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高一化學教案(新版多篇)

高一化學教案(新版多篇)

高一化學教案(新版多篇)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 篇一

《原子結構與元素週期表》

【教學目標】

1、理解能量最低原則、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規則,能用以上規則解釋1~36號元素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2、能根據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則和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順序圖完成1~36號元素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和價電子排布;

【教學重難點】

解釋1~36號元素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教師具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引導式 啟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

【知識回顧】

1、原子核外空間由裏向外劃分為不同的電子層?

2、同一電子層的電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軌道上運動?

3、比較下列軌道能量的高低(幻燈片展示)

【聯想質疑】

為什麼第一層最多隻能容納兩個電子,第二層最多隻能容納八個電子而不能容納更多的電子呢?第三、四、五層及其他電子層最多可以容納多少個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與原子軌道有什麼關係?

【引入新課】 通過上一節的學習,我們知道:電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層排布的,同一個能層的電子,能量也可能不同,還可以把它們分成能級(s、p、d、f),就好比能層是樓層,能級是樓梯的階級。各能層上的能級是不一樣的。原子中的電子在各原子軌道上按能級分層排布,在化學上我們稱為構造原理。下面我們要通過探究知道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的排布。

【板書】一、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交流與討論】(幻燈片展示)

【講授】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核外電子在原子軌道上的排布是從能量最低開始的,然後到能量較高的電子層,逐層遞增的。也就是説要遵循能量最低原則的。比如氫原子的原子軌道有1s、2s、2px、2py、2pz等,其核外的惟一電子在通常情況下只能分佈在能量最低的1s原子軌道上,電子排布式為1s1。也就是説用軌道符號前的數字表示該軌道屬於第幾電子層,用軌道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該軌道中的電子數(通式為:nlx)。例如,原子C的電子排布式為1s2s22p2。基態原子就是所有原子軌道中的電子還沒有發生躍遷的原子,此時整個原子能量處於最低。

【板書】1.能量最低原則

【講解】原則內容:通常情況下,電子總是儘先佔有能量最低的軌道,只有當這些軌道佔滿後,電子才依次進入能量較高的軌道,這就是構造原理。原子的電子排布遵循構造原理能使整個原子的能量處於最低狀態,簡稱能量最低原則。打個比方,我們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鷹等鳥比作能量高的電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鳥比作能量低的電子。能力高的鳥常在離地面較高的天空飛翔,能力低的鳥常在離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動。

【練習】請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順序寫出各原子軌道。

【學生】 1s2s2p3s3p3d4s4p4d4f5s5p5d5f5g6s

【講解】但從實驗中得到的一般規律,卻跟大家書寫的不同,順序為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大家可以看圖1-2-2。

【板書】能量由低到高順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

【過渡】氦原子有兩個原子,按照能量最低原則,兩電子都應當排布在1s軌道上,電子排布式為1s2。如果用個圓圈(或方框、短線)表示滿意一個給定量子數的原子軌道,這兩個電子就有兩種狀態:自旋相同《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或自旋相反《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事實確定,基態氦原子的電子排布是《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這也是我們對電子在原子軌道上進行排布必須要遵循的另一個原則――泡利不相容原理。原理內容:一個原子軌道中最多隻能容納兩個電子,並且這兩個電子的自旋方向必須相反;或者説,一個原子中不會存在四個量子數完全相同的電子。

【板書】2.泡利不相容原理

【講解】在同一個原子軌道里的電子的自旋方向是不同的,電子自旋可以比喻成地球的自轉,自旋只有兩種方向: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在一個原子中沒有兩個電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個量子數。因此一個s軌道最多隻能有2個電子,p軌道最多可以容納6個電子。按照這個原理,可得出第n電子層能容納的電子總數為2n2個

【板書】一個原子軌道最多容納2個電子且自旋方向必須相反

【交流研討】C:最外層的p能級上有三個規道

可能寫出的基態C原子最外層p能級上兩個電子的可能排布:

①2p:《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②2p:

《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③《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2p:《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④2p 《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p有3個軌道,而碳原子2p能層上只有兩個電子,電子應優先分佔,而不是擠入一個軌道,C原子最外層p能級上兩個電子的排布應如①所示,這就是洪特規則。

【板書】3.洪特規則

在能量相同的軌道上排布,儘可能分佔不同的軌道並切自旋方向平行

【交流與討論】

1、寫出 11Na、13Al的電子排布式和軌道表示式,思考17Cl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總結第三週期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特點

2、寫出19K、22Ti、24Cr的電子排布式的簡式和軌道表示式,思考35Br原子的電子排布,總結第四周期元素原子電子排布的特點,並仔細對照週期表,觀察是否所有原子電子排布都符合前面的排布規律

[講述]洪特規則的特例:對於能量相同的軌道(同一電子亞層),當電子排布處於全滿(s2、p6、d10、f14)、半滿(s1、p3、d5、f7)、全空(s0、p0、d0、f0)時比較穩定,整個體系的能量最低。

【小結】核外電子在原子規道上排布要遵循三個原則:即能量最低原則、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規則。這三個原則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也就是説核外電子在原子規道上排布要同時遵循這三個原則。

【閲讀解釋表1-2-1】電子排布式可以簡化,如可以把鈉的電子排布式寫成[Ne]3S1。

【板書】4.核外電子排布和價電子排布式

【活動探究】

嘗試寫出19~36號元素K~Kr的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

【小結】鉀K:1s22s22p63s23p64s1; 鈣Ca:1s22s22p63s23p64s2;

鉻Cr:1s22s22p63s23p63d44s2;鐵Fe:1s22s22p63s23p63d64s2;

鈷Co:1s22s22p63s23p63d74s2;銅Cu:1s22s22p63s23p63d94s2;

鋅Zn:1s22s22p63s23p63d104s2;溴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氪K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注意:大多數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符合構造原理,有少數元素的基態原子的電子排布對於構造原理有一個電子的偏差,如:K原子的可能電子排布式與原子結構示意圖,按能層能級順序,應為

1s22s22p63s23p63d1;《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但按國中已有知識,應為1s22s22p63s23p64s1;《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事實上,在多電子原子中,原子的核外電子並不完全按能層次序排布。再如:

24號鉻Cr:1s22s22p63s23p63d54s1;

29號銅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這是因為能量相同的原子軌道在全充滿(如p6和d10)、半充滿(如p3和d5)、和全空(如p0和d0)狀態時,體系的能量較低,原子較穩定。

【講授】大量事實表明,在內層原子軌道上運動的電子能量較低,在外層原子軌道上運動的電子能量較高,因此一般化學反應只涉及外層原子軌道上的電子,我們稱這些電子為價電子。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價電子的數目密切相關,為了便於研究元素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間的關係,人們常常只表示出原子的價電子排布。例如,原子C的電子排布式為1s2s22p2,還可進一步寫出其價電子構型:2s22p2 。圖1-2-5所示鐵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64s2。

【總結】本節課理解能量最低原則、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規則,能用以上規則解釋1~36號元素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能根據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則和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順序圖完成1~36號元素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和價電子排布。

一個原子軌道里最多隻能容納2個電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反,這個原理成為泡利原理。推理各電子層的軌道數和容納的電子數。當電子排布在同一能級的不同軌道時,總是優先單獨佔據一個軌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這個規則是洪特規則。

【板書設計】

一、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1、能量最低原則

能量由低到高順序: 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

2、泡利不相容原理

一個原子軌道最多容納2個電子且自旋方向必須相反

3、洪特規則

在能量相同的軌道上排布,儘可能分佔不同的軌道並切自旋方向平行

4、核外電子排布和價電子排布式

高一化學教案 篇二

【知識目標】

1、認識化學鍵的涵義,知道離子鍵的形成;

2、初步學會用電子式表示簡單的原子、離子和離子化合物。

【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化學物質的形成過程,進一步理解科學研究的意義,學習研究科學的基本方法。

2、在分析、交流中善於發現問題,敢於質疑,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幾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

【情感目標】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重點、難點】離子鍵、化學鍵

【教學方法】

討論、交流、啟發

【教學用具】PPT等

【教學過程】

講述:我們每天都在接觸大量的化學物質,例如食鹽、氧氣、水等,我們知道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是這些微粒是怎樣結合成物質的?

問題:食鹽是由什麼微粒構成的?

食鹽晶體能否導電?為什麼?

什麼情況下可以導電?為

什麼?

這些事實説明了什麼?

學生思考、交流、討論發言。

多媒體展示圖片(食鹽的晶體模型示意圖及熔融氯化鈉和溶液導電圖)

解釋:食鹽晶體是由大量的鈉離子和氯離子組成。我們知道陰陽離子定向移動

才能形成電流,食鹽晶體不能導電,説明這些離子不能自由移動。

問題:為什麼食鹽晶體中的離子不能自由移動呢?

學生思考、交流、回答問題。

闡述:這些事實揭示了一個祕密:鈉離子和氯離子之間存在着相互作用,而且很強烈。

問題:這種強

烈的相互作用是怎樣形成的呢?

要回答上述問題,請大家思考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學生思考、交流、發言。

板演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因為是陰陽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所以叫離子鍵。鍵即相互作用,氯化鈉的形成是由於離子鍵將鈉離子與氯離子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板書:離子鍵:使陰陽離子結合的相互作用。

問題:鈉離子與氯離子之間的離子鍵是不是隻有吸引力?也就是説鈉離子與氯離子可以無限制的靠近?

學生思考、討論、發言

歸納:離子鍵是陰陽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即有吸引力(陰陽離子之間的靜電引力),也有排斥力(原子核與原子核之間、電子與電子之間),所以陰陽離子之間的距離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它們只能在這兩種作用力的平衡點震動。

如果氯化鈉晶體受熱,吸收了足夠的能量,陰陽離子的震動加劇,最終克服離子鍵的束縛,成為自由移動的離子。此刻導電也成為可能。

引申:自然界中是否存在獨立的鈉原子和氯原子?為什麼?

説明:原子存在着一種矛盾情緒,即想保持電中性,又想保持

穩定。二者必選其一時,先選擇穩定,通過得失電子達到穩定,同時原子變成了陰陽離子。陰陽離子通過靜電作用結合形成電中性的物質。因此,任何物質的形成都是由不穩定趨向於穩定,也正是原子有這種矛盾存在,才形成了形形色色,種類繁多的物質。所以説:矛盾往往是推動事物進步、

發展的原動力。問題:還有哪些元素的原子能以離子鍵的方式結合呢?

這種結合方式與它們的原子結構有什麼關係嗎?

學生思考、交流、討論

歸納總結:活潑金屬易失去電子變成陽離子,活潑非金屬易得到電子形成陰離子,它們之間最容易形成離子鍵。例如元素週期表中的Na、K、Ca、及F、Cl、、O、S等。由這些陰陽離子隨機組合形成的物質有NaF、K2S、

CaO、MgCl2、Na2O等。

活動探究:分析氯化鎂的形成過程。

我們把通過離子鍵的結合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即含有離子鍵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板書:離子化合物:許多陰陽離子通過靜電作用形成的化合物。

講述:既然我們已經認識了離子鍵和離子化合物,我們該用什麼工具準確地表達出離子化合物呢?元素符號似乎太模糊了,不能表示出陰陽離子的形成;原子結構示意圖可以表達陰陽離子的形成,但是太累贅,不夠方便,考慮到陰陽離子的形成主要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有關,我們取元素符號與其最外層電子作為工具,這種工具叫電子式。用點或叉表示最外層電子。例如原子的電子式:Na Mg Ca Al O S F Cl 陽離子的電子式:Na+ Mg2+ Ca2+ 陰離子的電子式:F- Cl- O2-S2-

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NaF、CaO、MgCl2、Na2O、K2S

列舉兩個,其餘由學生練習。

引申:我們由氯化鈉的形成發現了一類物質即離子化合物。那麼,其它物質的情況又如何呢?

問題:氯氣、水是由什麼微粒構成的?

是不是它們的組成微粒間也存在着作用力呢?

學生思考、交流、發言。

説明:兩個氯原子之間一定是通過強烈的相互作用結合成氯氣分子的,水中的氫原子與氧原子之間一定也存在着很強烈的相互作用。而且這些強烈的相互作用力與離子鍵有些不一樣,我們將這種相互作用叫共價鍵。我們將在下一節課學習。

我們將物質中這些直接相鄰原子或離子間的強烈的相互作用力統稱為化學鍵。

板書:化學鍵:物質中直接相鄰原子或離子之間的強烈的相互作用。

總結:世界上物質種類繁多,形態各異。但是我們目前知道的元素卻只有100多種,從組成上看正是100多種元素的原子通過化學鍵結合成千千萬萬種物質。才有了我們這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而這些原子形成物質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即由不穩定趨向於穩定。這是自然規律。

課後思考題:

1、認識了氯化鈉的形成過程,試分析氯化氫、氧氣的形成。

2、結合本課知識,查閲資料闡述物質多樣性的原因。

二、共價鍵

1、概念:原子之間通過共用電子對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價鍵。

2、成鍵微粒:一般為非金屬原子。

形成條件:非金屬元素的原子之間或非金屬元素的原子與不活潑的某些金屬元素原子之間形成共價鍵。

分析:成鍵原因:當成鍵的原子結合成分子時,成鍵原子雙方相互吸引對方的原子,使自己成為相對穩定結構,結構組成了共用電子對,成鍵原子的原子核共同吸引共用電子對,而使成鍵原子之間出現強烈的相互作用,各原子也達到了穩定結構。

板書:3.用電子式表示形成過程。

講解:從離子鍵和共價鍵的討論和學習中,看到原子結合成分子時原子之間存在着相互作用。這種作用不僅存在於直接相鄰的原子之間,也存在於分子內非直接相鄰的原子之間,而前一種相互作用比較強烈,破壞它要消耗比較大的能量,是使原子互相聯結形成分子的主要因素。這種相鄰的原子直接強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學鍵。

板書:三、化學鍵

相鄰原子之間的強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學鍵。

討論:用化學鍵的觀點來分析化學反應的本質是什麼?

教師小結:一個化學反應的的過程,本質上就是舊化學鍵斷裂和新化學鍵形成的過程。

高一化學教案 篇三

知識目標

進一步鞏固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

使學生初步學會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動手實驗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重點: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配製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教學方法:啟發式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

教學過程:

引入:物質的量濃度是表示溶液濃度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在學習了概念之後,今天我們學習如何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

板書:二、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

例如:配製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問:配製的第一步要做什麼?

板書:1、計算

學生計算,教師加以訂正。

提問:知道了質量如果取固體?如果是液體呢?

板書:2、稱量

提問:天平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演示:用托盤天平稱量無水碳酸鈉。

設問:如果需要配製氫氧化鈉溶液,如果稱量其固體?

講述:配製用的主要儀器――容量瓶。讓學生觀察容量瓶,注意有體積、温度和刻度線。介紹其規格,如何檢驗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處也可以播放動畫“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中的相關部分。

板書:3、溶解

提問:溶解能夠在容量瓶中進行嗎?

演示:在燒杯中溶解固體,用玻璃棒攪拌加速溶解。邊演示邊講解注意事項:溶解時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攪拌時玻璃棒不能碰燒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實驗台上;待溶液冷卻後,再轉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轉移。

板書:4、轉移

講述:由於容量瓶瓶頸很細,為了避免溶液灑落,應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燒杯中的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中

提問:燒杯和玻璃棒上殘留的液體應如何處理?

板書:5、洗滌

演示:洗滌2~3次,每次的洗滌液也轉移到容量瓶中。邊演示邊講解注意事項。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體藥品,量筒不必洗滌。因為這是量筒的“自然殘留液”,若洗滌後轉移到容量瓶中會導致所配溶液濃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時應注意選擇的量筒與量取液體的體積相匹配。

板書:6、定容

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餾水,據刻度線2~3cm時停止。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刻度線。

提問:若水加多了,超過了刻度線,如何處理?定容後的溶液各處的濃度一樣嗎?

板書:7、搖勻

演示:把容量瓶倒轉和搖動數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勻。

提問:此時溶液的液麪不再與刻度線相切,如何處理?需要再加入蒸餾水嗎?

不能再加入蒸餾水,因為定容時體積一定,搖勻後,液麪低於刻度線是因為少量液體沾在瓶塞或磨口處。

講述:由於容量瓶不能長期存放溶 液,因此應將配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貼好標籤,註明溶液名稱和濃度。

板書:8、裝瓶貼籤

演示:將配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貼好標籤。

小結: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進行誤差分析。

微機演示: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課堂練習:

1、用98%的濃硫酸(

=1、84g/cm3)配製250mL10mol/L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_____mL濃硫酸,把_______緩緩注入到__________中,並用__________不斷攪拌,待溶液_______後,將溶液沿着玻璃棒移入_________中,用少量蒸餾水洗滌_________和_______2~3次,將洗滌液移入_____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餾水至刻度線___________時,改用_____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麪於刻度線相切,最後蓋好瓶塞_________,將配好的溶液轉移到_________中並貼好標籤。

2、在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實驗中,下列操作對所配得溶液無影響的是(寫序號);會使所配溶液的濃度偏大的是;會使所配溶液的濃度偏小的是。

(1)在燒杯中溶解溶質,攪拌時不慎濺出少量溶液;

(2)未將洗滌燒杯內壁的溶液轉移入容量瓶;

(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麪未到刻度線便停止加水;

(4)將配得的溶液從容量瓶轉移到乾燥、潔淨的試劑瓶中時,有少量濺出;

(5)將燒杯中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餾水;

(6)將容量瓶中液麪將達到刻度線時,俯視刻度線和液麪。

答:(4)(5);(3)(6);(1)(2)

作業:複習溶液的配製方法。

板書設計:

二、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

1、計算

2、稱量

3、溶解

4、轉移

5、洗滌

6、定容

7、搖勻

8、裝瓶貼籤

第三節物質的量濃度

第三課時

知識目標

進一步鞏固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

使學生學會物質的量濃度的有關計算。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計算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物質的量濃度的有關計算。

教學難點: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加水稀釋的有關計算。

教學方法:示範—實踐

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什麼是物質的量濃度?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有哪幾個步驟?

引入:我們掌握、理解了概念,我們學會了配製一定濃度的溶液,今天主要學習有關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要求同學們特別注意解題的規範。

板書:三、物質的量濃度的有關計算

1、計算依據:以物質的量為核心的換算關係

師生共同總結,得出關係圖。

投影:例1:將23、4gNaCl溶於水中,配成250mL溶液。計算所得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

討論:由學生分析已知條件,確定解題思路:

先求n(NaCl),再求c(NaCl)。

板書:解題步驟(略)

練習:配製500mL0、1mol/LNaOH溶液,NaOH的質量是多少?

參考答案:2g。

引入:討論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與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

投影:回顧對比兩個概念時的表格

溶質的質量分數物質的量濃度

定義用溶質的質量佔溶液質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濃度以單位體積溶液裏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量濃度。

表達式

特點溶液的質量相同,溶質的質量分數也相同的任何溶液裏,含有溶質的質量都相同,但是溶質的物質的量不相同。溶液體積相同,物質的量濃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裏,含有溶質的物質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質的質量不同。

實例某溶液的濃度為10%,指在100g溶液中,含有溶質10g。某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為10mol/L,指在1L溶液中,含有溶質10mol。

換算關係

微機演示:物質的量濃度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與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部分。

講述:根據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首先計算出1L溶液中所含溶質的質量,並換算成相應的物質的量,然後將溶液的質量換算成體積,最後再計算出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注意計算時密度的單位是g/mL或g/cm3,而溶液體積的單位是L。

板書:(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與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

投影:例:已知75mL2mol/LNaOH溶液的質量為80g。計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討論:由學生分析已知條件,解題思路。(注意引導應用概念解題)

(1)已知溶液的質量。

(2)只需求出溶質的質量

m(NaOH)=n(NaOH)·M(NaOH)=c(NaOH)·V(NaOH)·M(NaOH)

(3)再計算溶質與溶液質量之比

練習:標準狀況下1體積水中溶解了336體積的HCl氣體,得到密度為1、17g/cm3的鹽酸,求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提示:假設水的體積是1L,HCl氣體的體積是336L。參考答案為11、3mol/L。

引入:實驗室的濃硫酸物質的量濃度是18、4mol/L,可實際上做實驗時需要稀硫酸,那麼如何得到稀硫酸呢?

板書:(3)、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稀釋

討論稀釋濃溶液時,溶質的物質的量是否發生變化?

因為c(濃)V(濃)=c(稀)V(稀),所以溶質的物質的量不變。

板書:c(濃)V(濃)=c(稀)V(稀)

投影:例:配製250mL1mol/LHCl溶液,需要12mol/LHCl溶液的體積是多少?

討論:由學生分析、解題。

檢測練習:某温度下22%NaNO3溶液150mL,加水100g稀釋後濃度變為14%,求原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參考答案:3、0mol/L。

小結:本節主要內容

作業:教材P61—P62

板書設計:

三、物質的量濃度的有關計算

1、計算依據:以物質的量為核心的換算關係

2、計算類型

(1)有關概念的計算

cB=

nB=m/M

(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與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

(3)、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稀釋

c(濃)V(濃)=c(稀)V(稀)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酸、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對有關反應能否發生進行簡單的判斷。

2、能力目標:對學生進行實驗技能的培養和結果分析的訓練,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協作能力。能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3、情感目標:

①通過學生親自做探究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

②通過對實驗的探究、分析,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③使學生在實驗探究、討論中學會與別人交流、合作,增強協作精神。

重點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理解和應用。

難點1、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反應能否發生。

2、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某些與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學情分析

本課題知識貼近生活,是學生很感興趣的一個課題。作為九年級的學生,在本課題之前,已經多次進行過實驗探究,初步掌握了科學探究的方法;在學習了氧氣、碳等非金屬單質的性質後已具備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為學習金屬的性質奠定了知識和方法基礎。而且整個課題的引入、探究、得出結論、練習鞏固都完全由學生參與,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會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可輕鬆學習並應用知識。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討論。

課前準備儀器藥品

試管、鑷子、鎂條、鋁絲、鋅粒、銅片、稀鹽酸、稀硫酸、硫酸銅溶液、硝酸銀溶液、硫酸鋁溶液等。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課題引入】我們在生活中經常使用和見到各種金屬,這些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都是有差別的,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以前學習過的有金屬參加的化學反應有哪些呢?它們反應的現象是什麼?化學方程式怎樣寫?

【過渡】觀察上述化學反應可知:通常金屬能與氧氣反應,能和酸反應,還能與金屬的化合物如硫酸銅溶液反應。現在我們先來探究金屬與氧氣反應的規律。回憶相關反應的現象、條件,書寫化學方程式。

3Fe+2O2 Fe3O4

2Mg+O22 MgO

4Al+3O2 2Al2O3

Zn+H2SO4=ZnSO4+H2↑

Fe+CuSO4=FeSO4+Cu聯繫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物質、事實出發引入新課,同時複習相關知識。

【引導複習、回憶】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1、常温能反應:以鎂、鋁為代表。

2、高温下能反應:以鐵、銅為代表。

3、高温下也不能反應:以金、銀為代表。回憶、記錄、鞏固相關知識。比較鎂、鋁、鐵、銅、銀、金的活潑程度差異。1、複習、鞏固相關知識,加深印象。

2、為金屬與酸、鹽反應的學習打下基礎。

【過渡】有些金屬的化學性質活潑,有些金屬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我們可以從①能否反應②反應的激烈程度來探究金屬的活潑程度即金屬活動性差異。聽講了解判斷金屬活動性差異的初步方法。

【設問】金屬與酸反應現象是否也像金屬與氧氣反應一樣存在差別呢?同學們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設,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思維推理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探究活動1】

鎂、鋅、鐵、銅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

【提示】

按操作規範進行實驗,認真觀察現象。

【巡視、指導實驗】實驗探究:

A組:鎂、鋅、鐵、銅分別與稀鹽酸反應。

B組:鎂、鋅、鐵、銅分別與稀硫酸反應培養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推理能力和同學間的合作精神。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和展示探究結果】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展示探究結果:鎂、鋅、鐵、銅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依次為鎂>鋅>鐵>銅。在討論、交流中,吸取別人有益的意見,讓不同的意識在碰撞中相互同化。

【設問】在鎂、鋅、鐵、銅幾種金屬中,哪些金屬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哪些金屬不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由此你能把金屬分為哪兩類?思考、討論並得出結論。

結論:可分為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的金屬和不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的金屬這兩類。為後面學習金屬活動順序時,為什麼會出現氫元素打下基礎。

【過渡】在第五單元我們曾做過鐵釘與硫酸銅反應的實驗,反應後在鐵釘表面有紫紅色的銅產生,這説明了什麼?説明鐵可以把銅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來,鐵應該比銅活潑。培養學生相關知識的遷移能力,拓展學生思路。

【講述】可以用金屬和某些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來比較金屬的活動性差異。實驗桌上除剛才的實驗藥品外還有幾種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同學們可以參考剛才的金屬與酸反應的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假設,設計實驗方案,然後進行實驗來探究。猜想、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態度,增強學生實驗設計能力。

【探究活動2】

金屬與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

【巡視、指導實驗】實驗探究:鎂、鋅、鐵、銅分別與硫酸銅溶液、硫酸鋁溶液、硝酸銀溶液反應。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同學間的協作精神。

【設問】通過實驗,結合上一個探究的結果,你能得出鎂、鋅、鐵、銅、銀這幾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嗎?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和展示探究結果】討論、交流並達成共識。得出結論:鎂、鋅、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依次為鎂>鋅>鐵>銅>銀。通過學生間對話、師生間對話,使知識在對話中形成,在交流中拓展。

【展示】金屬活動順序

【設問】

為什麼會出現氫元素?金屬元素的位置與它的活動性有什麼關係?位於前面的金屬能否把位於後面的金屬從其化合物的溶液裏置換出來?觀察、記憶。

思考、交流、討論,總結出金屬活動順序的應用規律。加強學生記憶。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設問】剛才做了有關金屬化學性質的實驗探究,有的反應已經學過,如鋅與鹽酸、稀硫酸反應,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的類型和以前學過的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的類型相同嗎?如果從物質類別的角度去分析,這些反應有什麼特點?思考、交流、討論,總結出置換反的應特點和規律。理解、掌握置換反應的應特點和規律。

【課堂練習】

1、波爾多液是一種農業上常用的殺菌劑,它是由硫酸銅、石灰加水配製而成,為什麼不能用鐵製容器來配製波爾多液?

2、家用鋁鍋、鐵鍋為什麼不能用來長時間盛放酸性食品?

3、不法商販常常用鋁製的假銀元坑害消費者,小明在市場上買了一枚銀元,請你用化學方法幫他鑑別這枚銀元的真假。練習、鞏固。聯繫生活,使學生學以致用,能運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反應能否發生,解釋某些與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體會“生活處處有化學”。

指導學生自主歸納總結本課題。學生自主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評價自己在本節課的啟示和收穫。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力。

【佈置作業】

1、庭小實驗:收集幾種金屬,取少量分別放入幾個小玻璃杯中,然後向各個玻璃杯中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仔細觀察發生的現象。試根據現象判斷這幾種金屬活動性的差異。

2、課本14頁第3題、5題。記錄。體現新課標“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教育理念。

高一化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的:

(一)認知性學習目標

瞭解化學發展簡史及化學與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關係。初步理解“化學——人類進步的關鍵”這句話的含義。

(二)技能性學習目標

掌握學習化學的正確方法

(三)體驗性學習目標

明確在高中階段為什麼要繼續學習化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通過了解我國在化學方面的成就,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學生理解化學是人類進步的關鍵,指導化學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逐步使其產生持久穩定的學習動機。

教學用具:

(一)實驗用品

(二)教學用品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

教學過程:

【引言】手機可能已經成為大家的必備行頭之一了,而且還孕育出了拇指文化。大家想想我們為什麼要買手機,你的手機都有哪些的功能,又該如何操作呢?與之相類似,在高中化學是我們的必修課之一,大家是否想過在高中為什麼學習化學,化學都有哪些作用,又該如何學呢。這堂課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些問題,我想通過這堂課大家對他們都會有一定的瞭解,套用一句經典的話“化學天地,我的地盤我做主”。

【板書】緒言——“化學——人類進步的關鍵”

【投影】運用納米技術拍出的照片。

【講述】這張圖片中的漢字“中國”是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人員,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的探針移動硅原子所形成的圖形,那些深黑色的溝槽是硅原子被拔出後立下的筆畫,它的寬度僅2nm,是當時已知最小漢字。

通過這張圖片向我們展示這樣一個事實,現在我們對物質的研究已經進入了分子和原子時代,而這正時化學研究的領域。

下面咱們首先就探討一下化學的研究領域是什麼。

【板書】一、化學的研究對象

【講述】我們要學習化學,那麼首先要明確就是化學研究的對象就是什麼。化學所研究的是地球上的、地球外的,看得見的、看不見的,由原子或分子組成的各種物質。大家看到了化學的研究對象是很廣泛的,涉及到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物質,而且自人類在地球上誕生以來化學就與已經我們形影不離了。今天化學則更時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沒有化學真不敢想象這世界會是個什麼樣子。就拿電池來説吧,它的工作原理就是通過化學反應把化學能轉變為電能。如果沒有電池,那麼CD中流淌的音樂,手機中儲存的短信等等都將不復存在,多麼可怕的事情呀。可通過化學的研究可以生產出更快、更高、更強的電池,使大家和沒電説拜拜,音樂盡情地聽,短信盡情的發。

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化學是如何與我們一同走過風風雨雨的。

【板書】二、化學發展史

【投影】狩獵圖和製陶圖

【講述】在古代人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生存問題,因而那時與化學有關的問題都是實用的技術。比如狩獵的需要促使人們使用石器;飲水的需要促使人們燒製陶器等等。

【投影】工業大革命和元素週期律

【講述】隨着工業大革命的興起和人們對疾病礦物研究的深入,產生了原子——分子學説,使化學從實用技術成為一門科學,是近代化學發展的里程碑。在此理論的指導之下相繼有大量化學元素被發現,通過總結、歸納,揭示物質世界本質規律的元素週期律橫空出世,為化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投影】

【講述】到了現代,建立在物質結構理論之上的化學更是方興未艾,展示出勃勃的生機。而此時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化學與其他學科交叉和融合,形成了一系列新興的學科[LY1] ,從而更加奠定了化學基礎學科地位。

【板書】

【講述】剛才我們瞭解了化學的歷史,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化學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板書】三、化學與人類社會

【講述】下面咱們以四人前後桌為單位,分別從材料、能源、環境、生命幾個方面探討一下化學與他們的關係。(學生提前準備)

【活動】學生依據是前準備的資料發言

【講述】剛才大家的發言都很精彩。通過大家的講解,我們知道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並在許多的方面發揮着它獨特的作用。那我們也該如何學習化學呢?

【板書】四、化學學習

【講述】要學好化學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習興趣,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説: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我國古代教育學家孔子也曾經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現實中,北大、清華學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歸功於注意培養、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加之平時的刻苦努力,學習上屢見喜報。關於如何培養學習興趣,我給大家三條建議:

1、正確對待學習的內容。正如道路有直有彎一樣,學習的內容也有易有難。遇到容易的題的時候,不要驕傲;遇到難題的時候也不要氣餒。

2、營造一個自我突出的環境。如果周圍同學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那麼我自信心就能很好的保持下去;如果我能做的事,而其他的同學不一定能做,那麼我的自信心就會更加強烈了。

3、接受讚揚。別人的讚揚是自己比別人更勝一籌的客觀評價。

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還要有好的學習方法。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定到注意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1、課前預習。

2、認真聽講。

3、做好作業。

4、系統複習。

相信通過大家不懈的努力,一定會學好高中化學!

附錄:

緒言:化學——人類進步的關鍵

一、化學的研究對象

二、化學發展史

三、化學與人類社會

四、化學學習

【總結】

高一化學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理解能量最低原則、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規則,能用以上規則解釋1~36號元素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2、能根據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則和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順序圖完成1~36號元素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和價電子排布;

教學重難點:

解釋1~36號元素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教師具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引導式啟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

知識回顧:

1、原子核外空間由裏向外劃分為不同的電子層?

2、同一電子層的電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軌道上運動?

3、比較下列軌道能量的高低(幻燈片展示)

聯想質疑:

為什麼第一層最多隻能容納兩個電子,第二層最多隻能容納八個電子而不能容納更多的電子呢?第三、四、五層及其他電子層最多可以容納多少個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與原子軌道有什麼關係?

引入新課:

通過上一節的學習,我們知道:電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層排布的,同一個能層的電子,能量也可能不同,還可以把它們分成能級(s、p、d、f),就好比能層是樓層,能級是樓梯的階級。各能層上的能級是不一樣的。原子中的電子在各原子軌道上按能級分層排布,在化學上我們稱為構造原理。下面我們要通過探究知道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的排布。

板書:一、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交流與討論:(幻燈片展示)

講授: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核外電子在原子軌道上的排布是從能量最低開始的,然後到能量較高的電子層,逐層遞增的。也就是説要遵循能量最低原則的。比如氫原子的原子軌道有1s、2s、2px、2py、2pz等,其核外的惟一電子在通常情況下只能分佈在能量最低的1s原子軌道上,電子排布式為1s1。也就是説用軌道符號前的數字表示該軌道屬於第幾電子層,用軌道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該軌道中的電子數(通式為:nlx)。例如,原子C的電子排布式為1s2s22p2。基態原子就是所有原子軌道中的電子還沒有發生躍遷的原子,此時整個原子能量處於最低.

板書:1、能量最低原則

講解:原則內容:通常情況下,電子總是儘先佔有能量最低的軌道,只有當這些軌道佔滿後,電子才依次進入能量較高的軌道,這就是構造原理。原子的電子排布遵循構造原理能使整個原子的能量處於最低狀態,簡稱能量最低原則。打個比方,我們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鷹等鳥比作能量高的電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鳥比作能量低的電子。能力高的鳥常在離地面較高的天空飛翔,能力低的鳥常在離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動。

練習:請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順序寫出各原子軌道。

學生:1s2s2p3s3p3d4s4p4d4f5s5p5d5f5g6s

講解:但從實驗中得到的一般規律,卻跟大家書寫的不同,順序為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大家可以看圖1—2—2。

板書:能量由低到高順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

過渡:氦原子有兩個原子,按照能量最低原則,兩電子都應當排布在1s軌道上,電子排布式為1s2。如果用個圓圈(或方框、短線)表示滿意一個給定量子數的原子軌道,這兩個電子就有兩種狀態:自旋相同《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或自旋相反《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事實確定,基態氦原子的電子排布是《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這也是我們對電子在原子軌道上進行排布必須要遵循的另一個原則――泡利不相容原理。原理內容:一個原子軌道中最多隻能容納兩個電子,並且這兩個電子的自旋方向必須相反;或者説,一個原子中不會存在四個量子數完全相同的電子。

板書:2、泡利不相容原理

講解:在同一個原子軌道里的電子的自旋方向是不同的,電子自旋可以比喻成地球的自轉,自旋只有兩種方向: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在一個原子中沒有兩個電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個量子數。因此一個s軌道最多隻能有2個電子,p軌道最多可以容納6個電子。按照這個原理,可得出第n電子層能容納的電子總數為2n2個

板書:一個原子軌道最多容納2個電子且自旋方向必須相反

交流研討:C:最外層的p能級上有三個規道

可能寫出的基態C原子最外層p能級上兩個電子的可能排布:

①2p:《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②2p:

《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③《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2p:《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④2p 《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p有3個軌道,而碳原子2p能層上只有兩個電子,電子應優先分佔,而不是擠入一個軌道,C原子最外層p能級上兩個電子的排布應如①所示,這就是洪特規則。

板書:3、洪特規則

在能量相同的軌道上排布,儘可能分佔不同的軌道並切自旋方向平行

交流與討論:

1、寫出11Na、13Al的電子排布式和軌道表示式,思考17Cl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總結第三週期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特點

2、寫出19K、22Ti、24Cr的電子排布式的簡式和軌道表示式,思考35Br原子的電子排布,總結第四周期元素原子電子排布的特點,並仔細對照週期表,觀察是否所有原子電子排布都符合前面的排布規律

[講述]洪特規則的特例:對於能量相同的軌道(同一電子亞層),當電子排布處於全滿(s2、p6、d10、f14)、半滿(s1、p3、d5、f7)、全空(s0、p0、d0、f0)時比較穩定,整個體系的能量最低。

小結:核外電子在原子規道上排布要遵循三個原則:即能量最低原則、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規則。這三個原則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也就是説核外電子在原子規道上排布要同時遵循這三個原則。

閲讀解釋表1-2-1:電子排布式可以簡化,如可以把鈉的電子排布式寫成[Ne]3S1。

板書:4、核外電子排布和價電子排布式

活動探究:

嘗試寫出19~36號元素K~Kr的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

小結:鉀K:1s22s22p63s23p64s1;鈣Ca:1s22s22p63s23p64s2;

鉻Cr:1s22s22p63s23p63d44s2;鐵Fe:1s22s22p63s23p63d64s2;

鈷Co:1s22s22p63s23p63d74s2;銅Cu:1s22s22p63s23p63d94s2;

鋅Zn:1s22s22p63s23p63d104s2;溴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氪K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注意:大多數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符合構造原理,有少數元素的基態原子的電子排布對於構造原理有一個電子的偏差,如:K原子的可能電子排布式與原子結構示意圖,按能層能級順序,應為

1s22s22p63s23p63d1;《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但按國中已有知識,應為1s22s22p63s23p64s1;《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事實上,在多電子原子中,原子的核外電子並不完全按能層次序排布。再如:

24號鉻Cr:1s22s22p63s23p63d54s1;

29號銅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這是因為能量相同的原子軌道在全充滿(如p6和d10)、半充滿(如p3和d5)、和全空(如p0和d0)狀態時,體系的能量較低,原子較穩定。

講授:大量事實表明,在內層原子軌道上運動的電子能量較低,在外層原子軌道上運動的電子能量較高,因此一般化學反應只涉及外層原子軌道上的電子,我們稱這些電子為價電子。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價電子的數目密切相關,為了便於研究元素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間的關係,人們常常只表示出原子的價電子排布。例如,原子C的電子排布式為1s2s22p2,還可進一步寫出其價電子構型:2s22p2 。圖1-2-5所示鐵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64s2。

總結:本節課理解能量最低原則、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規則,能用以上規則解釋1~36號元素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能根據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則和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順序圖完成1~36號元素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和價電子排布。

一個原子軌道里最多隻能容納2個電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反,這個原理成為泡利原理。推理各電子層的軌道數和容納的電子數。當電子排布在同一能級的不同軌道時,總是優先單獨佔據一個軌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這個規則是洪特規則。

板書設計:

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1、能量最低原則

能量由低到高順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

2、泡利不相容原理

一個原子軌道最多容納2個電子且自旋方向必須相反

3、洪特規則

在能量相同的軌道上排布,儘可能分佔不同的軌道並切自旋方向平行

4、核外電子排布和價電子排布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jyj1q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