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服務發展報告多篇

服務發展報告多篇

服務發展報告多篇

【第1篇】服務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

一、紅山區服務業發展基本情況

繁榮興盛的服務業一直是紅山區經濟發展的特色和優勢。近年來,紅山區緊緊抓住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消費結構升級的機遇,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赤峯市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政策措施,將加快服務業作發展為全區的重點工作列入議事日程。不斷突出重點,優化結構,創新機制,強化落實,使我區服務業保持了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

xx年我區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7.2億元,xx為45.6億元,xx年為52.4億元,年均增長17.4%。xx年上半年,我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2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9.1億元,同比增長10.7%。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均衡協調發展,批零餐飲業、交通運輸郵電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及其它服務業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等新興第三產業也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為優化我區服務業產業的結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消費品市場穩中趨旺,今年1-6月份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9.3%。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21.1億元,同比增長19.5%;餐飲業實現3.2億元,同比增長19.2%;其它行業實現0.5億元,同比增長13.5%。

二、紅山區促進服務業發展的主要經驗做法

(一)舉全區之力搞好紅山物流園區建設

多年來,紅山區的服務業發展始終處於層次低、規模小、佈局散,新型業態發展緩慢的狀態。為了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產業層次、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根據紅山區地處中心城區信息流、資金流、商品流和車流相對集中這一特點,運用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理念,於xx年6月正式啟動了內蒙古紅山物流園區建設。目前園區建設已累計投入資金23.8億元,全面啟動5100畝規劃區範圍內的建設,建成區面積達到3800畝。共引進各類企業118家,其中73家已經建成並投入運營,完成各類建築面積68萬平方米,形成了以物流配送、汽車貿易、建材交易、貨物倉儲同步發展的經營格局。xx年上半年,園區實現交易額26.2億元。預計全年可實現交易額55億元,税收1.2億元,安置就業達到1萬人。

一是將規劃先行作為首要原則。作為自治區批准立項的首家大型物流園區,紅山物流園區在建設初期就確定了“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門檻招商,高水平發展”的工作思路。聘請國內資質較高的中交協物流研究院制定了園區可研及建設規劃,園區由最初規劃建設面積5000畝計劃總投資15億元,調整為7500畝計劃總投資35億元。基本服務半徑約為500公里,主要方向的服務距離超過1000公里。是集運輸、倉儲、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於一體,輻射蒙冀遼的綜合性物流園區。

二是不斷優化政策環境。認真落實赤峯市人民政府《關於赤峯市中心城區物流產業園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和赤峯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紅山經濟開發區、紅山物流園區規劃建設審批及有關優惠政策問題的會議紀要》所提出的各項優惠政策,制定了針對紅山物流園區簡化建設項目審批程序的配套措施(赤紅政發xx【102】號),全力推進紅山物流園區項目建設。優惠的扶持政策為園區的發展增添了活力,同時,各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能為園區的建設和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林業、國土部門先後完成林地審批5019畝、土地審批4488畝;發改、財政、商務、金融等部門在為園區爭取產業項目扶持資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緩解了園區建設資金緊張問題。各部門積極配合形成合力,為園區的順利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是堅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紅山區委、區政府在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等各方面,積極發揮主導作用。一是投資5.9億元,完成了3800畝範圍內“七通一平一監控”基礎設施建設,共建設道路27條,總長度21公里,總面積46萬平方米。xx年,園區三期首批620畝路網工程開工建設,共建設道路5條,總長度2.3公里,形成了“築巢引鳳”的良好局面。二是建成了行政綜合辦公樓,將工商、税務、公安、物業等部門引入園區聯合辦公,實行“一體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務”,為企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務,全面提高了辦事效率。三是完善了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80萬元,建設了專業物流信息平台系統。啟動建設了佔地70畝集商務、會展等功能於一體的商務廣場,滿足商户產品會展需求。同時在廣場北側新建一處8400平方米的信息中心綜合樓,滿足信息中心發展的空間需求,進一步提高了園區管理和服務水平。四是進一步整合了城區物流資源,將城區內近120家配貨站全部引入園區,實現了區外長途運輸、市內短途運輸及城市配送的有效銜接。

四是加強園區招商引資吸引商氣人氣。園區地處城市邊緣地帶,地勢偏僻,人氣不足,商氣低靡,建設初期投資者對園區發展信心不夠,使園區最初招商十分困難。為了擴大園區知名度,增加園區的商氣、人氣,園區採取了“物流+市場”的經營模式。對園區入園企業實施“2年內免收企業所得税,2年後再減半徵收3年;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和辦理相關手續費能免則免,不能免按最低標準收取”等的優惠政策。同時,視入駐企業規模、發展潛力、投資大小、經營種類收取不同標準的配套費,特別是對能夠起到拉動作用的經濟實力較強、發展潛力較大、行業特色明顯的企業,實行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給予以一定靈活的優惠政策。完善的配套設施和優惠的入園政策,吸引了大量民間資本,園區的“窪地”效應逐步顯現。

五是強化管理保障園區運轉有序進行。在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注重管理工作,有效地推動了園區規範化發展。招商引資過程中,堅持“四個嚴格”,一是嚴格功能區劃分,按功能區定向招商;二是嚴格准入,確保入駐企業具有活力;三是嚴格合同約定,確保施工進度;四是嚴格執行保證金制度,確保園區工程質量。為規範政府投資工程建設和管理,區政府出台了工程招投標、材料採購、資金管理、工程審計等管理辦法,保證所建項目的質量和工期。完善了園區規劃監察管理辦法、水電暖管理辦法、綠化管理辦法、廣告牌匾管理辦法、物業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建設,強化了園區管理。同時,加強服務企業力度,全程協助新入駐和新開工企業辦理規劃、建工、消防、土地、房產等審批手續以及證照等相關經營手續;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幫助企業融資,解決資金困難問題。

(二)千方百計行進服務業商貿聚集區和特色市場建設

一是以項目建設帶動進一步鞏固新華商業步行街作為全市商貿零售業的龍頭地位。紅山區新華商業步行街地處城區中心地段,是赤峯城區最大最繁華的商業街。始建於xx年,歷經9年的發展,累計完成投資1.4億元,完成了774延長米主街和1579延長米的輔街建設和改造。截止xx年6月整個新華商業步行街內共較大的綜合類百貨商廈23家,各類專賣店、品牌店、精品店157家,從事各種經營的大小商户4000多户,總營業面積近19萬平方米,從業人員超過10000人,年營業額超過10億元。在盤活步行街現有資產,調整經營業態,實現步行街商貿業提檔升級的同時,紮實推進步行街向北延伸及向東西兩翼擴展工程,啟動了航宇商務中心,蒙中商貿中心,華興商貿中心改造、草原明珠購物廣場等一批商貿業重點項目,全力打造以步行街為主體,輻射兩翼的中心城區核心商貿區。

二是強化市場體系建設。幾年來始終堅持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組成專項工作組推進市場建設,通過開展商務、公安、安監、工商、質量技術監督、衞生防疫等部門聯動,集中對酒類、糧食、成品油和定點屠宰企業的登記備案和專項整治,打擊假冒偽劣和非法經營行為,淨化和規範商貿流通領域秩序。目前紅山區現有各類交易市場20餘家,西城市場、同興市場、天越市場、千禧建材市場、果菜糧市場、古玩市場、解放街小商品市場、萬商大院、三宇陶瓷市場9家市場交易額超過億元。其中,赤峯果菜糧批發市場經過十年的發展建設,已成為內蒙古東部地區最大的區域性專業糧油批發市場,具備了對全市及周邊地區成品糧油交易的調空能力,市場多次被評為市和自治區文明市場,成為了全市糧油供求的晴雨表,雜糧外銷的集中地。赤峯西城市場始建於1994年,佔地面積由最初的50總髮展到近200畝。西城市場現與全國200多家大型農貿市場聯網,成為國家農業部定點市場,指定信息採集點,全國農貿市場協會會員單位,是我市最大的農牧業產業化農貿龍頭企業,是內蒙東部地區最大的果菜批發市場,水果蔬菜集散中心,內蒙古最大水果蔬菜集散地。通過加強市場建設,形成了以市場發展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安置富裕勞動力,集聚資金的良好局面。

(三)下力氣抓好社區服務和養老體系建設。

幾年來,從紅山區地處中心城區,城市化程度較高,城市社區發展較快的實際出發,大力發展社區服務和養老體系建設。通過引進市場化運作體系,組建了我市唯一一家區級社區服務中心——紅山區社區服務中心。經過幾年的發展,社區服務紅山模式不斷成熟和完成,已經形成了一個社區服務中心配套十個社區服務平台、一百個社區服務站的社區服務網絡體系,在實際工作中,以下七個方面為重點開展社區服務和養老工作。

一是順應居民實際需求,建立完善了社區服務系統。中心投資40萬元,建立並完善了社區服務信息網絡系統和24小時熱線電話呼叫系統。針對許多居民家中沒有電腦的這一實際情況,開通了8666666熱線電話,居民有服務需求時,通過撥打該熱線電話,中心工作人員即可對居民的要求做出明確答覆。日前,已有400個服務企業加盟,每天接到居民各類諮詢達70多人次。

二是以居民健康為根本,開展了貼近居民的社區醫療服務。xx年投入36萬元成立了三西街社區衞生服務站,針對部分社區居民存在的看病貴、看病難的實際困難,實行對轄區居民20%—40%的優惠就醫承諾,初步實現了“小病不出社區”的辦站目的,滿足了城區居民就醫就診的服務需求。

三是靈活採取多種方式,開展了居民較為滿意的物業管理服務。本着“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難”的原則,成立了心連心物業公司,共接管了城區14幢棄管樓和1個棄管小區,為部分居民小區提供物業管理服務。在改變了這些舊老小區原有的髒、亂、差的環境面貌的同時,方便了小區居民的基本生活。

四是依託現有服務資源,開展了全方位的家政服務。中心投資16萬元組建了自己的家政隊伍,根據城區廣大居民和社區單位的具體要求,通過兩套服務系統,分別採取有償、低償、無償服務等多種服務方式,在城區分散設點,就近派出服務。

五是大力拓展服務領域,開展了有針對性的中介服務。針對居民房屋買賣、就業求職等方面服務需求越來越多的實際情況,在中心成立了中介服務大廳,設立婚姻介紹、職業介紹、房屋介紹、家政服務、法律諮詢5處諮詢服務處,實行一廳式辦理,一站式服務,滿足了廣大居民交友、買房、法律訴訟等方面的服務需求。

六是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設備,開展了居民廣泛關注的社區培訓服務。滿足了居民多層次、多元化、具體化的服務需求。截至目前,中心已為廣大居民開展英語培訓150期,自我保健護理培訓11次,保姆、鐘點工培訓4期,大型健康知識講座3次,參加培訓人員達6800多人次。

七是以社區為單位,開展了居家養老服務。開展日託養老、管家登門、家政保姆、健身康復、代購配送、休閒娛樂等服務內容。同時在社區開展居民旅遊、異地養老、養老機構中介、老年大學、低償或無償體檢,併為6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辦理出行120卡,建立家庭服務檔案,一方面更好的照顧社區內空巢老人,另一方減輕社區居民子女生活負擔。中心還聯合赤峯市慈善事業服務中心,共同實施“全國百歲希望健康工程”,分期分批為我區低保户、孤寡老人、軍烈屬、殘疾人提供救助和服務。

三、紅山區服務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和下步打算

當前,紅山區服務業運行總體情況良好,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現代物流等新型業態快速發展,有效第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但是在運行中也暴露出許多深層次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開放型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市場的規模、檔次不是很高,市場輻射力小、網絡化、信息化程度低。農村消費啟動緩慢,需積極開拓農村市場,提高農村消費水平。

為此,我們將以自治區、赤峯市有關要求為指導,加強服務業的區域合作和融合。針對我區服務業發展中的薄弱環節,採取紮實措施,加快傳統服務業的改造提升,積極有效地推進現代服務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一是繼續搞好物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物流園區三期建設工程,加快鐵路專用線、高速公路接口、保税倉儲區、汽車租賃區建設及園區政務信息綜合樓、商務廣場、園區監控及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二是儘快開工建設紅山區蒙中商貿中心項目、航宇商務樓等建設項目。落實各項工作措施,把業態調整和項目落到實處。使哈達街中段經營環境明顯改觀,經營檔次逐步提升,亮化、美化水平及硬件設施均有明顯改善;推動步行街周邊的草原明珠購物廣場建設項目,力爭啟動古玩文化藝術市場、華興商貿中心項目,確保按計劃開工建設。

三是加大對服務業重點建設項目工作的專項推進力度。對確定的商貿重點項目實行全程、全方位的跟蹤服務,抓好商貿項目調度、統計、服務工作。同時把握國家政策取向,認真策劃、包裝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良好發展潛力和優勢的商貿建設項目,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扶持,緩解我區商貿企業投融資壓力。

【第2篇】養老服務業發展工作的自查報告

按照要求,現就我縣養老服務業發展政策落實情況彙報如下:

一、落實狀況

(一)統籌規劃發展養老服務設施情況。我縣將發展養老事業、興辦服務設施納入全縣民生工程。現已建成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2個,牀位60張;農村幸福院18個,牀位90張。

我縣積極扶持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現有民辦養老機構一所,牀位72張。除此之外,我局積極引入資金,興辦老年公寓,發展民營養老事業,白鶴老年公寓建設主體工程已完工,正在進行裝飾。今年立項老年公寓及老年公寓,積極申請納入全省ppp示範項目。

(二)完善土地供應、補貼支持和税費優惠等政策情況。我縣按照人均用地不少於0.1平方米的標準,將各類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地納入城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積極規範土地使用。今年縣財政安排資金175萬元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我縣正積極探索通過補助投資、運營補助和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老楊服務機構、開展養老服務。養老機構用水、用電、用氣均按居民生活類價格執行。我縣積極參加省市組織的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力爭建設一支高水平的養老服務隊伍。

(三)推進醫療衞生與養老服務箱結合情況。我縣現有養老機構17所,現均無條件單獨設立醫療機構,但均與醫院建立了合作關係。縣衞生局、醫院和各鄉鎮衞生院積極支持養老服務業的開展,不定期下鄉或進入養老院為老年人開展免費檢查、宣傳老年慢性病防治,進行康復護理。老年人在衞生院和醫院就診,均享受優先服務。

(四)繁榮養老服務消費市場情況。我縣積極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休閒旅遊、健康服務活動。劃定專門場地,支持老年人跳健康舞、打太極拳;組織老年人成立各種協會,方便集體活動;認真開展健康知識宣傳,倡導正確養生;開辦老年大學,成立各種學習班,引導老年人學習;舉辦書法和繪畫展覽,讓老人有自我實現的滿足感。

(五)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情況。我縣將發展養老服務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養老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強化工作協調,定期分析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

二、存在的問題

(一)居家養老未形成體系。居家養老需要社區、社工、志願者上門入户提供養老服務。而我縣社區尚不具備相應的能力,也未建立社區社工組織。目前社會自發的家政服務,如:保姆、鐘點工、清潔工等,可視為原始的養老服務,但由於沒有統一的組織和有效的管理,從業人員也未經過專業培訓,所提供的服務缺泛專業性、規範性和系統性,難以滿足居家養老的要求。

【第3篇】加快我市服務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傳統服務業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為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提供服務的行業,一類是為生產和流通提供服務的行業。如飲食業、旅店業、旅遊業、修理業、租賃業等都是傳統服務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加快我市服務業發展的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閲讀!

現代服務業是伴隨着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的發展產生的,用現代化的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服務方式改造傳統服務業,創造需求,引導消費,向社會提供高附加值、高層次、知識型的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的服務業,主要有信息、物流、金融、會計、諮詢、法律服務等行業。現代服務業既包括新興服務業,也包括對傳統服務業的技術改造和升級,其本質是實現服務業的現代化。

目前,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強力驅動下,世界產業發展在經歷了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後,已經邁向服務經濟時代。全球gdp總量中,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已經超過60%,其中主要發達國家的服務業比重達到70%以上,發展中國家服務業的平均比重也達到47%左右。服務業逐漸成為世界各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的重要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世界著名城市的服務業比重都在70%以上,香港甚至高達90%。國內先進城市的服務業比重也越來越高,北京達到 71%,廣州為58%,上海為52%。因此,服務業的發展對城市經濟的增長將發揮着巨大的決定作用。

市委將如何加快我市服務業的發展列入此次調研範圍十分必要。為做好此次調研,在對我市服務業狀況、存在問題、發展方向進行具體瞭解之後,又對南京、無錫、杭州等城市進行了專題考察,現具體報告如下。

一、先進城市服務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和主要舉措

(一)南京

近年來,xx市委市政府立足十一五發展,立足南京的優勢特色,做出了把南京建設成為全省現代服務中心的戰略決策。發揮科教人才資源優勢,以軟件產業為核心,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和服務外包產業;發揮行政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發揮中心城市優勢,以金融商務會展為龍頭,大力發展商務服務產業;發揮人文教育優勢,以旅遊休閒和創意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通過採取多種有效舉措,促進了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全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 1584億元,增長16%,佔gdp的48.4%,服務業對經濟的貢獻率明顯提升。

主要措施是:

編制產業規劃,明晰發展思路。以來,先後出台了《加快發展服務業行動綱要》及其實施意見、《南京十一五服務業發展規劃》等重要規劃和政策意見。又編制完成了《建設全省現代服務業中心規劃方案》、《建設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規劃方案》,明確服務業發展方向和目標。為保障規劃目標落到實處,制定了《關於分解落實全省現代服務業中心建設目標任務的意見》等實施意見,落實到各責任單位,並通過建立健全規劃目標考核、監督和獎懲機制,加快推進規劃的組織實施。

把握工作抓手,建設發展載體。近年來,服務業通過集聚引領發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南京積極把握這一趨勢,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建設,已有11個集聚區獲得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稱號,吸引了大量服務業企業入駐,成為南京承接和集聚現代服務業生產力的重要載體。

推進重大項目,強化產業支撐。為促進重點項目建設,xx市加大了扶持力度,對企業在水、電、氣價格,土地使用及報批手續,專項資金扶持和使用等方面都給予明確的政策措施。

提升產業層次,注重人才培養。加快實施服務業品牌培育戰略,xx市排出了各服務行業的重點企業,並以品牌建設為重點,開展了服務業行業標準建設工作和名牌企業、名牌產品的創建活動。啟動了現代服務業人才培訓工程,,市政府將現代服務業培訓工作列為服務業工作重點,市委組織部也將現代服務業培訓列入領導幹部專題培訓班計劃,並圓滿完成了兩期現代服務業專題培訓班的培訓任務。

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在深入研究新頒佈的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的基礎上,出台南京鼓勵發展的服務業產業目錄。努力營造吸引國內外優質服務要素向南京集聚的環境以及將服務要素儘快轉變為競爭優勢的機制和條件,構築承接服務業國際轉移的平台,制定針對性更強的服務業招商引資策略,加大針對重點國家、地區和重點領域的招商力度,精心組織實施境內外服務業專題招商活動,吸引境內外知名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金融機構和國內知名現代服務業大集團、大公司總部入駐南京。

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加大高科技對服務業的滲透力度,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服務業中的應用程度,努力提高服務業的數字化、信息化水平。加大對服務業知識產權的保護。通過完善市場專業分工體系等措施,不斷提高生產企業服務流程的社會化、產業化和信息化。

(二)無錫

近年來,xx市服務業呈現出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全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547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40.1%。

主要做法是:

抓規劃導向。採取產業發展和空間佈局規劃相結合的方式,加大服務業規劃導向力度,集中力量編制完成了現代服務業總體規劃以及創意、物流、商貿、旅遊等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強化規劃落實。按照有促有壓的原則,對服務外包、創意設計、現代物流、商務金融等新興領域的相關項目給予鼓勵和支持,控制市場已飽和甚至過度競爭的新增項目。

抓政策扶持。,xx市就出台了《關於鼓勵服務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又出台了《關於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意見》,明確了發展方向、重點領域和扶持政策。近年來,又制定了扶持服務外包、軟件產業及動漫產業等現代服務業專項領域的政策意見,有力的促進了現代服務業 健康有序的發展。

抓國際合作與交流平台建設。先後組織開展赴東南亞、歐洲、日韓、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服務業專題招商活動,並以論壇、會展、懇談會的形式邀請國內外客商洽談,共推介涉及服務外包、旅遊休閒、科技信息、商貿物流等項目450多個,協議金額超過30億美元,為服務業的對外開放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促進了無錫服務業與國際的合作交流。

抓重點項目和服務業集聚區建設。,xx市編制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明確了服務業鼓勵類、禁止類、淘汰類項目,為今後服務業項目建設發展指明方向。通過實行市領導聯繫重點項目制度,全面落實責任制,進一步加大組織協調力度,推進現代服務業重點項目和重點集聚區的建設步伐。以重點項目為核心,加快集聚區規劃佈局和協調服務,分類指導,跟蹤服務,促使一批項目早建設、早竣工、早見效,形成現代服務業新的增長點。

抓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按照抓兩頭、帶中間(抓住產業鏈前端創意設計、後端現代物流,帶動產業鏈中間的製造業發展)的總體思路,積極推進以服務外包、創意設計、現代物流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促進形成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雙輪驅動、互動發展的格局。

二、我市服務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服務業的發展,採取了一些鼓勵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服務業發展速度加快,內部結構逐步優化,吸納就業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對外開放成效明顯,消費市場進一步拓展,發展氛圍日益濃厚。但鑑於我市長期處於重工業城市的歷史原因,服務業發展與先進城市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現在:

1、缺乏長遠的發展規劃和有效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市尚未制定發展服務業的總體規劃和各專項規劃,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重點以及目標;同時在財政、金融、土地、税收、價格以及人才引進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2、服務業佔經濟總量的比重較低。全市服務業

完成增加值為471.6億元,增長12.8%,分別低於gdp和工業增速3.2和8.3個百分點,佔gdp的比重僅為29.6%,比下降0.5個百分點,低於全國9.5個百分點。與中部六省省會城市相比,我市經濟總量居7城市第4位,其中農業居第1位,工業居第4位,但服務業卻居第7 位,佔gdp比重也居7城市第7位;與工業、旅遊業均發達的中等城市無錫、蘇州、寧波、紹興、煙台等城市相比,我市經濟總量居6城市第6位,工業佔gdp 比重居第3位,服務業佔gdp比重居第6位。

3、某些服務業領域空缺或相對滯後。特別是為工業企業提供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如第三方物流、中介、創意設計等基本空缺。社區服務業、演藝業、金融保險、it產業等領域的發展比較滯後。

4、競爭力不強。行業內部集聚度不高,缺乏大企業、大集團的引領,目前我市尚無一家企業進入國內服務業500強。

5、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政府的服務意識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管理體制需進一步理順和明確;一些不當的收費檢查、評比等活動還不同程度的存在。

6、服務業人才還比較匱乏。尤其是創意設計、文化、金融服務、諮詢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緊缺,儲備嚴重不足。

三、關於促進我市服務業發展的建議

各地在全面發展服務業的過程中,無不想盡了各種方法,仔細分析所採取的各種措施,均不是空穴來風。營造氣氛、因地制宜、從當地優勢着手是發展發展服務業的成功經驗。因此建議:

(一)全力營造服務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引導服務業向全方面、多方位、深層次的浸透。

1、廣泛宣傳新興服務業的美好前景,全面提高人們對新興服務業的認識。要全面宣傳新興服務業在今後經濟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提高人們對新興服務業的理解和認識,教育人們用現代的眼光、站在更廣的範圍內來認識服務業,使人們認識到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決定着經濟發展的水平和質量,從而鼓舞人們集中精力、下大力氣發展服務業。

2、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全市發展服務業的組織網絡。成立由市領導為主要領導、各職能部門參加的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各縣(市)區要成立相應的機構,研究服務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統籌協調解決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保障規劃和政策落到實處。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研究制定有關土地、財税、人才引進、鼓勵獎勵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和引導服務業的發展,重點扶持一批有潛力的優勢骨幹企業做大做強。

4、加大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水平。加大服務業招商引資力度,引導外資投向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興服務業領域,鼓勵企業通過合資、合作、合營等多種方式,來吸引和利用外資,優先支持引進先進技術、先進管理理念、能帶動服務業整體水平提高的企業,優先支持國內外知名大公司、大集團的來洛投資。充分利用我市牡丹花會、河洛文化旅遊節等節慶活動,全面推介我市的優勢資源,積極組織、鼓勵我市企業與國內外知名企業、集團的洽談合作,進一步促進我市服務業對外開放和參與國際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水平。

5、加大服務業人才引進、培養力度。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大力培育高素質、專業化人才;要積極引進外來人才;要完善獎勵機制,為培育和引進人才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以及做出突出成績的個人給予適當的獎勵。

(二)結合我市實際,科學編制服務業發展規劃,明確服務業的發展方向,充分發揮我市服務業發展中的特殊優勢。

從當地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優勢、發揮優勢是服務業發展的關鍵。

1、建議市政府認真研究,科學論證,儘快確定xx市新興服務業的發展主題,如xx市確定的全省現代服務業中心,杭州確定的生活品質之城。圍繞服務業發展主題,編制《xx市加快發展服務業行動綱要》,從而將服務業的發展納入到全市經濟發展的整體規劃之中。

2、以河洛文化為主題,充分利用大遺址保護的有利時機,把洛陽範圍內的各大古城、遺址進行篩選,按照傳承有序的原則進行排列,用快速通道的方式將其連接,建設主題為中華五千年的大遺址公園。

以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契機,以大運河的起錨港為主題,在洛河北岸修復當時的水岸碼頭,以此為中心,建設大運河專題博物館,將洛河打造成像南京的秦淮河、北京的後海那樣繁榮,住宿飲食一條街、旅遊文化廣場等服務聚集區,從而改變目前重於靚麗洛河轉於利用洛河的狀況。

3、繼續組織力量,積極推進牡丹評選國花進程,將牡丹花會盡快打造成全國人民的節日。

4、圍繞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加快旅遊集聚區(帶)的建設,加大對自然山水、文化資源的挖掘、規劃、整合、開發,大力發展夜間旅遊,豐富城市旅遊內涵,進一步合理編排洛陽境內旅遊線路,努力營造住洛陽、遊河南的旅遊環境。

5、着力推進重點項目,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要深化項目帶動意識,緊緊抓住項目建設尤其是重大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我市資源和產業優勢,高起點策劃,高質量完成,積極培植大產業,促進大發展,通過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重點打造現代商貿物流、創意設計、動漫等幾個集聚區,使集聚區成為承接和集聚現代服務業生產力的重要載體。

6、進一步制定完善考核機制。把每年確定的發展目標

進一步量化細化,分解到各縣(市)區、各職能部門,通過簽訂目標責任狀的形式,納入年度考核目標,作為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明確發展要求,增強發展動力。

【第4篇】關於涉農金融機構服務現代農業發展調查報告

近年來,××農村金融機構組織得到發展,金融體系不斷完善,金融產品日益增多。20xx年-20xx年間,我市農行、農發行、農村信用社累計投入農業貸款餘額524.65億元(見附表一)。20xx年農村信用社農業貸款餘額佔到全市的38%;20xx年以來,農業發展銀行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增短期流動資金貸款1.6億元;市農行在完成股改任務的同時,累計向全市投放種養大户和小額農貸2.6億元。

實踐中,還探索出一些金融機構和現代農業“雙贏”發展的有效路子。

(一)村鎮銀行模式。其主要特點是:立足基層、按需信貸、三方聯動、綜合服務。20xx年,××商業銀行在儀隴縣成立村鎮銀行。其運行方式有兩種:一是由××商業銀行、惠民村鎮銀行、惠民貸款公司三方共同提供大額、中長期信貸資金,解決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無法單獨滿足農產品收購企業、龍頭企業、種養大户的大額信貸資金需求。二是三方為同一產業鏈上的不同主體提供信貸支持。商業銀行重點為農產品收購企業提供融資;通過農產品收購企業擔保,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為生產性農業企業、專業户、種養大户及農資供給企業提供信貸資金支持。至20xx年底,累計為1544户企業、農户提供貸款10164萬元。

(二)農户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模式。其主要特點是:評級授信、一次核定、隨用隨貸、安全快捷。全市共評定信用村446個,佔行政村總數的8.3%;評定信用户11.8萬户,佔農户總數的6.7%。對評定出的信用村,給予資金傾斜、利率優惠、服務配套等多項優惠政策;對信用户授信為2萬元-10萬元,併發放貸款證,農户持貸款證可以直接到貸款專櫃辦理貸款業務,在授信額度內隨用隨貸。截止目前,僅農村信用社提供農户小額信用貸款40.4億元,佔全市金融機構同類貸款的99%。

(三)大林模式。其主要特點是:政府引導制訂規劃、龍頭帶動協作償貸、擔保介入防範風險。政府負責制定產業發展規劃、配套建設基礎設施,協調融資、土地流轉及龍頭企業、業主和農民建立合作關係;並出資500萬元資本金成立農村小額信貸擔保公司,為金融機構注資提供擔保貼息,如出現貸款損失,金融機構承擔10%、擔保公司承擔90%。同時,為農民貸款提供兩年的貼息支持,對所借擔保貸款農户按季向信用聯社付息,付息後憑據向政府申報享受貼息政策。區信用聯社按照“村民代表初審、鄉農經站二審、信用社三審、擔保公司終審”的“四審”程序,為農户提供貸款。龍頭企業與農户簽訂產、供、銷和收益協議,統一提供種苗、技術培訓、疫病防治、排污處理,實行保護價收購。並對每位種養殖農户在龍頭企業的銷售收入實行專户存儲,其中20%至30%用於逐步償還貸款。保險公司負責對種養殖園區農户飼養的生豬和家禽提供保險服務,並將信用聯社作為第一受償人。當地鄉鎮政府負責催收每筆貸款的到期償還和利息支付,若當地政府督促歸還任務未完成,則由區財政扣留當月下劃當地鄉鎮政府的撥款。目前順慶區農村信用聯社已為轄區農户提供貸款2890多萬元,撬動民間資金投入近億元。

(四)鄉村資金互助模式。其主要特點是:無抵押擔保、小額度借款、錢直接到户、分旬期償還。1996年,儀隴縣整合國際社會資金、農村閒散資金、其他商業銀行貸款等,成立了儀隴鄉村發展協會,實施鄉村資金互助。該協會已在8個鄉52 村304 個社扶持貧困户7082 户,建立信貸中心297 個、信貸小組1414 個,累計投放信貸資金1346 餘萬元、回收資金1023 餘萬元,先後幫助20xx餘户貧困户、8000餘人脱貧致富。

二、供需反差

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對信貸資金的需求逐步由季節性需求向非季節需求轉變、小額需求向大額需求轉變、短期需求向中長期需求轉變。農村金融機構在金融產品、服務方式、信貸力度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適應。

反差之一:現代農業的擴張發展態勢與金融機構業務收縮不對稱。全市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0%,農業產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28.4%,然而把經營方向定位於農業、農村、農民的金融機構卻不多。目前,農發行只對糧油收購企業提供信貸,不直接對農户開展業務;農行資金投放市場多從農村轉向城市,從農業轉向工商業;郵政儲蓄銀行在農村網點眾多,卻長期只吸儲不放貸,雖20xx年開辦了小額存單抵押貸款業務,但數額較小;農村信用社成為農村金融市場上唯一的正規金融組織。同時,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期間,整合金融機構,壓縮農村金融網點,金融機構覆蓋率有所降低。

反差之二:現代農業發展需要金融“造血”與金融機構的“抽水機”效應不對稱。從1999年來,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基本取消縣一級分支機構的放貸權,卻保留着吸儲功能。據統計,20xx年到20xx年五年間,全市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 行、農村信用聯社三家農村金融機構吸收存款1164.0555億元、發放貸款825.3203億元,且存貸比呈逐年下降趨勢,農村信用聯社由80.95%下降到69.57%,農業發展銀行由54.03%下降到13.45%,農業銀行由59.22%下降到17.72%。(見附表二)

反差之三:現代農業對金融產品的多樣化需求與信貸產品單一化不適應。從貸款條件來講,抵押或擔保是貸款的必備條件。當前農村允許抵押的資產僅限於有效資產和不動產等,且農村擔保機構缺乏,給農民、農村企業融資造成困難。從放貸責任來講,銀行實行責任追究制,每筆貸款從貸出到收回,信貸員要負全責,使銀行不敢輕易放貸。從貸款業務來講,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和農户只有短期貸款這項業務。我市170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中,有76家在銀行有貸款,貸款餘額5.5億元,還有90餘家企業存在資金缺口。

反差之四:現代農業發展風險性大與保險發展滯後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着市場和自然雙重風險,更加需要發展保險降低風險。我市雖然已經開展了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但“保大不保小”,農業風險目前仍然主要依靠政府災害救濟。由於農業保險風險大、收益低,保險公司不願介入,農户自身又缺乏參保意識,農户面臨的各種風險根本無法抗禦。

三、對策建議

要實現金融機構與現代農業緊密牽手、雙贏共進,需要政府、企業和銀行互動。

(一)產業要練好內功。金融機構不願放貸給農業,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在於我市農業屬於弱質產業,風險較大,效益較低。爭取銀行貸款,關鍵要改變農業的弱質地位。要努力改變農業生產小的現狀、散的佈局、舊的機制,圍繞畜牧、蠶桑、果蔬、優質糧油和中藥材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大規模化經營力度,建立一批種養業園區,培育一批專業種養村、種養大户。大力宣傳西充龍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儀隴武棚現代農業園、順慶大林寺村等成功經驗,鼓勵發展生產型龍頭企業,帶領農户集中成片發展產業。按照產品品牌化、生產標準化、手段科技化的思路,提升傳統農業,增加產業附加值。組建土地流轉中心,建立農業生產用地等級評估辦法,探索土地入股、勞力入股經營模式,把西充香桃、蓬安葛根、營山黑山羊、閬中中藥材等優勢產業規模做大,品牌做響。鼓勵成立農業開發園區機構,從事農村土地整理、招商、開發等工作,有效利用閒置土地,從而將金融和產業有效對接。

(二)擴大抵押物範圍。目前,存在銀行要求的抵押農業企業拿不出,農業企業能提供的抵押銀行不願要的尷尬現狀。要突破抵押物範圍,讓“死”資產“活”起來,積極探索倉單質押貸款,辦理以農產品為抵押物的商品融資,以應收帳款、發票、買方項下的信用證、賣方項下的信用證等產品組成的產品庫進行質押貸款,嘗試以無形資產作為質押辦理專利權質押貸款等做法。結合農村實際,確定有效抵押物的範圍,將林木所有權、林地使用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非農建設用地、農用生產設備、水域灘塗使用權、承包權、租賃權等納入有效抵押物,成立林業產權評估中心、房地產價格評估中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評估中心,評估抵押物價值。明確抵押貸款程序,按照政府引導、農民主體、金融服務、部門跟進的原則,確定程序為:個人向銀行申請→產權交易中心登記→評估中心評估→銀行辦理貸款手續。

(三)優化金融服務。增強服務農村金融能力,認真落實川銀監通20xx100號《關於進一步做好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中關於“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於當地發放貸款”的規定,建立考核機制。拓展營銷業務,在向企業營銷融資業務的同時,配套營銷銀行卡、電子銀行、外匯業務等,制定彈性貸款額度,在額度以內按照信用度隨用隨貸。優化投資方向,重點支持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質基地、農業科技示範園等。優化審批服務,積極推行授信審批調查前移,由授信審批人員與客户經理同步到企業實地調查;推行小企業一站式審查制,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由一名授信審批人員完成對一户企業調查、評級、授信的所有流程;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行“雙籤制”,不再上貸審會,直接由兩位有權人聯合籤批,減少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限。

(四)完善貸款擔保方式。市、縣(市、區)兩級共同出資1億元的××市農業信用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應加快組建步伐,儘早掛牌運行,並落實好“市、縣(市、區)財政支農資金每年拿出10%注入該公司”的要求,引導企業入股、專合組織參股,逐年做大農業擔保公司的資本額度。以專合組織為載體、擔保公司為平台、政策性保險為保障,為農村中小企業和農户及時提供貸款擔保。學習“資陽模式”,放大擔保貸款比例。逐步使龍頭企業和種養園區擔保貸款比例達到1:6-10,促進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向農村有效集聚。鼓勵各類信貸擔保機構通過再擔保、聯合擔保以及擔保與保險相結合等方式,開展農村融資的擔保服務。

(五)規範發展民間借貸。民間借貸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企業和個人財富逐步積累,產業資本向金融轉變,而正規金融又不能滿足社會需求時的產物。要加強規範引導,促成民間借貸與正規金融和諧共生。積極擴大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積極探索社團互助型、個人委託型、自主投資型等民間借貸模式,確保民間資金更多投入農業發展。要引導民間借貸陽光化、規範化發展,切實規避借貸風險,努力減少借貸糾紛。要加強對民間借貸發展動態的監管,準確把握其規模、流向、利率變動情況,及時發佈動態信息,引導民間借貸理性發展。

(六)建立現代農業風險保障機制。各縣(市、區)要按照程序規定,逐步建立以財政投入、龍頭企業投入和種養大户個人投入為主體的農業投資風險基金,主要用於對支農貸款進行基準利率補貼和對非人為因素造成的貸款損失補償。按照政策引導、資金支持、市場運作、農民自願的原則,積極探索建立適應農業生產需要的風險保障機制,構建多元化的新型農業保險體系,探索農業保險與防疫、救災結合模式,專合組織與保險公司簽訂保險協議,並逐步將養殖小區、種養基地(大户)、農業科技示範園等納入農業保險範疇,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品種和範圍,增強農業抵禦風險能力。

(七)加快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健全農村信用徵集機制。拓展企業、個人信用系統覆蓋面,逐步將涉農信貸業務信息納入徵信系統;加快推進農户信用檔案電子化建設,逐步將工商、税務、質檢、環保等有關部門掌握的信息納入徵信系統,並對企業和個人信用情況予以公佈。要完善農村信用評價體系,開展“信用户、信用村(社)、信用鄉鎮”評定與創建活動,培養羣眾的誠信意識,提高涉農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水平。發揮好各級政府在改善地方信用環境中的核心作用,積極構建宣傳、財税、金融、司法、工商等部門聯動的社會信用維護體系,使信用優良的企業和個人得到優惠和便利,使失信者受到制約和懲處。

農村金融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核心。近年來,儘管我市農村金融服務有大幅改善,但仍屬於金融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在國家有政策、產業有需求、銀行有空間的情況下,加大金融機構對現代農業的支持力度,既是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也是農村金融機構加快自身發展的需要。

【第5篇】雲南高速公路服務區發展調研報告

高速公路服務區是保證高速公路安全、暢通、方便、快捷運營的重要配套設施之一,是為滿足駕乘人員長途旅行中基本的生理、心理需求,滿足車輛加油、維修需求等提供服務的便利場所,是展示高等級公路行業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服務區直接服務於司乘人員,間接服務於整個社會,加強服務區的經營和管理不僅能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而且社會效益非常突出。下面是小編為您推薦的雲南高速公路服務區發展調研報告,請參閲。

導讀:雲嶺高速公路沿線設施開發有限公司下屬於雲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雲南高速公路服務區的經營和管理單位,運行兩年多來,在為廣大司乘人員提供服務的同時,在拉動駐地經濟方面也做出了積極貢獻,獲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重豐收。

雲嶺高速公路沿線設施開發有限公司下屬於雲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雲南高速公路服務區的經營和管理單位,運行兩年多來,在為廣大司乘人員提供服務的同時,在拉動駐地經濟方面也做出了積極貢獻,獲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重豐收。

在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公司按照市場化改革的要求,積極探索服務區建設、管理、經營的新模式,構建科學、規範、高效的管理體制,構建靈活、有效的經營機制、激勵機制、約束機制,構建制度化、信息化和標準化的管理體系。在對雲南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基本情況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以科學發展、優化服務為指導,找出服務區運營中的問題,提出一些對策和建議,形成如下調查報告。

一、發展現狀

(一)服務區發展迅速

雲南地形地質條件複雜,發育着各種類型的巖溶地貌,建設環境惡劣,但高速公路的里程一直在穩步增長,從全長129.8公里的崑曲路發展至今,全省高速公路已達到2508公里。

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服務區的發展因此受到影響,比起國內山東、河南等省的服務區發展明顯滯後,但在省政府、交通廳及公司上下共同努力下,最近幾年發展迅速。公司現已開通45個服務區(加油站)、33個加水站和3條通信管道業務;製作單立柱廣告牌3座、橋體廣告牌6面、載杆廣告牌1塊,有總面積1556平方米的公益公告。

(二)服務區基礎建設逐步適應,經營成效顯著

由於雲南特定的地形、地貌,除一些服務區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不能向外擴建外,其他服務區都逐步適應市場的需要,增加服務功能。像讀書鋪服務區、墨江服務區等都是在不斷改進、完善服務功能和服務質量,來滿足司乘人員的需求。

目前,服務區的經營以整體出租為主,部分是分項承包,只有極少部分服務區的業務公司開始自營。同時,公司對服務區的經營進行管理和監督。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和開拓建設,服務區取得顯著成效。僅一年,就收取合同租金2592.29萬元,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三)注重社會效益,樹立企業形象

公司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注重社會效益的實現,盡力為司乘人員提供方便,向公眾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如沿滇西方向高速公路的服務區,屬於公司管轄的所有服務區公廁都對公眾免費。在調研中,目睹一些服務區為司乘人員免費提供開水、免費為車加水,像讀書鋪服務區熱情的服務大受過往司乘人員的稱讚。還有的服務區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務,像通關服務區免費為司乘人員提供開水、車輛常用工具、常用藥品、生活小用品、油品諮詢常識等。像普文服務區為老、弱、病、殘專設廁所,免費為司乘朋友提供洗浴熱水等。各服務區員工做到統一着裝、微笑服務、制度上牆,這些細微的服務,從細節上體現出人性化的特點,從而實現高速公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重效應,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四)啟動引資合作項目,改變公司經營模式

經過市場調查,以條件較好的陽宗海服務區、小團山服務區為試點,啟動引資合作開發項目,與康輝旅遊集團公司合作經營服務區超市、商店、餐廳,開展旅遊商品、餐飲、地方特色產品等經營項目。

自公司成立以來所轄服務區以租賃為主,對服務區的經營主要採取管理型形式。為實現利益最大化、提升服務質量,公司改變了過去的以租代管的模式,陽宗服務區、小團山服務區、墨江服務區、恐龍山服務區採取的自營項目,在計劃實現500萬元的收益,其中墨江服務區的自營餐廳4月19日一開業就顯示出良好的前景。

(五)企業文化建設加強

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一個企業有什麼樣的文化就有什麼樣的發展方向。適宜的企業文化,是形成企業團隊凝聚力,塑造企業形象的主要因素。完成了省公路投資公司企業徽標的設計和vi企業形象識別手冊的編制;完成了兩個文化走廊的建設安排工作;公司在穩步發展的基礎上,強化服務區管理,規範服務質量,設立滇西、滇南、崑曲及東部現場管理組,制訂嚴格的巡查、巡檢制度。同時,聘請了22位沿線服務區行風監督員,加強服務區文明建設;開展創建文明崗位和青年文明號以及星級服務區評比等活動;建立1-2個樣板服務區,打造公司品牌。

3月啟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這一活動主要是提高廣大黨員、幹部、職工的思想認識,解決企業突出問題,創新體制、機制,提升企業凝聚力、創新力,是實現公司科學發展的精神保證,為公司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六)規章制度健全,經營合法

服務質量是服務區賴以生存的基礎,制度化、規範化、人性化、舒適化是服務區運營的規範。公司年內貫徹實施iso9001質量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gb/t28000職業健康安全體系的認證工作;在生產管理中落實各項崗位職責、操作規程、員工檔案、各項考核、獎懲辦法等規章制度;守法經營,所有服務區超市均明碼標價,價格合理。確保了服務區設施完好、功能適應、停車規範、服務周到、安全衞生、管理有序、環境優美的良好狀態。

二、服務區發展面臨的機遇

當前是我省服務區發展的黃金機遇期,面臨着如下機遇:

(一)雲南地處西南邊陲,與東南亞國家接壤,有4060公里的邊境線,特別是 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後,雲南快速發展的高速公路網將把雲南服務區與國內外擁有近18億人口和每年2萬億美元生產總值總量的大市場聯為一體,給服務區帶來極大的發展空間。

(二)西部大開發、生態環境建設、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精神生活質量的提高;我國汽車工業的快速增長和發展以及高速公路交通流量的增加,人們日益渴望迴歸自然,駕車出行的需求日益強烈;自駕車、團隊旅遊的形式也逐漸成為時尚和潮流,為服務區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三)伴隨着生活質量的提高,司乘人員對食、住、娛、購提出更高的要求,他們已不在滿足簡單的快餐、簡陋的住宿、品種少、質量差的物品。司乘人員的需求與服務區供給形成了較為突出的矛盾,這對我們服務區來説是一種挑戰,也是難得的擴大發展的機遇。

(四)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為部分服務區帶來新的發展方向。高速公路是區域間陸路運輸和物流通道中的重要線路,具有無可比擬的交通便利性、快捷性。現代商貿商品對快速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諸如鮮花等鮮活產品,利用高速公路服務區設施大大減少流通環節和流通時間,這就為高速公路沿線服務區發展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現代流通業提供了機遇。

三、存在問題和挑戰

(一)服務區分類標準

根據我省特殊的地理環境、多彩的人文環境及場地大小、發展現狀、交通流量和社會需求,將服務區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加水點四類。其中:大型是服務功能最齊全,經營品種最豐富的服務區,中型其次,小型是應具備基本功能的服務區,加水點是雲南所特有的。

大型服務區:一側停車80-150輛,每側佔地1.4-2.4公頃。衞生間的容量,應滿足80-100人同時使用。除達到中型服務區基本條件外,還應具備商務、休閒、娛樂、atm自動取款機等功能;餐飲品種豐富,有自己的特色菜,超市經營品種不少於300種。

中型服務區:一側停車50-80輛,每側1.0-1.4公頃,衞生間的容量,應滿足50-880人同時使用。除達到小型服務區基本條件外,餐飲品種應讓顧客有所選擇,超市經營品種不少200種,且貨櫃不能空缺、鋪貨整齊。

小型服務區:一側停車30-50輛,每側佔地0.8-1.0公頃,衞生間的容量,應滿足30-50人同時使用。必須具備加油、汽修、餐飲、住宿、超市、公廁和停車等基本服務功能,餐飲品種應滿足司乘人員的基本就餐需要,超市經營品種不少於100種。

加水點(服務點):每側佔地0.2-0.4公頃,衞生間的容量,應滿足10-20人同時使用。

以上服務區劃分標準是參考、借鑑國內服務區的標準及國內外服務區發展趨勢制定出來的。考慮到我省客觀條件的限制,在實施時,需靈活掌握,應更多的結合服務區的實際情況而定。

(二)服務區分類

見附表。

(三)服務區存在共性問題

通過對服務區存在問題進行梳理,現把各個服務區存在的共性問題,整理、歸納如下:

1、功能設置

(1)服務項目簡單。我省大、中、小型服務區普遍存在面積小、規模小、服務功能簡單的問題。大型服務區中佔地面積在100畝以上的服務區只有小團山服務區,讀書鋪服務區和小海子服務區佔地在80畝以上是功能、設施較齊全的,但也只有餐飲、加油、便利店、汽修、加水、廁所這些功能。中型服務區有5個佔地在30-40畝之間,小型服務區中佔地最少的是勝境關服務區只有1.09畝,最大的是潘所海服務區佔地面積29.5畝,他們具有共同點都是:基本功能不齊全。

(2)缺少住宿設施。公司服務區只有南華靈官橋和雲南驛服務區有住宿設施,其餘都不能提供客房。司乘人員有住宿需求而不能滿足。像讀書鋪服務區高峯期有20多輛車停在服務區內,司機就在車上休息過夜。這樣,司機休息不好,路上行駛不安全,也給服務區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

(3)沒有分車類設置。服務區中,只有讀書鋪是分大、小車型停車加油的,其它服務區沒有分車道設置。有的是由於場地限制,有的是規劃不合理。隨着車輛和出行人員的增多,車流、人流混雜在一起,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4)服務區設施的建設不能與高速公路同步使用。服務區的建設沒有同高速公路同步,對運營中的司乘人員的需求沒有科學的預測和規劃。像服務區排污設施不完備是所有服務區共同存在的問題;蒙自服務區、灣田服務區、冷泉加水站、南屏服務區還沒投入使用,而大渡崗服務區現在還在籌建中。服務區設施和功能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既降低了顧客的滿意度,也帶來生產的安全隱患和社會問題。

2、服務質量

(1)超市經營品種單一。一是大、中、小型服務區均存在這個問題,超市以餅乾、礦泉水、方便麪和一些速食食品為主,已不能滿足司乘人員的需求。他們有品嚐當地特色食品的願望,有購買當地特色商品的動機,而這些當地特色產品缺乏;二是沒有充分利用好現有條件,一些超市貨架上沒有擺滿商品,品種貨色比較少,還有條件充實超市貨物品種。

(2)汽車修理規模小,業務單一。目前,我省服務區汽車修理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建築規模小,功能不夠齊全,缺少先進的設備,無法滿足現代汽車的修理需要,部分維修項目不能正常提供和開展,業務相對單一。

3、經營模式

經營模式單一。目前服務區的經營模式主要還是租賃經營的形式,出租資源,收取租金。一方面,不能實現公司利益最大化,而且前期租賃承包費用偏低,為國家和企業帶來損失。另一方面,承包商為追求利益最大化,環境衞生投入不足,管理水平落後,人員配備不能滿足環境清潔和車輛疏導等工作的要求,造成了服務區環境衞生髒、亂、差,社會公眾反映較大,也是造成環境衞生管理不到位的根本原因。

4、環境衞生

良好的衞生環境是顧客滿意度的重要體現。但目前服務區內的環境衞生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1)廁所問題。這是所有服務區共同存在的老大難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廁所衞生條件差。這也是廁所遭投訴最多、最頻繁的原因。當然這有不文明乘客亂丟亂拉的客觀原因在裏面,然而我們還是應從自身找原因;二是廁所蹲位少,像研和服務區只有三個蹲位,還有南華靈官橋、永平曲硐等服務區,根本不能滿足司乘人員的需求,造成乘客在服務區長時間停留和車輛擁堵現象,特別是每逢節假日高峯期,情況更是嚴重;三是設施損壞嚴重。廁所門、沖水閥、洗手枱水龍頭損毀嚴重,便池管道損壞造成缺水和堵塞,造成廁所內衞生條件差。這些形成很壞的社會影響。

(2)廚房餐廳衞生欠佳。餐飲服務是各服務區的一個基本職能,但部分服務區,不注重衞生和設施的建設,只注重效益。造成廚房內污漬斑斑、地面積水,被腳踩過後留下黑乎乎的腳印。

(3)大部分服務區的垃圾箱骯髒、破損,既不美觀也不實用。結實耐用而又富有個性化的垃圾箱,不僅能起到承載垃圾、美化環境的作用,也是企業文化的重要體現。

5、安全生產

安全責任重於泰山消除安全隱患對於公司經營管理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的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主要是:

擺攤設點。擺攤設點是我省服務區的通病,既有管理上的不力,更有客觀上的原因。受利益驅使,服務區的周邊村民為了蠅頭小利,在服務區周邊、服務區內或加速車道旁邊搭建簡易屋棚,擺起小貨攤、承辦小修理等。他們要麼安營紮寨,一家人全生活在裏面,像甘莊服務區和墨江服務區;要麼打游擊,你來我就走,你走我就來。像甘莊(4月15日已徹底得到清理)、墨江、小白營、板橋服務區等都較嚴重。擺攤設點不但增加管理的難度,而且給服務區工作人員、司乘人員及擺攤農民帶來危及生命的危險,於己於人都存在重大危害。同時,這還影響到服務區的經營秩序、經濟效益、區內衞生和治安環境安全。

6、精神文明建設

服務區內缺少顯眼的精神文明建設內容的宣教物,標誌標識導向指示牌不夠健全。主要表現在,每個服務區的名稱沒有明顯的標示出來;缺乏充滿熱情、人性化的宣傳標語。在服務區附近沒有專門的指示性、導向性標識牌,對於有需求的顧客不能對服務區的位置和功能提供引導。服務區內,各項設施和服務的引導牌、指示牌缺乏,也有部分標牌設置不夠醒目,給不熟悉情況的司乘人員帶來極大的不方便。

(四)服務區存在的個性問題

目前,服務區的發展存在一些普遍問題,現按大、中、小型三種類型,擇其要分列如下:

1、大型服務區(8個)

(1)租賃經營模式。由第一分公司管理的昆石高速線上的小團山停車區和陽宗服務區加水為我公司自營項目,其餘均為出租承包經營,餐廳、超市系公司對外合作項目尚屬於籌備階段;由第二分公司管理的曲勝高速線上的小海子服務區採取租賃經營的模式;由第三分公司管理的玉元高速線上的峨山服務區屬整體租賃承包,位於元磨高速線上的墨江服務區餐廳自營其餘分項承包,位於元磨高速線上的通關服務區採取的是分項承包經營的方式;由第四分公司管理的位於昆安高速線上的讀書鋪服務區採取整體租賃承包經營的模式。

(2)安全監管設施不全。服務區安全防護的監控系統和設施不完備;沒有專職機構和專門的保安人員,對於服務區內的治安監管力度不夠;缺乏交通指揮人員和交通指示標識,使進出服務區的車輛處於無序狀態,交通安全隱患較大。

(3)服務基本功能設置不全。小團山停車區,現只有加水和廁所兩項服務項目;小海子服務區、讀書鋪服務區和楚雄服務區三個服務區相對服務項目較為齊全,具備餐飲、加油、便利店、汽修、加水、廁所六項功能,但沒有住宿、娛樂、休閒設施提供。其它4個服務區基本的服務功能也都不能滿足司乘人員的需要。

(4)缺少休閒、娛樂設施。按照大型服務區的標準,服務區內應設有供司乘人員休閒、歇息的地方。隨着高速公路網的逐步完善,人們對出行的環境、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司乘人員已不再滿足於加油和如廁,有更高的需求:緩解疲勞、放鬆身心。目前,服務區缺少供司乘人員休息、消遣的地方。司乘人員下車就自己找位置停車、歇息、喝水、抽煙等,這也間接造成安全問題。

(5)設施損壞,沒有及時維修。小海子服務區場地受損嚴重;楚雄服務區上行線新整改的花台由於工程質量較差,出現破損影響服務區對外形象;墨江服務區綠化美化維護不夠,影響環境美觀。

(6)排污設施,不能滿足需要。服務區規劃建設時,節能減排設施與服務區功能沒能配套建設,同步投入使用。像讀書鋪服務區停車區和加水區沒有排水溝;陽宗服務區已有排污設備,但排污能力較弱,加水或洗車後造成積水; 峨山服務區沒有中水處理及排污設備。不但影響服務區內的環境衞生,影響了服務區的社會形象。缺乏污水處理設施。運營車輛運輸的貨物各種各樣,在洗車的過程中經隨意沖洗就直接排放,造成環境污染,容易引發與周邊村民的矛盾,如讀書鋪服務區附近的村民就因水污染魚塘而產生不滿。

(7)綠化帶有待完善。綠化帶應起到美化環境、淨化空氣、減緩疲勞、愉悦身心的作用,但目前服務區綠化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如陽宗服務區(下行線),進口處的綠化帶的草坪沒有顯示綠草如茵的景象,既不稠密,也不茂盛;樹也沒有成蔭,不能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也帶不來美的享受;小海子服務區綠化面積較少,不能有效減少灰塵污染,起到愉悦身心,延緩駕駛員視覺疲勞的作用。

(8)功能佈設不合理,存在安全隱患。進出車道設置不合理,加油站設在服務區的進口,減速道短,沒有給超長超大的貨車留設足夠的轉彎空間;像陽宗加水站設在服務區加速車道出口處;小團山臨時增設的加水站位於停車區出口加速道路段;峨山服務區廁所在油罐區儲油庫旁邊,司乘人員習慣抽着煙進入廁所,這些都是造成安全隱患的大問題。

(9)服務區規劃,缺乏整體協調。由於早期對服務區設計缺乏統籌規劃,缺乏整體協調性。如楚雄服務區加油場地過小出現擁堵現象;陽宗服務區(下行線)加水點與綠化帶佈局不合理,加水點處於服務區出口處,綠化帶位於進口處,佔地面積較大且綠化效果不好;讀書鋪服務區沒有地下通道,服務區的經營項目受到影響。

2、中型服務區(5個)

一個出入口車道,不能滿足需要。服務區的出入口僅設計為一個車道,損壞後,維修十分困難。大多數的服務區車道均為一條,這也是服務區出入口處損壞較為嚴重,一直不能得到很好修整的原因。像嵩待高速待補服務區、曲勝高速小海子服務區、揚武服務區等場地損壞嚴重。另外,還有永平曲硐服務區垃圾桶不夠,泥土地面、蓋板損壞嚴重。

3、小型服務區(19個)

(1)小型服務區為典型的租賃經營模式,除富源加油站的綜合樓天龍酒店為合作經營外,其餘18個服務區均是承包,收取租金。

(2)資源浪費。主要表現在服務區資源閒置,場地沒有充分開發和利用,像嵩待高速公路k105+950處的打鷹山加水站,佔地面積9畝,過往車輛較多,有開發其它經營項目的條件。

(3)設施設備也存在一些問題:硯山服務區和平遠服務區的衞生間設施陳舊,蹲位少;南華靈官橋高杆燈損壞,沒有及時修理;祿裱服務區進出口蓋板損壞嚴重、垃圾桶損壞嚴重、服務區下行線無圍牆、羣眾能隨意進出,存在安全隱患等。

(4)安全生產方面的問題:硯山服務區員工宿舍與加油機距離不夠;保山板橋服務區的加油棚建築設計高度不夠;小甸中服務區下坡道減速距離較短,這些都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四、提高沿線服務區發展水平的措施和建議

(一)沿線服務區發展總體目標

為了加快我省高速公路服務區的規範化、規模化發展,根據雲南省交通運輸廳《公路法》、《雲南省高等級公路管理條例》、《關於加強高速公路服務設施建設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和雲交高管[]180號文件《雲南省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改造與經營管理暫行辦法》及雲路投黨發[]39號文件《雲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服務區宣傳工作實施意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和國內外服務區發展的趨勢,提出沿線服務區總體發展目標。

1、總體要求

服務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依法經營、規範管理。優質服務和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兼顧的原則開展經營服務活動;高速高速公路服務區必須與高速公路同步建設、同步開通;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改造、經營管理,堅持科學發展,統籌規劃,合理佈局,準確定位,強化管理,保證功能的原則服務區管理要求達到設施完好、功能適應、停車規範、服務周到、安全衞生、管理有序,環境優美的良好狀態。

2、規劃設計、建設改造

服務區的規劃佈局、規模設置應根據區域路網建設規劃佈局和交通流特性,做到服務設施規劃佈局與路網規模相結合,項目服務設施佈設與單點服務設施規模相統籌。規劃、設計、建設、改造從總體上滿足服務區提供的服務於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相適應;合理確定服務區各設施的功能和佈設位置,保證旅客使用方便,交通安全有序,併力求總體佈局緊湊、使用高效。不鼓勵利用主要空間面積建設草坪、花壇。

3、功能設置

服務區設施功能與服務區的規模相適應,提供基本服務和延伸服務。小型服務區須具備加油、汽修、餐飲、住宿、超市、公廁和停車等基本服務功能;大、中型服務區除提供基本功能外,還要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功能;積極開拓應急醫療、手機充電等便民服務。

場地應佈局科學、合理,停車場應實行車輛分區停放,保證車輛進出順暢。服務區的功能佈局應堅持,餐廳和衞生間分離、客車和貨車分離、加油站和停車場分離、職工宿舍樓和業務樓分離。

衞生間容量在分類標準中已列出,此處不再贅述。衞生潔具的選擇要具有大眾使用的特性,以滿足不同駕乘人員的需要,並適宜經常性的衞生維護。高峯時段應有應急調整方案。

服務區車輛維修設施要符合行業標準和規範要求;應設置殘疾人通道,在相關服務設施中設置殘疾人專用設備。

4、經營管理

服務區應當合法經營,照章納税,誠實守信,對提供的服務合理定價,明碼標價,並自覺接受各管理部門和社會的監督。

服務區全體員工應遵循現代文明社會的職業道德,顧客至上,以人為本,文明服務;員工着裝統一,按規定佩帶上崗證,文明用語、禮貌待客、微笑服務,保證24小時為司乘人員提供良好服務

5、環境衞生

服務區廣場、綠化區及各經營場所做到地面無積水、無污染、無煙蒂和果殼等雜物;服務區餐廳、廚房要保持清潔衞生、無蚊蠅,餐具及時沖洗、消毒;食品應確保安全、衞生,無食物中毒事件發生;服務區公廁免費使用,有專人清掃,定期噴灑消毒藥物,保證不間斷供水,達到無異味、無雜物。地面、隔板保持清潔、乾燥。洗手池、枱面、鏡面清潔無污垢、無水滯;服務區排污、排水設施應保持完好,做到排污達標、排水暢通,垃圾桶等衞生設施應經常清理、消毒。

6、安全生產

建立健全安全、消防管理制度、建立與當地政府、公安、消防、路政的聯防、聯動制度、食品衞生管理制度,具備防火預案、防中毒預案、防突發治安事件預案、防緊急傳染性疾病預案等相關預案;做到無嚴重工傷事故,無火災事故,無食品中毒事故,無重大治安刑事案件,並做好各項安全宣傳活動。

7、精神文明建設

服務區文化建設應以公路文化為主體,兼顧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以展板、宣傳欄、牆報、永久性標語、公示牌、公告牌、電子顯示屏等形式宣傳和展示10個方面的內容:服務區名稱、重要功能、服務項目;管理公示牌、服務承諾牌(標明服務承諾內容、監督舉報電話,設立意見投訴箱);公司服務區管理、經營和服務工作標準;雲南省交通地圖,重點標明公司管轄公路和服務區分佈情況;公司標誌、簡稱;公司廣告詞;主題文化景觀;公路行業公益廣告;公路行業相關法律、法規;主管部門對服務區考核評定等級。

(二)針對解決共性問題的措施和建議

針對服務區存在的共性問題,當前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整發展思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維模式、抓住機遇,實現思想認識的的大跨躍。要站在時代發展的高度,從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的角度出發,調整思路,力爭服務區發展上新的台階,實現服務區跨越式發展。

2、功能設置

(1)完善硬件設施,拓寬服務項目。針對我省服務區基本功能不完善的問題,經營設施首先要具備滿足司乘人員基本需求的功能,充分發揮服務區的功能和作用。根據顧客和市場的需要,補充和完備服務區的設施和功能,以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務提升企業形象。對於司乘人員基本的餐飲、購物、休息、公廁、加油、汽車維修等需求,要做到細節化、人性化設計。

(2)科學佈局,分車類設置。根據服務區場地大小和主要停靠車輛的種類,規劃、改造停車分類設置。 針對性地設置公共設施和配套需求設置,使各類設施得到有效的使用。分類服務區的專業性服務也可得到很好的發揮,有效解決資源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問題。同時,分車類設置也是減少擁堵、降低危險的有效途徑。根據雲南特定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結合路段的長短、車流的類型及其數量頻率、車輛通過路段的時間和服務消費需求時間及頻率等因素靈活規劃、改造車道設置。

(3)立足自身優勢,發展物流業。高速公路具有無可比擬的交通便利性、快捷性,是發展現代物流業和佈設物流節點的最佳區位。現代商貿商品特別是諸如鮮花等鮮活產品,對快速提出更高的要求。利用高速公路服務設施減少流通環節和流通時間。制定科學的物流配送,適時向現代物流業進軍,同時,依託服務區來開發客運和旅遊業務也有着較大的可行性,一方面服務區可以有選擇地與部分汽車運輸企業達成為其提供配載服務的協議,另一方面可與服務區附近的汽車運輸企業合作開通短途客運班線,將旅客運送到家服務。服務區發展物流配送和快件貨運將是未來發展趨勢。

3、服務質量

(1)規範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良好、規範的服務是實現服務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保證。在經營服務中,工作人員要持證上崗,按規定着裝統一,並佩帶服務胸卡;要堅持使用文明用語、規範服務、禮貌待客、耐心熱情,舉止大方、微笑服務。以熱情、高效、主動、周到、禮貌為服務準則;以客到有迎聲,客問有答生,客走有送聲為服務承諾,形成制度化的服務理念。通過規範化服務,提高服務質量,獲得經濟上的大豐收。

(2)進一步豐富經營品種,增加服務內容。多渠道的開發服務項目、豐富經營品種,引入富有本省或地方特色的產品。開發、引入地方特色餐飲、小吃、農特產品等;提供專業便捷的汽車零配件維修服務,為司機提供專業的保養建議和個性化服務。通過不斷豐富服務區經營的特色品種,增加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水平,使服務區經營管理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3)規範汽修服務內容,拓展服務領域。服務區汽修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這個優勢,實現汽修服務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增強服務區綜合社會服務功能。首先要規範服務內容。車輛修理車間應保持整潔、明亮;配件分類擺放,包裝簡潔,讓車主直觀地看到、感到配件質量正宗,使用放心;服務人員操作符合規範,給顧客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其次要拓展服務領域。在原有維修客户的基礎上,積極開拓發展新的服務領域和市場。例如,與大型運輸企業聯繫,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成為其定點維修廠,為其提供高速車輛維修和保養。還可像售後服務市場延伸,創造並爭取成為售後服務特約中心,實行維修、售後服務、配件等一條龍服務。

(4)抓品牌建設,提高服務質量。良好的服務質量是服務區吸引客源的重要途徑。如何進一步提高服務區的經營、管理層次和水平,可以從抓品牌建設入手,統一着裝、統一標識、統一服務標準,以科學管理和優質服務,樹立高速服務區品牌,不斷完善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質量。對服務區所有服務設施進行統一標準,制定工作程序並嚴格操作,引入iso9001質量標準對工作進行規範化管理,在提高硬件質量的同時,不斷提高服務質量,針對客人的不同需要,提供相應的服務。

4、經營模式

(1)創新經營模式,不同行業聯合經營。突破以租代管的租賃承包經營模式,與餐飲、食品公司實行聯營,與日用百貨、食品、地方特產等廠商、超市產品廠商結盟,進行聯合營銷,發揮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透過彼此之營銷通路開拓新客源,在擴大經營利益的同時,讓消費者獲得物超所值的享受。創新服務理念,與當前蓬勃發展的汽車租賃、自駕遊、車友俱樂部、旅遊餐飲住宿、旅遊特色商品銷售等與高速公路相關度密切的行業實現整合,開展專門化、特色化的服務;結合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開發服務區系列產品,實現司乘人員與服務區的雙贏。

(2)實行強強聯合,激發企業活力。加強與知名企業合作, 實行多元化組合、品牌化經營的發展思路。知名企業豐富的客户資源和良好的品牌效應會使企業迸發出強勁的活力。運用知名企業成熟規範的管理來約束我們服務區的經營行為,優化工作流程,使服務區的管理躍上一個新的高度,促進服務區經營躍上一個新台階。

(3)實行連鎖經營,形成規模優勢。通過分析國內外服務區的經營狀況,實現規模化生產、連鎖式經營是今後服務區發展的必由之路。面對市場的挑戰,服務區要發揮規模效益,必須實行規模經營、連鎖經營的發展途徑,以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的經營模式代替分散化、零星化、鬆散化、粗放化的經營模式。

實行連鎖經營,必須嚴選廠商,維持質量信譽。經過嚴格選定廠商後,要求廠商更改包裝、設計,符合服務區的整體形象。另外,為了維持產品的質量,聘請專業評鑑人員,定期為廠商和產品打分。引進特色名店,使服務區經營收入保持逐年穩定增長。

5、環境衞生

加強環境衞生管理,提高環境質量。良好的環境衞生是服務區管理好壞的重要標誌,是服務區吸引客源的重要保障。全面提高服務質量,加強環境衞生重點從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制定服務區環境衞生整治方案和衞生管理制度。把服務區衞生整治工作量化、細化、規範化、制度化。二是簽訂環境衞生管理責任書,實行管理目標責任制。服務區與重點部門如餐廳、客房、廚房、廁所、停車場以及工作人員宿舍等各負責人簽訂衞生管理責任書,實行環境衞生管理目標保證金制度。三是服務區加強考核力度,從人員管理、服務質量到環境衞生整治進行考核檢查,對存在的問題作好記錄並反饋到個人,月末彙總,並從保證金中進行經濟獎懲,提高工作人員的環境衞生管理責任意識。

6、安全生產

(1)加強安全管理,制定應急預案。服務區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消防管理,嚴格按有關規定設置消防設施,配備消防設備;建立與當地政府、公安、消防、路政的聯防、聯動制度,食品衞生管理制度;建立快速、高效的應急機制。

具備安全生產緊急預案;高峯期有應急措施;進行安全事故應急演練,確保萬無一失;建立服務區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機制,與服務區駐地派出所簽訂治安聯防協議等,為服務區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製度保障。

(2)把好安全關,確保安全。安全無小事,服務區的安全工作尤其重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好食品衞生安全關。即原材料採購關。要求設立專人負責採購、管理、倉儲,嚴格遵守當地衞生防疫站各項規定。二是把好加油站安全關,加強巡邏,加強教育,加強培訓,熟悉各項預案,熟練運用各種器材。三是把好廣場秩序安全關,及時引導車輛,加強巡邏,加強硬件設施的設置。四是把好車輛安全關。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加強檢查,加強培訓,定期養護。五是把好電器安全關。嚴格按照手冊執行,建立電器檔案,建立安全管理責任卡。六是把好消防器材安全關。定期檢查藥液的有效性,另外採取與每名工作人員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落實責任安全生產。

7、精神文化建設

(1)加強文化宣傳,展示企業文化。一個企業走向市場,融入市場,求得發展就必須適應市場的需求。讓人們對我們的企業有所瞭解,進行文化宣傳,展示企業文化也就必不可少了。我們的服務區文化宣傳應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展示行業文化和企業文化,主要包括服務區名稱、服務項目、文化景觀、公益公告、相關法律法規等;另一部分是導向標誌標識,又分為兩套,一套是針對車流設計的標誌標識,按高速公路的標準設計,能有效引導車流;另一套是針對人流設計的標誌標識,按城市公園裏的標誌標識進行設置。通過文化展示達到讓外界對我們服務區有一個準確、明晰的認識。

(2)創建學習型企業,不斷創新、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想生存發展,就必須形成自己的企業文化。創建學習型企業,不斷提高員工的文化素質,精心培育企業文化,逐步規範企業管理,提升我們服務區的整體形象。根據員工的工作、休息時間,採取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如集中培訓、分班組學習、徵文比賽、心得交流、外出學習等,還可邀請高級專家、學者來講課。通過這些方式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提高員工素質,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工作中員工的整體素質、文化水平由此轉化而成的工作能力,推動各項工作的創新、發展。

(3)發揮、提升文化品味,拓寬服務範圍。雲南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豐富,是全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其中世居民族有26個;大自然賦予雲南特有的、豐富的自然資源,形成別具特色的風貌,無論是對雲南人,還是外地人都形成強烈的吸引力、新奇感。通過積極的與當地文化、旅遊等部門的合作,將當地人文歷史、民俗風情融入服務區,以各種表現形式,豐富服務區市場的文化內涵。以豐富特色品種、豐富文化內涵為途徑,逐步將我省高速公路服務區打造成為主題服務區、人文服務區、特色服務區,使之成為展示雲南特色、雲南文化和民俗風情的窗口,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充分體現服務區市場的豐富內涵,實現政治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三贏。

(三)針對個性問題的措施建議

1、大型服務區

(1)補充、增設服務項目。根據大型服務區的標準,除具備餐飲、加油、便利店、汽修、加水、廁所等基本條件外,根據車流量、客流量、社會需求增設商務、休閒、娛樂等服務設施和服務項目,如為司乘人員提供免費加水、洗車等服務。另外在一些大型的服務區設立吃、住、玩一條龍服務,按照星級賓館的要求,進行經營管理,並根據地域的不同增加服務特色,吸引回頭客。

(2)堵、疏雙管齊下,做好整治工作。對於擺攤設點和流動攤販治理難的問題,採取嚴厲打擊與合理疏導相配合的方式。與當地政府聯合,對於違反規定的攤販,採取嚴厲的治安處罰進行打擊,同時做好疏導、教育工作。堵與疏雙管齊下,在堵的同時,與當地政府協商另闢場地,作為村民賣農產品的場地,做到既解決村民民生問題,又保證服務區和村民的安全。

(3)建設、改造服務區排污設施。服務區排污包括客房部、汽修車間、加油站、公廁、貯水池及化糞池設施。加強排污設施的建設與改造,要在堅持規範化原則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切實加強維護與管理,對處理效果定期開展監測,確保服務區排放的生活污水達到國家排放標準。

(4)凸顯文化,打造品牌。我省地域文化、人文風情豐富多彩,根據服務區所處位置,充分挖掘雲南當地特有的資源優勢,在自然景觀中融入民族文化,推出不同於國內外的、新穎的服務內容。如發揮滇南墨江富有特色的哈尼民族文化優勢,利用墨江北迴歸線城這一自然資源,突出文化品位,打造品牌服務區。宣傳口號可定為穿越北迴歸線,感受哈尼風情。同時,藉助墨江豐富的水果資源,宣傳瓜果世界、一年四季瓜果香的地方特徵,既豐富服務區超市商品種類,滿足司乘人員對當地特色產品的需求,又增加服務區收入,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還有像普洱縣可利用普洱茶知名品牌這個亮點,把普洱茶文化、歷史文化融人服務區服務中,建設普洱茶服務區。以良好的形象和優質的品牌,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顧客到服務區消費,從而促進服務區內部市場的健康發展和經濟效益的快速增長。總之充分發揮好我們的優勢,使雲南服務區躋身於全國前列;打造雲南特色服務區品牌,將具無限美好的前景。

2、中型服務區

(1)巧妙組合,精心設計綠化帶。服務區是司乘人員接觸公路景觀最直接並駐足欣賞時間較長的地方。服務區的綠化,應與服務區的功能相配合,着重考慮消除司機因連續高速行駛所帶來的疲勞與緊張感,使司乘者能夠在短暫的停留中增加興趣以恢復精神。其綠化景觀一般可通過栽種植物,輔以園林小品等宜於休息的設施使整個服務區空間形成各種綠色植物的有機組合,使人們感覺舒適清爽,迅速解除疲勞重新開始新的旅程的作用。

3、小型服務區

(1)加強管理,及時進行故障排查、修理。制定合理、有效的運行、維護、維修制度,嚴格按制度定期對設備進行養護和維修。對損壞的設備儘快修復或更換

4、加水點

加水點自成一個獨立的服務點是我省特有的現象。因為是加水的緣故,一般疏於安全防範,在實際操作中,應配備齊全的消防等安全設施。

結語

為探索服務區建設、管理、經營的新模式,構建科學、規範、高效的管理體制,雲嶺高速公路沿線設施開發有限公司全面學習科學發展觀,推進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全面推行功能適宜,設施齊全;誠信經營,文明服務;環境整潔,保障安全的工作標準,完善服務區功能,整治服務區環境,注重安全、維護穩定,為駕乘人員提供優質文明服務,努力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次調研目的在於運用科學發展觀,發現問題、查找問題,尋找解決辦法,提出解決措施、建議,把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落到實處,切實解決問題,使公司實現又快又好發展,為構建和諧交通作出新貢獻。

【第6篇】農村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範文

農村服務業是指服務於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通過多種經濟形式、多種經營方式、多層次多環節發展起來的一大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三個層面,一是農、林、牧、漁服務業;二是鄉鎮企業口徑下除農林牧漁業、採礦業、製造業和建築業以外的所有產業;三是農村公共服務業。發展農村服務業是轉移農民、富裕農民、繁榮農村、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農村服務業作為農村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它的繁榮和發展對拉動農村經濟,增加農村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人都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農村服務業發展,構建完善的現代農村服務體系,必將大大地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深入探究我市農村服務業發展的新路子,我們先後深入到莘縣、冠縣、茌平的部分鄉鎮、市場和養殖户,採取與有關專家、部門領導和種養殖業主座談討論、實地考察等形式進行調查瞭解,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探討,現就我市農村服務業發展狀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我市農村服務業現狀

近年來,我市以農村第三產業為主體的農村服務業迅速發展,在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轉移、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一) 農產品質量不斷提高。近幾年,我們全面落實中央和省農業農村政策,不斷加大惠農措施,農民生產積極性不斷提高,農產品產量連續4年創歷史最高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4年成兩位數增長,確保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截至目前,我市發展標準化生產基地243.7萬畝,21種食品通過綠色認證,綠色食品單科生產基地面積36餘萬畝;81個無公害農產品通過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達到140餘萬畝,多個農產品品牌已打入日、韓、歐洲市場。本屆奧運會上,我市又有5家基地和企業被列為定點奧運食品供應單位,56家食品基地和企業取得進京資格。

(二)、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逐步提高。近些年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市緊緊圍繞糧棉、蔬菜、畜牧、林果四大主導產業,建設了一批龍頭企業和專業生產基地,對農產品實行深度加工。目前我市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708家,年銷售收入 在5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189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14家,市級龍頭企業87家,龍頭企業帶動原料生產基地面積擴大到340餘萬畝。龍頭企業總資產達225.4億元,固定資產總值為113.97億元,銷售總收入達230.54億元,帶動農户134.9萬户,帶動基地農民增加收入15.4億元,安排勞動力就業9.93萬人。

(三)農村服務業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農村服務業日趨完善,投資主體逐步壯大,並在行業之間相互滲透。全市現有大型蔬菜瓜果批發市場86處,年交易量1000萬噸,交易額100億元。自20xx年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以來,全市共建農家店4084家,現已覆蓋全市90%的鄉鎮駐地和62.1%的行政村,受益羣眾達360多萬人。

(四)農村合作經濟獲得長足發展。我市立足資源優勢,注重特色產業的培育,並把發展農村個體私營經濟與培植農產品加工專業户、專業村、專業生產基地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糧食、棉花、蔬菜、果品、木材等加工項目,着力形成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目前全市已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595個,並且很好的發揮了農民與市場、農民與技術、農民與政府的橋樑作用,做到了致富信息準、產銷渠道暢,農副產品就地轉化比例明顯提高,增強了駕馭市場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五)、農業科技服務體系逐步建立。我市已經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農業科技研發體系,縣鄉共有農業技術推廣機構317個,科技服務網絡已達485家,市、縣、鄉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達3424人,市農業綜合檢測中心等基礎設施正在建設之中;通過實施科技特派員工程,全市已有20xx名科技特派員和24個法人科技特派員單位代表奔赴農村科技第一線,帶動農户40多萬户,實施工程項目408個,實現經濟效益6億多元,有效的促進了科學技術與農村經濟的結合。

二、現階段農村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市農村服務業,儘管近年來已經有所發展,但是發展農村服務業的思路還不夠明確,體制、機制、政策等還沒有完全配套,傳統服務產業仍是帶動農村服務業的主要力量,總量增長緩慢、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服務業主要集中在一些傳統的、低水平的交通運輸業、商業、餐飲業等領域,企業規模偏小,專業化、社會化、產業化水平低,競爭能力弱的問題比較突出,吸收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有限,使農民增收渠道少,收入增長緩慢。同樣我市農副產品資源豐富,但由於龍頭企業不足,中介組織偏少,品牌開發不夠;農副產品科技含量低、標準化生產還沒有形成足夠的規模;農副產品檢測手段落後,檢測力量薄弱,不能很好適應市場發展需要,影響了我市優質農副產品進入各大城市市場及高檔超市進行銷售,導致資源優勢難以轉變為經濟優勢。

2、缺乏總體規劃,農村服務業結構不合理。我國農村服務業歷來重視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銷售和農業技術推廣等生產性服務,而嚴重忽視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的建立和市場信息發佈等經營性服務。而且由於長期缺乏總體規劃,農村服務業基本處於自然發展狀態。這樣的狀態,難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也難以取得農村服務業自身的發展,會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瓶頸。

3、農產品批發市場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管理規範化程度較低,多數僅是提供集中的交易場所,不能提供配套、系列化服務;二是市場硬件設施不完善,普遍缺少農藥殘留檢測設備、微機聯網、先進計量器具和先進的信息連接發佈平台;三是市場交易者經營水平和組織化程度低,入場交易的買方多為個體農户或農户自主形成的聯合體,外地大客商、知名農產品企業少;四是交易產品以原產品和初級產品為主,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4、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在數量、素質和結構上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從行業分佈上看,從事種植、養殖等生產週期較長等行業的人才較多,從事農產品精深加工及農產品流通人才、農村經濟人、專業合作經濟帶頭人和協會帶頭人相對較少。

5、農村服務業規模小、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低、競爭能力弱,抵禦風險能力低。據調查,我市有相當一部分農村服務業組織是農户依託一些種養業大户發展起來或是同業聯合組成的,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不能形成規模,自身經濟實力不強;業務範圍僅侷限在一個鄉鎮或一個縣的經濟區域內,缺少同類組織之間的橫向和縱向的聯合;專業類型主要集中在經濟效益較低的種植、養殖業等方面,很少涉足農產品的加工、銷售等領域,導致農村服務業組織服務功能弱,內部約束機制及抵禦風險的能力也相對薄弱。再加上人們品牌意識淡薄,富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缺乏,優質產品不能實現優價,有的甚至靠貼牌才有銷路等等,大大制約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農村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聯動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指出:“貫徹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方略,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服務業,不斷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為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我市農業資源豐富、農產品生產量大。截止到20xx年底,全市主要農產品產量糧食455.54萬噸、棉花9.2萬噸、蔬菜(含瓜果)951.63萬噸、肉禽蛋水產品215.16萬噸,農產品豐產豐收既滿足了我市人民生活生產消費的需求,也為全省、全國做出了突出貢獻。隨着惠農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國際國內農產品消費需求的剛性增長,食品加工、化工、醫藥生物能源等行業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消費對農產品的品種、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農產品價格上漲趨勢將保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這是我們加快農業發展的絕好機遇。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由於我市農產品大路貨多,名優產品比例低;一般性品種多,專用品種少;初級產品多,加工產品少,精深加工產品更少;還有人多地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直沒有解決農業生產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問題,要素沒能夠充分自由地流動,也不利於農業規模化經營;再加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病蟲害侵襲頻繁以及自然災害影響等原因,惠農政策的好處、物價上漲的因素很大一部分被成本提高所抵消,與農民打工和其他行業收入比,比較效益還是明顯下降。因此,發展農村服務業已經成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現實需要和歷史 必然。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市情,把加快農村服務業發展作為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轉變農村經濟增長方式,推動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現根據現代服務業發展趨勢和我市農村服務業發展現狀,就進一步加快農村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聯動發展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上下聯動促進農村服務業發展。目前,我市已經進入加快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階段,各級黨委、政府應該從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高度出發,大力推進農村服務業發展。一要認真宣傳發展農村服務業的必要性、可行性,統一廣大幹部羣眾的思想認識,營造上下聯動的發展氛圍;二要在市、縣、鄉三級政府建立農村服務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成強有力的工作班子,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考核機制,特別是各鄉鎮要把主要職能放在搞好農村服務業發展上,要像抓工業、上項目那樣抓好農村服務業建設;三要構築農村服務業發展平台,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儘量縮小農村服務業與城市服務業之間的差距,為全面提高我市現代服務業的整體水平創造有利條件;四鼓勵多種經濟成分投資、參與我市農村服務業,增加總量,提高質量,促進我市現代服務業的全面發展。

(二)抓緊制訂農村服務業發展規劃。要使農村服務業得到合理佈局和可持續發展,必須進行科學規劃,要牢固樹立“以工補農、以農促工”的發展理念,按照“抓二帶一促三”與“抓三帶一促二”相結合的思路,加大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力度。要按照突出重點、合理佈局的原則,有計劃地在全市建設了一批糧、棉、油、瓜果菜、肉禽蛋、種子等優勢產品、特色產品和綠色產品的生產基地。在搞好一定區域內農業經濟綜合開發的同時,重點抓好幾個主導產業,特別要把一種或幾種產品做大做強,切實做到批量大、質量好、貨源穩,有利於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有利於創造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帶和產業羣。要立足於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積極實施品牌興農工程,引導廣大農户參與到農產品商標註冊和品牌認證中來,實行品牌化經營,培植一批有地域特色的優質品牌,提升農產品知名度,叫響“**特產”口號;要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按造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標準體系和質量檢測體系建設,對已建立起的243.7萬畝標準化基地,制定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檔案,確保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各個環節全部嚴格實施標準化,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

(三) 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要大力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鼓勵分散的農户結成合作社與各類龍頭企業進行交易,切實解決分户經營與統一市場對接問題,讓農民進入到農副產品的加工和銷售領域,使合作社的產品直接進入超市等銷售網絡,從而讓農民分享到二、三產業的利潤,使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真正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要以種植、養殖優勢為基礎,着力拉長貯存、加工、運輸、銷售產業鏈條,不斷提高產業效益。積極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農村種養大户、農業技術人員等牽頭創辦各種形式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要按造“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發展以農產品生產和營銷專業户為主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要積極鼓勵依託農村販銷大户、經紀人和生產大户、各類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等農村現代生產經營主體,以及農業技術推廣、供銷等部門和農村基層組織,利用各自的優勢組建專業合作社,並在其中選擇和培育一批優勢明顯、運行規範、帶動輻射作用大、市場品牌叫得響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為示範單位,在買、賣、銷、等各個環節發揮作用,讓農民切實感受到參加農業合作組織帶來的好處。

(四)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培育和引進一批大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是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解決千家萬户小生產和千變萬化大市場之間矛盾的必然選擇。圍繞我市農副產品資源優勢,要着力加強農副產品加工業。一是大力發展畜禽產品加工業,帶動雞、牛、羊、豬等畜禽養殖業的發展,使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二是大力發展糧食加工業,鞏固和發展我市全國糧食基地優勢,提高糧食生產效益;三是大力發展蔬菜、食用菌的深加工,帶動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和食用菌基地建設;四是大力發展林果加工業,進一步提高林果產品的附加值。與此同時,要積極引導龍頭企業採取建立風險基金、制訂最低收購保護價、按農户出售產品的數量適當返還利潤等多種方式,與基地和農户簽訂服務和購銷合同,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緊密型利益共同體,實現企業和農户雙贏的發展目標。要不斷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為目標,努力探索“政府引導、企業開發、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運行機制,拓展農業功能,發展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發展一批產業關聯大、帶動輻射面廣、精加工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着力培育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把龍頭企業的第一生產車間延伸到農村一線,實現企業技術、資金優勢與農村勞動力、土地資源的有機結合。

(五)抓好市場建設。按造“內建市場、外設窗口”的原則,繼續加大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市場基礎功能配置。在農產品主產區、傳統集散地、交通要道或城鎮駐地,建成大量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和專業市場,通過鄉鎮農貿市場、大宗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農產品專業市場和城市綜合農貿市場的建設,形成較為完善的市縣鄉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重點支持建設一批特色鮮明、集散功能強、輻射面廣、面向全省乃至全國的大型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讓農產品貨暢其流、實現增值。繼續加快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以縣城和中心城鎮為重點,以連鎖超市、便利店為主要流通業態,形成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幹、村級店為基礎的新型農村消費品流通體系,促進農村地區流通設施升級,構建適應農民需求的生活服務體系,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建立覆蓋鄉村、服務規範的新型流通服務網絡,形成集科技服務、信息交流、消費服務、文體娛樂、醫療服務、宣傳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農村社區服務中心,進一步提高農村服務業發展水平。充分發揮我市區位、交通和特色產業的比較優勢,重點發展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加快構建包括交通運輸、倉儲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網絡等功能在內的現代物流體系,使我市農副產品真正實現“物盡所值、貨暢其流”。

(六)切實發揮政府在農村服務業發展的主體作用。我市是農業大市,農村人口多,農民收入低,城鄉差距長期存在是我們的一大特點。要按照各級政府在教育、文化、醫療衞生、人口和計劃生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職能,不斷加大財政投入,擴大服務供給,逐步提高公共服務的覆蓋面和社會滿意度,為各類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的要求。一是要繼續加強農村通訊和“路水電氣醫學”等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農產品流通設施和消費品市場建設,促進城市商業向農村延伸。二是要依託和利用現有供銷、農技、中國小信息化工程和黨員遠程教育網絡等便捷、通暢的信息通道,整合各類信息資源,延伸信息服務範圍,推動城市技術、信息、指示燈願向農村傳遞,構建農業信息網絡,為農民提供包括技術、信息、加工、運輸等產前、產中、產後的全過程配套服務。三是要突出抓好農民職業技術培訓、培育發展勞務市場和中介組織,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小城鎮、大中城市和國外轉移的步伐,實現由本鄉本土向縣外市外、由零星盲目向大批有序、由體能型向技能型、由打工掙錢向回鄉創業的轉變。要規範勞動者、企業和市場中介組織的市場行為,進一步打響**勞務品牌。四是要着重建立健全聯通市、縣、鄉三級的畜禽、農作物病蟲害監控防治體系,確保農副產品生產安全。要整合技術服務資源,將全市農業、畜牧、林業、科技等部門的技術力量,進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發揮整體優勢。要進一步健全檢驗檢測體系,整合各級各類檢驗檢測設備的力量,建立農業、畜牧、質檢等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在重點蔬菜、畜禽、林果生產區建立快速檢測點,實現農副產品生產、運輸、加工各個環節全過程、無縫隙檢驗檢測,確保農副產品的優質、安全。

(七)、培養現代服務業人才。發展農村服務業最缺的是人才。因此,要重視培養適應農村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及時調整中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專業結構,為現代服務業多培養適用人才。以“全面提升農民素質工程”和“陽光工程”為重點,制定農民培訓規劃,實施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培育新型農民,為現代化農業建設提供人才保障。發現、培養並造就一批懂經營、會管理、有闖勁、重實幹的農村服務業的業務骨幹, 吸引服務業人才向產前產後集聚, 從而帶動農村服務業的全面發展。

【第7篇】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情況監測調查報告

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情況監測調查報告

根據農業部(農辦經21號“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印發《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情況監測試點方案(試行)》的通知”精神,我局結合實際,制定工作方案,組建領導班子,落實專門人員,開展詳實調查。現將監測調查情況簡要分析報告於後:

一、基本情況

_____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距省會二、發展現狀

(一)公共服務機構末,農業公共服務機構批准編制數為351人,在編人數261人、佔批准編制數的74.4%,實有人數290人、佔批准編制數的82.6%;在所有機構中,除15個鄉鎮級畜牧業服務機構為差額撥款外,其餘縣、鄉(鎮)兩級機構均為財政全額撥款機構。此外,縣鄉(鎮)兩級均配備了相應的儀器、辦公用房、交通等基本辦公設施,種植業系統還建立了15000畝相對固定的試驗示範基地。

(二)農業龍頭企業(三)農民專業合作社此外,有種植業、畜牧業等各類專業協會46個。

(四)其他農業服務組織三、主要工作

近年來,尤其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以來,我縣緊緊圍繞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要求,在穩定和鞏固公共服務機構試驗、示範、培訓、推廣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等職能的前提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發展

為進一步整合農村土地資源,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規模經營,實現農民增收,我縣依託縣農業局和鄉(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分別於8月和3月在眉山市率先成立了縣和鄉(鎮)兩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及農户0.85萬户,佔總農户的9.5%。流轉土地中,以茶葉、蔬菜、飼草為主的規模經營達到0.94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30%。如:柳江鎮天禾茶葉專業合作社,採取與農户入股、租賃方式,種植浙江安吉白茶餘畝。

(二)着力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三)着力引進農業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同時,積極鼓勵龍頭企業採取訂單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户等模式,與農户形成利益聯結機制,帶動發展,據統計:,全縣6個龍頭企業與農户訂單採購量達到4萬餘噸,採購額達到14150萬元,全縣農民户均1600餘元;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9個,帶動農户1.41萬户,佔總農户的15.7%。

(四)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提升市場競爭力四、存在問題

從監測調查情況看,我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公共服務機構由於人事體制及經費原因,人員斷層現象突出,加之財政保障工作經費不足、管理體制不明,嚴重影響服務和管理職能發揮。

(二)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管理不規範,國家政策性支持、扶持力度不夠,其服務職能、經營優勢受到制約,影響其進一步發展和壯大。

(三)其他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如農業專業服務、農機專業服務、農產品銷售市場、農業保險、農業信貸擔保等發展嚴重滯後,多形式生產經營服務網絡格局未形成,農產品生產保障機制不健全、市場營銷不暢通。

五、幾點建議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為農業生產提供社會化服務的成套的組織機構和方法制度的總稱,包括專業經濟技術部門、鄉村合作經濟組織和社會其他方面為農、林、牧、副、漁各業發展所提供的服務。它是運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使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的農業生產單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克服自身規模較小的弊端,獲得大規模生產效益的一種社會化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建立和發展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針對存在問題,結合我縣實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明確一個體制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管理體制,多年來,對於縣以下基層來講,其管理體制均不明,多頭管理、各行其事、相互推諉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應明確其管理部門及職能職責,有效防止多頭管理、相互推諉現象發生。在實際工作中,應注重管理與服務並重,管理第一、服務第二,管理促進規範、服務促發展。

(二)建立一個機制

農業公共服務機構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依託,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排頭兵,其管理、服務職能作用的發揮直接影響到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因此,應當在進一步明確其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的職能的基礎上,有效落實好人才、經費、設施設備等方面的保障機制,充分發揮其管理、服務等公共職能。

(三)推行一個政策

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體,是廣大農民聯繫市場的橋樑和紐帶。因此,應當建立和推行包括國家農業項目、國家貼息貸款、金融信貸、税收等方面的鼓勵、支持、扶持政策,推進發展。

(四)落實一個保障

規避農業生產風險、保障農業生產安全,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保護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的重要措施。因此,應將其納入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給予保障。在種糧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補貼及國家相關農業項目中,落實部份資金,專門用於因不可抗力自然災害、突發性疫情疫病的農業保險和擔保。

【第8篇】老幹服務中心主任科學發展觀調查報告

我們從事的老幹部工作,絕不意味着就是工作上的老思路、老方法、老一套,老幹部工作面對新的形勢同樣需要創新理念、創新手段和方法。

特別是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用改革創新的思維方式去應對新形勢下老幹部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努力探索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老幹部工作新路子。

一是在思想觀念上要有所創新。第一,要用發展觀念指導老幹部工作。隨着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各個方面都發生深刻變化,新思想、新觀念、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湧現,面對這樣情況,我們老幹部工作者,只有牢固地樹立科學發展觀,加強學習,保持進取心,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和思維方式,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工作水平。要把自己的創新精神與工作能力相結合,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實事求是,開創性地做好老幹部工作。第二,要牢固樹立全局觀念。老幹部工作是黨的幹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老幹部工作,關係到政策的連續性,關係到老幹部晚年生活的安康幸福。直接、間接地影響到縣委、政府工作的開展,一定程序上影響社會的穩定。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牢固地樹立全局觀念。只有這樣,才會用全局的觀念指導我們的工作,把工作紮實而有效地做好,從而使老幹部工作做到與時俱進。第三,要牢固樹立為老幹部服務的觀念。為老幹部服務,是我們老幹部工作的主題和落腳點,這個服務不僅包括生活上的關心照顧,而且更包括政治上的關心愛護,精神上的理解和安慰。特別是老幹部已進入雙高期,我們要不斷強化對老幹部的感情意識,滿腔熱情地關注他們的疾苦,把涉及老幹部的每一位事做實做細。讓老同志滿意,讓黨委和政府放心。

二是要不斷充實、豐富老幹部工作的內容,實現工作內容的創新。老幹部工作的內容很廣泛,亦有其特殊性,其工作內容的充實和豐富,應根據老幹部隊伍的變化和黨委、政府對老幹部工作的要求,應根據老幹部追求新知識、瞭解新事物的強烈願望和尋求樂趣的需求,積極開展多種多樣的積極健康的活動,寓教於樂之中。要通過老幹部活動中心這個紐帶,組織老幹部參加各種興趣小組,如唱歌、跳舞、下棋打牌、書法繪畫等等,將原來一年只搞幾次的活動日常化。把思想政治工作寓於科學健身的文體活動,延年益壽保健活動之中,用黨的思想文化去佔領他們的業餘文化陣地,使老同志們遠離孤獨、閉塞、失落、困惑等不良感受,振奮精神,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是工作中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在形式上創新。老同志們隨着年齡的增長,更需要得到尊重、理解和關心,對此,我們對他們要更加體諒,多問候,多親近,多安慰,以十分細膩的感情,關注他們的情結和心理反映,分擔他們的憂愁,鼓舞他們的意志,激發他們的熱情,這些都需要我們根據與時俱進的精神,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在加強老幹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意根據新形勢下的老幹部工作出現的新問題,找準載體抓住特點,樹立典型,要以老幹部與社區雙向服務工作為載體,將老幹部工作與社區工作相結合,利用社區為老幹部晚年生活提供更多更好地服務,以社區服務彌補單位服務的侷限。要根據老幹部雙高期的特點,在關注老幹部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要關注老幹部心理健康。在定期組織老幹部進行健康體檢之餘,還要邀請心理方面的專家,針對老幹部年齡特點,組織心理保健講座。要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並樹立典型。

要善於發現老幹部發揮作用的典型,並加以宣傳,同時通過正確的輿論導向,推動老幹部思想政治工作向前發展。要主動請老幹部來參與縣委、政府的各項中心工作。定期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及全縣的工作情況告訴老幹部,堅持和完善定期通報工作情況,閲讀文件等制度。同時,認真聽取他們意見、要求和建議,進一步落實領導幹部聯繫老幹部制度。開展上門談心服務或不定期地到一些高齡的、行動不便的老幹部家中走訪,一方面交流思想,加深感情。另一方面盡是為其解決實際問題,在做好老幹部的服務工作同時,把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好,同解決老幹部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從而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組織外出參觀考察,讓他們親自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的新變化、出現的新氣象,加深他們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四是定期召開座談會,通過這種形式,引導老幹部敞開思想,在思想交流中明辨是非。

隨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不斷深入,我們要更加好地堅持在學習中領會,在實踐中感悟,在認識中提高,科學發展,鋭意創新,使老幹部工作更好地體現科學發展理念,更加符合科學發展的理論體系,努力把老幹部事業推向又一個新高度。我們要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老幹部提供思想政治、生活優待、醫療保健、文體娛樂、敬老情感等服務,健全老幹部三個保障機制,落實兩項待遇到位,完善各項工作活動制度,確保老幹部思想穩定、生活安定,不斷開拓創新,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出老幹部工作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9篇】人民法院服務經濟發展有關法律政策問題的調研報告

去年以來,全省(四川省)法院高度關注國際金融危機的演變及其對我省經濟的影響。從目前的情況看,此次金融危機對我省的影響相對較小,但對實體經濟的衝擊和引起的社會不穩定因素已逐步顯現。經濟領域出現的新問題已在司法層面上得到初步反映。為主動有效應對金融危機,我院成立專門課題組。課題組組織全省三級法院和部分企業代表就法院在服務企業生產經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面臨的主要困境進行了專題研討,在此基礎上緊扣法院職能,提出法院工作促進經濟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一、金融危機反映到法院工作中呈現的主要特點

(一)經濟危機目前在司法層面的影響已初步顯現

相關數據反映,目前,涉金融案件收案已呈現上升趨勢。其中,部分增量是符合司法規律的正常反映,而非完全因金融危機所致。這主要是由我省所處區位(內陸省份)、經濟結構(外向型經濟相對比重較小)、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司法規律所決定。未來上升趨勢將更為明顯,可以預測,在xx年以及之後較長的時期內,金融危機的影響將大量反映到司法領域。

(二)所涉法院和工作領域較為集中

從所涉法院範圍來看,目前大成都經濟圈內的基層法院相對反映明顯,已審理或正在審理的涉金融危機的案件較多,如成都市武侯區、高新區、青羊區等基層法院,而中、高級法院和其他市、州法院尚反映不明顯,已審理或正在審理的涉金融危機案件較少。從所涉工作領域來看,在民事審判、執行領域已有明顯反映,刑事審判領域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行政審判領域目前尚不明顯。

(三)五類案件明顯上升

一是涉及企業破產清算案件明顯增多。該類案件涵蓋勞動合同、借款合同、買賣合同、土地使用費等多種糾紛。二是勞動爭議大幅上升並出現新情況。xx年全省勞動爭議案件同比增長102.95%,其中羣體性勞動爭議案件上升勢頭明顯。三是房地產糾紛大幅度增長並出現新情況。xx年全省房地產合同案件同比增長78.48%,該類案件涵蓋了建築施工、勞動爭議、商品房買賣、預售等多種糾紛。因社會整體經濟低迷、房價下滑,出現了購房者按揭斷供、開發商交房買方不接受、惡意毀約、違約等情況,這類糾紛敏感度高、易形成連鎖反應的羣體性糾紛。四是貸款糾紛大幅增長。如成都市青羊區法院xx年下半年貸款案件同比增長101.3%,信用卡透支案件增長360%。五是涉及中小企業的傳統商事案件上升明顯。xx年全省票據案件同比增長18.75%,股東權案件增長65.99%,證券案件同比增長642.11%。

(四)訴訟保全、執行工作呈現新動向

xx年全省法院訴訟保全和執行案件均有明顯上升。銀行要求收回貸款,以及因資金鍊斷裂導致訴訟保全的案件均已顯現。

二、當前人民法院在服務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法院自身面臨的問題

1.個別審判人員對法院工作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個別法官認為金融危機是國家宏觀經濟管理職能部門的事,遠離自己的工作生活,表現出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同時,對金融危機的危害性認識不足,認為金融危機主要是對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影響大,而對我國無甚影響或影響較小。

2.部分法院對如何積極主動服務企業促進經濟發展思考不夠、行動不力。部分法院認為法院只能被動受理案件,而後在審理、執行中才能服務企業,而不是主動積極地防範和化解社會矛盾及經濟風險,服務經濟發展。

3.對部分企業經營受損是否確屬金融危機影響甄別不夠。在金融危機中確有部分企業是因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而致資金緊張,履約能力受限。但也有一部分企業與此無關,而是藉機惡意毀約、要挾、賴債及逃債等。調研顯示,在過去的工作中,法院對該類情況的把握和甄別不夠。

4.法院服務經濟發展的要求與難度明顯加大。與常態糾紛相比,在金融危機這一非常態背景下,涉金融危機糾紛面臨着更多的突變性和非確定性,使法院工作服務經濟發展的要求與難度明顯加大。這就要求法院保持一種穩健和冷靜的司法態度,一方面要加強對涉金融危機糾紛的預測研判,做好應對準備;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視對相關問題的專題調研,確保司法應對能動有序。

5.司法解決糾紛面臨的難度、風險和成本加大。災後重建與金融危機背景下,各類糾紛所涉社會因素、政策因素與法律因素多重交織,司法的有限性表現得更為突出,單純依靠司法解決糾紛所面臨的難度、風險和成本進一步加大。如果法院不加分析,全然介入,不僅難以有效和順利解決糾紛,還可能使矛盾進一步激化,加大解決問題的難度和成本的投入。

6.裁判標準的把握及利益衝突的平衡難度加大。由於地震和金融危機因素的介入,司法案件中的社會關係和爭議焦點因此變得更為複雜、多樣,突出反映在五方面:共性要求與特殊情形並存;法律問題與社會因素交織;歷史原由與突變情勢糾結;常態調控與應急處置交錯;程序選擇與實體裁量兩難。針對具體個案,特別是廣受關注的爭議性案件的司法裁量一般化與個別化之間的潛在衝突有所加劇,保持統一的裁判標準、平衡利益衝突難度加大。

(二)相關規定不完善制約了法院功能的發揮

1.司法救助的範圍有限。根據我國現行有關司法救助制度的規定,免交訴訟費的救助對象僅限於符合條件的自然人,而不包括企業。而受這次金融危機衝擊較大的是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向人民法院申請訴訟費緩、減、免時,如果嚴格依法則不符合條件,即使符合條件也僅能緩、減,而不能免交訴訟費。

2.司法高效的要求與簡易程序適用範圍存在衝突。我國目前關於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類型已有明確規定,而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較為突出,尤其在這個特殊時期更顯緊張。如成都市武侯區法院平時民事法官一年人均辦案300餘件,如要進一步提高司法效率,就需要擴大適用簡易程序的適用範圍。

3.管轄權下放與基層法院辦案能力存在一定矛盾。根據最高法院相關司法解釋對經濟糾紛級別管轄的規定,將原由中高級法院一審的85%以上大標的民商事案件下放到基層法院。這一規定雖有一定合理性,但基層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且基層法院部分法官的司法能力有待提高,在此特殊時期矛盾更顯突出。

4.《物權法》相關規定過於原則。調研顯示,商品房地下車庫的歸屬問題以及物業糾紛頻發(這類糾紛處理不當易引發連鎖性羣體糾紛),但因《物權法》規定較為原則,相關實施細則及司法解釋尚未出台,致各地法院在處理中把握尺度不一。

5.對“金融危機”是否屬免責事由理解不一。因金融危機致不少企業簽訂的合同不能履行,出現了大量違約案件。但對“金融危機”是否可視為“不可抗力”或“情勢變更”,目前尚存在不同認識,亟需相關政策或司法解釋予以明確。

(三)司法政策影響了法院功能的發揮

1.清理執行積案專項活動與服務企業“過冬”需要進一步協調關係。中央政法委牽頭的“清積”專項活動,目前正在深入開展,而在被執行人中有大量屬於受金融危機影響的企業。因此,“清積”工作與服務企業“過冬”二者之間必然存在緊張關係。雖然在執行中法院會盡可能調整司法策略,創新執行方法,平衡雙方利益,但在窮盡一切手段後,衝突仍有可能存在,法院應如何選擇,需要較為明晰的司法政策指導。

2.維護金融安全與服務企業“過冬”需要進一步協調關係。二者均是中央政策的要求,但金融企業追收欠款所涉的一部分企業正好又是受危機影響的企業,法院在窮盡策略和手段後,部分案件間的衝突仍在所難免,法院如何選擇,同樣需要司法政策指導。

3.維護社會穩定與服務企業發展需要進一步協調關係。一方面,金融危機中人民羣眾對法院工作的效率、實效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的部分企業又是被告或被執行主體,需要給予一個喘息之機以安全“過冬”。法院工作一方面要考慮人民羣眾權益與社會和諧穩定,另一方面又要考慮企業的發展,致使法院工作面臨兩方面矛盾的協調難度增大。

三、人民法院應對金融危機、服務經濟發展的對策路徑

人民法院應密切關注金融危機走勢,通過充分發揮法院職能作用,積極引導金融市場良性發展,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一)進一步轉變工作理念,創新工作方法。一是進一步認清形勢,增強工作的針對性。通過分析國際金融危機的後續發展、變化態勢,以及對我國、我省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影響,認清法院工作在化解金融危機影響、維護社會穩定方面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增強使命感、責任感,不斷探索新的有效應對措施。二是轉變觀察和處理問題的模式。認真研究和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善於從政治上觀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做到變被動為主動。跳出法院沒有案件就不能服務經濟的狹隘意識,既處理好案件,又積極主動的參與防範、化解社會矛盾。三是打破思維定勢,注重利益平衡。常態思維下,部分企業尤其是房地產、外向型等企業被視為強勢主體,但在金融危機這一非常態社會背景下,部分企業轉變為“弱勢羣體”,這就需要改變對案件的慣性思維與判斷標準。在具體案件的處理中,要注重考量、權衡案件處理的利弊得失,既要權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又要權衡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四是創新工作方法。對一些涉及面廣、成因複雜、容易引發羣體性事件的案件,在不違背法律和政策的前提下,堅持突破常規,特事特辦,避免機械執法,就案辦案,防止個別糾紛轉化為羣體性糾紛,防止民事糾紛轉化為治安或刑事案件,防止非對抗性矛盾轉化為對抗性矛盾。

(二)積極延伸審判職能,擴大司法服務空間。一是積極建立對企業進行定點法律援助的幫扶機制。為幫助企業安全“過冬”,切實建立對企業進行定點幫扶的法律援助機制,將部分影響嚴重的企業列為法律援助定點單位。通過對定點企業進行走訪和調研,瞭解我省企業經營狀況和亟待解決的法律問題,主動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二是建立聯席溝通機制。通過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將企業因金融危機已經面臨以及可能面臨的法律政策問題逐一梳理,邀請相關專家、職能部門共同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意見。三是積極提出司法建議。對於法院在服務經濟、辦理相關案件中發現的一些問題,積極採取司法建議的方式向相關部門提出,促使問題得以解決。四是適時開展專項活動。通過開展“進企業提供服務,幫助企業解困”等專項活動,切實幫助企業度過難關。

(三)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依法服務經濟發展。一是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保障金融安全。依法打擊侵犯國有資產等各類經濟犯罪和職務犯罪,最大限度保護國有金融債權。嚴厲打擊金融犯罪活動,制裁金融違規行為,加大追繳贓款、退賠的力度,最大限度地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二是充分發揮民事審判職能,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依法最大限度保障國有金融債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依法保護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護非公有制企業在投資融資、税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合理把握涉企業債務案件的審判尺度,妥善審理因資金鍊斷裂引發企業債務的重大案件,防範和化解因企業資金鍊斷裂造成的風險和困難。依法審理涉房地產、保險、證券、期貨、信託、知識產權等類案件,合理運用破產清算、重整及和解制度,服務經濟發展。三是充分發揮行政審判職能作用,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依法支持行政機關服務經濟的整治行為,遏制地方保護、地區封鎖和部門行業壟斷。加大徵地、拆遷等行政案件的審理力度,促使行政機關正確履行法定職責。創新行政訴訟結案方式,大力推行協調和解,堅持保護與監督並重,促進法治政府建設。四是充分發揮執行職能作用,確保合法權益得以實現。大力加強金融案件執行力度,着力解決金融糾紛案件難以執行的問題。認真研究執行工作策略,積極探索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慎重使用強制執行措施。加強同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不斷完善化解“執行難”的綜合聯動機制。建立執行案件信息管理體系,推進執行救助專項資金的建立,妥善解決特困申請執行企業的困難,幫助企業安全“過冬”。

(四)建立和完善工作機制,確保法院功能有效發揮。一是建立糾紛甄別機制。各級法院在立、審、執的各環節建立糾紛甄別制度,區分哪些主體確屬受金融危機影響,哪些是借危機為己尋利,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採取應對措施。二是健全立、審、執“綠色通道”機制。對需要及時處理的涉金融危機糾紛、涉民生案件,適用快立、快審、快執的“綠色通道”,及時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三是建立重大案件報告制度。對於涉及金融機構、國有資產、企業改制、資金鍊斷裂、投資者出走等產生的羣體訴訟以及影響金融經濟秩序穩定、社會穩定等特別重大的案件,各級法院實行逐級向上級法院報告制度。四是建立重大案件集中管轄制度。對於涉及當地行業龍頭企業資金鍊斷裂引發債務以及涉及羣體性糾紛等重大案件,實行集中管轄,由省法院統一協調、指定集中審理和執行,統一裁判標準。

(五)加強組織協調,不斷提升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一是緊緊依靠黨委的領導和政府的支持,依法處理好羣體性糾紛案件。在處理羣體性糾紛中,緊緊依靠黨委的領導和政府的支持,加強與工商、公安、金融監管、勞動保障及相關經濟金融政策制定機關、監管機關的溝通協調,將訴訟與非訴訟糾紛解決途徑有機結合,有效化解糾紛。二是在應對金融危機中提高法院隊伍司法能力。着力提高法院隊伍應對金融危機、服務“兩個加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堅持不懈地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認真執行最高法院的“五個嚴禁”及省法院的相關規定,提高廣大幹警廉潔自律、拒腐防變的意識和能力,維護司法廉潔,促進司法公正。三是加強調查研究和宣傳工作。深入開展前瞻性調查研究,及時總結審判經驗,研究制定指導意見。加強司法宣傳工作,及時通過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典型案例、組織專題報道等形式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和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增強依法經營和風險防範意識,努力營造公平有序的經濟秩序。四是加強組織指導。省法院切實加強對大要案件處置工作的監督指導力度,對可能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案件,注重認真研究、精心審理、及時總結經驗,妥善化解矛盾糾紛,切實推動經濟發展,服務“兩個加快”。

四、促進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應對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通過國家和社會的各種力量,全面加強協調配合,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政策,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共同做好有關工作,從而形成聯動合力,為企業創造寬鬆環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一)針對實踐中反映較為集中的法律政策問題,建議有關部門及時加以修改完善,確保法院工作有序高效進行。一是建議修改司法救助的主體範圍,將確有困難的中小企業納入免交訴訟費等司法救助範圍。二是建議通過修改法律或司法解釋的方式,擴大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範圍,賦予部分案件當事人在級別管轄上享有一定的選擇權。三是建議《物權法》實施細則儘快出台,對“金融危機”是否屬民法上的“不可抗力”或“情勢變更”儘快在法律上予以明確。四是建議出台相關司法政策,統一有關糾紛的應對思路和處理尺度。

(二)由省委政法委牽頭成立應對金融危機的協調機構,加強組織協調。由黨委、公檢法、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企業、行業協會、基層組織等相關人員組成,定期交流,加強信息共享、法律研討、工作經驗交流及工作協作聯動。在此基礎上,建立快速反應機制、情況通報機制。

(三)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加強對金融危機的防範和化解。相關單位立足自身職能範圍,進一步提高對集團糾紛苗頭的敏感性,加大矛盾排查力度。對於有矛盾苗頭以及有示範效應、可能引起連鎖反應的事件,及時向本級及上級政法委與政府報送預警信息,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控制、早處置。

(四)由省委政法委牽頭,推動川渝或更多省、市協商形成不同省、市司法機關之間的工作聯動機制。切實加強各司法機關之間互通案件信息、司法工作協作、社會力量配合等方面的合作與協調,共同應對、妥善處理涉金融危機案件。

(五)各級政府在實施各項宏觀調控措施時,進一步規範行政行為,減少行政爭議。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拆遷、環境保護、房地產等領域,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要進一步規範行政行為,儘量減少行政爭議的發生,更加重視通過協調和解的辦法解決行政爭議,幫助企業平穩過渡,安全“過冬”。

(課題組成員:陳明國,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沈茂國,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蔣敏,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徐旭,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室。)

本文刊載於《人民司法》xx年第7期

【第10篇】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強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強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而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則是加快建設新農村和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為了更加科學地開展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開發區,本人對開發區所屬行政村的公共服務體系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調查研究,從中總結出了許多好的經驗,也發現了不少值得注意的問題,並結合開發區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實際,提出一些建議和對策。

一、當前開發區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開發區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大力開展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交通、水利、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近年來,開發區加強了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通過實施“村村通”工程,開發區行政村進村道路全部為水泥路和柏油路;通過水利大建設,農村河塘、水庫整治效果明顯,恢復和增強了河塘的引排和灌溉能力,防汛防旱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通過電網、通訊網絡的改造,現在開發區所屬村落可以平等享受電力和通信服務。

2、新型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基本覆蓋農村

農村衞生一直是開發區衞生事業的薄弱環節。為了加快推進農村衞生事業的發展,保障農民身體健康,近年來,開發區不斷加大對醫療衞生的投入。截止目前,全區已擁有各類醫療機構58家,衞生技術人員111人,民營醫院3家,從業人員80人,其他各類診所、醫務室27家,從業人員112人。新型農村衞生服務體系基本覆蓋農村,尤其是各村都建立了社區衞生服務站,基本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的問題。

3、農村基本社會保障體系正在逐步建立

開發區把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作為統籌城鄉、改善民生的一項政策措施,農村公共服務覆蓋面越來越廣,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養老、醫療、教育等專項救助為主,以其他救助、救濟和社會幫扶形式為補充的社會保障網。到20xx年底,全區農村五保户集中供養率提高到75%,居民參保率95%,農村新合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7.8%。同時,開發區建立了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被徵地農民基本實現了失地必保、即徵即保,符合條件的失地人員按月領取基本生活補助。

4、義務教育普及率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開發區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資源,全區三個鎮街共擁有幼兒園10所、國小6所、中學4所(其中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1所、職業中學1所)。擁有教職工790人,其中中學教職工468人,國小教職工322人;在校生8423人,其中普通高中學生2316人,職業中學生964人,國中學生2065人,國小生3078人。全區農村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100%。

5、農民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就業保障逐漸提高

隨着開發區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耕地面積的不斷減少,農村剩餘勞動力從傳統農業中大量轉移出來。為了切實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開發區從20xx年開始,每年撥付專項資金,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工程”。20xx年,培訓農村勞動力512人,培訓失地農民390人, 就業率達64%;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08人,轉移就業率達80%以上。

6、農村信息化建設成果顯著,科技推廣應用等信息服務相對到位

以往是“要致富,先修路”,現在是“要發展,先通信”。這裏的“信”就是信息的供給與技術服務。開發區農村的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截止20xx年,開發區每百户擁有電腦12.5台,用本户電腦上網的户數佔90%。

二、存在問題

1、基礎設施建設仍落後於城區

一是目前農村修建的道路還不寬暢,也無人進行管理養護,損壞的道路得不到及時的修補,有的道路雖然通到了村莊,但沒有到達農户,更談不上通到地頭。二是通訊還存在盲區,特別是靠山地段,手機信號弱。三是農村衞生環境整治還有待加強,飲用水改造工程速度還不夠快,有的居民還不能夠享受集中供水。

2、醫療衞生環境總體水平較低

一是目前開發區農民看小病基本不成問題,但大病看不起的現象依然存在。雖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經推廣,但是保障水平較低,無法滿足農村居民的醫療服務需求,更無法保障因為看病而導致貧困的農民的生活質量。二是投入還不夠大,雖然醫療機構基本覆蓋村鎮,但是人均擁有醫療資源仍然較少。每個村還只有1個衞生室,且許多問診病房陳舊,必須進行改建或整修;各社區服務中心沒有急救和應急車輛,在院外急救、出診、處理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及開展其他公共衞生服務時極為不便。三是基本醫療服務差距較大,主要表現在醫療機構的設置、人 才引進以及醫療保險體制上。城市裏不僅擁有醫療設備先進的大醫院,也有方便就診的社區醫院,且因待遇好,衞生技術人才也比較多,較好地滿足了城市居民的醫療衞生服務需要。在職的城鎮居民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公費醫療、大病統籌,以及工傷和生育醫療費用報銷等福利,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城市居民看病難的問題。相比之下,農村的醫療條件比較落後、醫師人才較為缺乏,農村不僅人均醫療資源擁有量少,且一半以上的農民距離最近的醫院和衞生室在1-3公里左右。

3、農村基本社保處於低水平保障階段

開發區農村社會保障尚處於廣覆蓋、低水平的階段。20xx年,開發區農村低保對象僅享受120元/月的低保標準,月平均補差89.62元,低於城鎮居民的230元的低保標準和132.45元的平均補差。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仍然以土地保障為主、政府救濟為輔的低水平的家庭保障,沒有建立與城市居民社會保障體系相銜接的真正意義上的保障體制。雖然近年來,開發區加大了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但是限於財政實力,以及農民自身的收入水平與負擔,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不論是覆蓋面還是水平都要低於城市。

4、教育辦學條件相對較差,勞動力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較差,無論從教育經費的投入、教學設備等硬件的配備、以及師資力量等軟件方面,和城區差距明顯。20xx年,開發區農村各級學校生均教育經費為城市的82.5%,農村生均儀器設備折算金額僅為城市的58.2%。同時,由於開發區農村條件相對艱苦,高學歷的年輕教師都不願意到農村教學,師資力量薄弱,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不如城市。從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看,整體勞動力素質水平偏低。在16週歲以上的農村常住勞動力資源中,接受過教育的比重為100%,但接受教育的程度相對不高,造成農村勞動力素質不高。

5、再就業培訓組織化就業程度低,創業培訓後續服務深度不夠

就業再就業培訓由於受培訓能力、培訓項目、就業渠道不暢等因素影響,加之參培學員自身技能素質較低,培訓層次基本限於初級上崗類培訓,另外培訓專業的設置與市場需求不能完全同步,培訓後基本上以分散就業為主,組織化就業程度不高。培訓受資金制約,後續支持服務工作開展不夠,目前培訓的補貼額為人均480元左右,從開始培訓起一直到後續服務,時間跨度達到6個月甚至更長,由於資金不足,後續服務工作大大縮水,深度明顯不足。

6、農村信息性公共服務不暢通

一是信息通信條件不健全。不少農民仍然採取一家一户的室外天線,收視頻道有限;有的村莊雖然有廣播,但大多數是一村一個擴音器,無法實現家家通廣播的目標;大多數的農村沒有開通互聯網。二是生產信息不靈。由於信息通信條件導致了農民的生產信息滯後,影響了農民的生產和投資決策,出現了一些農產品生產不對路的現象,造成了農民的經濟損失。

三、加快開發區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措施

1、進一步加快農村基礎性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

農村基礎性公共服務體系是否完善,直接影響着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影響着農村經濟的整體性發展,影響着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快農村基礎性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

一是着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快農村規劃整治,逐步改造農村居住條件,把農村建設成為整潔、文明、靚麗的新農村。

二是加大農田水利設施投入。按照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要求,重點抓好防洪排灌排澇工程建設和山區水利建設,提高抗災標準,確保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是繼續實施交通道路暢通工程。加大投資力度,完善鎮街公路網絡。對已建成的鄉村道路進行延伸改造,實現村到户、村到地頭道路的硬化,為農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便利條件。

四是加快農村改水工程建設,實施受益人口達1.5萬人的飲用水改造工程。

2、進一步加快農村公益性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

首先,要加大農村教育投入。繼續加快農村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教學設備的投入,抓好農村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農村學校教師待遇,實行農村教師特殊補貼,穩定農村教師隊伍。實施城鄉之間結對交流活動,定期和不定期地組織城區的優秀骨幹教師到農村授課,幫助農村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其次,要健全文化服務體系。建立農村文化娛樂活動場所,組織農民文藝宣傳隊伍,完善和充實圖書資料室,建設朝陽鎮文化中心辦公樓。努力在蘇北縣(區)農村率先實現有線電視户户通。

第三,要加強公共衞生事業建設。加強對公共衞生工作監督管理和指導工作,堅持“軟件”和“硬件”建設並重的原則,逐步更新和完善公共衞生基礎設施,建設朝陽鎮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病房樓。進一步提高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不斷完善農村兩級衞生、醫療、保健體系,為農民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醫療衞生服務。加強農村排污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對農村污水管網進行集中規劃。對農村生活垃圾進行集中處理,為廣大農民提供一個山青水秀的生活環境。

第四,完善公共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目前,開發區公共人力資源市場受場地、資金、人員等方面因素的影響,運作方式較為單一、運營規模較小,不能適應開發區大發展的需要。為此,下一步,應以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功能、推進就業服務“新三化”為核心,完善區人力資源市場服務功能,做實基本服務功能,健全延伸服務功能,推進拓展服務功能。加大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投入,對原區工業公司辦公樓進行改造,力爭在年內建成集人才交流、人才服務、勞務派遣等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管理規範、服務人性化的現代化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同時,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的日常管理,完善基礎工作,健全信息收集渠道,促成勞動力市場運行的定期化、有序化。

第五,要逐步完善農村基本社會保障體系。按照高水平、廣覆蓋的原則,努力將所有的社會成員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實施農民養老保險制度,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實施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保障制度,確保因公用徵地而失地農民的生活來源;建立農村特困户住房幫助制度,改善特困户住房條件;建立農村五保老人集中供養制度,凡是入住敬老院的五保對象,均按城鎮居民低保標準進行補貼,而對散居五保對象按農村居民低保標準加以補助。

3、進一步加快農村信息性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

一是建立新農村信息服務平台。實現“村村通、户户通”的農業信息服務網絡和聯接主要農村科技服務組織的互動式信息終端,搭建農村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平台,為農民提供各種急需的科技諮詢與市場信息、政府信息、氣象信息服務。

二是建立農業專家下農村服務制度。邀請農業專家、技術人員到農村,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上的困難,鼓勵科技人員創辦各類農業科技組織,建立農村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提高專業户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服務農民的能力。

【第11篇】社區服務業發展現狀與對策調研報告

根據市政府*府辦明__號文件精神,我局組成工作組就我市社區服務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採取聽彙報、實地考察、個別詢問、座談討論等方法開展調研活動,對我市社區服務業發展情況有了較好了解。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社區服務業的概念及主要內容

社區服務業是指在政府的倡導、扶持和推動下,以滿足社區成員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為宗旨,以基層街道(鎮)、社區為依託,各類社會主體共同興辦的,具有公益性、地緣性、福利經營性的多元化服務。加快社區服務業發展,對於加強基層政權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對於完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公正和社會和諧;對於提高居民羣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社區服務業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一個特殊領域。政府機構、社區組織、企事業單位、民間團體和社區居民都可以成為社區服務業的投資主體和興辦主體,它是各種社會力量共同開發、服務的領域。社區服務的對象包括社區內的弱勢羣體、普通居民羣眾、駐區單位等各類社區成員;服務內容涉及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社區就業、便民商業、物業管理、文化教育衞生、家政服務、餐飲、修理等許多行業;具有上門入户服務、設點集中服務,無償服務、低償服務、有償經營服務等多種服務形式。

二、我市社區服務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發展現狀

1、社區自治機制得到體現。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健全規範社區各項民主制度,進一步完善了居民會議制度、社區建設理事會制度、民主監督制度、居務公開制度,切實保證居民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監督權。各社區組織了社區志願者服務隊伍,培育和發展服務性社區社會組織,較好地實現了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自治機制。

2、社區服務設施得到改善。為改變城市社區基礎設施落後的狀況,市委、市政府分別在__年和__年開展了兩輪社區共建創建活動,其中第二輪共建創建活動還在進行當中。通過政府、社會、幫扶(駐區)單位、社區自身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全市社區尤其是城鎮社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得到很大改觀,尤其是長期困擾社區服務發展的辦公和服務用房問題得到明顯改善。尤其是中心城區的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平均都達到了300平米以上,都配備了電腦、電視、電話等辦公設施。

3、社區服務網絡基本形成。基本形成了區、街道、社區三級社區服務網絡。如吉州區已有一棟面積達96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中心由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社區居民服務中心和社區服務網組成。中心開辦了35項業務,形成了為民服務四大體系:以法律服務為主的社區法律服務體系,以勞動監察為主的社會弱勢羣體保護體系,以低保、社保、醫保為主的社會保障服務體系,以社區便民利民為主的生活服務、就業服務體系。全區各街道建立了街道社區服務中心,街道各部門全部進入中心開展服務。社區全部建立了社區服務站,開展社區困難羣體救助、再就業服務、家政服務、計劃生育和環境衞生服務、文化服務等。全區各社區“一站四室”(服務站、辦公室、警務室、活動室、醫療室)都相應齊全。通過三級服務中心(站)的建設,區、街、居三級服務網絡初步形成。在醫療衞生服務方面,全區各街道全部建立了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社區建立了社區衞生服務站,開展以疾病預防、醫療保健、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社區醫療衞生服務工作,基本實現小病不出社區,衞生服務全覆蓋。

4、社區服務內容不斷豐富。社區服務已由原來由政府舉辦的針對特殊和困難羣體的福利服務和就業服務發展到由政府、企業、集體、民間組織和個人共同參與的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的覆蓋全體社區居民的系列服務。服務內容包括以救助、勞動保障、就業、安全、計生、衞生、文化、環保、教育、體育等為主要內容的公共服務和以養老、托幼、家政、助殘、幫困、小型商業服務為主要內容的非公益性服務。據不完全統計,僅__年,全市613家托幼機構提供托幼服務55600多人次,370多家家政服務機構提供家政服務78520多人次,240多家中介和代辦機構提供服務31000多人次。

5、服務機構出現專業化和品牌化。__區引進和培育了“萬眾和”,“精誠”等企業化的社區服務機構。“萬眾和”集社區家庭服務、社區就業服務、社區信息網絡技術服務、社區教育服務、社區物業管理服務、社區智能安防服務、社區終端物流配送、社區文化傳播於一體,開發服務項目200多個,創立了“社會化運作、網絡化管理、產業化經營”的社區服務模式,累計提供就業崗位12834個,年產值突破1200萬元,中央、省、市領導和媒體多次視察和報道。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市的社區服務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還存在很多的問題:

1、社區服務設施不夠完善。雖然近幾年通過共駐共建等方式加大了社區建設力度,大部分社區包括辦公、服務用房以及其它基礎設施條件得到較大程度的改善。但還有部分社區缺辦公、服務用房(有的社區辦公、服務用房面積不足100平方米)、辦公和服務條件落後的面貌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為社區羣眾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手段還比較弱。

2、對社區服務業的認識不夠。目前社會各界對社區服務業的界定不夠明晰,社區居民在單位制逐漸解體,政企分開、政社分開的市場化取向改革的今天,羣體歸屬感仍在單位,社區意識不強,對社區服務的認識模糊,參與程度不高,整體活力不強。企業辦社會,單位辦社會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轉。人們對社區服務業存在擇業觀念上的偏見。目前仍舊有不少人認為從事服務業社會地位低、勞動強度大、收入少等,造成社區服務業許多崗位閒置無人幹,而下崗人員又紛紛找活幹的局面,或者在一個崗位上不能長久堅持下去,既阻礙了社區服務業的發展,又影響了就業面的擴大。相關部門對社區服務業的政策扶持不夠有力,使社區服務業的開拓和發展受到很大限制,難以向更高層次發展。

3、社區服務業的產業化程度不高。缺乏資金投入和龍頭企業的帶動引導。我市的社區服務業佈局零散,服務面窄,層次低、規模小、經濟效益差,難以形成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局面。社區服務區域發展不夠平衡,社區服務的產業化程度還有待提高。

4、社區服務隊伍素質良莠不齊。我市從事經營性社區服務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專業社會工作者和管理人員嚴重缺乏,一般都是無其它就業選擇的人員,甚至是失業人員加入到服務隊伍的行列,文化科技素質普遍不高,沒有接受過比較系統的社區服務工作的專業訓練,服務技能和開拓市場的能力有限,不能及時地採集信息和有效地配置資源,已成為制約社區服務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社區服務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以社區為載體發展便民服務、家政、保健、休閒、娛樂的社區服務業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顯出來。社區服務業將成為服務業中重要組成部分。既可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發揮“社會服務”功能,又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揮“社會保障”功能。

下一步我市的社區服務業要以滿足社區居民的物質文化需要為社區服務業的出發點和歸宿;堅持凡屬福利性服務項目,以政府主導、公共財政保障為主;凡屬經營性項目,以企業或其他社會組織創辦為主,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堅持社區服務社會化,努力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對象公眾化,服務方式多樣化,服務隊伍專業化。從各地區、各社區的實際情況出發,既注重整體推進社區服務業,又突出解決薄弱環節和重點問題;既要體現政府支持,又要量力而行防止包攬。區分社區服務業的不同類別和居民的需求狀況,給予不同的扶持政策和扶持方式。

(一)對策

1、加強社區公益性服務。

①進一步健全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服務。積極構建覆蓋社區各類弱勢羣體和優撫對象的新型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和社會優撫的工作體系和服務體系。完善市、區(縣、市)、街道(鎮)和社區四個層次的幫扶救助和勞動保障服務體系,做到工作有隊伍,經費有保障,辦公有場所,服務有制度。完善動態管理機制,形成科學規範的社會救助制度。完善優撫對象撫卹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確保優撫對象生活水平不低於當地平均生活水平。

②進一步健全社區為老服務。初步建立起以老年福利、生活照料、醫療保健、體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務為主要內容的老年服務體系,基本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目標。加快老年養老設施建設。城區規劃建設一批老人公寓(託老所)。積極探索推進居家養老模式。加強社區老年醫療保健工作。開展老年健康諮詢、老年保健、老年護理和臨終關懷等服務,在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開設老年康復病房(區)。開展社區老年人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市民學校、社區學校等載體的作用,滿足老年人的學習需求。進一步完善老年活動設施。

③進一步健全社區就業服務。構建組織健全、設施完善、程序規範、服務到位的就業幫扶和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體系。健全街道、社區管理服務組織,發揮基層黨組織、退休人員自管組織、志願者隊伍及其他社會組織的作用,使企業退休人員及特殊困難人羣社會保障服務更加優化,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發展社區公益性就業組織和非正規就業組織,鼓勵失業人員和殘疾人自主創業興辦社區就業實體。大力開發與社區居民生活相關的社區環境綠化、衞生清潔、安全保衞、設施維護、停車管理等服務崗位,開發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後勤社會化服務崗位,廣泛吸納低保、失業人員和殘疾人就業,積極援助有困難的婦女就業。增強再就業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提高失業人員的再就業能力,提高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參加技能培訓的比例。

④進一步發展社區治安法律服務。健全以公安機關為骨幹,以羣防羣治力量為依託,以社區和轄區單位防範工作為基礎的社區治安防範體系。要健全社區警務、人民調解、信訪處理等制度。要建立公安牽頭,有關部門相互配合,轄區單位支持,社區居民參與的羣防羣治隊伍。深入開展 “平安社區”建設。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諮詢和維權服務,為困難人羣提供法律援助。積極開展社區矯正工作,健全組織,明確職責,完善措施,規範運作。

⑤進一步發展社區文體科教服務。健全街道、社區文體科普骨幹隊伍,加強基層社區羣眾性文化娛樂、體育健身團隊和科普宣傳隊建設,舉辦社區鄰居節、文化藝術節、體育健身節和科普活動周,組織開展文藝演出和電影進社區“雙百場”等為居民喜聞樂見的科教、文體、法律、衞生進社區的各項活動,並形成制度。發展社區教育。建立市民學校,開展經常性的教育活動,創建“學習型”社區,構建終生教育體系。加強社區文體科普設施建設,積極推進企事業單位文體科普設施向社區開放,加強服務設施管理。

⑥進一步發展社區醫療衞生服務。按照區域衞生規劃要求,基本形成以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社區衞生服務站為基礎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網絡,城市社區衞生服務實現全覆蓋。積極開展以疾病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社區醫療衞生服務工作,實施“健康知識進社區”和“醫療專家進社區”工程。建立健全社區衞生服務機構人員、技術、設備准入、管理和監督制度,形成較為完備的社區衞生服務政策體系。

2、加強社區非公益性服務。

積極把與市場化商業聯繫緊密、營利性、適宜產業化的社區服務項目,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和企業與事業分開的原則,實行企業化管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依法納税,逐步減少直至取消政府的直接投資。

①促進社區便民利民服務業發展。新建居住區要按住宅面積的一定比例,設置以經營糧油、副食品、小百貨等生活日用品為主的綜合超市、便利店、快餐店和綜合便民商業服務點。通過直營、特許或連鎖等方式,大力推進社區便民、便利連鎖網絡建設,不斷改善老居>;:請記住我站域名/<住區的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增強商業網點服務功能,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加快發展社區醫藥、保健、洗染維修、代理服務等新興服務網點,努力培育和發展一批連鎖化、品牌化、規範化的社區服務企業。鼓勵單位、>;社會團體及個人等各種力量共同興辦社區養老、助殘服務事業,積極探索政府鼓勵、社會創辦、自主運作的福利服務社會化新路子。積極推動放心早點店、放心肉專賣店、放心食品專櫃覆蓋全市社區。鼓勵有條件的商業服務企業在社區服務站設點,開展“四上門”(送貨上門、送餐上門、修理上門、回收廢舊物品上門)服務,發展網上購物、網上服務,促進社區商業服務網絡化、規範化、產業化。

②促進社區家政服務業發展。鼓勵發展家庭保潔、烹飪、保姆、老年人護理等多種類型的社區家政服務,重點扶持一批規模較大的社區家政服務公司。整合各級社區服務中心,建立覆蓋市內各社區的家政服務信息網絡系統。加強培訓,提升家政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技能,大力提高社區家政服務人員的持證上崗率。

③促進社區物業管理服務業發展。新建住宅區全部實施物業管理,積極探索和推進舊小區物業管理。建立業主與物業企業雙向選擇的機制,鼓勵上規模、上檔次的物業管理企業進小區實施物業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專業化管理水平。物業管理專業人員的持證上崗率達到100%。

(二)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把社區服務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完善市、區、街道(鎮)、社區四級社區服務組織領導體系。健全市社區服務工作協調機制,及時研究、協調加快社區服務業發展的重大事宜。各城區、街道(鎮)也要建立相應的制度,理順本轄區內社區服務管理體制。各有關部門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職,為社區服務提供指導和保障。

2、完善政策制度。各區、縣(市)要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分別制定本地區社區服務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明確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市各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本行業的具體實施計劃,在就業崗位開發、困難救助、醫療保健服務、社區服務中心管理、社區呼叫信息化服務、證書管理、中介服務機構培育、資金籌集等方面制定相關的管理辦法及制度,並認真組織實施,確保社區服務業健康、有序發展。

3、加快社區設施建設。按照國家和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社區建設工作有關文件精神,切實落實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的問題。新建小區的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住宅區建設規劃。新建住宅區社區基礎設施建設要納入建築設計規劃,必須與小區開發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鼓勵企事業單位以及有條件的機關後勤服務設施面向社區居民開放。

4、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為加快社區服務業的發展,市、區政府要在立項審批、資金扶持、設施保障和税收減免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市、區兩級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作為社區服務業專項發展資金,對公益性的服務項目予以保障;對福利經營性的服務項目給予一定的支持;對社區服務業中純經營性的、社會效益和市場前景良好,但初期運作困難的項目,可採用貼息或一次性補助等辦法給予扶持。對符合有關條件的服務項目,要給予相應的税收減免。同時,採取項目管理的辦法,鼓勵企事業單位和民間組織開辦社區服務項目,興辦社區服務企業。積極爭取國家社區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為我市社區服務業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5、加快社區服務業機構和隊伍建設。積極發展社區民間組織,建立政府對社區公益性民間組織的評估和資助機制,促進社區民間組織和非營利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調動社區非營利組織提供社區服務的積極性。鼓勵發展並規範管理社區民間組織和非營利組織。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培訓,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提高管理服務能力。加強社區服務業從業人員崗位職業培訓,提高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

6、大力發展社區志願服務。建立健全市、區、街道(鎮)、社區四級社區志願服務隊伍。規範社區志願者組織管理,將其納入社會組織管理範疇,實行註冊、登記和管理。積極支持社區志願服務組織開展社區志願服務活動,重點抓好社會救助、助殘、優撫、就業、為老、文體等服務項目,摸索建立“時間銀行”、“服務儲蓄”等社區志願服務激勵機制和制度,採取委託制的辦法,將一部分社區公益性服務項目委託社區志願服務組織管理、承擔,不斷開拓社區志願服務新領域,積極發揮他們在社區福利服務中的骨幹作用

7、加快社區信息化建設。整合各級社區服務中心,實現社區服務信息資源的整合、交換和共享,使居民通過多種形式的信息化手段享受有關便利服務。積極向市民和社區工作者提供信息技術知識和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培訓,提高全民信息化水平。加強對全市社區信息化推進的考核和引導。

通過5年努力,全市基本建立起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城鎮建設、產業結構相適應,多種經濟並存、管理效益優良、社會互助經常、羣眾參與踴躍、服務手段先進、覆蓋範圍廣泛和服務門類齊全的社區服務業網絡,努力實現困有所助、難有所幫、需有所應的社區服務業發展新局面。

【第12篇】科學發展觀服務新農村調研報告

用科學發展觀引領黨員幹部

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_____鎮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報告

今年以來,_____鎮新的領導班子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突破_____”和“三聯一包”的大好機遇,圍繞“生態立鎮、工業強鎮、科技富鎮、和諧興鎮”的中心發展思路,全面、深入、紮實、持久地推進基層黨員幹部隊伍建設,為服務新農村打牢組織基礎。

一、農村黨員幹部隊伍現狀

二、用科學發展觀引領黨員幹部服務新農村建設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書記抓、抓書記”工作思路,通過教育培訓、幹部選配、考核激勵等措施,狠抓基層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是依託教育培訓,提升基層黨員幹部整體素質。幾年來,鎮黨校各項配套設施建設一直不是很健全,師資力量小,培訓課次少,參訓人員範圍狹窄,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黨支部書記經常性受教育。3月初,鎮黨委對黨校進行了改建、整修、掛牌,新建黨校辦公室,成立“_____鎮黨校教務委員會”,由黨委書記擔任校長,配備了相關人員和制度,向市、區有關部門發出書面聘書21份,聘請上級黨校教師、有關領導、專家擔任兼職教師。自3月以來,已利用黨校陣地累計開展農村環保、科學發展觀、土地利用和管理、平安農村建設、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等多次專題培訓,農村黨員幹部參訓累計達650多人次。以慶“七一”活動為載體,組織全鎮機關幹部和村主要負責人聽黨課、温黨史,參觀學習了張村、孫家疃、羊亭等鎮的新農村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先進典型,集中開展了學習討論下半年工作規劃座談會,採取多種形式,提升農村黨員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增強他們的“雙強雙帶”能力。

二是依託幹部選配,配高配齊農村支部班子。採取“一村一干”和“一片雙包”的方式,每個村選配一名包村幹部,每個片選配一名領導幹部和一名片長,對日常黨建和任期目標管理工作齊抓共管,形成以上至下強勢帶動的效果。年初,結合幾個組織基礎薄弱村的村情和幹部工作表現,先後將徐家莊和報信村的村委會主任培養成黨支部書記,選派羣眾威信高的內退老同志任雅格莊村黨支部副書記,選派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同志掛職西於家村黨支部書記,進一步提高了書記主任“一人兼”比率,提升了村級班子的整體素質和凝聚力。

三、存在問題

通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新農村建設,_____鎮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村民民主自治意識增強,廣大農民已從中償到了甜頭,得到了實惠,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然而,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思想認識有待提高。部分農村黨員幹部沒有理清和羣眾之間的關係,不能依靠羣眾、發動羣眾、切實走羣眾路線,雖然對新農村建設的熱情很高,願望很迫切,但籌不到資金,思想消極,工作積極性不高,“兩眼向上”和“等、靠、要”的依賴思想比較嚴重,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二是推進工作急功近利。主要是村在制定任期目標時,出於多爭取項目、政策扶持的考慮,對於部門、企業支持幫扶的期望值過高,一旦幫扶部門拿不出資金,計劃根本得不到實施。也有的村在推進村莊和基礎設施建設中沒有考慮籌資能力和經濟實力方面的實際,自行出台扶持政策或盲目滿足羣眾改善條件的願望,普遍出現舉債搞建設的現象,有的村舉債高達幾十萬元。

三是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專業合作組織剛剛起步,在技術指導和服務三農的作用沒有真正發揮出來;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絕大多數硬化後的道路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果沒有建立完善的管護和責任機制,農民羣眾自我管理的組織沒有建立,少數有經濟實力的村也僅僅安排了個別的清潔工、管護工,公益設施的管護還不到位,影響到設施的使用效益和使用年限;在村辦公場所的建設上,新改擴建的基層組織活動場所管理滯後,圖書資料、電教設施、桌椅刊板、活動器材等各項配套設施的設置缺乏資金和渠道來源,即使已經具備的,也難以得到很好的維護和保養,使大量的資源閒置,影響了基層組織工作效率。

四、對策建議

一是運用科學發展觀,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核心作用。發揮黨支部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村民幹事創業激情,深入挖掘村民的才幹,積極引導村民在新農村建設中建功立業;發揮黨支部的先鋒作用,積極為村民在農業種植、畜禽養殖、外出務工、新農保等生產、生活中提供全面優質的服務;發揮黨支部的保證作用,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辦村民所需,解村民所困,切實解決好村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廣大村民享受新農村建設成果。

二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強農村黨員幹部素質建設。首先,要不斷強化對農村黨員幹部的教育引導。引導農村黨員幹部深入掌握科學發展觀和新農村建設的精神實質,切實把促農增收作為中心任務,積極引導農村黨員幹部開闊眼界,多位思考,組織羣眾不拘一格謀發展。針對農村部分黨員幹部和大學生村官政治基礎薄弱、致富經驗欠缺、領富能力低下等具體情況,組織黨員幹部集中學習新農村的政策、農村法律法規、農業產業化知識、適用技術、村務管理等內容,把新知識、新信息、新技術傳播給黨員羣眾,提新農村黨員幹部和大學生村官的綜合素質和致富、領富本領。選派優秀農村黨員幹部到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參觀學習,進一步開闊農村黨員幹部視野,明確新農村發展方向,切實增強其帶領羣眾脱貧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緊抓發展不放鬆,用新農村建設的成果檢驗基層黨建成效。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新農村建設中,黨組織就是要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理念,把加強新農村黨員幹部隊伍建設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融為一體,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際成果檢驗農村黨建工作。沒有一個堅強的黨組織,沒有一支堅強的黨員幹部隊伍,就不可能帶領羣眾建設新農村,因此要着力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到實際工作中,始終保持農村黨員幹部的生機和活力,才能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第13篇】優化税收服務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動力工作報告

新《税收徵管法》第一次將税收服務納入税收徵管行政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併為納税服務工作的確立提出了法律上的依據和要求。結合税收特點,充分發揮國税職能作用,搞好優質服務,這不僅可以融洽徵納關係,也是優化税收環境的需要。因此,優化税收服務成為當前基層税務機關和税務幹部應認真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

一、當前基層税務機關在優質服務上存在的不足

經濟是税收的基礎,企業是社會經濟的細胞,只有有了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才能有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企業,也只有有了企業的健康發展,才能推動國民經濟和税收的高速增長。為納税人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既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税務機關和税務幹部義不容辭的責任。

近幾年來,館陶縣國税局在全縣行風評議中連續奪冠,在為納税人提供優質服務,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也應清醒地看到成績面前的不足,在為納税人服務方面仍有不盡人意的地方。近期,為進一步改進我們的服務工作,我們深入轄區企業和納税人中間,進行了廣泛調研,經過在與納税人面對面的座談和交心,一些納税人坦誠地道出了他們在服務上的新的要求和國税部門在納税服務上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執法問題。希望不要再出現以往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虛收。在以往季度、半年、年終等重要時間階段,基層徵收機關存在重任務輕服務現象,這也是歷年來國税一些領導和幹部的一種思維定式,至今給納税人留下陰影。二是“管理者”思想的問題。納税人反映,隨着全縣國税行風建設的深入持久的開展,基層國税機關和税務幹部以往那種“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衙門作風有了很大轉變,在為納税人的服務態度上有了很大改進,但一些基層税務機關和税務幹部公僕意識仍然不牢固,管理者思想仍然存在。主要表現在“管理者”思想作怪,唱高調擺架子,遇到納税人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官腔十足,有管理身份的優越感。三是支持幫扶力度還需要加大。一個時期以來,國税機關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在執行國家各項税收優惠政策上,對生產經營困難企業和下崗職工幫扶上沒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四是税法宣傳和服務手段、形式、內容上單調。納税人迫切希望税務機關提供更加便捷的税收信息反饋和政策指導諮詢,形式和內容上要繼續創新,使納税人真正從現代化的信息服務中受益。

面對新形勢下納税人對我們税務機關的高要求,我們要認真對待,認真研究解決税收服務中存在的問題,採取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搞好優質服務,促進地方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二、基層國税機關搞好優質服務,必須做到“三個轉變”“三個促進”

搞好優質服務,基層税務機關和税務幹部必須樹立公僕意識,轉變工作作風,以規範公正的執法,優質高效的服務、真正從思想上和感情上拉近税務機關和納税人之間的距離,做到三個轉變:

1、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正確處理服務與管理的關係。在以往的工作中,税務機關的管理力度要遠遠大於服務力度。但隨着法制化大環境的形成和納税人納税意識的不斷提高,税務機關和税務幹部的工作重心需要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為納税人做好深入細緻的税法宣傳和服務。從近年來查出的很多納税問題看,大多數屬過失性違法,而按照新《税收徵管法》的有關規定,對過失、故意違法的處罰都是一樣的,這樣一來,納税人反映就比較強烈。這裏面雖然有税法設置的原因,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税務機關工作還不到位,壓濾機濾布為納税人進行納税服務和納税指導還有缺陷。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就是要求基層税務機關和税務幹部,在新的形勢下,走出原來徵收幹部完任務、稽查幹部找毛病的思維模式和誤區,承擔起為納税人在納税方面釋疑解難的義務和責任,真正從思想上轉變觀念,站在納税人角度上換位思考,為納税人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服務和税法諮詢。

2、從傳統手段向信息手段轉變。為納税人提供信息性服務,是基層税務機關和税務幹部一項重要工作。上半年,我們已在全縣500多户納税人中進行了問卷調查和發放了徵求意見卡,從納税人反饋的意見看,他們最企望的是基層税務機關和税務幹部能為納税人多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服務。信息服務對納税人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它可以減少納税人過失性違法,降低納税人的納税風險,同時也減少了税收徵管難度。過去,我們在信息性服務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每月、季度、半年和年終按區域和行業劃分,給納税人開輔導課,講解税收政策,聽納税人反映疑難問題,免費向納税人發放有關税收資料等。隨着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税收信息服務必須更加及時快捷,提高信息服務的時效性。因此,我們國税局下半年已在辦税服務大廳安置了税收政策觸摸屏,宣傳最新的税收政策、法規,國税局各所、科室的職能分工等,使納税人能在第一時間內全面快捷地瞭解所需各種信息。

3、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基層税務機關和税務幹部應想納税人所想,急納税人所急,注意傾聽納税人的呼聲,切實解決納税人在納税中存在的問題。要特別關注在工作實踐中國家政策沒有考慮到,納税人又有反映的一些問題。國家的税收政策,通常是針對一些共性的問題制定的,對於税收工作中遇到的特殊性問題,凡納税人有反映的,基層税務機關作為執行單位,就應主動及時向上級機關彙報,主動肩負起服務的責任。做到“符合政策的堅決辦、手續齊全的立即辦、行動不便登門辦、有困難的幫助辦、複雜事情協調辦、份外事情協助辦”,及時解決納税人提出的問題,做納税人的貼心人。

搞好優質服務,還應以行風建設、文明創建、基層規範化管理為依託實現“三個促進”:

1、以文明創建促進優質服務。廣泛開展爭創 “文明税務所”“最佳辦税服務廳”“青年文明號”競賽活動,進一步加大創建文明税務分局(所)、文明辦税服務廳力度。把辦税服務廳和基層税務分局變為納税人的温暖之家,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真正從感情上拉近與納税人的距離。

2、以行風建設促進優質服務。進一步提高對行風建設的認識,明確 “讓社會滿意,讓企業滿意,讓納税人滿意”的目標,自我加壓,找準問題,以查促糾。通過在企業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聘請特邀監察員和義務監察員的方式,定期徵求他們對行風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對查找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整理,認真進行對照檢查,舉一反三,找出原因,限期改正。

3、以基層規範管理促進優質服務。把規範管理的重點放到漏徵漏管、一般納税人認定、專用發票發售管理、重點税源管理、小規模納税人定額等關鍵環節,細化各項制度和責任。加大對易發生問題的關鍵部位和環節的監督力度。

三、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必須結合税收特點,充分發揮國税職能作用

1、做好規範執法的税官。基層税務機關和税務幹部只有依法治税,規範執法,才能為企業創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只有在服務中全面掌握納税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發展情況,才能贏得企業對税收工作的支持、參與和配合。比如,按照税收優惠政策,一些福利企業和出口企業的税收,應即徵即退或先徵後退。數年來,我局就把優質服務與落實税收優惠政策相結合,在嚴格把關的基礎上,凡符合政策規定應退税的企業,都做到主動為企業退税。幾年來,已為20餘户(次)企業直接減免(含免抵税款)、先徵後退、即徵即退税款上百萬元,為企業的良好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優化了經濟發展環境。

2、做好鋪路搭橋的“紅娘”。基層税務機關有較寬的信息渠道,税務人員在工作中對整個税源情況比較清楚。因此,在服務中要及時為納税人傳遞溝通有價值的經濟信息,為企業發展適銷對路的產品提供信息幫扶,增加企業效益。要把服務重點放在為困難企業和下崗職工尋求信息幫扶上,使其能儘快擺脱困境。幾年來,我局堅持深入轄區宣傳國家的有關税收政策,為納税人提供經營銷售信息達200多條,送法上門上千次。

3、做好保駕護航的衞士。要從税源實際出發,充分發揮税收的職能作用,在與各項税收政策相吻合的同時,盡力讓納税人享受到應該享受的優惠政策,要用足用好國家的各項優惠政策,凡符合國家税法,符合税收管理權限規定等原則,積極主動為企業提供政策諮詢,做到既用政策調控税收,又用政策扶植税源,為企業創造了寬鬆的發展環境。

4、做好獻計獻策的參謀。税收工作既是調節經濟的扛杆,又是宏觀控制微觀搞活的工具。基層税務機關和税務幹部要充分發揮税收的經濟槓桿作用,濾布發揮自身優勢,選擇對經濟發展和税收增長有重大影響的項目,做為重點幫促對象。我局數年來一方面充分發揮税源大户駐廠員的作用,積極參與企業謀劃,為企業培訓財會人員,搞好成本核算;另一方面把下崗職工做為當前的一項重點幫扶對象,採取送温暖、送信息、送優惠,為下崗職工再就業提供方便,搞好服務。

5、做好税收政策的宣傳員。把納税人最關心的問題作為當前税收宣傳的重點,如:税務登記證辦理、一般納税人認定、年審、撤户,哪些企業和產品可享受國家的税收優惠政策等方面。為做好此項工作,僅今年税收宣傳月期間,我局就印製了15000多份《税收徵管法》、《税收徵管法實施細則》、一般納税人認定須知、優惠政策等宣傳單,派出100名(次)幹部,分成12 個税法宣傳小組,深入到全縣各個鄉鎮,開展税法進社區宣傳活動,在宣傳中針對納税人關心的問題,把下崗職工在就業、個體户起徵點等優惠政策作為宣傳側重點,作為主要宣傳內容,使羣眾和納税業户明白了哪些個體户可以享受優惠政策,也給我們的管理工作減少了不少麻煩。

6、做好地方政府和各職能部門的協調員。凡年初上級下達税收計劃、季度、年終任務進展完成情況,工作有重大舉措,我們國税機關都主動及時向地方政府領導進行彙報,使他們隨時隨地掌握國税的工作情況,以取得對國税工作強有力的支持。主動協調好與公安、工商、地税、檢察、法院等系統的關係,確保關係融洽,互相協作,互相支持。為此,我局與縣檢察院聯合成立了預防職務犯罪辦公室,與公安局聯合成立了公安室,對羣眾舉報的各類税務違法案件都做到及時互通情況,定期交換意見,各方合作非常融洽愉快;定期請縣委、政府、人大代表對國税工作進行督導,使社會各界對國税既加強了監督,也增加了瞭解。

【第14篇】服務經濟建設推動職教發展的工作報告

※※※邊陲☆☆縣是※※面向陝、渝的門户,雖是山清水秀之地,卻是國家級貧困縣和全省十二個財政特困縣之一。瘠土之上的職業教育經過風風雨雨的發展,仍步履艱難,嚴重影響了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制約了縣域經濟的發展。呈現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一是山區農民的經濟收入發展緩慢,自然災害發生頻繁,許多家長無力送子女上學,不少的家長即使送子女上學了,也希望子女能在國中畢業後外出打工或謀生就業,以緩解家庭經濟困難。二是畢業生不包分配的改革被人們接受需要一個緩衝過度期,在這個過渡期,人們的思想還禁錮在不包分配就不讓孩子讀書的怪圈中,有些人甚至認為讀中職不划算。三是用人單位盲目追求高學歷,誤導老百姓盲目“求學趨高”,去擠讀普高上大學的“獨木橋”。四是職業學校面對突如其來的分配製度改革,怎樣去適應市場,調整專業,探討人才培養模式,開拓人才就業安置市場,也需要一個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外樹形象,內強素質,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拉動了招生及畢業生就業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宣傳力度,爭取政府和社會支持,擴大職教影響。

我們通過“行千里、進萬家”活動、以及新聞媒體各種途徑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在宣傳過程中我們注重了向領導宣傳,積極爭取他們的重視;向社會宣傳,爭取全社會的支持;向學生和家長宣傳,提高他們的認識,形成共識。我們通過大量宣傳,宣傳了職業教育、宣傳了招生政策、宣傳了學校,取得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形成了職業教育氛圍。僅近年政府和各方面就籌資二十餘萬元建成了到校園的1公里水泥路,安裝了漂亮的路燈,方便了師生。

二、優化育人環境.薰陶學生情操。

學校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基礎工程來抓,在全縣率先建成花園式學校,發動師生,通過勞動使學校的路、場、舍、園,花草樹木和諧成景,相映成趣,投資十萬餘元的文化長廊一個傍山依水,古色古香,文化底藴豐厚,是學生學習、交流的佳境;一個集停放車輛、法規教育於一體,隨時警示提醒師生的行為。巧妙設置的警示牌,刻意提煉的辦學觀念,激發學生做老實人,做有志人。“遠志、博學、創新”的校訓,提醒學生為了明天,今天要努力。計算機專業作為特色專業,讓學生明確是非,規範網絡行為是學校抓德育工作的一個重點。我們通過組織學生學習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通過網絡安全事故的報道,警示學生,隨時提醒學生正確取捨網絡信息,在網上謹慎交友。在教學過程中努力規範學生網絡行為,幫助學生增強網絡法制和網絡倫理道德觀念,提高是非分辨能力,使其在網上的行為符合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的要求。

三、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幫成才者圓大學夢,增強學校的吸引力。

學校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注重教學常規,探索職業教育教學規律。一是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特點,制定出教學計劃、教學檢測細則和教學獎懲制度,並嚴格按照制度檢查教師備課、講課、聽課、説課、作業批改、月考等。二是經常開展“彙報課”、“公開課”和教學大比武活動,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教學專題研究,僅今年就有教研論文在市級或省級刊物上發表,有3教研論文在縣級刊物上發表,2論文在省、市獲獎。十堰市規劃課題“職業教育招生及就業制度改革研究”基本結題。學校編輯教學論文集兩本。三是對學生突出技能訓練,成立各學科興趣小組,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提高實際操作能力,適應上崗就業的需要。四是加大教學投入,改善了辦學條件。投資五十多萬元份購置了一台新的投影儀,添置了60台多媒體電腦,建成了2個多媒體教室和一個多功能教室。五是突出抓好畢業班管理,確保大學聯考上線人數。20__年首屆大學聯考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20__年我校綜合高中學生周文林以590分的成績成為全縣高職大學聯考狀元,第三名,第四名也均出自我校。

四、面向市場辦學,助有志者走上創業路,服務農村經濟。

作為全縣唯一的一所集職業中專、綜合高中於一體的綜合學校,我們堅持“升學與就業並重”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既保證有升學要求又符合條件的學生園了大學夢,又對需要上崗就業的中專生一次性妥善安置就業。學校一是充分認識到畢業生就業工作直接關係關係到中職學校的生存與發展,畢業生就業牽動着每一位學生與家長的心,影響在校生的學習情緒與質量,嚴重地影響當年的招生,必須花大氣力抓好,學校在人員特別緊張的前提下,成立了畢業生安置辦公室。二是學校在千方百計抓教學質量的同時,通過入學教育、學科教學滲透、就業指導課、上崗前培訓等途徑,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為上崗就業奠定基礎。三是多方合作,廣泛聯繫,建立畢業生就業網絡,畢業生上崗後,堅持跟蹤服務制度,保持與畢業生的聯繫,隨時與他們交流思想,解決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們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但由於我縣地處偏僻,經濟落後,加上就業市場機制不夠健全,聯繫考察跟蹤服務費用太高,畢業生就業工作仍然是制約學校發展的“瓶徑”。政府、學校和社會各界應在解決中職學生就業問題上多做工作,為他們順利就業尋找出路,尤其是提高就業的收入水平。

一、強化政府行為、規範勞動力就業市場。

首先,加強宏觀調控,完善就業市場。政府要認真研究對有效的調控手段,加強宏觀管理與指導工作,對用人單位和學校同樣加以指導和管理,主動為學校和學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務和指導。要在畢業生就業過程中,通過法律的、經濟的和行政的手段進行宏觀調控,維護供需雙方的合法權益,制定靈活優惠的政策,暢通畢業生就業渠道;迅速出台相關的政策,規範人力資源流動渠道,嚴厲打擊人販子,不讓畢業生流入非法中介機構。

其次,建立健全高效運轉的就業網絡,保證信息真實、透明。這種信息應主要來自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等使社會學生、家長真正信得過的部門,而不能過多來自於中介、甚至是個人。向公眾發佈的各種信息必須是真實的。政府有關部門要嚴格把關審核,最重要的是建立官方的信息網絡,通過各種媒體及時向社會公佈,給中職畢業生就業上崗提供幫助。勞動人事部門應時刻掌握學校人才人力資源儲備情況和社會需求情況,及時組織和安排畢業生就業。學校要密切關注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發展進程,及時調整更新專業設置培養社會急需的人才,校際間應建立起人才和信息資源共享的機制。

第三、勞動人事部門認真履行其職能,在畢業生畢業安置前協助他們辦理好各種證件和手續,安置後與當地勞動部門聯合以保障畢業生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尤其是要給畢業生相應的工資待遇和發展空間。運用其在全國的機構網絡,在就業人員、用人單位、當地社區和政府有關管理部門之間建立、完善信用體系,給中職畢業生的就業發展搭建一個良好的平台。

二、學校要為畢業生順利實現就業創造條件

一是學校應通過開設就業指導課、舉辦就業知識講座等方式,使畢業生了解國家就業形勢及就業政策,加強對擇業觀念、國情的教育,拓寬學生的就業思維或就業渠道,使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二是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狀況,有目的地實現教學和管理,增強辦學的預見性和主動性。三是學校應採取多種形式宣傳學校的辦學條件和辦學特色及畢業生情況,積極聯繫用人單位,建立多個畢業生就業基地。四是教育中職畢業生要把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需要結合起來,主動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抓住機遇,找準自己的位置,通過各種途徑參加一些和自己本專業相關的自學考試和專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積累就業資本,從而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競爭力。

【第15篇】開展科技攻關活動 服務企業經營和發展的調查報告

開展科技攻關活動 服務企業經營和發展的調查報告 成立青年科技攻關小組,組織青年科研骨幹開展科技創新,努力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促進企業經營和發展,是團組織服務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措施和途徑。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今時代,如何在引導青年開展科技攻關中提供更加切實有效的服務。

如何在企業的改革和發展中拓寬團的工作領域,充分發揮團組織的助手和後備軍作用,是當前各級團組織面臨的重要課題。為此,我們就目前我市企業開展青年科技攻關活動的總體情況深入到華盛公司、製藥集團、金港科技等企業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研。

一、近年來我市企業青年科技攻關小組在推動企業改革與發展中發揮的主要作用近年來,伴隨着國企改革的步伐,企業團組織在企業中的職能、性質、地位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各級團組織積極適應新的變化,通過成立科技攻關小組,開展科技創新,在服務企業發展、服務青工成長成才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極大地拓寬了團的工作領域,為團組織贏得了一席之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青年科技攻關小組在企業的生產與經營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如華盛公司團委組建的電廠科技攻關小組三年來共開展了重油改造、鍋爐三次風管改造、輸灰機改造、循環水泵ups電源改造、射水抽氣器改造、凝汽器膠球清洗裝置改造、主蒸汽保温改造等30多個較大的科學技術改造項目,近100項小改革,處理大小缺陷1萬多項,共為電廠節約生產成本400多萬元;鋁廠科技攻關小組開展了調整陽極換極模式、陽極鋼爪保護環等27項技術革新,共為企業創造效益1000多萬元。製藥集團滴眼劑車間qc小組“降低f57—a灌封機灌封穿漏率”為企業創造效益400多萬元,金港科技攻關小組鑽研併發明瞭適用於石油化工領域的防爆水封缸,為企業創造效益200多萬元;二是培養了一大批青年崗位能手。

近五年來,我市湧現出了市級青年崗位能手200多名,伍雄等30餘名青工被評為省級青年崗位能手,劉訓生今年還被評為全省十大傑出青年崗位能手;三是推出了一大批優秀科研成果。今年以來,市制藥集團滴眼劑車間qc小組科研成果“降低f57—a灌封機灌封穿漏率”在二oo三年全國醫藥質量管理小組成果發表交流會中榮獲一等獎及最佳製片獎,該小組還被命名為國優qc小組,此外,該公司小容量注射車間qc小組“控制裝量,提高利巴韋林注射液燈檢合格率”獲三等獎。

華盛公司《60ka自焙槽預焙改造綜合技術》獲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金港科技公司科技攻關小組發明的防爆水封缸獲得了由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和實用新型兩項專利證書,該公司“十佳青年” 朱維斌和朱自清以《催化裂化裝置低壓瓦斯全回收系統研究》獲得了市政府頒發的科技二等獎;四是初步構建了較為完善的青年科技攻關活動運行機制。

各級團組織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不斷完善科技攻關活動的組織機構和科研程序,已建立起較為完善,操作性較強的科技攻關活動運行機制,促進了青年科技攻關活動的穩步發展,也有效地促進了企業青年創新創效活動的深入開展。如潛江製藥集團團委八年來,每年都組織開展qc成果發佈會,展示科技攻關小組的科研成果,華盛公司團委的每個科技攻關項目從立項到最後的驗收,都要經過嚴格的把關,各攻關小分隊在進行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實行層層監督,嚴格分項目的*驗收制度等。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當前,我市企業青年科技攻關活動發展呈現出蓬勃的生機,但是,通過調研,我們也發現部分企業青年科技攻關活動明顯滯後,面臨着一些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青年科技攻關技攻關活動,嘗試推行《青年崗位建功成才手冊》,把創新戰略和青工的成才、企業人才的培養結合起來;實施青年“創新項目制”,運用現代管理手段,廣泛開展項目徵集與申報,公開招標與投標,審定與實施的做法;實施青年科技攻關活動“項目化運作”,切實完善創新過程,通過發放“青年創新項目書”等方式引導青工結合崗位、企業實際,以市場為導向,分析查找技術、管理等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申報創新課題,再根據青年申報的創新課題,確定企業所需,青年所能的攻關項目,簽定攻關合同;三是在開展活動過程中,要與長期以來團組織已形成的品牌項目,如“五小競賽”和“導師帶徒”、“爭當青年崗位能手”等羣眾性的技術創新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調動全體青工參與科技攻關。

3、探索建立科學高效的運行與管理機制,加強對青年科技攻關活動的指導與管理。要把建立科學有序的活動機制擺在重要的工作位置,加強對青年科技攻關活動的規範管理。

一是要建立起活動的組織機制。要在各企業中成立起以黨政領導牽頭、團組織具體協調、有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活動組織領導小組,在青年職工中積極成立創新協會、攻關協會、攻關小組、qc小組等創新組織;二是要建立起活動的評價機制。

通過各級科技部門評估機構和企業中的生產、技術、質量、管理、營銷、服務等部門建立相應的評估體系,制訂以效益為評判標準的青年科技創新成果評價辦法,對青年科技攻關組織和羣眾性的青年創新成果進行評估確認,促進創新成果考評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和制度化建設;三是要建立起活動的激勵機制。各級團組織要加大活動表彰力度,並出台有關獎勵政策,企業團組織要積極爭取領導支持,制定實施有關推進青年創新活動的政策,並把活動納入企業獎勵體系之中,在學習深造、收入分配等方面向優秀青年人才傾斜,激發廣大青工參與科技攻關活動的積極性;四是要建立起活動的保障機制,通過積極爭取黨政組織和各方面支持,在科技攻關活動的政策、經費、陣地、宣傳、成果轉換等方面創造條件。

要力爭建立起青年科技攻關活動的專項基金,為活動的開展優化環境、提供保障。

4、切實加強企業團幹隊伍和青工隊伍建設,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人才基礎和智力支撐。要以開發青年人才資源為着力點,切實加強企業團乾和青工隊伍的建設。

一是要切實加強企業團幹部隊伍建設。各企業要通過“聯推競選”、“公開招考”等方式將那些思維活躍、學歷層次高、工作能力強的優秀青年選撥到團的工作崗位上來,同時,積極為團幹部的學習、培訓創造條件。

各級團組織要切實加大企業團幹部的培訓力度,通過舉辦培訓班、以會代訓等方式組織企業團幹學習理論知識,增強實踐能力,提高團幹部的*素質和業務能力。二是要努力提高青工綜合素質,要建立和完善青年職工培訓機制,有計劃、有組織地發動他們參加電大、函授和專業技術培訓,加強計算機網絡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培訓,由崗位基本技能培訓向新科技、新知識培訓轉變。

要立足青工本職崗位,開展導師帶徒、技術比武等活動,幫助青工提高創新本領、勞動技能,要將爭當青年崗位能手活動與青年科技攻關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促進青年職工由適應型人才向創新型人才培養轉變,為青年科技攻關活動打牢人才基礎。

標籤: 多篇 服務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7yvkd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