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相遇問題的教學設計(合集6篇)

相遇問題的教學設計(合集6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6篇《相遇問題的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相遇問題的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相遇問題的教學設計(合集6篇)

篇1:《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課本應用題例7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相遇問題(求其中的一個速度)”的特徵,理解數量關係,並能解答求其中的一個速度問題的應用題。

2、通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3、結合生活實例,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求其中的一個速度問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求其中的一個速度問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複習舊知

今天小紅打的去離家3600米的少年宮學習舞蹈,6分鐘就到了少年宮,汽車每分鐘行多少米?

學生口答列式:3600/6=600(米)。

複習“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的數量關係。

(板書:速度=路程/時間)

一輛客車和一輛貨車一小時共行115千米,其中一輛客車每小時行55千米,一輛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二、揭示特徵,化解難點

讀讀 議議

出示:兩地相距460米。小明和小紅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經過5分鐘相遇。小明每分鐘走60米,小紅每分鐘走多少米?

提問:你知道相遇的時候,小明行了多少米?小紅行了多少米?

如果只知道:兩地相距460米。小明和小紅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經過5分鐘相遇。你能求出什麼?

460/5=92(米)

三、解答例題,理清思路

1、嘗試例7(稍做改動)。弄清數量關係,理清解題思路,掌握兩種解法。

①將上題中“經過5分鐘相遇。”改成“經過4分鐘相遇。”,其餘條件不變,仍然小紅每分鐘走多少米?”學生讀題後嘗試練習。

②評講板演,理清解題思路,概括兩種方法。

解法一:

分步計算:兩人每分共行多少米?

460/4=115(米)

小紅每分種走了多少米?

115-60=55米

綜合算式:460/4-60

=115-60

=55(米)

解法二:

分步計算:相遇時小明行多少米?

60*4=240米

相遇時小紅行多少米?

460-240=220米

小紅每分行多少米?

220/4=55米

綜合算式:(460-40*4)/4

=220/4

=55米

2、質疑小結,揭示課題。

①想一想,這兩種解法有什麼聯繫?

②概括“求其中的一個速度”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③揭示課題。

四、深化理解,應用拓展

1、基本練習。

用兩種方法完成練一練 第1題

比一比 哪一種方法簡單一些?

2、變式練習

甲乙兩台機牀同時加工580個零件,經過10小時正好完成。甲機牀每小時加工28個,乙機牀每小時多少個?

五、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六、課堂作業

練一練 第2、3、4、5

篇2:《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第2課時相遇問題

年月日編號:

教學目標:

1、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能根據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係解決求相遇時間的問題。

2、理解相向運動中求相遇時間問題的解決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説一説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之間的關係。

2、應用。

(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40千米,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2)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40千米,200千米要行幾小時?

二、探索新知

1、揭示課題。

師:數學與交通密切相聯。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相遇問題。

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2、創設“結伴出遊”的情境。

淘氣和笑笑相約出去遊玩。

3、引導學生找出有關的數學信息,解決第一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時讓學生根據信息進行估計,兩人在何處相遇?因為淘氣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計相遇地點在郵局附近。

4、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第二、第三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主要是要用方程解決相遇問題中求相遇時間的問題,關鍵是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

三、試一試

先讓學生獨立分析數量關係,並嘗試用方程解決問題,再組織學生交流。説説怎樣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並列出方程。

四、練一練

1、第1題,先觀察圖上的信息,讓學生估計在何處相遇,並説説是怎麼想的。

2、第2題,先獨立完成,然後選幾題讓學生説一説解方程的方法,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五、知識回顧,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六、佈置作業

教學反思:

篇3:《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分析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掌握相遇問題求路程的解題方法。

過程與方法:模擬相遇問題中兩個物體的運動過程,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學習重點】

掌握相遇問題求路程的解題方法。

【學習難點】

分析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理解不同的方法解答。

【學習過程】

一、知識鋪墊

小萍每分鐘走65米,從家出發 6分鐘可以到棧橋。小萍家到棧橋有多少米?

思考:用什麼方法計算?根據什麼 ?

導:今天,我們將在這個知識的基礎上研究一種新的數學問題。(揭題:相遇問題)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理解題意

小萍和小明同時從家去棧橋,小萍每分鐘走65米,小明每分鐘走75米,經過6分鐘兩人在棧橋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思考:(1)從題中知道了什麼信息?

(2)兩道題有什麼不同?

2、學生表演,加深理解

同時、相遇、相距(學生上台表演)

思考:小萍走了( )分鐘?小明走了( )分鐘?他們同時走了( )分鐘?也就是從開始到相遇,經過了( )分鐘?

(生彙報師補充完成線段圖)

列式計算:

方法一: 方法二:

—————————— ——————————

—————————— ——————————

—————————— ——————————

答: ——————————。 答:——————————。

3、小組交流,探索方法

要求:①説説你是怎樣列式的;

②説清楚算式裏每一步算出的是什麼;

③記住用手指指着你列的式子説。

4、集體交流

師小結兩種方法。

5、看書質疑,提高認識

師:這樣的題目,我們稱為相遇問題,看書本P63,想一想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質疑:(65+75)×6中沒有小括號,行嗎?

三、鞏固練習

1、小方和小麗同時從家出發,經過8分鐘兩人在少年宮相遇,小方每分鐘走70米,小麗每分鐘走60米。她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2、兩列火車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對開出,5小時後相遇。甲車每小時行11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100千米。甲乙兩地間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3、拓展練習

甲、乙兩車同時從同一車站向相反方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7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5千米,開出3小時,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堂檢測

1、兩列火車分別從兩站同時相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駛6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駛70千米,經過5小時在途中相遇,兩站相距多少千米?

2、張麗和李雲同時從學校向相反方向回家,張麗每分鐘走80米,李雲每分鐘走60米,經過10分鐘,她們同時到家,她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3、甲、乙兩艘輪船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對開出,甲船每小時行駛25千米,乙船每小時行駛15千米,經過10小時相遇,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4、小青和小紅同時從自己家走向學校,小青每分鐘走60米,小紅每分鐘走65米,兩人走了2分鐘時還相距125米,她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篇4:《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課本應用題例5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相遇問題(求相遇路程)”的特徵,理解數量關係,並能解答相遇問題應用題。

2、通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3、結合生活實例,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相遇問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相遇問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複習舊知

1、根據已知條件解答問題。

電腦演示一位學生邊走邊唱上學的情景。

“我是小小讀書郎,蹦蹦跳跳上學忙。每分要走70米,4分才能到學堂。”

學生提出問題:“你知道我家到學校有多遠嗎?”

2、學生口答列式:70×4=280(米)。

複習“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的數量關係。

(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二、揭示特徵,化解難點

1、想想,説説

電腦演示兩個學生同時上學在校門口相遇的情景,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相遇問題”的特徵。

①兩個學生是怎麼上學的?

(板書:同時相對相遇)

②“相遇”的意思懂嗎?請兩個學生上台合作表演一下。

2、填填,議議

①介紹人物及行走的速度和時間。

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有一天,他們約好,從家裏同時出發,對而行,3分鐘後恰好在校門口相遇。

②分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比一比,看哪個組填得又對又快?

走的時間

小明走的路程(米)

小芳走的路程(米)

兩人所走路程的和(米)

1分

2分

3分

③分組彙報表中所填數據。

走的時間

小明走的路程(米)

小芳走的路程(米)

兩人所走路程的和(米)

1分

70

60

130

2分

140

120

260

3分

210

180

390

④採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提問,教師回答;學生提問,學生回答的式,分析表中數據,加深對“相遇問題”特徵的理解,並初步感知相遇問題數量間的關係,滲透兩種解法。

“130米是什麼?”——表示兩人每分所走的路程和即“速度和”(板書:速度和)

“260米是怎麼得來的?”——滲透兩種方法即:140+120,130×2。同時説“2分”是“相遇時間”。(板書:相遇時間)

“390米是怎麼得到的?”——強調兩種方法,即把各自的路程相加210+180);用速度和乘相遇時間(130×3)。

“390米表示什麼?”——兩人3分鐘所走路程的和,實際上就是兩家之間的離。

三、解答例題,理清思路

1、嘗試例5(稍做改動)。弄清數量關係,理清解題思路,掌握兩種解法。

①將上題中“同時行3分鐘”改成“同時行4分鐘”,其餘條件不變,仍然求兩家相距多遠?”學生讀題後嘗試練習。

②評講板演,理清解題思路,概括兩種方法。

先求兩人4分鐘各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70×4=280(米)

60×4=240(米)

280+240=520(米)

⑵綜合列式解答70×4+60×4

=280+240

=520(米)

先求兩人1分鐘一共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70+60=130(米)

130×4=520(米)

⑵綜合列式解答(70+60)×4

=130×4

=520(米)

2、質疑小結,揭示課題。

①想一想,這兩種解法有什麼聯繫?

②概括“相遇問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③揭示課題。

這兩種解法都是利用速度×時間=路程這一數量關係式。不過,第一種方法是用各自的速度乘各自的時間,得出各自的路程,然後相加求和;第二種方法用速度和乘相同的時間。象這樣兩人分別從兩家同時出發,相對而行,結果遇的問題,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主要內容——“相遇問題”(板書:相遇問題),決這樣的問題可以用兩種方法。

四、深化理解,應用拓展

1、基本練習。

用兩種方法完成課本第37頁上的練一練,並説一説,是怎樣列式的?先求什?再求什麼?

2、變式練習。

電腦演示小明和小芳放學的情景。

①認識“相背而行”(板書:相背)

②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1分鐘後兩人相距多遠?2分呢?4分呢?結果怎樣?

揭示“相背而行”和“相對而行”求總路程時的解題思路是一樣的。

3、拓展練習。

結合生活實例,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電腦演示:張教授、李經理分別從湖州、上海去杭州參加經貿會,臨行前一段對話情景。

對話實錄如下:

張教授:喂,李經理嗎?我已坐在湖州去杭州的大巴上。

李經理:知道了,張教授,你車子的速度怎樣啊?

張教授:大概每小時行70千米吧!

李經理:這樣吧!我把車速控制在每小時行100千米,過2小時,我們就可在杭州見面啦!

張教授:杭州見!一路平安!

李經理:好,一路平安,杭州見!

分組合作,進行探究。

①請同學們認真聽,仔細看,從對話中能捕捉到哪些信息?

②根據剛才捕捉的信息,能解決哪些問題?比一比,看哪個組提出的問題多?

③彙報提出的問題,交流解決的方法。

④生活中的行程問題,是不是一定都是這樣?有沒有別的情況?

4、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主要學習了什麼內容?你獲得什麼本領?

同學們,只要你們留心觀察,善於思考,就會發現許多數學問題,剛才大家出的問題,都有一定價值。有些問題現在我們可以解決了,有些問題還需要續學習,深入研究,將來去解決。

五、課堂作業

練一練第1——5題

板書設計:

相遇問題

同時相對(背)相遇

速度時間路程

(和)(相同)(和)

⑴70×=280(米)⑶70+60=130(米)

60×4=240(米)130×4=520(米)

280+240=520(米)

⑵70×4+60×4⑷(70+60)×4

=280+240=130×4

=520(米)=520(米)

答:兩家相距520米。

篇5:《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一、分析教材,理清思路

本節知識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速度、時間、路程的關係之後進行的教學。本內容和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聯繫,藉助生活原型,可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學好此內容,也為後繼學習做好鋪墊。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明確相遇問題的特點;理解基本數量關係;正確分析解答相遇問題。

2、能力目標: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及探索創新、合作學習的意識。

3、情感目標:通過本內容和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在實施知識目標過程中,重點是讓學生在做中發現規律,從而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掌握解答方法。

二、優選教法,注重學法

學生學習知識是接受的過程,更是發現、創造的過程,好的教法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主動去探索。課上我為學生創設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悟,悟中創。教師則是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及促進者。除此之外,我還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選擇學習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孩子學到不同的數學,使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三、優化程序,突出主體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是:創設情境、實踐探究、鞏固深化、課後小節。

(一) 創設情境

1. 引發思考:每天早晨揹着書包來上學,馬路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學生們會很快地説出:車多、人多)

2. 播放錄像:注意觀察馬路上的車輛在行駛的方向上有哪些情況?(在現實的情境中,學生髮現了車輛在行駛的方向上有以下情況:相對、相反、同向)

[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強調用真實的情境呈現問題,營造問題解決的環境,以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變事實性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從而完成對新經驗意義的建構以及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基於此,課始創設了一個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情境,使學生能主動地在與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學習。]

(二)實踐探究

1、理解意義

(1)揭示課題相遇問題

(2)制定目標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研究哪些內容?

(教師依學生所説歸納出學習目標並板書:意義、規律、應用)

(3) 聯繫生活提問: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屬於相遇問題?

(4) 歸納小結要想出現相遇的情況應具備哪些條件?

(板書:兩個物體、同時、兩地、相對、相遇)

(5) 教師指出本節課側重研究兩個物體同時行進的規律。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讓學生説説生活中相遇問題的實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這一良好狀態下去發現數學知識。]

2、實踐操作(小組合作)

(1)利用相遇卡,兩位同學同時從兩端行進,一位每次行3釐米,另一位每次行進2釐米。

(2)每行進一次把數據填入表中。

行的次數 紅色線段長 蘭色線段長 兩色線段長度和 兩色線段距離

1 3 2 5 10

2 6 4 10 5

3 9 6 15 0

(3)觀察表中的數據,研討發現了什麼?

[設計這一實踐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做中感受兩物體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的運動規律:

①兩者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直至為0,即相遇了;

②相遇時,兩者所用的時間是一樣的,各自所行路程之和等於總路程;

③因為速度有快有慢,所以,在相遇時,各自所行路程有多有少。學生在活動中把直接經驗內化為知識能力,更好地去理解相遇問題的解題規律。]

3、應用規律

例:(媒體出示)90頁,例3

(1) 自己選擇學習方式

A 獨立完成(鼓勵用多種解法)

B 藉助教材(依據小標題列式解答)

C 請教同學

(2) 指名板演,講解思路

[在例題的教學中,突出讓學生藉助實踐經驗解決問題。屏棄了過去的整齊劃一的教法,對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好的學生,讓他們獨立完成;對善於與人交往的學生,讓他們向同學請教;對樂於藉助教材的學生,讓他們看書,依提示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三) 鞏固深化

1、口答:

先説説解答思路,再列式計算目的是鞏固新知。

小明和小芳同時從自己家出發相向而行。小明每分走42米,小芳每分走48米。經過4.5分鐘兩人在學校相遇(學校在兩家位置之間)兩家相距多少米?(用兩種方法解答)

2、自選讓學生依個人掌握知識情況,選擇練習題。

(1)練習十八 1、2

(2)兩輛汽車同時從一個地方向相反的方向開出,甲車平均 每小時行44.5千米,乙車平均每小時行38.5千米。經過3小時,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3、編題:

小紅每分跑300米,小明每分跑320米,自己設計運動情況並編題。

[設計開放性的練習,使學生在發散性、多維度的思維活動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 課後小結

談一談本節課有什麼收穫?

篇6:《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相遇問題”的特徵,理解數量關係,並能正確熟練地解答相遇問題應用題。

2、溝通“相遇問題”三種類型的內在聯繫,提高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溝通“相遇問題”三種類型的內在聯繫

教學用具:

幻燈、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組題練習溝通聯繫

1、練練

⑴兩列火車分別從甲乙兩站同時相對開出,一列火車每小時行75千米,另一列火車每小時行83千米,3小時後相遇。甲乙兩站相距多少千米?

⑵兩列火車分別從474千米的甲乙兩站同時相對開出,一列火車每小時行75千米,另一列火車每小時行83千米。幾小時後相遇?

⑶兩列火車分別從474千米的甲乙兩站同時相對開出,3小時後相遇。一列火車每小時行75千米,另一列火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2、説説

教師板書:

⑴(75+83)*3=474千米

提問: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⑵474/(83+75)=3小時

提問: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⑶474/3—75=83千米

提問: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3、比一比

這3題的條件和問題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教師要求學生填表:

條件

算式

一共行的路程

相遇的時間

速度

第一題

第二題

第三題

歸納小結:不管是哪一類總是先求速度和。

二、變式練習加深理解

1、小青和小剛分別從甲乙兩地相對而行。小青每分鐘行60米,小剛跑步每分鐘行的路程是小青的2倍,兩人20分鐘相遇。甲乙兩地相距多少米?

提問:應先求什麼?為什麼?

學生練習(60+60*2)*20

還有別的方法嗎?

2、小青和小剛分別從甲乙兩地相對而行。小青每分鐘行60米,小剛跑步每分鐘行120米,兩人20分鐘後還相距400米。甲乙兩地相距多少米?

學生練習:400+(60+120)*20

你能説説“兩人20分鐘後還相距400米”這句話的意思嗎?

三、課堂練習

課本練習八(一)第2——7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3r738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