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新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多篇

新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多篇

新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多篇

新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篇1

為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近期,我們採取座談、問卷調查和走訪企業的方式,與6家企業和部分行政執法部門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分析當前經濟環境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調查表明,我縣經濟發展環境經過階段性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企業普遍反映,近兩年來,經濟發展的硬軟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全社會重視環境建設的氛圍已經開始形成。但是,實行經濟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任務仍然十分艱鉅。加強經濟發展環境建設,努力營造通暢、寬鬆、便利、法治的良好環境,依然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座談中,企業負責人普遍認為,今年縣委專門成立了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辦公室,下“重錘”治理經濟發展環境,全力支持企業發展。人大、政協對經濟環境的關注程度日益增強,加強了對該項工作的領導和監督。改變了以往投訴無門、治理無人的局面。隨着政府職能逐步轉變,審批項目逐年減少,審批事項向服務中心集中,方便了企業辦事。嚴肅查處了一批損害經濟環境的案件,行政執法人員明目張膽地“吃拿卡要”等違紀行為明顯減少,雁過拔毛的現象得到遏制。實行獎勵納税大户等制度,形成了親商、安商、護商的良好氛圍。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清醒看到經濟發展環境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一些深層次的矛盾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當前的經濟環境與經濟發展還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

第一,發展意識不強,企業經營的政策環境仍不寬鬆。

座談中大家反映,傳統的官本位、權本位、利本位意識在一些部門仍然存在,有些幹部發展意識不強,習慣用計劃經濟的管制手段管理企業,居高臨下,錯誤地認為管理就是收費,執法就是處罰,對企業不惜竭澤而漁。有些部門在服務企業,幫助企業跑項目、創品牌、融資等方面的措施不力,扶植企業發展的政策難以落實。座談中大家反映,儘管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但在土地、税收、金融、工商等方面的政策仍不夠靈活,在服務經濟建設方面的投入還不足,企業准入的門檻還比較高,一些好的產業進不來,有的來了也留不住,難以形成規模。如南河工程老闆中途撤走,亞泰和勝動合作項目黃磷尾氣發電無法履約等等。少數部門由於思想觀念難以從根本上轉變,習慣用條條框框束縛企業,在服務企業發展上支持的少,干預的多;設路標的少,設路障的多。

第二,行政審批項目過多,程序繁瑣,行政服務中心的作用發揮不夠。

座談中反映,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相對滯後。一些部門面對新一輪市場競爭,缺乏緊迫感,工作中輕服務、重收費,輕監管、重處罰,程序繁宂,服務效率不高。一是行政審批項目偏多,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發揮不夠,行政審批方式單一。二是行政審批手續繁多。有些具有審批職能的單位仍抱着部門權利不放,以種種藉口搪塞,至今不進中心。有的雖然在中心設立了窗口,卻把行政服務中心當作“收發室”,實行審批職能體外循環。有的行政機關一項許可要經多個科室,涉及到幾個分管領導。有的在報批材料上做文章,不實行一次性告知,對申報材料吹毛求疵,逼着企業找關係、做工作。

第三,部分工作人員服務意識欠缺,存在不作為、慢作為的現象。

大家反映,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服務企業工作中,縣領導比部門領導重視,部門領導比中層幹部重視,對縣領導重視企業發展,幫助企業排憂解難的作法給予高度讚揚。但也認為,有些部門政令不暢,落實縣委縣政府決策力度不夠。有些部門握有實權的科長、主任等中層幹部對待上級決策、政令和要求,以種種藉口頂着不辦。有些工作人員接到報批項目後,採取“擠牙膏”式的服務,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快辦事,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

第四,部分單位自由裁量權過大。

有些部門主動上門服務少、宣傳政策少,但突擊檢查多、行政處罰多。在行政處罰中就高不就低,濫用自由裁量權,隨意抬高處罰額度,只要在檢查中發現一點問題就獅子大開口,等着企業去“做工作”。過大的自由裁量權也容易滋生執法中的腐敗行為。

新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篇2

今年,按照縣的安排,本人選派參加了第九批新農村建設工作隊,擔任松鶴村主任助理並駐松鶴村委會。自xx年3月1日開始,駐村以來,通過會議、座談、走訪,實地調研和查閲相關資料等形式,廣泛深入瞭解松鶴村委會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我認為該村委會近年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總體來看是比較好的,但從現實及今後要求發展要更快更好,還需作較長時期的艱苦努力。

一、基本情況

松鶴村民委員會地處舊城鎮南部,距離鎮政府所在地6千米,全村土地面積23。8平方公里,有松鶴、樂業、三家三個村小組,耕地面積xx年實現糧食總產1498噸,烤煙150300公斤,蔬菜643040公斤;出欄生豬13552頭、牛382頭,羊1196只,肉類總產量達1230噸,;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079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475元。

近年大規模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以來,松鶴村委會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十”方針,因地制宜,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有力地推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較快發展。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多年來,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該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從關係人民羣眾生產生活的基礎設施入手,大力發展小城鎮、農田水利、交通、通信建設及教育、文化等事業,因地制宜,大力引導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成效很大,但仍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1、基礎設施薄弱,抗災害能力低。該村委會屬板橋河水庫灌區,境內沒有像樣的水資源可利用,歷史以來大部分耕地依靠板橋河水庫開閘放水來栽種。

2、經濟總量不大,發展能力不強。該村委會經濟總量不大,自我發展能力不強,存在收入普通偏低,增收困難的問題。表現得尤突出的是貧富差距極大,相當部分羣羣眾還比較貧困。

3、種植結構單一,設施農業滯後。該村委會主要以種植水稻、玉米、烤煙及部分蔬菜,除烤煙外,大部分屬傳統生產方式經營,且種植結構單一,設施農業(現代農業)嚴重滯後,土地產出效益不高。

4、產業調整困難,羣眾意識不高。鎮、村都積極想方設法,努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但困難極大,阻力不小。如今年全縣大面積推廣種植的萬壽菊生產,在當地特別是三家、樂業村小組,相當部分羣眾意識不強,急功近利,未把耕地的科學種管當回事。

5、第三產業發展慢,品味檔次不高。該村委會商飲服務等第三產業起步較早,但發展較為綬慢,且檔次不高,大多屬粗放式的經營管理,這與其地處交通要道,集貿中心區,人流物流集中的地位相不相稱,第三產業收入在總收入的比重不到15%。

三、對策措施及建議

發展農村經濟,壯大農村實力,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是當務之急,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要按照州委提出的建設小康村、文明村、生態村、和諧村“四村”具體目標,應紮實抓好以下工作,切實加快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1、加大幫扶力度,夯實發展基礎。加快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步伐,仍需從加強基礎設施,特別是水利設施這一關鍵環節入手,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千方百計爭取支持。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特別是乾旱年景,羣眾生活用水卻極為困難,更談不上生產用水。因此,除完善現有水利設施外,還應把重點放在家庭水窖,田間水窖的建設上來,爭取80%以上農户建有水窖,省效緩解缺水帶來的一系列影響發展的問題。

2、抓好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的培植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增長點,要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挖掘潛力,積極進行產業的培植和產業結構的調整。除抓好傳統支柱產業烤煙外,應大力發展蔬菜、花卉、藥材、養殖等產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現代農業,走多業並舉的路子,增收致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3、加強科技培訓,實現增產增收。以科技為先導,加大農村適用科技特別是現代農業科技的培訓力度。針對不同產業及各個時節,有針對性邀請相關方面的科技人員對羣眾進行科技培訓,提高科技素質,以科技來增加產量,提高質量,實現增產增收,加快發展。

4、做好宣傳引導,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發展,農業發展已到了必須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要積極做好宣傳引導工作。鼓勵農民承包土地適度流轉於種田大户、種田能手上,特別象靠臨礦山的村民小組更應如此,逐步形成規模化、產業化,同時,在有條件的地方組建是相應的合作社,努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逐步發展壯大農村經濟。

5、提升品味檔次,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商飲服務等第三產業在當地起步早,隨着小城鎮建設的不斷髮展完善,城鎮人口的不斷增加和車流、物流的增多,第三產業發展在該村委會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廣闊的前景,應本着鞏固、完善、提高的原則,支持鼓勵當地羣眾發展第三產業,使其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6、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以黨組織為重點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配齊配強基層組織班子,強化基層組織建設,使之真正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領頭雁,羣眾增收致富的帶領者。同時,要按照發展黨員的“十六”方針,把年輕的、積極性高的、責任心強的、追求進步的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吸納進黨員幹部隊伍來,為基層組織輸送新鮮血液,培養後備人才。

7、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要注重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通過“文明村”、“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多創建活動形式,大力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久,社會主義精神,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掃除陳規陋習,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優秀文化,同時,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教育,把該村逐步建成民主、文明、和諧的新農村。

新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篇3

近年來,xx區村級集體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縱觀全區,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並不平衡,仍存在着少量經濟薄弱村,這類村多是一些純農業村。純農業村前進步伐的快慢事關區域平衡和區域協調發展的大局,同時也事關“十一五”計劃的完成和新農村建設平衡發展。為此,本文就xx區純農業村經濟發展現狀,研究制約純農業村經濟發展的癥結及解決方法,以期對全市的純農業村經濟發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現狀與問題

對xx區純農業村進行梳理分析後可以發現,它們大多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1)地處相對偏遠,交通或多不便。處於山區、半山區的純農業村,公路雖然已經全部實現通村,但相對蜿蜒狹窄的道路,還是給與外界的溝通帶來了一定的不便;處於平原稻區的純農業村大多遠離交通主幹線,工業延伸的觸角對純農業村工業化步伐的影響相對較弱,加之本村的絕大部分土地都納入了更新的紅線農保地保護範圍,引進企業的難度相對較大。

(2)發展集體經濟的先天條件缺失。對於山區、半山區的農業村,對村原有的山林、果園往往平均分配到每個農户,或者對果園只採取簡單的承包收取租金的方式進行管理,收入甚微,資源優勢沒有成為經濟優勢,集體經濟發展缺乏物質基礎,而今再對分配到户的生產資料重新組織起來進行產業化操作,還存在不小的難度;對於平原地區的村莊,這類村長期以來工業基礎薄弱,村級經濟主要以傳統農業為主,他們由於在80年代到90年代鄉鎮企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沒有適時發展鄉鎮企業而落伍。在目前情況下,發展鄉鎮工業難度較大,而且又沒有新的發展思路,同樣他們也存在產業化的難題。資源的相對匱乏,面對着強烈的致富心願,也就成了無米之炊。

(3)農業基礎設施較差。處於山區、半山區的純農業村,基本農田面積遠少於山林面積,土壤多貧瘠,主要用於農民自足,且因地理原因進行農田標準化建設難度較大,農業基礎設施較差,發展農業的先天條件不足;處於平原稻區的純農業村,通過前幾年的標準農田建設,溝、渠、路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但也有很大比例基礎設施因年久失修或損壞,抗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差,發展多種經營同樣缺乏有力的基礎條件支撐。

(4)農民發展農業經濟信心不足。現在在農村中,尚存在着一些錯誤傾向,認為“種地沒錢賺”、“堅持耕地就是在維護貧窮”,甚至有些“精明”的農民説,現在農民缺的是現金收入,而不是糧食,糧食安全更多的是為了城裏人的安全,農民為什麼要為了保障城裏人的吃飯安全而苦守着耕地不放?他們希望土地被徵用或者乾脆將土地棄之去打工,這些傾向足以彰顯出農民對發展農業的信心不足。

(5)發展現代農業的人才緊缺。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就少不了人才。但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一些年輕人和有能力的人紛紛外出就業、創業,造成了農村的人才大量流失,農村缺乏了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力軍和後備軍,從而出現了目前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多是年齡偏大、缺乏轉崗能力且又科學文化水平偏低的農民的狀況,使得發展現代農業缺乏優質人力資源的支撐。

(6)土地流轉難而貴。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創造更多的財富,只有把土地向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業種植大户或企業轉移,才能使土地收益成倍增值。但近年來純農業村的實際情況給土地流轉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一方面,以農業生產為主要來源的農户擔心流轉土地會失去生活的依靠,認為自己種田吃糧,沒有解決温飽問題的市場風險,兼職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户對土地流轉意願不強,靠幾分田吃飯,靠企業賺錢,穩穩當當,加上土地承包三十年不變等政策,給推進農業產業化增加了巨大的阻力。另一方面,土地流轉價格逐年上升,由原先250元一畝逐步升到700元一畝,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土地流轉的難度。

二、思考與對策

對於以上存在的問題,筆者有針對性的提出幾個方面的建議:

(一)統籌規劃、定格發展模式

不同的農業村有着不同的村情,其發展對應的路子也就不同,或工,或農、或三產,關鍵是要認真分析現狀,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積極統籌協調好各類規劃,理清發展思路,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發展路子。

對於各個純農業村而言,按照“保護、保障、挖潛、集約、統籌”的原則,主動爭取建設、發改、國土、農林、水利、交通等有關部門的支持,弄清本村自然資源、氣象、水系、地質和社會經濟狀況,進而完善總體規劃,制定專項規劃,提高規劃的協調性、科學性和實用性,為村的長遠發展提供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

這些規劃既要延續村莊原有的特色,保護整體環境,體現生態的原則,又要突出重點,適度超前,體現發展和集聚的原則,指導產業佈局調整,集中規劃生產、生活用地,科學規劃土地的空間佈局,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進而定格適合自己村情的發展模式。

(二)深度挖掘各類資源並激活成為現實生產要素

目前情況下,對於xx區純農業村而言,很多潛在的資源還在睡夢中,其潛力還有待於進一步深入挖掘,才能夠進一步轉變為現實的生產要素,為發展現代高效生態農業提供基礎。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區、鎮(街道)兩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大力扶持純農業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及時修復年久失修或已損壞的基礎設施;加快標準農田建設,改造中低產田;增加農業投入,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特別要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修復山塘水庫、除險加固,清理淤沙、擴建增容,實行渠系配套,改善農業基礎條件,增強防災抗災能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對於xx區純農業村來説,其生態環境保持相對較好,這是一個非常大優勢。好的生態環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也符合生態農業的發展要求,因為優質的農產品對其所生長的環境有着較高的要求,因此很有必要保護山林水體不被破壞,使農作物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從長遠來看,守住一方綠色,更是建立起了自己的“綠色”銀行,培育了自己的“後勁”財源。

做好產業化配套建設。按照“自願、依法、有償”的原則,積極推進土地使用權流轉,為耕地、水面、園地、林地的規模化經營、集約化鋪平道路;加快農機結構多樣化、農機技術高新化,農機服務產業化,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保證。同時,積極引導農民認識到發展現代農業的大好前途,增強依靠農業致富的信心。

(三)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主攻科技和綠色農產品發展路子

當前人們對農業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最近幾年所爆發的“紅心鴨蛋”等食品問題,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發展現代生態農業方向的認識:以綠色消費需求為導向,優質高效、資源節約、品牌響亮,具有良好的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純農業村大力發展科技和綠色農產品將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現代生態農業這一明確的發展方向擺在了我們面前,所需做的是利用所處的區位優勢,腳踏實地、加快發展的步伐,縮短與先進地區的差距。對於純農業村而言,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需要紮實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培育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帶領農民致富的新產業,在名、特、優、新上做足做好文章。對於農業產業基地而言,要切實推行標準化生產和質量管理,提高農業企業農產品技術標準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從生產這個源頭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控制。農業等部門對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有顯著促進作用的新舉措、新技術,也要給予力度較大的補助進行引導。

(四)積極實施品牌戰略,提升產業檔次,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同樣的品質、同樣的品種,有沒有品牌,以及品牌的知名度如何,在市場直接體現在售價上,有時價格相差許多倍。拿一個我們身邊的例子來説,普通的水蜜桃在市場的售價在兩元左右,而奉化的水蜜桃售價則可以達到四五元左右,品質好一點的則更貴,這足以看出品牌對農產品的作用,因此,實施農業品牌戰略,是提高農業附加值的一條有效途徑。

有關部門要積極引導農民樹立品牌意識,要通過相關政策的引領,推行綠色農業計劃的實施,創出自己的品牌。在選種、培育、管理等環節上很下功夫,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積極推廣農產品生產檔案、產地編碼等制度,加快農產品質檢體系建設,認真搞好無公害農產品、綠色產品、有機食品認證工作。農業龍頭企業緊緊圍繞農產品開發,建立起綠色農產品產業,建立從土地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監控機制,顯示農業龍頭在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產品安全性等方面的積極帶動作用。同時,利用長三角發達的物流體系和銷售渠道,積極做好流通、銷售工作,面向上海、杭州、xx等省內外經濟發達城市等中高檔市場,樹立本地農產品的精品形象,不斷滿足人民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要。

(五)謀求工農、農商、農貿緊密合作,積極探索聯合經營發展路子

建立暢通、高效的農產品生產、流通、銷售體系,符合貿工農一體化龍型經濟的要求,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純農業村依靠發展現代農業致富的有效之路。

有關部門順勢出台有關政策支持農業專業合作社興辦農產品流通企業,鼓勵與大型龍頭企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努力提高農產品在連鎖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業態中的經營比重。組織開展“農商對接”,探索和推廣貿工農一體化、內外貿相結合的經營模式。支持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設,支持冷藏和低温倉儲、運輸為主的農產品冷鏈系統建設。積極引導、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和流通企業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長期產銷聯盟,發展“訂單農業”,發揮流通對農業生產的引導作用,逐步形成覆蓋xx、聯通全省、輻射全國的農產品連鎖配送體系和電子商務網絡。

(六)實施人才興農戰略,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經營、闖市場的'新型農民

從根本上改變務農農民文化技能素質低的狀況,培養一批有較強市場意識、有較高生產技能、有較好管理能力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者,是純農業村建設高效生態農業的根本保證。

努力提高農民的專業技能和整體素質。為了適應建設現代農業要求,純農業村可以依託市、區有關部門,大力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綠色證書培訓和農村創業人才的培訓,把專業農户、農業企業經營者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骨幹作為培訓重點,着力把務農農民培育成現代農業的生產經營者。同時還要重視對農業後備>勞動力的培訓教育,特別是要加強對專業大户、農場主、農業龍頭企業經營者子女實行定向的農業學歷教育,把他們培育成為掌握現代農業知識技能的新一代的農業創業者。

吸引有關人才。通過採取發放農業創業貸款、貸款財政貼息、税費減免優惠等支持政策,為大專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到純農業村從事現代農業生產創造條件,把流失在外的本村人才吸引回來從事現代農業。同時,有關部門積極搭建農業人才交流招聘平台,鼓勵農業科技人才和農業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業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建功立業。

新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篇4

樓宇經濟是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而出現的一種新興都市特色經濟,主動順xx市化需求,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破除土地和資源要素瓶頸制約,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應有之義。作為一個快速城市化並正在“邁入主城區”的區域,目前正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努力構建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經濟體系。為切實貫徹落實區委七屆二次全會精神,充分掌握和了解我區樓宇經濟發展狀況,更好地促其快速發展,今年以來,新一屆區政協把加快我區樓宇經濟發展作為常委會第一個重點調研課題,專門成立了課題調研組,並在視察調研、學習考察的基礎上,形成了《關於加快發展我區樓宇經濟的調研報告》,已經區八屆政協第2次常委會審議通過。

一、我區樓宇經濟發展已取得的成效

近幾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各街道(開發區)及區商務局等部門大力推動下,我區樓宇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分散到集中,規模和效益不斷擴大,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主要表現在:

1.樓宇體量逐年增多。近六年來,我區商務樓開發進程加快,體量增長迅速。從20xx年前的空白到現在竣工運營和在建的17幢樓宇,每年以竣工運營3幢樓宇的速度逐年遞增。已建樓宇12幢,建築面積為51.92萬平米,其中百安誼家商務中心的建築面積達14.6萬平米;在建樓宇5幢,建築面積為29.26萬平米。

2.樓宇招商逐年重視。隨着我區對樓宇經濟發展的不斷重視,樓宇招商力度也隨之加大。20xx年底,區政府研究制定了《加快推進服務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意見》,鼓勵和扶持總部企業和商務企業入駐樓宇,在此政策基礎上,20xx年6月初,區政府又以《政府會議紀要》形式下發了“關於促進全區服務業平穩較快發展的扶持政策”,鼓勵企業購買我區樓宇自主辦公,在政策引導的同時,與樓宇業主簽訂協議,以招引優質商辦企業為目標,及時制定招商計劃,通過每季度的樓宇經濟座談會,總結招商成果和進展。隨着樓宇招商工作的不斷重視,百安誼家商務中心、金海岸等樓宇招引的企業質量普遍提高。

3.樓宇税收逐年增加。隨着入駐商務樓宇企業的不斷增多,樓宇税收逐年增加,從20xx年的幾十萬元,發展到20xx年全區樓宇企業税收總額已超過了2000萬元(區外註冊和房地產企業除外),樓宇經濟效益逐漸顯現。

二、我區樓宇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調研考察中,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區商務樓宇剛剛起步,樓宇經濟尚處於起始階段,自發配置的特徵比較明顯,與其它中心城區和先進城市樓宇經濟發展水平相比,在發展規模、功能配套、發展層次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特色化、專業化程度不高。綜合樓多,特色、專業樓宇少。我區現有樓宇大部分都是綜合性的,商務、商業、市場、住宅混建混雜現象突出,商住樓宇佔比大,商務樓宇佔比小,直接導致樓宇企業入駐率低,產業層次低,關聯度低,現有樓宇結構難以形成品牌效應和集羣效應,遠遠不能適應區委、區政府提出的高端化、集聚化、項目化發展服務業經濟的目標定位和主攻方向。

二是基礎設施相對滯後。從硬件條件來看,部分樓宇功能定位不明確,生活配套不完善,交通、停車、市容衞生等外部環境影響着樓宇的發展。從軟件條件來看,商務樓宇的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水平及物業管理水平不高,影響着整個商務樓宇的檔次。目前,我區沒有一幢高質量的純寫字樓或總部大廈,樓宇檔次低,就難以吸引具有產業引領的企業入駐。

三是税收貢獻還不明顯。從我區8個已運營的樓宇看,税收貢獻度還很小,20xx年8個樓宇共實現税收2119萬元,佔全區服務業税收比重僅為3%,其中4個樓宇的税收均未能超百萬元。樓宇內實際經營者與物業管理公司在税務徵收方面存在交叉管理現象,造成管理信息不暢通,對實際經營者的經營狀況瞭解不全面,税收徵管有漏洞,樓宇經濟作為培植税源經濟的作用還沒有發揮出來。

通過分析梳理,我區樓宇經濟發展不夠理想,主要有這樣幾個原因:

一是產業研究不夠到位。全區對加快樓宇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雖有所認識,但對產業佈局和發展路徑缺乏深入的研究,對樓宇招商、管理、服務等方面還未完全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抓手。

二是政策激勵不夠到位。近幾年來,儘管我區制定出台了加快推進服務業轉型升級的相關扶持政策,因扶持面廣,對樓宇經濟的扶持力度還不高,尤其對引導樓宇經濟有序集聚發展,推進樓宇招商,調動各方發展樓宇經濟積極性方面的政策比較欠缺。xx市政府出台的加快中央商務區發展的優惠政策中,對總部企業當年註冊資金的20%給予一次性開辦費補助最高可達1000萬元,同時對繳納税收所形成的新增地方財政留成部分,前三年給予100%獎勵,後兩年給予50%獎勵。南通經濟開發區能達商務區對入駐企業的扶持力度也很大,給予最高可達400萬元的購置辦公用房補助和150萬元的租賃辦公用房補助,同時對繳納税收所形成的新增區財政留成部分,前三年給予100%獎勵,後兩年給予50%獎勵。而我區對税收超1000萬元樓宇也僅獎勵40萬元,對入住樓宇的金融、會計等服務機構,年税收達50萬元以上,連續五年按其繳納税收區留成部分給予企業50%的獎勵,對年税收首次超500萬元企業,獎勵企業5萬元。對20xx年購買我區辦公樓宇並註冊在我區,且當年税收達300萬元以上的服務業企業,一次性獎勵企業10萬元。我區的獎勵力度明顯低於周邊商務區的扶持力度。

三是規劃引導不夠到位。從已運營的樓宇看,我區對樓宇的規劃和業態定位都未能進行研究和正確的引導,整體功能定位較散,除了鴻鳴明確為金屬廣場,軟件北園明確為服務外包平台外,其餘樓宇均定位為商辦樓。沒有明確的招租、出售對象,導致在整體業態功能定位上有所缺失,入駐企業大多行業跨度大,經營類別雜。

三、關於加快我區發展樓宇經濟的對策建議

加快我區樓宇經濟發展,要立足本區實際,立足南通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和港閘建設南通強區的大背景,用前瞻的眼光,宏觀的視野,開放的思維研究和確立樓宇經濟發展戰略,找準發展定位,使樓宇經濟成為我區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和重要經濟形態,成為提升我區綜合經濟實力的強大支撐,具體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1.進一步提高重視程度

政府重視,強力推進是發展樓宇經濟的重要前提。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充分認識發展樓宇經濟對促進我區經濟城市“雙轉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發展樓宇經濟作為推動服務業跨越發展的一項突出、優先工作來抓。建議區委、區政府適時召開全區樓宇經濟工作會議,使全區上下進一步形成發展的共識。要組織街道(開發區)、區相關部門的領導外出學習考察,借鑑先進地區的成功做法和經驗,進一步拓寬我區發展的思路。要逐步理順和健全發展樓宇經濟的領導機制,加強力量,明確職責,統籌協調,考核到位,努力形成推動服務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合力。

2.進一步加強規劃引導

堅持產業戰略前導和城市規劃先行,緊密結合全區產業佈局規劃,將樓宇經濟作為轉型升級的重點,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明確樓宇經濟發展的產業導向,儘快編制我區樓宇經濟發展規劃,構建樓宇經濟基本版圖。對各類要素資源要加以引導,避免區域功能雷同、過度競爭、重複建設等現象。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商務、動漫設計、現代物流、金融、信息、中介、會展等現代服務業。着力打造總部經濟集聚基地。優化總部企業區域佈局,優先保障總部企業用地需求,形成功能定位比較清晰、空間佈局相對集中的總部企業集聚基地。市北新城核心區作為我區總部經濟發展的龍頭,要大力發展特色樓宇,着力培育引導總部基地,聚集一批以高端商務業、現代商貿業、信息中介、金融服務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盤活現有存量資源。科學制定整合、改造和提升方案,鼓勵樓宇產權單位通過包裝策劃、置換改造等形式予以整合盤活,提高商務樓宇檔次,提高優質樓宇的利用率,實現樓宇資源的經濟效益最優化。

3.進一步強化政策扶持

樓宇經濟的發展壯大離不開針對性和操作性強的政策體系。建議參照先進地區的做法,研究省、市出台的關於發展樓宇經濟方面的相關政策,結合我區實際,出台樓宇經濟專門政策,進一步發揮政策的扶持激勵作用。政策要有力度,對樓宇建設、企業入駐等方面進行全面支持,特別是要加大對入駐企業和自主經營自建樓宇開發企業的扶持獎勵力度。政策要有門檻,可通過設置相關前置條件,按照開發面積或投入情況給予重獎重補,吸引有實力的開發企業,開發建設高檔商務樓宇。對入駐區內樓宇的總部型企業,根據其税收貢獻,通過“以獎代補”、“一企一策”等方式給予有力的財税扶持,以吸引更多樓宇經濟相關企業在我區集聚。培養品牌樓宇,對樓宇出租率高、企業註冊率高,樓宇納税額高和物業管理好、經濟質態優等特色樓宇的相關工作主體予以獎勵。政策要能調動積極性,要進一步通過政策激勵,調動街道(開發區)積極性,通過税收按比例返還等措施鼓勵其在樓宇招商、管理、服務等方面取得工作成效。

4.進一步推進招商工作

我區樓宇經濟的發展,關鍵在招商。要建立招商信息庫,做到“一幢樓宇一個信息庫”,定期對樓宇環境、招商面積、合作方式、價格(租金)配套設施等內容進行更新,統籌管理。要加大招商力量,加強有關部門、街道的專業招商隊伍建設,建立健全部門與樓宇業主間的招商合作關係,完善樓宇開發企業的引招商機制,嘗試公司式、中介式等市場化招商方式。要加強招商推介,進一步包裝策劃我區現有樓宇資源、樓宇特色和價格優勢,通過編印招商手冊,媒體信息發佈等方式,有效展示我區商務樓宇的形象,以提高吸引力。

5.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按經濟户口規範化管理的要求,以“户口清、狀況明、分類準、檢查實、制度全、聯動好”為抓手,建立樓宇經濟信息資料庫,對樓宇經濟發展狀況實施動態管理,加強經濟監管。建立通訊聯繫平台,第一時間獲取經營户經營行為的資料,對經營户進行跟蹤管理。在樓宇經濟管理中推行業主負責制,充分調動業主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建立集中統一的監管體系,樓宇經濟監管由政府牽頭,街道(開發區)為責任主體,商務、工商等職能部門密切協作,以形成監管合力。堅持政策引路,加大工作力度,想盡一切辦法,促使一些經營户領取或變更營業執照,進入或變更納税渠道,吸引那些已經或者即將入駐的企業來我區註冊納税,從源頭上杜絕無税企業的進一步擴張,規範企業的經營行為。

6.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

發展樓宇經濟,離不開良好的基礎設施、優美的城市環境、濃厚的商業文化、開放的市場體系、發達的現代化服務業等。要不斷加強對樓宇周邊環境的改造建設,完善學校、醫院等公共及商務配套設施,積極發展餐飲、文化、休閒等第三產業,為樓宇經濟發展提供基礎條件。要加強樓宇周邊環境的整治,將樓宇周邊環境建設納入我區的城市建設和改造規劃。完善商務配套設施,培育或引進高水平物業管理公司,改善樓宇軟件配套。根據樓宇業主和入駐企業的具體需求,不定期組織相關的政策發佈會、人才交流會、樓宇招商會。商務、工商等部門在重點樓宇派駐聯絡員,為入住企業提供全方位、零距離服務,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率。要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報紙等新聞媒體,對我區樓宇經濟發展進行專題宣傳,提高樓宇的知名度,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新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篇5

我們花莊村是俞垛鎮的一個偏遠村落,距離鎮裏大約12公里,我村地處三縣市交界處,全村共有農業人口2358人,非農業人口104人,耕地面積4000多畝,河溝面積3000畝以上,村集體收入18萬元,三產總產值一億元,人均純收入6480元,村所在轄區私營企業6加,加油站,奶牛場各一家,主要以加工毛絨玩具、石油機械、鍛仲、傢俱製造、特種養殖為主導產業。就自己近期的調查來看,有許多的.因數制約我村現代農業的發展。

一、我村發展現代農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農業基礎設施薄弱,難以強化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

我村的農業生產受物質技術裝備水平低、產業化進程慢等因素的制約,其生產仍然沒有跳出小規模、低水平、傳統粗放經營的怪圈。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低,實際機播、機電灌溉率不高。

有這樣有句話“要想富,造公路”,現在興泰公路全線通車了,但是我們村的村級公路還很不發達,村西面跟南面的許多地方現在還是磚頭路,有些地方甚至還有危橋,沒有好的交通,就沒有人來投資創業,農副產品就沒有市場競爭力。

(二)農民素質低、適應性差,難以承擔起發展現代農業的重任。

目前,我村平均受教育年限7、9年,不足國中文化水平。而在農村勞動力非農化流動過程中,出現的農民人力資本的“逆向選擇”現象:流出就業非農行業的基本是年富力強、受過較多教育的農村“精英”,留下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是人力資本含量和勞動技能較低的兒童、婦女和老人,進一步從總體上降低了從事農業生產的留守農民素質。無疑,農民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力軍其素質偏低,難以承擔起發展現代農業的重任。

(三)落後的思想觀念仍是農户走入市場的最大障礙。

我村的農民仍然沿續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習慣,思想觀念保守,在尋求項目和資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給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當的嚴重。相當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農為本的生存觀念和温飽型目標,小富即安,脱貧致富的心理預期不高。受固有觀念的制約,資源開發利用和經營模式停留在初級水平。

(四)經濟發展中“短視心理”造成集體實力日漸削弱,對户營經濟的扶持存在誤區。這裏的“短視心理”是指部分村幹部羣眾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輕長遠利益,重個人利益,輕羣眾利益,享樂主義,擺官架子的不利傾向。由於村集體經濟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營經濟的發展,多數村幹部對集體經濟發展抱的期望不大,導致近年我村集體經濟實力處於緩慢的發展趨勢。

由此看來,由於經濟基礎和自然條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我村新農村建設的步伐,縮小鄉村致富的差距,就應該通過合理的規劃,採取有效措施解決遏制我村農民致富緩慢的勢頭。

二、多管齊下全面推進

發展現代農業,繁濟榮農村經,促進農民增收,是建設新農村的首要任務,是整個經濟社會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為此,必須以創新農業發展理念為前提,以提升農業裝備水平為基礎,以提高農民素質為根本,以推廣科學技術為支撐,以增加投入為保障,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加快我村新農村建設步伐。

(一)用先進理念引領農業。

發展現代農業,首先要樹立新理念。要樹立用現代工業推動農業發展的理念。要用辦工業的方法辦農業,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集約化經營、企業化管理、區域化佈局、市場化運作,逐步實現農村工業化、農民工人化、農業現代化。要樹立按比較原則參與新一輪市場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過不斷比較、調整、改進、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名牌產品,培養具有競爭力的支柱產業,做強做大農業龍頭企業,逐步形成農民跟着產業走、產業跟着“龍頭”走、“龍頭”跟着市場走的良性發展軌道。要樹立抓農業就是引導農民走向市場的理念。要通過解決農民待遇不公、信息不靈、市場把握不準等問題,引導農民進入市場,改變農民身份,促使農民從產品生產者轉變為商品生產者。

(二)用現代裝備帶動農業。

改善農業設施裝備,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明年我村公路交通條件會得到改善,我村已經得到上級部門的支持,進行土地整改,修建鄉村公路和橋樑,國家明年對經過我村的國家v級航道魯汀河進行休整。

我村要着力推進農田水利建設,要實施沃土工程,以鼓勵農民發展綠肥、秸稈還田和施用農家肥為突破口,加快農業綜合開發步伐,切實提高耕地質量,前段時間我鎮的秸稈還田現場會在我村召開,這不僅是對於我村前段時間秸稈禁燒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我們下一階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一池三改”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六通、六有、六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民生存環境,帶動現代農業發展。

(三)根據村的實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的農業,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科技興農,這樣才能強村富民。

我村是俞垛鎮注水養殖大村,應該發揮自己的產業特色,將養殖業做大做強,聯合各養殖户進行規模化生產銷售,成立農村經濟合作社,降低市場風險,創建品牌,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強招商引資,今年我村已經引進了四個項目,其中有一項就是蘑菇大棚種植,在今後的生產過程中要擴大規模,創建食用菌生產基地,創建加工廠,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品牌化經營,包裝出口,爭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開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花莊村的農村經濟一定能夠走上一個新的台階——奔小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kqr33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