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2(精品多篇)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2(精品多篇)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2(精品多篇)

五、結束:小朋友真能幹,小青蛙都呱呱呱的表揚我們呢。下面是小編辛苦為大家帶來的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2(優秀10篇),希望能夠給予您一些參考與幫助。

大班數學公開課示範課教案 篇一

【活動設計】

(一)活動材料的科學性與層次性

1、操作材料豐富、多功能性

分類材料選用生活中孩子經常使用的、熟悉的吸管,雖是普通的9根吸管,卻涵蓋了按顏色、粗細、長短、能否變形、有條紋與沒條紋、尖頭與平頭等等多種分類概念。用紙板將透明瓶分隔,既物化了抽象的分類概念,又能呈現分類的結果,方便檢驗,從而克服了數學教學活動不易檢驗的難題;

2、操作材料富有層次性

通過逐步遞增吸管數量,增加分類的特徵要素,從而加深幼兒操作的難度,幫助幼兒在多次操作的過程中逐步建構了分類的概念。

(二)活動過程的操作性與遞進性

整個活動設計從“幼兒的自主學習”出發,將多種操作方法有機結合,通過四次小步遞進的分類環節,讓幼兒經歷了“觀察分析——初步建立單種方法分類概念——感知多種分類方法並嘗試記錄——鞏固分類經驗”的學習過程,從而在操作層次——形象層次——符號層次的逐步抽象和內化中建構了多種分類的概念。

另外,活動過程中力求把幼兒推在前面,每一個環節都讓孩子帶着問題去觀察、去建構知識經驗,重視每個環節的檢驗與評價,根據幼兒的學情來梳理概念和提升經驗。

【活動目標】

1、探索按吸管的不同特徵進行多種分類,積累分類的經驗。

2、嘗試運用簡單的標記記錄各種分類的方法。

3、樂意參與吸管分類的探索活動,感受分類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類吸管若干、分類瓶、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1、觀察吸管,發現不同的特徵。

(1)吸管有什麼不一樣?

(2)小結

2、第一次分類,初步建立分類概念。

(1)幼兒操作,將5根吸管進行分類。

(2)交流與梳理分類經驗:各種方法的呈現與檢驗。

3、第二次分類,感知多種分類方法並嘗試記錄。

(1)交代新任務:多種方法分類,並用簡單的標記做記錄。

(2)幼兒操作,將9根吸管進行分類。

(2)交流與提升分類經驗:多種分類方法的呈現以及記錄的展示;

4、展示與檢驗,鞏固分類經驗。

(1)小結與梳理各種分類方法。

(2)將末次分類情況展示在相應的區域,集體觀察、檢驗。

(3)小結評價,提出下次分類活動的任務。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 篇二

設計意圖: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品質、肯動腦、願挑戰、激發幼兒喜歡探究數學的興趣,正是我園積極探索的內容。有趣的重疊現象就存在於我們周圍的生活,我們將其轉換為具有教育價值的教學內容,讓幼兒在操作探究重疊現象中獲得空間目測、空間組合、判斷思維、仔細觀察等能力的發展。

教學目標:

1、在操作中感知兩個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時會變成一個個新圖案,並獲得遮擋現象的經驗。

2、在操作中培養幼兒的空間目測、空間方位、想象組合、分析判斷、仔細觀察等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1、每位幼兒一份操作學具,一支鉛筆,兩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圖形四份,教具紙4大張。

設計理念:

重疊現象是一個枯燥的內容,如何將枯燥的現象轉換成幼兒感興趣又遵循其學習特點的適宜內容。在設計本活動時我以以下"三性"為我的設計依據:

第一,要體現活動的主體性。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幼兒在前,教師在後,是我在本節活動中希望達到的。

第二,要體現活動的操作性。幼兒年齡小,在本節數學活動中讓幼兒在操作中獲得探索新知的經歷,獲取新知的體驗,是我活動設計的願望。

第三,要體現活動的梯度性。希望在梯度性的活動過程中幼兒能不斷地根據新的經驗進行判斷推理,將枯燥的現象自然地融進孩子的心中,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魔術遊戲導入,初感重疊現象。

1、師引入: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張透明的圖形,上面有什麼?

幼兒:這一張上有一個紅色梯形,那一張上有兩個紅色圓形……

2、師變魔術:現在我要變個神奇的魔術給大家看,請小朋友仔細看哦!

(師邊變魔術邊説:"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師將兩個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變成了一輛紅色小汽車。)

師:咦!變成了什麼?(小汽車)猜猜是怎麼變出來的?

幼兒:你是將兩個圖形合在一起的……

師:你們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將我的魔術看破了。對,象這樣邊對邊,角對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疊。這兩張圖形完全重疊後變出了一輛小汽車。真是太有趣了!

評析:運用變魔術的形式導入,不僅創設了一個有趣的遊戲情境,激起幼兒探索重疊現象的慾望,而且讓幼兒在遊戲中理解了完全重疊的現象。孩子們在"哇!變出一輛小汽車了"的驚呼中,學習的興趣被點燃了。

二、獨立操作材料,感知重疊後的變化。

1、猜測和實驗重疊現象

(1)幼兒猜測

師:我們接着再來變魔術。瞧!(出示兩張透明圖形)如果將這兩張透明的圖形(圖1)完全重疊,你們認為會變成這裏的(圖2)哪一幅圖案?

評析:在幼兒獨立稍作自測後,師再請幼兒回答,並注意詢問幼兒的不同想法,這樣司以給幼兒思考的空間。

師:看來,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樣,那麼怎樣才能知道哪個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確的?

幼兒:我們可以來做實驗、可以象剛才那樣變魔術……

師:這個主意不錯。你們那兒也有兩個這樣的圖形,請小朋友從碟子裏拿出來實驗一下。

(2)幼兒實驗

(3)幼兒交流

師:這兩張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之後究竟變出了哪個圖案?

幼兒:最後一個……(師請一幼兒給正確的答案做上標記。)

評析:這個環節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初步學會空間目測和空間組合的方法,而這個方法的獲得是讓幼兒先猜測,而後讓幼兒通過自己獨立的操作實驗和反思實現的。同時教師要有機引導導幼兒明白,在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我們唯有做實驗、用實驗來驗證出真正的結果,這才是做科學的真諦和精神。

2、目測和想象重疊現象

(1)師幼共同目測

師:剛才我們通過實驗找到了準確的答案,現在我們要提高難度:我們不做實驗,只能用眼睛看,腦子想,請你仔細看一看,想一想,如果這兩張透明的圖形(圖3)完全重疊,會變成後面的(圖4)什麼圖案?(注意提醒幼兒靜心思考、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見解。)

幼兒:第三個,第二個……

師:現在的答案有三種,讓我們來仔細地觀察一下。先看第二個,不同意的小朋友請説出你反對的理由!(先引導幼兒觀察不對的圖案,同時在觀察中引導幼兒學會運用排除法以及目測觀察的方法:觀察圖案的位置。)

(2)幼兒獨立操作

師:小朋友很聰明,通過觀察圖案的位置就能找出準確的答案。你們自己想不想獨立試一試?(想)每位小朋友那兒都有一份操作卡(圖5),請你用剛才的方法,仔細地看一看,如果前面兩張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會變成後面的什麼圖案,找出來後做上一個標記。做前面三道題就可以了,第四道題有點難,有小朋友想挑戰一下就試一試。開始吧!(在操作中,教師注意提醒幼兒獨立思考、學會自查。)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

嘗試將數字1-6進行6次不同的組合,排列成6個不同的號碼。

能積極動腦,樹立自己解決困難的信心,體驗成功的快樂。

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人手一塊磁性板(上面用5根橡皮筋分割成6行)。

6種不同的小恐龍頭像(在反面貼上磁鐵)。

磁性數字1-6若干。

活動過程:

(一)家中的電話號碼。

1、請個別幼兒説一説自己家中的電話號碼,教師記錄。(通過比較各自家中的電話號碼,發現號碼與數字的關係。)

2、比較一下這些號碼有什麼特點嗎?(開頭都是5或者6;有八個數字組成)這些號碼都是由哪些數字組成的?(由0-9數字組成的)每家的電話號碼是否相同?(每家的電話號碼都是不同的,按照家的地址、區域分別有相同的部分號碼)

(二)為恐龍裝電話

1、出示貼有恐龍頭像的磁性板,提出活動要求。

恐龍園要給恐龍們家裏裝電話,請大家為恐龍們設計六位數的電話號碼。

2、出示數字1-6,提出設計要求:

為六位數的號碼,不能少一個數,不能多一個數;六個數字不能重複;每家一個號碼,六家六個號碼,不能相同。

3、小小設計員

幼兒按要求在磁性板上將6個數字組合成6個不同的電話號碼,並記錄下來。

(三)幼兒相互交流不同的排列方法。

請2-3位幼兒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大家檢查是否按要求完成的。(要求:為六位數的號碼;每一家的號碼都要用到六個數字;不能少一個數,不能多一個數;六個數字不能重複;每家一個號碼,六家六個號碼,不能相同)請做的快的幼兒介紹,為什麼能做得又對又快。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1、認識加號、減號、等號,知道它們表示的意思,初步學習2的加減法算式,並進行運算。

2、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三幅圖的意思。

3、專心地進行自己的操作活動。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幼兒學習過2的組成。

物質準備:

——小螃蟹圖片,2個泡泡,數字1、1、2,符號+、—、=。

——學具:《幼兒用書》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小螃蟹吐泡泡。

——教師出示一隻小螃蟹圖片,邊演示邊引導幼兒觀察:小螃蟹吐泡泡,它是怎麼吐的?鼓勵幼兒講述小螃蟹先吐了1個泡泡,又吐了1個泡泡,小螃蟹一共吐了2個泡泡。

——啟發幼兒思考:小螃蟹先吐的1個泡泡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又吐的1個泡泡可以用什麼符號和數字幾表示?一共吐了2個泡泡可以用什麼符號和數字幾表示?

引出“+”和“=“,初步瞭解加號表示把它兩邊的數合起來,讓幼兒知道可以用”+“表示又吐出了1個泡泡;等號表示它兩邊的數一樣多。幼兒認讀並空手練習書寫加號、等號。

——教師完整地列出算式1+1=2,引導幼兒説一説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2、泡泡變變變。

——教師請幼兒觀察並説説小螃蟹現在吐了2個泡泡。教師拿走一個泡泡:破掉了幾個泡泡?現在還剩下幾個泡泡?鼓勵幼兒將事情講述清楚。

——啟發幼兒用數字和符號表示2個泡泡、破掉的泡泡和剩下的泡泡。引出“—“,初步瞭解減號表示從它前面的數裏面去掉後面的數,讓幼兒知道可以用”—1“表示破掉的一個泡泡。

3、小組操作活動。

——看圖列2的加法算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三幅圖,看圖説説三幅圖的含義,並在下面的空格處寫上算式,理解加法的意義。

——看圖列2的劍法算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三幅圖,理解第二幅圖的變化。並在下面的空格處寫上算式,知道劍法的意義。

——看分合式,在空格處填上正確的數字。

4、看圖説算式。

請幼兒介紹看圖列2的加減法算式活動,説一説三幅圖的含義,引導幼兒講述為什麼要用加法,或為什麼要用減法。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學習對應數量與數字1~10。

2、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數字卡(1~10)》(自制的及掛圖)、1~10的數字兒歌、教室裏的各種物品、蠟筆、自制人物教具、籃子六個(在籃子上貼上1~10的數字)、自制花(花瓣上貼不同數量的小畫點)

活動過程:

一、複習點數。

1、出示1~10的掛圖。

師:請小朋友一起來複習數數,請看圖片,老師指到哪個東西就請小朋友數出來。

2、點數實物。

師:請小朋友們現在數一數,我們教室裏的桌子有幾張?黑板有幾個?玩具櫃有幾個?……

二、教師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以情景引起幼兒興趣。

師:告訴小朋友一個好消息,小豆豆明天要過生日,她想邀請小朋友們去參加生日晚會,你們想不想去?(幼兒回答)

師:那我們送小豆豆什麼生日禮物呢?(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對幼兒的回答給予肯定。

師:我們大家一起去採花,明天送給小豆豆,好不好?(幼兒回答)

師:小朋友們看,花園裏開了這麼多花(教師把花灑在桌面上)請小朋友看看這些花有什麼不一樣嗎?(幼兒説)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漂亮的小籃子,大家仔細看一看,小籃子有什麼不一樣?你發現了什麼?(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及時給予肯定。

師:下面小朋友們就去給小豆豆採花好不好?(幼兒回答)

師:在採花時小朋友們要讓花的點子與花籃上的數字一樣,聽音樂開始採花,音樂停了採花結束

2、幼兒開始遊戲(採花)

活動結束:

採花結束後,教師要找幼兒説一説:"你們採了幾朵花?採花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只要能説出點子和數字一樣或數字和點子一樣就可以了?)

活動反思

我覺得,這個活動讓孩子們學會了很多,在快樂的心情中講述,幼兒也很快樂的學習,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們全都學會了。最重要的是快樂,孩子們快樂,作為老師的我也很快樂。

大班數學公開課示範課教案 篇六

活動目標:

1、學習2、3、4的分解組成。

2、通過觀察,尋找發現數的組成規律。

3、繼續體驗總數與兩個部分數之間的關係。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南瓜圖片若干,藍綠色的籃子圖片各一張,4以內數字卡片若干,分合符號

活動過程:

一、遊戲:碰球--教師交代遊戲規則和要求--集體,小組,個人練習

二、學習4的分解組成

1、認識南瓜出示南瓜圖片--這是什麼?數一數有幾個?

2、分南瓜出示藍綠色的籃子圖片--請把南瓜分給藍綠色的籃子,可以怎麼分?(個別幼兒操作)--誰還有不一樣的分法?

3、記一記--誰有好辦法把分南瓜的事記錄下來?

--請幼兒用數字和分合符號記錄在黑板上

4、念一念--幼兒認讀分合式,先説分後説合

三、出示操作紙,師幼共同瞭解操作要求--給弟弟妹妹分蔬菜,注意不遺漏,不重複

四、根據幼兒完成情況講評。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數學公開課大班教案 篇七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之分,有不同的面值(元、角)。

2、掌握對10元以內人民幣的認識。

3、積極參與活動,瞭解貨幣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0以內“仿真人民幣”,各種玩具,畫有不同面值人民幣的盒子。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提問幼兒:平日吃的東西,穿的衣服,玩的玩具是從哪裏來的?幼兒説出是用錢買來的,教師出示“仿真人民幣”問幼兒:認識他們嗎?他們一樣嗎?引導幼兒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發給幼兒每人一套“仿真人民幣”,讓幼兒辨別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讓幼兒按要求取出相應的幣值,例如,教師説出四元,幼兒取出四張一元的人民幣;師説六元,幼兒取出一張一元的,一張五元的人民幣,或取出六張一元人民幣。

3、遊戲活動。

教師變成售貨員,賣給幼兒玩具,教師説出玩具的價錢,幼兒按量取錢,誰取得既快又準,就把玩具賣給他。幼兒買到玩具後,可以和其他幼兒繼續進行遊戲,持有不同玩具的幼兒之間可以進行買賣,用“仿真人民幣”進行交換。

4、交流小結,讓“仿真人民幣”回家。

每個盒子上都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請幼兒根據盒子上面值的不同,把人民幣送到相應的盒子裏。

5、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內放置十元以上的“仿真人民幣”供幼兒繼續探索認識。

活動反思

《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是讓學生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學習解決一些和購物有關的實際問題。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能正確、熟練地辨認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相鄰單位間的進率。在取幣、換幣、付幣、找幣等活動中,進行合理、靈活地思考;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正確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關信息;能正確地解決購物時常見的問題……

教師在教學反思的同時要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

要完成上述這些目標,是要依賴於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對於“人民幣”,我覺得學生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對於它的用途,更不用我們去講。所以在上本單元之前,以為會非常容易的,還曾想着壓縮課時,但是開始之後,我才發現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樣,原本3個課時的課,我足足用了一個星期,又複習了2天,直到今天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這讓我思考了許久,怎麼會這樣呢?《人民幣的認識》學生掌握起來難度很大,每次教學總感覺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學中早就領教過它的“看似容易實則很難”,所以在課前我充分進行了研讀教材,精心設計教案,力求幫助孩子們輕鬆掌握本節課知識,覺得準備的比較充分了,但是上完課我還是感到不滿意。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範例大全 篇八

活動目標:

1、用糖果探索和發現按羣數數的方法。

2、嘗試用不同的數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樂於參加數數活動,體驗不同方法數數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已有按數取物的經驗。

物質準備:糖果圖片、糖果、盤子若干;記錄表、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有吃過糖果嗎?糖果廠的老闆找不到工人來幫忙裝糖果,他很着急,想邀請小朋友當小工人把糖果裝進盒子裏。

(二)提出要求,初次探索

1、教師出示糖果圖片(10個)引導幼兒觀察點數。

師:現在請小朋友看一看,數一數圖上一共有幾個糖果?你是怎麼數的?

2、引導幼兒猜想兩種不同的數數方法哪種較快。

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一個一個數比較快,還是兩個兩個數比較快呢?為什麼?我們動手試一試就知道了。

3、提出操作要求師:糖果廠的老闆幫小朋友準備了一些糖果和一個小盤子,等等請用你想嘗試的數數方法把糖果裝進盤子裏。

(1)在數糖果時,要注意控制你的音量,不要打擾到旁邊的小朋友。

(2)要積極開動腦筋,用多種辦法來裝糖果。

4、幼兒集體操作驗證,教師分別觀察指導。

(1)幼兒操作,教師重點觀察幼兒數數的方法並進行個別指導。

師:你是怎麼數的?那這樣數快嗎?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2)集中分享數數方法,教師記錄並歸納小結。

師:王老師準備了一張記錄表要把你們分裝糖果的方法記錄下來。現在請小朋友們把自己數數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結:因為一個一個數要數10次,兩個兩個數只要數5次,所以用兩個兩個數比一個一個數的方法來得快一些。

(三)再次探索,提升經驗師:老闆看到剛剛小朋友都做得很好,所以又給我們新的任務啦,你們看這次老闆給了我們一張糖果的卡片訂單,要求我們用很快的速度把糖果數出來。

1、引導幼兒討論,用什麼數數方法裝糖果更快。

師:除了按一個一個數、兩個兩個數的方法裝糖果,還可以怎麼裝更快呢?

2、介紹記錄方法師:老師已經把糖果都畫在紙上了,請你把你數數的方法用筆圈在一起,比如:你是用兩個兩個數的辦法,就用筆把兩個兩個的糖果圈在一起,然後,在後面寫出總共圈了幾次,並看看,哪種數數的辦法最快。

3、幼兒嘗試記錄,教師全面觀察指導。

師:你們看,每個小朋友的位置上已經準備記錄表和筆。等會裝糖果的時候,請小朋友控制好自己的聲量,並在記錄紙上記錄儘量多的辦法。

4、集體分享記錄的方法和結果。

師:請已經完成的小朋友帶着你的記錄表回到位置上與同伴説説你是怎麼數的。

(四)活動延伸,遷移運用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用兩個兩個數、五個五個數的方法來數數。以後在我們的生活中,小朋友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中一種方法來繼續數數量更多的數。比如100、200還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數會更快呢?小朋友可以把這個問題帶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來想一想!

大班數學公開課示範課教案 篇九

一、活動目標

1、嘗試對3種物體進行間隔排序。

2、通過細心觀察,能發現顏色、形狀、數量等間隔排序的規律。

3、學習與同伴互相檢查的方法,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二、活動準備:

1、教具:森林聯歡會課件一份、《請你和我跳個舞》音樂。

2、學具:腰帶、皇冠、串珠繩各16份;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片片若干;動物串珠若干。

三、活動過程:

教師教學策略

媒體呈現

兒童學習策略

四、過程反思

(一)、以森林聯歡會的情境導入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課件的圖案組成,瞭解間隔排序的多種方法。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圖案中間隔排序。

師:在老師佈置好的會場裏藏着一個小祕密,是什麼呢?

(2)通過觀察圖片,瞭解間隔排序的多種方法發現排列的規律。

教師:這些圖案是在怎麼排列的呢?

運用ppt課件呈現森林聯歡會的背景圖。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分別出示幾種裝飾圖。

集體觀察學習:觀察圖案的排列規律。

個別幼兒回答,集體討論、檢查觀察、發現排列的規律。

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幼兒觀察,主動發現排列的規律。

個別操作和集體檢驗,瞭解間隔排序的方法。

(二)、參加森林聯歡會,進行製作裝飾活動。

(1)教師在視頻展台上出示皇冠,引導幼兒討論皇冠的製作方法。

師:參加森林聯歡會我們要把自己打扮漂亮,要和森林佈置的一樣哦。

(2)幼兒製作,裝扮,教師重點觀察指導幼兒的排序方法,並幫助幼兒裝訂。

應用視頻展台,介紹製作方法。

幼兒觀察排序的方法,個別幼兒的回答,集體交流、檢查。

幼兒操作,説説自己的排列規律。

通過個別操作和集體的檢查以及媒體的呈現,幫助幼兒掌握間隔排序的方法和規律。

通過操作活動,幼兒自己製作,鞏固對排序方法及規律的掌握。

(三)、幼兒和同伴相互檢查排序完成情況,參加森林聯歡會。

(1)師:和好朋友互相檢查是不是符合參加聯歡會的要求了?

(2)舉行森林聯歡會,幼兒和同伴共跳《請你和我跳個舞》。

播放音樂。

同伴間互相檢查,鞏固排列的規律。

和同伴間互相檢查,幼兒和同伴間相互學習,幫助幼兒鞏固間隔排序方法。

五、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十

設計意圖:

“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這是新《綱要》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要求。統計作為常用的一種數學方法,是分類、記數、比較多種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清晰直觀的比較出多組物體的多少。對於大班幼兒而言,掌握簡單的統計方法將有助於提高邏輯性思維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學習運用統計記錄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通過創設兩個幼兒感興趣的生活情景,不斷激發幼兒的認知衝突,引導幼兒進行學習和鞏固。

活動難點是分析歸納出最快速、清楚的記錄方法,通過自主探索——集體歸納——再次驗證的方法加以突破。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記錄統計的方法比較物品的多少,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從中比較出最快速最清楚的記錄方法。

3、嘗試商討合作式的學習,學會肯定自己和傾聽他人的意見。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錄音機、磁帶;小貓、小狗、小兔木偶;金牌一枚;畫有小貓、小狗、小兔的`記錄紙和空白表格若干,記號筆人手一支。

2、大格子圖及皮球、沙包、繩子;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起疑問

放錄音講述投籃比賽情況,請幼兒仔細傾聽。

你能説出誰投進的球最多嗎?

(二)商討方法,鼓勵探索

1、幼兒自由討論比較誰是冠軍的方法。

2、出示表格,引導幼兒思考並講述用表格記錄的方法。

3、幼兒再次傾聽比賽過程,並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

4、相互交流記錄結果和記錄方法,並展示幾種有代表性質的記錄方法。

5、分析幾種不同的記錄方法,討論比較出最方便最清楚的方法。

6、請幼兒最為簡單清楚的記錄方法再次記錄投籃情況。

7、放錄音,請個別孩子為冠軍獲得者頒發金牌。

(三)合作調查、應用實踐

1、聯繫生活,引出問題:

(1)(出示繩子、沙包、皮球)老師給你們準備了繩子、沙包、皮球,你們覺得比哪一種好呢?(幼兒自由發言)

(2)這麼多人的意見都不一樣,老師怎樣知道哪種意見的人最多呢?我們用什麼辦法能比較出來?

2、幼兒商討並實施

引導幼兒分組合作展開調查和記錄,並將各桌的記錄結果統一到老師預設的總表上。

(四)引導幼兒一起觀察大表格的統計結果,並帶領幼兒到户外去參加該項目的比賽。

特色體現:

1、設置生活化的情鏡,將數學知識的學習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

2、開展自主探究式的學習,層層設疑引發幼兒探究和思考。

3、營造民主、合作的學習氛圍。

活動反思:

鼓勵幼兒中膽動手嘗試操作活動,提高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開始教師通過觀察瞭解到有兩位幼兒測量不積極,因為不知道測量的方法。教師從中發現問題,為下一環節作鋪墊。讓幼兒知道通過我們的數學活動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幼兒有一定的成就感,使幼兒對數學活動產生更高的興趣。所以,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rew7w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