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精品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精品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精品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閲讀,理解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朗讀,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體會海峽兩岸人民難以割捨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

【教學難點】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     直接導入,提煉信息。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板書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來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課文向我們呈現了哪兩個場景?(生答師板書)

二、     品讀課文,感悟親情。

過渡:讓我們先來走進飄來甜絲絲香氣的城市——杭州某醫院的場景,一起關注小錢的命運。

1、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你從哪些詞句可以感受到小錢的病很嚴重?

2、全班交流,學生彙報。

(1)“小錢靜靜地躺在病牀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

“蒼白”——“紅潤”這組反義詞説明了什麼?(小錢生命垂危,缺乏生命力,因而奄奄一息地躺在病牀上)。

(2)“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① 白血病就是血癌,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血液病,得了白血病就等於宣判了死刑。大家想象一下,得了白血病可能會存活多長時間?命運是如此的殘酷,這樣的災難卻發生在了剛滿18歲的年輕人身上,他的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② 這個比喻句,把( )比作了( )。在這裏“凋零 ”、“含苞 ”“綻放”是什麼意思?

③ 你想,18歲,如果沒有患白血病,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裏,他應該在幹什麼呢?或許他還可能?

師小結:18歲是他新的生命,新的啟程,18歲時他如花的夢的開始,然而此時此刻,他卻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花朵,想到這兒,你的心情如何?

④ 你能用讀表達出來嗎?(配樂朗讀)

(3)骨髓移植是救助小錢生命的唯一方法,(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

問:什麼是“談何容易”?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的?

① “十萬人裏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問:十萬人裏就一定能找到嗎?(不一定,是可能)

② 希望如此的渺茫,但小錢的家人、醫生和所有關心他的人都沒有放棄。他們四處尋找,先在杭州本地找,但是沒有找到,他們又到大城市去找,想一想,他們都去了哪裏呢?

師:像我們剛才説的那樣,走了好多地方,歷盡了千辛萬苦,用書上的一個詞來説就是——(幾經輾轉)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出不容易。( “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 )

過渡:小錢是不幸的,但他也是幸運的,終於在中國台灣找到了這樣一個人。此時此刻,1999年9月22日清晨7時30分;此時此刻,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因為就在9月21日,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中國台灣地區;此時此刻,就在中國台灣花蓮慈濟醫院正上演着感人的一幕。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下3—5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畫出令你感動的句子,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1)、“這場災難中,病牀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問:小錢是他的親人嗎?但他卻把小錢看的比親人還重,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同學們,我們想象一下:

① 也許他的家人已經逃過一劫,正在醫院進行治療。這一切,中國台灣青年都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引讀)——“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② 也許他的父母正在廢墟地下,痛苦的呻吟着,掙扎着,多想早點見到自己的兒子。這一切,他都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引讀)——“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③也許他的家人已經離去,臨終前都沒有見到自己的兒子。這一切,他也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引讀)——“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小結:正因為中國台灣青年不顧家人平安,前來捐獻骨髓,所以(出示)他用愛心鋪設着這座(引讀)——“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2)、“但是,李博士仍沉着的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① 在什麼情況下李博士仍沉着地站着,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着?

② 理解“突如其來”“餘震”

③ 想象:當餘震襲來時,病房、醫院,會是什麼樣的?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師:房屋隨時都有可能倒塌,每個人的生命都受到嚴重的威脅,此時此刻,每個人的心裏都很害怕。但是(引讀)——“博士仍沉着的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引讀)——“博士仍沉着的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3)“經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暫停的間隔,中國台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問: 從“一次又一次”“終於”你體會到了什麼?

師:雖然餘震不斷,針頭一次又一次地脱落,但是(引讀)——“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因為他們知道(引讀)——“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問:中國台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流出的僅僅是骨髓嗎?(生命的火種、美好的希望、博大的愛心)

小結:正因為中國台灣青年和李博士不顧生命危險,捐獻、抽取骨髓,所以(出示)他們用愛心架設着這座(引讀)——“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4)過渡: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着生命的火種出發了——(出示李博士工作表)

師:從這些時間和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出示(李博士資料)李博士叫李政道,是著名的骨髓移植專家,主持創辦了中國台灣花蓮慈濟醫院骨髓捐獻中心,共收集到23萬份骨髓,成為全球最大的華人骨髓庫。他曾多次跨越海峽,救助了眾多的白血病患者。讓我們共同記住這位可敬〖〗老人的一句話:(出示)海峽兩岸骨肉同胞本是一家人,救助患者是我最大的快樂。(生齊讀)

(5)師:是啊,海峽兩岸同胞本是一家人。在這次救助小錢的活動中,除了中國台灣青年和李博士,還有哪些人在為小錢默默地奉獻着?(醫護人員、他的家人、所有幫助他的人)

小結:同學們,愛可以創造一切,愛可以跨越一切,(出示)是兩岸的同胞用愛心架起了這座(引讀)——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兩岸人民用血脈親情架起了這座(引讀)——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橋唱響的是愛的讚歌,讓我們深情朗讀最後以自然段。(音樂響起)

三、     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1、也許,一年後的某一天,小錢和那位捐獻骨髓的中國台灣青年相遇了,小錢會對中國台灣青年説些什麼?就讓小錢的心聲從你的筆端涓涓流出吧!

2、這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如同一首詩(出示詩歌),全班學生深情朗讀。

四、     總結課堂,迴歸主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當大陸人民得知中國台灣青年發生這場大地震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捐資捐物,抗震救災,奉獻着大陸人民的一片愛心,一片親情。雖然中國台灣還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但是我們堅信:兩岸人民用愛心、用血脈親情鑄就的生命橋,必定會迎來祖國團員的那一天!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⑴學習並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詞

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們高尚的精神品質。

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理解骨髓一直對小錢的重要性。

2.難點: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學習相關部分,體會找骨髓的困難及對小錢的重要性

3.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找骨髓的困難及對小錢的重要性

教具準備:生字詞語卡片

收集白血病、骨髓移植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猜謎導引

師:老師有個謎語,請大家猜猜。

謎語:水裏看是一個洞,岸上看是一張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東。(打一交通設施)

(學生數人發言,都猜到謎底是橋,並説明了猜謎理由。教師由此談話:是啊,橋是聯繫河兩邊的,其實我們剛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們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之橋,友誼之橋。)

三、揭題

1、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

(教師板書課題,邊寫邊教“峽”的書寫,“山字旁”要寫得瘦些。)

2、生讀題,教師問學生讀了課題後有什麼問題?

生:生命橋是從哪裏到哪裏?

生:生命橋指的是什麼?

……(教師根據學生的“生命橋指的什麼”這個問題引入文本:那麼,就讓我們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反饋:

(1)(教師出示詞語認讀。)

我能讀準,我能讀懂:步履間隔凋零暫停身軀襲擊空曠輾轉血脈白血病骨髓移植

a、師:在這些詞語中,你讀懂了哪些詞語?

(生數人回答,主要着眼於字形、字音和自義。其中“骨髓”這個詞讀錯的人較多,教師作了強調,但在後來的反饋中還是有學生讀錯,教師自己也老是讀錯。還對“間隔、暫停”等詞正了音。還有學生提了幾個容易寫錯的字,教師課件出示了“襲、暫”的田字格。)

b、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步履”,教師作了引導。

(2)、(教師出示句子認讀。)

我能讀準,我能讀通: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這個句子中包含5個生字,誰能讀準?

(生數人朗讀,師生共同評議。好幾個學生“白血病”的“血”讀錯,教師正音,但感覺引導得還不夠,其實在三下冊《她是我的朋友》中就出現了血的兩個讀音,區分應該還是比較明顯的。)

五、結合“談何容易”研讀課文

1、師:救這個青年容易嗎?從課文中找到相關詞語。

(生數人回答,答案有“談何容易、終於”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理解讀)

師:為什麼這麼不容易找呢?從文中找到有關句子。

反饋:

生1: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中國台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生讀時不理想,鼓勵後再讀有進步,表揚。)

發散:小錢可能會在哪兒找骨髓?(在學生的回答中理解輾轉。)

(拓展小資料:我國大陸的骨髓庫起步較晚,人們對骨髓的知識欠缺,意識淡薄。目前捐獻者庫存資料加起來還不到3萬份。而中國台灣有目前亞洲最大的骨髓庫,庫存資料30多萬份。)生3: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中國台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

(從哪兒體會到不容易。)

六、小結課文,結合“談何容易”。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瞭解中國台灣青年捐獻骨髓的經過

2.總結全文,啟迪學生為兩岸人民的團結做出貢獻

3.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地震資料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教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

2.指名反饋:

3.教師導讀:

二、説感動、感悟的品質

1.教師: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三至六自然段,把令你感動的句子劃下來

2.集體交流感動的句子,引導探究

三、昇華情感、體會生命橋的含義

1.經過李博士不分晝夜的奮戰,由於中國台灣青年血濃於水的無私奉獻小錢得救了

2.引導學生討論: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這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

3.教師小結:是他們的愛心給了小錢第二次生命。

四、總結全文:祖國寶島台灣與大陸同胞被中國台灣海峽所隔,但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捨的這種血脈親情——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摘抄令你感動的句子

3.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能在閲讀中積累詞語,理解“凋零、談何容易、餘震、骨髓、奔波”等詞的意思。

2、讀懂課文內容,學習用“也許……但是……”的句式來練習説話,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台灣青年為拯救他人生命所表現出來的犧牲精神,以及海峽兩岸同胞的骨肉深情。

【教學重點】

理解台灣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質,以及海峽兩岸同胞之間的骨肉親情。

【教學難點】

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出示第一節,師範讀後問:聽了老師的朗讀,你感受到了什麼?

2、學生交流:

⑴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的句子。

⑵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

3、指導朗讀。

4、揭題:

⑴過渡:

然而,錢暢又是幸運的,後來在台灣的一位青年身上找到了可移植的骨髓,於是,在杭州和台灣之間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⑵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在此環節,通過學習課文的第一小節,抓住“凋零”、“惟有”、“十萬個”、“一個”、“談何容易”等詞來體會錢暢的不幸、可憐,找到可移植的骨髓的不易,從而引出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過渡:

可移植的骨髓找到了,接下來事情是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麼順利呢?

2、請大家自由讀3~6節,看看後來發生了什麼事?結果又怎樣呢?

3、根據學生交流,相機板書:

台灣、青年、李博士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簡要地概括課文3~6節的主要內容。並且通過圖片讓學生了解地震的威力,為後文理解李博士和青年人的品質埋下伏筆。)

三、重點研讀

1、過渡:

在這樣危險的情況下,我們一般該怎麼做?

2、交流:

出示句子:

“也許,此時此刻,大家都應該跑出去,在空曠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識都教人們這樣做。”

3、師:但是李博士和青年是怎麼做的呢?

⑴學生交流:

出示句子:

李博士莊嚴地站着,青年靜靜地躺着。

⑵齊讀“也許……但是……”這兩句話。

4、師:一個是莊嚴地站着,一個是靜靜地躺着,然而他們的內心一定是不平靜的,他們會想些什麼呢?可以選其中一個來説説,用上“也許……但是……”這個句式來説。

出示練習:

李博士莊嚴地站着,他想:也許()但是()。

青年人靜靜地躺着,他想:也許()但是()。

5、根據學生交流,相機板書:

杭州、錢暢

6、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通過用“也許……但是……”句式來進行想象,使學生體會到李博士和青年人為拯救他人所表現出來的獻身精神。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出第四節,通過朗讀感悟,讓學生感受到青年顧不得家人的安危,感受他的愛心、奉獻精神。)

7、出示句子: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後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台灣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師生接讀。

這句該怎麼讀呢?自己讀──指名讀──齊讀。

8、師:骨髓終於抽到了,李博士帶着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終於趕到了杭州。這十幾個小時,他做了什麼呢?

⑴(播放補充資料)結合箭頭、畫外音來了解整個運送的過程。

⑵看來剛才的媒體介紹,你想説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媒體的創設,讓學生理解李博士克服了重重困難,飛躍了千山萬水,終於把骨髓及時送到了杭州。)

⑶師小結。

四、總結全文

1、同學們,李博士千辛萬苦為錢暢送去的僅僅是骨髓嗎?

(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

2、師總結:

是啊,李博士千心萬苦為錢暢送去的不僅僅是骨髓,還送去了愛心……

3、師:出示練習:

也許,錢暢是不幸的,因為()。但是,他又是(),()。

同學們,請大家完成這個練習。

4、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繼續用“也許……但是……”句式來練習説話,一方面是對全文內容的一個總結,另一方面再次來體會錢暢的幸與不幸的原因所在。)

5、點題,再齊讀題目。

6、讓我們滿含激情地讀最後一節。

設計意圖:在朗讀中結束全文,讓學生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再次齊讀課題,更是對海峽兩岸同胞骨肉相連的體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8gjyg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