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她經濟調研報告多篇

她經濟調研報告多篇

她經濟調研報告多篇

她經濟調研報告篇1

銅梁縣經濟委員會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迅速從局部發展到全球,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而且其影響目前還未見底。為了解金融危機對銅梁工業企業發展的影響,找到緩解危機衝擊力度,降低影響面,減少損失的方法和途徑,並從危機中尋找發展的新機遇,順勢推動我縣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近期,我委通過走訪調研、召開座談會和問卷調查等形式,開展了“金融危機對銅梁工業企業影響”的專題調研活動。

一、金融危機對銅梁工業帶來的影響及機遇

此次調研涉及有機械加工、電子電氣、紡織服裝、製鞋、農副產品加工、化工、建材、造紙、醫藥等多個行業。從我縣發展態勢來看,危機對工業企業發展既產生了較大影響,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一)危機產生的影響

調研顯示,我縣中小企業自去年8月以來開始受金融危機影響,去年10月至今年2月為最嚴重時期,受影響較大的主要是機械加工、造紙業及其他出口型加工企業。

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是部分企業訂單減少。我縣中小工業企業多數為粗加工或中間加工,對下游成品依耐較強。金融危機直接導致大量消費羣體購買力下降,從而各產業鏈下游產品滯銷,我縣的工業企業受產業鏈下游企業影響,產品訂單減少或部分訂單撤銷。如安溪鎮的金禾紙業,其主要給格力空調和重慶摩托車企業生產包裝箱,去年下半年由於格力空調銷售大幅減少,對包裝箱的月需求量在10-20噸,只有形勢好的時候的20%,同時由於下半年摩托車銷售的減少,企業的產品訂單減少,且部分訂單因此被撤銷,企業不得不停止部分生產線。機械加工企業主要是汽摩零部件企業,受整車銷售影響,零部件加工企業訂單減少,凌達實業去年下半年永磁材訂單減少50%,生產規模大幅削減。二是部分原材料和產品價格大幅下降。由於產成品生產企業市場受到影響,下游企業壓低價格,上游企業貨款三個月滯後期,使得企業以高價購買原材料而以降價產品結算,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極大影響。如虎峯的龍璋紙業,去年下半年生產的漿板比上半年就下降約35%,且有3萬噸的原材料庫存,加上國內進口的漿板3200元/噸(到岸價)遠遠低於國內企業生產成本價4500元/噸,企業被迫停產。保温材料廠反映,受金融危機影響其原材料鐵粉由3500元/噸下降到2300元/噸,產品價格由5800元/噸下降到4800元/噸。華冠碳素公司碳陽極由19000元/噸下降到11000元/噸。其他紡織行業原材料和產品價格均下降約1000元/噸。三是部分出口產品下滑。雖然我縣直接出口企業少,但仍有一部分中轉外貿企業,這部分企業受危機影響也較為嚴重。如諾思旺羽絨,生產的羽絨毛片通過浙江總公司出口,出口量約佔產量的85%,受危機影響出口下降到30%,且產品價格由7300元/噸下降到4500元/噸,羽絨由23萬元/噸下降到10萬元/噸。四是多數企業資金困難。資金困難是企業反映較多的一個問題,困難主要表現庫存佔用資金、收入減少、部分資金回收困難、銀行貸款難、投資佔用部分資金、企業生產成本增加等多個方面。如瓊江機械廠、安居絲綢廠等企業流動缺口在1000萬元以上,其他企業流動資金需求都在50萬元到1000萬元不等,據估算全縣工業企業流動資金需求量在3億元左右。五是部分企業面對危機信心不足。危機爆發後,國外企業紛紛倒閉,國內沿海地區也出現大量中小企業倒閉,一些國際大型企業也“搖搖欲墜”,企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困局:產品量價齊跌、企業收縮戰線、消費者持幣觀望,部分中小企業業主信心動搖,在生產經營面前顯得猶豫不決。

(二)面臨的發展機遇

雖然危機對我縣部分工業企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我們應正確調整對待危機的心態,危機並不都是有害的,不要把危機看成是洪水猛獸,應該看到當前我們處於加快發展的有利時期,具備戰勝困難的有利條件,危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現實和潛在的發展機遇。

機遇主要表現在:一是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從去年四季度到20xx年底中央將安排1.18萬億元,擬帶動社會總投資達到4萬億元,加快實施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關鍵項目建設。在税收、信貸等方面政策也做出了相應調整,如提高出口退税率、下調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安排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資金等,將給工業發展提供更多的項目和機遇。二是國家出台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從今年1月14日至2月25日,在短短的43天內,國務院連續出台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振興規劃重點強調了通過調整税費為產業減壓、通過擴大融資渠道和信貸規模來為產業鬆綁、鼓勵自主創新並進行融資傾斜、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鼓勵兼併重組等四個方面的內容,不但為企業鬆了綁,還為企業加了油。如家電產品及汽摩整車下鄉措施,讓家電產業和汽摩製造業從去年的低迷狀態迅速恢復。三是國發3號文件出台。國發3號文件不但為重慶工業發展提出了目標和定位,而且從税收、財政投入、金融、土地、交通、資源等全方位提供了優惠政策。四是重慶市出台十二條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市政府通過財政增支60億元、減收26億元,來拉動全社會投資和消費約500億元,以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擺在面前的這些有利條件和因素,將是工業經濟發展前所未有的機遇,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有利因素,去爭取項目、擴大投資、改善條件,進而推進經濟和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金融危機使銅梁工業經濟凸顯的矛盾和問題

危機給我縣工業企業發展帶來了直接的影響,但從這些影響背後,也折射出一些我縣工業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

一是工業結構不合理。雖然我縣工業經濟近年來取得了較大成績,但我縣企業規模不成氣候,產品層次不高,多數為粗加工企業,處於產業鏈的上游,發展受限於下游企業,且產品品種較單一,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行業競爭力等導致中小企業在危機衝擊下,承受能力較弱。去年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我縣中小企業處於停產(開工率在30%以下)的達到80户(其中:規上企業28户),處於半停產(開工率50%)的企業140户(其中:規上企業41户)。二是企業管理水平不強。由於我縣多數中小企業規模不大,人員較少,企業為了節省成本,管理人員知識結構較低,機構設置不健全,制度建立不完善;管理人員缺乏品牌意識;企業沒有自身的發展規劃和戰略,沒有建立應對危機的方案,在全球性的大危機面前,顯得束手無策。在金融危機到來時,部分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只得匆忙採取被動應對措施,壓縮生產、裁員、停產觀望等,錯失一些發展機遇。我縣現有的規模以上企業中,本科以上學歷佔管理人員的比重不足30%,企業機構設置健全、制度完善的不足20%。三是企業創新意識和能力不足。我縣中小企業受產品結構、自身技術實力、資金實力、生產設備及工藝和管理者意識等決定,其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不強,新產品、技術創新、產學研等項目都有較大的侷限性,所涉及的產品附加值不高,所涉及的技術在行業中沒有領先優勢,企業沒有專門的研發資金和研發機構及科研人員。在此次危機中,產品技術含量高的企業受影響相對較弱,有的甚至在危機中搶佔了更多的市場。20xx年全縣規上企業技術創新投入15000萬元,實現新產品產值114561萬元,僅佔規上工業產值的14.32%。四是企業融資體系未形成。中小企業融資難是歷史性難題,但在我縣顯得尤為突出,由於我縣部分商業銀行貸款審批權力有限且銀行放貸謹慎,存貸比率低,擔保公司少且擔保實力較弱,企業融資渠道單一等因素,導致中小企業融資相當困難,多數企業只能依靠自有資金積累來發展,這勢必影響企業發展速度。如農民工創業組建的新束光電子公司,經歷公司組建、產品試產、市場開發等一系列活動後,流動資金緊張,由於自有資產抵押不足無法獲得銀行貸款,企業目前舉步維艱。去年底我縣銀行存款100多億元,貸款約38億元,存貸比僅38%,而重慶市主城及沿海地區存貸比在80%以上,庫區存貸比也在50%以上。五是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我縣沒有中小企業的專業服務中介,行業協會少;還存在政策落實力度不夠,國家、市級或縣級政策出台後,企業沒能真正享受到實惠;企業手續辦理緩慢,有的手續企業投產後幾年也未辦完,對企業的業務開展及融資產生極大的影響;一些處罰太重,企業生產成本壓力大;勞動技術工人缺乏,企業招工難;部分部門服務意識不到位等一系列問題。

三、應對危機的`對策及建議

為最大限度地緩解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要抓緊苦練內功,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在危機中穩中求進、穩中求勝。政府及各部門要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採取積極的措施幫助中小企業順利渡過危機,實現國家“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首要目標。

(一)企業應對危機措施建議

面對金融危機,不同企業都不可能採取相同的應對辦法,對此,特提出中小企業應對危機的兩大對策建議:

1.“化危為安”應對策略。中國有句古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去年在全球危機衝擊下,中小企業由於自身承受能力有限,生存岌岌可危,部分企業倒閉,因此,對多數實力有限的中小企業應採取相對保守的應對策略,實現化危為安。第一,實施收縮戰略。對於部分經營範圍廣、門類多的中小企業,要適當收縮戰線,剝離部分業務或產品,縮小經營範圍和生產規模,為核心業務提供充足的資金、人才等資源,確保守住主要市場,避免全盤抓全盤皆輸的局面。第二,實施聯合戰略。由於中小企業自身實力薄弱,單個企業無力抵抗金融危機帶來的強大沖擊,因此中小企業要善於與上下游甚至同行業進行聯合,抱團取暖。比如在產品供應、物流、倉儲、深加工、配送、服務、投資等領域進行合作,非品牌生產企業給品牌企業貼牌生產、原材料進行團購等,實現資源共享,節省成本。第三,實施轉型戰略。在危機的衝擊下,企業原有產品已經沒有市場空間或出現虧損,企業應積極考慮實施轉型,調整產品結構或轉換盈利模式,要結合市場需求,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產品性能或改變產品類別等,搶先佔有新的產品市場。第四,實施變革升級戰略。在危機中,企業要用戰略眼光去對待,對企業進行必要的改革,且此時改革阻力也最小。如進行產品創新,開發新產品,並做好隨時調整的準備,以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實現零庫存的即需即供;進行機制創新,強化內部績效管理等。第五,實施休眠戰略。在危機影響下,如果企業採取一切措施都不可為,也無可為之力,那就採取下下之策――休眠過冬,等待春天到來。

2.“轉危為機”應對策略。美國股神巴菲特説過“在別人瘋狂的時候要悲觀,在別人悲觀的時候要瘋狂”。這次危機讓很多的企業悲觀,但也可讓很多企業瘋狂,因此有實力的企業應該把握這次機遇,主動出擊,實現轉危為機。第一,實施多元戰略。去年以來,中央和重慶市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企業要積極吃透各項政策,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的重大機遇,拓展相關業務,實現企業在新的領域新的突破。第二,實施市場滲透戰略。企業要趁對手受危機衝擊市場出現疲軟時,迅速出擊,花費比平時更少的成本搶佔更大的市場份額。第三,實施整合戰略。在危機的影響下,部分企業生產經營舉步維艱,是有實力的企業實施收購、兼併的大好時機,企業要抓住這次機會,收購、兼併同行或下游企業或業務,擴大自身實力和競爭力。第四,實施人才抄底戰略。危機導致大中小企業裁員,就業形勢嚴峻,正是企業實施人才抄底的大好時機,積極引進高層管理人才和技術工人,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第五,實施變革升級戰略。無論哪種企業要發展,都要不斷進行變革升級,而危機為變革升級減小了阻礙。

(二)政府積極採取措施,引導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1.加大輿論導向,緩解信心危機。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深不見底的情況下,部分企業仍顯信心不足。因此,為維持業主信心和員工隊伍穩定,要指導社會輿論進行正確引導,穩定社會羣體的消費心理,拉動內需,增強企業和社會羣體對市場前景的信心。

2.加強企業指導,增強企業應對能力。積極指導企業苦練內功,在發展方式上,注重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粗放發展向集約發展轉變,把企業做強、做精、做專,做特,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優化產品性能,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爭取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增強長遠的風險規避和抗拒能力。

3.強化政策扶持,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建議縣財政增加專項資金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進行貼息補助,並建立市級專項資金的配套資金。由政府出面協調金融機構,加大對我縣重點企業的融資力度。儘快增加縣擔保公司註冊資本金,增強縣擔保公司擔保實力。大力倡導企業加大新產品和自主知識產權研發的投入,不斷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引導企業爭創名優品牌。安排一部分專項資金對中小企業管理人員進行應對危機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管理素質和水平。

4.優化服務環境,解決企業發展困難。建議政府進一步規範企業相關手續辦理程式,明確各項手續辦理時限和條件,確保投產企業生產發展不受限制。結合本縣中小企業發展實際,適當減輕對企業的處罰力度,給企業一個寬鬆的環境。定期召開企業分析會,把解決企業困難和問題作為首要任務,以掃除企業發展中的障礙。積極引導建立社會服務體系,規避行業壟斷行為。

四、以危機為契機,進行順勢調整,推進工業逆勢跨越

全面擴散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於銅梁縣來説,既是前所未有過的大挑戰,也是前所未有過的大機遇。我們應該堅定信心,頭腦清醒,積極應對,大膽謀劃,科學決策,化危為機,並借“危機”之“機”,進行順勢調整,推進我縣工業逆勢跨越。

1.借“危機”之“機”,順勢調整產業結構。金融危機為銅梁工業提供了一次順勢調整的大好時機,我們應審時度勢抓住機遇,藉助金融危機衝擊影響,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力度,有針對性地解決長期制約銅梁工業增長方式轉變的深層次問題。全面構建銅梁工業的現代產業體系,大力促進資源依賴型、初加工型產業向資源節約型、深加工型產業轉型升級,從初級加工為主向深加工和精加工轉變升級,從單層次加工生產向循環經濟產業鏈多層次加工轉變升級,從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產品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轉變升級,從高消耗、高排污向低消耗、低排污轉變升級,從而加快銅梁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增強銅梁工業又好又快持續發展活力。

2.借“危機”之“機”,順勢推動產業鏈整合。銅梁工業的傳統產業體系是由一個個分散、單一、互不關聯的加工企業構成的,產業鏈不完整,企業大多集中在產業鏈上游,這就造成產業鏈條環節缺失。面對全球經濟危機與中國經濟放緩的嚴峻局勢,銅梁應該抓住機遇順勢推動各行業產業鏈整合,依託在基礎產業、資源、市場和勞動力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加大對產業鏈的重組力度,推動優勢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強化薄弱環節,尤其要填補高附加值終端產品的空白環節,形成新的產業競爭優勢,實現銅梁工業在重慶市產業鏈分工的重新定位。特別是國發3號文件出台,明確提出了重慶重點發展的六大支柱產業,我們應積極與主城對接,重點發展機械加工業,詳細規劃,形成與重慶“汽車名城”與“摩托車之都”相呼應的配套產業鏈條。

3.借“危機”之“機”,順勢改造傳統特色產業。銅梁傳統優勢特色產業的改造要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整合銅梁傳統優勢特色產業自身優勢資源,推動優勢產業資源有效整合,促進優勢產業藉助當前機遇實現低成本擴張。圍繞銅梁傳統優勢特色產業自身優勢資源和核心競爭力,規劃一批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換代項目,引導企業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尋求新的產業支撐,要大力支持技術密集和勞動密集相結合的產業發展,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和創造新的產業增長點。我們要繼續重視鍶鹽行業的改造提升,鍶鹽行業是銅梁縣的傳統產業,也是銅梁縣的優勢產業,為銅梁縣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經過多年來的淘汰落後產業及環保整治等調整後,雖然企業大幅減少,但結構更趨優化。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資源優勢,進一步做優、做強鍶鹽加工行業,引導和鼓勵企業向精、深加工發展,增加產品附加值,壯大提升鍶鹽產業實力。

4.借“危機”之“機”,順勢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在金融風暴的強烈衝擊波下,發達國家和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工業體系將開始一次全球性產業佈局大洗牌。這正是順勢承接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轉移的百年一遇的大機遇,我們應該積極主動承接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轉移,敞開懷抱接受先進製造產業和先進技術轉移,有選擇地承接適合銅梁工業發展實際條件、有發展前景和長期競爭力的企業轉移,藉此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優勢。銅梁應該依託優勢資源,優化承接環境,築巢引鳳,加快規劃建設工業園區,同時制定產業承接配套支持政策,吸引國際、國內優勢產業、企業向銅梁轉移,形成新的產業集聚優勢。

5.借“危機”之“機”,逆勢提升戰略重點產業競爭力。按照順勢調整,逆勢跨越的應對戰略和策略,積極抓好重點產業,推動其在順勢調整中逆勢提升自身競爭力。要做到攻守兼備,該收縮就收縮,該放棄則放棄,該投資就投資,該擴張就擴張。着力調整產業鏈佈局,提高核心技術優勢,逆勢填補產業空白,逆勢做強薄弱環節,逆勢擴張弱勢行業。應該借發達國家和地區遭遇經濟衰退產業調整之際,通過引進高級人才、先進技術、設備和戰略投資,承接高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產業轉移,來填補產業空白,做強薄弱環節,擴張弱勢行業。從而在經濟調整期全面提升銅梁戰略支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整體競爭實力,逆勢實現跨越式發展。

6.借“危機”之“機”,逆勢培育發展高技術產業。高技術產業是銅梁工業的“短板”,全球經濟危機和產業衰退給加長高技術產業這塊“短板”、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良機。銅梁應制定高技術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撐體系,大力支持電子信息、新材料以及新能源等高技術產業發展,推動該類產業產業化,以及規模擴張,培育一批戰略性先導產業。支持高技術企業自主創新和消化吸收成果轉化,在鼓勵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企業與國內外高端要素結合的同時,還要大規模引進高科技人才、先進技術、設備和戰略投資,承接高技術產業轉移。

7.借“危機”之“機”,逆勢做大做強優勢企業。銅梁優勢企業應藉助當前經濟調整的大好機遇,大力促進企業戰略性重組,推進龍頭企業借勢對行業內的產能進行整合,以購併引領企業超常規成長,促進優勢產業領域出現一批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和優勢品牌,進一步強化銅梁優勢企業在國內外的產業競爭力。要積極培育發展以“蜂王型”優勢大企業為核心的“蜂羣型”產業集羣,給中小企業創造共同抗禦風險成長壯大的平台。加快形成大、中、小型企業在產業鏈條中的相互配套、良性競爭的協作關係,逐步建立符合產業發展規律、區域比較優勢的產業結構,強化企業自生能力,形成新的企業競爭優勢。

她經濟調研報告篇2

基本情況

松鶴村民委員會地處舊城鎮南部,距離鎮政府所在地6千米,全村土地面積23.8平方公里,有松鶴、樂業、三家三個村小組,耕地面積2046畝,其中:水田1120畝,旱地926畝,是典型半山區村。全村總人口4885人,人多耕地少,僅有的926多畝旱地大多是坡耕地,水利條件及田間道路建設極差。 20xx年實現糧食總產1498噸,烤煙150300公斤,蔬菜643040公斤;出欄生豬13552頭、牛382頭,羊1196只,肉類總產量達 1230噸,;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079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475元。

近年大規模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以來,松鶴村委會按照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十字 方針,因地制宜,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有力地推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較快發展。

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多年來,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該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從關係人民羣眾生產生活的基礎設施入手,大力發展小城鎮、農田水利、交通、通信建設及教育、文化等事業,因地制宜,大力引導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成效很大,但仍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基礎設施薄弱,抗災害能力低。該村委會屬板橋河水庫灌區,境內沒有像樣的水資源可利用,歷史以來大部分耕地依靠板橋河水庫開閘放水來栽種。

經濟總量不大,發展能力不強。該村委會經濟總量不大,自我發展能力不強,存在收入普通偏低,增收困難的問題。表現得尤突出的是貧富差距極大,相當部分羣羣眾還比較貧困。

種植結構單一,設施農業滯後。該村委會主要以種植水稻、玉米、烤煙及部分蔬菜,除烤煙外,大部分屬傳統生產方式經營,且種植結構單一,設施農業(現代農業)嚴重滯後,土地產出效益不高。

產業調整困難,羣眾意識不高。鎮、村都積極想方設法,努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但困難極大,阻力不小。如今年全縣大面積推廣種植的萬壽菊生產,在當地特別是三家、樂業村小組,相當部分羣眾意識不強,急功近利,未把耕地的科學種管當回事。

第三產業發展慢,品味檔次不高。該村委會商飲服務等第三產業起步較早,但發展較為綬慢,且檔次不高,大多屬粗放式的經營管理,這與其地處交通要道,集貿中心區,人流物流集中的地位相不相稱,第三產業收入在總收入的比重不到15%。

對策措施及建議

發展農村經濟,壯大農村實力,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是當務之急,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要按照州委提出的建設小康村、文明村、生態村、和諧村 四村 具體目標,應紮實抓好以下工作,切實加快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加大幫扶力度,夯實發展基礎。加快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步伐,仍需從加強基礎設施,特別是水利設施這一關鍵環節入手,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千方百計爭取支持。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特別是乾旱年景,羣眾生活用水卻極為困難,更談不上生產用水。因此,除完善現有水利設施外,還應把重點放在家庭水窖,田間水窖的建設上來,爭取80%以上農户建有水窖,省效緩解缺水帶來的一系列影響發展的問題。

抓好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的培植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增長點,要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挖掘潛力,積極進行產業的培植和產業結構的調整。除抓好傳統支柱產業烤煙外,應大力發展蔬菜、花卉、藥材、養殖等產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現代農業,走多業並舉的路子,增收致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做好宣傳引導,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發展,農業發展已到了必須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要積極做好宣傳引導工作。鼓勵農民承包土地適度流轉於種田大户、種田能手上,特別象靠臨礦山的村民小組更應如此,逐步形成規模化、產業化,同時,在有條件的地方組建是相應的合作社,努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逐步發展壯大農村經濟。

提升品味檔次,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商飲服務等第三產業在當地起步早,隨着小城鎮建設的不斷髮展完善,城鎮人口的不斷增加和車流、物流的增多,第三產業發展在該村委會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廣闊的前景,應本着鞏固、完善、提高的原則,支持鼓勵當地羣眾發展第三產業,使其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以黨組織為重點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配齊配強基層組織班子,強化基層組織建設,使之真正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領頭雁,羣眾增收致富的帶領者。同時,要按照發展黨員的 十六 字方針,把年輕的、積極性高的、責任心強的、追求進步的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吸納進黨員幹部隊伍來,為基層組織輸送新鮮血液,培養後備人才。

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要注重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通過 文明村 文明户 五好家庭 等多創建活動形式,大力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久,社會主義精神,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掃除陳規陋習,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優秀文化,同時,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教育,把該村逐步建成民主、文明、和諧的新農村。

她經濟調研報告篇3

鄉鎮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和亮點

我市共有81個鄉、99個鎮、12個街道,下轄1795個村、34個居委會。xx年末,鄉(村)總人口354.76萬,約佔全市總人口的75%。近年來,特別是我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各鄉鎮認真貫徹市委 一個定位 四個打造 五大戰略 的總體部署,堅持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農業產業化、招商引資上項目,作為發展鄉鎮經濟的總抓手,不斷提高鄉鎮的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為縣域經濟和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產業優勢逐漸顯現,民營經濟快速發展。近年來,全市各鄉鎮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注重依託本地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或原有產業的基礎優勢,上項目、興產業、培税源,初步確立了本地的優勢產業和工業主導項目。廬山區近兩年來各項經濟指標保持高位增長態勢,鄉鎮財政收入約佔全區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個根本原因就是該區鄉鎮充分發揮了臨江臨湖臨路臨市的優勢,在經濟結構上確立了自己的主導產業和重點項目,分別打好 工業立鎮、文化旅遊興鎮、商貿活鎮 三張牌。修水縣立足山區資源發展生態農業,延長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僅蠶桑業一項就形成了從制種到銷售的一條龍專業化體系。都昌縣努力克服工業底子薄、財政實力弱的困難,着力培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鄱湖水產、華意珍珠貝類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創品牌企業、農字號企業、個體民營企業都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農業結構漸趨合理,產業化進程紮實推進。經過多年努力,全市鄉鎮經濟結構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糧棉油等傳統優勢產業穩定發展,特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佈局漸成雛形。xx年,種植業在農業中所佔比重已下降到 45.6%,養殖業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產區域,茶葉、油茶生產區域,蠶桑生產區域,水產養殖區域,蔬菜、花卉苗木生產區域,早熟梨生產區域以及速生工業原料林生產區域等塊狀經濟。修水的古市鎮、三都鎮還分別被冠以 江南花椒之鄉 江南蠶桑第一鎮 的美譽,都昌縣周溪鎮榮獲 全國最大珍珠核生產基地 和 中國淡水珍珠之鄉 兩塊金字招牌,廬山區賽陽鎮成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鄉。隨着近年農業税費制度的改革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的普遍實施,廣大農民務農積極性明顯提高。各地的農田拋荒現象少了,農民對土地自覺投入的多了。市財政還每年安排 400萬元實施農業產業化,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市委提出的農業產業化 1121 工程得到穩步推進。

小城鎮建設不斷加快,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各地通過完善小城鎮的規模佈局,調整產業結構,鼓勵農村人口向小城鎮有序流動,使一些集鎮規模迅速擴張,人口急劇增加,小城鎮在各地交通樞紐、邊貿集市得到快速發展。修水縣渣津鎮短短几年城鎮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集鎮面積達到2.5平方公里,集鎮人口1.8萬,成為湘、鄂、贛三省交界的商貿重鎮。特別是在開展新農村建設中,各地以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村莊規劃和 三清三改三配套 為切入點,大大提升了集鎮、村莊建設品位,全市647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工作成效明顯,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產業村、生態村等示範典型紛紛湧現,一大批農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積極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農投入逐年增大,財政增收機制靈活。近年來,國家擴大了公共財政對農村的覆蓋,財政支農資金、預算內建設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資金比重、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級財政共安排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專項資金2個多億,安排鄉村兩級轉移支付4575萬元。農業税免徵後,鄉鎮財政收支管理體制逐步得到規範,體制外收費問題基本得到遏制。一些縣開始積極探索組織徵收新機制,引導鄉鎮幹部從原來的抓税源轉變為抓財源工作上來,既緩解了鄉鎮財政增收壓力,更重要的是減輕了鄉鎮幹部一年到頭忙於 找 税的負擔。修水縣自xx年起未對鄉鎮下達財税任務,而是由税務機關依法據實徵收,縣財政對鄉鎮支出實行 六個確保 。廬山區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各鄉鎮基本形成自己的主導產業,建立了支柱財源,同時,按照 屬地徵收、在地統計,核定基數、超收分成 的原則,支持鄉鎮做大財政總量。

打工經濟漸成規模,農民收入持續增長。通過學習浙江創業經驗,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不斷加大,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農村外出打工、就地從業、回鄉創業的人數越來越多,農民收入有了明顯提高。xx年,全市鄉鎮外出務工人員約70萬人,勞動者報酬40多億元,也就是説,70萬務工農民在經濟收入上創造出了一個與當年全市財政收入大致相當的業績。農民務工收入約佔家庭純收入的52%,成為部分農民特別是青壯年農民謀生就業、脱貧致富的主要收入來源。修水縣農村勞動力33萬人,有近20萬外出打工,xx年全縣勞務總收入達12.1億元,為我市勞動力務工總量和勞務收入最大縣。廬山區xx年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729元,務工收入佔其總收入的43.4%。

鄉鎮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鄉鎮經濟發展成績的同時,還應該看到,我市鄉鎮經濟總量還不夠大,實力還不夠強,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還不夠高,加之我市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農業大市,長期受思想觀念、自然條件、產業基礎以及城鄉二元結構等因素的影響,鄉鎮經濟發展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發展思路還不夠寬。由於地理位置、資源狀況、文化背景、產業基礎、領導觀念、創新意識等方面的差異,致使全市鄉鎮發展還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地方縣鄉兩級沒有很好地統籌規劃、整合資源、錯位發展,以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一盤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還存在 一個鍋爭食 大魚吃小魚 的現象;有的部門不顧鄉鎮客觀條件和客觀經濟規律,硬性規定增長項目、指標、比例,不僅影響了鄉鎮因地制宜、揚優成勢,而且因片面追求產值、項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犧牲環境、破壞生態,舉債建設、重複建設;有的鄉鎮沒有着眼宏觀謀劃,制定適合本鄉鎮的發展總體規劃,而是急於求成、飢不擇食,盲目跟風、朝令夕改;還有的鄉鎮領導作風不實、玩風較盛,有的不能很快適應經濟轉軌、工作重點轉移的需要,不僅工作找不到着力點,而且主動性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較嚴重,缺乏開拓創新、鋭意進取的信心和勇氣。

發展實力還不夠強。據瞭解,萍鄉市5年來堅持採取 放水養魚 的優惠政策,大力扶持鄉鎮經濟,全市財政總收入由5年前7.32億增至xx年的27.09億元,年均遞增26.6%;xx年鄉鎮財政收入平均達到1957.7萬元,較上年增長24.1%;其中,安源區11個鎮(街道)財政收入平均達到4059萬元。新餘市僅26個鄉鎮,xx年財政過千萬元的就有23個,其中超3千萬的5個,預計xx年超億元的鄉鎮3個。而我市xx年鄉鎮財政收入僅3.21億元,佔全市財政總收入的6.98%;過500萬元的鄉鎮僅16個、過千萬元的4個,過5千萬元的沒有。xx年,全市僅4個鎮躋身全省百強鄉鎮。鄉鎮經濟總收入與全市gdp總量比較,規模極小,對提升全市經濟總量根本產生不了決定性或重大的影響。在不多的財政收入大户鄉鎮,有的還是依靠臨城鎮周邊的土地出讓收入充實財政,有的是依靠房地產開發、項目用地等拉動税收,這樣的收入結構很難保證持續增長勢頭。在不同地區的鄉鎮之間,發展也很不平衡。較多的經濟實力弱、增長幅度慢的鄉鎮,相對抵消了發展快、收入高、總量大的鄉鎮的經濟貢獻率。從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引領作用看,全市培育的農業龍頭企業規模偏小,億元產值的龍頭企業僅10家,超10億元產值的還沒有,很難在一個地方大範圍帶動農業產業結構的根本性調整。 3、財源增收後勁堪憂。近年落户我市鄉鎮的千萬元以上的項目少之又少,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在鄉鎮沒有一家。免徵農業税後,大多數依賴農業、收入結構單工商業基礎薄弱的鄉鎮,開始陷入增長乏力、財源不足、收支平衡難度加大的窘境。由於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少鄉鎮為完成税收任務,低税率從外地 引税 ,有的用財政資金甚至幹部工資墊交税款。許多鄉鎮迫於財税任務的壓力,把大部分人員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 協 税(買税)上,根本無暇服務 三農 、發展經濟。同時,普遍存在的鄉鎮債務負擔問題不容忽視。絕大多數鄉鎮負債運行,多的負債達上千萬乃至幾千萬元,少則幾百萬元,嚴重製約了鄉鎮財政發展公共事業的能力,甚至影響到基層政權的正常運轉。

支農服務體系尚不完善。農村基層科技等涉農服務體系存在缺位、錯位的問題,現有科技人員老化,支農服務人員嚴重缺乏,制約着鄉鎮 七站八所 在服務農業、引導農民、發展農村經濟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在產業化經營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組織,即專業的流通行業協會和經紀人隊伍,制約了農產品闖市場的 三級跳 。此外,融資難問題不僅困擾着許多地方的小城鎮建設,也嚴重製約了鄉鎮經濟的發展。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企業和專業户,無論產品市場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擔保或抵押,很難得到金融機構的貸款。

全民創業氛圍不濃、創業環境有待優化。表現為對業文化培植不夠,對創業成功典型宣傳不夠,對本小利薄的創業者尊重不夠,致使創業成功人士沒有社會影響,剩餘勞動力沒有創業衝動,不願就業甚至打牌為 業 的現象沒有輿論批評。有的職能部門對各類創業主體缺乏政策支持,滿足於照抄照轉上級有關紅頭文件,而沒有把着力點放在細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鎮建設沒有形成聚集效應,不能滿足全民創業的需求。全市99個建制鎮,人口 2萬以下的有43個,2-5萬的47個,有的鄉鎮中心人口僅幾千人,沒有一個鎮被列為全省規模鄉鎮。這些小城鎮的發展空間和輻射區域都比較狹窄,對周邊資源的利用能力較低,加之小城鎮缺乏非農產業支撐,基礎設施又不完善,因而對農村勞動力和社會資金的吸納能力都比較弱,影響了城鎮聚集效應的發揮。

加快鄉鎮經濟發展的建議

鄉鎮經濟是縣域經濟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大局,事關全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的實現。借鑑外地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我們建議:

從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戰略上謀劃鄉鎮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市、縣兩級都應制訂鄉鎮經濟發展規劃、發展戰略目標,下大力氣支持和幫助鄉鎮把經濟搞上去。要堅持分類指導,支持一部分有條件的鄉鎮先發展起來,建設一批經濟強鎮,增強鄉鎮經濟發展的帶動力和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各縣(市、區)要注意充分發揮鄉鎮的資源、區位等比較優勢,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旅)遊則遊,努力走出一條專業化、基地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的路子。各鄉鎮在發展特色經濟的過程中,要注意力戒重複建設,盲目跟風,一哄而起,更不能無序發展,搞低檔次開發,低水平運作,而要立足本地實際,選擇具有較好的區位資源優勢、較強的綜合競爭實力、較大的市場拓展空間的產業,進行重點培育。要從打造一批專業鄉鎮、特色鄉鎮抓起,不斷做大農業產業化規模,並在形成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基礎上,不斷延伸產業鏈,培植農工商一體化的產業體系,推動我市農村經濟朝着產業化、規模化、農工商一體化的方向發展。

從推進小城鎮建設和全民創業上打開鄉鎮經濟發展的突破口。發展小城鎮應成為我市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的一個最佳切入點。建議將全市鄉鎮大致分為城區鄉鎮、衞星鄉鎮、區域中心鎮、特色鄉鎮、其它鄉鎮五類,抓好規劃、建設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強,以此輻射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要廣闢投融資渠道,採取多方投資、誰投資誰收益等形式,籌集小城鎮建設資金,並把小城鎮建設與農業產業化、民營企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促進資本與資源的有效對接,使小城鎮成為各地農村生產要素的聚集地、特色項目的承載地、商品流通的集散地、拉動農村經濟發展的輻射地。對具有發展工業條件的鄉鎮,要通過發展打造經濟強鎮;對沒有工業發展基礎的鄉鎮,要借鑑萍鄉市和廬山區的做法,積極打造園區經濟和 飛地經濟 ,培育項目孵化園,與項目落地地區共同搞好扶持、服務,爭取 雙贏 。

推動全民創業應成為鄉鎮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和長遠之策。要在全市積極培育創業文化,加大各類創業人才和創業典型的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尊重人才、崇尚創業的的社會氛圍。要制訂 引鳳返巢 政策,積極鼓勵在外人士回鄉創業,促成 人回鄉、企回遷、錢迴流 ;要着力引導民營企業家、工商業主、專業大户二次創業,通過延伸產業鏈、項目帶動戰略,發展特色經濟;要充分釋放科技人員、事業單位人員的創業潛能,借鑑萍鄉市的有效做法,允許和鼓勵事業單位人員離崗創業或兼職參與創業;要努力推動村組幹部和農民經紀人圍繞 農字號 創業,支持各地成立各種形式的產業協會和行業商會。

從改進現行財政運作模式上增添鄉鎮經濟發展的動力源。針對一些鄉鎮為完成財税任務採取的 買税 行為,要抓緊建立一套合理的財政增長機制。可推廣廬山區 屬地徵收、在地統計,核定基數、超收分成 的經驗,支持鄉鎮做大財政總量。縣級財政要妥善核定鄉鎮財政的支出項目和總額,確保剛性支出,免除鄉鎮為財政正常運轉而產生的後顧之憂。要科學確定鄉鎮實際財税收入基數,對完成預算目標的超收部分,絕大多數返還鄉鎮。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向鄉鎮政府提供行使職權必需的資金保證。針對鄉村普遍存在的債務問題,一方面要防止債務規模進一步擴大,禁止鄉鎮財政為非生產性支出、基建性項目貸款和任何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嚴格控制鄉鎮財政舉債規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債務負擔。建議市財政部門對全市鄉村兩級債務問題進行一次全面調查,摸清底數,核實情況,健全賬目。

對由鄉鎮政府擔保的歷年貸款形成的債務以及世行貸款,要堅持 誰受益、誰還款 的原則,由借款單位或受益人認帳,分期償還;對因平衡預算或部分支出列暫付款等原因形成的掛帳,可逐年消化,也可由上級財政部門幫助解決。黨委和組織部門對選拔使用鄉鎮幹部應樹立 發展、增收是政績,消赤、減債也是政績 的正確觀念,建立鄉鎮減債考核辦法,將減債與鄉鎮黨政主要領導的政績考核、調動、升遷掛鈎。 4、從加快支農服務體系的構建上形成全社會支持鄉鎮經濟發展的合力。要以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為契機,全面發展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等各種民間經濟合作組織,積極探索產業化經營的新路子,增強農民自我保護和農業抗禦市場風險能力;市、縣兩級要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資金,扶持特色農業和大宗農產品建基地、強龍頭、育市場、創名牌,提升我市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鄉鎮經濟的綜合競爭力;要大力推廣都昌縣周溪鎮圍繞珍珠產業組建經濟共同體的好做法,加強銀企合作,鼓勵金融部門合理佈局農村金融網點,開放小額貸款,通過貼息、融資、財政墊付等形式,增加對龍頭企業和農業產業化的信貸投入;要恢復、健全全市統一的農技服務機構,組建、充實農技隊伍,建議借鑑湖南省的做法,對縣、鄉從事農技推廣等公益事業的服務機構實行地方財政全額撥款扶持,同時引導、規範一批面向市場的農技服務性實體和經營性中介機構組織。

從建立激勵機制上提供鄉鎮經濟發展的組織保障。建議市委、市政府適時出台關於加快鄉鎮經濟發展的規範性文件,制訂鄉鎮經濟發展的規劃、目標、總體要求,加大對鄉鎮發展的協調調度。以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為指導,建立一套科學完備、便於操作的鄉鎮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和鄉鎮幹部激勵獎懲機制。把加快鄉鎮經濟發展納入縣(市、區)黨委、政府政績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評的重要內容,推動他們一任接着一任幹,一級領着一級幹,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建議對全市鄉鎮經濟年度財政收入達到5千萬元,或在此基礎上連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標榮獲紅旗(先進)單位的鄉鎮(街道),其黨政主要領導在職級上實行高配、經濟上給予重獎;對在經濟發展中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和鄉鎮幹部,要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並在幹部調整中優先提拔使用;對那些為促進鄉鎮經濟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進、攜手共創鄉鎮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

她經濟調研報告篇4

為進一步推進我區社會治安工作,區人大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開展了專題調研,組織部分人大代表走訪了區公安分局、開發區公安分局等有關部門,深入海門、白雲、葭沚、章安等街道聽取了社會治安工作彙報,分別組織召開了由街道人大工委、派出所、司法所、政法辦負責人蔘加的座談會,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

一、20__年我區社會治安

工作取得的成效

20__年,區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社會治安工作,先後開展了打擊“兩搶一盜”、“首季攻勢”、“四整治一攻堅”等一系列行動,實現了連續第三年交通事故、火災事故、刑事發案“三個零增長”目標。區公安分局被評為全省“三基”工程建設先進集體和全省執法質量優勝單位;開發區公安分局也被評為全省執法質量優勝單位。我們認為,我區的社會治安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加強了社會面的管理控制。圍繞全國“兩會”、北京奧運會和村級換屆選舉等重點事件和敏感時期,加強對重點人、重點事、重點物的排查和控制,認真做好風險評估、預案演練等相關工作,並落實各項管控措施。建立重大羣體性事件隱患專案經營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及時化解、預防和處置重大羣體性事件,確保社會政治穩定。

(二)加大了對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始終保持對違法犯罪分子的“嚴打”高壓態勢。區公安分局破獲刑事案件2898件,同比上升4.55%,其中破獲毒品犯罪案件165件,同比上升13.79%;查處治安案件5159件6028人次。開發區公安分局破獲刑事案件928件,同比上升4.04%;查處治安案件2590件,同比上升58.4%。兩個公安分局共破獲命案7起,破案率達100%。

(三)夯實了治安防範的基礎工作。深入實施“實效大防範”工程,紮實開展“平安大行動”,建立點、線、面相結合的巡防機制,不斷深化“三基”工程建設。加強外來人口管理,全區外來人口登記率達93%以上。繼續完善羣防羣治機制,大力實施社會科技防範“天網”工程,實行人防、物防、技防三結合,確保社會治安穩定。

(四)強化了幹警隊伍的教育管理。認真落實從優待警、從嚴治警措施,嚴格按照隊伍正規化管理的要求,深入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練兵、大接訪等活動,不斷提高民警素質,確保了隊伍的清正廉潔。全年沒有發現幹警有違法違紀行為。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我區的社會治安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多,面臨的困難不少,總體形勢仍比較嚴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刑事治安案件仍在高位運行。雖然通過公安機關開展“首季攻堅”、“四整治一攻堅”等專項行動,各類嚴重刑事犯罪苗頭有所遏制,發案總量有所下降,但總的來説,刑事治安案件依然偏高。20__年,全區(包括開發區)共立刑事案件7669件,受理治安案件14863件。尤其是侵財型案件呈上升趨勢,僅20__年11月區公安分局所立的618件刑事案件中,“兩搶”案件有35件,同比上升45%;入室盜竊案件有276件,同比上升20.6%。同時,青少年違法犯罪有增無減,黃、賭、毒等案件明顯反彈,利用高科技手段實施詐騙愈演愈烈。

(二)不穩定因素依然大量存在。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社會利益格局的調整以及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凸現,對社會穩定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和衝擊。其中,因徵地拆遷、鄰里糾紛、復退軍人待遇、非正常死亡、勞資糾紛等矛盾和問題引發的羣體性事件尤為突出。據調查,20__年1-11月,全區共發生5人以上集體上訪事件達141批次,涉及人員達1655人次,同比分別增長74%和49%。

(三)基層基礎工作還有待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管理工作僅僅停留在登記上,在動態管理上沒有真正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對出租房屋管理還不夠到位,公共場所管理較為薄弱,特別是對網吧、酒吧、髮廊等娛樂場所的管理,由於涉及多個部門,尚未形成合力。羣眾工作基礎薄弱,治保調解組織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另外,由於個別部門和單位領導認識不夠到位,資金投入不足,監控設施覆蓋面不廣,也削弱了社會治安防控能力。

(四)少數公安幹警素質還需進一步提高。個別幹警執法為民觀念還不夠強,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對羣眾的合理訴求不能及時辦理。少數幹警在辦案時重實體、輕程序,影響了案件質量。刑事破案能力有待於進一步提高,20__年全區破案絕對數3826件,破案率僅為 50%,這與人民羣眾的願望和要求相比還有一定距離。與人民羣眾的聯繫溝通不夠,如對羣眾扭送到公安機關的小偷經查證據不足予以釋放後,沒有及時向羣眾説明原因,羣眾對此很不理解。少數協警的素質還不夠高,辦事不公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公安隊伍形象。

三、做好今後工作的幾點建議

社會治安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持之以恆地抓實抓好。根據我區社會治安現狀,現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法制宣傳教育力度。要以“五五”普法為契機,採取電視、網絡、板報、標語等傳統手段與現代手段相結合的形式,多渠道、全方位、深層次地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人民羣眾的法律素質、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自我防範意識。經常深入學校、社區、企業開展法律知識講座,為學生、居民和職工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尤其要針對當前中學生刑事犯罪日益增多的現狀,開展法律教育和心理輔導,扶正少數青少年學生扭曲的心靈。大力宣傳見義勇為等典型事例,弘揚社會正氣,建立和健全同違法犯罪分子作鬥爭的激勵機制和社會保障機制。

(二)進一步加大對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要不斷深化“嚴打”整治鬥爭,重點打擊暴力惡性等重特大刑事犯罪,嚴厲打擊村霸地霸、聚眾賭博等犯罪,做到除惡務盡,不留後患。進一步提高“110”快速反應能力,加大對“兩搶一盜”等侵財型犯罪的打擊力度,努力提高偵破多發性案件的能力,力爭在短期內破獲一批嚴重危害羣眾安全和利益的系列性案件,形成“嚴打”整治的高壓態勢。對嚴重刑事犯罪活動必須露頭就打,決不能讓其形成氣候。加強文化娛樂場所管理,加大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的力度。

(三)進一步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要充分估計日趨複雜的矛盾糾紛給社會穩定帶來的巨大影響,進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重點排查調處可能轉化成惡性刑事案件的矛盾糾紛。密切掌握社會動向,依法調節各種社會關係,及時解決各類社會矛盾和問題引發的羣體性事件。堅持快速反應,冷靜處置,認真分析人民內部矛盾的成因,採取有效措施,積極依法予以調處和疏導,把矛盾和糾紛解決在當地,消除在萌芽狀態。加大社會保障工作力度,努力維護社會弱勢羣體和人員的利益。

(四)進一步夯實治安防範基礎工作。要進一步落實“實效大防範”工作要求,加強對出租私房、娛樂場所、特種行業、外來人口聚集點、城鄉結合部等重點部位和地段的檢查巡查。進一步深化重大羣體性隱患專案經營機制。區政府要進一步重視和研究解決公安機關警力不足、經費緊張、裝備落後以及“天網”工程建設等問題,協調相關部門配合、支持公安機關依法行政,充分發揮公安機關在社會治安防範中的主力軍作用。進一步加強對保安、治保調解等基層綜治隊伍的管理和教育,強化對護村隊等羣眾性治安保衞組織的指導和檢查,充分發動和引導羣眾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建立完善工作保障機制,確保羣防羣治工作順利開展。

(五)進一步提升公安隊伍的整體素質。按照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要求,切實抓好公安隊伍建設。堅持依法行政,確保執法人員知法、懂法,嚴格執法,堅決杜絕執法中的違法違紀現象。通過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公安幹警樹立良好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入開展“大練兵”活動,通過學習和培訓,努力提高執法人員的辦案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公安隊伍。

她經濟調研報告篇5

一、基本概況

二、發展優勢

一是發展提速,歷史機遇好。縣委縣政府提出"四位一體,四區同城"的發展戰略,一些重大項目相繼落地盧村,盧村迎來大發展的歷史機遇。近年來,清方村通過深入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提出"建設美好家園,為美好鄉村建設夯實基礎"的口號,農村面貌顯著改善,為加快發展凝聚了民心,營造了聲勢,奠定了基礎。

三是生態優越,發展潛力大。清方村依山臨水,生態良好,xx年創成省級生態村。市委副祕書長詹長春來村調研時,深有感觸地説,"清方,真正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轄區畫屏山(垮皮山)已由縣旅遊辦徵用,待開發,畫屏山風光被縣政府站採用為首頁背景,成為廣德宣傳名片之一。

三、存在的困難

一是水源保護壓力大。清方村處於水庫庫尾,地處xx縣水源保護區,保護水源的任務艱鉅,責任重大,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第二產業的發展。第一產業尚未做強,第三產業發展不快,旅遊輻射作用尚未發揮,短期內效益不明顯,良好的生態優勢沒有很好的轉化為發展的優勢,羣眾對加快發展的願望十分迫切。

二是傳統林業效益低。傳統的一家一户粗放式經營,成本高,產出低,羣眾林業收入總體偏小;農村人才技術缺乏,外出務工人員多,致富能手帶動農村發展少;林業生產中,毛竹是林農的主要收入來源,羣眾對發展經果林,苗木花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受人均山場面積偏少,山多地少和市場風險等制約,林業集約化經營難以推廣;由於生態環境好,植被覆蓋高,荒山面積少,新增林業面積的潛力不大,發展後勁不足。

三是生產基礎條件差。由於清方村部分民居處在淹沒區,盧村水庫蓄水,水位上升,部分村組道路被淹沒,山貨不能下山,生產生活不便,由於資金的缺乏,部分道路年年壞,年年修,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羣眾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生的願望比較迫切。

四、初步設想

"一個口號"即"打造生態清方,全面建成小康"的口號。千方百計加快農村經濟發展,讓人民羣眾共享發展的成果。

"三個工程"即建成一座橋樑,兩條道路,分別是紅廟村民組水毀橋樑重建工程,關塘村民組水庫淹沒道路提升工程和竹塢裏山場道路建設工程。多方爭取和籌措資金,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加快實施三個工程,千方百計地破解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穩步改善羣眾生產基礎條件。

五、基層的幾點期望

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扶持,上級的關心和社會的關注。基層對農村發展有以下幾點期望。

一是加強政策扶持。出台相關優惠政策,對經濟林業發展進行扶持;加強金融機構對接,解決經濟發展貸款難的問題;爭取項目資金扶持,扶持培育林業發展示範基地;整合涉農資金,完善山場道路等基礎設施,改善生產條件,最大限度地保護和激發羣眾投資興業的熱情。

二是實施科技驅動。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培養新型農業人才。通過組織外出考察學習,開展技術培訓交流,探索與高校及農業科研院所建立協作關係,引進智力支持和技術力量,培養一批農民林業發展技術人才,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

三是推動產業發展。堅持企業化經營,產業化發展,通過公司加農户的方式,大力培育和做強竹筍、花卉苗木、經果、白茶等產業,成立專業合作社,培養經紀人隊伍,打造品牌文化,提高產品附加值,努力將林業發展與發展生態旅遊結合起來,延伸產業鏈條,增強市場競爭力。

調研人:xxx

她經濟調研報告篇6

加快工業發展是調優經濟結構,促推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近期,我深入企業、基層,就我區工業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現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我區工業經濟發展情況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通過採取政策扶持、項目調度、工作講評等舉措,實現了工業經濟較好發展。,我區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85億元,比的137.8億元增長22%;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70.4億元,比的120.7億元增長24.65%;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63.53萬元,比的42.1億元增長17.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1.1億元,比的35.3億元增長15.1%;實現規模工業利税25億元,比的21億元增長19%;區國税本級工業税收收入2424萬元,佔區國税本級總税收收入的比重為20.76%,所佔比重比的13.31%提高7.45%;年末實有規模工業企業58家,其中自主創新型企業5家,同比增加1家;高科技企業11家,同比增加2家;全年工業總產值佔全區gdp的比重為24.8%,比的21.4%提高3.4%。全區工業企業安置就業人員2萬多人。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區人大下達的目標任務,榮獲全省推進新型工業化先進單位市工業經濟目標管理考核優勝獎。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項目建設,增強工業經濟發展的動力。

通過突出重點,加強協調,優化服務,進一步推進了項目建設。中信新城、長沙電機廠、中電集團48所太陽能電池廠房及生產線、天鵝工業泵有限公司二期廠房、長慶機電科教有限公司、長沙鋼龍鋼結構有限公司、龍盛實業、塑峯實業等8個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其中,中信新城竣工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長沙電機廠新廠主體建設基本完成,預計今年10月份竣工投產,年產值有望達到8億元;天鵝工業泵二期工程已竣工投產,擴大生產能力2億元;鋼龍鋼結構有限公司完成廠區建設並順利投產;塑峯實業1.2萬平方米的2棟商業用房已建成使用;長慶機電主廠房已竣工,將於今年5月投入運營;東方廚具完成全鋼結構新廠房建設並投產;新引進的奧特萊斯、五田醫藥等5個項目相繼入駐我區。

(二)抓園區建設,聚集工業經濟發展的合力。

近年來,我區舉全區之力加快園區建設。夏書記、曹區長親自對“兩路一基地”項目進行部署和調度,親自協調解決建設資金和拆遷中的困難和問題,有力推動了“兩路一基地”建設進度,全年共拆遷騰地1313畝(含光伏基地112畝),拆除房屋297棟,動遷人數1270人,中信綠化廣場等9個項目全面完成掃尾工作,光伏產業項目拆遷工作基本完成。同時實現了6條道路的開工建設,總長4.8公里,總投資達1.2億元。

(三)抓企業改制,激發工業經濟發展的活力。

一是認真做好了區屬企業改制掃尾。區委、區政府加強調度,整合法院、規劃、財政、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等單位和部門的力量,經過區企改辦及各企業的共同努力,克服了各種困難和不利因素,已基本完成了我區12家區屬企業的改制工作。

二是切實做好了市屬改制企業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根據全市統一部署,區移交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市企改辦要求,對接收的移交人員和資產的具體情況進行了整理,建立了移交工作資料庫,並已將移交人員分解到各街、鎮,順利完成了第二批市屬改制企業辦社會職能的接收和分解安置工作。

(四)抓技術改造,培育工業經濟發展的內力。

一是以技改項目建設為切入點,加大工業投入力度。,我區完成技術改造投資28.92億元,同比增長122%,企業榮獲產品及項目專利26項。湖南開關廠的zf□t-40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項目榮獲省級技術創新項目;天鵝工業泵的高效節能大型立式斜流泵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長沙水泵廠的水泥渦殼泵項目和國浩工程的地源熱泵中央空調系統推廣項目被評為市級技術創新項目。長慶機電與清華大學合作研發2個新產品並投產,贏得了新的市場,再次被評定為省高新技術企業;天鵝工業泵加強研發,新建立的大型水泵試驗站解決了大型泵不能做真機汽蝕試驗的難題,填補了國內泵行業空白,保持了省高新技術企業的稱號。三遠鋼結構改造引進了3條生產線,提高生產能力8000噸。

二是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引導企業重視品牌經營,搞好品牌策劃宣傳和名牌申報,努力打造擁有自主產權、競爭力較強的產業羣體、骨幹企業和拳頭產品,不斷擴大“天心製造”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長沙電機廠“長利電機”、長沙水泵廠系列水泵和長慶機電系列教學儀器等產品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享有名氣,防火裝備廠生產的防火防盜門、南泥灣食品廠的生鮮濕面、“採鮮園”蔬菜在全市都有較高的知名度。

(五)抓環境優化,拓展工業經濟發展的能力。

一是制定獎勵政策。,區委、區政府出台了《關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獎勵辦法》,從納税貢獻、新辦企業、招商引資、創優創新等方面對企業給予獎勵。

二是全力優化服務。區委、區政府領導多次到重點行業、骨幹企業調研,召開現場辦公會落實幫扶措施。區人大、區政協組織人員對企業改制、經濟發展等工作進行專題調研,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各職能部門加強了對工業企業的服務,去年共為區內企業爭取上級各類扶持資金3800多萬元。

三是加強政企聯繫。組織召開了全區工業企業聯席會,並就會上收集到的27個問題及建議提出瞭解決意見,明確了責任部門,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迴音,企業滿意度高,效果比較好。四是積極營造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嚴肅查處“三亂”行為,依法保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

二、當前我區工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區工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必須清醒看到,是極其困難的一年,也是極富挑戰的一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在加劇,經濟下行的壓力在加大,這次金融危機對今年工業經濟影響超過去年,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將超過大型企業,同時我區客觀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區工業經濟的發展。

(一)工業用地緊缺,發展空間不大。我區區域面積在內五區中本已偏小,這當中還有大部分區域屬市區中心地帶。而向南拓展區域為省府核心區,整體規劃偏向於發展第三產業。環保工業園存量土地也已不多,工業用地緊缺,發展空間受限,嚴重影響了招商引資,抑制了工業投入。土地制約成了我區工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二)企業融資難,發展內勁不足。雖然當前國家推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適度寬鬆的信貸政策,但由於融資門檻較高,我區企業大多系中小企業,缺乏自我積累,融資實力薄弱,且部分企業土地是租賃的,缺乏貸款抵押前置條件,銀行忌憚於企業的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主要實施面向大企業、成熟企業的發展戰略,導致了對成長型中小企業信貸的收縮;加之生產規模的擴大,加劇了企業資金緊張狀況,企業普遍反映流動資金比較緊張,融資比較困難。

(三)企業分佈零星,集羣效應。我區工業企業大多依靠老南區時期的傳統工業佈局而生,分佈較為零星,直接導致現有工業佈局缺乏合理性,且知名品牌相對較少,缺乏市場競爭力,難以吸引現有工業企業的上游或下游產業入區,很難產生產業的聚集效應,形成產業集羣。

三、加快我區工業經濟發展的對策與措施 是實現“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攻堅克難、推動經濟逆勢而上的挑戰之年。

(一)把強化服務作為主要手段,努力營造工業發展氛圍。

一是要統一思想。

首先,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是“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重要舉措。工業經濟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沒有工業經濟的發展,就不可能有整個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保住了工業經濟的增長,就保住了地方經濟的增長。

其次,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是“擴大就業、維護民生”的現實需要。我區工業企業大多為中小企業,對勞動者技能要求較低,且多屬勞動密集型產業,吸納勞動力的容量相對較大。因此,抓好我區工業經濟的發展,充分發揮其在連接市場、繁榮經濟、解決就業等方面的橋樑紐帶作用,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為我區經濟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第三,區域城市化的建設速度依靠工業化來推進。工業是城市發展的支撐,城市是工業發展的載體。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就必須走以城市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推動城市化的路子。

二是要提振信心。

雖然當前的挑戰前所未有,但發展的機遇也是前所未有,我們應該充分看到發展的優勢和有利的條件:

其一,國家宏觀政策支持的力度大。大規模的財政投入和低息貸款、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產業政策、優惠的税收政策,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其二,“兩型社會”建設支撐力度強。長株潭“兩型社會”改革試驗區方案全面獲批,大河西開發區建設正在全力推進,我區作為長株潭城市羣核心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機遇前所未有。

其三,區域經濟結構調整速度快。沿海不少產業正在向中部轉移,我市制造行業、汽車行業產業鏈正在不斷拉長,節能減排、能源戰略正在催促新能源產業加速發展,這都為我區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後發至上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三是要形成合力。

按照“十一五規劃”要求,積極推進我區工業發展。

首先,各職能部門要積極與上級對接,用活用足省市優惠政策,確保我區工業經濟得到上級更多支持。

其次,要全力服務企業。通過建立由縣級領導掛帥的聯繫企業制度、工業項目調度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組織政企和企業間的聯席會,第一時間掌握企業、項目的生產經營情況和我區工業發展各個層面的問題,並加以協調解決。

(二)把培育產業集羣作為主攻重點,不斷提升工業發展質量。

一是縱向拉長產業鏈。依託骨幹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形成以大帶小的完整產業鏈條。如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48研究所,正以自有技術為龍頭,以裝備、硅材料、組件封裝、下游配套產品為支撐,以太陽能電池片製造為核心,打造晶體硅太陽能光伏產業鏈項目。我們將全力做好服務,使其早日建成、順利投產、形成集羣。

二是橫向延展產業鏈。引導區內能夠配套的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不同的領域搞好鏈接,形成一個骨幹企業支撐帶動、專業化生產企業配套的產業鏈條和經營網絡。比如長沙電機廠、天鵝工業泵、湖南開關廠、南方自動化、新興電器等一批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着力在產業配套、優勢互補、集聚發展上下功夫,儘快構建形成配套完善、協作緊密、分工專業的產業發展體系。

三是壯大中小企業羣。一方面繼續組織召開銀政企座談會,以項目為媒介,以政府為中介,向銀行推薦企業,為企業發展爭取資金。另一方面籌建天心小企業創業基地,主動承接核心大企業的配套環節,提高本地配套率,實現產業配套的“內循環”,形成大小企業和諧共存的產業鏈發展模式。

(三)把推動技術創新作為主要方向,持續增強工業發展動力。

一是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積極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引導其加大科研投入,強化自主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特別是積極支持天鵝工泵、長沙電機等企業的技術創新中心,消化吸收先進技術,引導企業牢固樹立“抓產品關鍵抓質量、抓質量必須抓名牌、抓名牌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儘快提升自主品牌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二是加強產學研合作。依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推廣引進先進技術,並促其消化、吸收和創新,指導利用高新技術嫁接改造傳統產業,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導產品和先進工藝。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組建研究開發機構,為湖南長慶機電科教有限公司、長沙天成汽車配件廠和長沙市防火裝備廠等企業申報市級技術中心提供扶助,重點發揮其科研優勢,力爭在優勢產業的重點技術研發上取得新的突破,實現關鍵技術和工藝創新。

三是強化人才支撐作用。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高度重視人才引進和培養,加強高新技術人才、企業管理人才和實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重視抓好企業家隊伍建設,對貢獻突出的企業家,政治上給予鼓勵,經濟上重獎激勵,在全社會營造關心企業家、尊重企業家、愛護企業家的濃厚氛圍,努力形成激勵企業家成長、有利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四)把節能降耗減排作為主要內容,努力創新工業發展模式。

一是完善節能降耗減排的約束性目標體系。把強化政府責任、完善市場調節、嚴格依法治理作為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重要保證,將節能降耗減排的階段計劃和任務目標,落實到重點企業、關鍵環節,引導企業抓好節能降耗工作。

二是加強新建項目准入管理。堅持環保優先,嚴格環境准入,項目優先考慮環境容量,企業優先考查污染指標,堅決避免引進高污染、高能耗項目。嚴控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污染排放,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技術改造,儘快淘汰落後生產工藝。對區內三遠鋼結構輕型鋼機構生產線節能改造項目等節能項目,及時跟蹤服務,積極推廣應用一批實用性、針對性強的節能技術,優化生產工藝,挖掘設備潛力,提高設備的生產效率。

三是加快實施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的原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從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領域抓起,積極探索產業循環式組合、企業循環式生產、資源循環式利用的成熟模式。同時加強“三廢”綜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不斷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使經濟實現積極增長、良性增長、和諧增長。

(五)把項目建設作為主要抓手,大力強化工業發展支撐。

一是開發儲備一批好項目。在廣泛瞭解、全面掌握本地自然條件、區位優勢、發展潛力以及所處的周邊市場、資源情況的基礎上,精心策劃和開發儲備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技術水平較高、市場前景良好、能夠激發客商投資慾望的重大優勢項目,形成高質量的項目庫。

二是引進爭取一批大項目。加強與省市和東部地區的對接,謀劃一批投資額度大、可研論證水平高、經濟社會效益好、説服力強的新項目,爭取擠進上級的計劃盤子;注意收集整理重大項目信息,特別是世界500強、國內100強企業產業轉移、資本擴張、產品配套的動態信息,加強跟蹤聯繫,搶抓機遇爭取,力爭年內在引進爭取大項目上實現新突破。

三是建設、竣工一批新項目。年內,對龍盛、塑峯、防火裝備等工業項目,按照服務項目、服務企業、提高效率的原則,不定期召開項目建設工作協調會,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前期工作和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形成項目建設的良好推進機制,確保開工項目早竣工、竣工項目早投產、投產項目早見效。

(六)把園區建設作為主要載體,全力夯實工業發展基礎。

園區是工業發展的載體,只有園區的建設上去了,才能吸引到更多企業落户。按照我區“十一五”發展規劃和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工業園區發展的若干意見》(長髮[]7號),我們將下大力氣抓好抓實園區建設。

一是抓園區規劃,促進建設提質。按照夏書記提出“把園區當城區建”的要求,突出抓好園區規劃,提升建設品味,進一步加快“工業園區”與“省府新區”的對接,彰顯三市融城核心園區的新形象。

二是抓資金投入,促進建設進度。按照“拉通大路網。打通微循環”的路網建設目標,全年投入2.5億元左右,修建道路總長7700米。續建的5條道路年底全部實現竣工通車,拉通園區“三縱三橫”大框架,根據項目建設的需要,適時啟動5條道路的建設(新嶺路、新梅路、新蘭路、新園路和機場三街)。同時加快電網、水網、氣網、電信、排污、學校和公交場站等配套設施建設,並按照園區產業規劃的定位,重點突出光伏產業、奧特萊斯及重大項目中信、長電等周邊的配套。加快發揮這些項目的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讓投入的效果更明顯,產出的效益更顯著。

她經濟調研報告篇7

按照xx區委辦公室《關於貫徹落實省委第八巡視組巡視意見區委、區政府領導班子專題調研活動實施方案》的安排,我們深入到街辦、社區開展了社區建設專題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社區建設的基本成效

目前,xx區城區現有城市社區居委會83個(含立新鄉6個村改居),主要分佈在全區5個街道和立新鄉。近年來,xx區始終把和諧社區建設作為構建和諧沙市的基礎工程來抓,在發展區域經濟的同時,大力推進社區建設,努力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文明(2019最新招商引資情況調研報告)祥和”的城鄉社區,為構建和諧沙市夯實基礎,全區和諧社區建設正呈現出全新的發展態勢。從xx區社區建設工作情況來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社區和崗位設立逐步規範。20xx年實施社區建設改革以來,xx區根據中辦發〔20xx〕23號文件要求,按照有利於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城市發展規劃和原有居委會的特色,採取合併、撤消、新建等方式,先後經過3次調整,把建區之初的132個居委會調整為83個社區居委會,調整後每個社區規模適度,平均管轄户數2500户左右。xx區現實有的77個城市社區,目前核定崗位職數撥付經費的社區有68個〔其中解放街辦4個廠居、勝利街辦1個廠居、朝陽街辦2個廠居和2個(五星三村、柳林洲村)村未核定〕。20xx年全區社區換屆選舉,經區政府核定社區崗位數287個,後因工作需要,至20xx年3月社區崗位數增加至328個,較20xx年增加了41個崗位。

二是社區工作、工資待遇大幅提高。全區現實有社區工作人員399人,其中328個核定崗位人員中在崗251人,借調街辦62人,離崗退養12人,借調區直3人;街道社區自聘71人。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財政按每個社區崗位20xx0元/年、每個社區20xx0元/年(廠居15000/年)的標準向社區下撥崗位和工作經費。今年7月1日起,區政府提高了社區居委會的補貼標準,財政按照每個社區崗位15600/年、每個社區20xx0元/年(含廠居)的標準下撥崗位和工作經費,社區工作人員待遇一次性增幅達到56%。社區工作人員全員納入保險序列,辦理了“三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大大提高了社區、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福利待遇,穩定了社區隊伍的建設和發展。

三是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保障。按照“壓縮辦公面積、擴大服務空間、拓展服務功能”的指導思想,20xx年至20xx年,全區共投入資金1301萬元(其中爭取市級以上財政投入645萬元,區級財政配套426萬元,街道社區自籌230萬元),按照《湖北省社區服務設施建設若干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精神,對社區實施了規範化建設和改造。全區新建街道社區服務中心1個(解放街辦),改擴建街道社區服務中心1個(勝利街辦);新建社區辦公服務用房27個,改擴建18個。截至目前,社區辦公服務用房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50個,250-300平方米的社區7個。通過不斷的投入和建設,xx區街道服務中心和社區“四室”(圖書閲覽室、文體活動室、日間照料室、警務室)、“兩廳”(一站式服務大廳、居民説事廳)、“一校”(居民學校)、“一點”(慈善捐贈點)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51個社區居委會全面推行了“一站式”服務,服務居民、為民辦事、組織活動的基本功能不斷增強。

今年,對尚未達標的26個城市社區和2個即將批准成立的近郊鄉鎮社區(關沮鎮景湖、銀湖社區),近期已由民政部門申報了省級和市級建設項目,項目建設資金計劃投入760萬元。為激勵街辦實施建設項目,區民政局將籌措100萬元專項資金,對項目實施又快又好的街道給予“以獎代補”。項目實施完成後,xx區83個城市社區和2個近郊鄉鎮社區的基礎設施達標建設將畫上圓滿的句號。

四是社區服務和自治創新特色。xx區的社區服務已發展到家政、養老、托幼、計生、民調、衞生、社保、保安、法律、中介等十大系列多個服務項目,逐步建立了以街道服務中心為主體、社區服務站為基礎的上下聯動的社區服務體系。目前,全區已建成街道級社區服務中心2個、社區服務站51個,社區警務室83個、社區活動中心51個,社區圖書室48個、社區居民學校83個。與此同時,全區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幫困解難、關心羣體活動。以“沙市老姨媽服務隊”、勝利街辦“365”社區服務和解放街辦“彭國珍服務隊”為代表的社區志願者服務隊伍日益壯大。志願者服務隊與部門機關幹部、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深入到社區,進入千家萬户開展多種形式的志願者服務活動,建立了志願者活動檔案。

社區以紮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沙市的建設和發展贏得了巨大的榮譽。xx區先後獲得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城區、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全國科普示範區、全國社區紅十字服務示範區等國家級和多個省市級榮譽稱號,絕大部分與推進社區建設有緊密的關係。20xx年xx區以“創新居民自治形式,擴大居民自治範圍,拓展居民自治內容”為代表的“居民説事”制度,在全區社區全面推行。該制度得到省委書記羅清泉同志的充分肯定,並在《湖北內參》上予以親筆批示。20xx年,在民政部召開的表彰大會上做了典型發言,在全省社區建設工作會議上做典型發言並得到大力推廣。xx區社區自治和服務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二、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我們也清醒地看到xx區社區建設還存在着一些薄弱環節,有待於進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1、社區工作體制機制尚不健全。一是社區與部門、街道的關係尚未完全理順。xx區對社區應承擔哪些職責,還沒有一套系統規範、操作性強的規定,多數部門把社區當作本部門的下屬單位,把原本應該承擔的工作任務下派到社區,卻沒有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下撥經費,使社區幹部壓力大負擔重。二是各類評比活動牽制了社區大量精力。據調查瞭解,一個社區每年要迎接如黨建、綜合治理、就業再就業、低保、計生、衞生、經濟等各類常規考核檢查20多個;迎接如平安社區、衞生社區、黨建示範社區、充分就業社區、文明社區、綠色社區等各類專門創建工作更是應接不暇。僅計生部門每年就有省、市、區三級考核,有季度考核、半年考核、全年目標考核、黨政考核等,考核工作貫穿全年始終,使社區疲於應付。

2、社區工作牌子雜亂資料繁多。一是牌子多。上級要求部門工作進社區、服務到社區,而這些部門在社區沒有工作平台和落腳點,社區居委會成了這些工作任務的承接者和落實者。每個部門工作、服務進社區的同時都要在社區掛牌,多的一個部門要掛幾個牌子,且尺寸不一、顏色不同,還要求掛在顯著位置。如社區黨建聯席會、聯合工會、平安社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紅十字服務站、勞動保障服務站、計生服務站、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站、黨員服務站、婦女兒童服務站等等。一個社區要掛近20個機構牌子,且這些掛牌產生的費用,大部分需要社區自己承擔。二是資料多。現在每項工作都要專題建檔、建立台賬,而且要求特別高,既要電子文檔又要紙質文本,既要文字材料又要圖片影像,既要內容豐富又要統一外觀。一個社區半年的工作台賬就有60本之多,平均每本都有2—3釐米厚,堆起來有1米多高,有些龍頭社區的資料已經多得無處可放。

3、社區人員混崗空崗現象普遍存在。由於街道工作人員不夠,在社區居委會成員屆期內借調社區幹部,造成了社區幹部流動性過大,社區工作缺乏穩定性和延續性。同時,由此產生的社區工作人員缺位,導致部分社區工作不能落實。據調查統計顯示,從社區抽調工作人員到街道機關各崗位工作的現象較為普遍,5個街道共抽調社區工作人員62人,抽調率為16.5%。同時,各街辦除向社區抽調工作人員到街辦機關工作以外,自聘人員現象也極為普遍。目前合計自聘人數達71人。其中解放街辦自聘8人,崇文街辦自聘12人、中山街辦自聘15人,勝利街辦自聘26人,朝陽街辦自聘10人。

4、社區工資待遇無統一執行標準。xx區自建區以來,就是將社區工作、工資經費全額納入財政綜合預算。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全區對社區工作人員的月工資基本標準按照600、700、800元參數執行,各街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本轄區的工資發放標準。由於各自為陣,各有標準,xx區5個街辦的社區工作人員工資待遇不盡相同,出現了“同城同工不同酬”的現象。20xx年7月起,政府大幅提高了社區工作人員工資待遇標準,月工資基本標準按照1100、1200、1300元參數執行,但是各街辦在具體實施中“同城同工不同酬”的現象仍然繼續延續,造成了街辦與街辦之間社區工作人員的相互比對,產生了一定的不穩定因素。

三、進一步推進社區建設的建議

根據黨的xx大提出的“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的目標要求,為積極探索有沙市特色的城鄉和諧社區建設新路子,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探索建立社區工作站、社區居委會並行模式。在社區居委會之外獨立設置社區工作站,實行“工作站與居委會並行”的管理模式,還原社區居委會自治的本義。社區工作站和社區居委會分別擔負不同職能。社區工作站的主要職責是在街道黨工委和街道辦事處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承辦政府職能部門在社區開展的工作,以及其他由區政府確定需要進人社區的工作事項。社區工作站的工作人員目前可實行全員聘用社區居委會成員,逐步推行社區工作隊伍職業化、專業化。社區居委會依法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自治功能,依法協助社區工作站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社區居委會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按期進行換屆選舉產生其成員。

2、規範社區掛牌和各項檢查評比考核。一是在社區僅限於掛“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工作站”三塊牌子。對相關職能部門因工作需要掛牌的,由部門制訂統一模式、統一標準、統一顏色、統一安排、統一設計方案報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同意,牌子只能掛在室內相關功能室內或製作照片留存備查。同時,掛牌所產生的一切費用應由職能部門承擔。二是規範各項檢查評比考核。凡對社區居委會工作的各項檢查、考核、驗收事項,應由組織活動的部門、團體事先報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整合後,採用統一標準、統一部署、統一台帳、統一考核、統一獎勵、成果共享的辦法進行綜合考核。

3、加強社區工作人員隊伍建設與管理。一是要嚴格核定崗位。社區工作站崗位數建議按照20xx户以下4人,20xx-3000户5人,3000户以上6人標準核定;社區居委會崗位數按照省、市相關要求在進行換屆選舉時適時核定。二是要嚴格聘用程序。各街辦按照核定的崗位數聘用人員,須經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後,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按照程序辦理人事代理手續,並進入社會保障體系;社區定崗到人後不得隨意調換,確因工作需要統籌調配的,須書面報請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備案;社區崗位出現缺額增補時,須報請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考核,由街道聘用。三是要努力提高社區工作人員隊伍素質。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崗位實踐和學習培訓,提高社區工作者的業務水平,社區工作人員除參加各部門業務培訓,還需納入區委黨校培訓計劃。同時,要逐步實行社區工作者資格認證和持證上崗制度。

4、統一社區工作人員的基本工資標準。一是探索制定xx區社區工作人員崗位工資實施辦法,對社區工作人員受聘期間建立基本工資、補貼、獎金和社會保險等制度,社會保險按有關政策規定辦理。社區工作人員工資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兩塊組成,基本工資由財政直接撥入個人卡號實行社會化發放;績效工資發放實行浮動制,由街辦考核發放。建立社區工作人員工資自然增長機制,逐步推行社區工作人員等級工資制,把工資水平同工作資歷、工作年限、工作業績掛鈎,以調動社區工作者的積極性,確保隊伍穩定。

5、大力推進和深化社區服務。一是進一步加大社區管理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快社區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全面完成社區數據的錄入和上傳。儘快完成社區管理信息系統和區政府門户網站的對接,實現政府與社區的良性互動。要以社區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為依託,實現一數一源、一數多用,避免多頭信息數據填報,減少社區工作人員的負擔,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在此基礎上啟動社區服務信息平台,推行預約服務、熱線服務、上門服務等多種形式,建立全天候的社區服務體系。積極探索社區服務市場化、專業化的路子,以適應居民羣眾的服務需求,促進社區服務業的良性發展,從更高層次上推進社區服務。二是要重點做好便民利民服務,特別要做好面向困難弱勢羣體的社會保障和救助服務、面向下崗失業職工的再就業服務和其他社會保障服務。進一步發揮社區服務業在幫助困難羣體再就業中的渠道作用;強化對社區弱勢羣體的幫扶機制,進一步健全社區扶貧幫困體系。

她經濟調研報告篇8

一、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xx縣交麻鄉交麻村下轄16個村民組,502户,總人口20xx人,耕地面積5410畝。主要產業是以養豬、養雞、養羊為主的畜牧業,以烤煙、生薑為主的種植業,全村集體經濟偏於薄弱。

今年來,隨着中央、省、州、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台和貫徹落實,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種植產業為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後。20xx年,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2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1050元,其中:來源於農業方面的收入25萬元,在全鄉4個村中處於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1、從業人員分佈情況。現全村共有20xx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歲以下人數為264人,18—60歲之間人數為1567人,60歲以上人數為222人,勞動力人口數為1567人。根據20xx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村1567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1193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76%;從事二、三產業的為374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32%,其中:23人從事交通運輸業,35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316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農業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種植為主。以20xx年為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10畝(含複種指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530畝,總產量63.25萬公斤,在糧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薑為主,以林果業為補充,畜牧業以養豬場和分散餵養豬、牛、羊和雞為主。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設有鄉村公路1條,約7.8公里,一事一議項目通組公路硬化正在建設中;現有田間道路25條,約10公里,全部道路均為泥巴路;水利設施建設上,壩塘共8個,小水池120個,沼氣池80口。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電訊。現交麻組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難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847人,參合率90%;全村有17 户農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國小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税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村“兩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5人,村民委員會委員 5人;全村共有黨員52人,其中:男性黨員45人,女性黨員7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羣、幹羣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資金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村委會到鼓揚紅巖的鄉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繕、路面硬化以及多數田間道路過窄、過陡,雨天行走艱難,從而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設施落後,水池、水窖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數組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路面硬化、綠化、美化、淨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衞生條件差,全村的16個小組均無垃圾處理池;四是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衞生條件差,設備、設施落後。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嚴重製約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2、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低。全村的田地比較零星、分散,多數是梯田和坡地,不利於機械化耕作,基本上還處於“牛耕馬馱”的小農經濟狀態,增加勞動力成本的同時,也制約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我村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困難。勞動力素質低,村民還有相當數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後,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心理,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製約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程。

3、農民收入低,產業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當前,全村仍面臨着缺乏新的產業支撐,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結構矛盾突出,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民增收項目不多,農民增收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20xx年,我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1050元,在交麻鄉乃至全縣村委會中處於中等水平;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除烤煙種植具有一定產業化外,蔬菜種植產業化規模還較小,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生薑、核桃種植才剛剛起步。

4、新農村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統一佈局。我村在新農村建設上,村“兩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夠清晰,缺乏統一規劃、安排和部署。有的組

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上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夠、方法不多;在宣傳、發動羣眾方面也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對如何建設、怎樣建設本村的新農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寬;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動、不積極,工作方法不多,還存在“等、靠、要”的現象;這些將嚴重製約和影響了整個村委會的新農村建設進程和質量。

5、新農村建設,“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十分突出。近年來,根據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以及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組已經進行了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但“重建設、輕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項目和原有集體資產的日常的管理維護不到位,對這些資產,村組沒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維護制度,集體資產存在隨着時間的推移不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嚴重的減值和流失的隱患,部分村民對建成的設施保護意識薄弱,特別是在村組公房、鄉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管理維護上意識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會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組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村“兩委”班子成員中,國小、國中程度文化還佔56%的比重,這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和後勁不強,在帶領羣眾致富的路上力不從心;二是基層組織建設還有待完善、加強。目前,塘坎組和大地組兩小組組長一職還空缺,無人擔任;三是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對策

(一)加大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涉及“三農”問題的法律法規,宣傳黨委、政府關於“三農”工作的有關決議、決定和重要舉措,引導羣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發展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充分利用標語、黑板報、村組會議等進行多渠道宣傳,在村內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羣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中央“20字方針”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突出新農村建設主體意識,加強班子建設。新農村建設要政府引導,農民為主體,充分調動羣眾積極性。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一個好的班子帶領大家向前發展;村黨總支與村委會加強團結,緊密溝通、嚴密組織,要形成一支有號召力,能幹實事,樂於奉獻的村“兩委”班子,明確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建設的主力是農民自己,激發廣大羣眾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積極性是關鍵。要調動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員全體村民以集資、投工投勞等方式積極參與各村組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確保新農村建設項目,建一個,成一個,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過多的增加羣眾和村組集體負擔,搞舉債、負債建設,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農村建設抓出成效。

(三)科學規劃,分類指導,逐步落實。村級“兩委”班子須認真研究,立足本村實際,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實際的新農建設發展規劃,統一佈局,協調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生態環境,對於新農村建設,要按照規劃穩定有序推進。對於實施整村推進項目、鄉村道路規劃、國小軟硬件建設、垃圾處理池建設、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設等建項目要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農業科技文化的培訓、推廣。一方面要繼續發揮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力度,要積極推廣運用各種集約、高效、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如積極推廣配方施肥等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農村勞務的開發,全面實施農民工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積極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農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產業的發展和培育,着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明年,我村將加大產業化進程步伐,形成以“科學種植穩村、科學養殖興村、特色養殖富村”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在今年推廣雜交玉米、烤煙和生薑種植的基礎上,明年將大力推廣有機高粱的種植和200畝核桃種植;養殖業方面,在穩定商品豬、商品羊出欄數的基礎上,加大扶持綠殼蛋雞養殖户的養殖力度,為我村產業化打下基礎,從而可以推動我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同時,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要搞好規劃,必須保護好耕地。應堅持“圍繞增收調整結構”的思路,正確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對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扶持、培育,並發展好現有的優勢產業,在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要注意確保糧食產量穩定、確保畜禽養殖安全。因為糧食安全直接關係到整個農村的穩定和發展。

(六)推進民主法制進程,完善各種制度。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規範和完善各項村規民約,增強我村各幹部和村民對公共基礎設施的保護意識,確保公共基礎設施安全完整,增強羣眾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強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確保我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總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長期性、持久性的過程。新農村建設涉及千家萬户,是一項系統的工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努力,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解決農民最關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實際問題入手,以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產業支撐和改善生產環境為突破口,充分調動農民羣眾廣泛參與的積極性,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支持的積極性。我相信,只要我們村幹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積極理清我村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民生活更加寬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潔,農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和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qvj91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