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淺談國小作文教學的點滴體會多篇

淺談國小作文教學的點滴體會多篇

淺談國小作文教學的點滴體會多篇

淺談如何進行國小語文作文教學 篇一

如何進行國小語文作文教學

摘 要:作文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寫作能力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其語文成績的總體水平,影響着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我們要重視國小語文教學中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從識字寫字入手,加強閲讀感悟,觸發他們的真情實感,培養他們的自改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本文就如何進行國小語文作文教學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國小 語文 作文 教學

作為成長在教育新理念下的國小語文教師,我們在作文課堂教學中必須走出傳統教學的舊模式,走進讓學生自主作文的新空間。所謂自主作文就是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周圍的世界,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身邊的生活,然後將自己的所感所悟形成語言文字,這是一個人的情感、靈性得以外化的過程。那麼,究竟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進行一次詳細的討論。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樂於寫作

古語云:“好學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國小生對事物的喜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許多興趣都是“引”出來的。要想讓學生樂於作文,首先必須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國小生因為年齡小,大多認為自己的能力、水平有限,寫不好作文,缺乏自信心。所以,教師在批改學生習作時要善於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點滴進步,哪怕學生僅是一個詞語用得好、一個句子寫得美、一個片段寫得好,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悦,使學生產生作文的慾望,為學生營造一種歡樂的寫作氛圍,促使學生樂學、好學,把寫作當作是一種快樂的事情。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生所寫的反映生活的內容理應也是多彩的。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讓學生寫一些寫人、記事、狀物的文章,還要讓學生寫自己想説的話,如果教師規定的條條框框太多,硬要學生寫他們不想寫、不願寫的東西,就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性。教師應該根據學生愛説好動的天性,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激起靈感的火花。

二、教師要培養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實踐的習慣和能力

魯迅説過:“如要創作,第一需觀察,對於任何事物,必須觀察準確透徹,才好下筆。”猶如雕塑大師羅丹所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如讓學生寫最喜愛的水果時,我讓學生對水果進行看看、聞聞、嚐嚐等活動。寫自然物時,就帶學生出校門,與自然界進行親密地接觸。寫社會現象時,讓學生用細心的眼光觀看,用發現的角度學會思考。正如福樓拜所説:“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間很注意地去觀察它,以便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

三、傳授、強化、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質量

(一)傳授學生寫作技巧

教師要讓學生多親近自然,感悟世界,體會生活,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思考大千世界中萬物的生存、發展以及競爭等,隨時隨地地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只有自己聽到的、看到的、體會到的才是事實,才是真相,學生才能夠寫得下去,也才能寫得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教師應儘量避免對作文進行硬性規定,讓學生進行自由創作,發揮自己最佳的寫作水平,不去追求速度,不去追求數量,重點把握好寫作上的個性化。

(二)強化學生寫作技巧

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為國小生,正是接觸外界興趣最為濃厚的階段,教師應當儘量讓學生多看課外書籍,經常性地閲讀文章中的經典語句,分析別人是怎麼寫出來的,好在哪裏。這樣,不僅可以豐富、積累學生的寫作素材,更能讓學生學習到作者的寫作構思以及技巧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不僅可以加強應用技巧,也能夠提高寫作的質量。另外,還應加強優秀古今著作的朗讀與背誦。當學生做到這些時,在寫作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胸中有墨,不吐不快”的感覺,寫作也自然成為了學生表達自己感情的需要,從而慢慢地愛上了寫作。

(二)提升學生寫作技巧

作為教師,及時地反饋學生在寫作上的優勢、劣勢,讓學生了解清楚自己的寫作能力,才能夠針對特點進行有效的改進,以保證學習和教學達到一致的進步,讓學生懂得揚長避短,這也是教學設計的一部分。作文信息的反饋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給學生説了不足之處就成,也不是單一的老師闡述就成。反饋的形式應多種多樣,如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教師的指導性面批、佳作對照等等,其中恰當的話語和高分的獎勵,對學生寫作激情也具有一定的鼓勵作用。

四、結論

總之,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尤為重要,這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利於他們在寫作中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和思想境界。在具體的作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作文基礎,加強閲讀感悟,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以有效提高他們的作文能力,而這也將促進國小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參考文獻:

[1]陸業高。淺談國小語文作文教學[j].素質教育論壇,2009,(11):81-82.[2]杜成黨。國小語文閲讀能力提高五議[j].現代教育科學:國小教師,2009,(3):103-103.[3]朱芸。讓思維靈動,文采飛揚―――巧用教材,仿寫語段[j].閲讀與鑑賞:教研,2008,(12):45.[4]張豔麗。國小語文作文教學技巧探討[j].現代閲讀(教育版),2013(08).

淺談國小作文教學的點滴體會 篇二

國中作文教學經驗點滴談

廟溝門中學:温永平

本人從教中學語文六年多,每年都肩負兩個班級的語文教學和一個班級的班主任工作任務,談到語文教學,作文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頭戲。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其列為語文教學任務之首,同時也是我的教學奪冠之寶。曾在一本語文報刊中看到這樣一段關於對學生作文心理的調查,不喜歡寫作的學生竟達85%,當然本人也相信這是事實,尤其在農村學校學生害怕作文的現象是很普遍的,造成這種令人吃驚的結果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就本人的做法略談點滴。

一、給學生創設一個讓學生感受到作文成功的環境。

1、更新對作文的評價觀。

首先,教師要學會理解和尊重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體驗。長期以來,在作文評價中,存在着教師對學生尊重、理解不夠的傾向:一是對學生的情感理解、尊重不夠。總認為學生抒寫的思想感情不夠成熟,不夠深刻;二是對學生的實際生活理解、尊重不夠。學生真實地書寫自己的生活,常常被判為幼稚、瑣碎、不典型。如此這般,學生面對寫作常常懷疑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價值,不敢寫自己的普通的生活和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只好撇開自己真實的生活體驗而編造生活,裝腔作勢,故作高深。其次,不去求全責備。在作文評改時,我們喜歡用範文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的作文,把評改的着力點放在挑毛病上,有一點毛病就意味着作文的失敗。事實上,任何一篇文章都能挑出毛病,即便是經典之作。對於學生作文的評改,我不僅重在指出問題所在,幫助他們找出原因,更注重發現、發掘學生在作文中的亮點,哪怕只是一個句子,甚至一個標點等。並幫助其進一步發展。第三,要學會欣賞。在以往的作文評價中,教師缺乏欣賞的意識和心情,即使學生寫出了在教師看來是“優秀”的作文,教師給予的往往是“表揚”而不是欣賞,更不是激賞。表揚是饋贈,是“我”與“他”的關係,而欣賞才是平等的交流,是“我們”的情感共鳴;表揚訴諸價值判斷,而欣賞訴諸審美價值。所以我更注重欣賞,欣賞更易於通達學生的心靈,讓學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樂。因而,對於學生中的優秀作文或作文中的某一閃光點,最重要的不是堂而皇之的表揚,而是發自內心的激賞。一次對學生作文發自內心的激賞,往往會影響學生的作文態度和精神生活。第四,評語要恰入其分,富有個性。“文如其人”,況且每一篇作文都是學生的心血,每一個少男少女都羨慕身邊有文章發表的人,如果千辛萬苦創作出來的作文,得到的是千篇一律、浮光掠影的評語,學生就會覺得勞而無功、無所適從,學生對寫作的親近感、熱情 心就在一次次“外行人”的空洞指導下逐漸消失,甚至走向逆反。

2、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課堂是學生的主要陣地,他們的活動天地畢竟不寬廣,他們的見聞和情感體驗有限,因而豐富學生的作文素材就是教師的一大任務。我在課餘時間經常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活動,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社會公益勞動等,指導學生成立各類興趣小組進行探究活動、研究性學習,如科技製作、攝影、剪紙、音樂、書法等,讓學生去觀察四季的景色,洞察社會的變化,體驗世間的嬉笑怒罵,讓他們將筆觸面向家庭、學校,深入到社會。“一根魚刺”、“一盤棋局”、“一次改選”、“一次現場會”、“一場報告”等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來源。用眼睛觀察生活,用心靈感受生活。這樣,學生不再是遊離於文章之外的苦心經營的編造者,而是體驗生活表現生活的能手,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利用寫作“干預生活”的能力。

3、給學生一個鍛鍊寫作的廣闊空間。

教師要努力更新作文教學觀念,不能將寫作侷限於一種文體或特定的要求中。我經常讓學生寫一些應用性強的文字,如消息新聞、對聯謎語、知識小品、故事新編、文章賞析等,這樣做一者使學生有話可寫,二者聯繫了生活,達到了作文的功利性目的。其次經常根據現實生活的需求,及時尋找讓學生寫作的機會。如本學期學校舉行文體活動,我組織學生創作開幕詞、閉幕詞、出簡報、寫新聞報道;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圍繞“十四歲”為話題寫自我;另外,我還經常為學生創造寫作的機會,如:給學生寫一封信,説出自己的心理話,然後啟發學生寫《老師一封信的感想》,並充分利用板報、櫥窗等宣傳陣地,展示佳作。同時拓寬學生寫作的渠道,我們不能將作文侷限在規定的時間和場景中,要給學生一個自由練筆的空間。如:讓學生準備一個“隨筆本”,隨時進行作文練筆。隨筆

本上的作文,內容不限,體裁不限,讓學生將當天、本週、近段時間內自己感觸較深的人或事寫下來,並持之以恆,堅持寫作。

二、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展示成績的平台。

1、美句段欣賞。

學生的作文如果不是“做”成的或“湊”成的,而是認真寫出來的,它都有習作者認為寫得滿意的句段,教師要認真分析,特別是起步作文或學困生的作文,教師更是要去找尋。在作文評講課上,我每次都要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朗讀這些滿意的句段,並闡述滿意的理由,讓全班同學欣賞。對有創新、有個性的妙語,給予充分肯定,即使是有創新、有個性的妙語只有一兩句。這些妙語其價值往往會超出那些結構完整、內容充實的四平八穩的整篇作文,況且那些名篇名著之所以“名”,有哪篇又少了妙語的功勞呢?

2、班內優秀習作展示。

我班級內的牆報開闢優秀習作專欄,將學生的優秀習作及時張貼,以便本班的師生閲讀、欣賞。同時經常組織演講比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作文、鍛鍊演講才能的機會;每期班級黑板報都要選用學生作文片段。

3、校內優秀習作展示。

對那些有一定水平、有較高欣賞價值的作文,我都及時推薦給學校廣播站、校園板報等,甚至在全校範圍內進行作文展覽活動,擴大習作者的影響,提高學生作文的興趣。

4、作文獲獎或發表。

我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作文競賽活動,並且力爭獲獎,利用競賽主辦單位的權威性、競賽活動的高等級性、競賽輿論的社會性刺激學生寫作的熱情。由於網上發表作文比在報刊公開正式發表難度低,我經常指導學生通過網絡發表自己的文章,達到“奇文共欣賞”。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真正調動起學生的作文積極性,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就必須給學生創設寫作空間,讓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多寫自己的感受認識;在作文講評中以激賞為主,同時讓學生的寫作得到家庭、社會的激

勵。學生害怕作文的現象一定會得到改變,獨具風景的作文教學的春天也一定會到來。“作文教學是老大難中的老大難”也將永遠地成為過去。

淺談如何進行國小語文作文教學 篇三

如何進行國小語文作文教學

國小作文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是國小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頭痛的課題.也是國小生最不願意完成的功課。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是從國小中年級開始進入作文教學.其實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就開始重視作文教學了.從學説完整通順的一句話到書寫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門的開端。然而國小生的語文功底差.觀察能力低.更沒有組織和駕馭語言能力,作文時經常是下筆無話可寫。或者是茶壺煮餃子——有話吐不出。即使是東湊西拼勉強完成一篇習作。也是內容空洞。條理分不清,或者是詞不表意.馬頭牛嘴對不上。讓教師無法修改,苦不堪言。那麼,如何進行國小語文作文的教學? 一。作文與生活相結合

“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語),這就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思維”十分重要,大量地背範文、套模式,期望通過模仿提高寫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這是因為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思維訓練,沒有開拓思路。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湧、下筆有神、筆奕生輝。例如,教師要帶領我們的國小生走入廣闊的生活,以拓展思維領域法國雕塑家羅丹語曾説:“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一些學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樣,寫不出新意來,就是因為缺少細緻的觀察、發現,觀察本身就是一種“沉默”的思維。由於生活面比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門就進校門,缺少社會實踐,視野不開闊,活動領域不寬廣,導致對周圍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據目前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帶領學生走入生活,不僅是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廣泛接觸社會,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事實證明,往往是參加了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後,寫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顯生動、有形。以就是説,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維的起點。

二 閲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閲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閲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薰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閲讀能力或者説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育不全,很難激發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茅盾先生曾説:“一個作家閲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並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着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漫談文藝創作》)。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閲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閲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鑑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國小生閲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我們的學生。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還應認真運用好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會仿寫,從而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當然,在對學生進行範文指導的過程中,我們應教育學生避免機械地照搬照抄。仿寫是指仿其文(仿範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範文佈局、格式、結構、寫作思路),仿其法(仿範文觀察方法、思路方法)。學生經過反覆多次的仿寫練習,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後,就要鼓勵他們採取不同的表現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題材,發展求異思維。如從不同的角度去選材表現同一中心的題材內容安排可“先分後總”或“先總後分”,還可按“順序”、“插敍”、“倒敍”去進行一題多練。先扶後放,從仿到創,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三 注重平時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閲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句、精彩片段等。

3.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説。比如:在教完《頤和園》這課後,就讓學生以後寫熟悉的景物作鋪墊。3.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昕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柬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四 及時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學生辛辛苦苦寫好作文後,總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讚許,在很短的時間內,印象很深,應給予及時的評價,並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很容易接受,讓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別人的,或輪流交換互閲等。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修改作文的目標,要求學生能寫出他們的真情實感,用通順的語句、清楚的層次、鮮明的觀點,恰如其分地記敍見聞、寫景狀物、説明事物、發表意見,此時,若再重新習作一次,就能上一個等級,這無疑提高了作文水平。五 培養學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丁有寬老師主編的國小語文教材是以培養和發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中心,以培養自學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達到大面積提高國小生聽説讀寫的能力為目的。這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體現,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訓的一條途徑。“自改”作文,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國小語文作文教學中,筆者一直嘗試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學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幾遍,通讀幾遍後,看它是否順口,以發現錯漏之處,並自己進行修改,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六 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頭痛於作文的學生,則是作文還提不起他們的興趣。興趣是寫好作文的起點。作文教學要取得一定成效,語文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寫為主動學寫,逐步使他們樂寫。

以上幾點,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只要我們切實抓好各個環節,努力創造條件,在實踐中加強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就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淺談如何進行國小語文作文教學 篇四

淺談如何進行國小語文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在教學中,我感覺到大部分學生以為作文太難寫,沒有靈感,找不到素材,絞盡腦汁也不知道該寫什麼,對作文失去信心,不樂於寫作文,我覺得造成這種局面與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有着直接的關係。作為語文教師的我深感作文教學工作的艱鉅與困難。那麼,如何進行國小語文作文的教學? 聯繫我的教學經歷和實踐我覺得應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

一、指導學生作文,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 指導學生作文,首先要幫助學生解決寫什麼的問題。假如學生想寫又沒有東西可寫,而老師硬要他寫,這樣是寫不出好作文的,幫助學生解決寫什麼的問題,是重要的一環。學生開始作文寫什麼呢?一般説來是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寫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自已所幹、所見、所聞、所感的東西.

(一)做過什麼,寫什麼。學生寫自己做過的事易寫。我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親自參加實踐,自覺地從中接受教育。學生有了真實的感受和體驗,才能把親身經歷的有意義的事寫下來。例如平時我注意組織學生為集體,為他人多做好事,然後叫他去寫“記一次有意義的活動”或“記一件有意義的事”的文題,學生就會感到有內容可寫。

(二)看了什麼,寫什麼。學生寫自己所看到的東西不會感到難。我就做有心人,引導學生關心集休,多留心周圍的事情,多觀察,多分析。需要寫的時候,手頭有東西可寫。如要學生寫某一景物或建築物或某一現象,先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或參觀,我在觀察或參觀過程中指導,啟發思路,幫助學生構思。這樣寫出的文章就會具休充實。

(三)聽到什麼,寫什麼。學生寫自己親聞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寫。我經常引導學生留意日常與人交往,把所聽到的有趣的有意義的人和事記述下來,做生活的有心人。如聽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段有趣的新聞、爺爺奶奶的童年等,作文時要學生寫這類題材,學生就有事可寫了。

(四)想到什麼,寫什麼。要學生寫自已心裏所想到的東西,也是較容易的。因學生生活閲歷不深,雖對生活有觀察,注往會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因此,我在學生觀察基礎上,引導他們從現象到本質去認識,去思索問題。這樣學生對某一問題有所分析,他也就有所想,把所想的東西寫下來,也就成了文章。或寫自己的打算,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決心,自己的回憶等。如讓學生寫“我長大了想幹什麼”, “老師日夜辛勘地工作為了什麼”,“你生活中有過哪些有趣的事”,“你最喜歡讀的書是什麼”,一這樣寫起文章來,思想就會長上翅膀,自由飛翔,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也就千姿百態。

(五)讀了什麼,寫什麼。要學生寫自己讀過的東西,也是較易的。學生讀了什麼,組織他們寫什麼,主要是指讀了什麼“習作例文”,組織他們寫什麼習作。當然也可以寫自己看過的課外讀物的感受。我經常指導他們進行仿寫,仿其結構寫法,也可仿其與自已生活實際相似的內容特色,還可仿其詞語句子的運用。仿寫的關鍵在一個“活,字,即要仿得“活”.不要原封不動生搬硬套,或者改頭換面。使學生寫起來就有樣可依,有事可寫,有話可説,有情可抒。

二、精心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

作文教學難,首先難在學生沒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愛它的慾望、衝動和興趣;其次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覺得沒有什麼可寫。所以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顯得尤為重要。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的形式方法多種多樣。

(一)心理學研究表明:活動是兒童的本能,好玩是兒童的天性。一個哲學家也曾經説過:“當我們順應人的天性來做事的時候,一切將變得非常簡單。”因此作文教學要聯繫兒童的生活實際,將作文表達迴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或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在活動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這樣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想寫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而我們要重視作文前的指導,極力反對那種作文前“無所作為”,而臨到“寫” 時才嘮叨什麼命題、中心、選材、構思之類。

(二)不要輕易規定作文命題,束縛兒童的個性。兒童是最富有個性的個體,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決定了學生會選擇不同題材、不同的表達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會形成兒童寫作能創造出他們眼中的繽紛的世界。作文是一種創造活動,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束縛太多,會產生語言貧乏,內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兒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遵循兒童的學習心理特徵,創新作文形式,讓不同智力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在抒寫表達中體驗作文的快樂。

(三)緊密結合學生現實生活,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生活世界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如果把寫作活動當做是多彩生活的一個延續,那麼就會煥發出寫作的無窮的動力。葉聖陶説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潑地留個不停。”學生寫作的內容一定要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針對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三、重視閲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

閲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閲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薰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閲讀能力或者説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育不全,很難激發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茅盾先生曾説:“一個作家閲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並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着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閲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閲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鑑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國小生閲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我們的學生。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還應認真運用好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會仿寫,從而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當然,在對學生進行範文指導的過程中,我們應教育學生避免機械地照搬照抄。仿寫是指仿其文(仿範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範文佈局、格式、結構、寫作思路),仿其法(仿範文觀察方法、思路方法)。學生經過反覆多次的仿寫練習,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後,就要鼓勵他們採取不同的表現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題材,發展求異思維。如從不同的角度去選材表現同一中心的題材內容安排可“先分後總”或“先總後分”,還可按“順序”、“插敍”、“倒敍”去進行一題多練。先扶後放,從仿到創,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感受觀察給習作帶來的樂趣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對於教師而言,就要在習作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很多時候教師在這一步驟上往往只停留在理論説教上,缺少實際的指導。對於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他們對生活的感知、理解和態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因此,指導學生去細心觀察和描摹生活,啟發和激活學生的感官、經驗和思路。對觀察的指導不能單純靠空洞的理論説教,離開具體的生活,教師的指導就沒有着落。要把知道落到實處,應該有計劃地積極開展課內科外活動,在具體的活動中知道學生觀察什麼,怎麼觀察。生活,唯有生活才能給我們提供更多的觀察元素。中年段的學生要學會留心周圍的事物,也就是説,他們的意識逐漸從關注自我,轉換到關注周圍,在關注範圍擴大的同時,對本身已經存在事物的發現,會讓他們迫不及待地想交流、想表達。所以,開發這方面的觀察資源,實在是提供給學生一種全新的體驗。觀察是對周圍世界事物和現象的有意識、有計劃的察看、瞭解。寫作的觀察不同於一般的隨意“觀看”,它需要觀察者仔細專注地察看對象的特徵,並的對這些特徵作出自己的分析、評判、選擇、記憶,使之成為自己的第一手有價值的寫作材料。正如福樓拜教導莫泊桑時所説:“要長時間很注意地去觀察,以便發現別人沒有發現和沒有寫過的特點。任何事物裏,都有未曾被發現的東西,„„為了要描寫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棵樹木,我們要面對着這堆火和這棵樹,一直到我們發現了它們和其他的樹和其他的火不相同的特點的時候。”

為了讓觀察與寫作更好地結合,我在雙休日安排學生幫助父母洗碗,並把過程詳細地寫下來。其實,這些家務,中年級的學生完全可以承擔,或者也有很多的學生已經在做這樣一件事,但是,平時是為了做家務而洗碗,這次是為了寫作而洗碗,要求不一樣,那麼學生在對待洗碗的態度上也是不一樣,在洗碗的過程中,他們關注的程度要比以往都集中,對每一個步驟的進行也要比以往更清晰。這種主動投入,正是觀察的本質體現,當中有個學生為了把涮碗的動作寫仔細,在寫草稿時,邊寫,邊拿着紙巾和一個碗在模擬涮碗。所以她能寫下“我把碗放在滴有洗潔精的洗碗盤裏,左手大拇指抓住碗邊,其餘四個手指扣住碗底,右手拿起洗碗布,沿着碗邊開始轉動,媽媽説,飯碗的邊比較難洗,我就多轉幾圈,這時候,左手還要配合好,碗才能轉起來。”如果不是學生在觀察的時候寫作,在寫作的時候觀察,這些細節有怎能如此清楚呢?

我曾佈置學生寫《我的媽媽》,很多學生不會作細緻客觀的觀察,只會寫“我的媽媽很慈祥”、“我的媽媽很勤勞”、“我的媽媽很關心我”之類空洞的句子,到底如何慈祥,如何勤勞,怎樣關心我,寫不出來。相反,同樣寫《我的媽媽》,有個學生則善於用心觀察,從日常生活的細緻處觀察媽媽。他發現——“媽媽吃飯很奇怪:我喜歡吃肉,媽媽‘喜歡’吃菜;我專挑少骨多肉的魚腩肉吃,媽媽專挑多骨的魚頭魚尾吃;我吃菜專挑最嫩的芯部吃,媽媽專挑較老的吃„„”他帶着疑問繼續進行分析思考,終於知道媽媽這樣做是為了將好吃的留給其他人吃,並非飲食喜好與眾不同。這個學生就因為善於用心捕捉“媽媽吃飯”這一雖不顯眼卻平凡見偉大的生活小節,將媽媽寫活了。我以這個淺顯例子啟導學生,使學生更理解細緻觀察的重要性,結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經過這樣分析之後,讓學生再觀察一次然後寫《我的媽媽》,要觀察生活中的媽媽,寫生活中的媽媽。大部分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觀察把平常的一些細節寫了下來,令一些看到自己孩子習作的家長感動不已。

五、注重平時積累,讓學生為習作積累材料

(一)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説。比如:在教完《頤和園》這課後,就讓學生以後寫熟悉的景物作鋪墊。

(二)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六、重視仿寫訓練,以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説:“人從兒童時應就有模仿本能。他們因模仿而獲得了最初的知識,模仿就是學習。”兒童在學習語言和多種技能時,最初階段都是藉助模仿作為“階梯”的。也可以説,兒童的一切學習最初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可見,切實抓好國小中年級的仿寫訓練是十分重要的。那應該怎樣進行仿寫訓練呢?

(一)仿寫要求:

通過模仿例句、例段、習作例文的表達方法或寫作方法,使學生能説寫一句完整話,一個片斷,一篇簡短的文章。通過試驗,摸索中年級説寫訓練、序列、途徑和方法。

(二)仿寫方法: 仿寫的形式有:“仿句式、仿片斷、仿篇章,重點是仿篇章。不論是什麼形式,都是捕捉模仿點後仿説仿寫。

1、仿句式。仿句式是仿寫中最簡單的一種形式。課文中常見的句式有:陳述句、疑問句、排比句、中心句、總起句、過渡句等,這些都有是寫作的基礎。模仿句式的主要方法是:①、弄清範句是什麼類型句式及句式的結構組成;②、弄清範句在文章的作用;③、仿例句結構和作用説寫一句話。

2、仿片斷。仿寫片斷可以從如下三方面入手:①、弄清該片斷的大意;②、找出片斷的特點(不同的片斷有不同的特點,仿寫時要弄清片斷內部的結構及其表達方式。

3、、仿篇章。仿篇章是仿寫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國小生的作文能力,仿寫篇章主要是模仿作者的觀察方法、寫作順序和主要的寫作特點。①模仿觀察方法。觀察方法是根據客觀事物的連接順序,按方法進行觀察的,一般是由左到右,由遠到近,由中間到兩邊等。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如習作《蓖麻》,要求仿照《喇叭花》一課的觀察方法,寫蓖麻的生長情況,其觀察順序是種子發芽——長葉——開花(結果)。②模仿寫作順序。寫作順序是作者思路展開的步驟,仿寫時首先弄清範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③模仿主要寫作特點。在仿寫篇章中除了仿寫文章的順序外,還要模仿範文的主要寫作特點。

(三)仿寫步驟:

仿寫一般分四個步驟:學習範例——點撥提示——進行仿寫——評講。

1、學習範例。仿寫學習範例的要求是:理解文章的脈絡,找出模仿之處,使學生作文時有個榜樣

2、點撥提示:有了範文,學生不一定能抓住要領,這時,老師要作“例文簡析”,對範文作畫龍點睛式的分析,對學生仿寫作一切中要領的提示,以便學生更準確地捕捉模仿點。

3、進行模寫:在仿寫過程中,寫是關鍵的一環。如何抓好寫這一環呢?①、要列出簡單的寫作提綱(寫作順序)。如先寫什麼,最後寫什麼;或開頭寫什麼,中間寫什麼,結尾寫什麼,並註明評寫和略寫。②、仿中有寫,以寫為主。③、檢查輔導。學生在寫初稿時,老師要檢查輔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4、評講。仿寫的評講着重抓好三種類型:①、有代表性的典型。評講是為了總結寫作經驗,不斷提高作文水平。因此評講要有代表性。②、針對性的典型。仿寫雖然有“模”可仿,但學生的基礎不一,習作中未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講評時對普遍存在的問題,要提出讓學生議論、修改。③、創作性的類型。有的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較強,作文時,不是模仿範文的模式,而是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寫出心裁的文章。對於這一典型老師要大力地表揚和鼓勵。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學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師只要在新教學理念的沐浴下,引導學生立足與生活實際,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再給予學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導,給他們表達的自由和空間,寬容每個個體的個性,一定會改變不願意寫作文的局面,每個人都會樂於作文,樂於表達, 讓作文成為學生表達生活的、體驗生活的一部分。長期在真實的活動中練筆,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創作興趣,還可以為寫作提供豐富積累,養成學生説實話,訴真情的樸實文風。讓生活的真實,表達的真實帶領學生走向習作的春天。

淺談國小作文教學的點滴體會 篇五

國中作文教學點滴

貴州省松桃縣沙壩河鄉中學楊林

多年來,經調查及研究發現,令語文老師最為頭疼的問題,莫過於作文效率不高這一頑症了。教師難教,學生難學,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但如何上好作文課,根據我十多年的作文教學經驗,在這裏簡單的談談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點滴體會,以求與各位同仁共勉。

一. 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教師改日記

調查研究顯示,很多學生一到作文課就感到頭疼,不是咬緊筆桿無從下筆,就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不是沒有寫作材料,而是不善於觀察,不善於積累。有材料運用不上,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我認為是多練筆多寫日記。因為日記題材不限,內容可長可短。對於日記,矛盾曾經説過“應該時時刻刻兜裏揣着一支筆,一個小本子,把你的所見、所聞、所感隨時記下來,這樣日積月累,它們就會成為你的寫作源泉。”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應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少則三篇,多則不限。並且不定期的檢查,加以點評。結果顯示,收效甚佳。並且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還喜歡上了作文。如八(2)班的歐滿雲、歐光美、陸石運、歐海蘭,八(3)班的田隆重、唐闖、陳豔、陳羣花、冉麗琴等湧現了一大批作文愛好者。還有從泉州回來的冉孟明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一開始,她們同樣害怕寫作文,經過我多次對她們的作文加以點評、精神激勵,就有了作文的興趣,哪個星期不寫,她們反倒不樂意。就是想你多看看她們寫的日記,並不斷的叫你加以點評。這樣就積累了寫作的素材,開拓了寫作的視野。

二、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力求寫實

在多年的作文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不少學生寫作文老是脱離實際,生編硬套,作文不打草稿。這樣寫出的文章,多是語句不通,內容空洞或不知所云。如何改變這種現象?我認為在作文教學法中應培養學生全景式的掃描生活,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動人心的寶藏。寫真人真事,抒發真情實感。這是寫作的基礎,也是創作的源泉。只有是真實的,才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比如沈從文的《邊城》、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郁達夫的《沉淪》、魯迅的《故鄉》等等。無不取材與現實生活,在他們的作品當中都有他們的影子在裏面,許多學者認為:只有現實的生活才是創作的源泉。所以我們在作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要求現實寫真實的東西,才能用材可寫,有形可依。寫出來的文章才能吸引讀者,打動讀者。

三、提倡模仿名家名篇,培養文風

俗話説“天下文章是一家,你仿我來我仿他。”可見模仿也是一種學習、掌握寫作技能的方法之一。它的特點就在於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對於中學生來説,提倡這一方法,無疑是一種捷徑。吳曾祺説“文章之體,往往古有是作,而後人則仿而為之,雖通人不以為病。”這是指文章體式上加以

模仿學習,在這文學史上可見一斑。魯迅的《狂人日記》則是模仿於前蘇聯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記》寫成的,為我國現代文學創造了一種新的形態,在本站學的運用上,達到了非常高的嫻熟程度。他的《狂人日記》在中國產生了巨大的震撼力,如石破驚天,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所以,我們在作文教學中,不妨提倡學生模仿名家名篇,以培養其文風。

四、鼓勵學生博覽羣書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網絡已走進農家。現在校園流行的已不是瓊瑤、金庸或古龍,而是流行qq或遊戲。所以學校的圖書室也能是一種擺設,極少有人問津了。以至於許多學生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在遊戲中。”平時沒有讀過一定數量的課外書,心中沒有一點常識素材,在作文的時候,自然無法下筆了。杜甫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便是這個道理。“破萬卷”指的是書讀多了,知識才淵博,才能博古通今,才能在筆下有內容可寫,心中有話可説。積累的知識多了,説出來才會流利,寫下來才還流暢,才能言之有理,理中有情,也就是“如有神”。如少年作家韓寒,可謂是中學生崇拜的偶像,若不是他博覽羣書,何來他的《零下一度》、《三重門》?從他書中的那些旁徵博引,就可見他讀書之多,至於那些大作家就更不必説了,胸無點墨是寫不出文章來的。我們在平時作文教學當中就一定要引導學生博覽羣書,方能開闊學生的寫作視野,增加她們的知識,積累寫作素材,才能在平時加以運用。

五、精批細閲,多肯定,少批評

我們不管是在課堂教學,還是在批改學生的作文,都應該多點肯定,少點批評。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開發她們的潛能。儘量挖掘她們的優點,少評她們的缺點,站在平等、尊重、理解、信任的基礎上,委婉的指出她們的不足,她們就會親近你,信任你,從而認真的聽從你的教誨。在我接觸的班級當中,一開始由於我的嗓子沙啞,粉筆字寫得不怎麼好,並不能吸引很多學生喜歡我的語文,更不用説喜歡作文了,但是隻要經過我一兩個學期的教導,就能使她們不再怕作文。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我就是靠平時作文教學當中,耐心的給她們講解怎麼收集寫作素材,如何取材、如何組織材料,如何去寫;然後在作文評改過程中,再精批細閲,多做肯定,少作批評。總是一字一句,一個標點的給她們批閲,比如哪句話説得具體,哪個詞語用得好,哪個標點用得不當,都一一幫她們指出來,然後叫她們如何改正,如何提高。有的儘管寫得很不好,也不能一棒子把他打死,對他作出全盤否定,只要他有一點可取之處,我們都要對他作出肯定。這樣才不會傷失他們的自尊心,打擊他們的上進心。這樣,久而久之,長期激勵,給他信心,他們就會寫好的,如我們班的吳莉,陳桂芬同學,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再如2011屆九(1)班,是我們學校所有語文老師都不願意上的班級,每次考試平均分都不會超過20分,最高分不超過50分,個位數的學生佔大多數,沒有一個人及格的班級,我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我任了這個班的語文科教師,一開始,班風不正,士氣低落,我就採用激勵法,説我自己以前讀國中的時候如何如何不

行,誇他們比我聰明,多次激勵,反覆強調,嚴愛相濟。一個學期下來,終於,功夫不負苦心人,及格率達到二十百分點,平均分提高15個百分點。所以,多肯定,少批評也是作文教學方法之一。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靠一點一滴,日積月累的堆積起來的,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也還會有許許多多的方法與捷徑,等待我們去探索去發現,去積累去總結。

淺談如何進行國小語文作文教學 篇六

如何進行國小語文寫景作文教學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中,往往驚歎於大自然的奇妙精緻和鬼斧神工。寫景,就是用語言文字把人們看到的、聽到的和接觸到的各種自然景物具體地、生動的描繪出來,把這些再現於字裏行間。對於國小生來説,寫景作文是經常練習並要求掌握其方法的重要作文類型之一。那麼,怎樣才能寫好寫景作文呢?怎樣才能把景物寫出特色呢?這是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讓學生從這份苦惱中解脱出來, 擁有描寫成功的喜悦, 是語文教師的當然責任。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抓住特徵,仔細觀察。

寫景作文要立足於觀察,尤其對於習作中間這部分內容,離開了細緻準確的觀察,是絕對寫不好的。因此,教給學生觀察景物的方法,讓學生腦中有物,是寫好景物描寫類文章的基礎。

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多種器官觀察,做到“五覺”: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從不同感覺來描寫景物,讓人讀來身臨其境。如:《桂林山水》一課“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他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作者從看到的來寫,突出灕江水靜、清、綠的特點。又如:《觀潮》一課“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作者從看到的和聽到的來寫,繪聲繪色。第二,要讓學生學會抓住景物特徵,多種角度觀察,即抓住事物的形態、顏色、氣味、聲音、大小„„如:蕭紅的《火燒雲》一課“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還有些説也説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作者敏鋭的觀察,怎不令人折服? 又如:老舍先生筆下的《林海》,工於調色,在他的調色板上,綠色是那樣變化無窮:宛如一位技藝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真是美不勝收,妙不可言。第三,要讓學生學會有順序地觀察。描寫景物的順序通常有這幾種:一種是時間順序,比如寫一棵樹,我們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寫出它在各個季節是什麼樣子的;還有一種是空間順序,例如我們描寫一座山峯,就可以寫遠處看它是什麼樣子,近處看它是什麼樣子,或者從上看是什麼樣子,從下看是什麼樣子等,這樣由遠到近,由高到低有順序地寫;還有由整體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動到靜的順序;還可以用移步換景法有順序地寫。總之,把握住觀察的順序,描寫出的景物才能層次分明,清晰自然。

二、巧用修辭,適當想象。

觀察只是景物描寫的素材積累方法,是寫好文章的前奏。在對景物進行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張開想象的翅膀,把景物狀態、顏色、聲音、氣味等,運用修辭手法描寫出來,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巧用修辭。比如:“一隻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着,那歌聲真好聽。”就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畫眉鳥的活潑可愛;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想象,作者從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峯羅列,形態萬千,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使景物內容更加豐富,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恰當運用比喻、擬人、誇張、引用、反問、排比等的修辭是使文字生動化、形象化的必要方法。

2、適當想象。如:《林海》一文中,作者從千山一碧、萬古長青的林海,聯想到廣廈、木材,直至日用傢俱,“有多少省市用過這裏的木材呀!”此句將大興安嶺同祖國各地緊緊聯繫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認識到它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所起的舉足輕重的作用,“親切、舒服”之感頓湧心頭。發揮合理的想象,能把不會傳言的景物寫得有血有肉、活靈活現。

3、添枝加葉,用詞準確。選用能準確體現景物特點的動詞,形容詞。準確傳神的動詞、形容詞可生動描繪景物的形狀和動態,增強文字的表現力。如寫夏日烏雲悄無聲息地湧上天空,《金黃的大斗笠》一文中就運用了“乾乾淨淨的藍天上,偷偷溜來一團烏雲”,“偷偷”和“溜”多麼逼真在體現了烏雲初現時的情形和動態啊!這就是能給學生以啟發的生動例子。當然,還不應忘了用上一些成語進行添枝加葉哦!

三、動靜結合,情景交融。

寫景文章要使讀者的印象更深刻,不僅要寫出景色的靜態,而且要寫出它的動態,只有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筆下的景色才能活起來。比如:“榕樹正在枝葉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這段描寫作者抓住了大榕樹枝繁葉茂中所表現出的神韻進行描寫,使我們感覺到她充滿了生命力,屬於靜態描寫。“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來,啄木鳥篤篤地啄着樹幹,甲蟲嗡嗡地叫。揚科躺在河邊靜靜地聽着。” 這個片斷作者抓住了青蛙、啄木鳥、甲蟲發出的聲響進行描寫,反映了小音樂家揚科對音樂的喜愛,屬於動態描寫。如寫沙灘,既寫出沙灘像金黃的地毯,又寫出沙灘上孩子們追逐嬉戲的情景,這就是動靜結合。

寫景的目的,不應為寫景而寫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這樣,才能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寫出生動形象的文章,“萬般景語皆情語”道明瞭情景交融的關係。絕沒有單純為寫景而寫景的文章,否則也只是死景。只有通過生動、細緻的描寫,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滲透了作者真實的情感的景物描寫,才更具活力更感人,這樣就能做到文章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有機的融為一體。

四、結構完整,重點突出。

説到結構完整,就會先想到文章的開頭結尾。開頭漂亮如“虎頭”,內容具體像“豬肚”,結尾得體似“鳳尾”。

俗話説“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那麼,寫景作文如何開頭呢?如《大海》:

1、對比總起式。例:有人喜愛水平如鏡的西湖,有人喜愛峯巒雄偉的泰山,我卻喜愛波瀾壯闊的大海。

2、歌詞、名句總起式。例:“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海邊出生,海里成長。”

3、開門見山總起式。例: 我的家鄉在海邊,從小我就對大海有着特殊的感情。

4、懸念式。例: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你們知道我為什麼特別喜歡大海嗎?

5、激趣式。例: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一定跟我一樣特別喜歡到海邊玩吧。大海就是我們的家鄉,歡迎你們到我們家鄉來,我當小導遊帶你們去海邊玩哦。

6、抒情式。例:我第一次看到大海,天空是那麼湛藍,大海的胸懷是那麼廣闊。我多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啊!

怎樣寫好寫景作文的結尾呢?如《大海》:

1、抒情讚美式。例:啊,美麗的大海,你廣闊無邊,雄偉壯麗,令人流連忘返。我怎能不被你吸引呢?

2、總結式。例:一天的旅遊很快就結束了,我得到了許多“戰利品”,有貝殼,海星„„還親眼見到了大海,令我驚歎不已。美麗的大海卻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3、詩句式。例:這真是“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啊!

4、照應開頭式。

開頭結尾可以説有一定格式,也可以説沒一定格式,用心去揣摩,順其自然,扣住讀者心絃就行。習作中還應注意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不能像列清單一樣地把所有景物都寫下來,要抓住特點,有重點地寫。習作前對哪些該詳寫哪些該略寫應考慮清楚,分清主次,突出中心。

總而言之,寫景作文教學並不是難題,只要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愛作文的情感,同時,要培養學生勤於動筆的習慣,在生活中多積累一些素材,做到“有米下炊”。這樣,學生就不會再視寫作為難事,無話説可以變成有話説,不會寫可以變成會寫,用詞幹巴可以變成行文流暢,千篇一律可以變成百花齊放。

淺談國小作文教學的點滴體會 篇七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作文是學生語文素質的綜合體現,語文學科鮮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學中應有突出的表現。我們只有引導學生在凝重而厚實的人文氣息裏接受薰陶,學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發真情,讓課堂充滿人文的燦爛的陽光,才能使作文成為一種真正提高人素質的活動。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就須讓學生懂得追求人性之美。要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就必須重視學生的個體發展。作文教學更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重視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確實確定學生在作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真正樹立為學生服務的觀念,遵循學生的心理髮展和認知發展規律,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節,採取種種方法,創造各種情境,充分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在學習中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真誠地表露自己的感情。

一、培養國小生蒐集、積累素材的能力。

寫作的素材來源於生活。國小生作文要“具有真實的內容”,而且要求內容要具體,這就要蒐集、積累大量的素材。這些寫作的素材是從日常的生活實踐中來的,要培養學生蒐集、積累作文素材的能力。培養這種能力方法多種:

1、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對發生在身邊的事物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寫下觀察記錄。如,人物的神態、動作、心理、語言、生活習慣等,觀察要入微,寫的作文才有血有肉;

2、擴大閲讀範圍,向學生介紹有益的書刊,要求摘錄好詞、好句,為自己習作時靈活運用。對能靈活運用這些好詞、好句的學生給予表揚鼓勵,從而激發學生愛讀書,養成的良好的練筆習慣;

3、有計劃地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課外活動,寓作文教學於實踐活動之中。如,教師在佈置學生寫《記一次有趣的活動》之前,讓學生開展“擊鼓傳花”活動,作文時,有位學生寫道:“……鼓聲又一次響起來了,我暗暗慶幸,今天的運氣真好,紅花始終沒有落在我的眼前。正想着,紅花又一次傳到我面前,還沒來得及往下傳,可該死的鼓聲卻停下來了。我的心怦怦直跳,臉一下子紅到了耳根。心想,唉!要是剛才快點往下傳就好了……„表演節目‟,快,快!幾個調皮鬼正在起鬨着。同時班上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我只好壯大膽子來到同學中間表演節目……”這位學生把擊鼓傳花“活動”的細節及內心感受表達出來,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通過親身經歷,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作文時就不會無話可寫了。

4、要引導學生拓展空間,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積累寫作素材。魯迅先生説:“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學生作文是否有創意,取決於他們知識面的寬窄,生活經歷是否豐富。因此,我們認為拓展作文素質的積累空間是決定學生自由表達的重要基礎 .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玩。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正好適合孩子的味口。教師可以利用孩子們喜歡的這些活動,使學生獲得心理感受,建立起實事實物的概念,積累寫作素材。a.讓學生走進生活。b.讓學生走進大自然c.讓學生走進書籍。

5、教師們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增加“隨筆”寫作量。a.摹仿課文練寫。b.以課文為基點,鼓勵學生實踐感知,隨筆成文。c.讓學生展開想象,填補課文內容的空白。d.鼓勵學生 e.堅持每週寫一則週記。

二、課外延伸,擴大課堂學習成果。

學生課堂上感悟到的一些習作知識,進行課外小練筆,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課內與課外兩者相互配合,可以充分發揮整體效應,促進課內學習,擴大課堂教學成果。

如學生學會了寫日記,懂得寫日記的方法後,鼓勵學生持之以恆,課外堅持記日記,用適當的方式組織交流寫日記的成就和體會、評選優秀日記、編輯優秀日記選等;學寫書信後,讓學生課外給親戚朋友寫信,等等。再像課外觀察練筆,包括一些新鮮的生活感受、一次愉快的小隊活動、一件可愛的東西……學生學做編輯,把自己優秀的習作整理成作文集,或抄寫,或打印,並畫畫美化……讓學生充分地利用課餘的時間,結合各個學科的有用知識,做自己喜歡做的、感興趣的事,並把自己課堂上所學到的寫作知識、技巧等運用到實踐中去,既豐富了學生生活,又很好地鞏固了課堂知識,擴大了課堂學習成果。

(一)、生活與觀察的寫作

葉聖陶先生説:“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你瞧,四年級一班的一節作文課上同學們正在給三毛貼鼻子。台上的同學被矇住眼睛後是左摸右摸,還真不知道該把鼻子貼在哪,只能跟着感覺走了;台下的同學則指手劃腳亂指揮,繼而是開懷大笑。開展這樣有趣的活動,然後即興寫作可謂屢見不鮮。頂氣球比賽、掰手腕、老鷹捉小雞……從那些難忘的活動而來的豐富材料、真實感受,像小泉眼裏汩汩流出的水一樣自然通暢。生活有情文有情,善從文中品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蘇霍姆林斯基説:“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來源。”一個會寫文章的人首先是有較強觀察能力的人。指導他們進行“有意觀察”,用“有意”的機制激發觀察事物的能動性,就能使他們眼前展現出一個五彩繽紛的神奇世界。

1、抓住天時,及時體驗。不同的季節,大自然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春天百花盛開,生機盎然;夏天驕陽似火,熱浪逼人;秋天碩果累累,金黃一片;冬天寒風刺骨,冰天雪地。不同的時間,天氣也會瞬息萬變。或是晴空萬里,或是大雨傾盆,或是濃霧瀰漫,或是大雪紛飛……作為教師必須抓住時機,及時引導學生體驗。今年冬天,下了一場大雪。我讓學生置身雪中,觀察雪花,觸摸雪花,感受雪花。讓他們盡心感受,盡情地歡笑。因而奇蹟般地寫出了一篇篇優秀習作!如:一會兒就到處是它們的身影,有的鑽進脖子裏,給人涼嗖嗖的快感;有的落在頭髮上,瞬間把你化粧成老人,有的在半空中招手,邀你共舞。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想把雪花拽在手中,仔細觀賞。可剛接住,它就從指縫中溜走了。置身其中,彷彿整個世界都為雪而醉。邁開步子,當腳剛觸地時軟軟的,只聽咯吱一聲陷了下去,走得越遠這種感覺越深厚。

2、利用地利,盡情體驗。每個人生活的周圍總有一些特殊的地理優勢。有的靠山,有的臨水;有的是繁華都市,有的是靜謐鄉村。無論何地,教師都要充分利用地利優勢,讓學生盡情體驗。我校地處農村,在指導學生寫秋天的景物時,便利用我們農村得天獨厚的優勢,帶着學生走進田野,進行教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學生表現出了從未有過的積極性。我便抓住時機,引導學生用眼去觀察,用耳去聆聽,用心去感受。面對那麼美麗的景色、那麼清新的空氣,坐在鬆軟的草地上,心裏是多麼愜意!每個學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仔細的觀察之中,並融入了自己的體驗。交流時有聲有色、興趣盎然。這絕非一幅掛圖、一個課件所能及。這樣生動活潑、來源於生活的訓練使學生覺得熟悉生活也是風景,產生了主動寫見聞,用筆表達心聲的強烈願望。

3、創造人和,豐富體驗。有些景物學生從未見過,有些事情學生聞所未聞,這對學生素材的積累極為不利。我們必須創造機會,豐富學生的體驗。(1)、參觀旅遊。大千世界五彩繽紛、無奇不有。那新穎別緻的建築、靜謐樸質的田園、千奇百怪的鳥獸等,無不令人賞心悦目。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觀遊覽,讓學生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地領略那美不勝收的景色。觸發寫作靈感和激情,熱情洋溢地為神奇的大自然撰寫壯麗的詩篇。(2)、舉辦活動。學生天性好動愛玩,對周圍事物有着強烈的探索興趣。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特點讓他們動手做一做,體驗事物發生的過程。寫科學小品文時,讓學生先做科學實驗,如雞蛋浮起來、蠟燭滅了等;寫小動物時,讓學生回家飼養一隻小動物,長期細緻的觀察;寫場面時,開展大掃除、拔河、扳手腕等活動。

抓住天時、利用地利、創造人和有效地疏通了學生創作的源頭,學生產生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考試時自然文思泉湧,一揮而就,再也無需抄襲、捏造.在生活學會觀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抓住寫作的靈感,獲取自然充足的寫作的素材.

(二)、創造生活,解決選材

指導國小生作文,首先面臨着一個“寫什麼”的問題。也就是説寫作的原材料從哪裏來,答案只有一個,來自生活,如果把文章比作鮮花,那麼生活就是培植鮮花的泥土。然而,學生生活比較單調,再加上他們不知道觀察,不會捕捉,不懂收集,有時讓一些有趣的事,有意義的事悄悄地從他們身邊溜走。當需要寫的時候又“無話可説”,於是會產生畏難情緒。所以,我們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豐富多彩的生活。

1、精心安排一年中的各種節日。如元旦開個聯歡會;春節搞個慰問活動元宵節做個有趣的彩燈;三八婦女節給媽媽送件禮物;植樹節在房屋後種棵小樹;兒童節更可大做文章等等。通過節日巧安排,在讓學生節前,每個人設想活動方案,並寫出計劃,節日,安排精心的活動;節後,根據個人的感受寫一寫《_____的節日》。

2、精心組織每一次活動。因為活動中藴含着豐富的作文內容,學生的共性是喜歡參加活動,在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學習觀察、動腦、動口、動手、動感情。學生有了深刻體會再讓學生寫作,這樣學生想得到、寫得出,材料就在眼前,作文就在心中。比如我班經常開展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活動,通過活動指導觀察、引導思維。讓學生緊緊抓住那些大自然的傑作“春夏秋冬、風霜雨雪”,教師精心組織學生去觀察,去感受,然後寫出觀察日記。在組織學生到公園裏去找“春、夏、秋、冬”前,先學生讀一讀有關的文章,瞭解一下有關的知識,積累一些相關的語言材料。這樣,學生在“找”前有準備,“找”中有方向,“找”後有感受,寫起作文就會比較順利,此外,還可以精心組織一些遊戲活動、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和公益活動。總之,只有學生熱愛生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去,只有自己“真”有所動,才能寫出生動的真情。利用活動展示情境,既提供了寫作素材,又使學生在樂中寫作。

3、精心安排交流,提煉寫作素材。我們可安排多種交流方式,讓學生進行交流。教師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讓學生多方位交流。談談雙休日活動、假日生活,參加興趣小組的感受,談談喜怒哀樂,談談對人、對事的看法……在交流中,教師要積極幫助學生髮現並提煉寫作素材。有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學生在作文時“無話可説”的困難便得到了解決。

4、精心安排實踐,走向創新。“創新”是指作文教學的核心是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國小生是語言文字的學習者,還是應用者和創造者。除了學習範文做語言操練外,還必須引導學生將學會的作文本領去實際應用,決不能只在作文本上寫家信,試卷中發通知寫啟事。語言是思維和交際的工具,要掌握這種工具,必須讓國小生的作文盡一切可能,在儘可能大的範圍裏,在儘可能豐富的層面上得到實際應用和模擬應用。只有在充分的實踐運用過程中,才能激發國小生學習作文的積極性、寫作的社會責任感和創造精神,提高他們的作文能力和全面素質。

我們要想盡一切方法提倡學生用學會的作文本領去幹預班級、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國小生的作文應用應當是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可以鼓勵他們在家庭、班級、學校、社會等四個不同的層次嘗試模擬的和實際的運用。可以為學生的作文應用開闢多種渠道。例如:為爸爸媽媽提供節日菜單,為老師同學的生日在電台電視台點播節目;為班級發通知,出板報稿;向校長寫建議書,提出教育教學的新建議、新設想,為學校的藝術節、科技節、聯歡會設計廣告語、海報;為好交警、好醫生、好事情,寫表揚稿寄送有關部門,為家鄉的城市建設提建議,批評社會上亂用錯別字,投訴違紀違法的事件……讓所有的學生都有張貼自己滿意作文的權利和園地;可以讓有能力的學生以自己喜愛的方式編寫各種各樣的報紙,錄製個人的語文學習音帶。四年級後,有能力的孩子利用假期編寫出版自己的《童年的夢》、《五彩路》、《希望的花蕾》……,讓他們過過作家編輯的癮;幫助和鼓勵一部分學生參加各種報紙刊物的作文大賽、投寄作品,創作童話、寓言、故事、相聲等為班級或學校的活動課程服務……

一句話,可以讓不同層面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應用方式。只要有助於學生語言的實際應用的一切可能的辦法、形式、機會,我們都沒有理由放棄。

(三)、創設展示機會,嘗試成功喜悦

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更渴望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讚許、羨慕,使自己從中體會成功的喜悦。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學生這一心理需要,儘量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每週可安排一次佳作欣賞課。請本週日記寫得好的同學上台朗讀自己的佳作,讀後請小作者談體會,同學展開討論。並且利用學習園地和宣傳窗,展出優秀作品。每當看到自己的習作前站滿了欣賞的同學和家長時,內心總有説不出的喜悦。開展這一活動時,教師要注意選擇面,給每個學生以機會,讓優生髮揮自己的特長,讓學困生髮現自己的優點。這樣一來,班上便會形成比學趕超的風氣,個個信心百倍,學生的寫作興趣就更加濃厚。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表現,是學生接觸生活,體驗生活,創造性地提煉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於一體的自主創造的思維過程,是學生自我個性和內在感受的真實再現。這就決定了國小生作文的本性應顯現自我、閃現生活、美化人生、抒寫情懷。

二、作文應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加以訓練。

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在作文教學中應同樣注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把作文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加以訓練。從作文即生活的意義上説,學習作文也是學習生活。培養學生的交際意識,培養他們樂於表達、敢於表達、善於表達的能力,不僅是學習作文所需要的,更是養成學生健康開朗的個性心理,形成較強的生活能力所需要的。這對他們未來的發展是相當重要的,也是素質教育追求的目標。

在過去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我們已有不少作文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訓練形式。如日記、書信、請假條、表揚稿、讀書筆記等,但我們這裏強調的實際應用應該比這些範圍更廣、更實際、更生活化、更具交際性。當學生丟失了心愛的鉛筆盒,教給他寫一篇充分感情的“尋物啟示”。當學生面臨困境而得到他人熱情幫助時,鼓勵他們製做抒寫“謝意卡”,送給幫助過自己的人,以表達真誠的謝意。當自己做錯了事,得罪了別人,傷害了友情時,建議他們製作抒寫“歉意卡”,表達自己的愧疚,爭取別人的諒解,鼓勵他們直視自己的缺點,分析自己的不足。當學生對班級建設有許多新的良好的建議時,教給他們寫建議書。當學生對幹部、同學、老師有意見時,教給他們寫意見信……作文還可以與活動結合起來:新年快到了,鼓勵學生為聯歡會編寫話劇、小品的劇本,也可以設計賀年卡,編寫新年祝詞;建議每個學生為少先隊活動設計活動計劃和方案;運動會上,讓學生以“小記者”身份寫採訪稿,寫新聞報導;可以開展“電影評論”“行家評球”等活動,給學生評説的機會;還可以讓學生自創遊戲,制定編寫遊戲規則;在“我的拿手菜”活動中,讓學生總結烹調方法和勞動心得……這多種多樣、別緻、有趣的訓練形式,不僅使學生在興趣中寫作,在寫作中盡興,而且把作文與生活,作文與活動,作文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提高了作文的綜合能力。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表現,是學生接觸生活,體驗生活,創造性地提煉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於一體的自主創造的思維過程,是學生自我個性和內在感受的真實再現。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寫作學習活動中,點燃孩子思維的火花,開啟心靈的智慧,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充分鍛鍊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一片廣闊的天空,讓他們充滿信心、充滿激情地、自覺地進行構思和寫作,從而感受成功的快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74n4j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