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完善大企業服務和管理的一些思考

完善大企業服務和管理的一些思考

完善大企業服務和管理的一些思考

完善大企業服務和管理的一些思考

2020年全國大企業税收服務與管理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全國税務工作會議部署,以税收治理“六大體系”建設為統領,以大企業納税人為中心,擔當作為、提質增效,在完善機制、信息支撐、風險管理、服務創新、集成分析、強基固本上再下功夫,高質量推進大企業税收管理現代化建設。

一、實體化運行後存在的問題

(一)從職責劃分上,仍需要進一步細化和明確。

第一税務分局的主要職責是負責擬定並組織實施本系統列名企業税收服務與管理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承擔轄區內國家税務總局千户集團及擴圍企業、省級列名企業和市級列名企業的名冊管理、數據補充採集、風險分析和風險應對等事項;組織實施本市列名企業的風險分析、風險應對等專業化管理和個性化服務工作;開展重點税源企業税收經濟分析及市外同類型企業的比較分析;指導企業完善税收風險防控體系;組織、協調、指導、考核本系統重點税源企業税收服務和管理工作。

有些職責沒有具體的制度和流程做支撐,流於形式。亟需在新三定出台後,制定大企業税收服務和管理工作規範。對工作職責進一步細化和明確。

(二)從內設股室設置上,仍需要完善股室職能設置。

目前,遼陽一分局設有五個股室,股室職責也已明確,但與省一分局機關七個科室的職責不能一一匹配。一是在實際工作中,風險分析、風險應對兩個環節工作重心存在時間差,比如風險分析股今年存在大量的分析任務,而應對股由於前期無風險分析複評,也就沒有風險應對任務,雖然目前已將風險分析股和風險應對股兩個股室初步做了職責調整,統一開展分析應對任務,但兩科僅10人的工作團隊難以應付大量的分析和應對工作。 二是沒缺少風險識別部門設置,目前風險識別由分析股、應對股自行操作,在程序上存在瑕疵,缺少與省局風險識別部門的對接股室,造成工作銜接不暢。三是綜合業務股,不僅完全承接省局綜合業務科和考核服務科工作,還要承擔市局辦公室、人事、教育、黨建、法制、紀檢、財務、老幹部和機關服務等科室的工作,對現有人員造成較大工作壓力。建議在新“三定”部門規劃調整中能統一口徑,優化各市一分局內部部門設置,根據需要合理增設內設部門,科學分工,促進大企業税收服務和管理工作全面提質。

(三)從與省局、市局各科室、稽查局、縣區局的銜接上,存在統籌度不夠、職責交叉現象

總局、省局工作安排規劃的不確定性,造成指定工作和自選工作統籌難度。總局不定期地下達風險分析任務,省局頻繁、不定期地抽調業務骨幹參與總局、省局風險分析和應對,造成自選工作時斷時續,不能持續開展,工作質效得不到保證。

與市局多科室存在業務交叉,工作統籌規劃不夠。作為實體化的新局,雖然市局指導意見中做了職責定位,但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着缺乏工作統籌,比如市局領導對大企業走訪、為大企業提供專項服務、減税降費等,市局相關科室做了工作,而我們不知道,存在各掃門前雪,重複勞動,溝通不暢,造成工作成果無法共享的情況。

與縣區局在工作中只是形式上的對接,沒有充分發揮出縣區局作為屬地局,在大企業服務和管理中與我局應有的配合作用。我局市大企業管理和服務指導意見中,強調由各縣區局法規股承接我局推送的大企業服務和管理任務,由於各局法規股承接市局多個科室的工作任務,因此各項工作在形式上能完成,質量無法保證。

(四)從人員配備數量、質量上,仍不能滿足大企業服務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人員短缺。一分局目前實有工作人員26人,其中4人長期被省局借調,與兄弟市大企業局相比、與管理的省列名企業相比、與總局省局下發的税收風險分析應對任務相比存在嚴重的人員不足且能力水平不夠的問題。撫順局60人分管40户省列名企業,營口60人分管81户省列名企業,鐵嶺52人分管22户省列名企業,遼陽26人分管50户省列名企業,今年,我局共承接總局、省局推送風險分析工作任務三批次, 36户,承接總局推送的風險應對工作任務一户次,上報省列名企業風險分析應對任務15户,目前我局分析應對實際人員為10人,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急需補充幹部隊伍。

幹部隊伍的業務能力亟需提升。國地税合併後,大企業的管理變成全税種管理,無論是原國税、還是原地税的税務幹部,都存在對部分税種不通不懂不熟的情況,在税收政策快速變化的今天,對大企業風險管理過程中,增補欠缺的税種短板十分必要。同時大企業管理的專業性也決定了人員素質的過硬性,培養和選拔政治、業務過硬的幹部十分必要。

(五)從執法依據上,缺少大企業局開展工作的法律支撐。

我局在執法文書、執法程序、執法手段等方面都缺少明確的法律依據,在風險管理過程中,主要採取案頭分析、與企業溝通、税務約談等柔性執法方式,尤其是省列名企業的風險管理上,在企業不配合工作的情況下,面臨着改善營商環境與完成風險分析任務的雙重壓力。

(六)從系統管理上,缺少各項大企業服務和管理的工作制度和實際運用的工作平台。

大企業各項工作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導致工作中,無明確程序,不能有目的地開展各項工作。如企業涉税訴求響應機制、重大涉税問題集體審議機制、分析應對案卷歸檔管理制度、千户集團及擴圍企業、省列名企業涉税數據檔案建設制度、重點税源大企業走訪對接機制、千户集團及擴圍企業、省列名、市列名企業按行業、按税種、按屬地的名冊管理方案等。

缺少大企業税收服務和風險管理平台。對於千户集團及擴圍企業,由總局統一採集企業賬套數據進行風險識別,而對於省列名企業,我們沒有采集企業的財務賬套,在風險識別與分析過程中,缺少足夠的數據來源;電子抵賬系統無權限從後台調取企業完整數據,極大地制約了風險識別和分析的工作質效;“天眼查”等第三方信息採集工具還沒有充分利用。

二、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提升站位,加強領導。繼續全面貫徹落實税務總局黨委關於大企業税收服務和管理改革的各項要求,切實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認真抓好規劃,細化工作內容,對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和困難,及時提請局領導研究解決,爭取多方支持和幫助,把好事辦好。確保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二)建章立制,狠抓落實。根據總局各項制度規定精神,及時對原有的各項規章制度進行全面梳理,逐步制定出一整套適用於本地實際的工作制度和規範規則。

對外與風險管理局、稽查部門互動,建立風險管理工作機制,加強風險分析、推送、避免重複入户等有效工作交流;與收入核算、收入分析部門互動,找準分析點位,共享分析資源,建立税收分析工作機制;與納税服務部門互動,從優化營商環境入手,有針對性地對大企業開展高層走訪、政策輔導、風險提示等具體工作,建立大企業的個性化服務工作機制;與法規、貨勞、所得税部門互動,對部分大企業提出的重大涉税事項,建立大企業重大涉税事項的研判機制。與徵管互動,利用金三系統,深入挖掘税務端企業涉税數據的採集和整合,為税收風險分析打下良好基礎。構建遼陽市大企業涉税訴求快速響應機制,強化各層級税務機關與大企業的高層交流對話機制。不斷豐富、填充管理範圍內大企業數據內容,完善對風險分析、應對的一户式企業數據資料歸檔管理制度。

對內加強內控機制建設。將內控機制建設貫穿大企業税收管理工作全過程。按照税務總局大企業税收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和操作指引要求,確定本地大企業税收風險管理工作主要風險點並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控措施,建立重大涉税事項局務會審議制度,切實防範工作風險。

(三)優化結構,配強人才。綜合分析現有幹部的結構狀況,及時向局領導提出需求建議,充分考慮幹部年齡結構、知識結構等因素,努力爭取把知識結構全面、專業技能精湛、實踐經驗豐富、善於攻堅克難的幹部吸收到大企業服務和管理部門中來。發揮各類幹部的長處,充分調動幹部工作積極性。有計劃地通過遴選、招錄等多種方式,將具有會計、税收、統計等專業背景的幹部充實到大企業服務和管理部門,要加強計算機應用、數據處理等方面人才建設,配強配優信息化建設人才。要強化人才培養,拓展專業深度,挖掘幹部潛力,促進大企業服務和管理部門幹部隊伍綜合素質穩步提升。

(四)集成信息,數據管税。明確大企業税收管理以數據管理為核心內容。完善與徵管、風管局、省局風險共享平台等風險數據採集方式、方法,充分採集第三方信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第三方信息、重點税源數據庫有機結合,提高企業涉税信息採集量,通過多渠道數據進行比對分析,獲得企業更為充足的涉税相關信息,加強同一税種間不同數據來源的比對和不同税種間的勾稽關係比對,便於税收數據信息採集、使用、應用的“數據管税”模式。

(五)理清思路,明晰流程。結合總局千户集團各項工作流程要求,全面梳理名冊管理、數據管理、風險分析、風險應對、納税服務等業務環節,細化符合當地實際的工作流程,實現崗責體系、業務流程和信息系統功能的集成聯動、優化整合,確保管理到位、工作有序、流程明晰。

(六)注重實際,科學配置。根據上級“三定”暫行規定內容,結合工作重點,根據編制數和人員到位情況對現有工作職能進行合理劃分,科學配置內設部門,進一步細化各股室的職責分工,做到分工清晰,銜接有效。在人員允許的情況下,向上級請示成立風險識別股,同時將風險分析應對二個環節業務合併,成立兩個風險分析應對股。請求市局,按機構編制要求,配齊班子指數,以便更好地開展工作。

(七)統籌兼顧,構建網格。建立以管理為中心,以服務為羽翼,寓服務於管理,統籌兼顧的大企業網格化管理與服務機制。按照風險管理和服務兩個方面構建網格單元,將我市大企業管理對象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分行業和規模進行歸類管理;將各局大企業税收管理人員按管户、按行業情況分成若干網格狀的單元,有效整合系統內人力資源,通過對網格單元進行多元化、精細化、個性化的各種服務及風險分析、應對管理,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大企業監控網絡。納入市局列名企業的大企業複雜事項管理原則上由第一税務分局開展或推送所屬税務局開展。第一分局與各縣區局建立業務對接的聯繫機制、聯絡部門、聯絡人員,需要對各縣區局推送工作任務時,進行直接對接,避免工作出現推諉,明確對接崗位職責,達到對重點税源管理和服務的效果。

(八)扎口管理,分級應對。建議在市局各業務科室對部分企業進行分税種涉税疑點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強化税收數據扎口管理,由風險管理局統一歸口,進行風險分析識別,形成風險分析計劃企業名單,按省列名、市列名、縣區局重點税源企業分別推送到我局或縣區局開展風險應對。建立大數據和風險管理“數據風險部門歸口管理、其他部門協同配合”的橫向互動機制,健全“數據管理總局、省局兩級集中,省市縣局分級採集、全方位應用”和“風險分析總局、省局為主,市局為輔;風險應對省局、市局、縣局為主,分局為輔”的縱向聯動機制。

(九)明確方向,強化自選。在完成總局風險分析應對等規定動作的基礎上,我局將以省、市列名企業的風險分析、應對及市局安排我局的各項任務為工作重點。建議對跨市集團企業、同一法人的多家企業作為省列名企業進行管理、跨縣區局的集團企業、同一法人的多家企業作為市列名企業進行管理。明確我局跨區域、分層級管理的工作方向,解決税收管理中始終存在的不能對集團企業、同一法人多家企業全面統一開展風險管理的問題。

(十)個性服務,風險防控。實施大企業重組涉税事項納税服務工作機制。依託涉税事項協調會議機制,解決大企業重大複雜涉税事項。提供大企業重大交易事項專業輔導,建立大企業涉税風險提示制度,提高大企業風險自我防控能力。

(十一) “信用+風險”,聯動融合。建立納税人信用評價、監控預警、風險應對聯動融合的全流程新型監管機制,對高信用積分大企業納税人給予充分信任,減少不當打擾,將低信用積分納税人列入税收風險管理重點對象;根據監控預警時發現的不同級別税收風險,分別採取不同的應對手段;將監控預警和風險應對的結果與信用評價掛鈎,對不遵從納税人扣減信用積分,降低評價級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5rzg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