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走基層調研報告多篇

走基層調研報告多篇

走基層調研報告多篇

走基層調研報告範文篇1

近年來,我縣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得到全縣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齊抓共管的格局已經形成,全縣地方煤礦安全生產形式逐年向好。20xx年全市地方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是近年以來的最好水平。目前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向好發展,但基礎比較脆弱,形勢依然嚴峻。為進一步摸清我縣地方煤礦安全生產情況,根據縣政府、局機關的安排,以煤礦安全課題,就我縣地方煤礦安全生產情況深入到煤礦進行了走訪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煤礦現狀及趨勢

我縣是一個產煤縣,現有煤礦6座,其中復產礦井有1個,復工礦井2個停工停產礦井3個。全市地方煤礦自整頓規範以來,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各項制度、措施得到真正的貫徹落實,安全生產主體地位得以明確,安全生產投入逐年增大,取的了較好的成績。

(一)地方煤礦安全生產得到高度重視。一是實行目標管理層層簽訂落實責任制。縣局和煤礦,煤礦和礦長、工程師、副礦長、班隊長、工人層層簽訂責任狀,並於年終考核兑現獎懲。二是定期召開安全生產例會、調度會,對有關精

神層層傳達,對有關工作安排通報。三是實行領導幹部包保安全制度和駐礦督查員制度。相關人員定期、不定期到煤礦督促檢查工作,查隱患促整改。四是各級主管部門不定期開展安全抽查,如對人最困最易發生事故的零點班和四點班重點督查,防患於未然。

(二)安全投入得到增大。一是瓦斯防範措施方面。在巷道、採掘面等地安裝瓦斯監測監控系統,班組配備便攜式瓦檢器專人巡檢。二是全部煤礦實現了有工作面必須配探水鑽,真正做到了有采必探,有掘必探。三是煤塵防護,工作面採用防暴設施,通過灑水、噴霧降塵,採用濕式鑽眼法。四是採取防電擊火花、過流、接地、跳閘管理,用防靜電阻燃電纜、風筒、皮帶,配電點配備滅火器、滅火沙袋,專人跟班檢查機電設備杜絕電機火花,禁帶火種下井作業。

(三)安全生產主體地位得以明確。通過明確煤礦法人承擔安全生產責任主體的職責,各部門承擔起安全生產監督主體的職責,安全生產監督部門承擔起安全生產監管的職責,及多年的摸索和總結,甚至於血的教訓後,各煤礦業主逐步能意識到安全即是生產力的道理,加上國家重典治安方針的貫徹實施,現煤礦業主的思想意識已發生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質的轉變。

(四)安全形勢逐年向好。經過不斷的深化煤礦安全整治,採取關小上大、明晰產權、強化主體責任、規範經營行

為,加大煤礦瓦斯治理、採煤方法改革等基礎性工作,及安全專項整治與安全生產許可相結合,嚴格程序標準,強制淘汰不具備安全生產基本條件的煤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縣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向好。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煤礦職工的整體安全素質較低,工人流動性大 首先,有部分煤礦業主對安全第一方針認識不夠,安全生產責任制沒有真正落實,不能正確處理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的關係。同時煤礦的管理人員,特別是班隊級這些兵頭將尾的基層管理人員,絕大部分是業主的親戚或朋友,技術短缺,安全意識不高。此外,許多工人幹活憑經驗,作業中必須遵守的《安全規程》、《作業規程》等對他們約束不大;有不少人的觀點是上班就要出煤,出了煤才有錢。

其次,採煤工人流動性大,安全意識差,培訓費用高。井下采煤工人多為當地農民工,文化素質都比較低,缺乏採煤技術。在崗前培訓的72小時中,對《安全作業規程》記不住。同時,農民工的隨意性很大。煤礦使用的農民工,農閒時到煤礦打工掙錢,農忙時在家務農。由於沒有用工合同的約束,煤礦也只能任之離去,新到的工人雖然進行了上崗

培訓,但由於對礦井情況不熟悉因一些細節問題而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不力

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沒有按照要求真正落實,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幹部作風漂浮,有些幹部下井不是為了管好安全生產,而是為完成規定的下井指標,走馬觀花現象不少;二是以包代管現象嚴重,一些部門把煤礦安全指標納入承包內容後,對安全生產缺乏嚴密的管理措施和嚴格的考核辦法,使各種安全承包流於形式;三是技術管理不到位,有的技術管理人員片面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寫寫《作業規程》、《技術措施》。從而導致了現場最直接的技術管理不到位,另外,在編制《作業規程》時有的與現場實際脱節,編制的內容大而全,工人記不住,對現場施工的實用性、指導性不強。

(三)重生產,輕安全的現象依然存在

煤礦業主雖然都按要求對安全生產進行了投入,但存在不同程度的 重生產,輕安全的現象。在整合期間部分煤礦業主對政策把握不準,出現短期行為。他們大都採取突擊生產,抱着能採一點算一點的心態,不注重安全的實質性投入,這樣很容易導致事故的發生。多數煤礦業主及工人們總認為:產量是硬指標,質量是次指標,安全是軟指標,因為作業人員的經濟利益是靠完成產量的多少而獲得的。同

時,煤炭行業管理部門下基層檢查也是既下通知又打招呼,地方煤礦企業為了檢查合格,也停產整頓忙一陣,檢查過後恢復了原來的面目,形成了應付檢查的局面;煤礦自行組織的每旬工程質量驗收也基本形成了規律,檢查過後又不顧質量趕產量,形成了不良循環。

(四)安全資金投入不足

由於多種條件的限制和種種原因的影響,致使煤礦經濟效益低、安全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的現象較為普遍。由於歷史欠賬多,初期對安全的投入不足,現在面臨關閉整合,在支護、設備和技術的投入更顯不足,造成更大的安全隱患。一些煤礦業主惟利是圖,急功近利,對安全投入重要性的認識不足,未安裝瓦斯抽放系統等基本設施,礦井防災抗災減災能力弱。

三、措施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煤礦安全生產的認識

煤礦安全生產關係到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關係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搞好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做好安全生產工作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是政

府履行社會管理職能的基本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把安全生產作為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克服厭戰、麻痺、僥倖心理,維護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意義和現實緊迫性,動員全社會力量,齊抓共管,全力推進。特別是各煤礦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從安全生產的投入、教育培訓、現場管理等各個方面入手,努力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和員工素質,真正做到生產安全,減少傷亡事故的發生。

(二)嚴格各項制度的落實,降低傷亡事故的發生 安全生產責任重於泰山,要全力降低傷亡事故的發生,必須做到嚴格管理。既要認真總結近年來煤礦安全生產上取得成功經驗,更要看到薄弱環節,特別是在制度的落實上還存在着差距,為此要抓好:

1、嚴格執行《國務院關於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實行重典治安,嚴肅查處各類煤礦違法生產行為,督促煤礦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嚴肅查處煤礦生產安全事故,對事故礦井實施嚴查重處,嚴格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認真查處每一起事故。認真總結事故教訓和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加強和改進工作方法,使煤礦從被動抓安全向本質安全轉變,以達到預防和減少事故的目的。

2、各地方煤礦要按照有關的法律法規制定和落實各項規章制度,真正做到日監測、週報告、月分析。

3、建立嚴格安全檢查制度,全力整改安全隱患。一方面煤礦自身要重視安全生產,不僅要加強安全生產的硬件設備投入,更要抓好日常安全生產的檢查,特別是對井下采掘進頭、盲巷、廢巷的通風瓦斯管理,對井下運輸大巷、工作面的支護管理危巖的處理對水災的預兆等都要嚴格的進行檢查,制定好嚴密防範措施,確保生產安全。另一方面市縣各級有關部門,特別是煤炭行業主管部門和產煤鄉鎮政府要加強對煤礦的日常安全檢查,重點檢查企業的採掘作業規程是否合理、通風設備設施是否完善、井下現場管理人員是否到位、特種作業人員是否配齊配足、各項規章制度是否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預案是否制定、井下的開採佈局是否合理,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重大隱患制定專人負責的預案,確保隱患整改及時,從而促進煤礦安全生產水平的提高。

4、煤礦要進一步針對煤礦的實際制定和完善煤礦採掘作業規程,並且按照規程要求切實加強有關管理人員的責任,真正按照規程操作。

(四)狠抓安全培訓,提高人員素質

當前從煤礦安全生產存在的問題來看,主要表現為煤礦管理人員安全知識潰乏,在具體的安全生產管理中失誤較

多,不能夠根據煤礦的實際情況做出具體的、科學的安排部署,從業人員自身素質較低,自我防護意識較差,三違現象嚴重,為此做好煤礦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顯得尤為重要。一是市縣煤礦行業主管部門和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要依法強化對煤礦業主和安全管理人員及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工作,強化對《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和煤礦安全生產規程的宣傳教育,使取得資格和實際管理水平形成統一,真正提高煤礦管理人員的安全管理水平;二是煤礦自身要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特別是要針對各自煤礦的實際情況按照操作規程逐條逐款培訓到位,真正使工人既熟悉井下開拓佈局情況,又真正做到遵章守紀,不違規操作,確保生產安全。從而降低傷亡事故的發生。

(五)建立健全監管協調工作機制,推進聯合執法工作 各級地方政府部門要密切協作和配合,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及媒體的各種力量,形成合力,做好瓦斯治理、關閉整頓工作,打擊非法開採行為;共同督促煤礦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努力提高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開展煤礦質量標準化工作,加強現場管理,加大對隱患的排查、整改力度和事故查處力度,營造一個良好的執法環境。探索一條行之有效的安全約束激勵機制,促進煤礦安全形勢穩定。深化煤礦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完善安全基礎設施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不斷改善煤礦的安全生產條件,提高煤礦的防災抗災能力。

走基層調研報告範文篇2

按照鄉黨的第二批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的安排,我與x年4月7日至11日到鄉中八里村進行了為期一週的“大調研 大走訪”,就中八里村基層組織建設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下一步打算進行了調研走訪,現總結調研報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況

東八里村位於大馬村鄉東北部。全村共有311户,1267口人,6個村民小組,村民代表31人,耕地面積1362畝,x年人均收入4649元,在全鄉是中等收入村莊。

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

1、黨員基本情況:村設有1個農村黨支部,村兩室三間90平米,佔地0.6畝,建於1983年9月,歷經多次整修,現有圍牆和大門,但辦公條件相當簡陋。農村黨員有46名,其中婦女4名,佔9%;55歲以上的30名,佔65%;文盲、半文盲黨員39名,佔37%;高中及以上的9人佔20%;困難黨員8人,佔17%;致富無門的3人,佔6%;致富帶頭人8人,佔17%。

2、農村黨支部班子情況:村黨支部委員總數為3人,村委委員數3人,都是55歲以上。

3、農村黨支部作用的發揮情況:兩委班子成員均能在自身致富上起一定的帶頭作用,能積極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

三、存在問題

1、村級班子整體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農村兩委幹部的文化程度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部分村幹部只注重幹一些具體的工作,忽視了對政治理論的學習。三是民主、法律意識淡薄。個別村幹部工作方式簡單,領導方法陳舊,導致工作中有些幹羣關係緊張,矛盾增多。

2、農村幹部隊伍後繼乏人。一是班子年齡結構老化。目前班子老化現象還比較嚴重,村黨支部書記已經57多歲,村主任65歲,村委會計現已64歲,兩委幹部都在55歲以上。二是村級後備幹部缺乏。村裏有頭腦、有能力的年輕人都把眼光放在經濟發展上,真正願意服務農村、紮根農村的人越來越少。三是農村幹部待遇低。農村工作環境艱苦,任務繁重,村幹部待遇低、難落實,不少村幹部不安心本職工作,人心思動現象較普遍,甚至乾脆“撂擔子”,直接外出做生意。

3、村兩委班子關係不協調。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開展工作,無法發揮出村級班子應有的工作合力。

四、農村經濟社會情況

村主要是以農業為主導產業,優質糧食的種植面積可觀,而且銷路也很好,農民的收入來源也主要靠農業,養殖業發展不夠。近年來外出務工人員迅速增加,勞務收入也成為農民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

醫療衞生方面,村1267口人,新農村合作醫療參加1242人,參與率是98%.明年計劃全部參與。新農保應參保人數853人,實際參保819人,參保率96%。

五、熱難點問題

1.農民對當前經濟形式持樂觀看法,在主導產業方面,對於優質蔬菜種植和養殖業的發展,希望政府幫助提供信息,找市場,減少農產品無銷路的後顧之憂,為今後農業生產提供更為廣闊的天地。在資金上,希望金融部門幫助農民解決小額貸款,緩解農民因生產資金不足制約生產發展的矛盾。

2. 科技作用得到廣大農民認知,加強農村科教文化事業建設是農民所盼,據調查,農民對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所產生的巨大作用有共同的認識。相信科學,渴望技術反映了廣大農民的共同心聲。但農民感到獲取科技知識的渠道少,學而所用和用而所學之間還存在差距和矛盾。看電視是農民獲取科技知識的主要渠道,農業頻道是農民最喜愛的節目。但農民反映“電視播放農業科技知識時間短,記不住,理解不透”。農民希望村裏有個固定的學習場所,能有科技人員面對面、手把手的傳授知識和技術。還應該多發放一些科技書籍和科普光盤,增加致富信息來源渠道。希望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大對農村科教文化事業的投入,普及和提高農業科技水平,農業技術人員應經常深入農村進行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

3. 在農村文化生活上,農民反映文化生活饋乏,在農村看電視是農民的唯一文化娛樂,希望有關部門重視和扶持村文化室、圖書室、活動室的建設,讓先進文化佔領農村文化陣地。

4.農村社會治安狀況和社會風氣有所好轉,農民渴望農村社會治安進一步穩定.村農民對農村社會治安狀況總的評價還是比較滿意的。但紅白喜事大操大辦之風盛行,人情禮往給農民帶來沉重負擔,大有事主不願辦而不得不辦,人情不願隨不得不隨的趨勢。

走基層調研報告範文篇3

根據組織部通知要求,7月上旬,我們專門組織人員,由領導帶隊,對基層黨建工作創新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從調研情況看,近年來,特別是xx大以來,我們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適應基層黨建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不斷加大創新工作力度,全面加強基層黨建工作,全街道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明顯增強,有力地促進了全街道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創新工作機制,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活力基層黨建特別是農村黨建工作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要想抓好抓實,必須在創新管理上下功夫,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機制。

1、實行目標管理。每年年初,街道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工作重點,制定規劃和各項工作目標,並就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召開專題會議,下發專門文件,明確要求,佈置任務。區委組織部定期組織考核檢查,年終總結評比,保證各級黨委完成好各項任務。我們還注重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了抓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一整套工作制度,特別是建立和健全了市、縣、鄉、村、黨員之間的責任網絡,抓好配套工作制度的完善。

2、完善獎懲激勵機制。依靠政策來調動各級黨委和領導幹部抓基層組織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街道對黨建工作目標完成情況每年考評一次,對黨建工作紮實、績效突出的黨組織,除命名“五個好”基層黨組織外,在經濟上給予重獎,在政策、項目、資金方面予以傾斜。對幫促工作成效明顯的市直單位和工作隊通報表揚,對錶現優秀的駐村工作隊員予以提拔重用;對完不成任務的,除進行通報批評外,年度內不得評為各類先進。

3、完善動態管理機制。我們對先進黨組織不搞一評定終身,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提出一年一回訪、兩年一複驗,對先進村社區黨組織堅持一年一考證一審定。發現問題及時指出並及時解決,對問題嚴重的亮黃牌,直到取消榮譽稱號。特別在農村黨建工作中,我們通過開展“正排抓典型,倒查抓整頓”活動,加強對村級組織、“雙強”支部書記的動態管理,使村級組織始終保持生機和活力。

(二)創新工作思路,明確基層黨建的工作方向思路決定出路。基層黨建工作是一項常抓常新的工作,必須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不斷賦予其新的內涵,以全新的工作理念推動黨建工作不斷實現新發展、新突破。我們圍繞深化黨建“三級聯創”和城市分行業創“五好”活動這一主線,通過創新機制、豐富內涵、拓展範圍,推動基層黨建工作邁上新台階。在農村黨建工作上,我們緊緊圍繞黨在農村的中心任務,緊密聯繫農村工作實際來開展爭創工作,提出了“育強爭先樹旗”活動(百面紅旗競賽活動)這一工作思路,樹立鄉鎮黨委10面紅旗、村黨支部50面紅旗、鄉鎮站所20面紅旗、農村基層幹部10面紅旗、黨員10面紅旗,激發了各級爭創的積極性,有力推動“三級聯創”工作的深入開展。在機關黨建上,我們以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爭當學習型黨員活動為統攬,組織基層黨組織積極開展主題鮮明、各具特色活動,推動機關基層黨建工作不斷邁上新台階。在黨員隊伍建設上,我們在總結前幾年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圍繞一個主題”(與時俱進強素質,建功立業當先鋒)、“開展四項活動”(農村黨員設崗定責、黨員活動日、黨員先進性教育、下崗職工黨員再創業),全面提升街道黨員隊伍建設總體水平的整體思路,並按照這一思路抓好落實,有效地激活黨員幹部隊伍,提高黨員幹部隊伍整體素質,為各項工作的紮實推進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在發展黨員工作中,我們進一步建立完善了發展、教育、管理、監督、清退“五位一體”的工作機制。特別是嚴把入口關,廣泛發揚民主,擴大監督範圍,推動“兩推兩考兩公示”,確保了新黨員發展質量。在流動黨員管理上,我們針對外出流動黨員量大、分散、不易管理的實際情況,按照管住、管好、管活的工作思路,提出了“聯、建、轉、定、評”五工作法,逐步把流動黨員管理工作納入了制度化、規範化軌道。

(三)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基層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是發揮典型帶動作用。注重發現、培育、宣傳和推廣各個層面的先進典型,發揮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近年來,街道先後對農村湧現出“雙強”村黨支部進行了大張旗鼓地表彰,並利用新聞媒體廣泛的宣傳,有效地帶動了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二是注重分類指導。在“三級聯創”活動中,為增強爭創效果,我們根據農村班子狀況、經濟基礎、農民素質和治安狀況等因素,劃分不同的類型,努力使先進的上台階,中間的趕先進,後進的變面貌,實現逐型升級,層層轉化。在村級類別劃分上,對全市有知名度,產業基礎雄厚,經濟發展較快的經濟強村,劃分為“示範型”,通過提升發展標準,項目傾斜,派工作隊幫扶等手段,鼓勵其幹大事、創大業,努力達到小康示範村標準。

(四)創新工作領域,擴大黨建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當前,隨着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崗位和就業形式的日趨多樣化,我國社會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基層組織工作必須適應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不斷拓寬工作領域。一是適應新經濟組織發展,加強基層黨組織設置,消除基層組織工作“空白點”。在新經濟組織中,非公有制企業是大頭,也是黨建工作的薄弱環節。抓好了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黨的工作覆蓋面就相應地擴大。為此,我們把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作為開拓工作新領域的突破口,力爭做到非公有制企業建立到哪裏,黨員隊伍和黨組織就延伸到哪裏。通過採取“獨建、聯合、掛靠、選派”等方式,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提高了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的組建率。全市符合建立黨組織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已全部建立了黨組織。在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帶動下,社會中介組織、社團、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建立黨組織也取得了比較大的突破,出現了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二是拓展活動範圍,積極開展社區黨建。我們把社區黨員的管理融入社區管理,立足為民服務,為民造福,組織開展了“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變8小時“單位黨員”為24小時“社區黨員”,探索出了一條既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又加強對黨員幹部8小時之外考核和監督的新路子。三是把握髮展趨勢,黨員管理注重從固定向流動區域延伸。隨着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村大批青壯勞力包括部分黨員紛紛外出務工、經商,在區域和行業間形成了特殊的流動羣體,增加了管理的難度。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一方面在流動羣體黨員中建立黨支部,加強聯繫和指導,並在外出的優秀分子中培養髮展新黨員;另一方面,大力實施“迴歸工程”,動員並引導那些經過市場經濟大潮鍛鍊、會經營、善管理的優秀人才返回本土,並將他們推選到村級領導班子中來,讓他們在家鄉兩個文明建設中建功立業。

(五)創新工作載體,激發基層黨建工作的內在活力我們結合形勢的發展,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積極發揮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相結合的工作載體,使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在服務於黨的中心工作任務中得到加強。一是實施了“領頭雁”工程。以農村“雙強”黨員幹部選拔為突破口,實施了“四個培養”,即把致富能手培養為黨員,把黨員培養為致富能手,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為村幹部、把致富能力強的村幹部培養為村支部書記,全面提高農村黨員幹部的素質和帶動能力。

二、存在問題

一是創新工作發展不平衡。大多數黨組織立足單位實際,在組織建設,經濟發展走出了一條新路子,但也有一少部分基層黨組織對創新工作重視不夠,沒有把創新工作貫徹到具體工作中。二是對創新工作落實力度不夠,沒有正確處理務實與創新之間的關係。一些基層黨組織雖然在創新思路和方法上做了一些工作,但重安排輕落實,虎頭蛇尾,成效不是很明顯。三是黨建創新工作與經濟發展結合的不夠緊。

三、幾點建議隨着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基層黨組織所處的社會環境和麪臨的任務發生了很大變化。只有適應不斷變化的新情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開拓創新,才能使之始終保持先進性,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一要調整基層組織設置方式。隨着形勢的不斷髮展變化,以往黨組織的設置方式越來越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為:一方面農村傳統的以行政村設置黨組織的管理模式也不適應農業產業化、集約化經營中心村鎮,農村城鎮化的新發展。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等新經濟和各類社團組織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員自由擇業,出現了一些黨的工作延伸不到,覆蓋不了的空白點,“有人羣無黨員,有黨員無黨組織”的現象普遍存在,直接影響了黨的執政基礎。因此,適時調整黨組織設置,拓展黨組織的活動領域勢在必行。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方面,可以積極探索依託產業、股份公司、中介組織建立黨組織和相對集中設置黨組織進行管理的黨建新模式。非公有制經濟黨組織設置方面,凡是具備條件的個體、私營、“三資”企事業以及各類學會、協會等羣眾團體和中介組織應抓緊建立黨的組織,逐步形成以黨(工)委為主體,黨支部為核心,以新興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為重點的黨建格局,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對暫不具備條件的,可以採取聯合、上掛、區域統籌等多種形式組建黨組織,力求做到哪裏有人員活動,哪裏就開展黨員工作,哪裏有黨員哪裏就有黨組織,不斷壯大黨的工作的覆蓋面。

二要改進基層幹部培養選拔工作。要緊緊圍繞帶領羣眾脱貧致富奔小康這一新時期農村的中心任務,進一步更新用人觀念,改革選人辦法,採取內育、外選、下派等多種方式,打破所有制,地域行業和身份界限,把那些善於謀發展、促發展、快發展的人才推選出來,並予以重用。要通過“兩推一選”和深化“雙強”工程,不斷探索農村基層幹部培養選拔的新路子,不斷把農村黨員幹部的精力引導到發展經濟上,引導到帶民致富奔小康上。

三要強化黨員隊伍建設。要嚴把入口,搞好發展黨員工作,做好在新的社會階層中發展黨員工作,不斷擴大黨的階段基礎。要積極探索農民黨員、機關黨員離退休黨員、企業黨員等不同層次黨員隊伍的管理模式。可以通過推行農村黨員設崗定責活動,積極探索農村無職黨員及離職退休黨員的管理,促其發揮作用的新途徑;按照“管住、管好、管活”的原則,不斷探索流動黨員管理新模式;通過開展“一崗雙責”、設置“先鋒崗”、劃分“責任區”等活動,在加強機關黨員、企業黨員管理上取得新進展。要進一步創新黨員教育培訓模式,可以通過赴高校落地培訓、外出參觀、請進來施教、到沿海發達地區外派掛職鍛鍊等全方位、多層次、大規模的教育培訓,全面提高黨員幹部隊伍素質,為農村建設小康社會提供進一步有力的人才支持。

四要完善工作機制。要繼續強力推進農村“三級聯創”活動,進一步提升“三級聯創”標準,拓展“三級聯創”範圍,豐富“三級聯創”內涵,創新“三級聯創”載體,完善“三級聯創”機制,務求“三級聯創”實效;要進一步推進城市分行業創“五好”活動,引導企業黨組織始終堅持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開展爭創活動;引導機關黨組織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完善爭創機制,改進考評辦法;要把社會團體黨建工作納入基層組織建設的總體格局,加強督查和分類指導,逐步實現規範化、制度化;要進一步完善黨員幹部教育培訓、農村幹部規範化管理、基層組織建設動態管理、組織領導責任等黨建工作機制,全面提升基層組織建設整體水平。

走基層調研報告範文篇4

近年來,我縣緊緊圍繞“建設幕阜山區經濟強縣,打造美麗富饒新天城”市級崇陽戰略,在新農村建設的“二十”方針的基礎上,大力踐行黨的羣眾路線,立足良好的生態優勢,逐步在全縣開展“富裕美麗鄉村”建設,以“村村優美、家家創業、户户和諧、人人幸福”為總體目標,以“改造新村莊、發展新產業、塑造新風貌、培育新農民”為主要內容,建設村在園中、房在畫中、人在景中的秀美農村畫卷,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近年來建設美麗鄉村取得的主要成績

一是着力科學規劃,描繪美麗鄉村建設藍圖。堅持以規劃為引領,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因地制宜制定“一灣一景、一村一畫、一村一品”規劃,打造“山青、水綠、路暢、景靚、民富”的特色新農村。為高標準編制縣域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邀請上海城市規劃設計院、武漢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單位進行規劃指導,全縣一次性招聘專業技術人員12人,縣財政撥入專款150萬元專門用於新農村規劃工作,以兩年時間全面完成全縣8鎮4鄉、186個行政村規劃工作,實現城鄉規劃全覆蓋。把新農村建設規劃納入全縣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之中,圍繞大天城建設,以主要交通大動脈為構架,佈局建設集鎮羣,以城帶鄉推動全縣鄉村整體發展。

二是着力加大投入,夯實美麗鄉村建設基礎。第一,大力完善基礎設施。以大天城為中心,加快農村公路網絡建設,建設崇陽至温泉旅遊公路、天城至路口、天城至銅鐘、天城至高莊、天城至神口等市縣級公路,構建縣城——集鎮——村組的便捷交通網絡。全縣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達100%,村組交通道路硬化率98%。電力線網遍佈城鄉每一個角落,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數電視家家有、移動通信全覆蓋的目標。第二,大力夯實生產生活條件。逐年加大對農田水利項目的投入,僅x年共完成建設項目16個,完成投資6981萬元;開工建設項目44個,總投資1.7億餘元。新建蓄水池共11座,投入100多萬元修復雋水河畔8座提水泵站,投資維修香山東西乾渠,大力實施河道疏浚、渠道修復、土地整理等系列工程。全縣新建沼氣池x口,改廚、改廁、改圈x户,推廣太陽能熱水器4280台,年户增收節支1000元以上,受益人口0.7萬餘人。第三,大力優化公共服務。實施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學校環境大為優化,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發展衞生事業,建立健全農村合作醫療網絡體系,農村醫療保險全面覆蓋。加強農村福利院建設,村文化室、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普遍。第四,大力整治農村環境。開展“萬名幹部進萬村潔萬家”活動,全縣落實村莊環境整治資金6200萬元,大力開展以“兩清、兩建、兩化、兩創”為主要內容的村莊環境整治,在每一個自然村灣內按户數配置垃圾桶、垃圾池(房),共配置2萬個垃圾桶,新建垃圾池(房)3156個,垃圾填埋場90個,實行垃圾集中清理,變“隨意傾倒”為“集中歸池”;在村民集中活動的場所及進村道路旁安裝路燈,共安裝路燈2100盞;在農户房前屋後、村莊道路、溝渠兩旁及村莊周邊空地栽種綠化樹苗,共栽種129萬棵,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三是着力發展產業,強化美麗鄉村建設支撐。全面推進“五個農業大縣”建設,即湖北畜禽大縣、湖北產糧大縣、湖北水果大縣、華中筍竹大縣、湖北森林經營試點縣。搞活農村土地流轉,先後引進了山東晨鳴集團、香港南華集團、武漢凱迪集團、台灣統一集團武漢公司、正大集團武漢公司、武漢精武鴨業、福建坤旺公司、湖北森旺公司、湖北鵬程公司、江蘇成祥公司等一批知名企業到崇陽承包土地,從事現代農業開發建設,建設種養基地60個,面積達20多萬畝,雷竹、泡桐、水果、肉鴨、牲豬、馬鈴薯逐漸成為全縣農業開發的主導產業。把旅遊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現代農業開發相結合,通過搶抓各種政策機遇,整合項目資金,把荒山變成基地,把基地變成莊園,把莊園變成景區,從而帶動鄉村旅遊休閒經濟的快速發展。福建坤旺農業科技觀光園、湖北森旺現代農業科技園、博景園等已成景觀農業的典範。連續舉辦了三屆“崇陽水果採摘旅遊節”。白霓古堰灣、青山三文魚、肖嶺金色生態農莊、十里畫廊洪下眾多農家魚莊等鄉村休閒農莊已成氣候,新增兩家三星級農莊(白霓銅鼓山莊、案山鳳凰生態農莊)和一家五星級農莊(大泉農莊)。借鑑成都“五朵金花”模式,打造“五條金帶”,分別是洪下景觀帶、城西精品水果帶、雋水影視觀光帶、科技種植觀光帶、濱河景觀帶。引進武漢三特公司開發浪口温泉項目,總投資15億元,規劃控制面積8800畝,三特温泉會所已正式開業迎賓。

四是着力摸索經驗,創新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在借鑑外地經驗的基礎上,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創新建設模式。①“扶貧搬遷”模式。對我縣高梘、大源、金沙、雨山等地理偏僻、條件惡劣、經濟落後的山區和浪口、洪下、青山等庫區,充分利用扶貧搬遷和農村危房改造等項目資金進行新農村建設。x年度生態移民搬遷的97户253人,縣財政局一次性撥付76萬的國家生態移民建房補貼資金。在白霓集鎮的“雨山一條街”已基本形成。港口鄉從深山整體搬遷42户入住集鎮,新修了一條街道,既實現了山裏人的新居美夢,又擴大了集鎮塊頭。②“項目拆遷”模式。利用杭瑞高速、浪口温泉等重大項目建設機遇,對拆遷農户進行重新安置,有規劃、高標準建設了一批農村新區,如浪口旅遊景區集中安置區、杭瑞高速建設而形成路口呂家灣農村新區等。今後利用一些重大項目建設安置機會,建設一批新農村。③“村企共建”模式。利用一些有實力的經濟實體與所在村緊密的關係,幫助建設新農村。我縣後溪村因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今年將為本村農民建設50套高水準的農家庭院。青山鎮南林村立足村級集體經濟,已建成了宜居、宜業、宜遊的農村樣板。④“遷村騰地”模式。對一些沒有扶貧項目、重大建設項目和外來支援的村,我縣結合各地實際,在用活國土整治、耕地佔補平衡、低丘岡地改造等政策的基礎上,切實加強農村用地規劃,嚴格將建設用地、產業用地區分開來,將需要建房的農民引入到規劃建設用地範圍內建房;將非建設用地範圍內居民按統一住房模式,分批在建設用地範圍內進行集中安置,杜絕一切亂搭亂建現象發生。沙坪鎮村衝村利用原蔡墩鄉部門空閒宅基地建設新農村,已有近20户入住,並配套建設一停車場、菜市場等服務設施。還有白霓鎮的油市村、譚家村農村新社區也是這種模式。⑤“城郊伴生”模式。借城市和集鎮的擴大開發,對城郊村進行統一規劃建設,以徵地和拆遷資金完成村莊建設。香山庫區大集地段以前是一片不毛之地,開發後新建,徵地5000多畝,拆遷130多户,很多貧困户變成了小康户,其中兩個組63户建了整齊劃一的小樓房,建成了農村新社區。僅x年全鎮就徵地10091畝,拆遷212户,城郊13個村3000多户因城市開發改變了面貌。

二、當前建設美麗鄉村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是村莊建設無序。我縣加大新農村規劃、引導和建設力度,初步建起了一批新農村樣板村。但由於多年來建房管理較亂,大多數村莊如有人諷喻的“羊拉屎”一樣,東一幢、西一幢,一家一向山,一户一庭院,雜亂無章。另外隨着各地交通格局的改變和城鎮化建設的加快,沿路建起了很多“馬路村”,“村內空,村外撐”現象較為普遍,毫無整體規劃佈局。這種“有新房,無新村”的發展狀況,浪費了國家大量土地,抬高了公共設施投入,加大了社會管理成本,降低了村民生活質量,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相差很遠。

二是資金投入不足。有專家估計,要滿足農村道路、安全飲水、沼氣、用電、通信、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扣除已建成的投資項目,平均每個農民需要投資約為1700元—4900元。我縣是農業大縣、財政窮縣,農民人均收入偏低,建設資金十分短缺。雖然每年整合交通、發改、財政、城鄉建設、農林水、電力等多個部門的項目資金支持新農村建設,但因農村點多面廣,這點錢也是杯水車薪。財政引導、金融支持、羣眾參與的多元化的投入體系還有待形成。

三是設施建設欠缺。多年來,雖然水、路、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得到極大的完善,極大改善了農民的生活質量,但除少數村具備農民書屋、休閒廣場、健身娛樂等精神層面的公共服務設施外,其它普遍為零,村民文化生活單一,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打牌賭博、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產生。

四是農業產業乏力。近年來分散的小農經濟的模式有所改善,農業產業化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並未完全改變農業經濟落後的現狀,農業生產還並未完全擺脱傳統的分散經營的模式。一些地方雖然建起了特色產業,但規模不大,帶動力不強,不能實現“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目標,很多人只有外出打工或向外搬遷,“人走房空”的現象比較普遍。

五是農村環境堪憂。在去年“三萬”活動中,雖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做了大量工作,但由於農村環境設施不全、管理機制滯後、村民習慣不良,農村髒、亂、差等現象很不盡如人意。垃圾亂倒,髒水橫流,亂搭亂建,小溪小河往往成為垃圾處理場,村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三、下步的思路和舉措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造鄂南美麗特色鄉村,是踐行羣眾路線最直接最現實的表現,對於進一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幸福指數,打造崇陽特色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結合調研情況,我們認為應重點突出“美”與“麗”二,在“美”上做足文章,打造精品,在“ 麗”上狠下功夫,彰顯特色,打造集“生態美”、“環境美”、“生活美”以及“品質好”、“口碑好”、“效益好”於一身的又美又好鄉村。

一是堅持科學規劃,打造鄂南特色新村。要結合農村自然條件和地域文化,堅持“規劃先行、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內外兼修、保護為先”原則,倡導原貌整治,彰顯地方特色和鄉村風貌,實現村莊自然美、個體美、整體美的和諧統一。要遵循全域規劃、全域整治、全域建設的理念,推進思路規劃化、規劃項目化、項目資金化,為全面推崇陽美麗鄉村建設提供重要依據。根據發展城鎮化發展趨勢和交通路網的形成,進一步完善各鄉鎮新農村建設規劃,按照“既有個性亮點、又有區域特色”的規劃原則,依據全縣的地域特點和產業分佈,編制具有山水崇陽特色的各項村莊建設詳規,尤其是做好特色示範村內的基礎設施、景點設計、民居修繕、立面改造、村莊綠化和特色產業發展等專項規劃。要科學編制和完善美好鄉村建設規劃,統籌推進農村產業發展、社會管理以及美好鄉村建設,整體謀劃、分步實施、逐年推進。以“不勞民傷財”為前提,按照輕重緩急,從羣眾最急需的危房改造、道路通達、飲水安全、垃圾污水治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加強特色產業培育。

二是創新工作辦法,破解新村建設難題。美麗鄉村建設,可以不拘一格。但要探索出一種“政府引導,規劃科學,羣眾主導,訂單預約,招商代建、控建擴需”的更具普遍適用性的新農村建設模式,把過去七零八落的自然村逐步建設成適度集中的農村新社區。要以利用集體土地和土地增減平衡掛鈎指標,破解建設用地“缺”的問題;以招商引資和集中代建,破解建設標準“亂”的問題;以發揮規模效益和政府配套項目,破解基礎設施配套“難”的問題;以控制亂建和有效引導,破解新房需求“少”問題,努力走出一條政府少花錢、村裏不借錢、村民願出錢的美麗鄉村建設新路子。要按照統一選址規劃、統一式樣規格、統一門前綠化、統一外牆裝修、統一補助標準“五統一”模式,由村委會選定新農村建設點,統一做好地基平整、基礎配套、建房辦證、建設監督等工作,嚴禁村民私自建房、亂搭亂建,逐步解決當前農村建房雜亂無章的問題。

三是注重示範引導,穩步推進新村建設。建設美麗鄉村,必須長期遵循“規劃先行、逐步推廣、羣眾自願、量力而行、適度集中”五大原則,特別是要搞好典型示範。注重挖掘各個村莊的歷史遺蹟、風土人情、產業特徵、風俗習慣等元素,積極一批鄉村典型,讓一部分農村、一部分點“亮”起來。積累好經驗、好做法,在抓好“亮點”的基礎上,先點後面、以點連線、連線成片,打造我縣以大天城為中心、以108國道、白界線、仙崇線為主軸美麗崇陽畫卷。突出農村和農民的主體地位,通過教育、宣傳、培訓強化農民主體意識,下放政策、下放權力,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引導農民自覺投身到美麗鄉村的建設中來。每個鄉鎮一年推進一至二個村的新農村建設,力爭通過三至五年的努力,使全縣農村面貌有較大的改變。

四是強化產業支撐,建設富裕實力新村。鼓勵全縣各村圍繞縣委、縣政府確定的“豬、鴨、果、林、茶、竹、稻、蜜”等八大特色產業,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和條件實際,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形成“一鄉一來”、“一村一品”發展格局,強化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特別是有旅遊資源的村莊要把旅遊業作為重點產業來發展。同時探索建設農村現代流通體系,鼓勵商貿企業、郵政系統和其他各類投資主體通過新建、兼併、聯合、加盟等方式,在農村發展現代流通業,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和改造,促進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規格化,健全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標準、動物防疫和植物保護、認證認可等服務體系。着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羣示範基地,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户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五是深化農村改革,強化新村建設保障。加強美麗鄉村建設的領導, 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強化縣級幹部“四個一”責任制,及時研究解決建設推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為美麗鄉村建設掃清各種障礙。加大農地、林地土地流轉力度,探索創新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模式,建立健全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收益分配機制。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機制,着力構建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開展農村住房、土地承包權等物權抵押試點。探索建立適合農村特點的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農村專業合作社信用組織等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建立城鄉均等的教育、醫療、低保、養老等保障體系。完善和強化村莊環境衞生長效管理機制,為農村環境優化提供保障。

六是加強文明建設,建設美麗生態鄉村。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發動農民深入開展以清垃圾、清污泥、清雜物,拆危舊房屋、拆豬圈、拆廁所、拆院牆,實現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路燈亮化、環境美化和公共設施配套化為重要內容的“三清、四拆、五化”活動,確保做到“三個看不到”,即:可視範圍內看不到生活垃圾、村莊內看不到亂堆亂放、房前屋後看不到亂搭亂建。在鞏固“三萬”活動成果的基礎上,全面啟動城鄉一體化文明創建工作,大力實施優美環境共建、文明素質共育、公共服務共享、文化生活共榮、和諧社會共創“五大工程”,着力提升整治內涵,倡導“文明守禮、綠色生態、美麗整潔”的生活理念。以建設綠色生態鄉村為抓手,深入開展“林業生態文明萬村綠”、“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等活動,加大村內道路、公共場所和農户庭院的綠化力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品質。

走基層調研報告範文篇5

村級制度建設不夠健全,監督機制力度不夠,在蘆草溝村調研時,一些基層黨員幹部紛紛提出,隨着自然村的區劃調整,小村變成了大村,幹部職數減少,而工作職責和權力範圍也有了相應的變化,而村級制度都沒有跟上,諸如工作制度,生活制度上有些村就沒有,工作就帶很大的隨意性,給工作帶來諸多不利影響。村劃調整後,原有村民議事領導小組,村民代表監督小組等與現在的村域規範有不少的變動,而機構又沒能及時調整,就談不上監督的問題,制度的不健全,監督的不力,給個別村幹部的貪腐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村個別幹部工作效率不高,存在官僚作風,在調研時,羣眾代表反映在一些職能部門和涉農部門中,個別工作人員存在懶、散現象,對羣眾不夠熱情,對工作不夠熱心,對涉農工作不夠深入,個別同志、個別部門存在門難進,話難説,臉難看,事難辦,沒有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工作效率不高,官僚作風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黨在羣眾中的威信。

農村信息不夠暢通,部分勞動力有置閒現象,村集體公益性事業建設緩慢,與百姓的要求還存在一定距離,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佈局調整後,孩子上學路遠,且農村留守兒童較多,給教育帶來諸多不便因素,這是調研時,反映最為集中的問題,近年來隨着機械化耕作的普及,農村出現大量剩餘勞動力,而信息的不暢,導致部分外出務工人員,盲目外流,與此同時,農村出現了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加之學校的佈局調整,教育資源得以整合,而農村的道路建設,都沒有及地跟上,影響着人們的出行。在這次為期一週的調研中,所涉及的還有集鎮規劃,農村養老、醫保等問題,為更好服務百姓,讓我們的各項工作讓羣眾滿意,我們認為今後基層工作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

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監督機制。俗語説: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一切都要按規矩辦事,按制度辦事,村級政權應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讓村幹部有規可依,有制可行,始終有制度做保障,制度約束,在監督機制上,完善來自基層村民代表的監督和上層部門的監督。可採取定期述職和不定期檢查制,及重大事情村民代表議事制和問責制,從源頭上杜絕不良現象的產生。

圍繞 農 字,抓住 實 字,解決百姓 難 事農村工作,千頭萬緒,但只要誠心務 農 ,真心幹實事,就能很好解決問題,新村規劃結合農村實際,一旦方案定下來,只要農民擁護和需要就應立即實施,從實從快解決百姓所需,學校佈局調整,給學生造成的不便,應加快村級道路的建設和個別偏遠學校建設,加大地方的配套投入,使得百姓受益,鄉鎮要科學指導農民針對農作物秸稈還田,建沼氣池,變廢為寶,綜合利用,針對農村文化活動單一,要加強村級文化中心的建設,挖掘民間藝術,加以傳承和發揚,以達到自娛自樂的之目的。

只要想百姓,為百姓,就能幫百姓辦實事。

這只是我們在主題教育中調研的一些淺見,希望多為百姓,為政府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走基層調研報告範文篇6

按照鎮黨委政府的要求,進一步加強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觀念,樹立羣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我結合我所駐隊的實際情況,深入農村,針對在新形勢新條件下,基層羣眾想什麼,盼什麼,願什麼,難什麼的調研活動,在認真開展調查研究活動中,我認真宣講黨的惠民政策,實實在在幫助羣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我在深入調研過程中,為切實掌握第一手詳實、鮮活調研資料,我特別注重了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及時召開座談會,在召開座談會中,注重邀請基層黨員幹部,科技示範户,基層羣眾代表參加;二是深入農户進行走訪,在調研期間,走訪了一些農村貧困户或困難黨員,深入瞭解反腐倡廉制度建設中還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瞭解黨員幹部勤政廉政作風建設和思想觀念中還有哪些需要完善和改進的地方,同時,注重盡力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在調研活動中,提出的建議很多總結如下:

1、村級制度建設不夠健全,監督機制力度不夠,在蘆草溝村調研時,一些基層黨員幹部紛紛提出,隨着自然村的區劃調整,小村變成了大村,幹部職數減少,而工作職責和權力範圍也有了相應的變化,而村級制度都沒有跟上,諸如工作制度,生活制度上有些村就沒有,工作就帶很大的隨意性,給工作帶來諸多不利影響。村劃調整後,原有村民議事領導小組,村民代表監督小組等與現在的村域規範有不少的變動,而機構又沒能及時調整,就談不上監督的問題,制度的不健全,監督的不力,給個別村幹部的貪腐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2、村個別幹部工作效率不高,存在官僚作風,在調研時,羣眾代表反映在一些職能部門和涉農部門中,個別工作人員存在懶、散現象,對羣眾不夠熱情,對工作不夠熱心,對涉農工作不夠深入,個別同志、個別部門存在門難進,話難説,臉難看,事難辦,沒有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工作效率不高,官僚作風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黨在羣眾中的威信。

3、農村信息不夠暢通,部分勞動力有置閒現象,村集體公益性事業建設緩慢,與百姓的要求還存在一定距離,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佈局調整後,孩子上學路遠,且農村留守兒童較多,給教育帶來諸多不便因素,這是調研時,反映最為集中的問題,近年來隨着機械化耕作的普及,農村出現大量剩餘勞動力,而信息的不暢,導致部分外出務工人員,盲目外流,與此同時,農村出現了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加之學校的佈局調整,教育資源得以整合,而農村的道路建設,都沒有及地跟上,影響着人們的出行。在這次為期一週的調研中,所涉及的還有集鎮規劃,農村養老、醫保等問題,為更好服務百姓,讓我們的各項工作讓羣眾滿意,我們認為今後基層工作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

1、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監督機制。俗語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切都要按規矩辦事,按制度辦事,村級政權應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讓村幹部有規可依,有制可行,始終有制度做保障,制度約束,在監督機制上,完善來自基層村民代表的監督和上層部門的監督。可採取定期述職和不定期檢查制,及重大事情村民代表議事制和問責制,從源頭上杜絕不良現象的產生。

2、圍繞“農”字,抓住“實”字,解決百姓“難”事農村工作,千頭萬緒,但只要誠心務“農”,真心幹實事,就能很好解決問題,新村規劃結合農村實際,一旦方案定下來,只要農民擁護和需要就應立即實施,從實從快解決百姓所需,學校佈局調整,給學生造成的不便,應加快村級道路的建設和個別偏遠學校建設,加大地方的配套投入,使得百姓受益,鄉鎮要科學指導農民針對農作物秸稈還田,建沼氣池,變廢為寶,綜合利用,針對農村文化活動單一,要加強村級文化中心的建設,挖掘民間藝術,加以傳承和發揚,以達到自娛自樂的之目的。

只要想百姓,為百姓,就能幫百姓辦實事。

這只是我們在主題教育中調研的一些淺見,希望多為百姓,為政府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走基層調研報告範文篇7

滄州市國税系統各級黨組織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和重要部署,以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 圍繞税收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税收 ,以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黨建工作,使黨建工作豐富了內容,增添了活力,有力地促進了各項税收任務的完成。市局機關黨委連年被評為市直系統 黨內統計管理 先進單位黨費收繳管理 先進單位特色黨建 活動先進單位、首批 四型 文明機關十佳 優秀黨組織。

黨建工作基本情況

單位人員情況:全市國税系統總人數3007名,其中離、退人數499名,離崗人數196名,在職人數2312名。

組織機構情況:全市國税系統設黨委1個,黨總支部9個,黨支部131個(其中聯合黨支部65個)。

黨務幹部人數149名,其中專職3名、兼職146名。

黨務工作負責的科室:市局由黨辦室負責,縣(市、區)局由人教科(股)負責。

黨員關係情況:在市、縣局的1472名,在鄉(鎮)788名。

黨員人數情況:黨員總數2260名,離、退休黨員360名,離崗黨員169名,在職黨員1733名;正式黨員2224名,預備黨員36名;漢民黨員2184名,少數民族黨員70名;男黨員1831名,女黨員429名。

黨員的年齡結構:35歲以下的496名,36至45歲的780名,46歲至55歲的485名,55歲以上499名。

黨員學歷情況:研究生20名,本科674名,大專1101名,大專以下465名。

黨建工作開展情況

加強學習、提高素質

認真落實黨的 三會一課 制度和民主生活會制度,堅持週五學習日製度,提高黨員綜合素質,促進了滄州國税工作的健康發展;依託局域網政治理論專欄,及時更新黨的政策、理論、機關黨課講稿、學習體會文章等內容,供黨員幹部網上學習交流;採取中心組理論學習、機關集中學習日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形式,強化黨員幹部的政治素質。通過重視和加強機關黨建工作,黨員幹部的素質得到了提升,黨組織的戰鬥力進一步加強。

努力創建 四型 文明機關

認真落實市委《創建文明機關、做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的指示精神,大力開展創建 四型 文明機關活動。結合國税工作實際,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確立了活動的指導思想,着力培養一支具有較高理論素養和較強工作能力的幹部隊伍,建設崇尚學習、學風端正的學習型機關;打造執政為民、優質高效的服務型機關;建立解放思想、求真務實的創新型機關;樹立清正廉明、作風優良的廉潔型機關,不斷提高機關建設水平,推動滄州國税事業向更高層次邁進。被評為20xx年度滄州市直系統首批 四型 文明機關。

大力深化 三德 教育

以人為本做好政治思想工作

通過重視和加強思想建設,使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境界得到昇華,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不斷增強,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深入紮實地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省局的部署,把教育活動作為當前全局黨的建設的中心任務,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加強領導,精心組織,高質量地完成好每一個規定動作,紮紮實實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在學習教育活動中努力作到:力求一個 真 ,做到不走過場,講求實效。堅持一個 嚴 ,做到嚴格要求,嚴格制度。突出一個 新 ,做到喜聞樂見,入心入腦。立足一個 活 ,做到聯繫實際,務求實效。廣泛徵求意見和建議, 彙總梳理,歸納為10個方面,45條。積極開展談心活動。談心1900多人次。通過談心達到了溝通思想,互相提醒,明確方向,幫助提高,增進了解和團結的目的。

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我們開展以下活動:積極開展 納税人滿意在國税 活動。我局把先進性教育與提高服務水平相結合,落實服務措施,提高服務效率,讓納税人享受文明、高效、優質、快捷的服務。深入企業開展幫扶活動,宣傳現行的税收政策,對企業財務核算進行指導,瞭解企業的生產經營、資金運作、申報納税等動態情況,並徵集納税人對政策落實情況、國税徵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聘請社科聯的關鴻安教授搞好一次講座;請市局領導講黨課;先後組織參觀西柏坡、平津戰役紀念館、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馬本齋紀念館,組織部分黨員到市烈士陵園掃墓,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組織黨員參觀了西柏坡精神展覽;觀看了電影《張思德》《雷鋒》;組織參加了全市 青年志願者 活動;積極開展扶貧活動;組織了全體黨員先進性教育知識考試;認真組織全體黨員參加了全市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知識競賽答題活動;積極組織人員參加市直單位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100題電視知識競賽,獲三等獎;認真組織了科級幹部政治理論考試,參考人員成績均在90分以上;組織了部分黨務幹部到延安參觀學習。

積極開展基層黨支部扶貧幫困結親活動

一是建立了基層黨組織扶貧幫困 結親 檔案;二是關心並看望市局捐助的肅寧縣前豐樂堡村父母雙亡的貧困生郭麗豔;三是組織全體機關幹部為河間市4歲半白血病患兒樑增遠捐款,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對這次獻愛心活動進行了報道。四是運河國税黨總支第三黨支部將育紅國小兩名生活貧困品學兼優的學生定為扶貧幫困結親對象,長期幫扶。全體黨員幹部捐款1300元,作為助學基金,並與學校保持經常性聯繫,有問題及時幫扶。五是開展了 扶貧助教獻愛心 救助殘疾兒童少年 救助貧困母親 等活動。六是建立領導幹部對口幫扶制度,黨員領導幹部對口幫扶特困職工,送去黨組織的温暖。七是新華國税局黨總支瞭解到轄區有不少貧病孤寡户,通過和街道居委會聯繫,3月25日,該局全體黨員共捐款20xx多元,買了米、面、油、牛奶等物品,連同捐款分送到轄區6户孤寡、貧病家庭,送去了税務幹部的關懷和黨的温暖。

組織特色慶 七一 活動

慶祝建黨83週年, 七一 前夕,組織所屬總支、支部部分黨務工作者和黨員60多人赴西柏坡參觀學習。重温毛澤東同志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重温鄧小平同志、關於全黨和全國人民要長期艱苦奮鬥的一系列論述,重温向全黨同志提出的 四個牢記 ,重温入黨誓詞,接受 兩個務必 的教育。大家反映,這種身臨其境的學習形式,使人感受深刻,受益匪淺。參觀後,許多黨員同志寫出了體會文章,我們及時將部分文章在內網 學習園地 欄目發表,為大家提供交流體會的平台。20xx年 七一 組織部分黨員召開了慶 七一 座談會,讓大家圍繞着如何保持黨員先進性、如何加強黨建工作開展討論,收到較好的效果。

深入開展 爭優創先 活動

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

舉辦了 滄州市國税系統道德標兵暨春節聯歡會 、參加了市總工會舉辦的市直機關拔河比賽迎五一職工文藝展演 、市直工委組織的 黨旗頌 大型文藝匯演 建國55週年歌詠比賽 , 滄州市全民健身運動會 ,舉行了乒乓球對抗賽等活動,組織了國税系統書畫、攝影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豐富了廣大黨員幹部的業餘生活,進一步激發了大家愛國税、揚正氣、樹新風的熱情,提高了思想品位,大力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和行風建設的開展。

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專職黨務幹部太少,各級基層黨組織的黨務幹部都是兼職,很不利於黨建工作的開展。建議各縣(市、區)應設專職黨務幹部,明確市局黨辦室的人員編制,調配一批年富力強的專職黨務幹部。

在基層工作的黨員,其黨建工作一般由所在地黨組織負責,這樣很不利於系統黨建工作的開展,建議基層黨員的管理工作統一由縣局機關負責,黨員較多的縣局可設立專門機構做好黨員的管理工作。

與工商、地税等部門合建支部,工作性質上的差異很不利於黨建工作的開展和對黨員的管理監督。

因基層黨組織的黨務幹部都是兼職,存有重業務輕黨務的思想。對教育工作認識不深,重視不夠,工作滿足於一般號召,流於形式,教育沒有針對性,內容脱離思想和工作實際,形式和方法過於呆板,缺乏創新;對黨員幹部的教育管理、監督不到位,不能及時瞭解每個黨員的思想動態。

建議國税系統自上而下的設立實體黨委,更有利於抓好黨建工作。

走基層調研報告範文篇8

根據縣委“機關幹部下基層當好羣眾貼心人”活動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和安排,縣物價局在第一時間成立了活動領導小組,由局黨組書記陳本進同志任組長,局長韓久勝同志為副組長,聶志祥、桂遼兵同志為成員的活動領導小組,帶領局機關幹部到局第四批選派幹部掛職村槎水鎮金波村深入細緻地開展調研活動,通過召開黨員、羣眾座談會,宣講政策,入户調查,徵求意見,解答羣眾疑問等形式,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活動要求,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金波村基本情況

金波村由金衝、邱衝、波羅三片組成,全村面積約19.6平方公里,約2萬畝山場,聯户集體林場2個,1200餘畝可耕田;37個村民組,共986户3416人;勞動力約1400餘個,其中外出勞動力約600餘人。近年來,隨着黨和政府對於“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相繼出台和貫徹落實,使得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正在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第一、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三農”政策,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目前,全村有95%的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各項惠農補貼劃入各户“一卡通”中,農民的生活得到了逐年提高,家庭收入逐年遞增,家庭財產不斷增長,推動鄉村發展的物質基礎得到不斷的加強和鞏固。全村現有私家小轎車26輛,有線電話600多部,户户都安裝了有線電視,有20%的家庭購置了電腦。尤其是隨着惠農政策的不斷深入,使農民羣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有一半的農户建起了樓房,很多蓋新房投入的資金都超過15萬以上,處處呈現出生活富裕、生產發展的繁榮局面。

第二、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

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組織實施了精整水田、道路通達工程、退耕還林、農網改造、人畜飲水改造、衞生室建設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農村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全村37個村民組實現了道路暢通;農村電網逐步改造,供電質量有所提高。科教文衞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建立了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機制、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機制。有線電視和電話、移動通訊覆蓋全村,寬帶網絡逐步延伸,擴大了農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

第三、科技教育加快發展,農民素質不斷提高。

隨着教育體制改革和教育投入渠道的變化,基礎教育投入得到了有效保障,中國小教育、農業信息網絡、遠程電化教育設施建設發展較快。不斷加大對農民科技培訓力度,組織實施了農民工培訓、扶貧培訓等科教工程,培養一大批農村科技能人,農用新科技在農村得到了有效推廣。 第四、民主法制不斷健全,基層組織進一步加強。

在國家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大環境下,廣大幹部羣眾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普遍增強,以憲法為核心,農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重點的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廣泛普及,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近五年未發生羣眾性事件、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一批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講奉獻、有知識的農村能人、致富能手被選為村民小組長和村民代表。按照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全面建立了民主管村的工作機制。

綜上所述,可見金波村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距新農村“二十字”方針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二、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調研發現,當前整個金波村還存在的制約經濟發展、基礎建設等方面的一些不利因素,有的是一直以來長期存在的難點問題,有的是近年來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主要表現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村民委員會選舉難。

金波村是由原金衝村和波羅村合併而成,由於歷史原因,合村後積累了不少的社會矛盾,合村後村民尚未真正合心,而從地理位置上,全村又分成了金衝、邱沖和波羅三片,在村委選舉中,地區思想嚴重,往往各自為政,沒有全局觀念,導致村委會主任連續多屆未能選出。

第二、農村投入嚴重不足。

隨着農村集資搞建設政策的進一步規範和得失利益的驅使,村民“一事一議”舉步為艱。加之前些年村公益事業負債未消化,村集體經濟無力加大投入。現階段涉農所需的道路、水利、土質改造等基礎投入,主要靠爭取國家支農項目,而這些項目在實施的區域和資金分配上又十分有限,造成農村的多數區域是沒有投入的。調查顯示,由於受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瓶頸制約,部分農田水利建設和道路改造無法進行,導致農業抗風險能力薄弱。特別是近幾年來旱澇災害不斷,農民增產增收遭受嚴重影響。 第三、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當前,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較大。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在文化素質方面,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受市場經濟影響,出現了讀書無用論,部分少年初高中未畢業就進入社會。由於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主要為體力勞動,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

第四、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滯後。

近些年來,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較快,但總體上看城鄉差別依然存在,某些領域的差距還呈擴大趨勢。在教育方面,由於農村勞動力的外流,有些學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留守子女的日常教育、撫養問題也十分突出,加之農村教育的設施的配備遠遠不如城鎮,學生所學知識面相對較窄。在醫療就醫方面,儘管實施了“新農合”,但鄉村衞生室就醫條件較差,醫療水平較低是客觀的現實,加之醫療費用報銷政策的侷限,農民就醫的根本問題仍未全面解決。科技文化投入少,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註定了農民精神生活單一貧乏。村級沒有穩定的公共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不夠健全,農村弱勢羣體保障體系依然薄弱。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農村就業保障仍很薄弱,剩餘勞動力只有外出務工。雖然增加了一筆收入,但這些人背井離鄉,給生產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並可能產生新的社會問題。

三、發展思路和幾點建議

面對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要求,針對金波村的實際,對新農村建設工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選準選好致富帶頭人,以發展説話。在選舉中先要做好宣傳發動、摸清民意,注引正確引導,樹立金波是一家,發展靠大家的觀念,積極消除積累的社會矛盾,在村委安排上即要做到保證能人上,又要能兼顧到各片,不能急於求成,逐步磨合,切實把那些年輕有為人同志選上崗位,從而帶動大家發展致富,只要大家富了,肯定會認可。

第二、加快城鄉統籌,促進和諧發展。

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面對當前城鄉發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終把發展農村生產力、建立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放都要切實向農村傾斜,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要抓好統籌規劃、城鄉市場的統籌發展、城鄉基礎設施的統籌建設、城鄉教育、衞生、社會事業的統籌發展和城鄉社保制度的統籌,讓農村和農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業化的建設成果。

第三、加大農村投入力度,強化政府服務功能。

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動社會公眾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衞生、交通、電力、通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城鄉基礎設施的共享度,解決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的瓶頸制約。一是金波公路,是金波村發展的大動脈,現在油路路面破損嚴重,嚴重影響和制約了村裏的發展;二是還有部分小組公路為沙石路,損壞後無後續經費維修保障;三是金沖和波羅農户用電到了晚上空調、冰箱無法使用,要儘快改組線路,或是加裝變壓器。通過加大農村公共產品的支持力度,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農村、惠及農民,彌合各項公共事業方面的城鄉差距。

第四、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建立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機制。

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現階段在積極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緊緊抓住國家加大農業產業化投入的機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發展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加快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主動融入大市場。實現盲目生產向為市場生產、標準化生產的轉移。通過選擇優勢項目,制定優惠政策,營造寬鬆的發展環境,招商引資興辦農副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提高農業附加值。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實現初級產品向高級商品銷售的轉移。此外,要積極組織實施好農民工培訓,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和就業率。

第五、繼承與發揚並重,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通過定標準、樹典型,加強監督,獎懲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精神文明的評比獎勵機制;文化活動要充分調動農民羣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借全縣加快旅遊經濟發展的大好時機,引導農民發展地方民俗文化和地域風情文化;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科技宣傳隊等各種形式送文藝下村,加強先進文化在農村的傳播速度和覆蓋範圍,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佔領農村陣地;要繼承併發揚農村自身所擁有的文明傳統,提倡尊老愛幼、鄰里團結、愛護公物、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等良好鄉風民俗。

第六、加快促進農村教育、衞生、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加快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調整中國小布局,改善學校條件,讓農村孩子享受城市孩子同等的就學待遇。在增強公共醫療衞生投入的同時,建立起政府出大頭的農村基本醫療體系,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便民的徵繳制度、就醫制度和結算制度,讓農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財政為主導,建立多渠道社會保障資金投入機制,建立新型的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建立健全新型社會救助體系,逐步構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就業幫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為補充的多元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做到農村低保水平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步增長,使城鄉居民同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通過加快區域發展,充分利用農村剩餘勞動力資源,增加二三產業比重,拓寬農民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變外出務工為就近務工,從而既增加農民收入,又促進區域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61j39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