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禮儀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禮儀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禮儀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文明禮儀教育論文 篇一

關鍵詞:青馬工程;大學生;禮儀教育

作者簡介:沈慧(1982-),女,湖南長沙人,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講師。(湖南 長沙 410128)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農業大學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5-0242-02

2007年5月15日,啟動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以下簡稱“青馬工程”)。2010年,教育部頒佈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戰略主題等部分闡述了文明禮儀教育相關的精神和要求,這個戰略主題分堅持德育為先、堅持能力為重和堅持全面發展,從不同側面把文明禮儀教育提高到了國家教育戰略層面。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就是要應對這種挑戰,抓好育人的工作,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及現代文明禮儀,在高校中全面開展禮儀教育,傳播禮儀精神及文化,完善大學生人格,實現綜合人文素質的培養。讓大學生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中,求真、向善、愛美、知羞、知恥、知醜,使優良的道德品質真正內化為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追隨者和實踐者,成為一批批既懂禮節又有文化、既學識廣博又踏實肯幹的新一代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以“青馬工程”為平台開展禮儀教育,不僅能為社會培養知書達理、道德高尚的高素質公民,更重要的是能在個人修養、嚴格自律方面發揮榜樣示範作用,為高校開展禮儀教育積累更多經驗,推動高校“青馬工程”不斷邁上新台階。

一、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內涵

1.關於“禮”與“儀”的闡釋

禮儀,是中華傳統美德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孔子説:“不學禮,無以立”,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知書達理,待人以禮,應當是當代大學生的基本素養。大學是學生步入社會的“預熱”機構,國家的將來需要靠他們的聰明才智和道德素質來成就。禮儀教育能夠淨化大學生的心靈、幫助他們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塑造大學生的良好形象、最終促進他們的社會化,使他們成為能夠為黨、為國家傾力奮鬥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禮”在字典上的解釋是:由一定社會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禮節,它的核心之意是“尊重”;[1]“儀”是指人的容貌和舉止,是表達尊重的具體形式及方式。總之,禮儀是一種社會規範,是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組織在社會活動中相互關係的行為準則。[2]“禮”就如同一個人的身體,必須要完備,才稱得上是一個成年之人。[3]

2.大學生禮儀教育的界定

有學者曾指出,禮儀教育與學科教育應當處於同樣的地位,而且禮儀教育還更加具有操作性和實踐性。對個人來説,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社會來説,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的綜合反映。高校禮儀教育要以培養現代公民為目標,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培養方向,既要有國際化的視野,更要立足於挖掘繼承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從而塑造優秀的現代公民,成為堅定的共產黨的青年一代接班人。

當代中國高等教育,應義不容辭地擔負起傳承禮儀文化的重任,當代大學生,理所應當培養出良好的社交處世能力,這不僅可以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更是為了汲取傳統文化精髓,在價值觀多元化的今天,拒絕誘惑,理清思路,堅定信念,成為新一代的有志青年,為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學生的禮儀教育,既要注重禮儀理論知識的傳授,多讀經典,紮實禮儀文化根基;又要從“禮”與“儀”結合的角度,探討有效的教學途徑及方式,有效設置課程,體現禮儀教育的時代氣息,激發大學生學習禮儀的樂趣和積極性。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踐行禮儀教育應該身邊做起,學會以尊重他人為起點,以提高自尊心為基礎,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理解禮儀的要求,展現文明的形象,從而內化成大學生的道德修養。

二、在“青馬工程”中開展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必要性

1.當代大學生禮儀教育的不足

目前,大學生禮儀教育內容缺乏體系,脱離了我們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根基;大學生禮儀教育組織缺乏力度,課程設置不合理,一般高校基本把禮儀課程設置為選修課,對這些課程考核不嚴;大學生禮儀教育手段單一,缺乏實踐環境,沒有實訓室或社會實踐基地。這些都阻礙了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開展。當下大學生“禮儀缺失”的狀況隨處可見,“知”“行”分離日益嚴重。

就大學生個人而言,新時期大學生不瞭解傳統的倫理道德意識和禮儀行為的知識,不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禮”文化所包含的精深內涵,脱離傳統文化根基的禮儀教育運用起來相對比較虛假,言談舉止或顯蒼白無力。其次,當代大學生的禮儀文明意識淡薄,對禮儀重要性認識不足,並自行放低了對禮儀的標準和要求。還有,大學生本是知識分子的一員,可是如今部分大學生斯文不再,禮儀素養低下。最後,當代大學生禮儀踐行手足無措。雖然在課堂上學習了相關的禮儀知識,然而及時的實踐卻受到了影響,即主觀願望、禮儀動機與行為方式及效果之間相脱節、相矛盾。[4]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無法把握好“度”,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自行降低了禮儀實施的標準,甚至曲解了禮儀實施的目的。[5]新時期大學生基本禮儀的欠缺,影響到大學生的個人修養,影響了大學生的整體形象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2.“青馬工程”對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引導性

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道德品質、行為習慣還沒有完全成型,還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在“青馬工程”的實施過程中,加強大學生的禮儀教育,不僅可以讓他們重新界定自己的“三觀”,為將來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基礎,而且能為高校大學生禮儀教育的發展和規範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拓展。

在高校實施“青馬工程”,是為了在大學生中着力培養造就一批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的馬克思主義者,使他們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在高校開展禮儀教育,是為了通過讓大學生熟知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掌握禮儀文化的基本理論知識,堅定理想信念,弘揚民族精神,明確責任意識。兩者的結合點就是,通過教育,使他們能夠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當前在大學生當中存在的禮儀缺失現象的本質、成因及其危害,進一步瞭解中國悠久的文化底藴和我們現有的文化理論與實踐,加深對當前高校禮儀教育的瞭解,從而自覺踐行禮儀文明,形成健全的人格,真正成為全方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以“青馬工程”為平台推進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實踐探索

1.在入學教育中打好基礎

新生入學教育是學生邁入大學的第一課,旨在幫助新生儘快轉換角色,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增強愛校意識,建立校園和集體歸屬感,認識專業特點及發展方向,學會規劃大學生涯,促進身心健康,樹立全新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如此,“青馬工程”的實施平台成為入學教育的基點,而且這一系列入學教育內容中也都滲透着禮儀教育的精神和內涵。在入學教育中,有了“青馬工程“這一理論平台作方向指引,充實了禮儀教育的內容、提升了禮儀教育的品質。

(1)在入學教育的校史校情教育中,通過參觀校園、學唱校歌,倡導優良學風、校風,使學生維護學校的安全穩定,堅定愛校、護校的理念,接受校園文化的薰陶,做文明有禮的學校主人。

(2)在校紀校規教育中,通過《學生手冊》的學習,明確大學生在校期間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教育新生積極參加文明校園建設活動,增強自我管理意識和紀律觀念,把禮儀規範內化成一種道德要求。

(3)在素質拓展教育中,通過新生適應性講座,告訴學生們怎麼適應新的大學生活,怎麼做一個文明有禮的大學生,怎麼做一個身心健康發展的大學生。幫助他們積極調整心態,努力適應全新環境,鼓勵新生遞交入黨申請書,學習黨的理論知識,用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武裝頭腦,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成為一名黨員,並時常以黨員的身份約束和提醒自己,遵紀守法,文明守禮。

(4)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尊重學生成長規律,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組織開展有關“就業”“職業”觀念的教育,藉以大量社會實例,在幫助新生為未來職業及人生定位做好必要的觀念和能力準備教育中,努力使“青馬工程”這個理論指引平台成為高校大學生走入社會、服務基層的渠道,發揮他們的知識、技術優勢,把這些具有先進科學文化知識和創新精神的青年培養成能擔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在課堂教育中引領主導

以“青馬工程”為平台推進大學生禮儀教育在課堂中的體現,就是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導,以思想道德教育為基礎,以系統的禮儀文化教育為着眼點。

大學期間安排了《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基礎類必修課程,高校也專門設置了《現代禮儀》、《大學生禮儀文化》等禮儀類選修課程,這兩類課程貫穿大學四年。理論學習涉及到了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基礎教育、誠實守信教育、禮儀文明教育等。這有助於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用理想信念教育作為他們的行動指南和奮鬥目標;在授課過程中把禮儀教育與思想道德基礎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用系統的禮儀基本理論和具體的規範教育引領校園文化思潮;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構建高效的精神文明家園;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和誠實守信教育帶動校園文化風尚,提升大學生的文明素質和道德境界。將“青馬工程”的宗旨要求貫穿於禮儀教育的始終,既豐富了大學生的“三觀”和“四信”道德內涵,又教會了他們如何文明有禮,為人處事,塑造形象,立志在新的世紀裏為國家繁榮富強和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3.在實踐教育中深化內涵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不可能在温室中培育出來,需要在各種各樣的活動和實踐中經風雨、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大學生禮儀教育也只有在實踐中經過和鍛鍊才能發揮作用。在“青馬工程”中開展禮儀教育,必須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突出實踐活動教育這一重要環節,深入開展各類校園、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拓寬禮儀教育渠道,豐富禮儀教育內容,增強禮儀教育的針對性,實現禮儀教育的長效性。

精品校園文化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大學生禮儀教育發揮實踐性作用的一個重要平台。通過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思想影響和文化陶冶,使馬克思主義的理性、信念和價值觀在實際生活中得以運用和推廣。[6]校園文化的各種載體以及先進的主流文化能引導青年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達到造就品德高尚、智能結構合理、個性鮮明、富有創新精神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標,這與“青馬工程”的培養目標一致。因此,高校應把“青馬工程”融合到各式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去,積極創造機會將大學生禮儀教育融入到實踐中,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各種禮儀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還可以通過禮儀教育方面的專題報告、學術講座、知識競賽、讀書報告、政策宣傳、演講辯論等形式把禮儀知識廣泛滲透到文化活動中去,同時也賦予校園文化活動鮮明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特色。這樣,良好的校園文化禮儀環境不僅可以為禮儀知識的傳播創造良好的條件,而且與“青馬工程”在工作內容上有互動、工作對象上有對應、工作程序上有相似、培養方式上有共性,兩者統一於“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的實現過程中。

參考文獻:

[1]楊丹。對目前我國高校深入禮儀教學創新的思考[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2).

[2]論禮儀教育——高校德育不可忽視的領域[J].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09,(4).

[3]魏偉。論傳統古訓對當代大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以《弟子規》、《格言聯璧》培養大學生處世能力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1).

文明禮儀教育論文 篇二

【關鍵詞】幼兒教育 日常生活 文明禮儀 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2-0166-02

文明禮儀是人與人在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行為準則。我國是文明禮儀之邦,禮儀教育作為提高民族素質的一項工程,藴藏在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文明禮儀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需要從幼兒階段抓起,在幼兒日常生活中進行文明禮儀滲透教育,不僅切實可行,而且非常重要。

一 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理論基礎

自20世紀40年代起,行為主義心理學家開始致力於幼兒社會行為習得的理論研究,大致分為條件作用學習理論和社會認知理論兩類。

條件作用學習理論,以巴甫洛夫和斯金納的研究成果為代表。強調把外界環境視為刺激,把機體的伴隨行為視為反應,而學習就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形成的聯結過程。按照這種理論,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是由於受到外部刺激和強化所產生的。

社會認知理論,以班杜拉的理論觀點為代表。強調觀察和模仿是幼兒習得社會行為的最基本方式。依照這種理論,幼兒的文明禮儀行為是通過觀察和模仿而獲得,成人在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引導的同時,更應注重自身的榜樣示範行為。

二 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的教育事業普遍存在着高度重視知識技能的教育,卻往往忽視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培養的現象。由於幼兒缺乏一定的文明禮儀教育,往往會導致行為失調。在幼兒園中展開禮儀教育,將文明禮儀教育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習慣,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工程,而且意義重大。

1.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價值功效

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可以保持幼兒的自信心和獨立性,並學會尊重他人。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就容易被他人接納,直接或間接地帶來發展機會,使幼兒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與人交往、處事的能力。良好的文明禮儀,有利於幼兒專注力的培養和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的研究表明,懂得文明禮儀的幼兒,其身心會更加健康,而且懂得關心他人、朋友更多,學習成績也更好。

2.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內容

文明禮儀教育,涉及交往禮儀、生活禮儀和學習禮儀。中華民族是傳統的文明古國,中國人歷來注重對人文倫理的探索,當今幼兒要養成重視文明禮儀的觀念,習得日常禮貌用語,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夥伴。在生活禮儀方面,培養幼兒節約糧食的好習慣,不挑食、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整潔;保持服裝整潔、乾淨,講衞生,規範坐立;瞭解並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規則,注意讓路和讓座等。在學習禮儀方面,遵守秩序、保持安靜、舉手發言、尊重他人意見等。

3.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原則

在進行幼兒文明禮儀教育時,需要注重把幼兒園的教育資源與家庭社會的教育資源進行挖掘整合。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使教育生活化;在教育的組織形式上,寓教於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兒的生活教育化。做到理解幼兒和尊重幼兒,對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要循循善誘,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榜樣示範,讓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三 文明禮儀教育在幼兒日常生活中的滲透策略

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幼兒園的一日生活、重要節日及各項活動,都是實施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將文明禮儀教育滲透於幼兒遊戲、學習、勞動、娛樂和日常活動中,滲透在幼兒園同伴及成人的各種交往中。

1.從細節入手,將禮儀教育融入一日生活和重要節日

幼兒園的日常活動內容豐富,非常適合在一日生活,諸如學習、進餐、睡覺、遊戲中,潛移默化地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針對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從細節入手,引導幼兒認識到規範的做法,並針對幼兒容易出現的不規範行為提出更加具體、細緻的要求。

每天幼兒入園時,晨間談話中可對幼兒的文明用語進行教育。通過晨檢,幼兒能從中體驗和學習講衞生、懂禮貌等文明禮儀。將禮儀滲透到晨間早操中,學會自覺排隊,做到服飾整齊。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編排禮儀兒歌,提高幼兒禮儀學習的興趣。開設“餐前十分鐘”活動,以遊戲活動為訓練手段,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接受禮儀教育。

將禮儀教育融入教學活動中,使幼兒時刻受到良好地語言和行為習慣的薰陶,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均衡的發展。例如:在遊戲活動時,不小心碰到別人,要主動説“對不起”。充分利用主題節日,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例如,在父親節或母親節,鼓勵幼兒自己動手,為家長制作賀卡作為禮物,寫下要對父母説的話。

2.重視環境創設,營造幼兒文明禮儀養成的氛圍

環境是無聲的老師,幼兒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不自覺地習得文明禮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實施幼兒禮儀教育時,充分挖掘和利用環境中的教育因素,營造良好的物質環境與心理氛圍,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感知體驗文明禮儀的真與美、文明禮儀活動的快樂。可以對幼兒園的環境進行美化,在教室牆面、走廊、樓道上佈置一些與主題一致的常用禮貌用語、禮儀行為圖畫、禮儀兒歌等。

創設文明禮儀的教育氛圍,讓幼兒快樂習得禮儀規範。幼兒的思維具體形象、語言理解能力較弱,可以利用生動形象直觀的教育形式,比如通過講故事、看圖説話、學習兒歌等,啟發幼兒對文明禮儀的認知。在班裏利用遊戲活動時間,讓幼兒學習互相幫助、禮讓等。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開展主題活動,適當進行獎勵,提高教育成效。

3.樹立榜樣,發揮榜樣的示範作用

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可以運用榜樣示範法,教師和家長要樹立好榜樣作用。在儀表方面,要大方得體、衣着整潔;在語言方面,要談吐文明、尊重幼兒;在行為舉止方面,要文明優雅,做到文明禮貌待人、言行一致,為幼兒文明的禮儀行為塑造良好的形象示範。

4.實現家園共育,倡導幼兒園和家庭共同努力

通過口頭宣傳、家長會、家園聯繫手冊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培養幼兒文明禮儀行為的重要性。加強幼兒園與家庭的交流和合作,取得家長的配合,以保持幼兒園和家庭教育的同步性,堅持從正面塑造和培養幼兒的良好品性,還要經常組織幼兒參加社區禮儀實踐活動。

四 結論與教育啟示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讓幼兒從小將文明禮儀行為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成為自己的習慣,才能為以後構建自己完美的人格,為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的方法還有很多。堅持不懈進行探索、研究和實施,相信文明禮儀教育之花,肯定會結出人才輩出豐收之果。

參考文獻

[1]羅翠麟。淺談開展幼兒園禮儀教育的措施[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9)

[2]穆紅海。幼兒一日活動中禮儀教育的滲透[J].國小科學·教師版,2012(1)

文明禮儀教育論文 篇三

[關鍵詞]國小;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內涵式發展

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特別是在青少年時期,引導其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意義重大。具有良好禮儀習慣的人,其言行總是給人“賞心悦目”的感覺。良好的禮儀能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能使學校的形象更加良好,能使家庭更加温馨,能提高社會的文明程度。對於學校的內涵式發展而言,在國小階段對學生大力進行禮儀養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一、站在理論高度,明確方向,提升德育管理能力

學校的德育工作應該從育人環境、辦學制度、課堂教學、德育活動等方面展開,以此來不斷提升學校的內涵,促進學生養成文明禮儀習慣。文明禮儀教育依託學校德育,應該達到以下幾個目標:(1)讓學生對基本的禮儀知識有一定的瞭解,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2)增加交際實踐,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3)建立文明禮儀評價體系。(4)形成文明禮儀校本課程。(5)建立以文明禮儀教育為核心的學校特色德育體系,豐富學校發展內涵。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落實單有政策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具體執行人———班主任的大力支持。班主任對該項工作的理解、支持程度直接影響教育的成效。因此,要重視教師理論的提升,堅持不懈地組織班主任老師系統地學習有關德育的法律法規和文件精神,如《中國小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全面加強文明禮儀教育》等,以保證教師在研究中能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校可邀請禮儀教育研究的專家就如何撰寫課題報告、如何進行問卷調查、如何制定文明禮儀規範、如何開展禮儀教育活動等做專題講座,為教師課題研究導航,以此來促進師生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體現學校內涵式發展的軌跡和成果。

二、着眼教育廣度,多種形式,打造師生禮儀教育

(一)以禮儀校本教材為依託,將禮儀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

學校根據學生的年齡及身心發展特點,結合江蘇省文明辦下發的《江蘇省未成年人基本禮儀規範(試行)》的要求,編寫了教材———《南通師範第三附屬國小文明禮儀教育校本課程》,分別從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遊覽之禮、儀式之禮這八個方面進行編排,選擇不同年段學生遇到的文明禮儀方面的問題進行鍼對性的指導。在實施禮儀教育過程中,學校將晨會課、班會課等作為禮儀教材學習的主陣地,讓教材走進課堂,使學生感受禮儀文化的魅力,逐漸掌握禮儀知識,踐行禮儀規範,提升綜合素質。學校還開設了文明禮儀研究課。該課結合禮儀教材進行深入研究,進一步豐富教育教學手段,拓展課題研究的空間。學校裏掀起了人人蔘與研究、個個貢獻智慧的熱潮,文明禮儀的校本研究之風深入到了每位教師的心中。

(二)抓好文明禮儀建設主陣地,促學生良好習慣形成

學校根據《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等的要求,制定了《通師三附學生一日常規考評細則》,使文明習慣培養制度化、序列化、精細化,在學生中形成爭先創優、勇爭上游的良好風氣。學校藉助升旗儀式進行文明的傳遞,創新、優化升旗儀式的形式和內容,由班集體展示本班的文明禮儀新風尚。學校精心構建活動陣地,加強對櫥窗、牆報、廣播站、校園網絡中有關文明禮儀方面的指導與教育,力求通過主題突出、圖文並茂的內容宣傳文明禮儀。學校還成立了一支由學生組成的陽光志願服務隊,志願服務隊的目標是“做‘三附’文明的倡導者,做‘三附’文明的先行者”。陽光志願者用自身行動去影響、幫助和帶動周圍的人,為創建陽光、和諧、幸福、文明的校園貢獻力量。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禮儀主題教育

學校每學期都舉行“文明禮儀”主題教育月活動,通過“在校學習禮儀,家庭傳播禮儀,社會實踐禮儀”的方式,形成人人講文明、重禮儀的良好氛圍,從而全面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如舉辦“文明禮儀風采”大賽,組織開展“文明禮儀每一天”“文明禮儀我體驗”等活動。學校還編排了一套文明禮儀操———“我是‘三附’好少年”,學生在説、做、跳中演繹文明禮貌行為,掌握文明禮儀知識,培養文明習慣,提高文明素養。

(四)家校攜手,共促文明習慣養成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各自在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及良好文明素養的形成過程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學校和家庭要攜起手來,內外結合,共同參與到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中來。為此,學校成立了家長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邀請省內外知名教育專家舉辦家長講座,幫助家長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

三、繪就美好藍圖,紮實推進,深化學校內涵式發展

學校在進行國小生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時,向着預計目標紮實推進,從禮儀知識的宣傳,禮儀童謠的傳唱,禮儀黑板報、手抄報的展出,到禮儀故事的演講,禮儀小品的表演,禮貌用語的學習,再到禮儀行為的訓練,禮儀操的推廣,將活動的內容設計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學生參與面廣,教育的輻射面大,訓練在知情意行上循序漸進,使文明禮儀的內涵不斷深入學生心中,並外化為自覺的行為習慣。學校德育管理工作應立足當下,為學生的終身謀求幸福。這樣才能不斷促進學校的內涵式發展,共建教育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高曉瑜.綻放文明禮儀之花塗亮幸福人生底色[J].中國教育學刊,2012(S2).

禮儀教育論文 篇四

正文:文明禮儀是傳承文明的需要也是時展的需要。如今,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人類社會是以文明、和平、發展為主流的信息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合作日漸頻繁、密切。在交往與合作過程中,人們的禮儀是否周全,不僅顯示其修養、素質的形象,而且直接影響到事業、業務的成功。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精神要求日益發展,人人都在尋求一種充滿友愛、真誠、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諧的生存環境,尋求充滿文明與友善,真誠與安寧的空間。前進的社會呼喚文明,科學的未來呼喚文明。當前,我國正在進行兩個文明建設,正努力躋身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文明禮儀是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是衡量一個人教育程度的標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不僅是個體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教育。因此,學校必須抓好學生文明禮儀教育,這是時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由於我們學校一直就比較注重學生文明行為的養成,學校的團隊工作乃至德育工作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現將一些粗淺的認識表述以下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打好基礎、形成氛圍

每當新的一學期開始,我首先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上好第一次禮儀課,打好基礎、形成氛圍。具體做法:

首先對學生提出要求明確、具體、詳細的文明禮儀常規,使每個學生心中有數。然後重視第一次文明禮儀訓練。

一開始就重視禮儀訓練,打好底子,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既要使學生明白“理”,又要訓練“儀”,學練結合,以練為主。做示範、教表演,使學生知道怎樣去做。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動作定勢,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

例如我讓學生扮演老師站在講台上,我在講台下面扮演學生,我行了一個標準的45度鞠躬禮,並大聲説:“老師好!”台上的小老師就説:“同學好。”此時教室沸騰了,有的要出來當老師,有的要當學生,我藉此情境讓學生分角色訓練,對每一組都進行評價,哪方面做的好,哪方面

還要加強。有的同學沒有站直,手來回動,聲音小,我就走到他身邊鼓勵他再做第二遍,第三遍,我邊指導、邊做示範給這名同學看,直到他站直抬頭,聲音響亮為止。最後進行全班訓練,人人過關。老師認真的示範,加大力度訓練,學生也引起了重視。每個同學都非常認真的練習,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禮儀氛圍。規範的教育訓練在同學們的腦海中打下了一個文明禮儀的烙印。

二、多樣方法 做活工作

學校是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學校必須切實加強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引導學生從小掌握校園、家庭和公共場所的禮儀基本知識,逐步養成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引導學生學會做人,使學生成為在校是個好學生,在家是個好孩子,在社會上是個好公民。

1、規範校園教育陣地

(1)加大宣傳力度。發揮廣播站、校園廣播、黑板報、宣傳櫥窗等文化宣傳陣地,大力宣傳現代公民教育內容。堅持每週一的升旗儀式,國旗下的講話內容以“愛國、守法、誠信、知禮”教育為主線,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每週講話內容有明確的主題,內容充實,能真正起到引起師生的共識,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

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2)狠抓養成教育。堅持舉行校週會,總結各班開展活動情況,表彰在活動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人物,用榜樣的力量鼓舞和激勵孩子們。利用週會課、品德與生活課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教育,結合《中國小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有層次有針對性對學生實施思想道德指導和文明養成教育,以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入手,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為“我應該這樣做”,讓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逐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為習慣。

(3)抓好校園建設。學校圍繞文明禮儀教育主題,實行全員育人,做到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文化育人,風氣育人。通過名人名言,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通過學習校風和校訓,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審美,教育學生應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通過美化、淨化、綠化校園,讓學生置身於整潔、清新、優美又有文化氛圍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從而達到淨化心靈的目的。

2、普及文明禮儀知識

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必備的文明禮儀知識是人們形成良好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基礎。人的知書達禮並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過後天的教育和實踐獲得的。目前,學生對該知識的認識較薄弱,要改變這種現象,要從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入手。時過境遷,物換星移,禮儀規範也隨着不斷髮生變化。歸納起來,無外乎有這樣幾個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現為尊老愛幼、夫妻和睦、鄰里團結;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謙恭禮讓、諒解寬容、與人為善,特別是在對外交往中,重形象、講禮儀;在社會生活中,表現為遵守規則、維護公德,同情弱者、扶貧濟困,愛護環境、善待自然。

此外,還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知所以然”。説聲“對不起”也是最常用的禮儀用語之一,它似乎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使人與人之間緊張的矛盾關係鬆弛下來,有助於我們與他人相處融洽,能讓他人相信你,接受你,更能讓自己親近別人。

3、教師樹立學習榜樣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強調教師以身作則的必要性,他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終嚴以律己。縱觀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教育家,無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樹立起豐碑,成為“萬世師表”。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教師是學生直接仿效的對象,也是文明禮儀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教師的言行舉止很大程度影響學生,因此,教師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至關重要。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師要樹立良好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學生見到老師問好時,老師也應該點頭或招手向學生問好;當老師做錯了,也敢於向學生道歉。這樣的小節,體現出尊重學生,令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4、整合德育資源,形成教育合力

(1)家校互動,形成合力。通過家訪、召開家長會等形式,切實加強教師家訪工作組織管理,教師要與家長多交流、多溝通,特別要重視與後進生家長聯繫,取得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從而充分調動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學校教育的積極性,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學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學生。

(2)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學校適時與村委聯繫,爭取他們的關心和支持,挖掘校外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如:組織學生開展敬老扶幼、綠色環保等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進農村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同學們既能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又能受到很好的教育和鍛鍊。

三、持之以恆,一抓到底

文明禮儀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通過教育訓練,持之以恆,使學生逐步形成文明識禮的好習慣。

出現反覆,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應對學生充滿信心,抓反覆、反覆抓、紮紮實實,堅持不懈。每當學生放學時,我都提醒他們見到老師主動問好;如果老師從你身邊走過,就很自然的向老師問好。現在我班學生已養成了良好的禮

儀習慣,不論是在樓道里、上學的路上,還是在校園之外,他們見到老師都能主動問好,提高了講文明、懂禮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自班上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以來,學生越帶越順,即使到了期末階段,學生的行為都很穩定。逐步形成了集合排隊進出、課間文明休息。

文明禮貌的養成教育是讓學生在認識和實踐的循環往復中由被動變為主動,最終內化為自己的一種素質。只要持之以恆,一抓到底,一定會養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氛圍的好習慣。

通過禮儀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樹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及提高學習主動性、自覺性等都產生積極的影響,形成了良性循環。通過禮儀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同時也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班主任之友》(20__年第三期)

《麗水教育》(20__年第4期)

文明禮儀教育論文 篇五

1.缺乏父母教育

由於很多留守孩子的父母在他們年齡很小時就在外務工,而將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導致他們從小就缺乏父母的教育。一方面是父母離家較遠,一年才能見到孩子一兩次,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孩子溝通;另一方面則是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難以從文明禮儀方面教育孩子,甚至有的父母有很多壞習慣,如、説髒話等,為孩子樹立了較壞的榜樣。另外,部分父母教育方式粗暴,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2.缺乏自我認知

國中階段的學生,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都不成熟,缺乏正確的自我認知。對文明行為標準把握不準,有的學生將粗俗的行為當作“個性”,缺乏正確的自我認知並出現説髒話等行為,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

3.學校環境影響

中學升學率的壓力較大,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文明禮儀的教育,片面地注重文化課程的學習,老師也認為考不出高分的就不是好學生。部分學生認為只要學好成績,其餘都是次要的,錯誤地認為文明禮儀是小事,無礙大局。

4.社會環境影響

當前社會中存在的不良風氣也對學生的文明行為產生着不利影響。國中學校旁邊有很多黑網吧,部分學生到網吧上網,瀏覽黃色信息,並學習其他的不良嗜好,形成吃喝玩樂的壞習慣。

二、提升農村留守國中生文明禮儀的措施

1.重視父母對孩子的教育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影響,因此,提高農村留守國中生的文明禮儀,首先應當重視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鼓勵他們的父母多與自己的孩子交流溝通,在做人、做事方面樹立正確的榜樣,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父母要教育孩子知書達理、文明用語和禮貌待人,班主任要與學生的父母多交流,特別是文化水平較低的父母,教師要給予他們教育支持,教給他們教育孩子的方法,避免粗暴的教育方式。

2.班級教學開展文明禮儀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語文的魅力和教師的作用,對學生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如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要教授學生認真聽講、舉手發言以及尊重教師和同學等。要學會説“你好”“謝謝”等文明詞語,不要在教室中大聲喧譁,不説髒話不頂撞教師,學會完善自我、尊重他人的文明禮儀行為。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辨別是非美醜,特別是針對社會中的一些現象,如抽煙、喝酒、打架鬥毆等行為都是不好的醜陋行為,要認清哥們義氣不是真正的友情,教育學生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

3.營造文明禮儀的良好氛圍

在國中校園中,要營造良好的文明禮儀氛圍。例如在校園的草地中,可樹立小牌子“愛護花草,人人有責”,在校園中樹立“文明用語禮貌待人”的指示牌,在告示欄中張貼文明學生的優秀事蹟,在校園水龍頭旁標註“節約用水”的小牌子,在教室黑板報書寫有關文明禮儀的名言警句,使每個學生在校園內隨處都能感受到文明禮儀的重要性,為學生營造一個文明禮儀的環境。在這種氛圍中,學生耳濡目染,也會逐漸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

4.開展校園文明禮儀教育活動

文明禮儀教育活動能吸引學生的參與,並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文明行為。文明禮儀教育活動有多種,可以採取主題演講的方式。如開展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有的學生演講“友誼團結”,有的學生演講“尊敬父母”,還有的學生演講“文明交往”,是一次很好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還可以開展走進敬老院活動,讓每個學生感受尊老愛幼的美德,體會到尊重、幫助別人的快樂。另外,可以組織文明禮儀知識競賽,通過競賽,在校園內普及文明禮儀知識。

三、結束語

文明禮儀教育論文 篇六

【關  鍵  詞】學校/禮儀教育

【  正  文】

目前,學校禮儀教育正呈方興未艾之勢。不少學校不僅將禮儀教育納入了

一、教育內容的統籌安排

學校禮儀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理應從娃娃抓起,並貫穿學校教育從幼兒園、國小、中學直到大學的全過程,因此必須對各級學校、各個階段禮儀教育的內容進行全面規劃和統籌安排,形成一個完整的禮儀教育的系列。否則,就難免出現相互脱節、各自為政因而導致教育內容交叉、重複或缺失、疏漏等情況。

事實上,這些情況已經不同程度地發生了。以出版為例,如中國婦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們是禮儀之邦書系》。這套書系包括《幼兒禮儀》、《國小生禮儀》、《中學生禮儀》和《大學生禮儀》四個分冊,應該説,在內容安排上還是比較注意並且也是處理得比較好的。但儘管如此,不少內容還是出現了多次重複的情形,如儀容禮儀和舉止禮儀,不但四個分冊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學生禮儀》和《大學生禮儀》兩個分冊中還出現了不少陳述雷同的地方。誠然,諸如此類的禮儀規範,無論是國小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都應該學習和遵循,但作為教育內容,卻可以而且應該將相關的內容集中安排在某個階段,或者對相關內容作出不同層次的分解而分別安排在不同的階段,儘量減少或避免內容上的重複或交叉。

一方面,是內容重複或交叉,另一方面,則是內容缺失或疏漏。但無論是重複、交叉,還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於缺乏全面規劃和統籌安排。今天,禮儀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進國小、中學和大學的校門,應該説,對禮儀教育的內容進行全面規劃和統籌安排,已經是刻不容緩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選擇

禮儀教育不是單純的知識教育,它具有十分鮮明的操作性和實踐性。所謂禮儀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禮儀教育與實際操作密切相關。對於具體的禮儀規範,瞭解它是一回事,而進行實際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禮儀規範只是當作一般知識來傳授,“光説不練”,是行不通的;只有經過實際的訓練,禮儀教育才能收到較好的成效。所謂禮儀教育的實踐性,是指禮儀教育具有知行統一的要求。學了禮儀,知道了禮儀的規範和要求,就應該付諸行動,按禮儀的規範、要求去做。如果學了禮儀之後,掌握了有關的禮儀知識,並且也會實際操作,但就是不願身體力行;學的是一套,而實際做的則是另一套,這樣的禮儀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於禮儀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就不應該只是採取單一的課堂講授的方式,還應該與模擬訓練和日常養成等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果説,課堂講授重在傳輸禮儀知識,那麼,模擬訓練則重在體現禮儀教育操作性的特點,而日常養成則重在體現禮儀教育實踐性的要求。理想的禮儀教育模式,應該是這三種教育方式珠聯璧合的結晶。

與教學方式相聯繫的,還有教育考核及其標準的問題。既然學校禮儀教育需要綜合採用三種教育方式,那麼這種教育的考核,當然也就不可能只是採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辦法,還應該考查實際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實際考核學生是否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禮儀習慣和禮儀風範。只有這樣,才可能對學生的禮儀學習情況作出真實、全面、準確的考核和評價。

三、教育重點的分段把握

禮儀教育雖然具有十分鮮明的操作性的特點,但這決不意味着禮儀教育只需要學習具體的禮儀規範,禮儀教育的理論層面,包括禮儀的性質、禮儀的起源和發展,禮儀的規律及禮儀的真、善、美等,也是禮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禮儀教育中,既應當讓學生“知其然”,知道應當怎樣做,還應當讓學生“知其所以然”,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禮儀教育如果只是單純傳授禮儀的規範和具體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對禮儀理論及其文化底藴的探討和説明,那麼這樣的禮儀教育,實際上也是殘缺不全的。這樣的禮儀教育,雖然在培養學生循規蹈矩、照章辦事方面可以立竿見影,但卻不利於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充分發揮靈活自主的創造精神,達到禮儀應用的更高境界。因為具體的禮儀規範即便包羅萬象,也不可能對所有情境中的禮儀都一無遺漏地作出明確規定,而且許多傑出的禮儀典範,例如周恩來的許多禮儀風範,都是現代的禮儀規範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這些,都有賴於對禮儀文化的深層把握。只有透徹掌握了禮儀文化的深刻底藴,才有可能在無論怎樣複雜的情境之中,面對無論怎樣怪異或突發的問題,保持一種雍容大度、應付裕如的禮儀風度,而不至於無所遵循,無所措手足而導致禮儀失範。

禮儀文化的深層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麼是否在學校禮儀教育的每一個階段,都要突出這方面的內容呢?顯然不是。這裏所涉及的,實際上是禮儀教育的操作層面和理論層面,在禮儀教育過程中如何把握的問題。如果從實際情況出發,那麼不同階段的禮儀教育,其重點應該是有所不同的。

中國小禮儀教育,由於學生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理論把握能力不是太強,因此應重在操作方面,以禮儀規範的講授和訓練為主;大學禮儀教育,由於學生已達到較高文化水平,並且具備了一定的理論把握水準,因此應重在理論層面,以探討和把握禮儀文化的底藴為主,而且,為了改變深入探討禮儀理論少的現狀,大學禮儀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和藉助已經具有較高文化水平和較強理論功底的大學生自身。當然,重點之外,其他方面也是需要考慮的。如中國小禮儀教育,重在操作層面,但與此同時,也可以而且應該對理論層面作適當程度的涉獵,使學生在“知其然”的基礎上,儘可能“知其所以然”。反之,大學禮儀教育,重在理論層面,而與此同時,也可以而且應該包容操作層面的一些內容。如大學生畢業後需要求職,因此求職方面的禮儀規範,當然就應該是大學禮儀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

文明禮儀教育論文 篇七

大學階段是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對大學生實施文明禮儀教育,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不僅是個體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青年學生是跨世紀的接班人,未來社會的文明進步程度與他們的文明水準有着直接的關係。尤其是現代社會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市場經濟的不斷衝擊、多元文化的種種影響、個人素質的差異等各種原因,使大學生的禮儀教育不得不提上新的日程。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關於禮儀的研究有着悠久的歷史。關於禮儀的研究,隨着時代的發展,不斷地深入和廣泛。目前來看,主要側重點在於“處世之道”、“禮節與習俗”、“細節禮儀”等方面。美國教育家戴爾·卡耐基在其編系列從書中指出,禮儀素養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的獨到之處。相關的論述還有埃米莉·波特的《禮儀,上流社會使用的藍皮書》等等。英國學者埃西爾·伯奇·唐納德的《現代西方禮儀》着重論述了西方人人際交往方面的禮節禮貌,對基本原則和具體細節做了較為全面的論述。總體來看,國外對禮儀素養的研究,多側重於與實際生活的結合,注重解決實際問題,缺少對禮儀文化本身的研究。

(二)國內研究現狀

隨着社會的發展,國內專家在禮儀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完善。以著名禮儀教育專家金正昆教授為代表的專家、學者,對禮儀教育和實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論證和總結,各種禮儀教材、讀本不斷湧現。關於大學生禮儀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圍繞“基礎理論”、“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困境與對策”等角度展開。同時,出版了不同版本的禮儀書籍。這些研究涉及了大學生禮儀教育的不同方面,但是存在着具體細節描述不全、表面問題偏多等問題。

二、大學生禮儀教育存在的問題

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大學生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發展的對象,其禮儀素養是衡量大學生綜合素質高低的重要表現。當前,大學生在禮儀素養方面的表現,有積極的一面,同時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問題。2017年3月至7月,對長清大學城部分高校大學生,針對禮儀素養及教育現狀,進行了調查。本調查主要採用調查問卷與交流訪談兩種方式:共隨機發放調查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94份,有效問卷486份;並對部分高校教師、大學生進行了交流訪談。

(一)積極的一面

1.普遍認為禮儀知識很重要。禮儀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從古代到現代,還是國內到國外,雖然禮儀要求的內容和形式各不相同,但是禮儀素養的重要地位都是顯而易見的。就禮儀教育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而言,被調查者中,認為禮儀知識不重要的僅佔6.7%,有76.8%的學生認為自己在禮儀素養方面尚需提高,認同在大學裏必須開設禮儀類課程的學生佔被調查學生總數的87.8%。

2.注重個人的外在形象。一個人的外在形象,能夠反映出個人的精神面貌、審美情趣及內在修養等。一般來講,一個衣着不整、外在邋遢的人會給人帶來一種不修邊幅的感覺,一個着裝得體、舉止優雅的人會給人帶來一種成熟穩重的感覺。根據調查結果,近95%的同學日益重視個人的外在形象,每天出宿舍門前都會照照鏡子、正正衣冠。還有不少同學使用香水、口香糖等,掩飾體味和口味。調查者普遍反映,在宿舍樓大廳、教學樓大廳都有“整容鏡”,每每經過都會觀察自己是否衣着整齊得體。

3.思想道德修養較高。當前,各大高校都重視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教育,通過理論學習、活動實踐等,促進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根據調查結果,76.23%的同學認可“兩學一做”、“一學一做”,願意做一名合格的團員青年。通過交流訪談,多數大學生能夠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願意在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消極的一面

1.禮儀知識與行為實踐的脱節。雖然大多數同學能夠認識到禮儀的重要性,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禮儀常識,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仍然存在着知識與行為實踐的脱節。針對“圖書館佔座”的現象,有80.65%的被調查者認為“圖書館佔座”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但是,有52.35%的被調查者存在自己佔座或者讓別人幫忙佔座的行為。在某高校公寓管理科查出的D等宿舍人員中,大多數學生都認為宿舍生活環境應該乾淨整潔,但是,多數D等宿舍成員都“將錯就錯”,整不好個人內務。這表明,大學生的禮儀知識並沒有應用到個人的行為實踐中去。

2.日常生活行為有失規範。大學生日常生活行為,涉及面較廣,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文明禮儀修養。然而,這些生活行為多數靠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實現,並沒有成文的規定作出明確的要求。大學生在日常的生活行為中存在不文明現象,主要表現在言語、儀態等生活細節方面。根據對學生的調查,62.5%的大學生偶爾會有意或者無意的説一些不文明的口頭語,13.3%的同學經常會説一些不文明的口頭禪。除此之外,還發現部分學生有公共場所大聲説話、無意識地抖腿;亂停亂放公共自行車等現象,都反映出學生在日常生活行為方面存在禮儀缺失。

3.禮儀價值觀趨向功利化。當前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的思想,對價值觀尚未成熟的大學生產生了深刻影響。在“禮儀對大學生的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的調查中,分別有45.65%、32.16%選擇了“求職就業”、“異性相處”。這表明大學生雖然肯定了禮儀素養的重要性,但是趨向於功利化。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禮儀素養給學生帶來的各種益處,但是不提倡這種功利化的傾向。經過進一步的訪談,瞭解到很多同學認為日常生活中的禮儀可有可無。在面臨就業面試的時候,可以突擊培訓就行。從調查結果可以反映出,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禮儀價值觀已經成為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

4.高校禮儀教育呈現薄弱狀態。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高校禮儀教育呈現出薄弱狀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禮儀知識的欠缺。針對問卷中設計的20個基本禮儀常識,只有不足17%的同學能夠答對15個以上;只能答對5個以下的居然將近20%。二是學習禮儀知識的途徑偏少。被訪談的學生,在談到提高禮儀素養的途徑時説:“我們也明白禮儀的重要性,但是沒有這樣的學習途徑。學校只是偶爾會舉辦關於禮儀的講座”。經過進一步的瞭解,77.5%的學生沒有學習過禮儀類課程,只有某些專業如行政管理等專業開設了禮儀類的相關課程。60.5%的學生表示很少有接觸禮儀知識的渠道。

三、提升大學生禮儀素養的路徑

禮儀素養是大學生在精神狀態、文化修養方面的重要體現。加強大學生的禮儀教育,有利於改善大學生的文明行為,提高內在素質;有利於大學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形成和諧的交往氛圍,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通過調查問卷和交流訪談,我們發現可以從學校、學生個人兩個方面做好大學生的禮儀教育。

(一)加強自我教育,培養良好的禮儀習慣

1.樹立正確的禮儀價值觀。禮儀價值觀是禮儀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樹立正確的禮儀價值觀,認同禮儀素養的重要性,既要看到禮儀素養對個人職業發展的積極影響,又要認識到禮儀在促進身心健康、提升內在氣質的重要作業。

2.拓展禮儀知識。首先,加強對傳統禮儀文化、外來禮儀文化的學習。傳統的禮儀文化、外來禮儀文化,能夠豐富禮儀知識內容,對於提升大學生的禮儀素養、培養健全人格有着積極作用。對於傳統禮儀文化、外來禮儀文化的學習,要堅持辯證的觀點,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其次,要加強對具體禮儀規範的學習。大學生對具體禮儀規範的不夠了解,成為了禮儀教育的重點。在加強自身學習的同時,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做到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

(二)深化學校教育,完善禮儀教育體系

高校承擔着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任務,根本在於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有責任也有義務抓好學生的禮儀教育,讓學生成為擁有良好禮儀素養的儲備人才。

1.強化宣傳,明確禮儀教育的重要性。一是摒棄口號式、概念化的宣傳,重點通過案例分析、實踐操作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提升禮儀素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禮儀價值觀。二是教師要以身作則。作為禮儀教育主要實施者的教師,教師的談吐、着裝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學生的關注。教師更應該注意自身的禮儀素養,真正做到言傳身教。

2.分類指導,完善禮儀教育課程體系。高校應在高度重視大學禮儀教育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禮儀教育課程設置,強調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建立縱橫結合、立體全面的禮儀教育課程體系。縱向方面,可針對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開設系列的禮儀公共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側重基本禮儀規範;針對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開設系列的禮儀選修課程,在教育內容上側重求職禮儀、職場禮儀等。橫向方面,根據當前的高等教育學科門類,開設專業針對性強的禮儀課程,比如針對哲學、文學、法學、農學、歷史學、軍事學大類專業,教學內容可側重日常交際禮儀;針對經濟學、管理學大類專業,教學內容可側重商務禮儀、服務禮儀、涉外禮儀等;針對理學、工學大類專業,教學內容可側重社交禮儀、職場禮儀;針對醫學大類專業,教學內容可側重醫護禮儀;針對教育大類專業,可側重教師職業禮儀。同時,在禮儀課程考核方式上,側重禮儀技能展示、理論實踐等實操考核方式。

3.實踐體驗,打造多層次禮儀實踐平台。一是營造良好的校園禮儀文化氛圍。一方面,高校應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強大育人功能,尤其是禮儀教育功能,大力倡導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建設,通過宣傳欄、海報、電子屏等宣傳平台以及團學組織的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台,以倡議、標語、網絡討論等形式,營造積極向上、文明知禮的良好校園禮儀文化氛圍;另一方面,發揮禮儀儀式的薰陶作用。以大型的節日、紀念日為載體,加強大學生的節點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儀式感教育,通過舉辦清明祭拜、端午之思、五四宣誓、國慶升旗等傳統節日、紀念日儀式活動和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里程碑式儀式活動,弘揚中華傳統禮儀文化,增強大學生的禮儀文化修養,涵養大學生的文化自信。二是組織豐富多彩的禮儀實踐活動。一方面學校可以通過各種形式依託二級院(系)、禮儀社團等組織禮儀素養講座、禮儀知識競賽活動等禮儀主題活動,營造良好的文明禮儀學習氛圍。另一方面,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校外的社會實訓機會,特別是利用寒暑假,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願服務、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深入社會、服務社會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禮儀知識的認識和了解,通過實踐進一步提升自身禮儀修養。

文明禮儀教育論文 篇八

按照國小部德育處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國小德育常規管理與檢查的意見》,我認真學習了德育處提出的國小生在校德育常規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禮儀、守紀、整潔、健美和安全五個方面,細讀了每一條的要求,用心理解、落實到位。

一、打好基礎、形成氛圍

每當新的一學期開始,我首先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上好第一次禮儀課,打好基礎、形成氛圍。具體做法:

首先對學生提出要求明確、具體、詳細的文明禮儀常規,使每個學生心中有數。然後重視第一次文明禮儀訓練。

一開始就重視禮儀訓練,打好底子,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既要使學生明白“理”,又要訓練“儀”,學練結合,以練為主。做示範、教表演,使學生知道怎樣去做。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動作定勢,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

例如我讓學生扮演老師站在講台上,我在講台下面扮演學生,我行了一個標準的45度鞠躬禮,並大聲説:“老師好!”台上的小老師就説:“同學好。”此時教室沸騰了,有的要出來當老師,有的要當學生,我藉此情境讓學生分角色訓練,對每一組都進行評價,哪方面做的好,哪方面還要加強,張函莠同學沒有站直,手來回動,聲音小,我就走到他身邊鼓勵他再做第二遍,第三遍,我邊指導、邊做示範給這名同學看,直到他站直抬頭,聲音響亮為止。最後進行全班訓練,人人過關。老師認真的示範,加大力度訓練,學生也引起了重視。每個同學都非常認真的練習,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禮儀氛圍。接着訓練學生坐、站、走的姿勢,我在前面擺一套學生桌椅,給學生做坐的示範:頭要正、身要直、腳放平,目視前方。又用標準的立正姿勢站在學生前面示範站姿,然後對學生進行反覆訓練“起立、請坐”,達到整齊劃一、動作迅速,精神面貌好。毛莉玫同學坐不正,張楚棋同學站不直,我就到毛莉玫跟前幫他坐正,教張楚棋站直,讓他把胸挺起來,再拍拍他後背,讓他再挺一挺,直到滿意為止。為了讓學生明白其中道理,得到啟示,有所提高。我在黑板上畫了兩棵小樹苗,一棵是直的,一棵是彎的,對學生説:“小樹苗是直的,長大也是直的;小樹苗是彎的,長大也是彎的。你們好比一棵小樹苗,現在是直的,將來也是直的;現在是彎的,將來也不直。我又畫了挺拔茂盛的大樹和一棵彎曲的小老樹,我讓學生比較,哪棵大樹漂亮?學生異口同聲的説:“直直的大樹漂亮。”好,同學們,起立,這次效果最好,個個昂首挺胸,眼望前方,真是可愛極了!我目光巡視每一個同學,臉上露出笑容。拍拍張永軒的後背“不錯”,看着陳喬治,我不停的點頭“好”,最後我説:“同學們,你們都是直直的小樹苗,老師希望你們永保直立,最後長成參天大樹,有沒有信心。”同學們齊聲答道:“有”。有了站姿的基礎後,再練一練升國旗儀式,全體同學立正站好,少先隊員行隊禮,眼睛望着國旗,同學們練得都很認真。我示範行隊禮姿勢,同學們反覆演練,為開學典禮和以後每週一升國旗打下了基礎。規範的教育訓練在孩子們的腦海中打下了一個文明禮儀的烙印,。

二、方法多樣做活工作

根據兒童心理做活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訓練工作,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做了以下嘗試:

1、榜樣示範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育學生見到老師或客人行45度鞠躬禮,我自己也要做到,給學生起到示範作用。比如上課師生問好我始終堅持行45度鞠躬禮向學生問好,即使是晚自習上完視聽課照常進行。平時學生向我問好,尤其是每天早晨和下午上班都能看到值日學生戴着紅飄帶,頻頻的向老師行禮問好,禮儀非常規範,每次我都點頭或招手並向同學們問好。在上學的路上,見到我班孩子我都主動和他們打招呼。每天送孩子放學到生活區門口,看到家長我都熱情的説:“您好!”或微笑着點頭致意。星期五下午班級進行大掃除,我喊任揚揚:“任揚揚,請你把掃把拿過來。”我接過掃把説:“謝謝你!”如果我做錯了,也敢於向學生道歉,説:“對不起”。學生為我倒水,我感激的説:“謝謝!”望着乾乾淨淨的教室,我對同學們説:“你們辛苦了!”這種教育的效果勝過千言萬語。在教育教學中我注意儀表端莊,以身示範,學生在師生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國小生在行為實踐中的榜樣影響,除教師外還有同學,學生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別人學習的榜樣。我根據他們愛表揚,具有向上心理這一心理特點,在進行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規範訓練時,堅持正面教育,注意樹立典型,讓禮儀榜樣去感染學生,為其他同學起帶頭和示範作用。

比如每當放學時,一經過校門處,發現修真同學大聲問好:“保安叔叔好。”我馬上表揚修真同學,説:“修真同學真有禮貌,是你們學習的榜樣。”讓同學們學一學。一會兒,再遇到老師,就會有張永軒主動帶頭問好:“老師再見”。我又表揚他,説:“張永軒也有禮貌,有禮貌的孩子人人誇。”孩子聽了美滋滋的。再問好的聲音更大了。接着,李帥看見老師從他身邊走過,主動行鞠躬禮:“老師好”,見到客人同學們齊聲喊:“客人好”。我高興的説:“我們班的學生真有禮貌。老師今天太高興了。你們看,老師的臉上全是笑容。”使學生在情緒上受到感染。為了使路隊在行進過程中不管是見到老師、客人、還是到我校檢查、參觀的上級領導,同學們都能主動問好,我採用的辦法是樹立榜樣、帶動全體。我選幾個工作認真負責、聲音洪亮、平時主動問好的學生進行特別培訓成為班級的禮儀標兵,然後在班級路隊前面安排季欣欣、陳喬治2個帶隊的,綦鑫、賴彬在排頭,中間是修真、李帥,最後是張永軒、張楚琪,告訴前面、中間、後面這些禮儀標兵,不要走神,要主動大聲問好。運用這個方法以來,每天放學的路隊一聲聲“老師好”“老師再見”是那麼悦耳。我班學生在榜樣的帶動下,同學們精神面貌好,文明風氣盛,受到了老師的好評。

2﹑制約訓練法

制約訓練法是指用行為規範﹑常規等手段去約束學生,使其按正確的要求去做,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比如班上張楚琪、郭家輝同學在週一早上升國旗時,站沒站相﹑左右搖晃,還小聲和別人講話。回班級後其他同學自由活動,我找這兩名同學談話,我首先向他講道理:升國旗時要站直,千萬不能和別人講話,凝視着國旗,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本週內我利用課外時間反覆訓練張楚琪、郭家輝同學站的姿勢,立正時五指併攏,中指指向褲縫。並且行隊禮望着教室黑板上面的國旗,高唱國歌,每天堅持訓練。一直到下週一升國旗禮儀行為規範標準為止,否則還要繼續練習。從此,張楚琪、郭家輝同學在升旗時表現得非常好。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禮儀的養成教育,提高了講文明、懂禮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3、集體教育法

集體是孩子們成長的温牀。孩子們樂意在集體中表現。於是在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訓練中,我極大限度的運用了兒童對集體的向心力,把個人與集體拴在一起進行教育。比如我把班級綦鑫、趙鵬琛、章穎、季欣欣這四個小隊分別命名為明星隊、火星隊、火箭隊和神舟5號隊,四個小隊的組長名字分別寫在黑板的右上角,然後再把畫有表格,上面寫着四個小隊的紙貼在門後,從文明禮儀方面對四個小隊進行評比,按照十條文明禮儀常規要求檢查,表現突出的同學為你所在的小隊加3分,小隊的全體同學都講文明、懂禮貌的為小隊加5分。每週評一次,評為優秀禮儀小隊的同學成為禮儀之星,老師送給他一顆星,高興極了。同時激勵其他小隊努力爭取,並且向優秀禮儀小隊學習。小隊長具體檢查,每個同學都是監督員,發現問題當時就可以在黑板上顯示。現在使用文明禮貌用語的人多了。見到老師或客人不主動問好的人少了。集體的榮譽,集體輿論,集體評議活動,教育了同學,規範了言行。

三、持之以恆,一抓到底

文明禮儀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通過教育訓練,持之以恆,使學生逐步形成文明識禮的好習慣。

出現反覆,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應對學生充滿信心,抓反覆、反覆抓、紮紮實實,堅持不懈。每當學生放學時,我都提醒他們見到老師主動問好;如果老師從你身邊走過,就很自然的向老師問好。現在我班學生已養成了良好的禮儀習慣,不論是在樓道里、上學的路上,還是在校園之外,他們見到老師都能主動問好,提高了講文明、懂禮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班級黑板報上有一塊是專門用小花拼成的3朵大花朵,每個小花上寫上禮儀標兵的名字。開學第一週只有“季昕昕、修真”兩名同學,學生都希望自己能成為別人學習的榜樣。現在就連我班原來不愛講話的張函莠同學,每天放學在大門口都主動向我道別:“李老師再見!”禮儀標兵也越來越多了。我堅持正面教育,注意樹立典型,讓禮儀榜樣去影響帶動他們。平時我也跟蹤,隨時發現禮貌突出的同學,進行及時的肯定。黑板報的禮儀之花上又增加了很多禮儀標兵,有“陳喬治、張永軒、王環宇、王瑋昊、綦鑫、張函莠等,我班學生精神面貌好,文明風氣盛,受到了老師的好評。

自班上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以來,學生越帶越順,即使到了期末階段,學生的行為都很穩定。一上電腦課,我班的孩子們特興奮,不用説就迅速站好隊,電腦課宗老師很快就過來接他們,同學們齊聲問好,宗老師説:“李老師,你們班學生真有禮貌。”宗老師喜歡孩子,孩子們也喜歡宗老師。

文明禮儀教育論文 篇九

一、國小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誠信的教育

過去人們之間相互信任,而如今,再親近的人之間也相互提防,光怕上當,殊不知那些傳銷人員不就都是從自己身邊的好友騙起的嗎?因此,我認為在國小階段開始就對學生進行誠信美德教育十分重要。由於國小生的感性特點,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時,可以用講故事的手法,比如,講誠信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時就可以應用曾子殺豬的故事。故事説的是,曾子的媳婦要去趕集,兒子也要跟着,為了不讓兒子跟着,就跟兒子説回來給兒子燉肉吃。結果趕集回來的她,發現曾子正要把家裏唯一的一頭豬宰殺,並想阻止曾子。曾子對她説,你不是答應了回來要給兒子燉肉吃嗎?媳婦説,那不是説着玩的嗎,你還當真了。曾子説,那當然,面對孩子,我們大人一定要説到做到,否則,以後孩子又怎能相信我們呢?聽了這則故事後,學生都非常震撼,認為曾子做得非常對。我又問學生,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母是不是也曾經這樣跟我們輕易許諾過呢?很多孩子回答:是。但父母事後遵守承諾的沒有幾個,可見誠信品質的養成需要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家長要做好榜樣,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邊人的榜樣力量更是無窮的。通過我們的研究發現,為什麼我們有的孩子愛撒謊,問題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家長身上,家長諾爾不踐的言行給孩子樹立壞的榜樣,這不得不令我們深思。在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時,家庭必須和學校形成合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試想,學校的教育再成功,到了家裏,學生感受到完全相反的氛圍,我們的教育也會失敗。

二、國小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尊重教育

人人都有獲得他人尊重的願望,在與人交往中,我們既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又要體諒到他人也有獲得尊重的需要,從而做到自覺尊重他人,從而獲得他人對自己的尊重,一個事事、處處以自己為中心的人,是不會受到他人歡迎的。對學生進行尊重教育,從平等教育開始。我們要告訴學生,人從一出生開始就是平等的,不存在任何高低貴賤之分,不論你的身份如何、財富如何、地位如何,我們都要平等地對待周圍的每一個人。不可否認,在我們的社會上,在我們的周圍,還有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鏡看人的人,不能平等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對待身份比自己特殊,地位比自己高,財富比自己多的人奴顏婢膝,對不如自己的人,則高高在上,實際上這對子女教育十分不利。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是通過自己的誠實勞動掙錢養活自己,就沒有什麼可以自卑的。所有的不同的工作只是社會的分工不同而已,並無高低貴賤之別。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做到對他人的尊重。對學生進行尊重教育,需要引導學生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老師、同學、家長和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有的學生見到環衞工人,捂着鼻子走,這就是對環衞工人的不尊重,試想,沒有環衞工人的辛勤勞動,我們的城市怎麼能有如此潔淨,我們的生活怎麼能如此美好?另外,尊重他人需要尊重他人的勞動。在學校裏,認真聽老師講課,就是尊重老師的勞動,相反,老師上課講課,自己在下邊搞些小動作,就是對老師的不尊重。課堂上,其他同學認真回答老師的問題,我們認真聽,就是給予同學們的尊重,相反,我們不認真聽,就是對同學的不尊重。在家裏,對父母的辛勤付出,我們也要表示感謝,否則,就是對父母勞動的不尊重。同樣在社會上,我們亂扔垃圾,不把垃圾扔進垃圾桶,就是對整個環衞工人羣體勞動的不尊重。尊重他人就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人人都享有受到他人尊重的最起碼的權利,對於他人人格的尊重是最基本的。因此,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不能侮辱他人,不能謾罵他人,不能無中生有中傷他人,這都是對他人人格尊嚴的尊重。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除了以上兩點外,我們還要教育學生學會用文明禮貌用語,比如,得到別人的幫助,要記得説聲“謝謝”,給別人造成不便,要記得説聲“抱歉”,跟人分手,要記得説聲“再見”,等等。這些文明用語的使用,將會使人際關係更和諧。牢記以上這些,我們才能成為文明的人,才能成為廣受歡迎的人。

作者:崔廣洲 單位:大城縣旺村鎮子牙中心國小

禮儀教育論文 篇十

隨着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各行各業對大學生的職業禮儀等職業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具有專業特性的職業禮儀已成為大學生立足職場的重要條件。如何適應這一社會需求,已成為擺在每一所高職院校及每一位高職學生面前必須思考的一大問題。高職教育本身就是面向就業的教育,具有濃厚的職業色彩,這就要求高職院校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方面的教育,更要重視對他們包括職業禮儀在內的人文素養教育。只有加強職業禮儀教育,使大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和擇業取向,培養良好的職業態度、職業責任、職業禮儀,才能使他們的個體行為與社會的要求相協調,成為社會所需的合格人才。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北宋史學家司馬光曾説:“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管仲曾經説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文明禮儀是做人的基礎,是大學生成人、成才不可或缺的。但職業禮儀行為不可能在學生日常生活中自發形成,只有在系統教育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自己的親身實踐,才能被理解、吸收、消化,並轉化為內在的思想觀念。我們對學生進行職業禮儀課程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知禮、懂禮、習禮、用禮,通過多次的實踐和練習,養成自學遵守的良好行為習慣。大學生顯性的職業素養,可以通過各種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來證明,或者通過專業來驗證學生擁有的資質、行為和技能,但更多的隱性禮儀素養需要我們通過禮儀教育加以實現。禮儀作為溝通的載體,它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好像是學生的名片,是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劑和人際溝通的通行證。把禮儀課程引入學校的通識教育,並作為高職學生的必修課,通過對職業禮儀的學習訓練,切實提高自己的職業禮儀修養,塑造良好的個人職業形象,成為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忠於職守、氣質高雅、舉止得體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能夠勝任各企事業單位生產、服務和管理一線的工作。

二、當前高職院校禮儀課程教學現狀

1.學校對禮儀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高職學生文化素養水平比本科院校整體偏低,受高職辦學定位的影響,大多數學校為追求畢業率,把培養上手快的學生做為人才培養質量的“試金石”,“重技能、輕素質”,使禮儀課程教學附屬於專業教育。受這些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誤以為學好技能就萬事大吉,將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各類專業的職業資格考證上。事實上,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肩負着學生求知和做人兩方面的責任,求知和做人都要以良好的禮儀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本質是一種文化活動,教育強調的是“成人”,而不是“治器”。學校育人功能異化,使學生禮儀意識淡薄。

2.禮儀課程的開設有專業性

在調查了高職禮儀課程開設情況後發現,一些服務性較強的專業,如文祕、市場營銷、旅遊管理、主持與播音等專業都結合自身專業的特點,開設了相應的禮儀課程,如《祕書禮儀》、《商務禮儀》、《旅遊服務禮儀》和《現代禮儀》。而其它專業的學生只能通過公共選修課、講座或自學等形式學習相關的禮儀知識。而公共選修課因為課時數、開課時間和選課人數等方面的限制,在實踐教學課程內容的系統和豐富上有所欠缺,可能會導致學生在校期間學不到系統的禮儀課程,出現缺乏起碼的禮儀常識和交際能力的問題。

3.禮儀教學專業化和規範化程度不高

荀子曰:“禮者,所以正身也;師者,所以正禮也。無禮何以正身?無師吾安知禮之為是也?”禮儀教師作為禮儀知識的傳播者,應首先做到知禮、懂禮、守禮。在師資結構方面,禮儀課程專任教師嚴重不足,大多數禮儀課教師是由其它專業課老師兼任且均為自學或簡單培訓,加之教師在評職稱難、科研壓力大、教學任務重的情形下,都不願意投入太多的精力進行課程教學研究和改革。教學團隊中,基本上沒有來自行業企業的富有禮儀服務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在教學手段和方法上,由於理論教師在禮儀規範和操作方法上的不規範,儘管教師主動示範,但不能使抽象的規則達到更好地應用。

4.禮儀教學理論課時較多,實踐偏少

良好的禮儀修養不是與生俱來的,只有在社會化過程中不斷地接受系統培訓才能習得。而目前,禮儀實踐能力的培養恰恰是教學內容的薄弱環節。高職院校禮儀教學受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校內實踐教學環境的影響,實踐課時開出率受到很大的限制,基本上還是教師在標準教室裏講,學生在下面聽的傳統的授課方式。很多學校沒有形體訓練室、化粧室,儀容、儀表、儀態的訓練不能很好地展開,加之校外實訓基地缺乏,導致禮儀實踐教學嚴重不足。

三、將禮儀課程引入通識教育的途徑

通識教育着重教育的內在價值,側重於人的精神意識的現代化。將禮儀課程引入通識教育,注重學生禮儀修養,強化對他們未來的職業道德教育,以及做人的人格教育,可為學生在工作上樹立優良的職業操守打下堅實基礎。高職院校應成立專門的“通識課程委員會”,對禮儀課程進行頂層設計,從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考核方式、師資等多方面進行整合創新,使其精緻化、規範化。

1.把禮儀課程寫入人才培養方案

愛因基坦指出:“用專業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能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把禮儀課程作為大學生的通識必修科目,寫入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就像大學英語課、大學體育課一樣,規定相應的學分,放在入學後第一學年修完。禮儀課程任課教師要與教研室主任和輔導員老師一起認真研討教材,根據不同專業和職業、行業特徵,以及高職學生心理和行為特徵,對禮儀課程體系進行深入地整體規劃和精心設計,規範禮儀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2.重視禮儀課程的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公關禮儀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要根據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標準,以“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為基本教學方法,全面突出能力目標,以學生為主體,用項目做載體,把實踐作為主要教學手段,重點培養學生的自我養成和實際操作能力,目的是讓學生能夠主動地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更新觀念、提高認識、制訂獨立的禮儀課程實訓計劃。要像重視理論教學一樣重視實踐教學,將理論教學和技能培訓相結合,實踐課時的比例原則上不低於總課時的40%。為克服公關禮儀實踐教學的隨意性,建議將禮儀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教學計劃分開設置和執行,要求兩類教學的教學計劃在實施過程中保持溝通和銜接。通過專家來校進行專題講座,或結合實習、實訓場所作為禮儀課程教學工作的重要課堂,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的結合。

3.改進禮儀課程教學的考核方式

為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本着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對禮儀課程的考核進行改革。加強對教和學的過程管理,改變課程學習前鬆後緊的傳統方式,使禮儀知識能夠邊學邊用。考核可採用獨立單元模塊任務考評,累計合成期末成績的考核方法。在相對獨立的幾個模塊中設有規定實訓任務,各任務完成後成績累計占課程總成績的60%,平時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40%(平時成績含課堂練習、作業和課堂表現),各模塊考核若不合格可以隨時申請補測,如最後累計仍不合格的,必須進入下一學期的補考,由此形成禮儀知識傳授與學生禮儀養成教育的有機結合。

4.體現禮儀教學的專業化和規範化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行為規範與準則。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禮儀自身特點之一就是規範性。(1)構建禮儀課程的教學團隊。為突出禮儀教學的專業性,可聘請來自禮儀服務一線的兼職教師與具備禮儀專業知識的教師形成教學團隊,團隊成員間在知識和能力上優勢互補,構建起良好的禮儀教學平台。(2)選定與課程配套的高職禮儀課程教材。改變以往單純的知識傳授慣例,從崗位工作業務出發,選擇突出高職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特色,使用適合高職通識類課程開設需要的教材。在教材使用的同時,藉助多媒體和網絡進行教學,隨時擴充禮儀課程學習內容。(3)注重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採用講練式、模擬式、案例教學等多種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情境模擬或真實情境中,自覺地踐行禮儀規範和操作方法。

5.注重隱性課程對禮儀教育的積極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n494r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