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關於全市特色農業發展狀況的調研報告(小編推薦)

關於全市特色農業發展狀況的調研報告(小編推薦)

關於全市特色農業發展狀況的調研報告

關於全市特色農業發展狀況的調研報告(小編推薦)

特色農業是新時期農業農村發展的需要,也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最直接、最現實的途徑。按照市委要求,為積極探索發展農村經濟、助推脱貧攻堅、帶動農牧民持續增收的有效途徑,根據市政協2018年工作要點安排,市政協常委會組成由昌旺主席任組長,陳玉旭副主席任副組長,市政協經科委、提案委及各鄉(鎮)州、市政協委員參加的調研組,於2018年8月28日至9月30日深入各鄉鎮,就全市農村特色農業發展狀況開展了為期一個多月的專題調研。調研組重點了解了各鄉鎮立足本地資源,在發展設施農業、庭院經濟、特色經果、無公害蔬菜、中藏藥、犛牛、阿壩中蜂、小家畜禽等種養殖業方面取得的成效、經驗和存在的主要困難問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入下。

一、全市特色農業發展現狀及主要特點

近年來,我市立足農業資源優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扶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實現了農村經濟較好發展。

(一)農村產業佈局特色凸顯。我市緊緊圍繞州委、州政府“一干多支、五區協同” 區域發展新格局的安排部署,堅持把“五大發展理念”貫穿於農業農村工作始終,按照“傳統產業上檔次、特色產業上規模、產業化經營上水平”的總體思路,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依據全市自然地理特點,將農村產業佈局規劃為“兩帶兩區”。一是東中部蔬菜產業帶。即梭磨、卓克基、馬爾康、鬆崗1鄉3鎮,地處梭磨河流域和國道317沿線,交通便利,氣候適合反季露地蔬菜,且大部分羣眾蔬菜種植已有較好基礎,重點發展反季大白菜、萵筍、蓮白等蔬菜經濟。二是西南部中藏藥和糧食產業帶。即黨壩、白灣、木爾宗、腳木足4個鄉,地處杜柯河和腳木足河下游流域,峽谷縱橫、耕地多集中在河灘和高半山,重點發展白灣海椒、黨壩萵筍、中藏藥和青稞等糧食、經濟作物。三是東北部和西北部高原畜牧業產業區。即地處腳木足河上游流域的草登、康山、日部3個鄉的西北部片區和地處茶堡河流域的沙爾宗、龍爾甲、大藏1鎮2鄉的東北部片區。這兩個片區海拔高,遠離交通幹線,氣候相對較差,重點發展犛牛、藏香豬等畜牧業和中藏藥、油菜等特色種植業。目前,全市在實施特色農業佈局規劃時切實以實施農業產業化振興為抓手,積極推進產業特色化、佈局區域化、基地規模化,規劃建設的“兩帶兩區” 雛形基本形成。如梭磨鄉馬塘、砍竹、色爾米等村400餘户、共1000餘畝,以種植大白菜和萵筍等綠色蔬菜為主,建成秋冬反季節露地蔬菜基地,主要銷往蒙陽、白家等大型蔬菜批發市場;鬆崗鎮哈飄村、丹波村以“公司+基地+農户” 發展大棚蔬菜24.5畝,以土地流轉模式,種植反季露地蔬菜500畝;腳木足鄉利用浙江援建資金120萬元,在鞏固提升白莎村400畝青紅脆李標準化生產基地基礎上,利用河壩海拔較低區域擴展建立差異化特色水果基地400畝; 黨壩鄉在格爾威村投入資金151萬元建設了花椒基地118畝;木爾宗鄉投入70餘萬元,發展羌活、赤芍、秦艽、鐵棒錘等中藥材種植面積200餘畝,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形式,建成中藥材(羌活)示範基地1個;龍爾甲鄉在幹木鳥村投資50萬元,建設青稞基地400畝,以集體經濟入股分紅形式投入50萬元在幹木鳥村建設藏香豬養殖基地,現存欄達到300餘頭;日部鄉在巴朗村、中熱村投資150萬元,實施豆薯基地項目1000畝;按照環保要求,採取集中育肥和種養循環的方式,支持雪松犛牛肉乾有限公司在鬆崗鎮建成犛牛標準化養殖基地,以該基地為龍頭輻射帶動全市發展犛牛(肉牛)養殖產業成效明顯;阿壩中蜂已初具規模,全市蜂羣共計10864羣,其中中蜂養殖合作社11家,大户(50羣以上)11户,集體經濟養殖阿壩中蜂15個村。

(二)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目前,全市特色農產品龍頭企業有三家:一是阿壩州雪松犛牛肉乾有限公司,主要加工犛牛肉、犛牛肉乾,年收購犛牛18500頭,年銷售收入2174萬元,培育形成30個訂單基地,帶動3500户農户增收。二是阿壩州雪源食品有限公司,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461萬元,銷售額2100萬元,税收72萬元,企業利潤318萬元,收購犛牛2700頭,加工犛牛肉270噸,生產犛牛肉乾48噸。三是馬爾康藍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主要是一家集果蔬生產、銷售、林下養殖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企業。流轉土地217畝,每畝1000元,季節性用工每天6至7人,每天每人100元,林下種植青椒、川紅花等。公司全面推進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路子,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殖業,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户”的發展模式,形成“產、銷”一條龍經營,從而帶動區域內農户增收致富,促進鄉村振興,龍頭企業對特色產業發展起到了較好的拉動作用。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土地流轉經營等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農業生產經營機制逐步形成。目前,我市已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248個,年銷售收入4266萬元,淨利潤853萬元,合作社固定資產總值達5900萬元。現有從業人員4000餘人,入社農户4155户,帶動非成員户數1700户,覆蓋全市 10鄉4鎮105個村。通過招商引資、對口幫扶等措施大力發展反季露地蔬菜、特色小水果、大棚設施農業等特色農業,全市共流轉土地4982畝,在經營流轉土地過程中,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4210餘人,收入達7500餘萬元。新型經營主體的形成和發展,推動了特色產業的健康發展。

(四)品牌建設及農產品認證工作開始起步並加快推進。全市立足特色農業資源優勢,積極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大力扶持農業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建設,農產品品牌建設及質量安全認證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積極組織相關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參加阿壩州與成都市的農商對接活動。今年有一個企業、四個合作社、一個家庭農場的產品申報了“淨土阿壩”品牌,首批被批准的“淨土阿壩”品牌為雪源公司的牛肉乾系列和羊肚菌系列產品。制定馬爾康地區品牌發展規劃並按進度組織實施,大力發展“三品一標”產品認證登記,目前我市已擁有無公害農產品10個,綠色食品1個,有機農產品5個,地理標誌1個。通過品牌建設和農產品質量認證工作,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知名度、農產品競爭力和附加值,為加快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存在問題

雖然我市特色農業取得較好成績,但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還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體現在:

(一)特色農業總體發展水平低,生產規模小。我市絕大部分地區道路交通不暢、灌溉設施缺乏、各類生產管理條件落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仍然沿襲着“靠天吃飯”的傳統生產方式,冰雹、洪澇、乾旱等自然災害以及病蟲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仍然十分嚴重。農業結構調整雖然有了新進展,但傳統農業生產格局沒有改變,特別是溝內七個鄉鎮傳統農業轉型仍然比較難,農業有產出,但效益低下。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雖有較大發展,但農業產業化帶動能力總體偏低,大部分農户和大户種植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全市龍頭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檔次低,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場競爭力弱,整體帶動能力不強的問題。農民專業合作社雖然已發展到248個,但合作社成員平均才16.7户,遠低於全國80户的水平。品牌建設和農產品認證工作雖然已起步並加快推進,但認證率低,農業的發展潛力還沒有真正挖掘出來。

(二)特色農業發展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目前,全市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仍然集中在產前和產中,而產後的資金、技術、信息、加工、運輸、銷售、管理等綜合性服務比較薄弱,內容比較單一,形式比較簡單。同時,隨着市場化的不斷髮展,農產品市場競爭激烈、情況複雜,農民對農業社會化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由於缺乏科技人才,農業示範區、生產基地建設滯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少、服務手段簡單等原因,公益性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相對滯後,服務體系不健全,無法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特別是在新技術、新品種等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農產品信息服務等方面還不能滿足需求。

(三)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滯後。目前,我市及周邊還缺少專門的農產品集貿批發交易市場,現有農產品交易只有依賴城區的2個綜合市場,農產品流通體系基本處於原始落後的自發狀態。今年全市雖陸續在各鄉鎮實施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但由於網絡基礎、基站設施、人員培訓等工作不能短期完成,此“短平快”體系還根本未發揮作用。流通基礎設施薄弱、市場主體規模小、流通信息服務滯後、農產品流通體系不完善,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成為制約特色農業發展和羣眾增收的瓶頸,加快推進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勢在必行。

(四)大部分鄉鎮農牧民文化素質不高,傳統種養殖觀念難以改變,同時還有個別鄉鎮羣眾受藏區宗教信仰“戒殺生”影響,導致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和發展養殖業困難重重。全市各鄉鎮在發展露地蔬菜、大棚蔬菜、小水果、阿壩中蜂、藏香豬、犛牛等特色農業方面雖取得較好效果,但都普遍存在廣大農牧民接受能力差、積極性不高,致使全市特色農業規模化種養基地少、特色產品規模小、集約化程度底,統一的標準化和規範化操作等先進技術推進慢,種植不夠科學,管理不夠規範,產量低,產品質量不高,經濟效益不明顯。

三、對策建議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適應農村經濟發展“新常態”,就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中心,以主導產業、產品為重點,以產業發展規劃為引導,實行區域化佈局、社會化服務、一體化經營,促進特色農業產業化帶動能力大提升。根據我市實際,按照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兩帶、兩區”的農業產業空間佈局和精準扶貧的總體要求, 不斷強化農業產業基礎設施條件,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實用技術推廣應用,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規劃引導,優化產業佈局。根據全市特色產業優勢及發展現狀,按照“區域化、規模化”的要求,統籌規劃,科學佈局,重點以產品結構、產業結構、佈局結構和功能結構的調整為中心,形成主導產業、主導產品、主導企業、產業園區規模化與基地化的產業主線,要規劃佈局好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市場。要以鄉村振興為契機,特色農家樂、自駕遊營地、家庭農場等為載體,嘉絨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自然風光等為元素,積極探索發展農牧業觀光、體驗的特色旅遊產業。

二是落實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州一系列優惠政策,按照統籌規劃、分工協作、集中投入、連片推進的思路,拓寬資金渠道,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積極爭取項目,在加快改造提升市域交通主幹道基礎上,逐步做好成片產業區內的灌溉設施、農牧業交通路網、電力設施、土地草場圍欄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強土地整理、農資供應、技術培訓、流通信息等服務;用好專項發展基金,重點扶持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品牌建設、特色宣傳、網絡信息、電商服務等的發展,引導和推動我市特色農業健康快速發展。

三是以科技示範為引領,加快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要積極抓住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成都市崇州市對口援建我市和省、州有關單位幫扶我市的大好時機,加強與援建、幫扶地區、單位的科級部門、企業、實體或經濟成功人士、組織等密切合作,利用先進、適用的理念和科學技術,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和新品種、新技術,為我市特色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建立和完善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政策法律諮詢、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動植物疫病防控、測土配方施肥、市場信息等產前、產中、產後服務,重點發展信息技術服務、電子商務等新技術服務。

四是依靠龍頭帶動,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重點扶持龍頭企業發展。按照扶優、扶大、扶強和動態調整的原則,選擇經營水平好、經濟效益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予以重點扶持。引導龍頭企業圍繞乾果、特色水果、雜糧加工、畜禽屠宰、肉類加工、食用菌加工、中藥材加工等特色產業跨區域經營,延伸儲藏、運銷、服務鏈條。鼓勵龍頭企業採取參股、合作等方式,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廣大農户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關係。大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從管理、財政、金融等方面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支持合作社的發展,切實把國家扶持合作社的一系列優惠政策落到實處;培養和發展一批熟悉農村政策、善於經營管理的合作社帶頭人,規範內部管理,健全機制,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鼓勵合作社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及入股等方式流轉土地,實行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規範化管理,滿足市場需求,增加農牧民收入。

五是建立完善市場體系,打通農產品流通銷售渠道。要把構建現代化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建設作為拉動特色農業發展的重要措施來抓。統籌管理好市內現有的兩個綜合市場,特別要管好用活公益性“自產自銷”市場;在交通便利、產業生產和加工集中的區域規劃籌建一個公益性農產品批發綜合市場;繼續推進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提升平台服務能力和水平。培育形成具有鮮明特點的農產品流通體系,有效把農業和農民引入市場流通領域,給特色農業發展注入生機活力。

六是加強教育培訓,提高農牧牧民科技文化素質。全市涉農部門和各鄉鎮要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對廣大農民進行科技文化知識教育及新型農業生產技術與農產品加工、營銷技術、電子商務等的培訓,提高其基本素質;應促使廣大農民轉變傳統觀念,樹立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諸環節聯為一體,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一體化經營的新觀念。針對個別鄉鎮羣眾受藏區宗教信仰“戒殺生”影響的現象,要在加強教育培訓的同時,積極與各村寺廟的高僧大德共同宣傳科學放生、合理放生,引導信教羣眾走出因“戒殺生”而不發展養殖業的誤區,並採取“牲畜代養”、“投資寄養”、“土地流轉”、“投資入股”、“承包轉讓”等模式發展特色產業,有效增加農牧民收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ye73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