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精選20篇)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精選20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20篇《小馬過河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小馬過河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精選20篇)

篇1:小馬過河教學反思

《小馬過河》文章篇幅長,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課文情節美、事物美、構圖美,我希望利用課文自身的美去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情境,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中紮紮實實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個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馬,還有老馬,老牛伯伯、松鼠。這些“人物”的語氣、語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馬是“媽媽”,説話該用親切的語氣。老牛伯伯是老一輩,朗讀時聲音要粗,語氣穩重。小松鼠從樹上跳下時講的話,語氣要急切。小馬天真、有禮貌,讀時要用適當的語氣表現出來。在指導朗讀時,我先示範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接着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角色朗讀。這樣訓練朗讀,可以讓學生在愉悦的氛圍中感受故事中藴含的美。

當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後,讓學生記住老馬、小馬、松鼠、老牛的話,並想象當時的情境,進一步領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説話的表情、語氣也不同,然後鼓勵學生加上動作和表情,把課文的對話“表演”出來。這樣做,既能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又能激發閲讀的興趣。

篇2:《小馬過河》教學反思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敍述了小馬為幫媽媽把半口袋麥子馱到對岸磨坊去,兩次來到河邊的不同表現及不同結果,説明了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進行分析,勇於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為了創設一個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全面自由地發展,我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勇於創新。如:在學完課文後,我讓學生想一想課後的思考題:“過河後的小馬從磨坊回來,會對媽媽説些什麼?”聽了我的問題,同學們積極思考,有的説:“小馬從磨坊磨好面跑回家,媽媽幫小馬把面放下來,小馬低着頭很不開心,媽媽摸摸小馬的頭親切地問:‘孩子,你怎麼了?’小馬抬起頭委屈地説:‘媽媽,我太笨了,面對一條小河的問題還要回來問媽媽,這樣既耽誤時間,又費很大的力氣。’媽媽聽了小馬的話後,説:‘孩子,媽媽覺得你今天長大了,很了不起呀!因為你沒有被困難嚇倒,媽媽相信你今後一定是個堅強的孩子。’小馬聽了媽媽的安慰後,覺得很有道理,他又自豪地説:‘媽媽,從今天這件事中,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都不能光聽別人説,只有自己親自做過了,才會明白。’媽媽高興地點頭稱讚:‘好孩子,經一塹,長一智,你的收穫可真大呀!’小馬又趕快説:‘媽媽,今後你有什麼活,就讓我去做吧,讓我多體會成功的快樂吧!’”這時,我班的另一位同學按捺不住自己的思緒了,索性站起來説:“老師,再來聽聽我的故事吧。”“小馬馱着磨好的面回到家,一蹦三尺高地對媽媽説:‘媽媽,我回來了,面磨好了。’媽媽稱讚説:‘你真是個能幹的好孩子。’小馬這時又忍不住對媽媽説:‘媽媽,今天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事都應該親自去試一試,才會找到正確的答案。’老馬親了親自己的孩子,點點頭。”這位同學一邊説一邊用手比劃着,好像自己就是那匹快樂的小馬。“你的想象力太豐富了,表演得也很不錯。”我情不自禁地讚歎道,同學們也熱情地鼓起掌來。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思維是最沒有束縛的,是最活躍的,是無止境的。他們的腦子裏裝滿了許許多多奇異的幻想,我們應該為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讓他們在創新的王國,自由地翱翔。

篇3:《小馬過河》教學反思

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們無法預見。就以《小馬過河》這一課為例,我來談談自己在教學這一課時,如何圍繞着這一核心理念的。

一、適量的講。

用“四兩撥千斤”和“牽一髮面動全身”來説明講的適量也許是最適合不過了,在課堂上當講而講,講則必精。在《小馬過河》一文中,我抓住“評”字,引導學生評價小馬的優缺點。接着,要求學生精讀課文,根據自己的感悟説説從哪些字、詞、句中可以體會小馬的優缺點。

二、適度的講。

所謂“適度”的“度”,就是從學生的認知度出發。教師的講應該讓學生能夠接受,應該依據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發展水平,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情感態度。例如《小馬過河》一文的教學中,學生朗讀媽媽對小馬説的話出現困難時,我花了相當一部分的時間講,通過講喚起學生已有的體驗,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引導學生步步深入,身臨其境。

三、適時的講。

課堂中教師的講應該具有一定的時機,要“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學《小馬過河》,在談到小馬的優點時,有學生説小馬很“厲害”其實學生已經意識到了小馬的“勇敢”,只是苦於一時沒有確切的詞語形容,這時候我便抓住小馬的話引導“剛才這位同學説小馬‘厲害’,那麼小馬究竟厲害在哪裏呢?我們一起讀讀小馬的話,體會一下小馬的語氣,就會明白了。”這一番“講”,使學生的思維找到了“支點”,他們通過朗讀馬上體會到了小馬的“厲害”在於它的“勇敢”,在於它的“敢幹嘗試”。

《小馬過河》這篇課文中,小馬雖然勇敢,但是沒有媽媽的正確、耐心的鼓勵是過不了河的。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多講少講並沒有界限,關鍵在於“意”,而不在於“形”。小馬一定要自己過河,媽媽也可以盡情地説。文本並非僅是一種物化的客觀存在,而是一種理性化了的生命體,只在當閲讀主體對文本的這種生命意義有所覺悟,有所觸動時,文本的生命意義才會真正生存。

篇4:《小馬過河》教學反思

《小馬過河》是一篇經典的童話故事,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敍述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巧妙設置懸念,能引發學生的思考。

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在識字環節,我採取了多種識字方法,加拼音讀,去拼音讀,在記憶環節,引導孩子們通過加一加、換一換、找朋友的辦法識記生字,還提醒孩子麼可以通過觀察圖片、在生活中留意身邊的生字等辦法識字,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在學習1-3自然段時,我讓孩子們通過理解關鍵詞來體會小馬的心情,如“連蹦帶跳”“為難”,身臨其境地體會小馬心情的變化,並引導孩子們結合自身體驗,想想自己遇到困難了會怎麼做,這樣,就從書本中走到了生活中,是一種情感教育。

寫字環節,讓學生觀察個別同學的生字,一起學習,糾正,讓孩子們注意心字底的位置。在課後還需要加強指導。

篇5:《小馬過河》教學反思

《小馬過河》文章篇幅長,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課文情節美、事物美、構圖美,我希望利用課文自身的美去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情境,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中紮紮實實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個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馬,老馬,牛伯伯和松鼠。這些人物的語氣、語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馬是媽媽,説話該用親切的語氣。老牛伯伯是老一輩,朗讀時聲音要粗,語氣穩重。小松鼠從樹上跳下時講的話,語氣要急切。小馬天真、有禮貌,讀時要用適當的語氣表現出來。在指導朗讀時,我先示範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接着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角色朗讀。這樣訓練朗讀,可以讓學生在愉悦的氛圍中感受故事中藴含的美。

老馬説的話是理解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兩個問題:同樣一條河,老牛水水很淺,松鼠説水很深。他們誰説得對?為什麼?2.如果是一頭大象和一隻小白兔要過這條河,問問你,你該怎樣回答它們?在整個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間。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然後全班進行交流。從而使學生知道了老牛和松鼠都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忽視了小馬的實際情況而下結論,它們説法不一,是因為它們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個問題讓學生明確,處理問題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去判斷,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經驗主義的`錯誤。

總之,《小馬過河》是經典的童話,它包括的東西太多,孩子們從中悟得的也應該是多方面的。閲讀是極具個性化的東西,只有給個性化的閲讀交流的時間,我們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但是,我總感覺本節課上學生個性化閲讀交流的時間比較少,每個學生個性化的看法表達不夠充分。以後教學中,還要在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上多下功夫。

篇6:《小馬過河》教學反思

分角色反覆朗讀,可以很快使學生進入情境,瞭解故事的來龍去脈。初次嘗試讓學生簡述故事大意,只有個別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大致能説,多數還是在講述細節內容,不過相信堅持下去,能説的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多。

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故事裏藴含的道理,而是讓他們先各抒己見,然後再統一認識,這樣既重視了孩子們的能動性,對學生思維的訓練也很有好處。

在解決課後問題時,(小馬從磨坊回來後會對媽媽説什麼?)我讓學生直接對我説,把我當成老馬,我做出相應的肯定,那一刻我們彼此感覺特別親切,眼淚竟在眼圈裏打轉。有個學生竟説:“老師,你的孩子可真多啊!”

學生很喜歡結合實際的拓展部分,當他們説不到點子上時,我隨機舉了個例子,(羅冰儀要買桔子,愛吃酸的劉金波説那桔子一點也不酸,愛吃甜的李靜怡説酸死了,你應該怎麼辦呢?我説得聲情並茂,孩子們聽得趣味盎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感覺走入文本,在走出文本,進而走入生活,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篇7:《小馬過河》教學反思

《小馬過河》一課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故事説明的道理則由老馬一語道破:孩子,光聽別人説,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從字裏行間,孩子們輕易而舉地悟出了“動腦筋”“去實踐”的道理。等小馬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對岸,它的體驗是: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説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説的那樣深。其中的“為什麼”孩子竟也對答如流。

如果就以孩子“明白了什麼”為目的,心裏忽然覺得不甘心。新課程倡導閲讀教學要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相聯繫,加強生活世界與書本世界的溝通,注重生活體驗與實踐活動。我想:道理來源於生活,更要用於生活。不僅要讓學生懂得道理,更要指導孩子實踐道理。於是,我把問題拋向孩子: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與小馬類似的事情嗎?你是怎麼做的?暫時的沉沒過後,十幾個孩子小手高舉。

“我背《論語》的時候,有一個字不認識,去問爸爸、媽媽,爸爸讀一個音,媽媽讀一個音,我不知道誰説的對,就想:還是去查查字典吧。結果證實了媽媽讀得對。”

“爸爸給我買了一輛四驅車,讓我自己插起來。樓上跟我一起玩的哥哥説很好插,而表弟説很難插。到底是好插還是難插,我決定親自試試,沒想到我一會兒就插好了。”

“我與姐姐、弟弟去公園玩,在遊樂場過獨木橋時,弟弟説會掉下去,很危險,而姐姐説大膽走,不會有危險。雖然我很緊張,但我還是很快地跑了過去。第二次再走,我就不害怕了。”

孩子們舉得例子雖然有點幼稚,甚至牽強附會,但我相信:“死”道理已變成了“活”道理。以後的日常生活中,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孩子們已不需要“媽媽”的指點了。

篇8:《小馬過河》教學反思

《小馬過河》一課生動有趣,有許多對話,是分角色朗讀的好材料。而要真正達到分角色朗讀的目的,需要以讀好每一個人的語言為前提。文中雖然“説”字相同,但“説”的語氣、神態、動作卻不同,如“連蹦帶跳地説”、“高興地説”、“認真地説”、“歎了口氣説”、“難為情地説”、“低下了頭説”、“親切地説”;還有“大叫”、“問道”、“吃驚地問”;更有六個單一的“説”字。於是,教學此課時,我便抓住不同的“説”進行教學設計,強化朗讀訓練。

“不動筆墨不讀書”。首先,我讓學生邊讀邊用曲線在文中劃出各種各樣的“説”,然後分組共同試讀,要求入情入境,彷彿文中的角色乃自己,並以“誰讀得有聲有色,頭飾將戴在誰的'頭上,角色將有誰來扮演”為“誘餌”,激發孩子讀的興趣。學生讀得投入,各種聲音此起彼伏,朗朗的讀書聲不絕於耳。生讀,師讀,生生互讀,師生互讀等多種讀的形式讓孩子們“讀書多遍不厭倦”。等由“讀的量變”到“讀的質變”後,敲定分角色朗讀的人選,示範過後,再以小組形式給人人擔當角色的機會,讓人人過把“讀”癮。“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此時此刻,課堂的精彩與高潮便水到渠成。

《小馬過河》是經典的童話,它包容的東西太多,孩子們從中悟得的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層面的。閲讀是極具個性化的東西,只有給個性化的閲讀交流的時間,我們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但是,我總感覺本節課上學生個性化閲讀交流的時間比較少,每個學生個性化的看法表達不夠充分。以後教學中,還要在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上多下功夫。

篇9:《小馬過河》教學反思

《小馬過河》是一篇富有吸引力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的是小馬要過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淺。小馬問老牛,老牛認為過得去;小馬問松鼠,松鼠認為過不去。最後在老馬的鼓勵下,小馬大膽去嘗試,終於過了河。故事説明了遇事要“開動腦筋,敢於嘗試”的道理。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緊抓住以激發孩子的興趣為主,時時刻刻以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為主軸。經過教授本課我有如下反思:

一、形式多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勇於探索的原動力。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掛圖、錄音導讀、圖片展示、情景片段表演等多種方式,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使得整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參與度高。但是在教具使用中,發現有些前期準備不到位,這是我以後需要注意的方面。

二、雙基訓練導入,逐層推進。

在揭示學習目標後,我進行了雙基訓練,小黑板出示本課生詞,指名領讀,並且針對二年級學生拼音還比較薄弱的特點,讓學生養成了用手指畫聲調的好習慣。但是,整個訓練過程時間稍短,訓練效果不夠明顯,處理得較像第一課時,以後應該改進訓練方法。

三、精讀品悟,指導朗讀。

閲讀是表達交流的基礎,而朗讀是培養學生閲讀理解能力的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式。在本課的朗讀教學活動中,我注意以情感推進朗讀活動。抓住小馬、老牛、松鼠、老馬的語言,例如抓住表現松鼠形象的“大叫” “認真”來進一步感悟松鼠發自內心的焦急、擔憂,抓住小馬的“低下頭”,説話吞吞吐吐。通過理解關鍵詞,引導學生換位思考,理解課文主要人物的心理,通過分角色朗讀,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加強知道學生的朗讀,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注意以激勵性評價推進朗讀活動、師生賽讀,情景表演這些活動的設計,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創造性地塑造故事中的人物,使故事人物更加豐滿,達到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深深激發了學生閲讀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生在這方面配合度很高,甚至超出我課前預期,相信這次課後,學生的朗讀能力會大大提高。

四、拓展延伸,交流體悟。

引導學生思考:你生活中有沒有像小馬一樣遇到過難題呢?你又是怎麼解決的呢?以問題引導學生聯繫實際,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學生回答十分積極踴躍。但是,由於對整體時間把握不到位,展示交流的時間較少,本來準備好的'更充分的拓展延伸沒有全部展示,這是我今後需要改進之一。

篇10:《小馬過河》教學反思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運用擬人手法塑造了老馬與小馬等幾個動物的鮮明形象,內容生動有趣,語言活潑,淺顯易懂,告訴我們:別人説的是不是對的,要動腦筋思考,並親自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本課教學主要是通過“設疑激趣——品讀——表演——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感悟到課文所藴含的道理,同時還注意透過教學滲入德育及安全教育,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具體如下:

一、設疑激趣、故事引入。

通過問題引起學習興趣:

⑴小馬為什麼要過河?

⑵小馬是怎樣過河的?遇到了什麼困難?他先問都問了誰?

⑶小馬過了幾次河?它最後過河了嗎?帶着這四個問題在觀看《小馬過河》故事後,通過快速的閲讀課文、思考,再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

二、創設情境的角色扮演,指導朗讀對話,體會句號、問號、感歎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從演中悟,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本文對話很精彩,尤其是對話的提示語充分展現了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性格特點。文章老馬、小馬、老牛和松鼠4個角色説話語氣符合自己的身份,由於對話內容不同,説話的語氣也富有變化,同時,這4個角色的身形與不同,因此,我根據老馬、小馬、老牛、松鼠的體型,在班上選了身高較高的同學老牛和老馬,一般高的同學扮演小馬,較小個的同學扮演松鼠這4個小動物,還讓一名同學讀旁白部分。

表演時重點指導學生在動物們的對話中領會到句號、問號、感歎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再根據對話的提示語,體會到這些動物們的心理變化和性格特點,讀好語氣,感受到動物們的內心世界,表演時適當的加以動作表演,展現出生動的畫面。

表演後,討論交流:為什麼老牛説河水很淺,剛沒過小腿,能過河;小松鼠卻説:河水很深!還淹死過他的夥伴呢!不能過河。為什麼同樣的一條河,老牛説很淺,松鼠説很深,它倆中是不是有一個在撒謊呢?

經過剛才的角色表演,同學們很快就自己比較出了,扮演老牛的同學長得高,扮演小松鼠的同學長得矮,所以,面對同樣的一條河水,不同高度的小動物就有了兩種不一樣的深淺。所以明白了老牛和小松鼠誰也沒撒謊。對比老牛,小馬的高度較矮一些,對比小松鼠就會較高很多,所以,河水對於小馬來説是不深也不淺。

三、教學中注意做好德育滲透與安全教育。

重點抓住老馬對小馬説的:“孩子,光聽別人説,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這兩句話,在指導學生感悟文本的同時,還滲透了德育和安全教育,通過設疑:“同學們:為什麼老馬不陪小馬一起過河呢?是老馬不愛小馬嗎?”經過剛剛的角色扮演,再加上結合一年級時學的課文《自己去吧》一文,學生很快就答道:“因為,老馬想鍛鍊小馬,讓它學會自己做事,能夠自力。”同學們經過討論,體會到:老馬教小馬的話是有前提的,是老馬知道河水是不會對小馬有危險的,所以才讓小馬自己去試一試。從而懂得老馬讓小馬學會獨立做事,也是老馬對小馬的愛。由此引伸到:父母放手是要我們自己學會獨立,這自我獨立的路上雖然沒有父母在身邊,但他們肯定是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里,默默的為我們擔優着,所以説在我們自己學會自立的路上是包含着父母親對我們的深情的愛;——另外,根據老馬讓小馬自己去試河水的深淺,還教會學生不論做什麼事做要注意安全:懂得並不是什麼事都要試一試,凡事都是要在吸取經驗、動腦思考後,做出正確的判斷之後再決定要不要去試一試,不可以盲目去嘗試。

縱觀《小馬過河》一課的教學,我從問題設疑到故事激趣引入,在指導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根據文中4種動物的特點指導學生們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的形式進行教學,再通過親身表演,結合生活實際討論後悟到故事所藴含的道理:別人説的是不是對的,要動腦筋思考,並親自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理解課文時趨向生活化、易於理解;再透過適時滲透的德育與安全教育,培養學生養成動腦思考的習慣,具有正確的情感和自我保護意識,寓教於情於趣,使教學收到不錯的效果,實現了立德樹人的目的。

篇11:《小馬過河》教學反思

《小馬過河》文章篇幅長,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課文情節美、事物美、構圖美,我希望利用課文自身的美去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情境,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中紮紮實實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個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馬,還有老馬,老牛伯伯、松鼠。這些“人物”的語氣、語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馬是“媽媽”,説話該用親切的語氣。老牛伯伯是老一輩,朗讀時聲音要粗,語氣穩重。小松鼠從樹上跳下時講的話,語氣要急切。小馬天真、有禮貌,讀時要用適當的語氣表現出來。在指導朗讀時,我先示範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接着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角色朗讀。這樣訓練朗讀,可以讓學生在愉悦的氛圍中感受故事中藴含的美。

當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後,讓學生記住老馬、小馬、松鼠、老牛的話,並想象當時的情境,進一步領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説話的表情、語氣也不同,然後鼓勵學生加上動作和表情,把課文的對話“表演”出來。這樣做,既能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又能激發閲讀的興趣。

老馬説的話是理解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兩個問題:同樣一條河,老牛水水很淺,松鼠説水很深。他們誰説得對?為什麼?2.如果是一頭大象和一隻小白兔要過這條河,問問你,你該怎樣回答它們?在整個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間。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然後全班進行交流。從而使學生知道了老牛和松鼠都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忽視了小馬的實際情況而下結論,它們説法不一,是因為它們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個問題讓學生明確,處理問題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去判斷,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經驗主義的錯誤。

總之,《小馬過河》是經典的童話,它包容的東西太多,孩子們從中悟得的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層面的。閲讀是極具個性化的東西,只有給個性化的閲讀交流的時間,我們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但是,我總感覺本節課上學生個性化閲讀交流的時間比較少,每個學生個性化的看法表達不夠充分。以後教學中,還要在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上多下功夫。

篇12:《小馬過河》教學反思

《小馬過河》是一篇富有吸引力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的是小馬要過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淺。小馬問老牛,老牛認為過得去;小馬問松鼠,松鼠認為過不去。最後在老馬的鼓勵下,小馬大膽去嘗試,終於過了河。故事説明了遇事要“開動腦筋,敢於嘗試”的道理。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緊抓住以激發孩子的興趣為主,時時刻刻以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為主軸。

一、以複習導入,整體把握課文。

開火車讀課文重點詞語,再讓學生輕聲齊讀,邊讀邊想象小馬過河的故事情節。試着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述課文主要講了個什麼故事,引導學生簡單並完整地表達出來,接着再讓學生跟着老師複述課文主要內容。這就不僅回顧了上節課所學,對文本有了整體把握,同時進行語言表達的訓練。在引導過程中,發現學生大部分對課文已經很熟悉,但是在複述課文內容時顯得太繁雜,還不能用簡單的語言把整個故事表達清楚,這也是今後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引導的重點。

二、精讀品悟,指導朗讀。

閲讀是表達交流的基礎,而朗讀是培養學生閲讀理解能力的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式。在本課的朗讀教學活動中,我注意以情感推進朗讀活動。抓住小馬、老牛、松鼠、老馬的語言,例如抓住表現松鼠形象的“大叫”“認真”來進一步感悟松鼠發自內心的焦急、擔憂,抓住小馬的“低下頭”,説話吞吞吐吐,理解小馬明白了老馬的話後的難為情。通過理解關鍵詞,引導學生換位思考,理解課文主要人物的心理,通過分角色朗讀,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加強知道學生的朗讀,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注意以激勵性評價推進朗讀活動、師生賽讀,情景表演這些活動的設計,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創造性地塑造故事中的人物,使故事人物更加豐滿,達到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深深激發了學生閲讀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三、引導思索,突破難點

老馬説的話是理解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1.老牛和松鼠的話錯沒錯?小馬試驗的結果為什麼和它們説的都不一樣,是河水在發生變化嗎?

2.如果是一條大象和一隻小白兔要過這條河,問問你,你該怎樣回答它們?經過討論學生明確,老牛和松鼠都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但忽視了小馬的實際情況而下結論,它們説法不一,是因為它們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個問題讓學生明確,處理問題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去判斷,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經驗主義的錯誤。

四、拓展延伸,交流體悟。

引導學生思考,學了課文後小馬、老馬、老牛、松鼠,最喜歡誰。學生獨特的思維正是其學習個性化的體現。保護學生獨特的思維,培養個性化學習,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孩子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是不同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也不相同,這就意味着面對相同的問題情境,不同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間。但是教到此處,我發現孩子們普遍喜歡小馬和老馬,對松鼠和老牛則反應淡漠。雖説對於人物形象的的品讀,仁者見仁,不可能做到平均用力,且松鼠和老牛形象也非本課重點,但松鼠和老牛的形象竟未能在孩子們的腦海中留下印象,説明此課語言文字挖掘尚有欠缺,若能抓住表現松鼠形象的“大叫”“認真”來進一步感悟松鼠發自內心的焦急、擔憂,及以事實説話的認真勁兒,松鼠的形象應該會逐步豐滿起來。

以上是教完這篇課文後,自己的一點小小反思。當然以後的路還很長,這節課給予我的收穫還是較多的,我將吸取好的方面,繼續運用於教育教學中,對於還不好的地方,繼續學習,繼續反思。

篇13:《小馬過河》教學反思

學校最近開展了一項以青年教師為主力的公開教研課活動,我有幸成為這場接力賽的第一棒,為了給同學們和老師們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在課前做了不少準備,希望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公開課上的沉悶,沒有生氣,這對於執教老師來説是最大的失敗,然而這次公開課,真的令聽課領導、老師很“難受”同時也給自己留下了許多困惑。

由於這次教研活動設計的方案是由執教老師提前一週將所講內容的教學設計編輯成電子檔,先打印出來分發給各年級語文老師,在建議一欄提出相應的建設性意見,反饋給執教老師,再次修改教案,再公開授課,在這個過程中,得到許多老師的貼心建議,促使我能更加全面的思考問題,不勝感激。

這次我執教的課文是S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小馬過河》,主要講的是第一課時,低年級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對學生識字寫字能力的培養,為了讓同學們能更加直觀的欣賞漢字的美,我製作了相關的教學課件,在課件方面有一些缺憾,沒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作用,僅僅是當作一個展示平台,這點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完善。

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之一是要達到會認13個字,會寫7個字的要求,在寫字方面,由於時間緊迫,沒有在黑板上針對重點生字一一書寫示範,並在此時適機指出正確的`書寫方法及姿勢,培養良好的寫

字習慣,這一點也是需要加強訓練的。

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重要能力是閲讀能力的提升,以讀促學,教師泛讀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通過教師的感染來帶動學生一起用心讀書,課文中人物不同,心情不同,説話的語氣也不一樣,特別是本課屬於一篇寓言故事,文中的主人公有“小馬、老馬、老牛和小松鼠’,每個人物不同,感受也不同,在教學中沒有分角色朗讀體會當時的情境,入情入景的話體會會更深刻,也能讓同學們樂於參與進來,活躍課堂氣氛,做學習的小主人。

還有一點是針對低年級同學的心理特點而展開的反思,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在面對小朋友活潑好動、熱愛表現自己方面沒有做到及時正確的引導與激勵,師生關係不僅僅是引導與學習的關係,更為重要的是一起學習與成長的夥伴與朋友,面對孩子的稚嫩,更多的應該是去包容、理解和尊重。

新課堂是動態的,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教學機智,今後,我會在實踐中不斷充實自己、磨礪自己,感受與學生共同成長的快樂。

篇14:《小馬過河》教學反思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作者運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小馬與牛伯伯、小松鼠、馬媽媽的對話,把一個不善於思考、凡事愛問媽媽的小馬寫得活靈活現,使小讀者讀來感到特別親切。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事要自己動腦筋,親自去做,才會有正確的認識。

一、教學效果本節課圍繞着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在指導朗讀時,我先示範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接着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角色朗讀。這樣訓練朗讀,可以讓學生在愉悦的氛圍中感受到故事中藴含的美。

2.老馬説的話是理解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兩個問題:同樣一條河,老牛説水很淺,松鼠説水很深。他們誰説得對?為什麼?如果是一頭大象和一隻小白兔要過這條河,問問你,你該怎樣回答它們?在整個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間。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然後全班進行交流。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然後全班進行交流。從而使學生知道了老牛和松鼠都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忽視了小馬的實際情況而下結論,它們説法不一,是因為它們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個問題讓學生明確,處理問題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去判斷,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經驗主義的錯誤。

3.當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後,讓學生記住老馬、小馬、松鼠、老牛的話,並想象當時的情境,進一步領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説話的表情、語氣也不同,然後鼓勵學生加上動作和表情,把課文的對話“表演”出來。這樣做,既能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又能激發閲讀的興趣。

二、成功之處為了創設一個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全面自由地發展,我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勇於創新。

三、不足之處我也感覺有些欠缺:我感覺到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在課堂上,隨時有可能發生教師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師必須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小馬過河》是經典的童話,它包容的.東西太多,孩子們從中悟到的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層面的。閲讀是極具個性化的東西,只有給個性化的閲讀交流的時間,我們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但是,我總感覺本節課上學生個性化閲讀交流的時間比較少,每個學生個性化的看法表達不夠充分。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上多下功夫。

四、改進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準備老牛、松鼠、小馬的圖片,在教學中進行對比,引導學生了解其身高特點;提煉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答案,然後分組討論;指導學生朗讀,分角色朗讀,讀出恰當的語氣。

篇15:《小馬過河》的教學反思

《小馬過河》是二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故事。故事講述的是小馬要幫媽媽把半口袋麥子馱到對岸磨坊去,兩次來到河邊的不同表現及不同結果,使學生懂得遇到問題要勤思考,多腦筋,多分析,敢於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中我儘量創設和諧的氛圍,充分利用課件讓學生全面自由地發展,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勇於創新。

當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後,讓學生記住老馬、小馬、松鼠、老牛的話,並想象當時的情境,進一步領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説話的表情、語氣也不同,然後鼓勵學生加上動作和表情,把課文的對話“表演”出來。這樣做,既能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又能激發閲讀的興趣。

老馬説的話是理解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1、同樣一條河,老牛水水很淺,松鼠説水很深。他們誰説得對?為什麼?

2、如果是一頭大象和一隻小白兔要過這條河,問問你,你該怎樣回答它們?在整個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間。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然後全班進行交流。從而使學生知道了老牛和松鼠都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忽視了小馬的實際情況而下結論,它們説法不一,是因為它們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個問題讓學生明確,處理問題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去判斷,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經驗主義的錯誤。

總之,《小馬過河》是經典的童話,它包容的東西太多,孩子們從中悟得的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層面的。閲讀是極具個性化的東西,只有給個性化的閲讀交流的時間,我們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但是,我總感覺本節課上學生個性化閲讀交流的時間比較少,每個學生個性化的看法表達不夠充分。以後教學中,還要在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上多下功夫。

篇16:《小馬過河》的教學反思

1、營造故事意境激發學習慾望

本節課,我以童話“小馬過河”為背景,組織教學。課一開始我簡單的給幼兒講述小馬接受任務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與老牛的話讓它不敢過河,只好回家問媽媽的故事。在隨後的教學中,緊緊圍繞“小馬過河”這個故事展開教學,從小馬練本領、小馬接受任務遇到大河、小馬想方法過河、到歡慶過河都是在這個情境中進行的,使學生作為故事的主人公參與學習過程,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師、幼兒、教學內容融為一個整體。

2、挖掘生命內涵放飛學生心靈

兒童的靈性也就是學生的天性,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充滿靈性的世界。兒童天生具有創造力,就看你教師有沒有給他機會。給幼兒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是我設計本節課的一個重要砝碼。在教學過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時,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給幼兒更多的創造空間。我想,幼兒的創造力是無窮的,幼兒一定會非常喜歡,因為這是他們的自己的方法,這是他們合作的成果,這是他們創造的結晶。

3、巧設學習障礙練就生活本領

平淡無奇固然可使學幼兒的輕鬆,但往往也會使幼兒感到乏味。本課根據幼兒特點,巧妙設置了學習的障礙,使幼兒在新需要與舊水平之間產生衝突,從而更好地學習。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那匹小馬,你能過河嗎?”這個問題一定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思維,他們會利用以有的生活經驗去思考,去實踐,甚至會將問題放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這樣將課堂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幼兒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練就生活的本領。

篇17:《小馬過河》的教學反思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講的是小馬要過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淺。小馬問老牛,老牛認為過得去;小馬問松鼠,松鼠認為過不去。最後在老馬的鼓勵下,小馬大膽去嘗試,終於過了河。故事説明了遇事要“開動腦筋,敢於嘗試”的道理。在學這篇課文時,我安排了五關:生字關、朗讀關、辨析關、誇獎關、聯繫實際關。第一次在自己班裏上的時候挺順的,我就挺為自己的教學設計得意。後來由於要開課,我就拿着這個教案到二(1)班去上。

上到辨析關時,我出示了老牛、松鼠、小馬的圖片在黑板上,讓學生討論老牛、松鼠的話説的對不對。我沒想到全班都説對,這樣一來,我的計劃全打亂了。忙亂之中,我只能自己説出結果:他們的話對自己來説是對的,對別人來説是不對的。課後,我靜下心來,發現我安排的五關中,這一關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而我為了趕時間,匆匆過去,這實在是一堂失敗的課。其實,當時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後的答案是老牛和松鼠説的話是對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學生就會想到老牛和松鼠的話對別人來説是不對的。雖然只是一個環節,可是這個環節對學生來説是一個思考、理解的過程。

通過這堂課,我感覺到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在課堂上,隨時有可能發生教師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師必須有隨機應變能力。

篇18:《小馬過河》的教學反思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敍述了小馬為幫媽媽把半口袋麥子馱到對岸磨坊去,兩次來到河邊的不同表現及不同結果,説明了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進行分析,勇於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為了創設一個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全面自由地發展,我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勇於創新。如:在學完課文後,我讓學生想一想課後的思考題:“過河後的小馬從磨坊回來,會對媽媽説些什麼?”聽了我的問題,同學們積極思考,有的説:“小馬從磨坊磨好面跑回家,媽媽幫小馬把面放下來,小馬低着頭很不開心,媽媽摸摸小馬的頭親切地問:‘孩子,你怎麼了?’小馬抬起頭委屈地説:‘媽媽,我太笨了,面對一條小河的問題還要回來問媽媽,這樣既耽誤時間,又費很大的力氣。’媽媽聽了小馬的話後,説:‘孩子,媽媽覺得你今天長大了,很了不起呀!因為你沒有被困難嚇倒,媽媽相信你今後一定是個堅強的'孩子。’小馬聽了媽媽的安慰後,覺得很有道理,他又自豪地説:‘媽媽,從今天這件事中,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都不能光聽別人説,只有自己親自做過了,才會明白。’媽媽高興地點頭稱讚:‘好孩子,經一塹,長一智,你的收穫可真大呀!’小馬又趕快説:‘媽媽,今後你有什麼活,就讓我去做吧,讓我多體會成功的快樂吧!’”老馬親了親自己的孩子,點點頭,同學們也熱情地鼓起掌來。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思維是最沒有束縛的,是最活躍的,是無止境的。他們的腦子裏裝滿了許許多多奇異的幻想,我們應該為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讓他們在創新的王國,自由地翱翔。

篇19:《小馬過河》的教學反思

統編版教材設計很精彩,之前也參加過教材培訓,但是在教材的把控上面總是覺得不夠到位。針對本次測評我設計的這節為時23分鐘比較短小的課我作了如下反思:

1、本節課我定為第三課時,之前已學習了生字詞和課文的前半部分,這節課主要學習課文最後第七、八自然段小馬返回家與媽媽的溝通和最後自己嘗試過河的過程。本課我設計的內容較少,深層次的東西挖掘不夠徹底。

2、在課堂氣氛層面,還是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不夠縝密,説明備課還是不夠充分。

4、在對學生的啟發上,應更加多一點。

制定改進方案如下: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也就是讓學生懂得“遇事要動腦筋,親自去試一試”的道理,這個過程不能生硬,要循循善誘讓學生自己總結出來。

2、中間的“用上下列詞語講故事”環節詞語設計有點多,不適合在課堂上進行,這個環節換成“看圖講故事”難度降低,更利於開展。

3、語言應更生動有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尤其是進入了夏季,把遊戲引入本課教學,讓瞌睡的同學睡意全無。

篇20:《小馬過河》的教學反思

有人説:教師站得有多高,我們的學生就能看得有多遠。因為,語文課我們留給學生的不僅是基礎知識,更是一種對人生、對生命的思考。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思考者,帶着我的思考,走進文本,走進學生……課標中對低年級識字教學實施的建議是這樣寫的: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課標中同時也提示了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理念,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生活體驗,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教學手段應形象、直觀、多樣。這是我在備課之前、備課之中一直在反覆思考的點。

《小馬過河》故事敍述了小馬為幫媽媽把半口袋麥子馱到對岸磨坊去,兩次來到河邊的不同表現及不同結果,説明了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進行分析,勇於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為了創設一個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全面自由地發展,我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勇於創新。

在理解本課難點時,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故事裏藴含的道理,而是讓他們先各抒己見,然後再統一認識,這樣既重視了孩子們的能動性,對學生思維的訓練也很有好處。在解決課後問題時,(小馬從磨坊回來後會對他們説什麼?)我讓學生直接對我説,把我當成老馬,我做出相應的肯定,那一刻我們彼此感覺特別親切。學生很喜歡結合實際的拓展部分,當他們説不到點子上時,我隨機舉了個例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思維是最沒有束縛的,是最活躍的,是無止境的。他們的腦子裏裝滿了許許多多奇異的幻想,我們應該為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讓他們在創新的王國,自由地翱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1vde7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