特進行我校學生行為習慣現狀的調查。

二、研究的方法

1、調查的時間、對象與範圍

時間:201x年10月

對象及範圍:在四至五年級20個班級中隨機抽取兩個班級共134名學生、134名家長。

2、調查的方法

問卷調查:家長問卷、學生問卷

訪談法:家長座談會

3、調查的內容

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懂得感恩的習慣、學習習慣、勤儉節約習慣、誠實守信習慣等因素。

三、調查結果的分析

(一)文明禮儀習慣和意識初步形成

公民的文明守禮是一個國家和社會進步的標誌之一,隨着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要求和諧文明的精神生活環境。每個公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表現出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正是營造了這種和諧生活環境。

在本次的調查中,75%左右的學生在生活中能使用文明用語,並且主動 和老師打招呼;90%以上的學生能夠遵守交通規則、反感口出髒話等。特別是在文明有禮意識方面,94%的學生認為:勤勞、善良、誠信、知禮、守紀是每個公民應有的品德,99%的家長認為有必要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習慣(具體見附表一)等。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學生已經初具文明禮儀習慣、養成文明禮儀習慣的思維和意識也正在建立。當然,還有30%的學生在課間追逐打鬧,35%的學生有時在桌椅上亂寫亂畫,21%的學生有時亂扔垃圾,等等,這些不良行為習慣和學生當前的身處的社會環境有關:許多獨生子女在家嬌慣、做事隨性。所以,文明禮儀習慣雖然被大多數家長和學生認同,但我們還要看到不少學生行為中的痼疾,以有效的活動改善部分不良行為,以營造更和諧的文明氛圍。

(二)學會感恩應落實在行動上

對大多數學生來説,享用父母給予的一切是那樣的自然、合理,是否想到回報、是否體諒家長的辛苦和困難可能就需要提醒和感悟的過程。懂得感恩、學會感恩不僅是國小生要養成的行為習慣,也應是每個公民該有的品行。

本次問卷調查顯示:60%的學生表示孝敬父母,51%的學生經常向長輩們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謝,56%的學生經常幫爸爸媽媽做事等,98%的家長也認為孩子從沒因某種原因嫌棄父母。這些數據顯示我們的大多數學生傳承了中華民族孝敬父母和長輩的美德,對父母的教養之恩心有體悟。同時我們也要看到:18%的孩子對父母或長輩説的話不冷不熱,44%的孩子認為孝敬父母不夠,15%的孩子不知父母的生日等,這些現象表明學生還有許多學生對父母的教養之恩缺少感激,更少有回贈的行動。如57%孩子只對父母偶爾説過“我愛你”“您辛苦了”之類的話,30%孩子在一家人一起吃飯時,只管自己,不顧別人,等等。所以,要學會感恩,哪怕是一句問候、一時聆聽、一個動作都是對父母的莫大安慰。

另外,本次調查顯示:58%家長認為孩子缺乏感恩意識,最原因是家庭教育,70%學生表示平時有了大家都喜歡吃的東西時,父母都是讓他們先吃,而不是讓長輩,可見家庭教育是學生學會感恩的關鍵。

(三)良好的成績不等於良好的學習習慣

現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都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在為學生創造儘可能好的學習環境。在這種優裕的學習環境下,學生們的知識面廣闊,文化課成績總體提高。這種較高分數的文化課成績是否表示現在的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調查顯示:36%的學生表示早晨到校後,不能自覺早讀,25%的學生只是有時能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書桌, 22%學生有時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40%學生有時能在課堂上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等等。29%家長認為孩子每天晚上整理書包時,需要父母提醒。這些表明很多學生不僅在生活上依賴父母和長輩,學習上也不能獨立完成學業,更不用説勤學善思的良好學習習慣了。

(四)勤儉節約習慣應注入時代的內涵

物質生活提高可能使許多人忘了勤儉節約的傳統家訓,更不用説國小生了,他們面對琳琅滿目的物品總是難以自持。對現在的國小生來説,勤儉節約習慣的培養從愛惜物品、熱心公益、環保等方面入手可能更符合現實。

調查顯示:94%的家長認為,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要節約,90%以上的家長支持學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支持孩子參加學校打掃衞生;而80%的學生零花錢都用在購買學習用品,95%的學生學習用品壞了才更換,56%學生能夠把平時購物使用的塑料袋留下備用,等等。這些數據顯示我校大多數學生已初具有環保節約的意識和習慣,絕大多數家長也十分注重孩子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教育。而將這種良好習慣推廣乃至昇華,在社會公益方面多多嘗試和涉足可能也是我們必須思考的一個課題

(五)誠實守信教育應樹立成長典範

文明社會的交往越來越關注人們的誠信度,從小養成誠實守信的習慣也為一個人發展搭建進步的階梯。童言無欺,孩子最初都是誠信的模板,能否保持純真,後天的環境非常重要。

調查顯示:我校80%的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有較高的誠信度,93%的學生撿到東西會交還失主或交公,91%的學生認為好朋友犯了錯誤,老師調查時會如實説出,等等。這些數據顯示,大多數學生能夠做到誠實守信。但是調查中還發現:30%孩子認為父母答應你的事基本能做到,60%孩子認為父母答應的事大部分能做到, 40%孩子會因做了錯事怕父母責備而有時撒謊,56%的家長有時翻看孩子的日記、書包,等等。這些數據説明父母相信孩子、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是孩子摒棄謊言、言行一致的先決條件,而父母和長輩樹立的誠信模範更是孩子誠信的航標。

四、總結反思

歸納以上分析及調查的實際環境,筆者認為,本次調查是我校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懂得感恩的習慣、學習習慣、勤儉節約習慣、誠實守信習慣等方面較為真實的現狀。因學生問卷在班裏填寫,是否有些學生因其他因素沒有如實填寫也需考慮。作為課題《“經典誦讀寫”與國小生行為習慣養成的研究》的一個支持,我們還要關注本次調查中一些這樣的數據,如:20%學生在家裏或學校很少或不讀課外書,37%的家長每學期為孩子買0—2本課外書,只有15%的家長為孩子買我國古代經典,等等。

【第5篇】關於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現狀的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課外閲讀是語文閲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學生語文閲讀能力和提高學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正確地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一、二年級階段學生的“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三、四年級階段的要求是“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五、六年級階段要求學生能“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閲讀。擴展自己的閲讀面,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從這裏我們不難看出,閲讀在國小的語文教學中佔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終身學習發展有着極其深遠的影響。《課標》在“教學建議”中還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然而,由於國小生的課外閲讀涉及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的問題也很多,距離《課標》的要求還很遠。尤其是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存在的問題更突出,為了更好的瞭解農村陔子的閲讀情況,我對本校中高年級隨機選取100學生的閲讀情況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的目的:

一是瞭解我校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現狀。

二是通過調查,瞭解影響學生課外閲讀的因素,以利於學校和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揚長避短,提高教學質量。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我校課外閲讀的現狀及其形成原因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學生課外閲讀現狀不容樂觀,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

1、學生課外閲讀量少。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學生讀過的課外書很少,其中沒有讀過課外書的佔27%,讀過2—5本的佔68.3%,讀過10本的佔4.7%。

2、學生閲讀興趣不高、能力低下。通過調查發現,喜歡課外閲讀的佔23%,絕大多數學生讀課外書只看情節,走馬觀花,能夠“本站或問別人弄清意思”的佔10%,“作讀書筆記”的佔5%。

3、學生課外閲讀資源貧乏。調查發現,部分有閲讀的興趣的同學家中藏書5本以上的佔10%,2本以上佔53%,沒有藏書的佔37%。有44%的同學父母認為課外閲讀用處不大。

【第6篇】西部學區國小生現狀的調查報告

鵝溪學區地處湖南省新化縣最偏遠的地方,與益陽安化毗鄰,共1.5萬餘人,那裏山高路遠,交通閉塞,當地農民主要靠外出打工、扛樹,或者在家打獵來維持生計,很多農民仍然在温飽線上掙扎。該學區一共有8所國小,每所國小管轄37個行政村,在校國小生共900餘人。學生在思想、生活、路途及學習上都與城裏的學生存在天壤之別。根據筆者近一年來的走訪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分析如下:

一、留守學生數量多、情感孤寂、性格怪僻。

在鵝溪學區近900多名學生中,我們共走訪調查了200多名國小生,其中53%學生的父母全部在外打工,被寄託給祖父母或者遠親近鄰;40%學生的父母雖然有一方在家,但是家中不是有年事已高、體弱多病的老人需要照顧,就是有呱呱墜地的嬰兒需要呵護;4%學生的父母在家務農或者經商;3%學生的父母離異或者全無。

雖説學生的怪僻性格有遺傳的因素,但大部分是與周圍環境和父母教導有關:有些留守學生的家長迫於生計,每年春節一過就背井離鄉,一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兩三年才回家一次,他們認為只要有錢讓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對孩子負責的表現,因而與孩子缺少交流,忽視了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溝通。而留守在家中的父母不但要照顧老人小孩,還要承擔瑣碎的家務和繁重的田間農活,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思想動態。那些隔代教養的學生,由於代溝的存在,孩子與祖輩之間不易溝通,老年人不易覺察孩子的內心思想,很難接受新事物,因此極易使他們的性格內向、悲觀、孤僻。

據調查,在被訪的學生中,53%學生表示遇到煩心的事情或者困難會悶在心裏,27.5%會和自己要好的朋友或者同學交談,10%的會和自己住在一起的親戚或者鄰居交談,9.5%表示會和父母訴説。在這些留守學生中86%的學生都希望父母留在自己的身旁,其中六年級的陳曉慧同學在她的作文《我的苦惱》中寫道:當我看到別的小孩牽着爸爸媽媽的手歡快地走着的時候,我就感到苦惱,我很想哭,我什麼時候我也能像他那樣就好了

還有一些家長,因為常年在外,生怕孩子遭到別人的欺負,就給他們灌輸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好漢不吃眼前虧等思想。他們的暴力傾向由此產生,打架鬥毆、結夥滋事的事情也就頻頻發生了。

二、厭學情緒嚴重,學習成績偏差。

由於受社會、家庭等客觀因素及學生自身性格、意志品質等主觀因素的影響,一些學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產生厭學情緒。據調查,這裏的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是由於以下原因造成的:

1、受周圍環境影響:特別是在這個大學生就業比較困難的年代,當他們看到同村的大學生們辛辛苦苦讀了十多二十年書也就1000多塊一個月,而有些青壯年沒讀什麼書同樣天南地北的掙錢,並且活得風光自在,便產生了讀書無用的想法。因此在學習中往往缺乏積極進取和刻苦鑽研的精神,得過且過,學習成績差。

2、受家庭影響:①家長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嚴重,他們對於女生的學習情況不聞不問,將女孩的學業定位在九年義務教育上,將她們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找個好婆家。因此在成績差的學生中,90%是女生。②有些家長迷信思想嚴重,他們認為一個人的造化都是由上天決定的,命裏有時終需有,命裏無時莫強求對孩子的學習要求不嚴格,能學多少是多少,聽之任之,放任自流。③部分學生的家長要求過嚴,期期對自己的孩子規定硬性目標。若未完成則大聲斥責或者拳腳相加,從而使學生產生恐懼心理和壓抑感,結果適得其反,成績滑坡較快。張雪嬌同學給爸爸的一封信中寫到:爸爸,這學期我雖然考到了班上的前三名,達到了你的要求,我也得到了你給我的獎勵好記星學習機。但是我希望你不要這樣對我施加壓力,讓我自由一點吧! 多麼讓人心酸的話語!④隔代撫養、疏於管教。農村的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教低,以文盲為主,他們通常不能輔導學生功課,同時由於他們管教不嚴,過分縱容、溺愛孩子,致使出現作業完不成或者無故曠課逃學,爺爺奶奶不但不追問,反而還到學校替孩子撒謊,編理由來應付老師的現象。一位姓汪的五年級學生無緣無故兩天沒有來上課,老師要求家長前來説明原因,沒想到他奶奶回答老師説他患了重感冒,這兩天在醫院打吊針,由於沒有電話沒來得及請假。而結果班上幾個同學都證實該同學這兩天在網吧上網,鄰居也説他這兩天身體很好,活蹦亂跳。⑥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由於生長在一個充滿硝煙戰爭的家庭裏,孩子沒有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心理上有壓力,就容易引起厭學情緒。一個六年級的學生在她的日記裏這麼寫到:我最怕我父母吵架了,我看到他們吵架我就只能蒙在被子裏哭,我真希望快點長大,早點畢業,遠遠地離開他們,多掙點錢,別讓他們再為錢而爭吵了。

3、主觀原因:①學生性格孤僻、古怪,人際關係差,經常與同學們吵架甚至打架,最後同學們都不喜歡他,感到在學校沒意思,產生了厭學心理。②成績差、自信心不足、意志不堅定、缺乏學習動機。

三、路途遙遠、生活艱苦

雖然他們的文化成績相對比較差,但是體育成績卻很好,很少有不達標的情況,我想這與他們經常翻山越嶺、跋山涉水來上學是分不開的。就拿鵝溪學區的煙山完小來説,這個學校管轄7個村,其中九龍工區、洪竹兩個村的學生上學來回要走30餘里。那裏山道彎曲、兩邊樹木荊棘叢生、荒蕪人煙、陰森恐怖。一到下雨天,山路油滑,學生即使小心翼翼也還是避免不了要摔倒好幾次。這倒沒什麼,最痛苦的是頭頂着黑壓壓的烏雲,一個人獨自走在這前不着屋、後不着店的荒野之地,背後突然傳來貓頭鷹等動物的怪叫,那可真叫人毛骨悚然、兩腳發軟。而飛躍、洪竹等幾個村的家長更是擔心孩子路途的安全了,因為他們上學途中得經過4條小河,由於此地經濟相當落後,河上沒有修橋,上面只簡易的搭架了幾根松樹。天晴時,有些膽小的學生不敢直立的踩在上面,只好雙手抓住樹幹戰戰兢兢的爬過去。有的乾脆脱掉鞋襪挽起褲管從冰冷的河水中淌過;發大水時,學生還得繞道而行,路途更加遙遠。一個叫胡偉的學生這麼説:我一看到颳風下雨就害怕,如果教室外面烏雲密佈,我就盼着太陽快點出來,企求老天別下雨,要不我又得摸黑才能到家。老師講的課我也無法聽進去了,雖然我現在在學校寄宿,但一個星期也得回去兩趟啊,我家離校太遠了。

這裏所説的寄宿也不像城裏的那麼舒服,90%學生為了節約開支,自己帶菜。他們從家中帶來的大多數是蘿蔔條、辣醬、黴豆腐、蕨、五加皮、酸菜以及一些季節性的蔬菜等。每一次都用大罐頭瓶塞滿滿的一壺,一壺得吃三天。有時候氣温比較高,即使餿了也得吃,實在是吃不了了,老師和同學們就接濟一點。有的學生膽小不敢開口,只好躲在角落裏吃白飯。最難受的是夏季,同學們為了防止菜高温變質,就帶乾菜來吃,乾巴巴的,沒辦法,只好一口開水一口飯,慢慢的嚥下去。整個過程是那麼費勁!但是他們卻感到很滿足,因為他們的家人一天通常只吃兩餐飯。一個學生的家長這麼對我説:他家的孩子每逢放假或者是回家取菜,吃飯時就好像是剛從牢房裏放出來的餓死鬼,雖然也是家常小菜,一餐卻能吃45碗。

説起來也許你不會相信,在奔小康的今天這裏有些學生家中還沒有解決用電問題,他們使用的是最原始的煤油燈,由於長期趴在昏暗的燈光下學習不但影響了他們的骨骼和肌肉的正常生長,也對他們的視力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們住的大部分是低矮破舊的木房子,在風雨中三三兩兩地湊在一起,房子裏面陰暗潮濕、隔音效果很差,雨天漏雨,雪天透風。當然紅磚結構的房子也有,但很少見。也許是更懂得學習機會的來之不易,在這裏有一個奇怪現象,那就是:家庭條件越是貧困的學生,他的學習成績越優秀。

他們除了要承受家庭貧困的困擾,同時還要承擔大量的家務和農活,從而使他們原本惡劣的學習環境雪上加霜。都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這裏差不多所有的學生都會做飯、炒菜、洗衣服、掃地、挑水、餵豬、插秧、鋤草、挖地。離校較近的學生則成了個放牛娃,每天早晨放完牛才來上學,傍晚回家也要餵飽了牛才回家吃晚飯。家住國家森林公園九龍工區一個叫張麗的女學生,她父親得了腦瘤,常年癱瘓在牀,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她每天早晨6點起牀不吃飯就從家中出發,走30餘里路趕往學校已將近9:00,放學回家已經天黑了,但是還要幫着煮豬食、洗碗、帶小孩,等一切做妥了才開始做作業。星期六星期天幫着媽媽乾地裏的農活就更是辛苦了。

這只是我們最近所耳聞目睹的一些淺顯的表面的問題,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細節故事,但這卻是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成了我們刻不容緩的任務。特提以下幾點措施供參考:

1、政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每個鄉鎮辦理自己的特色企業,鼓勵有志中、青年回鄉創業。多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讓青壯年勞動力能實現在本地就業,從根本上解決勞動力大量外出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減少留守學生的數量。

2、改變家長的封建落後思想,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經濟,改善交通和辦學條件。

3、學校建立健全留守兒童登記制度與留守兒童家校聯繫制度,班主任每週監督學生給父母寫信通電話,彙報學習和生活情況。

4、教師要有愛心,經常進行家訪,從學習和生活上多關心和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並根據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主觀原因,對症下藥,解決他們的厭學情緒問題。

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從現在起,全社會都來共同關注他們的生存和成長也許還為時不晚!

【第7篇】關於農村國小生自主閲讀能力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的原因

1.進行國小生自主閲讀能力問卷調查,是學生學習現狀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學的需要。首先了解他們的學習、閲讀狀況的,熟悉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心理需求,清楚他們的優點和不足,以便更好地進行引導,做好教學工作。

2.進行國小生自主閲讀能力問卷調查,為小課題農村國小生自主閲讀能力培養的研究獲取第一手資料,使國小生自主閲讀能力培養的研究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根據以上原因,我們認真的設計問卷調查內容,及時對三年級、五年級國小生進行問卷調查,

二、國小生自主閲讀能力問卷調查整理、歸納、分析:

1.國小生喜歡進行自主閲讀。

在問卷調查中,可見大多數孩子們雖然年齡比較小,還是喜歡自己閲讀的。但差異大,有個別學生興趣不太濃厚,,家庭的氛圍不夠。

2.國小生大多喜歡進行課外閲讀。

在問卷調查中,對於你課外閲讀的時間多嗎?這一問題,學生有一半的選擇多和一般,只有少數的學生選擇沒有。三年級學生最感興趣的文章分別是詩歌、散文和記敍文,感興趣的學生分別佔了一半。學生最喜歡的閲讀方式是複述故事和摘錄法。

3.國小生自主閲讀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教師指導的。

學生因為年齡比較小,他們的閲讀一般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很多地方體會不到,他們還是需要教師的分析和指導的。國小生如論是上課聽教師講、還是自己閲讀都是需要教師及時點撥、啟發、提升的。

4.國小生自主閲讀的方法還有待於進一步的強化。

問卷調查中,對你讀書時喜歡:邊讀邊聯想,讀到有意思的地方停下來再讀、對哪些閲讀策略在閲讀中加以運用選閲讀中能夠藉助上下文推測、理解詞句的、能抓文中的關鍵句、中心句、能注意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的各都佔一半。可見學生中總有一部分學生對其他閲讀方法掌握的不熟練,需要教師的幫助,強化。

三、對國小生自主閲讀能力現狀的思考與對策。

1.教師首先應該保護學生自主閲讀的興趣。無論課內課外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自主閲讀,及時寫出自己的感悟、體會。

2.教師要努力尋找課內閲讀與課外閲讀的結合點,根據主題單元的內容,及時給學生推薦相關的、適合學生閲讀的課外讀物,以課內閲讀帶動課外閲讀,

3.教師要給學生自主閲讀的時空。

4.教師要教給學生自主閲讀的方法。自主閲讀不是對學生的放任自流,而是教師在學生自主讀書、學習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適時的點撥、啟發、引導、提升,提高他們的閲讀水平。

5.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讀書交流的平台。如開展推薦好書活動,開故事會、讀書心得交流會等,引導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學習、提高。

總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要及時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要給學生提供讀書的時空和平台,提高學生的自主閲讀水平,達到培養學生自主閲讀能力的目的。

【第8篇】關於中國小生作文現狀的調查報告

二營 張子涵

一、調查概況:

調查時間:5月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

調查範圍:10名中國小生

調查目的:瞭解目前中國小生語文寫作現狀,從中概括寫作的漏洞與瓶頸,從而總結經驗,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同時也為同學們提供寫作的有效方法和相關注意事項,提高中國小生的寫作水平。

二、調查內容:

調查結果:

選項:(1):21%;(2):16%;(3):33%;(4):61%;(5):54%;

(6):78%;(7):17%;(8):46%;(9):67%;(10):48%;

(11):36%;(12)71%;(13):10%;(14):26%;(15):49%.

三、調查分析

由問卷調查的統計可以看出,目前中國小生作文還是存在較大的問題的。其中,以選材老套、興趣缺失、缺乏新意、缺少觀察、不注重修改五大問題較為突出。由此,我們不難得出,創新素養的缺失是目前中國小生作文問題的關鍵。

從國小開始,我們就開始學習寫作,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也只有真正對寫作產生了興趣,才能靜下心來寫作,而不是為了迎合老師或試卷的要求,以一顆浮躁的心草草了事。因此,我們也應主動培養自己的寫作興趣,用心感受生活中的每一物每一事,再用筆記錄下來,這不需花費我們太多的時間與精力,只要在生活的小事中積累素材,培育興趣。

現在,市面上層出不窮的《中國小生優秀作文大全》、《好詞好句好段摘抄》……這些如快餐似的'作文寶典'受到學生的歡迎,正是因為它直接地將素材擺在我們的面前,不需我們自己繁鎖的加工、一遍一遍的打磨。也正是這樣,使大部分學生失去了作文寫作過程中最有趣的探索與觀察的過程。同時,也使得作文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要想寫好作文,其實並不難。這需要的只是我們有一顆探索世界的充滿熱忱的心,勤於練筆,堅持不懈,每個人的文字都能夠綻放光彩。也許寫作技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補充,日積月累的詞句是美文的錦上添花,但只要真心對待寫作,無論是在現在的考場還是以後的生活中,一支筆都能成為自己消遣的知心朋友。

【第9篇】關於國小生口語表達能力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發展,我們越來越感覺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説的能力越來越弱,能説的學生也越來越少。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更好地施展學生的才能,我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現狀進行了一次調查研究。

二、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和比較分析法。我通過對53位三年級學生和45位五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並對問卷進行了統計、分析,得出了調查結論。(附調查問卷)

三、調查對象:

四、調查項目和分析:

1、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

在調查的過程中,我發現,面對老師的提問,超過70%的學生選擇會思考,有時會舉手,20%的學生選擇了不舉手,等待答案,剩下的一小部分學生髮言非常積極,很希望有機會在課堂上展現自我,並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分析學生不願回答問題的原因,有56%的學生害怕答錯,不敢説,有35%的學生站起來就緊張,説話無條理,更有少數學生認為心裏會就行了,不想起來表達。

結合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當前學生在課堂上表達的意願並不強烈,被動的思考並不能激發他們舉手的願望,因此大部分學生習慣了等待答案,而不是説出自己的見解,其口語表達的能力可想而之。

2、作文好就是口語表達能力強。

在調查中,認為作文好就等同於口語表達能力強的人超過了80%,而認為沒有關係的只有15%,不到5%的人認為關係不大。從數據上來看,可以反映出當前的國小生為什麼在課堂上不喜歡舉手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因為他們覺得能寫好作文就足夠了,而不去理會口語表達能力的強弱。一節課下來,沒有幾個學生肯開口表達,沉悶的課堂也間接造成了老師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的不重視。

3、對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視程度。

在對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進行評價的選項中,有52%的學生選擇了一般,但想鍛鍊、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35%的學生選擇了一般或差,提不提高無所謂,只有不到1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強,並相信自己會更好。更有超過50%的學生認為考試又不考口語表達,不必過於重視,有時老師為了趕進度也是直接講重點,對學生的回答、提問根本不重視。

經過分析和研究,我們不難發現,從學生自身反映的情況到對教師的態度反映,一方面,是學生自身的態度造成了當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不容樂觀;另外,造成對口語表達缺乏重視的除了學生自身外,還離不開教師的態度,如果教師都不重視,又何談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呢?

【第10篇】國小生日記寫作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背景

日記是作文的基礎,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若能堅持不懈地練寫日記,就能提高各種能力,同時又能積累大量的素材,為作文建立一個豐富的材料倉庫。但是,目前學生寫日記大多比較隨意,處於放任自流的狀態。而且,國小生的有意注意還處於萌芽狀態,往往缺乏主動觀察和發現,生活中的亮點經常如流水般悄悄溜走,嚴重影響了日記的質量。為此,我們要通過寫日記培養學生善於發現身邊事情的主動意識,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並通過日記積極地認識生活,記錄生活,提高對生活的認識能力。

在平時教學中,我發現國小生在日記寫作中存在許多問題: 由於教學條件及學生家庭條件的限制,農村國小生的寫作能力相比城市學生更低,一般寫作興趣不高,語感不強,語病較多,思路落入俗套等,針對現在國小生日記存在問題的原因,我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二、調查概況

調查範圍:茅坪鎮中心國小

調查對象:

三、四年級學生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目的:瞭解目前國小中年級學生寫日記的一般情況,分析形成作文困難的癥結所在,從而為改進作文課堂教學,提高國小生習作水平提供依據。

本次調查採取抽查的方式共發放問卷 30 份,有效30 份。針對有效的問卷進行了整理,分析,歸納。現將有關調查結果情況分析如下:

(一)、孩子如何看待日記寫作

在接受調查的30人裏,還沒有一個同學是自己主動要寫日記的,都是在老師的要求下才寫的,只是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並沒有真正瞭解到寫日記對作文能力的提高大有幫助。不過孩子們都願意在老師的帶領下堅持寫日記。有70%的同學覺得自己寫日記的水平一般,能將一天的學習生活情況記錄下來。只有12%的同學認為自己寫的日記令人比較滿意。93%的同學平時所寫的日記內容都是心裏話。由此可見,這些孩子雖然稚嫩,但是他們沒有受到'假'的薰染,他們的童心依舊,只要引導得當,我一定能從他們的日記中看到他們更加真實可愛的一面。

【第11篇】中國小生文化生活現狀的調查報告

摘 要:本調查從家鄉中國小生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兩方面抓起,旨在全面地反映家鄉中國小生的文化生活現狀。其中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是黨策宣傳以及體育事業,而物質文化主要是環境保護。與時俱進地開展起來就是黨的十八大、十二屆全國運動會以及低碳生活方式。採用的調查方式為親身進入家鄉中國小進行專題講談從而較為詳細的調查和宣傳,並對附近的幾個村莊學生的家庭也進行了個別詢問和實地調研。通過對總體狀況的研究分析,最後總結出幾點適時可行的建議並得到校方和學生家長的一致認可。

關鍵字:中國小生,十八大,全國運動會,低碳生活,專題講談

一、前言

改革開放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近年來農村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為自己一年中的最重要支出。在資金比過去有了保障之後,政府支持農村教育就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還應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觀念上的幫助。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樣需要做人的道理、適應時代發展的觀念和大局觀。這就要注重學生們的精神和物質文化全面發展。

中共中央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關部署和加強人才教育的相關政策。而黨的十八大也必將對農村的教育水平以及文化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有責任有義務盡我們的努力去支持新農村的教育事業!因此我們應深入瞭解家鄉的中國小生教育,從而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去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

通過親身實踐和實地調研,從迎接黨的十八大,助力十二屆全運會和推廣低碳生活方式三大方面調查家鄉中國小生文化生活現狀,旨在加強黨策宣傳,促進體育事業發展和改善環境保護狀況。通過開展這三大主題的專題講談來對家鄉的幾個村莊中國小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進行了解,再研究分析總體狀況得出適時可行的建議。最後通過與校方和學生家長進行親切溝通達成共識,從而真正地實現此社會實踐調查目的。

二、調查概況

總的來説,近幾年來,隨着國家對農村教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中國小生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就我調查的範圍和人羣來説,當前總體狀況是基本令人滿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現將具體的調查結果按專題分類整理如下三個方面:

1. 黨十八大

首先回顧黨的xx大的主題和主要內容,通過專題講壇的形式來調查中學生對黨策的瞭解程度並進一步宣傳。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經過初步統計七八年級中學生大概有90%學生一點不知道xx大的主題,但60%學生了解鄧--理論和三個代表的大致含義,這無疑為進一步學習黨策奠定了基礎。通過開展這一專題講談,我讓他們深刻了解到xx大的有關黨策如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和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等,並積極引導他們迎接黨的十八大的召開和暢想十八大即將解決的問題和所要提出的要求和奮鬥目標。

2. 十二屆全運會

採用以專題的形式並配合多媒體視頻來調查中國小生對全運會的瞭解程度。中華人民共和國運動會簡稱“全運會”,是中國國內水平,規模的綜合性運動會,首屆運動會於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在北京舉行。全運會每四年舉辦一次,一般在奧運會結束後一年舉行。全運會比賽項目的設置除武術外基本與奧運會相同,其原意是為國家的奧運戰略鍛鍊新人,選拔人才。為了更加調動各省市區的積極性,國家體育總局在1996年奧運會前出台了“將奧運會獎牌帶入全運會”的舉措。第十二屆全運會將於xx年九月左右在遼寧舉行。xx年8月16日,經過三輪不記名投票,天津獲得第十三屆全運會主辦權。經過抽查訪問統計大約80%不知道全運會的召開,但都明瞭全運會的意思,都迫切想要我們的城市有能力召開全運會。

3. 低碳生活方式

這個專題是此次調查的重中之重。首先用多媒體宣傳氣候變化及環境保護再引入低碳生活方式。xx年12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世界氣候大會以及xx年3月中國“兩會”的發言、提案都説明環境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其中“低碳”成為兩次會議關注的一號提案。“低碳生活”理念正漸漸被世界各國所提倡。在中國讓每一位公民自覺養成低碳生活方式是中國政府面臨的新課題。低碳,英文為 low carbon 意指較低(更低)的温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為: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低碳已成為時尚生活方式的新標籤。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如今,這股風潮逐漸在我國一些大城市興起,潛移默化地改變着人們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而農村對於其的瞭解和踐行能有多少呢?同樣通過專題講談和隨即抽查,統計願意倡導低碳生活方式的中國小人數約佔我所教導班級學生的90%之多。大多數學生願意簽署踐行低碳生活書(見附頁)。

三、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調查狀況可看出當前中國小生的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同樣依照開展專題講談的內容進行分類總結如下三個方面:

1.黨策宣傳

在我這次調查的中國小生裏,有90%學生對黨策瞭解可以説一點沒有,但令人欣慰的是60%學生還多少了解點鄧--理論和三個代表。儘管黑板報上寫着很多黨策宣傳知識,但卻很少有學生去關注關心。這無疑反映出家鄉學校對黨策宣傳的欠缺和學生對黨策的茫然未知。這就是學校黨領導應該予以重視並迫切解決的一大問題。

2.體育事業

我家鄉學校辦學宗旨是乒乓特色興校,國球精神育人。這無疑揭示這學校體育事業和教育具有一定的水平。但抽查訪問統計大約80%不知道全運會的召開,更別提其他的重大體育大賽。這暗示出學校體育教學的方式內容還有待提高,爭取讓學生能夠真正的融於國家的體育事業,大大地促進社會體育事業的發展和全民體育運動的興起。

3.低碳生活

最令人欣慰的無疑是統計願意倡導低碳生活方式的中國小人數約佔我所教導班級學生的90%之多。並且大多數學生願意簽署踐行低碳生活書。這説明學校的環境保護教育很到位且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很強,每個人都願意為保護環境而貢獻自己的一分微薄之力。

四、結論與建議

以上是我所調查的家鄉中國小生文化生活的基本情況,通過這次調查,我認為家鄉中國小生目前的現狀是基本滿意的,其文化活動有所進步和有所提高的。但目前的現狀與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事業的發展還不同步,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對此我通過自己總結和與校方領導和學生家長溝通提出幾點建議,如下所示:

1.加強學校硬件建設

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和校方領導有能力上報和集資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學校圖書館和學校體育館等,使中學生可以方便跟進閲覽最新新聞知識和室內強身健體。這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需逐漸的進行改善和完成。

2.重視學生文化教育

學校領導應向上級部門反應多開展一些專題講壇活動,並且應該針對學生需求,豐富文化講壇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當然學生家長也應重視學生物質精神雙文化的教育,促進中國小生的全面發展。

3.繼續完善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要求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治理。應從小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培養中國小生的自覺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五、低碳生活書(見附頁)

低碳生活書

本人現自願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踐行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一種健康、自然共呼吸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提倡安全健康、無公害、無污染的低碳生活方式,踐行低碳生活可以以以下的方式為起點:1.不使用一次性筷子。2.選用節能冰箱。3.不用電腦時以待機代替屏幕保護。4.調低電視屏幕亮度。5.降低噪聲。6.及時拔下家用電器插頭。7.沐浴代替盆浴並控制洗浴時間。8.使用節水龍頭。9.用手帕代替紙巾。10.垃圾分類處理。11.使用雙面複印。12.減少一次性塑料袋使用。13.每月手洗一次衣服。14.減少糧食浪費。15.積極參加全名植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mjy4k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