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經濟論文模板 >

關於國民經濟發展論文多篇

關於國民經濟發展論文多篇

關於國民經濟發展論文多篇

會計成本核算論文 篇一

一、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在企業中的位置

企業只有在發展的過程中使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保證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才能夠在日漸激勵的企業競爭中站穩腳步,同時還可以收穫意想不到的效益。企業會計成本核算不但可以使企業的生產系統結構得到改善,使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減少成本浪費,還能夠使原材料消耗現象有效的降低,從而節省材料。企業成本核算能有效地使企業資源優化配置,使社會資源得到節省,保證企業綠色經濟的發展模式得到長久性的發展。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直接影響着企業經營成果的分配。和簡單的財務收入核算工作相比,成本是通過企業成本核算工作才能夠順利進行,假如在核算過程中方式和內容出現差錯,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害。

二、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存在的不足

1.企業人員對會計成本核算的瞭解不夠。現階段,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最大的缺陷就是員工沒有深入瞭解會計成本核算的有關知識,認識不到成本核算在企業中的重要意義,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對成本核算工作的重點認識不清,從而易造成嚴重的工作失誤,加重成本負擔。這樣不但使企業的成本超出了平均數值,同時也影響了成本核算的準確性,給企業帶來非常大的損失。想要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必須增強員工對會計成本核算的認知能力,並加強對員工相關知識的教導,通過對自身能力的提升來強化企業的競爭能力,使企業處於不敗之地。

2.會計成本核算範圍狹小。隨着競爭力的日漸增強,我國多數企業在進行會計成本核算時,通常只重視對有形資產的核算,而忽略了無形資產,後果很嚴重。由於企業對發展過程無形資產的忽視,導致工作人員在進行會計成本核算時偏向於片面化,從而不能保證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在進行會計成本核算時,多數的企業都會將管理經費歸納到企業無形資產中去,這就造成了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內容不夠全面和真實。

3.會計成本核算採用方式得不到理想效果。由於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多數的企業都發生了市場轉移,可是企業自身包含的生產方式卻沒有隨之更改。企業在進行會計成本核算時依然運用計劃經濟體制中包含的品種法和分步法,已經跟不上企業現在的發展需求。況且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存在一定的隨意性,企業發展現狀也處於搖擺不定,部分企業在選擇會計成本核算方式時,沒有結合自身的發展需求,同時也沒有全面瞭解會計核算方式的使用方法,導致企業不能順利的發展。

三、改善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的有效措施

1.對企業人員大力宣傳成本核算工作。如果不能保證企業工作人員對會計成本核算工作的深入認識,將會給企業帶去很大的損失。這就需要企業在進行相關人員招聘時,要通過嚴格的審核和培訓,企業領導人員要對此高度關注。如果企業對會計成本核算有關內容進行充實創新,不管是處於什麼職位的人員都要進行大力傳揚有關會計成本核算的意識,使整體人員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專業知識也得到有效提高,從而保證企業可以獲取更多的利益和財富。企業在普通生產過程中,領導人員應運用多樣化的形式大力宣傳成本核算工作,對會計準則和有關機制認真執行,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同時,企業領導人員對自身的管理水平也要進行不斷提高,加深對管理知識的瞭解,從而使自身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2.合理整理,保證會計成本核算信息的條理。隨着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現如今大部分的企業對會計成本核算工作都不具備專業性,造成了成本核算內容混亂不堪,極不條理。此外,由於企業在進行會計成本核算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因素影響,這就需要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工作人員將有關的不同核算內容進行合理的整理彙總,建立一個有條理的系統。如今會計成本核算不規範條理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怎樣將這一問題有效改善呢?企業必須保證成本的完整,其中包含了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企業在進行生產和經營的過程中,要對會計成本核算工作內容進行合理的規整,保證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具有同等位置,保證有形資產中的成本花費與無形資產的花費成正比。

3.運用合理有效的會計成本核算方式。每個企業自身都具有自己的經營模式,同樣企業會計核算的方式也就多種多樣,不同的核算方式都會有不同的效果,用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中。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企業應結合自身的特徵選擇能夠推進企業發展的核算方式。企業在選擇成本核算方式時應科學準確的進行選擇,以便減少核算過程中的浪費現象,保證核算結果的有效性和準確性,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佔據領先地位。可是企業在產品生產時會有很多的因素,這就需要選擇多種核算方式進行,而且在對核算方式確定後就不容易選擇別的方式,這樣就可以保證成本核算的統一性,同時還能進行有效的對比。

四、結語

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工作不管是在現在還是在未來都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想要將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的有效性進行提升,不僅需要通過企業會計部門員工的參與,同時也需要企業所有人員的共同參與才能完成。要對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的內容進行不斷的完善,對成本核算的方式不斷的改善,企業才可以在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有利的位置,保證企業的長久性發展。

會計成本核算論文 篇二

1.目前企業會計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1.1目前企業的會計成本核算方法缺乏科學性

企業的會計成本核算可以採用多種方法進行,但是考慮到具體國情和市場條件,分步法和品種法在我國的企業會計成本核算中應用的比較多。我國企業的會計成本核算辦法與經濟十分發達的西方國家相比,手法相對比較落後,方法缺乏科學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成本核算方法的運用不夠靈活。很多企業在進行會計成本核算時,不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只會死搬硬套固定模式。在核算辦法與企業實際情況發生衝突時,沒有及時的對核算策略做出有效的調整和改變,導致成本核算出現不準確的結果,誤導了企業的決策者,增大了決策失誤出現的可能性。其次,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的管理者沒有對核算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工作態度不夠嚴謹和認真,導致企業產品的供求出現問題,造成成本的浪費和資源的分配不均,嚴重製約公司的發展。

1.2目前的會計成本核算工作沒有實現核算內容的全覆蓋

首先,成本核算工作權責不明。由於很多企業管理者沒有認識到成本核算在企業運行中所發揮的作用,所以有的企業雖然有會計成本核算這個部門,但是卻形同虛設。管理層既沒有下達明確的命令,也沒有設定具體的核算目標,致使核算人員對於工作無處下手,效率低下。有的工作人員甚至把往年的成本直接作為今年的數據使用,缺乏真實性和有效性。第二,由於對成本合算的認識不夠準確,很多企業的成本核算只包括具體的實物成本核算,並沒有把企業的無形資產(比如人力資源)納入核算的範圍之內。對於產品的成本核算沒有把生產之前和生產之後的成本消耗算進去,造成核算的結果不夠科學和全面。

1.3核算工作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

一些企業規模較小,招聘的成本核算人員素質不夠高,在開展實際的成本核算工作時,缺乏理論知識的支撐,無法保證成本核算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另外,很多企業在進行招聘時,只看重工作經驗,招納的多是經驗豐富的老會計。但是有一利也有一弊,雖然老會計對成本核算工作比較熟悉,會比新手更快進入工作狀態,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老會計的工作方法比較傳統,有時候會憑經驗做事,按照自己原有的核算方法進行,核算效果與企業的真實情況不匹配,無法準確反應企業的實際情況,增大核算存在的誤差,出現結果失真的情況,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

1.4企業會計成本核算中缺乏有效的審查

通常來説,成本核算要求核算人員在生產之前就必須做好費用分配工作,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則要注意做好資料整理與核算的部分。然而,在企業內部,由於企業管理者的成本核算意識比較薄弱,沒有認識到審查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於成本核算工作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審查,核算結果往往大於預算結果,很容易造成企業資源的浪費,損害了企業的長遠利益。

2.提高企業會計成本核算水平的對策分析

2.1必須明確會計成本核算的範圍,實現核算的全面化

在企業實施會計成本合算的過程中,必須要對於企業的成本核算工作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保證核算結果的合理性。這就必須按照規定重新定義各種資產以及損耗,將企業的無形資產納入成本核算的範圍之內,並且注意做好對於無形資產的核算工作。成本核算的相關人員和管理部門必須做好強化策略和培訓工作,推動成本核算工作方式的更新和升級,處理好成本核算和公司整體核算的關係,重視成本核算工作,加強管理力度。在企業的具體成本核算中,要注意核算的全方位性,促進核算結果更加合理化。由於無形資產具備更新速度快和反覆利用的特徵,計入時要注意實行具象化攤銷,加強對於攤銷的彈性限期的重視程度。核算人員必須注意區分每種不同的入賬模式,加強無形資產的核算工作管理。核算時還要注意實行綠色核算,注意保護環境,兼顧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環境影響,促進企業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在成本核算中要儘量明確環境成本,並做出科學預估,對可能出現的污染懲處以及其他必要開支做好預先評判,在企業運行過程中重點實施監督和控制,盡力將可能的損失降到最低,保障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外部形象,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增加無形資產,促進企業長遠發展。

2.2選擇科學的成本核算辦法

會計成本核算經過多年的不斷髮展完善,核算辦法有很多,但是並不是每一種核算辦法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由於企業的實際情況不同,核算辦法的運用必須注意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企業要注意選擇和甄別。企業在對核算辦法進行選擇的時候,要注意權衡企業的初衷和發展目的,以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為依據,注意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和核算實踐,因地制宜的選擇最適合自己企業的成本核算辦法,促進企業的會計成本核算更好的為企業的發展服務。

2.3提升成本核算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整體素質

要想使企業獲得最大限度的經濟利益,除了提高產品的質量、做好企業發展規劃,加快企業商品的更新速度之外,還必須採用先進的管理手段,加強技術的不斷創新。成本核算管理是加強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核算人員的工作態度和業務能力直接關係到核算結果是否科學。成本核算結果作為企業決策的重要參照和決策依據,對於企業以後的發展規劃的制定有着不可預估的影響,因此,成本核算的結果應儘可能的貼近實際,減小誤差。成本核算工作性質特殊,牽扯到金錢和企業的切身利益,對於核算工作從業者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要求更高。核算人員應嚴格要求自己,按照規定標準進行核算工作,認真的對待自身工作。核算操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除了企業員工要嚴格規範自己的行為之外,企業也擔負着對員工的督導和監管責任:要注意對員工的業務培訓和思想教育,幫助核算工作人員樹立正確的工作觀念,保障成本核算工作能夠有效開展。

3.結語

在企業不斷壯大發展規模的情況下,必須加強成本控制,對成本核算做出合理的調整。企業會計成本的核算工作對於降低企業的管理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於企業未來的發展前途影響意義更使深遠,會計成本核算在企業的正常運行中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

會計成本核算論文 篇三

摘要:

茶葉生產經營過程的特殊性,使其會計成本核算與其它企業有所區別。會計成本核算是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內容,通過成本審核確認能夠系統瞭解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支出結構,控制成本支出規模,為資源配置提供科學依據,進而帶來更多利潤,增加企業財富。基於此,本文從會計核算成本的基本內容出發,對茶葉生產經營中的會計成本核算項目進行闡述,並結合生產經營過程中會計成本核算問題,探究相應的成本核算對策。

關鍵詞:

茶葉企業;生產經營;會計成本核算

會計成本核算是把一定時期內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按其性質和發生地點,分類歸集、彙總、核算,計算出該時期內生產經營費用發生總額和分別計算出每種產品的實際成本和單位成本的管理活動。對於茶葉企業而言,通過系統的會計成本核算能夠了解茶葉生產經營中的不足,找到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法,更加全面有效地分析茶葉生產成本結構,進而為決策者提供系統的會計信息支持。

1、茶葉生產經營中的會計成本核算內容

做好成本管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企業面臨的頭等大事。對於茶葉企業而言,在生產經營中明確成本項目,能夠推動會計成本核算的不斷完善。具體來講,茶葉生產經營中的會計成本核算內容主要包括:第一,種植成本,即茶葉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的種苗、肥料、水分、農藥以及人工等都需要計入種植成本,對於一些沒有獨立種植園的企業,購買茶葉成本也應該納入種植成本。第二,人工成本,即在整個生產經營鏈條中投入的人工工資,如茶葉的初加工、深加工、管理等方面的成本。第三,設備成本,即茶葉生產中設備的購置、折舊、維修等成本,如茶葉收割機、殺青機、運輸設備等。第四,營銷費用,即企業在銷售茶葉中產生的費用支出,如廣告費用、營銷人員工資、服務費等。第五,管理費用,即企業在運行中發生的一些管理事務費用,例如管理人員工資、招待費用、房屋租賃等,當然從大的成本範圍講,除去銷售和財務費用,大部分茶葉生產經營環節都應該被納入到管理成本中來。第六,財務費用,即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等發生的費用,如利息淨支出、匯兑淨損失、貸款手續費等。

2、茶葉生產經營中的會計成本核算的相關對策

2.1存在問題

隨着企業成本管理體系的逐步建立,茶葉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會計成本核算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高。但是實際核算中面臨的問題依舊突出。首先,核算內容比較混亂,在茶葉生產過程中,人工成本佔據一定比重,但是對於哪些能夠納入到人工成本核算,那些屬於管理費用,企業缺乏系統的規定,常常出現會計賬目混亂,人工成本核算與實際支出不符的情況。其次,核算項目設置不合理,存在着一些項目重疊的情況,對於人工成本、運輸成本、採購成本等項目的核算缺乏科學性,使得成本核算信息缺乏真實性,難以為企業決策提供合理依據。第三,資料信息不完善,尤其是對於一些中小茶葉企業而言,生產經營成本在生成過程中缺乏完整的原始憑證,使得會計成本核算的推進遇到障礙,甚至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第四,會計管理人員素質欠缺,無論是在專業素質上還是職業道德方面均難以勝任成本核算工作。針對這些問題,茶葉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應該對會計成本核算工作做出系統規範。

2.2相關對策

2.2.1轉變傳統理念,建立健全會計成本核算體系隨着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傳統會計核算工作與企業成本管理需要之間的矛盾逐漸凸顯。因此,茶葉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應積極調整會計理念,為成本核算提供科學指導,以推動會計成本核算體系的不斷完善。在會計成本核算體系的建立中,茶葉企業首先要完善生產流程,對成本控制中的重點環節、重點問題進行會計分析,以確保生產過程中各類資源的合理的歸集與分配;其次,根據會計成本核算理念的指導,制定核算指標,並確定分析流程,管理者在全面瞭解了茶葉生產成本之後,應根據成本的歸集與分配方案,對生產週期中的茶葉生產生產情況進行量化處理,以保證成本核算指標能夠有效衡量成本價值,確保成本核算過程的規範化、指標化;第三,對茶葉以及相關產品進行定期盤點,及時清理與生產過程成本核算內容不相符的項目,確保成本投入與實際核算內容匹配;最後,編制茶葉生產經營過程的會計成本核算分析報告,對茶葉生產成本的變動、產量的變動等信息進行深入分析,利用更加直觀的數據模型呈現出來,為成本管理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2.2.2根據茶葉生產經營特點,確定成本核算方法在茶葉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不應該盲目照搬其他產品經營中的成本核算方法,而是應該根據自身的經營特點,設計科學適用的核算方法,以體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辯證理念,確保會計成本核算項目對茶葉生產經營各環節的覆蓋。例如有的茶葉企業擁有自己的種植園,而種植園中不同操作環節的員工工資應被納入到茶葉成本中來;而對於沒有獨立種植園的企業,則應該將採購過程、運輸過程中的各項成本納入到會計核算中來。隨着現代經濟的不斷髮展,茶葉企業在轉型中逐漸由傳統的生產導向型模式向顧客導向型模式轉變;在擴大生產規模的過程中,茶葉產品種類以及相關副產品也逐漸增加。為確保成本核算的合理性,企業應根據不同茶葉的類型進行分別核算,並通過與市場中同類產品的比較,明確生產成本,進而適當調整成本核算方法,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2.2.3注重會計人才培養,強化成本核算意識會計從業人員作為運用會計成本核算方法,落實成本管理措施的主體,其綜合素質對於茶葉生產經營成本的控制具有直接作用。因此,茶葉企業在成本管理中應加強對會計從業人員的培養,提高其成本意識,用專業素養為管理者提供完整、可靠的成本核算信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企業應明確會計人員的職業定位,從知識結構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打破傳統會計從業人員單純具備會計或財務管理方面知識的侷限,從法律、經濟、審計、計算機等多方面入手,塑造適合茶葉企業長遠發展的複合型人才;建立系統完善的職業培訓體系,為會計人員實現再教育,形成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提供條件;完善職業考核,茶葉企業無論是在人員招聘過程中,還是業務考核過程中,都應該利用競爭機制,對會計人才進行科學選拔,利用優勝劣汰的管理機制促使會計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增強法律意識,明確會計行業特點,培育良好的企業文化,同時加強會計監督,培養一支嚴於律己,克己奉公的專業隊伍。

2.2.4完善企業管理結構,提高內部控制效果良好的內部控制體系能夠為茶葉企業的會計成本核算提供必要的條件。在茶葉生產過程中,某一環節的費用支出是否合理,是否能夠在預算範圍內、在良好的內部控制中得到體現,並在成本控制失效之後,進行嚴格追責,這對於完善會計管理體系,提高茶葉企業內部資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義。茶葉企業在內部控制建設中,首先要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從崗位設置、職責劃分,到隊伍建設、制度落實等方面應作出系統規定,明確內部控制細節,完善內部控制流程,對於成本管理實現系統化、程序化控制;其次,注重風險管理,成本控制失效意味着茶葉企業生產經營風險的增加,因此,企業內部應針對各環節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將成本控制能力作為衡量風險係數的主要標準,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以提高風險防範能力;第三,完善執行體系,提升控制能力,對於會計成本核算而言,茶葉企業應建立管理流程,按程序操作,提高責任管理意識,避免人為因素對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影響,進而在執行中實現有效的制約與平衡。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茶葉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引入科學完善的會計成本核算方法,不僅能夠加強成本管理效果,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更能夠推動茶葉企業的的轉型與發展。目前在會計成本核算方面,茶葉企業依然存在着會計資料不完整、人員素質不高、核算方法不完善等問題,探究科學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企業謀求轉型。推動發展的重要動力。

參考文獻

[1]李丹,賀琛。關於茶企業會計成本核算所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福建茶葉,2018(6):49.

[2]金錢琴。茶葉生產經營中會計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福建茶葉,2018(2):73-74.

[3]管偉。茶葉生產經營中的會計成本核算模式探討[J].福建茶葉,2016(3):84-85.

《 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標誌 》 篇四

[摘 要] GDP代表着目前世界通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作為核心標準,GDP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程度的統一標準。建立綠色GDP核算體系,以綠色GDP為主導,不僅僅是對破壞性開發的限制,更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之下,從根本上將以粗放型、傳統型為主的發展模式,轉化為集約型、生態型、低能耗的循環發展模式,在創新“集羣經濟、循環經濟、知識經濟”基礎上,構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和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道路,將為經濟發展展示一條新的可持續發展的坦途。

[關鍵詞] GDP;國民生產總值;核算;“綠色GDP”;生態資源;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F04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024(2006)09-0018-03

[作者簡介] 樓小亮,東北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發展戰略。(遼寧 大連116000)

要了解一個國家一定時期的宏觀經濟總量,主要看這個國家的GDP(國內生產總值)。GDP主要有兩種統計方法,一種是收入法,它是全部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彙總數。另外一種是支出法,它是全部要素所有者的支出彙總數。收支兩個數,是相等的。GDP能較準確地説明一個國家的經濟產出總量,較準確地表達出一個國家國民收入的水平,但它不統計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不反映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而綠色GDP則力求將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統一起來,綜合性地反映國民的經濟活動成果與代價,包括生活環境的變化。

一、綠色GDP的含義

綠色GDP,實質上應該代表國民經濟增長的淨正效應。無論是定性的還是定量的、精確的還是粗略的,只有儘快在社會經濟發展與相應的環境資源代價之間建立起某種對比關係,才能為政府、企業與公民的發展、生產與消費提供有益參考。國民經濟核算,作為一套全面系統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的數據體系,是進行宏觀經濟管理的基礎,被譽為20世紀偉大的社會性研究應用成果。但是,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資源和環境遭到越來越嚴重的破壞,人類已不同程度嚐到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的苦果。為克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缺陷,人們提出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核心是實現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從傳統的單純追求數量增加的發展模式向注重發展質量和後代人福利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轉變。綠色GDP的創新意義就是它所反映出來的是綠色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GDP指標的一種調整,是扣除經濟活動中投入的環境成本後的國內生產總值。為此,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進行了一次極其深刻的反思,指出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惟一可選擇的道路就是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我們知道,可持續發展是指經濟、環境和社會三個系統的協調發展,任何一個系統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其他系統的變化。綠色GDP建立在以人為本、協調統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之上,是對國民經濟核算的概念與體系重新調整,人民既需要經濟的增長,也需要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更需要一個公正和諧的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本身就包含着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三個方面的內涵。建設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就必須實現這三者的平衡。同時,環境保護的公眾參與,直接表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發育程度,也直接體現着一個國家公民素質的高低水平。公眾參與,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平衡槓桿。

2002年4月,世界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會議在阿爾巴尼亞召開,會上我國牛文元教授用“綠色GDP”的理論來解釋可持續發展,把它化解為五個指標:1、單位GDP的排污量;2、單位GDP的能耗量;3、單位GDP的水耗量;4、單位GDP投入教育的比例;5、人均創造GDP的數值,創造越高,説明社會越發展。這五個指標被與會的100多個國家接受並作為大會宣言發表。這五個量化的指標,讓我們對掛在口頭上多年的可持續發展的含義有了真正的理解,使實現可持續發展有了實實在在的探索性標準。

二、中國實行綠色GDP核算面臨的挑戰

1.認識觀念不夠全面深刻。目前在綠色GDP核算的思想觀念方面,相當一部分領導幹部和專家對綠色GDP核算的必要性、複雜性認識不足,對綠色GDP核算的相關範疇理解不深,還是停留在以“GDP數據論英雄”的觀念上、經濟發展比例上,對於這些數據和發展速度所付出的環境和生態代價則充耳不聞。

2.綠色核算技術體系還不夠先進完善。綠色GDP核算將自然資源和環境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建立資源環境與經濟一體化核算體系,拓展了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功能。但是,當前實行綠色GDP核算存在許多重大技術難題。例如,自然資產的產權界定及市場定價較為困難;環境成本的計量較難處理;對一些複雜問題,國際上也還沒有成熟的做法可以借鑑,因此,改革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使綠色GDP核算從理論走向實踐有相當大的難度,需要我們“摸着石頭過河”,找到適合於中國國情的綠色GDP核算方法與體系。可以説,技術與方法的不先進是綠色GDP核算從理論走向實踐面臨的最大挑戰。

3.綠色核算的制度建設基本空白。綠色GDP從概念的提出到現今,已有一段時間,之所以沒有從理論到實踐取得突破性進展,除了綠色GDP核算技術與方法的複雜性之外,另一個挑戰,就是綠色GDP核算的相關法規制度還基本空白,這主要包括:環境法規的不完善;統計法規的不完善;評價標準的不完善等。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對資源和環境的消耗之大已引起各界的密切關注。據有關部門統計,2003年我國的GDP佔全球的4%,但卻消耗了全球55%的水泥,36%的鋼鐵,30%的煤炭,25%的鋁。在廣州召開的“和諧社會中的人與自然”學術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就環境保護與社會的平衡發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呼籲各級政府推行綠色GDP,摒棄盲目追求“政績”的做法,儘早形成並推行“自然――人――經濟――社會”的整體價值觀和生態經濟價值觀。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在《財富》全球論壇上表示,中國目前GDP每年8%的增長奇蹟,是以大量資源和環境更快速的損耗為代價的,嚴重威脅着我們這一代人能否安然度過。他認為,中國的環境問題不是專業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並指出,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源,是整個社會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扭曲發展觀。

經濟發展中的生態成本有多大呢?目前世界各國還沒有一個準確的核 算體系,沒有一個數據使我們能一目瞭然地看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情況。環境和生態是一個國家綜合經濟的一部分,由於沒有將環境和生態因素納入其中,GDP核算法就不能全面反映國家的真實經濟情況,核算出來的一些數據有時會很荒謬,因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也能增加GDP。中國在二十多年來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但這樣的增長又是通過多少自然資本損失和生態赤字換來的呢?不説環境與資源,即使從社會學角度看,GDP也不能反映社會貧富差距,不能反映社會分配不公,不能反映國民生活的真實質量。總之,GDP統計存在着一系列明顯的缺陷,長期以來被人們所批評,但長期以來沒有得到修正。

有數據統計,中國單位產值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數倍以上;排污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幾倍,而勞動效率僅為發達國家的幾十分之一。造成中國現時環境危機有多種原因,而其根源是一味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扭曲發展觀,即認為單純的經濟增長就等於發展,就有足夠的物質手段來解決現在與未來的各種政治、社會和環境問題。甚至很多人認為,中國可以模仿發達國家走“先發展後治理”的老路。然而現實是,如果政治文明不跟進、社會發展不協調,環境保護不落實,經濟發展將會受到更大制約,而中國人口資源環境結構比發達國家緊張得多,我們那一點點經濟成果根本無法抵擋可能提前到來的生態、社會和政治交織在一起的危機。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餘謀昌指出,目前國內不少地方走的仍是灰色發展道路。傳統的“先污染、後治理、先發展、後保護”的模式主導着各地經濟的發展。傳統工業模式和經濟發展模式的基本過程是:原料――產品――廢料。在這種模式中,僅有3%-4%的原料轉化為產品,其餘96%左右被當成廢物排放到自然界。按這種傳統的發展模式,我國GDP若增加4倍,廢物排放量將增加32-40倍,整個國內的資源和環境都將不堪重負。

為了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環境保護,國家環保總局作了廣泛的調研,並根據我國實際情況,決定採取五大措施促進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

1.全面加快制訂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規。着手製訂綠色消費、資源循環再生利用以及家用電器、建築材料、包裝物品等行業在資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各類廢物回收制度;制訂充分利用廢物資源的經濟政策,在税收和投資等環節對廢物回收採取經濟激勵措施。

2.大力加強政府引導和市場推進作用。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繼續探索新的循環經濟實踐模式,積極創建生態省、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生態市、生態示範區、生態工業園區、綠色村鎮和綠色社區。

3.有效地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淘汰和關閉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後工藝、設備和企業;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傳統產業,鼓勵發展節能、降耗、減污的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建立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建立循環經濟的綠色技術支撐體系,以開發經濟體系生態鏈接技術為關鍵,開發和建立包括環境工程技術、廢物資源化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等在內的“綠色技術”體系。

4.倡導綠色消費。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和綠色消費意識;各級政府要優先採購經過生態設計或通過環境標誌認證的產品,以及經過清潔生產審計或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的產品,鼓勵節約使用和重複利用辦公用品;逐步制訂鼓勵綠色消費的經濟政策。

5.探索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在經濟核算體系中,改變過去重經濟指標、忽視環境效益的評價方法,開展綠色經濟核算,並納入國家統計體系和幹部考核體系。

三、研究和實施綠色GDP對我國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1.綠色GDP有利於科學和全面地評價我國的綜合發展水平。通過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準確計量,我們就能知道為了取得一定的經濟發展成就,我們付出了多大的環境代價,從而可以使我們客觀和冷靜地看待所取得的成就,及時採取措施降低環境損失。

2.綠色GDP有利於促進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綠色GDP是一套公開的指標,通過發佈綠色GDP,可以更好地保護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同時,公眾通過綠色GDP,能直接判斷一個地區環境狀況的變化,對政府環境保護工作進行監督,並積極參與環境保護事業。

3.綠色GDP有利於促進政府轉變職能。政府的重要職能是向人民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綠色GDP作為關係到一個地區綜合發展水平的公共信息,必將促進政府更加關注本地的宏觀發展戰略,使政府從熱衷於具體項目管理轉向做好發展規劃和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上來。綠色GDP也可以為幹部政績考核提供新的評價標準。對各級幹部進行環境保護績效考核,是為了促使各級政府更加重視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多年來,國內許多專家致力於綠色GDP核算體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目前,學術界圍繞綠色GDP還有許多爭論。雖然世界上許多國家已開始嘗試綠色GDP,但還沒有一套公認的綠色GDP核算體系。從觀念上來説,綠色GDP意味着觀念的深刻轉變,意味着全新的發展觀與政績觀。因為,如果實施綠色GDP,人們心中的發展內涵與衡量標準就要改變,扣除了環境損失成本,當然會使一些地區的經濟增長數據大大下降。實施綠色GDP,也必將帶來幹部考核體系的重大改革。過去各地區幹部的政績觀,皆以單純的GDP增長為業績衡量標準,現在要將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環境保護放在一起綜合考評,會因此形成諸多阻力。但任何觀念的轉變都會有一個艱難漸進的過程,因為這是一項改革,是使公平與效率雙贏的創新,更是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一次重大昇華。

綠色GDP的啟動實施,雖然面臨着許多技術、觀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礙,但沒有這樣的指標體系,我們就無法衡量我們的真實發展水平,我們就無法用科學的基礎數據來支撐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決策,我們就無法實現整個社會的綜合統籌與平衡發展。因此,無論有多少困難,我們都應當立即開始進行探索,立即開始從具體項目到局部地區進行不斷的實驗,逐步建設起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GDP,為全世界的綠色GDP核算體系的發展作出較大的貢獻。綠色GDP,將支撐、衡量和評價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以綠色GDP為主導,不僅是對破壞性開發的限制,更將為經濟發展展示了一條新的可持續發展的坦途。

中國現在正面對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間內,中國正在向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前進。科學發展觀中極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求落實到加強對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上來。從資源、環境現狀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目標來看,我國現在必須貫徹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在此基礎上,我們必須完善核算體系,調整經濟結構,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科技進步,加快體制創新,強化企業管理,引導合理消費,提高國民素質。各國的歷史經驗表明,單純以經濟增長為目標的發展模式不可能持續。建立綠色核算體系和綠色GDP核算與數據發佈制度已勢在必行。我們相信,綠色核算體系的建立將對我國國民財富的積累產生重大的影響,對實現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三贏”目標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為民,洪吉。中國經濟何處去[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4.

[2]阿爾温・托夫勒。未來的衝擊[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3.

[3]胡鞍鋼。中國走向21世紀[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會計成本核算論文 篇五

一、企業會計核算中成本核算的現狀

1.沒有科學合理的成本核算理念

當前企業的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生產產品的時間逐漸縮短,企業製造成本消耗也逐漸降低,但是目前我國企業的會計成本核算依舊使用傳統的方式,工作的主要精力還集中在產品的生產製造上,企業的真實成本不能有效地反映。而且企業對企業內的無形資產重視程度不夠,不能及時的調整和處理無形資產,也沒有反映在賬面上,使得這些無形資產的成本消耗在生產經營中被沖銷,不利於企業無形資產的成本核算。

2.成本核算的內容不全面

目前企業的資產管理計量不科學,企業的會計核算人員不能對土地、自然資產等進行科學準確的計量,資產負債中並沒有這些記錄。但是這些資產都是屬於企業控制的,科學合理的管理能夠使企業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但是目前不全面的成本核算使得企業的經濟利益受到了嚴重的損失。同時當前科學技術、信息資源也是企業的重要資產,這些資產的消耗也應計入到企業的成本構成中,但實際上這些資產都被納入到企業的管理費用中,不能適應成本核算的實際含義。

3.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學

傳統的企業成本核算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企業管理人員依舊注重經濟效益的實現,成本核算被忽視。傳統的企業成本核算方式嚴重製約了企業成本核算工作的全面開展,使企業的經濟效益受到了損失,不利於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成本核算方法。目前企業使用的主要核算方法有分步法和品種法。成本核算中分批法的使用比較少,成本核算時的隨意性比較強,成本核算人員對核算方法瞭解不夠全面,不能明確生產經營中的複雜性,還有些成本核算人員利用自己的職權私自調整成本以謀取個人利益,使企業的會計成本信息不真實,不利於企業經營決策的制定。

二、企業會計核算中成本核算的有效對策

1.樹立正確的成本核算理念

企業管理中,企業會計成本核算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促進企業經濟發展,強化自身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業應樹立正確的成本核算理念,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實現良好的成本核算,應將企業成本核算的理念落實到企業的生產經營中,要求企業的會計以及管理人員都積極參與到成本核算中。做好成本核算的宣傳工作,強化企業的納税意識,能夠根據相關的會計準則以及法律規範進行成本核算,明確成本核算對於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做好企業的管理工作,實現企業成本核算管理與經營管理有機結合,科學全面的分析產品價值鏈,實現企業內部以及外部的全面成本控制,使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2.實現全面的成本核算

在企業進行成本核算時,要保證成本核算的科學全面,將企業的無形資產歸入到企業的成本核算中,保證企業成本核算的完整。做好企業無形資產的分類,不同的無形資產使用不同的入賬方式,使企業產品成本中包含無形資產的價值,由於知識等無形資產是可以重複使用的,並且更新的速度比較快,因此可以進行彈性攤銷,在對環境成本進行核算時,也需要將環境成本納入到成本核算中,並添加綠色成本項目的部分,強化企業的環保意識,促進企業實現良好、和諧的發展。成本核算時,需要明確資本化的環境成本支出,重點監督控制不會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環境罰款等。

3.採用科學的成本核算方法

為了實現科學的成本核算,企業應採用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促進會計成本核算水平和質量的提升。企業的會計成本核算方法有很多種,如分步法、品種法、分批法等,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會計成本核算方法,還可以將多種成本核算方法進行重新組合,實現綜合利用,促進會計成本核算效果和質量的提升。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企業為了強化會計成本核算的效果,還應不斷創新成本核算的方法,保證會計成本核算更加科學、規範。強化基礎性的企業成本核算,保證企業會計成本核算方法更加專業化。

4.提高成本核算人員的素質能力

在企業的會計成本核算中,會計核算人員是成本核算的主要人員,會計核算人員的素質能力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的質量和效果。因此為了實現科學全面的會計成本核算,就應努力提高會計核算人員的素質能力,建立高素質的會計核算隊伍。企業在招聘會計核算人員時要更加規範,制定科學的人才招聘選撥制度以及考核機制,保證人才的高水平。並組織企業的會計核算人員進行學習培訓,強化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提升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使會計核算人員具有一定的歸屬感。企業還應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提高會計核算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認真的進行會計成本核算,保證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的順利完成。

三、結束語

科學的會計成本核算能夠減少企業的成本支出,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應加強對會計成本核算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樹立正確的成本核算理念,明確成本核算的內容以及方法,強化會計核算人員的素質能力,使企業的會計成本核算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保證企業經濟效益的實現,強化企業競爭力。

《 我國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問題研究 》 篇六

【摘要】在研究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問題的過程中,國民經濟發展的問題直接影響都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質量。本文將就我國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問題進行探討並提出相應的國民經濟發展對策。

【關鍵詞】國民經濟;經濟協調;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F20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國民經濟是一個國家的中生產經營活動總過程,保證國民經濟發展的良性運轉是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下文將對我國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問題進行分析。

二、國民經濟的構成

第一,國民經濟是人們進行物質產品生產經營活動的總過程。人們要生活,就要進行生產,生產出人們進行再生產和生活所需要的商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出的產品要進行買賣,生產出的生產資料要出售給需要這些生產資料的企業,以便用於再生產;生產的消費品,要出售給需要這些產品的居民。這些出售的商品,要經過運輸過程運送到銷售企業,由商業企業進行買賣。商品買賣又要通過貨幣作為交換媒介,而貨幣是通過金融企業發放的。這一系列生產、運輸、買賣、消費的總體就是國民經濟。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按生產資料不同所有制劃分有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私營經濟或民營經濟、個體經濟等,構成國民經濟的整體。我國要發展國民經濟,要大力發展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同時也要發展民營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使得各種經濟成份在國民經濟的總體當中,都能不同程度地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國民經濟是我國社會的經濟基礎,只有國民經濟發展了,才能使我國不斷地強盛起來。

第二,我國的國民經濟分為不同的經濟產業。國民經濟是由各不相同的經濟產業構成,它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就是國民經濟。

以上説明在國民經濟中,包括有各不相同的產業、行業和企業,它們相互聯繫在一起。在國民經濟中,各產業、行業和企業之間既有分工,它們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而在發生作用的同時,又相互聯繫,達到它們應發揮作用的目的。

三、國民經濟各產業和行業的協調發展

1、農業生產的農產品要能滿足農業和工業生產和城鄉居民生活的需要。農業生產的各種產品,要首先滿足農業再生產和農民生活的需要。在農產品中要有相當數量的各種產品,作為生產資料用於農業進行再生產。農業生產的農產品,還要有一部分用於滿足工業生產和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

2、工業生產的產品要能滿足工業生產和城鄉居民對生活消費的需要。鋼鐵企業生產的各種鋼材,要能滿足機械製造業和建築企業對各種鋼材的需要;機械設備製造業生產的各種機械設備,要能滿足使用各種機械設備的企業進行生產的需要;生產發電設備的企業要滿足發電企業的需要;通訊設備企業生產的電話機、電報機、手機等商品,要能滿足人們使用這些通信用品的需要。在工業內部各行業和各企業之間,生產的各種勞動資料和各種不同性能的零部件及各種原材料,要能相互滿足需要,工業的各行業和各企業的生產才能協調地發展。

工業生產的產品還要有一部分用於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需要。這些工業產品,除出售給城市居民使用外,也出售給農村居民使用。食品工業企業生產的食品,也要有一部分出售給農村消費者。從以上的分析來看,工業部類、農業部類兩者相互提供着它們所需要的各種生產資料和各種消費資料,所以,它們兩者有着緊密的聯繫。

3、工農業的產品要經過交通運輸業運輸出去。農業生產的產品,除了一部分農民自用外,大部分的產品都要銷售出去;工業各行業和各企業生產的商品除少量產品在企業所在地區市場上出售外,工業企業生產的絕大部分商品,要運送到外地市場銷售,這就需要運輸行業的運輸。

4、工農業生產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和工農業生產的商品大都要經過商業企業銷售出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工農業的生產和經營,必須經過商業企業,其生產和經營才能順利發展起來。

5、金融業。金融業是進行貨幣經營的行業。銀行把政府撥款和居民儲蓄的貨幣資金貸放給企業,企業用這些貨幣資金去購買生產資料和招聘職工,從事生產和經營,並按規定的期限歸還銀行本息;交通運輸業的經營要用貨幣購買運輸工具,運輸完成要收運費;商品的交易也要以貨幣作中介。貨幣是國民經濟運行的媒介,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

四、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對策

1、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大對自主創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

2、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3、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

4、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係人民羣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新貢獻。

5、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形成若干帶動力強、聯繫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

6、深化財税、金融等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實行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税制度,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兑換。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

7、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實現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實施自由貿易防戰略。採取綜合措施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五、結束語

總之,在整個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問題研究的過程中,要重視國民經濟研究中中的每一個環節,保證研究過程的規範性,使整個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問題研究結果得到保證。並且提出合理的發展對策。

參考文獻:

[1]左倩倩。 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政治因素影響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3.22-24

[2]宋濤。 我國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問題研究[J]. 當代經濟研究,2013,12:3-7+72.

[3]宋濤。 我國國民經濟協調問題的研究[J]. 經濟學動態,2011,01:4-7.

[4]田禾。 區域互動與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12-13

會計成本核算論文 篇七

一、會計成本核算的內涵

會計成本核算作為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特指企業按照會計準則和相關規定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的全部費用進行跟蹤記錄,以便合理利用資金的一種活動。科學精確的企業會計成本核算不僅可以對企業資金流向做出細緻全面的記錄,促進企業資源利用的效率最大化,更是判別企業經營好壞的標準之一,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經營策略的制定十分重要。但因為會計成本核算過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導致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以下將就會計成本核算的問題及解決措施做出詳細的論述。

二、會計成本核算的問題

1、內容不全面

一般情況下,很多企業均把會計成本核算工作重點對固定資產的核算上,往往容易忽視對無形資產的記錄和管理。但隨着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政策的進一步放開,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做好企業文化建設和信息資源儲備等無形資產建設。簡而言之,現階段很多企業的會計成本核算內容還不夠全面詳實,沒有綜合考慮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所涉及到的各個影響因素,這些問題都會嚴重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

2、方法不科學

會計是一門經驗科學,很多人在從事會計工作時都是憑藉以往的工作經驗來進行判斷。一般來説,對於新進的員工都有專門的帶教人員告知如何進行會計成本核算工作,這樣根本沒有考慮到企業的發展情況和經營環境的變化,很難保證核算方法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由於會計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學最終導致成本核算工作因偏離事實而失去真實性和應有的價值,嚴重製約了企業經營策略的制定和未來的發展。

3、相關制度落實不到位

每個企業無論其經營規模大小都有一套與本企業發展相適宜的制度體系與管理策略,然而在現實的經營活動操作過程中,會受到來自企業內外眾多因素的制約,導致很多制度落實不到位。比如會計核算工作人員在進行成本核算時因為領導的意識而違背制度要求,或者因為個人的喜歡而不按照制度規定的方法執行,還有不按照規定的範本對資產進行記錄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工作質量。綜上所述,成本核算相關制度落實不到位問題是當前會計成本核算的主要問題之一。

4、缺少監督和管理

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的質量控制按照時間順序可以分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後控制三個部分,要保證每個會計核算的每個階段都嚴格按照相關制度要求進行,監督管理制度和體系必不可少。然而現階段,大部分企業都缺少內部監管機制,國家相關部門也沒有制定明確的監管懲罰措施,致使出現企業成本核算與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活動賬實不符等問題,不僅造成了資金的極大浪費,也影響了相關部門的正確決策。

5、會計成本核算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作為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從業人員,其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將直接決定工作質量,嚴重者可能會給企業帶來負面效應,不能給領導正確決策提供有力依據,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然而現階段,很多企業對會計成本核算人員缺乏長效的培訓機制,而且有些成本核算從業人員是由於裙帶關係得到了這個崗位,不僅不具備專業知識,更缺乏學習動力,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三、會計成本核算問題的解決措施

1、對核算內容做出全面劃定

要保證企業會計核算工作質量,實現核算結果的準確、全面,需要對核算內容做出全面劃定,明確核算內容。並且要隨着時代的發展,根據經濟市場情況對核算內容進行與時俱進地對工作內容(包括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進行完善與調整,努力提高會計成本核算工作效率,為企業的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服務,使得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

2、核算方法升級創新

會計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很多,它們分別適合不同的經營策略和範圍,使用方法和核算手段亦各不相同。如果企業的經營活動相對簡單,那麼很容易從書本或者其他企業的經驗上學習具體的核算方法,並根據企業自身的具體情況略加改進與調整,以最終形成適合本企業發展的成本核算方法。但當企業的經營活動比較複雜時,就需要企業管理者根據本企業的產品特點、服務管理體系和未來發展方向等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考慮,以最終確定具有質量相對穩定、方法靈活、結果可靠的會計成本核算方法,為企業順利實現生產經營活動打好基礎。

3、完善會計成本核算制度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提高會計成本核算工作質量和效率,完善會計成本核算制度十分重要。具體來説,需要在制度中明確各部門的權利和義務,具體工作細化到個人,做到權責清晰,獎懲得當,即有利於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又有利於最終核算結果的質量可靠。

4、建立會計成本核算監管部門

有效的監管部門是確保會計成本核算各項規章制度能夠落實的可靠保證。具體來説,在企業內部和外部成立專門的成本核算監管部門,對企業成本核算的整個過程和結果進行全方位的監管和審查,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予以糾正,並配合相應的獎懲手段,提高從業人員的自覺性,堅決杜絕相似事情再次發生,提高企業資金的利用率。

5、提高核算人員的專業素質

作為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從業人員,其專業素質直接關係到工作質量。所以企業應重視對核算人員的再教育,通過組織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訓、增加與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交流等方式來提高核算人員的專業素質,並把學習效果與績效掛鈎,以提高人們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為企業發展儲備足夠的人才。

四、小結

現如今,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快,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針對企業中所存在的會計成本核算問題進行改進,從制度、人員、監管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地進行調整,提高會計成本核算的質量,為企業領導的決策提供可靠依據,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ji/1mdn7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