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教育教研論文【多篇】

教育教研論文【多篇】

教育教研論文【多篇】

教學研究論文 篇一

摘要:色彩在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每一種色彩都代表了不同的視覺感受,對眾多色彩進行融合就可以形成不同的變化。高職的色彩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掌握色彩的變化和觀察方法。當前,高職美術教育中色彩教育存在一定的問題。該文旨在針對高職美術教學中色彩教學的措施進行分析,以提高色彩教學的有效性,保證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美術 教育色彩 教學教學 策略

如今,人們對下一代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素質教育要求以實現孩子的全面發展為宗旨,現在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滿足於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的學習。現在許多高職都要求開設美術課,在進行美術教育時,教師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和對色彩的掌握。在美術教學中,學生對色彩的理解程度還不到位,僅僅是掌握了理論知識,而缺乏創新思維的投入,學生很難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因此,要加強學生對色彩的理解,提高學生對色彩的運用能力,從而提高高職教學中色彩教學的質量。

一、色彩教學發展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高職院校的美術色彩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過於模式化,導致原本生動活潑的色彩教學變得單調枯燥。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惰性,缺乏創新能力,其作品習慣性地採用條件色寫生理論。該寫生理論過於單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抑制了學生對色彩的挖掘和發揮。部分學生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師所佈置的任務而進行創作,缺乏主觀能動性,教學效果不佳。綜觀當前我國的高職美術教育,色彩教學存在知識結構膚淺、缺乏創新、形式單一的現象,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過於程式化,只注重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忽視了正確引導學生運用色彩。一些教師很少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在這種教育模式面前,學生往往只能被動地描摹物象,導致其在面對藝術作品時缺乏創造力和靈性,藝術素養和色彩感難以得到有效提升。隨着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色彩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使學生更容易融入教學氛圍,還解決了色彩教學中的侷限性。雖然很多高職學校引進了先進的多媒體,但是部分教師受以往教學思想的禁錮,綜合素質沒有得到有效提升,依然套用僵化的教學模式,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導致課堂教學較為乏味,缺乏新鮮感,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消化。所以,高職美術色彩教學的方式方法需要改進和提高。

二、高職美術色彩教學的策略探索

1.加強信息化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操作簡單、形象生動、更具直觀性的教學新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基礎的教學方式與多媒體教學相互結合,能夠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在傳授色彩方面的知識時,通過三維技術、色彩對比的形式對色彩知識和色彩構成進行生動詮釋,不僅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侷限,還豐富了教學內容。教師利用多媒體手段對優秀的色彩作品進行展現,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場地式展出模式,能使學生更好地對作品進行欣賞,加強了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對色彩的理解。

2.加強學生對色彩的認識

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色彩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色彩是作品的靈魂,是作品情感的由衷體現。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加強學生對色彩的認識,只有學生充分掌握了色彩的運用,教師的色彩教學才能算成功。在色彩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求學生掌握色彩基礎知識,然後讓學生掌握觀察方法。教師先給予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寫生對象的固有色和環境色,然後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感受進行創作。教師進行色彩教學之後,學生對色彩知識有一定的瞭解和掌握,就會明白色彩產生的效果。這樣,學生在學習完色彩課程之後,可以靈活運用色彩,在創作作品時,可以運用生動的色彩將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3.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作品的欣賞

部分高職教師在色彩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是重視對課本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以這種教學方式教出來的學生,在創作時往往缺乏創新意識。一幅優秀作品的創作,不僅僅體現在熟練的繪畫技術上,更體現在作品深刻的內涵意義上。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熟練的技術而忽視作品的內涵,那麼學生創作出來的作品就會千篇一律。教師應當經常組織學生欣賞一些大畫家的作品,瞭解其色彩搭配運用的方法。學生在欣賞作品時,最先關注的便是作品的色彩,可見色彩的表達在作品當中的重要性。學生在欣賞作品時要加強對色彩的認知,借鑑和學習別人的色彩運用方法,這對於學生對色彩的學習具有促進作用。

結語

美術不僅僅是一門藝術學科,更是學生情感內涵的體現。色彩教學在高職美術教育過程中佔據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教師應當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秉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理念,處理好高職色彩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讓高職美術教育更加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祥。談高職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xx(10).

[2]王洪宇。淺談高職美術色彩教學。考試與評價,20xx(12).

[3]柳清。如何在設計教學中加強色彩構成的重要性。藝術與設計(理論),20xx(5).

教學研究論文 篇二

1.課內實踐教學多元化

1.1“任務驅動”教學方式

對於該課程,課內實踐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採用“任務驅動”的方式可以較好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任務驅動”指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教師的幫助下,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為中心來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通過任務的進程獲得成就感,可以較大地激發他們的積極性,逐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該門課內實踐教學結合任務驅動的方式,已經採用的是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某個IT領域技術方向,運用文獻檢索方法,自行查找英文文獻並閲讀翻譯,在課堂上用英文對其作報告,並製作英文PPT加以展示,並添加現場提問的環節,培養學生用英文進行學術答辯的能力。通過在課堂上使用這種實踐方式,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2其他多元化的任務方式

除了培養學生英文文獻檢索、學術報告的能力之外,應用型本科IT專業學生是未來IT行業的建設者之一,該課內實踐教學還要考慮市場需求的因素。在IT行業中,企業對員工專業英語能力的需求是必要且多樣化的;如測試、編碼等初級職位員工只需要閲讀用户界面、操作説明等英文文獻的能力;而對於技術研究等中級職位,不僅需要閲讀能力還要求掌握一定的翻譯技能、回覆英文郵件等;在更高級別的工作如訂單簽訂、項目談判等事務中,則需要具備聽、説、讀、寫、譯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在今後的實踐教學中,計劃添加多樣的任務方式,如設計一些具有很強實踐性和實操性的活動,全方位訓練和提高學生面向行業、企業崗位需求、在真實工作環境中的英語交際能力、應用能力和學習能力。比如訓練學生英文簡歷的撰寫,再設計情景對話,讓學生分小組扮演IT公司面試官和應聘者角色,對職場招聘進行場景模擬,學習和應用計算機英語知識和口語表達能力。不僅如此,在工程實踐中,軟件企業開發人員常常需要編寫英文版本的軟件需求文檔和用户指南,因此還可以考慮與軟件工程的課程老師合作,在學生進行課程設計時編寫英文版本的軟件需求規格説明書。

1.3靈活佈置作業

作業也是實踐教學的重要補充,對於作業一定要佈置一些實用有意義的內容,這樣學生才會主動而非被迫地去做;關於這方面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積累的學習和工作經歷。比如根據筆者學生時期的應聘經驗,可以告訴學生大中型IT公司的軟件開發職位招聘的筆試題很重視動態內存方面的內容,有相當比例該方面的試題,也具有一定難度,而很多中文教材關於此方面的內容往往講解的不夠詳實,而英文教材文獻六的“PointersandDynamicMemory”這一節對動態內存的思想介紹的較清晰,通過此類方法抓住學生的心理,吸引學生主動地去學習,這樣不僅訓練了計算機英語,又提升了學生應聘的競爭力。此外,一定要讓學生體會到利用網絡資源來促進學習和交流的重要性。可以鼓勵學生登陸各大著名IT外企的網站,上面會經常地提供其新技術和新產品宣傳的英文視頻和動畫。這類視頻短片直觀而形象,學生不但學習了新技術和新詞彙,同時還鍛鍊了聽説能力,學習興趣也會大大提高。還可以引導學生平時多關注外企網站上的招聘廣告,本專業領域的產品説明書等,上面有大量描述本專業技術的計算機英語,這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2結語

該文分析了計算機英語課內實踐教學對於IT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性,並結合該研究者本身的經驗體會,探討了一些關於該課程的課內實踐教學方式,通過在教學實踐中使用這些方式,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計算機英語是專業課和英語課的有機結合,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課內實踐教學應合理採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多元化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專業英語聽、説、讀、寫等水平,培養綜合素質,從而提高了就業競爭力,才能真正發揮該課程的作用。

教學研究論文 篇三

《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大綱》指出:“公共藝術課程是以學生參與藝術學習、賞析藝術作品、實踐藝術活動為主要手段和方法的。”賞析藝術作品能夠拓展視野、豐富知識、促進學生個人審美觀的形成。如果説實踐藝術活動代表“動”,那麼賞析藝術作品相對地代表“靜”。我校大部分學生不願意聽理論型美術課,或反映課堂體驗不愉快,如何解決這一現象,是教師進行賞析藝術作品教學時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1.賞析藝術作品課是否等於浪費時間。學生以否定課程或自我否定為前提,是開展賞析藝術作品教學活動遇到的首要問題。我校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和中小型鄉鎮,受家庭和周邊環境等因素影響,許多非工美專業學生為了今後順利參加工作,以成為企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為首要目標,認為美術課可有可無。同時,一部分學生過去接受的美術教育較少,認為自己沒有美術細胞,天生和美術絕緣,賞析藝術作品就是對牛彈琴。越是沒有深刻體驗過賞析藝術作品帶來的精神震撼和愉悦,學生越是懷疑自己對藝術的感知及鑑賞能力。長此以往,將來他們走上社會和他人交流涉及藝術相關內容時很可能會有自卑情緒。

2.忙於聽講的賞析藝術作品教學。賞析藝術作品教學被不少學生稱為“不畫畫的美術課”。學生認為自己什麼都不用做,只要聽課即可。通過學校定期抽選學生進行的教學質量反饋和測評結果,可以發現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講解所佔比例過重。賞析藝術作品一般是針對課本中某張作品圖片,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分析作品名字含義、時代背景、作者簡介、作品在美術史上的地位和意義,再結合專業美術知識分析用色、構圖、設計等全方位多角度地賞析一件藝術作品,從而引申至精神層面,達到以美育人,提高修養的目的。如此全套賞析包含了大量的歷史、地理、自然、哲學等學科的知識,不過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前期就被龐大的知識體系打敗,對後續的引申教育已經麻木,無力思考,造成了學生的固有印象———賞析藝術作品就是一個聽講過程。

3.一口氣“喝”四十五分鐘“白開水”。雖然課本中選取的藝術作品都是有代表性的經典佳作,但是不少作品年代背景久遠,採用的技術脱離學生實際生活,趣味性大打折扣。同時,大部分非工美專業的中職學生之所以選擇其他專業,是因為本身對其他專業的興趣遠大於美術。諸多因素讓學生在賞析過程中無法理解作品,更不用談產生共鳴。完全理性、專業地講解賞析藝術作品,既不符合非工美專業學生的興趣方向,也不符合該年齡段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導致學生覺得教學內容食之無味,課堂體驗就像被動地灌白開水。教學過程中各個學科知識的補充、不同藝術作品間的切換,無非是稍微改變了“開水”的温度,有所調節但本質不變,這樣學生課上容易走神。

二、有效的教學對策

1.擺正心態,走出誤區。學習賞析藝術作品並不像部分學生認為的那樣毫無用處,反而益處眾多。不少美術知識當下看着似乎沒有用處,其實是存在生活的細節中而沒有被人意識到。教師應先向學生説明美的應用無處不在,包括衣食住行等遍佈現實生活和虛擬網絡的各個角落。繪製黑板報、拍攝攝影作品、設計網頁、設計公司VI形象等,這些都需要用到美術知識,而賞析藝術作品是掌握美術知識的必要途徑。教師可以以此來説服學生擺正心態,端正學習態度。部分學生表示自己沒有美術細胞,這是一個自我認識誤區。美的感受源自視覺,是人人都能感覺到的。擺事實講道理,教師可藉由學生覺得校服不美於是普遍不喜歡穿校服,來展開説明對服裝的選擇這一小事上體現着每個人對美的感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服飾進行分析,對好的部分加以肯定,給予鼓勵,增加學生對賞析行為的親近感。

2.內容有取捨,增加互動性。賞析藝術作品時,面對課本中大量範例和涉及各個學科的海量知識點,教師需要有所取捨,不用面面俱到。處處重點等於沒有重點。每個例子都按重複步驟賞析,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感。比如,賞析西方印象派繪畫時課本有三個範例,可以採取以下方法進行教學:範例一系統地詳細分析、範例二簡略分析同時加入涉及該範例的短視頻觀賞、範例三採用問題引導教學法,讓學生參與進來,打破全程教師説、學生聽的局面。審美是相對自由的,公共藝術美術課不是培養學生流水線式的審美,而是在學生固有的個人審美的基礎上,往積極的方向引導,使學生健康成長。使用問題引導教學法可以讓學生針對教師設置的問題,自主地思考,根據已學的系統全套分析方法,舉一反三,學會賞析的方法,思考後得出自己的結論。在問題的設置上,教師不要設置完全開放式的問題,如:關於這幅圖你有什麼看法?這樣的問題易造成課堂冷場。

3.挖掘教材魅力,提升課堂趣味。非工美專業的學生對藝術作品的關注點和工美專業學生不同,比較隨性。如:對畫面角落的奔跑的動物、架子上的一塊豬肉、牆上的一個花紋等次要瑣碎的部分給予大量關注。這樣欣賞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和正統主流賞析切入點不同。專業美術賞析或許會分析畫面構圖、色彩情感,然後引申展開,但學生可能更關注配角人物的一個表情。只要學生肯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切入點稍微另闢蹊徑也沒有關係。教師不能光説自己想説的,也要兼顧學生想聽的,挖掘教材中學生可能感興趣的部分,要制定多種方案,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切入點和話題做出相應調整。如果能在課堂導入環節引起學生興趣,就能激發其學習慾望讓後續教學順利進行。在兼顧講解課本知識點的情況下,教師可添加與時俱進的學生喜歡的例子,讓課堂成為“一包刺激的跳跳糖”。只有解開學生牴觸學習的心結,才能讓學生積極、自願、快樂地學習。教師也要不斷反思,改進現有教學方法,才能讓賞析藝術作品教學發揮更大作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逐步實現以美養德、以美啟智、以美育人,使學生未來人生更美好。

教學研究論文 篇四

論文關鍵詞:會計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

論文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學校在工學結合方面承擔着不同的職能,發揮着不同的作用,只有兩方的有機結合,才能將高職職業教育推向前進。

1 學校、企業在會計職業教育中的職能和作用

就會計職業教育而言,會計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學校、企業、政府在會計職業教育中承擔着不同的使命。簡要分析如下:

1.1學校做什麼

(1)培養會計後備人才。這是學校會計教育的主要任務。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近幾年來,會計改革日新月異,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帶來了會計人才的推陳出新,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高素質會計人才,成為學校的主要使命。

(2)為企業提供諮詢服務。不同的企業需要不同的會計架構、會計制度設計,會計運行機制也各不相同,為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學校利用人力資源優勢,為企業提供會計諮詢服務。學校可專門成立會計培訓諮詢中心,為企業會計制度設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等方面提供諮詢服務。

(3)創新會計理論,優化會計實務。我國的會計改革還處於探索創新階段,在理論和實務的許多方面還需要優化和創新,學校應按照以教學促科研,以科研助教學的運行機制,責無旁貸的承擔起創新會計理論與實務的責任。特別目前處於新會計準則實施階段,有許多問題暴露出來,需要對新會計準則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研,提出改進建議。

1.2 企業做什麼

(1)參與學校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從專業設置到專業發展,從課程設置到課程建設,企業都應參與其中。學校的學生是企業未來的員工,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規格與企業發展休慼相關。面對社會崗位羣設置專業,基於工作過程開發課程,都離不開企業的指導和支持。

(2)參與學校教學過程。按照教育部16號文件精神,學校要大量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會計工作是一項規範、嚴謹、精密的工作,沒有親身經歷,難以勝任實踐教學任務。要實現學校與企業人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學校聘請企業界有實踐工作經驗的會計人員走進課堂,做學生的實踐指導教師。

(3)接受並指導學生專業實習。學生在學校接受的是理論學習和會計模擬實習,與企業會計實踐尚存在差距,根據學校教學計劃要求,學生在畢業前要進行為期半年帶一年的企業頂崗實習,這就需要企業為學生實習提供必要的條件。會計崗位的特殊性使學生頂崗實習存在供需雙方難以融合的矛盾:許多企業不願接受學生直接參與會計核算工作,而學校希望企業單位安排有經驗的會計師指導學生會計實習工作,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得到鍛鍊的提高。要解決這個矛盾,政府應有所作為,通過制度保障和鼓勵措施實現供需雙方的融合。

(4)參與學校雙師型師資的培養。職業需要具有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教師應不定期的到企業中進行實踐鍛鍊,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這需要企業提供機會和條件,接納學校的教師並給予指導和支持。

2校企合作是實現教育又好又快的根本之路

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條件包括: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團隊、實驗實訓、教學模式等方面,會計職業教育也不例外,上述條件的有效實現都應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之上。

(1)在專業建設方面:應吸收業內人士參與專業論證和建設,針對社會崗位、職業素養、人才規格開展調查研究,論證專業設置的必要性和發展前景。譬如在會計專業設置時可組織會計主管部門、公司、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財務專家開展論證,並就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會計人員素質構成、會計專業發展前景等方面進行研討,從而為高素質會計人才培養、促進學生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2)在課程建設方面:課程是知識的基本載體,首先,積極組織各級精品課程建設。在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應積極與企業加強聯繫,聘任行業專家擔任主講教師,直接承擔授課任務,並在學生專業見習、頂崗實習等方面給與大力支持和幫助,對於高職院校來講,沒有企事業單位的支持,課程建設將難以取得進展。通過精品課程建設,形成優質的教學資源,為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其次,加強教學改革,根據會計專業特點和會計實務工作流程,在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進行改革,設計教改方案。

(3) 在教學團隊建設方面:教育部教高(20xx)16號文件指出:要增加專業教師中具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同時要大量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逐步加大兼職教師的比例,逐步形成實踐技能課程主要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

(4) 在實訓基地建設方面: 教育部教高(20xx)16號文件中指出: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加強校內實驗室建設。為強化學生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建立會計模擬實驗室、網上會計模擬系統等實現會計教學全程、全真模擬教學,將業務訓練貫穿於日常教學中。學生在學習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審計等課程中,按照學中做的學習要求,以賬簿練習代替書面作業,通過填制真實的憑證、賬簿、報表,邊學邊練,使學生在平日學習中熟練掌握會計實務操作技能,逐步實現學中做、做中學、教學做統一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彭新宇。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原則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20xx,(5).

[2]@徐洪波。探析校企合作共建的雙贏特徵和發展思路[J].交通企業管理,20xx,(2).

教學研究論文 篇五

[摘要]目的探討病例討論教學法在臨牀醫學八年制急救醫學教學中的應用及其效果。方法由教員負責選取臨牀中的實際疑難病例,由於診斷困難造成患者死亡,後期有病理解剖結果明確診斷。將本院29名20xx級的八年制學員每4~5人一個小組進行分組,提前一週開始準備材料,查閲文獻,並做成PPT。彙報時每組指定一名學員上台彙報,然後教員總結,公佈病理檢查結果,點評分析學員分析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結果所有小組利用課餘時間查閲資料,上網搜索文獻,並相互交流討論,上台發言,病史特點的總結方面小組間的差別不大;在診斷上的分歧較大,僅有一組學員列出的診斷完全符合病理檢查結果,但是所有小組的鑑別診斷分析較為全面。後期問卷調查反饋結果,所有學員均認為有必要在急救醫學教學中開設病例討論,有27名(93%)的學生認為病例討論課比傳統大班課的收穫要大。結論病例討論教學法明顯激發學員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提高學員的臨牀判斷思維能力,鍛鍊學員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急診醫學;病例討論;八年制教學

臨牀醫學八年制專業是一種精英教育模式,實行“八年一貫,本碩博融通”的原則。本校自20xx年開始招收八年制臨牀醫學專業學員,教學中既強調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基本醫學素質培養,同時也強調臨牀實踐能力、獨立解決臨牀問題能力的培養。臨牀病例討論教學是一種特殊的PBL教學法,可以激發學員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教學效率;有助於培養學員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本校從20xx年開始,在急救醫學中試行臨牀醫學八年制病例討論教學法,取得了較滿意的教學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本院20xx級八年制學員29名,大學第五年,已完成基礎課程和內科學、外科學等大部分臨牀課程學習。

1.2方法

①病例選擇:由教員負責選取病例,選擇病情危重、診斷難度大、有明確病理結果的病例進行討論,主要來源於曾在本院做過屍體解剖的疑難案例。

②資料準備:選定病例後,教員整理出完整的病史資料,包括患者主訴、現病史、既往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結果、患者整個治療經過和病情演變以及最後的患者搶救經過。

③實施方法:29名學員每4~5人一個小組,提前一週開始準備材料,查閲文獻,並做成PPT。彙報時每組指定一名學員上台彙報,每組限時8分鐘,彙報的內容包括歸納病史特點,診斷和鑑別診斷,治療中存在問題和改進措施。最後,教員總結,公佈病理檢查結果,點評學員分析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

2結果

病例討論充分調動全體學員主動學習的熱情,所有小組利用課餘時間查閲資料,上網搜索文獻,並相互交流討論,完成了PPT的製作,積極上台發言。

2.1病史特點的歸納總結

每個小組都完成了病史特點的總結,小組間的差別不大。

2.2診斷和鑑別診斷

各小組在診斷上的分歧較大,僅有一組學員列出的診斷完全符合病理檢查結果,但是所有小組的鑑別診斷分析較為全面。

2.3教員點評

各組學員都認真準備,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的意識較高,臨牀思維的能力得到了鍛鍊和提高,但是個別同學對臨牀過程中的細節重視不夠,沒能得出正確的診斷。

2.4反饋結果

期末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所有學員均認為有必要在急救醫學教學中開設病例討論,有27名(93%)學員認為病例討論課比傳統大班課的收穫大。

3討論

臨牀病例討論教學是一種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法,可以讓學員在瞭解臨牀診斷與治療過程的同時,主動查閲課本和文獻資料,並逐層分析、深入理解,學習常規技術、新技術、新進展,明顯提升學習效率。具體來説,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激發學員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

醫學課程大部分都是講座式的教育,即由教員講解專科理論知識,學員被動的聽講。由於教員講授的內容大都是課本知識,部分學員認為可以通過課後自己看書來記憶,所以上課時積極性明顯不高。而在病例討論過程中,選取的病例是臨牀中的實際案例,大都是疑難病例,由於診斷困難造成患者死亡,後期有病理解剖結果明確診斷結果。由於疑難所以學員的好奇心和積極性被激發出來,主動去查閲文獻,並且相互分析討論,這樣的學習過程既可以深刻掌握疾病的相關基礎知識,也可以擴展前沿知識,瞭解該病例相關的一些國內外研究進展。有學者在醫學生中做過有關病例討論的問卷調查,發現全部學生贊成病例討論的教學方法,並且有98%以上的學員認為有較大收穫,主要體現在有助於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並且對疾病的認識增強了[1]。也有學者做過對照研究,發現臨牀病例討論教學法可以明顯提高學員的考試成績[2]。

3.2提高學員的臨牀判斷思維能力

臨牀判斷思維能力的培養是臨牀醫師成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只有對病情做出準確的診斷,才能夠對症下藥,使患者得到合理的治療,而一個診斷的正確與否,取決於是否有正確的臨牀判斷思維能力。八年制學員由於其培養時間相對緊湊,臨牀實習時間有限,在獨立接診患者時,面對大量的臨牀信息,容易出現主次不分、忽視重要細節等情況,造成診斷困難。再加上平時依賴帶教教員,很少獨立思考疾病的病因分析和診斷。實施臨牀病例討論,完全脱離對上級醫師的依賴性,完全靠自己去分析總結病史特點,各小組內相互討論分析,促進學員臨牀思維能力的培養,最後老師再結合病例的最終結果剖析學員診斷思路的優缺點,引導啟發良好臨牀思維習慣的養成,學員間也可以相互借鑑,取長補短,有利於臨牀思維能力的提高。

3.3鍛鍊學員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

臨牀醫學八年制的是一種精英教育模式,學員畢業後兩年就可以晉升主治醫師,而醫院對於主治醫師的要求是不僅要完成繁重的醫療工作,還必須承擔教學、科研任務,尤其是在大醫院。並且主治醫師還要負責指導、培養下級醫師的醫療工作。這就要求主治醫師不僅要有嫻熟的診療技術,還要善於表達,會把自己的知識經驗傳授給下級醫師。但是,在八年制學員的授課計劃中,沒有專門設置培養訓練授課方法技巧的課程。在臨牀病例討論過程中,學員的角色發生轉變,從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準備PPT,並上台演講表達自己的觀點,從一定程度上培養主動講授的習慣,鍛鍊語言表達能力。病例討論教學法為學員以後走上講台提供很好的鍛鍊機會。

【參考文獻】

[1]王小莉.病例討論法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南方醫學教育,20xx(4):34-35.

[2]蕭劍彬,林少芒,艾文佳,等.臨牀病例討論的PBL教學法在普通外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xx,6(2):91-9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d84wp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