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國小體育教學論文(新版多篇)

國小體育教學論文(新版多篇)

國小體育教學論文(新版多篇)

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篇一

摘要:教學質量在不斷地實施變革中得以提高,學生能夠在實施的過程中真正地體驗到不同的學習感受,在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

關鍵詞:興趣、時效、科學、提高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變教學模式,提高整體的課堂效率,是所有教師面臨的一個課題。想要更好地利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只有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和思路,針對不同的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實施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整體的效率。

一、改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皮亞傑曾説:“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要獲得科學文化知識,首先就要對學習充滿興趣,沒有興趣,學生不僅會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而且學習效率也不會高。成長中的學生需要教師更多、更貼近他們思維的引導。作為教師的我們面對學生時要不斷地調整教學思維、教學策略,讓學生用一種期盼的心情來面對學習,擁有渴望獲得知識的慾望。

(2)如何能培養興趣。①簡單新鮮討人喜歡。在體育實踐課中,筆者觀察到,往往在教授簡單而又新鮮的教學內容的時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參與度也是非常的積極,而相對單一或是內容重複的課堂教學時,學生學習的效果明顯下降。是教材內容不符合學生年段嗎?還是教材的單一讓學生覺得枯燥而提不起興趣呢?筆者認為都不是,更多的原因主要還是出自教師自身。主要原因在於教師還沒能很好地深入教材,鑽研教材,利用教材,沒有很好地採用師生換位思考,沒有制定出符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最終導致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沒有對此類教材產生興趣。比方説30M加速跑的課程,內容相對的單一,學生在剛剛練習的時候也能很積極的參與,尤其是班級中那些身體素質相對好的同學,可是在重複地練習幾次以後,由於跑的項目存在一定的強度,但學生感到疲勞的時候,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就會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累、沒意思、乏味,很多的表情和話語就會隨之而來。②增加趣味回味無窮。改變一下教學方式來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是很有必要的。在低年級體育課堂上,我們可以利用遊戲和教材進行有機結合來解決這樣的問題--50M迎面接力,30M過障礙,20M倒退正跑等等,把教材有效地和遊戲融合到一塊,進行合理分組,不僅分散學生對單一教材的側重練習,也避免了那種教師不斷講解,學生不斷重複練習的生硬學習場面,反而讓學生在遊戲的過程中找到了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同時更好地把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輕鬆地化解到遊戲中。學生非常樂於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教師也能夠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遊戲教學法帶給自己的快樂。體育課上的遊戲教學法不僅營造了輕鬆學習體育的氛圍,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教師,體育課都成了和樂共進,和諧發展的課堂。

二、提高教師自我學習的興趣

體育課,主要就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促進身體素質,提高課堂質量,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作為體育教師就是要針對學生的學不斷地想辦法讓體育課堂教學更加有活力,更加能吸引學生。平時的體育教學中,有的教師在課堂中只注重機械地講解演示,反覆強調練習要求,不斷地糾錯提高……雖然也能完成教學任務,但是教學效果卻不一定會很好。長此以往,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教師在工作中形成一個定式--老師講,學生聽;老師要求,學生練習;學生出現錯誤,老師幫助改正。試想一下,如此循環上課,不僅會讓學生對此類課程提不起興趣,教師同樣會感到乏味、疲憊。那能不能換一種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呢?筆者在給學生上耐久跑課的時候深有體會,那就是一定要提高師生對體育課的興趣。

(1)深入理解教學內容。“要想給學生一勺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教師只有對教材有很深的體會和領悟,才可能在教學設計上有所創新,有所突破。教師對教材感興趣,有了興趣作支撐,教師才會進一步對教學內容不斷地去琢磨,不斷地去思考,到底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是最簡便的,最適用的?怎麼樣的講解才是最清晰的?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並樂在其中?只有經過思考的教學設計才能擺脱千人一面的刻板教學模式,只有融入教師智慧的教學設計才能輕鬆地突破教材重點難點。

(2)樹立教學相長思想。如在體操的跪跳起教學中,從地上往墊子上跪跳的時候,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出現了膽怯,時間把握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前後的距離掌握不好等原因,不能達到連貫、自然及團結協作的要求。出現這種情況,有的體育老師就會從理論上不斷地去強調跳法和技巧,但學生的學習效果卻不怎麼好。教師能不能改變一下方法,那就是:參與其中,感同身受,仔細琢磨。在與學生一起練習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在尋找更好的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在練習的過程中體會學生的感受,發現問題的所在,才能讓教師針對教材難點有的放矢地去解決問題。通過與學生一起練習,教師還找回了兒時學習的樂趣,因為有教師的參與,學生也跳得更起勁了。同時也正因為師生一起練習,在課堂中不僅僅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和要求,同時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對教師也有了要求和評價,這樣,師生互動學習、教學相長的學習局面形成,無形當中,就加強了教師對此類教材的體會和理解。經過幾天的共同學習,師生一同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反思,不斷地改變教與學的方式和方法,這不僅僅讓教師對教學內容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同時也是在不由自主地去認真地體會和琢磨,實踐出真知,最終筆者確定了跪跳起的四字的練習方法--“上擺下起”。

(3)拓展教材補充教學。教材的拓展是課堂教學的十分重要的補充,可以將學生的視野從課內轉向課外,將學生的思維層次引向更深處。體育課的教材與拓展注重的是學生在已經學會的基礎得到發揮和運用,這是提高學生自主合作,團結協作,創新探究等能力的最好展示平台。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體現主體地位,獨特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這將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和興趣。例如:教師在上“8”字跳長繩課的時候,當學生學會以後,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隨着練習時間的延長而出現減弱,而這時就需要教師利用教材的特點,在學會的基礎上來增加教材的難度,拓展學生的視野來改變一下跳長繩的方法。

(4)教材擴展適應學生。教材的拓展延伸就是把適合學生的,學生學過的而且喜歡的教材拓展的部分適當地結合在課堂教學內容中。一般來説拓展部分都是學生最為喜歡的的教學部分,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教材,而不是把有些教材一學而過,為教而教,為學而學,不僅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而且對學生學過的知識和技能也不能得到更大的鞏固和發揮,反之,有效的利用,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好的完善和豐富課堂內容,細化教學環節,調節學生學習的情緒,而且對教學以及學生的發展都是非常有益處。

(5)延續擴展導入課堂。拓展教材的延續可作為為課堂的有效導入,也可作為課堂的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三者可靈活互換,巧妙運用其中,不僅能夠改變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更多的會讓教師對工作更加細化和謹慎,能夠更深入地瞭解學生課堂的需求、心理需求,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主動積極性。同時也會讓教師利用一切手段和方法來改變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師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提高互動性,不斷地提高教與學的轉換,很好地完成課堂的目標。同時也會促使學生在基本教材的學習上變得更為仔細和認真,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本身在運用的過程中才會掌握得更為深入,才能為此提高和改變練習的方式和方法,通過這樣的嘗試,最終能夠達到輕鬆、熟練、自然地克服困難,最後獲得成功的喜悦。

教師只有不斷地完善和充實自我,深入地挖掘教材,不斷地鑽研教育教學方法,改變固有的教學思路,才能讓課堂教學藝術得以昇華。參照以往教學,採用以上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積極性和參與度,其整體學習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課堂質量提升明顯。體育教學就該給於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實施更多的變革和創新,才能真正提高時效。

參考文獻:

[1]鍾啟泉,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20xx。

[2]陽學輝,國小生心理特點分析及國小體育教學方法改進,科教文匯(上旬刊),20xx(10)

[3]張延堂,淺談中學體育課興趣的培養,體育科學,20xx,21(2)

[4]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篇二

一、前言

德育教育是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覺悟與認識,陶冶道德情操,樹立道德觀念,培養道德品質,鍛鍊道德意志,進而養成道德習慣。因此在國小體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本身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可以全面發展,讓學生成為有理想、有紀律和有知識的社會主義新人。體育教學過程要想落實德育教育,首先,把提高學生學習德育教育知識轉移到自我判斷、自我教育和自我選擇等道德能力的培養上,絕對不能盲目的對學生進行道德評價,要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其次,實現德育教育向民主性轉變,通過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民主、平等的合作與交流,引導向學生進行自我批評、自我教育,培養自我的道德行為選擇能力、道德判斷能力、提升對不良影響的免疫。有這樣才能使得體育教育的德育教育由原來的理論教育上升到實踐教育,也就是通過學生自己親身參與實踐,讓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健康的生活。養成自育能力,對學生將來進入社會及適應社會變化有很大益處。在國小的體育教學中貫徹德育教育是必須的,同時還應必須做到以學生為本,做到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尊重學生身心發展,把開展德育教育與體育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爭取把德育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

二、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

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從實際出發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滲透德育教育。要想做到這點,教師必須把握有利時機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以下是具體途徑和方法:

(一)通過教師本人的儀表及言行進行德育教育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作為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言談文明,舉止大方,思路邏輯性強,幽默風趣,做到講解清楚、言行一致、示範規範,進而通過教師的儀表感染學生,並給學生留下一個良好的師表形象。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薰陶,從而達到老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先做到,通過自身的言語來影響學生,並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激勵學生,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所以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應該做到:(1)語言,授課時使用普通話,言談文明;(2)儀表,穿衣要適合體育教學特點,要精神抖擻;(3)示範,動作要正確;(4)板書,既要字跡工整,又要注意格式是否正確;(5)行為,舉止要大方、得體;(6)環境,體育教具應擺放在設計好的合理的場地。所以教師應嚴於律己,在教學過程不怕吃苦,不怕累,做到老師先做,帶動學生養成自我教育的良好習慣,用實際行動激勵學生,使得對學生的教育達到德育教育。

(二)結合教材本身特點進行德育教育

在教學過程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就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關鍵。就拿體育教育來説,讓學生正確的認識體育課教學的目的。體育教育主要就是實踐運動,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具體教材內容,通過教學計劃和目的讓學生全面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克服學生的怕吃苦、緊張、怕做不好的心理,多激勵學生,讓他們充滿信心的去完成鍛鍊,同時也能磨練他們的意志。體育教育是為讓學生積極鍛鍊身體是為實現四化建設和實現新時期任務做貢獻為目的。在教學過程採用科學的教育方式是為了讓學生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在不同的條件下自我鍛鍊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熱愛鍛鍊的好習慣。

(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和關心學生,這既是德育教育的手段,又是老師品德高尚的表現,同時也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巨大力量。對於那些組織紀律差、體育能力差,不重視體育學習的學生,教師不能使用諷刺的語言刺激他們、否定他們,應該給予幫助和耐心教育,同時為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鍛鍊自己。比如,在每節課總結和點評時,不但要表揚表現較好的學生,還應該激勵完成不是很好的學生,點評這類學生某一環節的進步,和其他學生一起鼓勵他們、肯定他們的進步。這樣做還有利於增加學生之間的集體感,同時也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教師在關心學生的同時也應該對他們要求嚴格,尤其是體育運動能力較強的骨幹,應當從嚴要求,對於他們的任何錯誤不能袒護。所謂“嚴師出高徒”,嚴格的督促使得學生產生積極的心態,提高學習的動力,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接受德育教育。

(四)構建新型的評價機制

從心裏學的角度考慮,讚美之詞可使表現一般的、喪失信心的、感覺失敗的孩子積極上進,重拾自信。所以在教學的過程老師應多多表揚和鼓勵學生。時時刻刻注意學生的發光環節,並用適當的語言表揚和鼓勵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角度出發,對於學生的進步表示肯定和讚揚,使得學生更有自信心。正確引導他們自覺主動的學習意識,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和榮譽感。一味的讚美,最後變的毫無意義。所以選擇正確的批評方法非常有用。但是,在批評學生時要注意,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能用粗暴的語言,不能因某學生的一個錯誤否定孩子的一生。不正確的批評方法,不僅可能毀滅孩子的學習興趣,也會阻礙學校德育教育的目的。所以,可以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先對學生的優點進行表揚,再對學生的缺點進行批評,這樣學生在接受批評後肯定會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不足,積極改正自己的缺點。從學生心理特點對學生進行體育教育,需要教師機智的把讚美和批評運用恰當,才能把德育教育引領到健康的發展方向。

三、結語

在體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不僅是學校改革的方向,也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所以每個教育體系在重視體育教育的同時,還應該重要德育教育。要想給予學生更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師首先要具有一個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注重言傳身教。注重自己的儀表,以身立教,以良好的教學態度認真對待工作,通過自身潛移默化的去薰陶學生,達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德育教育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並發展起來的。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德育教育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高尚品德;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獨立能力和積極上進的拼搏精神;從而讓學生養成不服輸的良好心理素質。所以多多參加體育鍛煉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還可以培養學生自覺鍛鍊身體和獨立創造能力的好習慣,進而推動德育教育更好發展。

作者:韋亮亮

單位:商丘市外國語實驗國小

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篇三

田徑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小生喜愛的項目之一。體育教師需要在分析國小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創新田徑教學方式,引入趣味性的田徑教學方法,以此提高國小體育教學的效率。

一、趣味田徑遵循的具體原則

教師在進行趣味田徑教學時需要重視該項目的教育價值,並充分發揮其教育價值,在此基礎上保持田徑教學的趣味性。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需要在田徑教學內容上下工夫,充分考慮不同項目的名稱、具體內容和實施的方法規則等,既使田徑教學保持教育性,又充分挖掘田徑教學中的教育價值。當然,趣味田徑教學最主要的點還在於田徑教學的趣味性,教師需要改變傳統以理論為主的教學方式,多在田徑教學過程中增添一些趣味性的遊戲和活動,並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當中,提高田徑教學的吸引力。此外,趣味田徑教學還需要遵循目的性的教學原則,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明確教學的目的以及學生學習的目的,不能為了教而教,也不能使學生為了學而學。在開展田徑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明確田徑學習的目的,在結合國小生生活實際的前提下強化學生的訓練,進而達到田徑教學的預期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還需要遵循安全性原則,做好安全防護措施,既要考慮田徑教學場地的安全,又要考慮動作的安全,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開展趣味性教學。

二、創新趣味田徑的具體方法

(一)變通法。變通法主要指改變學生在田徑訓練過程中經常使用的學習用具,需要經過的運動線路,以及所接受的學習內容等方面,以此促使教學手段呈現出多樣化。一般來講,學生在田徑訓練過程中運用到的學習用具主要有計時器、護膝等;主要的跑步路線為橢圓形操場,每一圈大致為400米。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的田徑運動是一項重複性的運動,這樣往往抑制了學生參與田徑訓練的興趣。所以,教師可以採取變通法,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將一般的直線路徑改變通為蛇形、波浪形、螺旋形等形狀的路線,還可以將常規的向前跑轉變為後退跑。通過變通法讓學生嘗試不同的跑步路線,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又能提高教學效果,一舉兩得。

(二)模仿法。許多體育運動都是從自然和生活中演變而來的,這些體育運動貼合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很容易被學生接受。但是受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很多體育運動不能被應用到日常教學活動中,不能被學生所熟知。因此,在趣味性田徑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在田徑運動的基礎上,通過模仿建立一個更具有創新性、更加全面的練習方法。例如推小車、鴨子學步、飛撲等。這些練習方法根植於生活,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然,教師在學生嘗試這些練習動作的同時,還需要通過分析與提取,重組田徑的一些項目,使田徑課程中的活動更加具有趣味性,如蛙跳等。這樣,使原本枯燥的動作練習因模仿而變得形象化、生動化,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濃厚。

(三)興趣法。創新趣味性田徑教學方法需要體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考慮國小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關注點,用新型的教學方式激發國小生投身田徑教學的興趣和熱情。國小生只有在興趣的基礎上,才能主動探究有關田徑的理論知識,也只有在興趣的基礎上才會主動投身到田徑教學活動中。因此,教師需要突出田徑教學中的趣味性,例如用新型的趣味跑代替傳統的跑步形式或習慣動作等。體育教師應創造出更加新穎、豐富的鍛鍊形式,還可以適當採誇張的教學用具,用生動形象富有誇張化的道具吸引國小生的注意力,增加娛樂因素。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參與田徑活動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收穫知識、感受快樂。

(四)故事背景法。教師為了提高趣味性田徑教學的效果,可採用一些喜聞樂見的故事、民俗、傳統文化背景等,將不同的田徑運動融入到故事當中,豐富其教學內容,並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走、跑、跳、投等練習活動時,可為學生的這些練習活動賦予故事化的情節,如“智過火焰山”“越過封鎖線”等,這些情節既豐富多樣,又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需求有選擇、合理地插入故事,幫助學生將一些枯燥訓練動作形象化、生動化,從而提高田徑教學的效率。

作者:李佔山 單位:乾安縣贊字鄉中心校

第八篇:國小體育趣味教學探討

學校體育教學內容包括:田徑、體操、球類、武術等;對提高學生身體各方面素質、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鍛鍊學生克服困難、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有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學生對體育運動有濃厚的興趣,培養和利用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併合理地運用到教學中,會給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激發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

體育活動可以幫助提高心肺功能促進骨骼肌的健康,但胖學生越不喜歡體育課,因為上體育課要消耗大量的體力,胖學生越覺得上體育課累。如何讓體育課變得更有趣,讓學生愛上體育,是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問題。兒童的心理特點是愛玩、好奇心強,但是忍耐性差,特別是傳統的以“跑、跳、投”競技體育為內容的教學模式,枯燥無味,使學生對體育課產生牴觸。所以我們應該不斷地變換鍛鍊方法和內容,和學生一起活動,用兒童理解的言語和他們交談,設計既有參與性又有樂趣的活動,讓他們體驗到運動的快樂。可以充分運用新器材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購置些價廉物美的小型運動器材,比如“呼啦圈”、“溜溜球”等,和學生一起玩,既可以豐富運動內容,又可以進一步激發胖學生參加運動的熱情。除此以外,還可以經常變換練習方法,使孩子對運動產生強烈的興趣。比如可以將跑步練習變成行進間高抬腿跑、變速跑、追逐跑或是計時跑等,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學習多種鍛鍊方法,又能調動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

二、選好遊戲教材,安排適量運動

根據陰雨天的教學需要,要把握好室內遊戲教材,以發展學生智力為主,如:“打電報”、“看誰算得快”等遊戲。一堂體育課的教材,要與其他各項教材之間搭配合理,注意教材本身的負荷量,在本課中要適當。組織遊戲時應以最短的時間合理調整隊伍,根據內容的不同,對每組人數要進行適當的調整。如發現學生疲勞,流汗過多等現象要及時調整,同時老師也要一同參加遊戲,以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不能站在旁邊當旁觀者。根據學生的身心發育和生理特點,選擇適宜的運動負荷量的遊戲。在生理方面國小生的骨鈣化尚未完成,骨硬度低,彈性較大,關節面軟骨較厚,關節囊韌性大,關節具有較大的伸展性和靈活性,但支撐性較差。根據以上特徵,在遊戲活動中,應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姿勢加強兩側的對應練習。同時也應避免負荷過大的或靜止性的力量練習,防止骨化提前或引起骨膜炎。

三、轉換角色,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

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只是在教師的命令下按照教師的意願進行學習。這種無視學生特點的教學觀念壓抑了學生的個性,使得學生對體育學習與活動失去了興趣,不利於學生知識體系的主動構建,導致學生在體育學習與活動中感受到只有命令與強制,只是在機械地執行教師的教學計劃,絲毫體驗不到參與體育學習與活動的樂趣,自然也就失去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學功能。因此,要將趣味教學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順應新課改的要求,實現角色轉換,即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體育學習的主體、活動的主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以挖掘,積極主動地投入體育學習與活動,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身心得以舒展,從而實現預期的教育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以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為宗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四、加強思想教育,啟發思維能力

遊戲的特點之一是思想性很強,因比思想教育應貫徹遊戲始終。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曾説:“兒童必須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由此可以看出,國小課程應關注學生的生活,積極利用周圍環境和社區資源,關注課程各領域的有機整合,促進學生整體、和諧、主動、健康地發展。國小課程生活化、遊戲化的提出,使我們在如何整合課程資源、整合各領域的最佳途徑和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實踐,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注意對學生智力的培養。如教學《衝過火刀網》遊戲時,啟發學生想一想,怎樣投中活動目標,怎樣躲避投來的球?這些應變活動,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智力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五、遊戲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

克魯普斯卡婭説:“對於兒童來説,遊戲是學習,遊戲是勞動,遊戲是重要的教育方式。”遊戲深受國小生的喜愛。在教學中我將學生所喜愛的遊戲引入體育教學中,將枯燥的動作要領與技術的講解與生動的遊戲相結合,將單調的動作訓練與遊戲相結合,這樣的設計真正實現了寓教於樂,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現行的國小體育教材注重體育學習的遊戲性與活動性,這便於我們實施體育遊戲教學。通過體育遊戲教學實現了教學的趣味性、娛樂性、學習性與集體性,可以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疲勞,使學生帶着輕鬆愉悦的心態參與遊戲,在不自覺中進入體育學習與活動的最佳狀態。如徒手操,即第二套《國小生廣播操》,其特點是操節多、節拍多、變化多,節奏鮮明,富有韻律感和表現力。因此在教學時,我在學生間開展比一比、賽一賽的遊戲活動,看哪位學生的動作做得最標準,並讓學生選出做得好的學生指導其他學生,或者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小組間展開比賽。這樣的競技遊戲,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沒有把這當做一項學習任務來完成,而是以參加遊戲、玩遊戲的愉悦心態參與,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又如上投擲課時,其目的在於讓學生練習肩上揮臂投擲動作,可以改變教材的投擲訓練。我設計了投擲“紙飛機”的遊戲,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當學生掌握基本的動作要領後,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使得個人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競爭,這樣既讓學生在遊戲中掌握了基本的動作要領,又培養了學生的團結意識與競爭能力。國小體育教學不僅要順利實現教學目標,還要提高學生整體的身體綜合素質。重視體育的趣味性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每一個體育教師應當不斷追求的目標,也是國小基礎教育中重要的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李然。國小體育課堂情景教學有效性探究[J].新課程(國小),20xx(12).

[2]徐珺。讓體育遊戲激活國小體育課堂[J].新課程學習(下),20xx(02).

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篇四

1國小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途徑

1.1轉變教育思想觀念

按照新課標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之處就是要轉變教育觀念,而課程改革就是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和核心問題。因此,首先,作為教育部門的相關領導和學校領導、教師應該自上而下地轉變教育思想,扭轉重智輕體的教學傾向,真正將德智體美勞貫穿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之中。其次,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應該面對全體學生,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後,應該汲取有關自然主義體育觀的精華,將學生的終生受益與體育效益結合起來,樹立起一種終身體育的觀念。

1.2優化國小體育課程教學內容

首先,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應該以國小生心理和生理特徵為依據,使學生樂意去學、願意去學,從體育課程中得到快樂。第二,更新和充實體育理論課程的內容。比如國小體育教學應該將體育社會人文學、體育保健學等方面的知識放在教學中,讓課程內容設置更加具有實用性,能夠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

1.3增加對國小體育教育經費投入,改善學校的體育硬件設施

新課標下,國小體育教育要順利實施就必須要有物質作為保證,如果沒有良好的設施條件以及工作環境,任何形式的素質教育,任何的新課標改革都很難順利實行。

1.4突出課程設置的實效性和手法的多樣化

首先,新課標下,國小體育教育應該採用能動教學法、程序教學法、發現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其次,學校應該通過課程改革增加課程的開設次數,並且開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課下輔導班,使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以一種最放鬆的心態參與體育鍛煉,使體育鍛煉成為一種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方式而絕非僅僅是教學內容學習的一部分。

1.5構建與新課標相適應的體育測評標準

任何教育制度的改革要貫徹到底,得到良好效果,必須要建立與其相適應的考評制度,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落實改革的初衷,否則,任何的改革措施都將是一種形式化的口號宣傳。

2新課標下國小體育的教學方法改革經驗

2.1新課標下,教師角色轉變

新課標下,對教師的角色定位存在着多種多樣的提法,有人認為,學生是“主角”,而教師則是“配角”,也有人認為,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還有人認為學生是“上帝”,而教師是“商家”。上述對於教師和學生關係的定位實際上反映了其對於“學生主體性”這一教育理念的片面理解。其實,體育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過程,在雙方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起到的是指導和引導的作用,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地使學生在生動的課堂上獲得知識。比如在二年級體育教學中,有關於練習學生合作精神的活動。教師設計以下對話:師:同學們,你們好!大家旅行都去過什麼地方啊?學生回答。師:那麼我們大家一起開火車去一個神奇的地方,好不好。生:好啊。然後給學生介紹遊戲規則,組織學生合作跑。教師在活動結束之後對學生的合作精神予以表揚,並鼓勵學生自己説出在這個過程中是否有人犯規。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是引導者,而且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者,幫助學生獲得積極心態,迎接挑戰。

2.2組織開放式教學

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就是要讓課堂變得有氣氛,有目標。過去的體育教學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強調的是要學生步伐一致,這就大大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揮。在新課標要求下,對於學生健康以及情感要求更加具體化,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儘可能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活躍思想、張揚生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2.3優化教學過程

2.3.1感悟體驗教學法

教學中應該根據國小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善於表現自己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融入小謎語、小新聞、小競賽以及小獎勵等。這樣不僅可以加大國小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同時又能夠使體育教學變得愉快。例如,在對五年級國小生進行跳遠指導的時候,可以引入烏龜賽跑的故事,將這個故事稍加改進,告訴同學賽跑的時候遇到了一條河,以此導入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一種體驗式的教學中獲得樂趣,獲得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一種樂觀愉快的環境中獲得知識。

2.3.2情境教學法

好的氛圍會給人帶來好的心情,因此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夠使學生在情境中獲得情感共鳴,最終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學情境的設置可以結合時事,也可以結合故事,通過一定的實物途徑,幫助學生以情境的方式理解教材內容,從深層次提升其對體育精神的理解。

2.4新課標下,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新課標要求對每個學生的主體能力、學習態度、知識技能、合作精神等都方面進行很合理、全面、公正的評價。由於學生主體性的差異,所以應該建立多層次的評價體系,教師採用隨堂評價、學生互評、自評方式,使教學氛圍融洽。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能夠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的另一層面的意思是學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這樣就能夠通過這樣的形式改進教師的教學。新課標下,教學活動的評價是雙向的,是從師生對立關係轉向統一關係的一個重要環節。

3結語

總而言之,在國小體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僅只是傳授給學生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最為重要的還要通過課程的開展來塑造學生的個性,進而達到對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養成習慣、如何創新,促使學生具有強壯身體的同時,也具有優秀的靈魂。

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篇五

中國小體育教學對於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育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國的農村中國小體育教學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體育教學觀念落後、體育方面的經費不足、教學方式落後、體育師資力量不足都嚴重製約了農村中國小體育教學的發展。必須採取積極的措施,全面提高農村中國小體育教學的質量。

一、加大宣傳力度,轉變體育教學觀念

要不斷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廣大農村地區對體育教學的重視,促進農村中國小體育教學的發展。要讓農村中國小的教育工作者充分認識到體育教學對於中國小生的重要意義,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念。也要讓農村中國小生認識到體育鍛煉對於促進身體發育和身心發展的重要性,提高其參與體育學習的熱情。

二、加大對農村中國小體育方面的投入

要促進農村中國小的體育教學工作,就必須確保一定的資金投入、設備投入等。針對當前很多農村中國小體育設施不完善、師資力量落後的情況,教育部門要加大重視,設置專項資金改善農村中國小的體育設施,確保農村中國小擁有完善的體育設施和體育器材,能夠順利地進行體育教學。

三、培養合格的農村體育教師隊伍

由於各種原因,很多農村中國小體育教師都沒有受到過專業的體育師範教育,其在體育技能和教學水平上與專業的體育教師都有着明顯的差距,難以有效地組織體育教學,既無法在體育課堂上為學生進行規範的動作示範,又無法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來提高體育課堂的效率。要培養一支合格的農村中國小體育教師隊伍,就要對當前的農村中國小體育教師進行定期培訓,不斷提高其專業化程度。在體育課程標準理念、體育項目開發、體育技能提高等方面對農村中國小體育教師進行培訓。另外,也要積極引進年齡較小、綜合素質較高、專業程度較高的體育人才加入到農村中國小體育教師的隊伍中來。

四、開發農村本地的體育資源

農村中國小體育教學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積極利用本地資源進行有特色的體育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的體育課堂。例如,利用農村隨處可見的竹竿來排練竹竿舞,或進行攀爬、跨越障礙訓練。這樣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教學資源,提高農村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解決很多農村中國小體育設施不完善的問題。

總之,我國的農村中國小體育教學還存在很多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農村教育工作者要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充分發揮農村中國小的特色,樹立正確的體育教學觀念,全面推進我國農村中國小體育教學的發展。

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篇六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這句話要求我們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僅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有強健的體魄、飽滿的精氣神、高尚的道德品質等,籃球作為一項全身的、對抗性的運動,對國小生的身體素質、綜合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如何讓國小體育籃球教學發揮真正的作用、採用何種教學方法能提高國小體育籃球的教學效率是我們現在必須要研究的課題。國小體育籃球教學注入遊戲的策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團結意識,而興趣要是最好的老師,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完成國小體育的教學目標,給學生一個強健的體魄。

1國小體育籃球教學注入遊戲的意義

1.1遊戲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國小籃球教學是一個持球、運球、傳球、步伐掌握、投籃等動作重複教授的過程,長期的訓練必然會讓學生感覺到沉悶枯燥。而國小體育籃球遊戲教學法較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具有更多的趣味性和娛樂性,因此,對於活潑好動、精力旺盛的國小生來説,遊戲教學法更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籃球的熱情,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訓練、在遊戲中比賽、在遊戲中成長。

1.2遊戲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對國小生而言,團隊合作是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他們發展的重要保障。籃球是一個團隊的對抗性項目,需要團隊的通力合作。如果國小體育籃球教學只是讓學生進行一系列的籃球技能的訓練,那麼團隊精神的培養計劃肯定會落空。因此,我們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入遊戲,讓一個人的籃球變成一羣人的籃球,合理的設計遊戲,讓學生通過團隊合作完成任務,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1.3遊戲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遊戲教學法在提高國小生身體素質的基礎上,還提高了學生的智力水平。在開展遊戲的過程中,不僅對體能的對抗,更多的體現在智力方面的對抗。學生要想方設法協調團隊通力合作,各盡所能完成遊戲。遊戲過程中對國小生智力的提升是不容小覷的,它可以有效的鍛鍊學生的創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國小體育籃球教學中游戲設計應該注意的問題

在國小體育籃球教學中注入遊戲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遊戲的設計,遊戲的設計是對國小生綜合素質的基本保障,因此,我們在設計遊戲時應該充分考慮遊戲的安全性、趣味性和針對性。一是安全性,安全性是遊戲設計的首要原則,設計的遊戲對抗性不要太強,選擇較温柔又能鍛鍊學生體能的遊戲,在遊戲的過程中,教師要起到監督作用,時刻關注學生的表現及狀態,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傷害;二是趣味性,傳統的教學方法形式比較單一,只是讓學生一味的重複訓練,缺乏趣味性,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不到很好的鍛鍊效果,因此,設計遊戲時要注意遊戲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針對性,設計遊戲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身體素質、興趣愛好等方面設計遊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設計有針對性的遊戲,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熱情,又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設計遊戲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實現安全性、趣味性和針對性的有機結合,起到更好的鍛鍊效果。

3遊戲教學法在國小體育籃球教學中的運用

3.1遊戲法在準備活動中的運用:準備活動是訓練活動之前不可缺少的環節。籃球教學的準備活動是為了克服身體的懶惰型,提高身體的幸福性,避免運動損傷。在準備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引入遊戲,例如交叉跳躍、蛇形奔跑、拔河、跳繩甚至可以在上課前跳段舞蹈或廣播體操等等。這些活動都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的身體積極性,使學生的身體興奮起來,為了更好的進行籃球技能的訓練。因此,教師在準備活動的過程中合理的引入遊戲,並在遊戲的過程中進行一定的調節和控制,使學生達到更好的狀態。

3.2遊戲法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在國小體育籃球教學過程中注入遊戲可改善訓練形式的單一性和乏味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比如,在投籃的訓練過程,我們可以借鑑電玩城中活動籃筐的投籃,設計活動籃筐,讓學生進行投籃,增加投籃的趣味性,這種投籃的升級活動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在趣味性投籃的活動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身心投入籃球的學習活動中。

3.3遊戲法在結束部分的運用:籃球訓練活動讓學生心理和技能等方面進入高度緊張的狀態,身體疲勞,為了讓學生能儘快的從訓練的緊張狀態中解脱出來,消除身體疲勞,我們教師應該在訓練結束後設計必要的趣味性的小遊戲,幫助學生消化學習的內容和消除身體和心理疲勞,讓學生身體和心理輕鬆,恢復元氣,投入下節課的學習中去。

4結束語

在籃球訓練過程中引入體育遊戲,可以增加籃球訓練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掌握更多的籃球技巧,同時還讓學生提高智力水平、培養團隊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成為新時代的“四有”青年。

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篇七

一、運動量的概念

運動量是指,學生在一節固定的體育課中或者一個練習週期中,所要完成的練習任務,運動量包括練習密度、練習次數、練習強度三個層面的意思。這個概念中有兩個主要的定量,一是時間,二是任務的多少。通過情況是,時間越長,運動量就會越大,任務越多運動量也就越大。但這不能證明運動量的大小。所以,在運動量這個概念中所包含的練習密度、練習次數、練習強度這三個因素,才能決定這節課的運動量是不是合適,是大還是小。練習密度決定了在一定時間內練習的頻度,練習的越是頻繁,密度就越大;練習次數也是對運動量的一個可變量,通常情況下,運動的次數越多,運動量就會越大;練習強度是運動量的另一個可變得,運動強度越大,通常認為運動量就會大,反之,運動強度不大,起不到鍛鍊效果,我們認為運動量就會越小。所以,我們在安排一節課的運動量時,要合理的考慮這幾個變量,讓運動量合理。

二、運動量安排的注意事項

1.運動量綜合考慮。運動量的安排並不是隨意的,也不是局部的,而在各種因素都要考慮的基礎上制定的。我們在上體育課之前,要對運動量這一因素進行綜合的設計,各個方面都要儘量考慮周全,進行全盤制定運動量。最先考慮是的所教的對像,不同的不級,不同性別的學生,不同年齡的學生,學生的特點是什麼,他們有沒有一定的運動基礎等等,另外,場地、器材、氣候等這些客觀的因素也要考慮。以上的綜合因素我們有所瞭解,下一步就可以從整體上設計運動量了。第一,練習密度是考慮的第一步,還有學生的與老師的因素。在學生方面,練習時間,與間歇的時間,另外還有糾正錯誤與保護與幫助別人的時間多少。在老師的方面,老師講解用了多少時間,示範用了多少時間等。第二,練習次數是考慮運動量的第二步,主要是從內容的安排了些什麼,安排了多少,安排的什麼內容,還有就是練習這些內容時練習的了多少次等等。第三,要考慮練習的強度,我們對於國小生練習強度來説,也就是運動負荷,有的項目運動強度大,比如跑,有的練習強度比較小,比如投擲等。強度還與完成的距離遠近、時間的長短、項目難易程度等。所以,我們在運動量的安排時,一定要考慮這些細節,從全面的角度來分析安排。

2.運動量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定。一節體育課上,光考慮安排運動量了,老師認為很合適,可是,我們發現,在不同的班級效果不一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有的班級的學習非常喜歡體育課,他們樂於運動,而有的班級整體上不喜歡體育課,體育課上起來總是死氣沉沉的。如果出現這兩種不同的情況,我們給他們的運動量也要做適當的調整。所以説,運動量安排是以學生樂學為基礎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的參與運動,積極的學習,從而起到更好的鍛鍊效果。

3.注意巧妙的安排運動量。我們發現,同樣的運動量在不同的班級卻發生了不同的現象,有的班級很快就完成了,而且學生不覺得累,而有的班級學生既感覺累,又沒有完成任務,那就是老師對學生的組織發生了改變,如果我們運動好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玩中學,那麼,學生就會不覺得累,而是積極的配合老師練習,而且練習時體驗到了快樂,那麼,這樣的運動量安排是科學的。我們可以運動分組練習、競賽練習、情境練習、遊戲練習等方法。

4.安排運動量時要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總體運動量進行了安排,並不一定會不出情況,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與規律,簡單來説就是循序漸進,從易到難的安排內容,並及時對運動量進行合理的調控,使學生能在承受的範圍內進行活動。只有這樣,才能讓運動量更好的落實下去。

5.注意對運動量監控。運動量什麼樣才能合適呢,老師沒有參與到活動中去,對於學生的判斷要有一定的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對運動量科學的掌握,並在適當的時候進行調控。可以用測心率的形式進行,在課前測量一次,這是平靜時的心率。然後每隔十分鐘一次,看期有沒會變化,再就是在學生剛剛完成一項運動時測量,看期是否超過了規律的心律,這樣,就可以從全局知道了學生的所承受能力。總之,運動量的安排,是一個運動的過程,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還要從其他各方面綜合考慮,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合理的運動量,為學生的學學習做好保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jy73m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