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經濟論文模板 >

經濟學論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精品多篇】

經濟學論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精品多篇】

經濟學論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精品多篇】

經濟學論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篇一

摘要:隨着農業結構向產業化轉變,我國農業不僅具有生產功能,還兼具旅遊度假的功能。而農業生態旅遊是介於農業和旅遊業的一種新型旅遊形式,對生態環境的改善和經濟收入有很大的作用,但它的可持續發展工作還存在着許多問題。本文簡述了我國農業生態旅遊的特徵和問題,提出瞭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農業生態旅遊;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

農業生態旅遊是依託於農村的自然環境、田園景色等鄉村特色文化和農業資源,通過提供相應的服務和整體設計,實現觀光、旅遊、休閒等內容的旅遊活動形式。所以,發展農業生態旅遊就必須做好可持續發展工作,保證農村生態自然環境的完整。

1農村生態旅遊特點和問題

農村生態旅遊與傳統的旅遊方式相比是以農村的生態環境為旅遊場地,以保護生態為原則,進而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農業系統會受到自然和人工的雙重影響,農村生態旅遊業因此具備農村文化和自然景觀的雙重特點,開發出了多樣化和多功能的產品。並且生態旅遊的內容大多是觀賞自然風光、體會農村習俗和生產過程,使得其具有季節性、地域差異和組合配置的可塑性。在旅遊的過程中,遊客參加的活動也具有較大的娛樂性和參與性。同時,農村生態旅遊將生態農業技術、先進科技同遊客參與生產活動相結合,使遊客可以獲得農業生態保護的專業知識,使得其具有專業性和內容廣博的特點。最重要的一點特徵是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理念,促進了農業經濟發展,保護了有限的自然資源。但農村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還受到了許多問題的影響,主要有人口的增長使得建築用地面積增加,引起了人口和土地矛盾的問題,農業生產的不合理導致水土流失嚴重、生產力下降的問題和農户缺少生態保護意識環境污染嚴重、農村文化嚴重城市化的問題[1]。

2我國農村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措施

通過對農村生態旅遊的特點以及影響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分析,可以發現農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還面臨着巨大的壓力。為了推進可持續發展進程,筆者提出瞭如下的幾點措施。

2.1建立合理的旅遊管理機制

農業生態旅遊的管理與大眾旅遊管理形式不同,更趨向與多元化管理,涉及到思想教育、政策法律、消費利益、社會公眾等管理方法。而建立合理的管理機制,首先要充分考慮到旅遊行為、生態消費、參與決策、輿論調整等方面的內容,宣傳生態環保的意識,引導遊客消費的形式以減少亂丟垃圾、消費浪費等問題的出現。然後,該地區要根據生態旅遊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修改當地的旅遊管理條例,如對旅遊產品的出售價格進行統一要求、對環境污染行為加大懲處力度。其次,要嚴格遵守可持續發展原則,把協調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作為工作的重點內容,對農村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做出評估,提前對發展過程中的不利影響進行預測。

2.2提高管理人員隊伍的素質

現階段的經濟競爭本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農村生態旅遊區的競爭也同樣如此。而且,要想實現生態旅遊的規範、高質、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提高管理從業人員的素質。因此,生態農村旅遊區可以到專業的旅遊學校招聘專業人才,並對從業的本地農民展開旅遊知識培訓工作,當地的相關部門也要加大對旅遊學校的扶持力度,為學校提供專業教師和先進設備或者由政府進行規劃和籌資建立專門的旅遊培訓機構和實習場地,培養綜合能力強的專業管理從業人員,從而提高旅遊業的服務[2]。

2.3完善旅遊循環經濟運行體系

農業生態旅遊的可持續也包括旅遊循環經濟的發展,這就需要先完善旅遊經濟循環政策。再充分利用農村生態旅遊資源,提高產業層次和產業的經濟效益,在經營的過程中要減少對環境的消極影響減少浪費。其次,就是倡導綠色消費。在政府宏觀調控經濟市場的背景下,發揮社會媒體和公眾的作用宣傳循環經濟理念,提高生態旅遊和生產的意識,如可以減少一次性產品的使用、節能節水、將垃圾分類。並引導遊客在旅遊中購買可再生產品、綠色產品,也可以在旅遊區內佈置各種人性化的相關標語,教育遊客進行生態旅遊和綠色消費。

2.4推動旅遊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手段在旅遊中的應用能夠改變以往的旅遊生產、分配和消費形式,優化生態旅遊運行模式,促進旅遊的整體發展。農村生態旅遊區要整合當地的旅遊資源如特。色的民俗、自然風景,同其他生態旅遊區進行信息共享和合作,實現農業生態旅遊信息化[3]。除此之外,要加強宣傳教育,倡導維護生態平衡和自然保護以及節約資源的生態環境倫理觀念。也要開發農業生態旅遊產品,挖掘生態農產品的多種用途,開發出具有觀賞性和實用性且具備農村文化、生態特徵的旅遊紀念品,滿足遊客的購買要求增加經濟收入。

3結束語

農業生態旅遊要以農村資源為基礎,重視旅遊和農業的結合,將可持續發展作為發展原則,通過建立合理的旅遊管理機制、完善旅遊循環經濟運行體系、推動旅遊信息化建設和提高人員素質的措施,保證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的增長。

參考文獻:

[1]熊金銀。川西高原農業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3):217-220。

[2]齊婧。鄉村旅遊與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的路徑探討[J]。南方農機,2017,48(20):169。

[3]易勤芳。農業生態旅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旅遊縱覽(下半月),2017(7):224+226。

經濟學論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篇二

摘要: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較為重要的地位,經過多年以來的不斷髮展,已經成為了支撐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所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的發展速度較很快,儘管如此,依舊存在着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高水平的農業機械加以促進,然而,我國的農業機械化設備並不先進,這使得農業可持續發展進程受到了一定的阻礙。因此,要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以此來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本文主要論述了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在農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播種、灌溉、噴施農藥與肥料的施入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以高安全性和高效率性為原則。現階段,我國適用於農業種植的土地並不多,主要原因是很多地區的土壤都受到了一定的污染,與此同時,水土流失現象也較為嚴重。究其本質,是化學藥劑的大量施用,從而給自然環境帶來威脅。所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以此來提高農業所需物料使用效率以增加農產品的產量。

1農業機械化對於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1.1降低農產品的損失

與人工作業相比,農用機械化作業能夠使生產環節變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農產品的損失程度。與此同時,農業機械化還能夠幫助農產品保持新鮮度、儲存以及晾曬。在農產品食用方面,更是保證了其安全性。

1.2提高農產品的產量

農業的播種、施肥以及灌溉等環節,均可以利用農用機械設備來進行。例如,使用播種機以及收割機等進行作業,這能夠提高農產品的產量,減少農業作業所需的時長。

1.3抵抗自然災害

在農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自然災害的發生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髮育以及其成熟階段的產量。例如,水澇災害與旱災等。而農業機械化中電排灌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這些災害的發生。為了讓農業長期穩定持續發展,讓農產品在收割季節碩果累累,就要重視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借用其來優化土質、提高蓄水量,從而使農產品增產。在這個過程中,無形之中還保護了大自然,使資源得到了合理的使用。

2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農業機械化結構不合理

我國農業機械化設備的種類並不豐富,主要都是小型機械設備,因為配套比率不高,所以配套機械設備少之又少。據目前狀況來看,適用於農業播種的機械設備遠遠多於適用於畜牧業的機械設備,適合糧食播種的機械設備也遠遠多於適合經濟作物播種的機械設備。同時農業機械設備的質量參差不齊,很多設備的設計也不合理,還缺少創新元素。因此,農業機械化的水平根本不符合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實際要求。

2.2農業生產機槭化範圍較小

農村經濟正常情況下的發展速度比較緩慢,而糧食作物的種植數量也受該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倘若經濟發展速度快,便可以擴大糧食種植面積,反之則需要大幅度減少其種植面積。由此可以看出,農村地區的糧食作物種植數量的增長較為緩慢。據調查顯示,多數農村地區的生產效率較為低下,這就造成了該地區的人們收入水平較低的結果,由於農民手中持有的資金數目有限,所以他們很少去主動購買農業機械化設備。因此,在農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農業機械化範圍依舊很小,且服務水平也不發達。

3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3.1提高農民購買農業機械設備的能力

提高農民購買農業機械設備的能力,就要增加當地農民的資金收入。目前,很多地區的農民都沒有足夠的資金來購買農業機械化設備,尤其是需要資金較多的大型設備與中型設備。因此,可以通過降低農業機械化設備的生產成本,從而降低農業機械化設備的銷售價格,來解決農民購買農業機械化設備吃力的問題。此外,國家相關部門要對農民農業生產進行資金補貼,以此來減少農民購買農業機械化設備的資金壓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3.2提升農業機械化服務水平

通過合理配置資源,從而建立以服務為主要內容的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其可以推廣以及促進相關方面的服務,最終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以此來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更重要的是,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還能夠有效的引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大體方向,便於制訂農業機械化服務制度。

3.3加強農業機械化創新

加強農業機械化的創新,不但可以改善農產品結構,還能增加農產品的產量、減少農業種植環節。因此,加強農業機械化創新對農業本體的發展意義重大。此外,要大力對農業機械化創新技術進行宣傳與推廣,例如,水稻生產機械化、抗旱機械化等等。

4結語

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快慢,通過本文的論述可知,在農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確實存在着不少問題,但已經找到了能夠解決該問題的策略。在今後的發展中,農業有關部門要加大對農業機械化程度的重視,使其不斷地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術,劉一明。農業機械化與區城農業可持續發展關係實證分析[J]。農機化研究,2015,(04):1—6。

[2]齊飛,朱明,周新羣,魏曉明。農業工程與中國農業現代化相互關係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2015,(01):1—10。

經濟學論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篇三

摘要:在科技日益進步的今天,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安全環保法治化的“農業發展新四化”,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物質保障和主力軍,是減輕農民勞動強度的重要工具,是農業科技轉化的重要載體。農業機械化是使用機器進行農業生產的過程,農業機械化程度是農業發展的一個顯著標志,進而提升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可持續發展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農業的發展水平。現如今,我國政府部門正在積極組織、指引和不斷支持農業領域的各項發展,提高農業機械化與提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作為自己的責任,切實根據農業生產的效率和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不斷創新和積極工作,加強農業機械裝備的質量、效率,使得農業機械化水平健康、穩定、持續發展,為農村經濟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1我國基本的農業水平

1.1現階段的農業水平

由於中國的農業現代化水平起始階段比較落後,與發達國家的開始時間相隔較遠,但隨着我國的不斷深化改革,現今已經有了長遠的發展。在農機方面,綜合動力大約為8.9億千瓦,農用拖拉機使用量超過2340萬台,聯合收割機、水稻插秧機均已達到200萬台,還有其他農機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為農業機械製造企業創收大約4800億元,使得我國逐漸成為全球首位的農機制造國家與農機的使用大國。在農業機械工作效率方面,我國農作物機械化種植與收割率約為70%,基本上主要經濟作物生產的機械化程度已加深[1]。

1.2我國農業的發展走勢

當今社會,科技成為國家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對農業方面有長足的影響,農業機械化水平就是科技為農業生產帶來的改變。現在中國的經濟、文化都在飛速地改革和變化,農業作為我國的根本也在不斷尋求新的機遇,展開着具有影響力的改革,農業機械與技術為農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我國傳統農業生產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今農業領域的發展要求,需要在科技的發展前提下不斷進行農業生產的轉變,科學地生產操作,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機械化的引進大幅度減少了傳統農業生產領域中農民的體力支出,提升了科技水平在農業發展中的影響力度,增加了生產收穫的效率。

1.3農業發展的意義

目前,我國正面臨着傳統農業的生產與現代化機械農業相互轉化的重要階段,為了加速農業機械化的不斷深化轉型,要求切實依據我國農業機械化現階段的情況,積極提高農業的發展水平,加深基礎性農作物的機械化生產。與此同時,加快山區地帶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科技的不斷創新,提高機械化水平技術,加速形成經濟便捷、現代高效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還需完善農機作業環境,積極深化土地整治和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耕道、場地等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業機械化的廣泛應用打牢基礎[2]。

2制約我國農業機械化的原因

2.1製造能力與農業不匹配

隨着對農業相關領域的不斷重視,如今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的成績十分顯著,但是由於農業機械製造能力和農業部分不匹配的情況出現,使得農業機械化程度未曾達到預期目標。農業機械的生產與製造的完備性與發達國家還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當前我國農業機械製造還需要不斷結合農業的實際情況,做出調整與改革。

2.2農業機械的生產程度不夠

作為農業大國,我國不僅農作物種植面積廣,農作物種類也十分豐富,這就要求農業機械很大程度上滿足不同作物的生產方式。但是我國在農業機械的靈活能動性上有很大的不足,核心重點的零件使用效果不足,農機的主要動力設備、控制系統與作物的結合等重點的研究開發水平不完善,導致農機產業化發展還不繫統,生產程度遠遠不能滿足農業領域的需求。

2.3管理與當下時代不能很好的結合

當今時代是信息大數據的時代,信息有着發展的絕對話語權,所以,農業的發展上信息的引進必不可少。由於農業機械化在農業中有着極其重要的影響,在管理方面更需要與農業相結合。現在很多的地區對機械化的管理不能很好地關注,疏於管理,對農機的使用人員專業程度要求太低,農業信息沒有及時得到交流,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4針對農業發展的建議

在將來的農業機械化發展下,需不斷把農機與農業的各方面相互聯繫,更大程度上使農機發揮應有的作用。要不斷加強農用機械的創新與更新,在信息時代下加深農業發展與信息的有效結合,使在信息時代下農機發揮更加有效的作用[3]。

3結束語

農業的發展關乎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的發展,農業的不斷機械化在農業的發展中有着積極且深遠的影響。只有不斷加深農業機械化的水平,才能逐漸提高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解決國家的基本問題。

參考文獻:

[1]謝欽銘,王世平。試論現代科學技術革命與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J]。江西農業學報,2009,21(11):169—172。

[2]倫冠德。我國農業機械化與可持續發展的研究[J]。農機化研究,2007(7):229—230+233。

[3]關亞欣。農業機械化的創新性研究[J]。南方農機,2018,49(14):45

經濟學論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篇四

摘要: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關係到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競爭能力。農業發展歷史悠久,但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業機械化,要想進一步做好農業發展工作,必須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而農機推廣工作作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必須常抓不懈。本文從農機推廣的重要意義出發,探討農機推廣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乃至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並進一步探討了如何做好農機推廣工作的思路,努力為我國農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農機推廣;農業機械化;農業發展

我國農業發展歷史悠久,使用農業器具開展農業生產的歷史也很悠久,農業機械化的產生和發展是時代發展的產物,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高低決定我國農業的發展水平,今後我國農業的發展也必將受到農業機械化的影響。在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當中,農機推廣可以説是非常重要也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關係到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大局。

1 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意義

農業機械化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保證我國農業不斷髮展,向現代農業進軍的不竭動力。農機推廣作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手段,其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和保障,發展農業機械化,可以加快農業發展進程,同時發展農業機械化也有利於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1.1 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和保障

所謂的農業現代化主要體現在手工到農業機械的發展和進步,農業機械化實現的是機械替代人力的全過程。農業機械化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業的發展基礎,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1.2 發展農業機械化,可以加快農業發展進程

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不但解放了勞動力,提高了生產效率,還有利於促進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也有利於規避農業風險,保證農民收入。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對於促進農村環境和諧穩定,加快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發展進程都十分有益。

1.3 有利於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有利於促進農業資源整合,加快農業產業調整,搶抓了農時,保證了農業生產效率,符合我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思路,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有利於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順利推進。

2 做好農機推廣工作的具體措施

要想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首先要從農機推廣上下功夫。儘管我國農機推廣工作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仍然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為此做好農機推廣工作是當前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重點,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2.1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機推廣地位

很多地區的農機推廣工作效果不好,主要與當地的重視程度有關。部分地區對於農機推廣工作重視程度不高,導致推廣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加上部分地區農民的不配合,直接影響了農機推廣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為了提高農機推廣工作的重要地位,農機推廣人員首先要以身作則,認真對待農機推廣工作,要積極探索如何做好農機推廣的宣傳工作,提高大家對農機推廣工作的重視程度,爭取農民的積極配合。

同時建議農機推广部門要經常深入到田間地頭,深入到農户家中,瞭解農户的困難和需求,幫助農户解決在使用農業機械乃至一些農機技術上的難題,與農户做朋友,幫助農户認識農機推廣工作的重要性。

2.2 創新農機推廣機制,建立多樣化的農機推廣體系

積極做好創新農機推廣機制,建立多樣化的農機推廣體系的工作。基層農機推广部門需要逐步建立起科、工、户一體化農機新產品研發以及()多元化的推廣機制,發揮各個部門的優勢,推進農機推廣工作的不斷髮展。

2.3 不斷壯大農機維修業,輔助農機推廣事業健康發展

在我國農業機械化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農業機械化部門不能忽視農機維修的重要性。針對農機維修行業要致力於農機維修人才培養,提高農村農機維修網點的維修和服務能力,同時還要與其他農業機械化相關部門保持密切聯繫,協同合作,共同為促進農業機械化事業發展作貢獻。

2.4培養農機推廣人才,提高農機推廣人員綜合素質

目前農機推廣需要的是綜合型人才,業務能力強是基本要求,時代的發展要求農機推廣人才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具備創新思路,不能墨守陳規,知識結構也要不斷更新,關注農機推廣新變化。建議相關單位要積極組織培訓和學習,幫助農機推廣人才進步。

3 結語

農業機械化在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努力做好農機推廣工作是提高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現實需求。筆者認為要想提高農機推廣水平,單靠以上幾點還遠遠不夠,農機推廣工作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才可以取得新成績,再上新台階。

參考文獻

[1]周宏漢。農機推廣工作存在的問題與策略研究[J]。南方農機,2017,(15)。

[2]張廣東,劉玉琴,李曉燕。對加強農機推廣服務中心建設的幾點思考[J]。寧夏農林科技,2007,(05)。

[3]劉國林,楊宇。基層農機推廣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耕作與栽培,2016,(06)。

[4]王濤。淺談基層農機推廣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J]。農技服務,2016,(18)。

經濟學論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篇五

當前的社會發展背景下,農業可謂是我國經濟運作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和基礎,更加是確保人類實現高質量生存的基本,農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可以對某一個地域的經濟發展水平進行有效衡量,值得一提的是,農業的經濟發展與植物保護理念二者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同時兩者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關係,兩者的關係極其密切,可為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一、農業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關係淺談

1、農業可持續發展

所謂的農業可持續性發展指的就是運用現代化的科技措施,在保證地球上可利用資源不被耗盡和破壞的前提下,極大的提高農業資源的實際利用效率,一定程度的減少資源浪費,儘可能滿足人類對於農業資源的應用需要。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理念,其中涵蓋着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觀,而農業可持續性發展理念中也涵蓋着諸多的內容和因素,比如人口、經濟以及環境等等都是重要內容,農業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要求農業在實現高速運作的同時,也應當相應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確保整體的農業生產產量,儘可能使其中各個環節的質量達到最優,這樣方可滿足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實際需要。

2、農業生態環境

而所謂的農業生態環境則指的是給整個農業生態系統造成影響的氛圍,整個農業生態環境之中所涵蓋的因素和內容較多,其中有土地資源、生態平衡、水資源以及空氣資源等等,農業生態環境對於農業經濟的發展來講具有極大的影響,同時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必然因素。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男耕女織是農業生產中的必然因素,這一生產形式經歷了幾個重要時期,而現在我們所經歷的則是現代先進農耕技術階段,農業運作和發展環節,農業的發展很可能以環境破壞為代價,同時環境也在逐年呈現惡化的趨勢,因此,保護農業環境可謂是發展農業經濟的重要路徑,在此過程中,還應當逐步健全環境保護制度,促使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農業在我國整體的經濟意義發展環節佔據着重要地位,但是環境保護這一重要因素很容易被忽略,導致農業發展的外界環境日趨惡化,面臨着被污染和被破壞的問題,導致我國的農業生態環境以及經濟發展都受到嚴重阻礙和制約。

3、農業生態與可持續發展二者之間的關係

我國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農業生態環境的可持續作為有力支撐,農業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作的生命線,因此農業發展和運作的環節應當注重環境污染問題,避免給人們的生命安全以及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同時還會相應的降低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國際競爭力。故此,我國應當重點關注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將此工作落實到實踐中,不斷健全系統化的生態環境體系,強化農藥的管理以及檢測力度,這些都是確保農業生態環趨於穩定的重點工作內容。

農業生態環境的發展,需要農業可持續發展理念這一理論的促進作用,可持續發展也是當前農業運作所追求的根本目標,要想將此設想高效落實,就應當不斷的進行技術更新,促使社會、資源、經濟以及環境等各方面實現協調性的發展,逐步達到經濟穩健發展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農業可持續發展這一目標,要求農業發展中,不僅要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還應積極引入科學技術等諸多領域,切實提高糧食生產量,基於各類資源的利用,營造良好的農業生態氛圍,為我國整體農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植物保護的關係協調

科學、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本着可持續發展理念,是我國當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此過程中,強化植物保護方面的工作落實力度,也是確保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因此,一定要注重植物保護工作的開展,間接的保護自然,高效利用自然資源,為自然資源的再生提供良好的外在環境。

若想真正實現植物保護這一目標,就能從科技層面進行重點把握,可從生物工程領域角度着手,將植物保護工作落實到實踐中,比如,轉基因工程基因重組技術可有效防控病蟲害。另外,農藥的使用技術更新也可凸顯科技應用的優勢,可從農藥成分亦或是噴灑技術的使用等角度完成改進工作,儘可能選用毒性以及對土地、空氣造成污染和破壞較小的農藥,間接的起到植物保護作用,儘可能將危害降低到最小,這樣方可促使農業實現可持續性的發展,最終也能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

由上可知,農業的持續性發展這一目標的落實,需要在滿足人類生存需要的基礎上,強化對於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而後逐步實現在生產、生產以及消費三者之間的良性運作,為植物保護這一工作的實施提供先決條件。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速度呈現着迅猛的態勢,同時農業經濟發展也為其提供了一定的支撐,農業運作過程中,不僅要本着可持續性發展的人,還應當注重植物保護工作的落實,將二者之間的關係進行協調,逐步滿足人們的生存需要,同時還應從哲學的層面進行衡量以及考慮,促使二者實現相輔相成的發展,從客觀的角度意識到現階段我國農業發展以及植物保護二者之間的關係,及時發現工作落實的不足,結合實際發展情況,高效落實植物保護工作,為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間接地提高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韓忠海。錫盟對農作物野生近緣植物技術保護的幾種措施[J]。現代農業,2012,16(11):23—23。

[2]杜啟順。我國植物保護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關係—以吉林省梨樹縣研究為例[J]。北京農業,2012,12(27):172。

[3]莊軍召。植物保護對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研究[J]。河南農業,2016,17(14):124。

[4]彭秀軍。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關係研究[J]。北京農業,2014,18(30):5—5。

經濟學論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篇六

【摘要】傳統的農業發展只注重經濟效益,而現代農業的發展,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力爭實現人和自然界的和諧發展,保證農業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人口眾多,使得過去中國的農業建設造成了大量的生態環境惡化現象產生,因此,在今後的農業發展的道路上,必須堅持科學的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本文將通過闡述現代化農業的含義,進行現代化農業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的分析,以期對現代化農業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現代化農業 可持續發展 研究

一、現代農業的含義。

現代農業是同傳統農業相比而言的,它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而產生的。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是資本、物質和技術等幾個方面,通過工業化的生產手段和科學技術改造傳統農業,通過社會化的服務體系對農業進行一定的支持,在管理農業的過程中以科學經營理念為原則,從而轉變農業的增長方式。從具體上看,現代農業的含義包含四個方面:

首先是現代化的農業生產工具,主要是各類機械化的生產工具,其動力主要是石油和電能,除此之外,化學肥料和農藥也應該廣泛的應用其中。從總體上來看,現代農業的物質和能源都是由工業部門所提供的。

其次,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技術。進行農業生產指導時,通過對農業生產發展的變化規律進行觀察,然後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對自然進行利用和改造。

第三、專業化、社會化以及區域生產化。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對農業產品需求的變化,農業生產結構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農、林、牧、副、漁得到了全面的發展,不僅如此,農業還同工商業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而且,在市場化的經濟條件下,農業產品大大提高了其商品化的屬性。

第四,現代化的農業生產製度和農民生產方式。現在,隨着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農民通過合作的方式不斷擴大其農產品餓生產規模,隨之發生巨大變化的,還有農民的生活方式。

最初對現代農業的定義就是機械化農業。但是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現代農業的定義又增加了良種化化學化以及水利化三個方面。隨着社會的發展,能源危機和生態危機的爆發,使得人們認識到,過去那種只注重技術和經濟的農業發展是不對的,在進行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應該將生態效益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上,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二、現代農業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做好農業生態建設規劃工作。因為我國各地進行農業生產的地理環境和經濟社會條件各不相同,所以各地在進行農業生產時所需要的技術支持以及生態模式也是各部相同的。那麼,在進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要對各地的自然環境以及經濟社會環境進行分析,然後在此基礎上,對農業生產的配套技術、管理形式、產業規模以及區域協調等進行規劃,從而有效的推進生態建設的持續發展。

2、對現代農業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理論和技術進行不斷的研究。先進的理論和技術是現代農業建設的基礎。所以為了使這些技術能夠成為現代農業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應該對與生態農業生產有關的理論和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創新。這些技術一定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生態農業模式的結構與功能、生物多樣性、生態農業安全和生態管理技術。

3、走市場化道路,將生態農業化、標準化、信息化以及現代化進行不斷推進。

多年的農業生產的經驗表明,生態農業的發展必須走上市場化道路,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巨大的生命力,否則,生態農業的發展將會失去動力。這樣看來,現代農業建設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就一定要將市場作為其發展的導向,並且對生態農業的龍頭企業給予大力的支持,與此同時,構建出一條“科-農-工-貿”一體化的生態農業產業鏈,將各種不同的生產模式應用在現代農業生產之中,例如:“公司加農户”模式、“公司加基地”模式。當前,推動生態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跟隨國際科技發展的潮流,進行各種不同的生態農業模式生產技術規程與標準的制定。

4、進行農業轉型,將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化的生態農業,並且通過大量生產健康食品為農民增收。未來能夠順利打通出口國際市場的一個重要通行證就是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因為,當前,全球人民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就食品安全與健康問題。而健康安全的食品主要是通過現代的生態農業生產出來的。所以,現代農業應該鼓勵農民進行健康食品生產,生產那些具有市場前景並且具備健康特色的農產品,創建國際農業產品品牌,從而達到增收的目的。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將數量型增長轉變為質量型增長。

第二,將單純的面向國內市場轉變為面向國際市場。

第三,轉變為符合功能性的農業生產。

第四,轉向規模化和標準化的農業生產。

5、不斷對農業基礎化設施和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進行完善。從總體上來看,農業一方面可以將農業產品作為生產原料提供給其他的產業,為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另一方面,他還將生態服務功能提供給所有人。所以,國家一定要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農業生產建設中來,同時將有利於生態農業發展的政策進行不斷的完善,將生態補償計劃考慮到農業生產中來,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的將我國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進行鞏固。

6、加強專業知識的推廣,健全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法律法律。現代化的生態農業的發展需要所有人的參與:農民、領導、科技人員都要參與到生產中來。所以,現代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項任務就是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推廣有關現代生態農業建設的專業知識,並將其對農民進行培訓。只有這樣,才能夠增加農民對現代農業的瞭解。同時,健全的法律法規也能夠保障現代農業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依法發展。

【結語】

可持續發展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之路,但是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需要農民和技術人員和國家管理者的重視,並且在實踐工作中不斷地進行方法的總結。

參考文獻:

[1] 蔣和平。 以建設現代農業為重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 農業科研經濟管理。 2007(04)

[2] 高潔。 農業機械化在社會主義現代農業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 農業技術與裝備。 2008(02)

[3] 楊洪。 貴州土地整理如何促進現代農業建設[J]。 現代農業科學。 2009(06)

[4] 劉志成,錢朝軍。 淺析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在建設現代農業中的作用[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7(05)

[5] 簡宜欽。 淺論以現代農業建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J]。 綠色科技。 2010(08)

經濟學論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篇七

摘要:我國農業屬於資源制約型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而農業發展與農業生態環境有着極其密切的關係。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堅持的一項基本方針。近年來,國家着重普及保護環境的常識,保護環境的工作正在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着,保護農業環境工作的實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是,我國農業環境問題頻發,農業可持續發展遭遇了資源與環境的嚴重挑戰。基於這個問題,筆者對農業環境污染情況進行研究和分析,對構建生態農業提出一些個人的建議和想法,以期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生產;環境保護;農業發展;對策

農業生態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農業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以及氣候資源的數量與質量的總稱,是關係到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複合生態系統。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農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農村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對我國實現小康和逐步走向富裕的歷史進程有着重要的意義。保護農業環境是我國實行可持續發展之路的重要工作,保護農業環境也就相當於保護農業生產力,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農業環境的現狀

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耕地面積也較少,而且土地資源分佈不均勻,造成我國的農業種植不合理。因為土地少,很多農村地區過度追求農業的產量以及耕地的數量,造成現有土地被施入大量的肥料,造成土地化學污染及板結,有的地區大肆進行毀林開荒,造成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這些都導致我國農村土地無法實現可持續種植的良好效果,造成農業面源性污染。目前,從我國農村土地受到面源污染的角度來看,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在農業種植中大量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而且使用的這些產品多是在國際上不允許使用,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農田平均農藥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多,化學肥料使用量是發達國家的三倍,在我國市場上流通的蔬菜裏,九成以上都有農藥殘留,四成以上農藥殘留超標,在我國農村有一多半的自然水源被污染。

二、農業環境保護的含義

農業通常人們都會認為是與農作物有關的,但是農業不僅僅單純為人們提供食品,還要保證食品安全的問題,而且農業與環境相互協調,在維護國家的資源環境方面更是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利用自然物質的循環功能,儘量減少使用化肥農藥這些化學物質,不但可以保證食品安全而且種出的作物也達到了高效率、高產量、高營養的要求。

三、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幾點建議

1、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1)開展農村可再生能源綜合開發和利用建設,特別是省柴灶、沼氣、太陽能等技術的大量推廣利用,不但有利於淨化環境,而且可以使農村能源短缺矛盾得到緩解,為綠化植物增加有機肥料。

(2)耕地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要扭轉耕地大幅度減少的趨勢,需要強化了土地資源管理,建立了以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為核心的耕地保護制度和耕地損失補償制度,對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

(3)加強工業企業“三廢”治理工作,做好城鄉工業佈局規劃,改善農業環境污染嚴重的現狀,防止新污染的發生,加強對生活垃圾的治理,應積極探尋除填埋、焚燒以及露天堆放之外的垃圾處理做法。

(4)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控制水環境污染,增強人們節約用水意識,並建立健全相關管理機制;強化森林資源管理,植樹種草,保護生態環境。

2、加強法律意識,依法保護農業環境

要加快農業法制建設,認真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做到依法護農,依法興農,提高依法管理農業環境的水平。

(1)提高執法人員業務素質。目前從事農業環保工作的人員大部分來自非農業環保專業,專業素質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各級農業主管部門應加大在崗人員培訓,以適應工作需要。

(2)加強執法體系建設,加強機構建設,建立健全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網絡,迅速改變目前農業環境監測人員少、手段弱、設備不足、無經費難以開展工作的狀況,依法認真抓好農業環境管理工作。

(3)抓緊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規,加強農業環境保護法規宣傳,提高全民保護環境的意識,做到知法、懂法,能運用法律保護農業環境,能自覺同破壞農業環境現象做鬥爭。

(4)要提高執法的權威性。全力支持農業環保執法,消除地方保護主義,真正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依法查處破壞農業環境行為。

3、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科技

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勞動生產率只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70%左右,與發達國家相差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科技貢獻率不到50%,農業水資源利用率僅為40%左右,氮肥利用率僅為35%,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僅為17%左右。現代農業科技的廣泛應用有利於緩解我國農業資源短缺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我國可以利用現有的水資源、土地資源、動植物品種資源等,不斷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轉化率,逐步轉變片面追求農業生產量的傳統觀念,從而緩解生態環境被不斷污染和破壞的現狀,使我國農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4、加強宣傳教育,不斷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

生態環境問題的本質是人對自然的不當利用造成的,所以,解決環境問題的一條主要途徑是加強宣傳教育。必須通過各種形式和手段,提高人們的認識和覺悟,廣泛深入宣傳《環保法》、《土地法》、《森林法》等法律,提高全民族的環境意識,增強廣大羣眾環境法制觀念。使公眾能把環保意識上升到民族意識、生存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的高度。特別是政府官員、環保幹部,不僅要做學習環保知識、普及環保知識的帶頭人,而且要真抓實幹,傾聽羣眾呼聲,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把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包括農業生態環境)落實到各項具體的工作和行動中去,不斷提高決策水平,促進生態環境的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而農業的發展受生態環境的制約。現如今,環境被破壞的程度越來越深,我國農業的發展也受到了極大的威脅。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有效發展,必須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國應該從本文提到的上述方面着重考慮,加大多方面的保護力度,充分重視環境的保護與資源的合理利用,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冰,陸旭蕾。生態農業是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必由之路[J]。現代農業科技,2007,(09)。

[2]李錦順。城鄉社會斷裂和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研究[J]。生態經濟,2005,(2):28—3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ji/ykpj6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