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禮儀文化論文通用多篇

禮儀文化論文通用多篇

禮儀文化論文通用多篇

職場禮儀論文 篇一

新人入職,你是否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職場禮儀?工作幾年,你是否瞭解職場禮儀的潛規則?職場禮儀如同戀愛,做過火了會惹人“厭”,離遠了又顯得冷漠失禮,它是人際關係的紐帶,是辦公室文化的體現,更是個人素質的完美展現。

我們可以發現,越是處於社會上層,便越需要禮儀,國際知名品牌比小品牌的需求度高,歐美外資企業普遍比國內企業的需求度高,企業領導比員工的需求度高,等等。

因此,如何掌握職場禮儀並適度應用,已成為所有職場人士十分關心的話題。

一、職場禮儀簡介

(一)什麼是職場禮儀職場禮儀是指人們在職業場所中應當遵循的一系列禮儀規範。

瞭解、掌握並恰當地應用職場禮儀,將使一個人的職業形象大為提高。

職業形象包括內在的和外在的兩種主要因素,而每一個職場人都需要樹立塑造並維護自我職業形象的意識。

要弄清職場禮儀與社交禮儀的本質區別,職場禮儀沒有性別之分。

比如,為女性開門這樣的“紳士風度”在工作場合是不必要的,這樣做甚至有可能冒犯了對方。

請記住:工作場所,男女平等。

將體諒和尊重別人當作自己的指導原則。

儘管這是顯而易見的,但在工作場所卻常常被忽視了。

(三)作用瞭解、掌握並恰當地應用職場禮儀有助於完善和維護職場人的職業形象,會使你在工作中左右逢源,使你的事業蒸蒸日上,做一個成功職業人。

成功的職業生涯並不意味着你要才華橫溢,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你要有一定的職場技巧,用一種恰當合理方式與人溝通和交流,這樣你才能在職場中贏得別人的尊重,才能在職場中獲勝。

二、基本禮儀

(一)握手握手是人與人的身體接觸,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與某人握手感覺不舒服時,我們常常會聯想到那個人消極的性格特徵。

強有力的握手、眼睛直視對方將會搭起積極交流的舞台。

(二)微笑職場人際關係與心理溝通中最簡單、但卻很有效的溝通技巧那就是微笑。

微笑是一種極具感染力的交際語言,不但能很快縮短你和他人的距離,並且還能傳情達意。

當然,微笑看似簡單,但也需要講究一定的技巧。

首先,在與人交往與溝通中,要笑得自然。

微笑是美好心靈的外觀,微笑需要發自內心才能笑得自然,笑得親切,笑得美好、得體。

切記不能為笑而笑,沒笑裝笑。

其次,與人交往溝通時要笑得真誠。

得體的穿着可以體現出一個現代文明人良好的修養和獨到的品位。

作為一個成功的職場人,必須掌握如下職業着裝的基本原則:

1、場合原則: 衣着要與場合協調。與顧客會談、參加正式會議等,衣着應莊重考究;而在朋友聚會、郊遊等場合,着裝應輕便舒適。試想一下,如果大家都穿便裝,你卻穿禮服就有欠輕鬆;同樣的,如果以便裝出席正式宴會,不但是對宴會主人的不尊重,也會令自己頗覺尷尬。

2、地點原則: 在自己家裏接待客人,可以穿着舒適但整潔的休閒服;如果是去公司或單位拜訪,穿職業套裝會顯得專業;外出時要顧及當地的傳統和風俗習慣

3、整潔平整: 服裝並非一定要高檔華貴,但須保持清潔,並熨燙平整,穿起來就能大方得體,顯得精神煥發。整潔並不完全為了自己,更是尊重他人的需要,這是良好儀態的第一要務。

(四)儀態

1、站姿: 古人云:站如鬆。

聯繫現代職場的世界,倒也不必站的那麼嚴肅!男士則主要體現出陽剛之美,抬頭挺胸,雙腳大約與肩膀同寬站立,重心自然落於腳中間,肩膀放鬆。

女士則體現出柔和和輕盈,丁字步站立。

2、交談: 談話時,要面對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

儘量保持身體的挺直,不可歪斜。

依靠着牆壁、桌椅而站;雙腿分開的距離過大、交叉,都是不雅觀和失禮的行為。

手中也不要玩弄物品,那樣顯的心不在焉,是不禮貌的行為。

3、坐姿: 入坐要輕而穩,女士着裙裝要先輕攏裙襬,而後入坐。

雙肩平正放鬆,兩臂自然彎曲放在膝上,也可放在椅子或沙發扶手上。

雙膝自然併攏,雙腿正放或側放。

至少坐滿椅子的2/3,脊背輕靠椅背。

起立時,右腳向後收半步而後起立。

4、行走: 靠道路的右側行走,遇到同事、主管要主動問好。在行走的過程中,應避免吸煙、吃東西、吹口哨、整理衣服等行為。

上下樓梯時,應尊者、女士先行。多人行走時,注意不要因並排行走而佔據路面。

5、遞接物品: 遞接物品是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常見的舉止動作,但這一小小的動作往往卻能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遞接物品的基本原則是舉止要尊重他人。如雙手遞物或接物就體現出對對方的尊重。而如果在特定場合下或東西太小不必用雙手時,一般要求用右手遞接物品。

6、目光與人交往是,少不了目光接觸。正確的運用目光,可以塑造專業形象。根據交流對象與你的關係的親疏、距離的遠近來選擇目光停留或注視的區域。

(五)交談

1、交談時的面部表情和動作: 在與同事或上司談話時眼睛要注視對方談話時間的2/3。並且要注意注視的部位。若注視額頭上,屬於公務型注視,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時間也不太長的情況下;注視眼睛上,屬於關注型注視;注視睛睛至脣部,屬於社交型注視;注視眼睛到胸部,屬於親密型注視。所以對不同的情況要注視對方的不同的部位。

不能斜視和俯視。要學會微笑,微笑很重要。保持微笑,可以自己在大家的心中留下好的印象;也可以使自己感到自信。當談話者超過三人時,應不時同其他所有的人都談上幾句話。談話最重要的一點話題要適宜,當選擇的話題過於專業,或不被眾人感興趣應立即止住,而不宜我行我素,當有人出面反駁自己時,不要惱羞成怒,而應心平氣和地與之討論。

在自己講話的同時也要善於聆聽。談話中不可能總處在“説”的位置上,只有善於聆聽,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雙向交流。聽別人談話就要讓別人把話講完,不要在別人講得正起勁的時候,突然去打斷。要掌握好告辭的最佳時機。一般性拜訪,時間不宜太長,也不宜太匆忙。一般以半小時到一小時為宜。若是事務、公務性拜訪,則可視需要決定時間的長短。客人提出告辭的時間,最好是與主人的一個交談高潮之後,告辭時應對主人及家人的款待表示感謝。如果主人家有長輩,應向長輩告辭。

三、禮儀常識 (一)同事相處的禮儀真誠合作。

接待單位各部門的工作人員都要有團隊精神,真誠合作,相互儘可能提供方便,共同做好接待客人的工作。

寬以待人。

在工作中,對同事要寬容友善,不要抓住一點糾纏不休,要明瞭“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的道理。

公平競爭。

不在競爭中玩小聰明,公平、公開競爭才能使人心服口服,應憑真本領取得競爭勝利。

主動打招呼。

每天進出辦公室要與同事打招呼;不要叫對方小名、綽號,也不要稱兄道弟或以肉麻的話稱呼別人。

誠實守信。

對同事交辦的事要認真辦妥,遵守誠信。

個人禮儀相關論文 篇二

摘要:

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 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説,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説,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關鍵詞:禮儀含義 禮儀教育 重要性。

一 什麼是禮儀

什麼是社交禮儀?社交禮儀作為一種文化,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理人際關係,用來對他人表達友誼和好感的符號。講禮儀可以使一個人變得有道德,講禮儀可以塑造一個理想的個人形象,講禮儀可以使你的事業成功,講禮儀可以使得社會更加安定。禮儀是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素質的重要組成。

禮儀作為一種調整人際關係的道德行為要求,是人類社會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簡單、最起碼的道德行為規範。對個人而言,禮儀是一個人思想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於社會而言,禮儀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俗的反映。從禮儀的歷史沿革看,現代社會的禮儀主要是在人際交往、社會交往和國際交往中,為表示尊重和友好的一系列行為、道德、社會規範和慣用形式。

二 社交禮儀的重要性

人們在創造優美物質環境的同時還應創造和諧的人際環境。生活的意義在於不斷創造和進取。同時,還應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表現、欣賞和發展自己,從中享受無盡的樂趣。一個人能否對現實社會或周圍環境有良好的、積極的適應是衡量他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標準。隨着社會發展,禮儀的內涵也更加豐富、新潮、多元。能夠嫻熟地掌握和得心應手地運用社交禮儀,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説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説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現代人,不能不學社交禮儀。現代人,不可不接受社交禮儀教育。於是,現代社交禮儀教育更加凸顯必要。

三 禮儀對大學生的重要性

3.1 社交禮儀有利於人們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形成和諧的心理氛圍,促進人生的身心健康

任何社會的交際活動都離不開禮儀,而且人類越進步,社會生活越社會化,人們也就越需要禮儀來調節社會生活。禮儀是人際交往的前提條件,是交際生活的

鑰匙。 當代大學生隨着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環境的變化,自我意識有了新的發展,他們十分渴望獲得真正的友誼,進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學生一般都遠離家鄉父母,過着集體生活,與其他同學處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種對父母的“血緣上的”、“無條件的”依賴。因此,通過人際交往活動,並在交往過程中獲得友誼,是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的需要,是從“依賴於人”的人發展成“獨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學生成功地走向社會的需要。事實上,在大學期間,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對一個人的成長和學習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

3.2社交禮儀有利於促進人們的社會化,提高社會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會化過程中,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而社交禮儀教育是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因為,禮儀是整個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課。任何一個生活在某一禮儀習俗和規範環境中的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該禮儀的約束。自覺地接受社會禮儀約束的人,就被人們認識為“成熟的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反之,一個人如果不能遵守社會生活中的禮儀要求,他就會被該社會中的人視為“警世駭俗”的“異端”,就會受到人們的排斥,社會就會以道德和輿論的手段來對他加以約束。

大學生堪稱“準社會人”,還不是真正的社會人。他們有一種強烈地走向社會的需要,同時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崗位後如何與領導、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如何進行自我形象設計,如何儘快地適應社會生活等社會交往問題。然而大學生的社會心理承受力直接影響到交際活動的質量。一個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際活動中遇到各種情況和困難時,都能始終保持沉着穩定的心理狀態,根據所掌握的信息,迅速採取最合理的行為方式,化險為夷,爭取主動。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參加重大交際活動前,常會出現驚慌恐懼,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狀況,有的在交際活動開始後,甚至會出現心跳加快,四肢顫抖,説話聲調不正常的現象。那麼,對大學生進行社交禮儀教育,讓大學生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各種行為規範,不僅滿足大學生走向社會的需要,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社會化;而且,還可以培養大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社會心理承受力。

3.3社交禮儀有利於對人們進行人文知識教育,提高人們的人文素質

文化素質教育主要是指通過人文學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養大學生的內在品格修養,也就是塑造大學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顯的教化功能。它作用於人的情感狀態,影響和改變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個性等,最終目標是較會大學生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做文明人。現在一般認為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在文學、藝術、歷史文化、哲學、倫理等學科中。而社交禮儀教育涵蓋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見,社交禮儀教育更能直接地教會大學生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做文明人。

四。現實中如何做

現實中我們都渴望成功,都期待自己能夠事業有成,所以必須要學好並運用現代禮儀知識,來贏得人們的認同。學習和運用禮儀,可以規範地設計和維護個人形象,充分展示個人的良好素質與優雅風度,當我們都能夠以禮待人時,人和人之間將變得更加和睦,生活將變得更加美好。學習和運用禮儀,向交往對象表達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與友善,就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瞭解與信任。如果每個人都能夠正確地運用禮儀,必將促進社會交往進一步發展,進而造就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

總之,禮儀是一張交際名片,可以幫助我們規範言談舉止,教會我們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贏得社會尊重;禮儀可以幫助我們架設友誼橋樑,通向成功之路。因此,注重禮儀是每個人立足社會,成就事業和打造美好人生的重要條件。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提高文化道德修養,學習積累一些必要的社交禮儀常識。禮儀,是中華傳統美德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禮儀之邦,應為禮儀之民。知書達禮,待人以禮,應當是當代大學生的一個基本素養。正像先輩們所説的那樣,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禮儀雖小,但事關重大。對個人來説,它是影響成敗得失的重要因素。當代大學生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學禮知禮行禮。無論如何,社交禮儀應當引起我們大學生的重視,並正確運用其原理,提升我們大學生的素質。

總結

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 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説 ,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説,禮儀 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對個人來講,禮儀就是一個人修養的體現。

參考文獻:

[1]、《 現代人際交往中的實用禮儀》 閆秀榮編著 中國物資出版社 20xx.9

[2]、《 現代社交禮儀》 關彤編著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xx.1

[3]、《 社交禮儀教程》 金正昆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現代禮儀基礎》 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主編 四川文藝出版社 20xx

[5]、《禮儀大全》柯古、張林等編著 中國友誼出版社出版 20xx

現代禮儀論文 篇三

一、朱熹《家禮》的概述

朱子在對《祭儀》進行考訂的基礎上撰寫了《家禮》這本書。《家禮》是朱熹在因母親去世而丁憂在家時編著的。清朝的王懋竑認為《家禮》是後人假借文公之名作的偽書,不是朱熹所作,引發了後世對《家禮》真偽的論辯。這是因為《家禮》本就是一本還未編撰成熟的書,還沒完稿的時候就被盜走,在後人為死去的朱熹舉辦喪禮的時候才又出現在人前。眾所周知,北宋建立之前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時代。由於五代十國漫長的戰亂,家族傳承觀念受到戰亂衝擊已十分淡薄,至北宋中期,受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朱熹認為當時還存在的禮經“皆已不宜於世”,雖然有很多人斟酌古今禮儀的變化,變更出一種與庶人百姓更為貼近的新的禮法,但都是“或詳或略,無所折中,至或遺其本而務其末,緩於實而急於文”。既然“有志好禮之士”[1]都不能列舉闡述出禮儀的精髓要點,那麼貧窮的百姓有可能終身都不能觸及禮的邊緣,所以朱熹編寫了《家禮》一書,使“禮”接近庶民生活實際,能夠普及於社會。《家禮》也有了“庶人禮書”的名頭。

二、朱熹《家禮》中禮儀規範所藴含的傳統禮儀教育觀念

(一)“養成”的觀念。朱熹把生活中會遇到的事,遇到這些事時該説的話,都詳盡地寫在了《家禮》這本書中,除了冠、昏、喪、祭人生大事的四大類禮儀,還有日常瑣碎的居家禮儀。本就是為了精簡古禮而作的書,還要記錄如此瑣碎的日常禮儀,其重要性一覽無遺。《家禮序》提到“有家日用之常,禮固不可以一日而不修”,朱熹獨創“通禮”這一類禮儀,涉及的都是日常居家的禮儀儀節,並將其放在了篇首的位置,可見朱子對日常禮儀的重視。“通禮”對日常行為活動的禮儀規範進行如此詳盡的敍述,目的是想要人們日常的一舉一動都符合禮儀規範,把禮儀教育貫穿於人們的舉手投足之間,進而養成人們的禮儀意識。這也等同於習慣的養成一樣,當禮儀成為人們説話做事的習慣,也就不會再被遺忘。而對這些禮儀的提煉、刪減、融合,將禮儀掰碎了揉進日常行為中,也是為了便於普通百姓學習禮儀,在底層民眾中間施行禮儀。去掉一些繁文縟節,使禮儀更貼近生活實際,更讓人能夠接受,並一直堅持依照這些禮儀規範去做,在日常生活中讓禮儀慢慢地成為習慣,建立起良好的社會風氣。

(二)“敬”的觀念。禮,起源於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對祖先的敬畏,《辭海》將“禮”的本意解釋為“敬神”。在《家禮》中,“敬”的思想也貫穿於整部書的始終。首先,在《家禮序》中朱熹就寫下了“大抵謹名分、崇愛敬以為之本”[1]這樣的話,告訴了讀者《家禮》的中心思想就是“愛敬”,“愛敬”就是整本書通篇所有禮儀規範背後的實質。其次,作為在五大類禮儀中都出現過的重要角色——“祠堂”,它也是“敬”的一種物質化的呈現。朱熹的批註明確地解釋了他把“祠堂”這一部分內容放在篇首的用意,並揭示了報本反始之“誠心”,尊祖敬宗之“敬意”才是禮之根本:“今以報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實有家名分之首,所以開業傳世之本也”[1]。朱熹在冠、昏、喪、祭這四大禮儀儀式流程中,都會在特定的時間裏用到“祠堂”,並對人們在“祠堂”裏的舉動都制定了嚴格的規則。“祠堂”是祭祀先祖的地方,朱熹對人們在“祠堂”裏活動的種種規則制度的闡述,將人們對祖先的敬畏之心表現得淋漓盡致,渲染了強烈的“敬”的氛圍。

三、朱熹《家禮》對現代禮儀教育的價值與啟示

(一)《家禮》對現代禮儀教育的價值。儒家思想傳統家庭禮儀教育尊崇的是“修身齊家”。《家禮》就可以代表這一思想,書中的種種禮儀規範,都是在塑造一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的美好家風。華夏民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愛敬之風,就是家庭禮儀教育的精神饋贈。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的穩定和諧與國家的穩定和諧相輔相成,正是家禮文化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吸取傳統家庭禮儀教育正面的經驗,有利於建立更完善的現代禮儀教育事業體系,更有效地提高全民的禮儀素養。

(二)《家禮》對現代禮儀教育的啟示。

1、使禮儀教育行之有據。朱熹撰寫的《家禮》,是在司馬光寫的《司馬氏書儀》的基礎上刪減改良而來,是貼近朱熹所生活的時代的,既符合傳統,又可行、可用的禮。《家禮》一出世,就廣為流傳,成為當時社會婚喪嫁娶、舉止行為的依據。《家禮》的各類禮儀規範極為詳細,但凡列舉堂屋器服的制度,出入進退的禮節,周旋升降的儀節,還有不同人際關係之間的稱呼,文書往來的程序形式等都有具體的規範。“禮”之所以為“禮”,是從日常平凡的一舉一動、一節一儀中體現出來的,只有在一系列具體禮儀規範的約束和引導下,禮儀教育才能真正的行之有據。

2、禮儀教育要融入情感。“凡禮有本有文”,“本”是指禮的本質、內在精神,“文”是指禮的外在表現形式。朱熹認為“禮”的本質是教人“愛敬”,而冠昏喪祭的各種禮儀章法是“禮”的表現形式。古人談論禮時,非常重視禮的內在價值,因此禮儀教育應該在強調“文”的同時更加註重“本”,也就是在禮儀教育中更注重情感的投入。禮本是適應人生情感的需要而設立的,也會隨着世間人情的變化而變化,司馬遷覺得應該“緣人情而制禮”,朱子也説“先王制禮,本緣人情吉凶之際,其變有漸”。《家禮》一書,也充滿了對於世間人情的體貼和兼顧。

3、禮儀教育要從小抓起。《家禮》對於禮儀的養成教育觀念可以證實就個人的成長經歷而言,禮儀教育應該從幼兒時期開始。幼兒時期是智力早期開發的重要階段,是瞭解社會,學習各種行為要求的最佳時期,更是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的最佳養成時期。在日本和韓國,禮儀教育從小開始,已經形成了濃厚的社會風氣。這些國家的小朋友,在幼兒園的時候不像在中國,學習認字、算術甚至英語,課餘時間還要學習音樂舞蹈等特長,他們學習的是一些基本的禮儀規範:對人微笑的禮貌、如何鞠躬、耐心傾聽日韓在禮儀教育上的成果證明這種教育方式是正確的,值得在中國的禮儀教育中借鑑,讓中國人從小就開始學習禮儀,把禮儀刻進骨子裏去。

四、結語

《家禮》一書只是中國幾千年傳統禮儀文化的一角,本文從《家禮》出發,只不過是想要證明傳統禮儀並不全是糟粕,它的精華對快速發展的當代社會還是有一定的價值的。《家禮》是朱熹為了適應時代發展而寫,朱熹可以根據當時社會的現狀改良古禮,現代人也就可以將傳統禮儀作出適當的改動,使其可以適應現代的禮儀教育。而現代的禮儀教育也可以借鑑古禮,使禮儀教育體系更加完善。本文提出的建議簡單來説就是將禮儀規範更加詳細化,使人們的行為舉止能夠有據可依,並且將細化的禮儀規範運用到生活的點滴,不管是家庭還是學校,要在人成長階段的幼年時期就開始進行禮儀教育,養成知禮守禮的中國人。

社交禮儀論文 篇四

有關社交禮儀論文

摘要:我國曆來是“ 禮儀之邦”, 禮儀不僅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反映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形式; 禮儀不僅反映一個人的精神面貌, 更能折射出一個單位、一個地區乃至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隨着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交往的日益頻繁以及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使得世界各地的禮儀習俗不斷地融合與發展。 關鍵字:大學生,禮儀,重要性 在當今時代中,大學生是社會中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個性突出、有着充沛的精力,有着良好的文化知識,有着敢做敢為的無畏精神,有着強烈的求知慾望,是社會上的精英,是祖國的接班人。可是很多大學生缺乏禮儀意識,缺乏交際禮儀的能力,這一點會讓大學生難以在社會上立足,因此,關於培養大學生交際禮儀的問題值得大家深思,大學更應當將大學生的'禮儀教育納入培養過程。禮儀的定義 禮儀泛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具體表現為禮節、禮貌、儀式、儀表等。禮儀作為一種文化,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理人際關係,用來對他人表達友誼和好感的符號。講禮儀可以使一個人變得有道德,講禮儀可以塑造一個理想的個人形象,講禮儀可以使你的事業成功,講禮儀可以使得社會更加安定,禮儀是個人乃至一個民族。

社交禮儀論文 篇五

社交禮儀論文

社交禮儀論文

摘要:社交禮儀在當今社會中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掌握良好的社交禮儀規範對於一個人的工作,生活,交際等各方面的發展都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學習並掌握社交禮儀的意義,目的等方面的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鍵詞:社交禮儀;行為規範;關係;大學生

作為一名華夏兒女,我們都知道我國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文明古國,一直以來文明禮貌傳統代代相傳,因此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千百年來中國璀璨多樣的傳統文化孕育了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也在傳承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禮儀體系。

當今,在各種信息文化競相綻放的環境下,禮儀的內涵也變得更加豐富多樣。而能夠嫻熟靈活地掌握禮儀技巧並且得心應手地運用禮儀知識則會對一個人的成功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所謂禮儀就是指人們在各種社會交往中為了互相尊重而約定俗成、共同認可的行為規範和程序,它是禮節和儀式的總稱[1]。社交禮儀是禮儀修養中的一種。

社交禮儀即指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所具備的基本素質,交際能力等[2]。隨着社會的發展社交在當今社會人際交往中發揮着愈加重要的作用,通過社交,人們可以溝通心靈,建立深厚友誼,取得支持與幫助;通過社交,人們還可以順利進行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而在大學校園中,我們和朋友、同學、老師們相互交流也是一種社會交往。

社交禮儀的意義主要有四點:

一、社交禮儀是一種道德行為規範。即社交禮儀是一種約束與規範人的行為舉止的法則。每個人做事的方法方式各有不同,同樣一件事業會因人們的不同處理方法而產生不同的結果。比如進老師辦公室,應該先敲門,得到允許再進入,而不是直接開門進去,這雖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看似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但這種行為就是一種社交禮儀。而社交禮儀的遵守就要依靠我們每個人自覺地約束與規範,即是一種道德行為的規範。

二、社交禮儀表示對他人的尊重。這是社交禮儀的直接目的。尊重是社交禮儀的本質。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是每個人的精神需求,在社交禮儀中如果我們自身做到了對他人足夠的尊重,那麼,在給他人帶來愉悦和滿足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增進了彼此之間的'友誼,使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融洽,對自己的發展也會有好處。

三、社交禮儀維護社會正常生活秩序。這是社交禮儀的根本目的。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不遵循社交禮儀,以為得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那麼我們的社會將會是一種怎樣的局面,難以想象。如果我們能夠自覺遵守社交禮儀,主動約束自我行為規範,那麼我們的社會才會是如今的這樣有條不紊地向前發展。

四、社交禮儀要求在人際交往、社會交往中遵守。這是它的履行範圍。雖説社交禮儀很重要,但它一定適用於一定的範圍,而一旦超出了這個範圍將無法適用。比如在家裏穿拖鞋,而在公眾場合穿拖鞋就顯得失禮了。因此,運用社交禮儀一定要分場合分地點,要靈活運用。

社交禮儀的主要目的有四點:

一、交流信息。交流信息即信息資源共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需要獲取大量的信息以方便我們這樣或那樣的需要。然而,僅憑我們個人直接獲取我們所需的一手信息資源是很繁雜的,也是無法實現的。這時,人際交流就顯得格外重要,而日常生活也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比如某一天要停水停電,相關單位是不會直接告訴你的,我們更多的是通過樓道里的通知或是其他人那裏得知這一消息的,我們會提前接一些水,準備好手電筒或蠟燭以備停水停電,這樣就避免我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措手不及。

二、增進感情。社會交往是一個人與人相互溝通的過程,它是雙向的,需要雙方都投入其中,因此在社交中投入的時間與精力會為我們的友誼和感情帶來收穫。比如經常與朋友一起休閒娛樂則會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使雙方更加了解彼此,相處更加融洽。

三、建立關係。社交在彼此熟悉的人中會增進感情,而在陌生人之間,很多時候則會促使彼此之間建立關係。比如在很多情況下會建立商業合作、感情姻緣等關係的紐帶。而當關系建立,我們則要注意跟進關係,加強聯繫,以免忘記,以致淡化關係,失去聯繫。

四、充實自我。在與不同人羣、不同的社會環境接觸的時候,會豐富我們不同方面的經驗,從而豐富我們的人生閲歷與人生情感。

下面介紹幾個社交禮儀的具體相關禮儀:

一、握手禮

握手禮是在一切交際場合使用最頻繁,適用範圍最廣泛的見面致意禮節。它表示致意、友好、寒暄、道別、祝賀、感謝等多種含義。有時候握手往往比語言更具有親和力,更充滿情感。

握手禮的場合:迎送客人、拜訪告辭、久別重逢、初次見面等。

握手禮的規則:行握手禮是存在先後次序,其次序主要根據握手雙方所處的社會地位、身份、性別等條件來確定。通常是上級在先、長輩在先、女士在先、主人在先,而下級、晚輩、男士、客人應先問候,在對方伸出手後再伸手同他握手,如果兩個人身份、年齡、職務等相仿時,先伸手為禮貌。如果男女初次見面,雙方可以不握手,互相致點頭禮即可。如果一方忽略了握手的先後次序,先伸出了手,那麼另一方應立即回握,以免尷尬。

握手禮的正確姿勢:握手時雙方相距約一步,上身稍前側,伸出右手,四指併攏拇指張開,兩人的手掌與地面垂直相握,持續二至三秒,力量適中,注視對方,微笑或用簡單的語言致意或寒暄。

二、鞠躬禮

鞠躬禮是一種人們用來表示對別人的恭敬的致意禮節。

鞠躬禮的場合:莊嚴或喜慶的儀式、演講、演員謝幕等。

鞠躬禮的方式:一鞠躬,行禮時身體上部向前傾斜15―20度,隨即恢復狀態,只做一次;三鞠躬,行禮時身體上部向下彎約90度,然後恢復原樣,如此連續三次。

鞠躬禮的正確姿勢:行禮者和受禮者互相注目,不得斜視和環視,行禮時不可戴帽,脱帽所用之手應與行禮之邊相反,行禮者在距受禮者兩米左右進行。行禮時,以腰部為軸,頭、肩、上身順勢向前傾約20度至90度,雙手應在上身前傾時自然下垂放兩側,也可交叉相握放在體前,面帶微笑,目光下垂[3]。

三、介紹

介紹時社交場合中互相瞭解的基本方法。通過介紹,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以便更好地交流,更好地深入瞭解彼此。

自我介紹:時間應選在對方有時間、心情好、有認識你的興趣的時候。態度要親切、友好、自信。內容包括姓名的全稱、供職單位、負擔的工作。

禮儀就彷彿一張人際交往的明信片。尤其是社會交往,它可以幫助我們規範言談舉止,學會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贏得社會尊重;架設友誼橋樑,通向成功之路。因此禮儀又是一張我們人生的通行證,它能幫助我們獲得成功,從而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幸福與人生。在這個發展迅速,注重人際關係的社會中,社交禮儀無疑成為每個人立足社會的基本前提之一。

作為當代大學生,社交禮儀對我們來説更是至關重要。有利於我們同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形成和諧美好的氛圍,從而促進我們的心理健康成長。有利於促進我們大學生更好地與社會接觸,鍛鍊心智,增強心理承受力。

總之,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重視禮儀修養,一個人只有擁有良好的禮儀修養,才能更好地展示出自身的氣質,更好地為他人所接受所喜歡,從而塑造更好的自我,實現更有價值的人生。(瀋陽師範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遼寧;瀋陽;110034)

參考文獻:

[1] 黃菊良:《大學生禮儀修養》,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 王華,鄧自新:《現代社交禮儀》,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3] 王華,鄧自新:《現代社交禮儀》,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文明禮儀論文 篇六

文明是一泓清泉,滋潤了人們乾涸的心靈;文明是一盞明燈,照亮了人們黑暗的前程;文明是一陣清風,爽朗了人們疲憊的視覺。

不久前,看到這樣一則新聞,説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的,但其中一些關於文明禮貌的警示語,多數是用中文寫的。比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踐踏草坪”等。這是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做出這些不文明舉動的,大多數是中國人!”

作為一箇中國人的我,看到這則報道後,不禁感到遺憾。不文明也是國恥啊!華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難道它的國人就是如此繼承的嗎?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你是否問心無愧?是否對得起“文明人”這個稱號?文明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體現,然而如今的人們都在為名利金錢奔波,早已把“文明”這兩個字看得淡漠。人們啊,請從現在開始,重拾遺忘的文明吧。從遺失到珍貴,才知真情無限。

文明,不僅僅是嘴上説説就能做到,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文明習慣的養成要融入身邊的一點一滴,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你會發現,文明離我們其實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及。有時候,文明對於我們來説不過是舉手之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會不經意間流露出來。有時,一個真誠的微笑,對別人來説就是一份關懷;有時,多一點耐心,對別人來説就是一份體諒;有時,多一點分享,對別人來説就是多一份信任。在生活中,很多不經意間發生的事,足以反映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禮儀文化,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一個很小很小的動作。

孔融讓梨——一個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故事,四歲的孔融之所以能取得大家的欽佩,是因為他小小年紀就懂得謙讓,懂得使別人快樂,懂得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文明。他雖然還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可是比上那些滿腹經綸,卻只懂得説而不會做的“偽文明人”還要強上百倍。四歲的孔融都知文明,懂禮貌,又何況現在生活在文明社會,享受高等教育的我們。縱使一個人的文化程度很高,可是不懂得文明禮儀,那他也是一個對社會毫無用處的人。因為道德能補償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不能填補道德的空缺。正如宣永光所説的那樣:“無道德,是狗材;無知識,無道德,是棄材;既無知識又無道德反而自以為有知識有道德,是殺才。”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基礎,是我們健康成長的。翅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什麼用呢?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説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讓文明禮儀之花在世間處處盛開。

文明禮儀論文 篇七

前幾天傍晚,我走在一條極其平凡的街道上,白色的紙巾和口袋放肆嘲笑,而夜市上的人們隨着嘲笑聲的增大而繼續亂扔紙巾,有些人士他們則脱掉自己的衣服,上身裸體在大街,有的脱掉鞋子,赤腳在大街。以上表明,文明離我們國家還有一定的距離。所以我們在校的每個人都應該做文明學生,養成文明習慣。

一個國家無論多強悍沒有文明就沒有歷史,就沒有得到人民擁護和讚賞的目光。講文明講禮貌,是做人的起點。每個人來到世上,學習做人就是從講文明禮貌開始的。在孩子咿呀學語期間,父母首先教其文明禮貌,進入學校,老師教其文明禮貌,到社會上,時時處處都要求人們講文明禮貌。文明禮貌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能創造充滿愛心的環境,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温馨。

怎麼才能做文明學生呢?第一要留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有句老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文明及其習慣的養成對學生的終生髮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古人説:”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學生的文明習慣可以體現在文明的交往中,學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在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現。文明禮貌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又是一個學生最起碼的道德要求,應當從很具體的見到老師,父母主動稱呼,幫助父母和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小節做起,逐漸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這也是社會文明交往的重要根基。

第二要學會禮貌待人和禮儀。俗話説“小樹不修枝,長大難成才。”同樣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也必須從小培養。禮貌待人就是要會用“請、您、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禮貌用語。因為這些文雅、和氣、謙虛的禮貌用語會給人一種親切而誠摯的感受。要禮貌待人,就要説話文雅、和氣。説話文雅和氣,也就是講話時要文明,口氣要和藹、熱情、可親。古時候,有一家漁民的漁網破了,那漁民正忙着修補,為了不誤生產,便讓他的大兒子到隔壁張爺爺家去借漁網一用。老大聽後,心想這還不簡單。於是拔腿就跑到張爺爺家的門口,衝着老人粗聲粗氣地大聲嚷道:“嗨!老頭兒,把你家的漁網拿來借我用用!”張爺爺正在屋裏吃早飯,聽到這些話心裏很不高興,想:“這是誰家的孩子,這麼沒禮貌?”於是很生氣地説了聲:“不借!”父親見老大沒借來漁網,便問老大是什麼原因,老大把自己借漁網的經過説了一遍,父親聽後決定再讓他的二兒子去借。老二來到張爺爺家門口,輕輕地敲了幾下門。不一會兒的功夫,張爺爺從屋裏走了出來。老二立即上前向張爺爺鞠躬問好,然後態度和氣地對張爺爺説:“老爺爺我家的漁網壞了,請把您家的漁網借我用一天,用完馬上給您還回來。”老人見老二這麼有禮貌,很高興地將漁網借給了他。老二雙手接過漁網説:“謝謝您!我走了,張爺爺,再見!”聽了這個故事後我讓同學們分成小組討論互相説一説,同樣是借漁網,為什麼老大沒有借到,老二卻順利的借來了。通過聽故事同學們加深了對文明禮貌地認識。

。我們在校的每一個學生都是通過各種途徑和努力後,才得以成為長安七中的一員。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是有着不文明的行為。例如,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白色垃圾。尤其星期日教室裏/校園內垃圾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人打掃,仍了又何妨;在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室/走廊上起鬨打鬧,隨意撞壞門窗;在例如,有部分同學隨意攀爬學校牆頭,甚至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害公共財物。所以我們還要愛護環境保護公物。

同學們,讓我們全校上下,攜起手來,讓文明禮儀之花開滿校園的每個角落,為把我校建設成為一流的現代化名校而不懈努力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n4g8n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