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課程論文格式精品多篇

課程論文格式精品多篇

課程論文格式精品多篇

課程改革論文 篇一

課程改革論文

摘要: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全民體育理念的深入推廣,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方法與學生體質健康的關係日趨緊密,如何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成為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課題。本文針對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且基於學生體質健康對於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提出瞭如何通過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校體育;課程改革;體質健康;研究效果

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和制約,一直遵循專業人才教育培養模式[1]。然而,隨着社會經濟發展的一體化和社會價值取向的多元化,綜合素質教育已然成為當前世界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傳統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已然不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要求,培養全面型人才成為我國未來教育的重點目標。

1、現階段高校體育課程體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體育教學思想單一

我國在體育教學中的指導思想以增強體質和學習技能為主,內涵顯得比較單一。多數情況下,我們的體育課也並沒能體現出其本質的功能,缺乏以學生為主、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2]。

1.2體育課程設置不合理

體育課程設置不合理體現在:大多數地區的體育課程內容還是以傳統的幾個體育項目為主,不能體現現代學生對體育內容的需求以及學校自身對學生的培育特色;課程設置缺乏考慮,在項目選擇上很多時候並沒有考慮到學生個體的身體特質和基本技能,使得學生在上體育課時水平參差不齊,最終大大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1.3教學方法沒有體現學生個性化

我國現階段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過程中,很容易還是繼承以往的傳統式教學方法,即一味的傳授技能和強化訓練,而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這樣的教學方法顯得比較枯燥無味、沒有趣味性可言。現在的學生由於個性化比較明顯,有自己的獨特興趣和愛好,所以往往對於傳統式的體育教學方法不能接受,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4體育課程評價效果不佳

目前很多高校在對體育課程的評價機制、標準和手段上有點不盡如人意,這樣的現狀往往很容易導致最終的評價結果達不到客觀和公平性[3]。而對一門學科的評價是對教學效果和教學對象的學習情況的一種重要檢測手段,課程評價做得不夠好,也就不能相應的反映事實,從而做到更好的促進教學反思和教學改正。

2、基於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促進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2.1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的緊迫性要求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到新世紀十多年以來對於全國範圍內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結果中,數據分析表明當前我國青少年的發育水平、營養水平在不斷提高,青少年身高、體重相較於過去有明顯得提升,城市和農村的差距也在逐步縮小;但是身體素質指標卻呈現逐漸下滑的趨勢,青少年體能測試中100米、200米、800米、跳高、跳遠、引體向上等項目成績都在下降,速度和耐力均下滑明顯[4]。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必須要針對當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的現狀,推進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改革發展。

2.2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支持和鼓勵作用

國家實施有關於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來,方案標準、組織實施、管理約束等方面都得到有效保障,但是在高校實際教育過程中具體實施和貫徹執行情況卻不盡如人意。高校體育課程在社會、教師、學生之間往往被當作為一門副課,在教學過程中往往被忽視,考試和測評成績也只是作為參考依據不作為獎學金評定依據,這在無形之中給學生形成高校體育課程不重要的觀念,無法發揮出成績記錄對於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作用[5]。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也需要基於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通過教學改革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程學習和鍛鍊活動中。

2.3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方向和指導作用

當前,有部分高校試點推進體育課程改革選擇自主選項教學,以學生個體作為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基礎,體現學生在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的價值。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於高校體育課程多數採取的是選修某些項目作為考試和測評成績,學生更多時候是依據自身的興趣愛好或者是難易程度選擇相應體育課程項目,大部分學生對於選擇項目認識不夠充分,沒有考慮自身身體素質,在學習過程進行中會逐漸喪失興趣,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高也無從説起[6]。那麼,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勢必要通過改革,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朝着正確的方向發展。

3、基於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促進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幾點建議

3.1深化體育課程指導思想

樹立“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終身體育為主線,培養學生的主動鍛鍊意識,提高學生的鍛鍊興趣。並且整合以往的思想體系,將突出特色和優勢的地方進行深化,從而建立更加全面、多元化的課程體系。

3.2合理設置體育課程

不合理的課程體系,往往容易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師教學質量低的結果。合理設置體育課程可以從以下幾點着手:拓展體育課程內容,鑑於目前我國學生的體育課程內容基本以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徑為主,可以借鑑國際上一些比較流行的項目,比如瑜伽、健美操等等;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體育課程,結合學校自身的地理位置、人才培養目標、體育教師專長等等因素設置更加適合本校的體育課程;層次化課程設置,針對身體素質和技能有差異的學生羣體,設置不同教學目標、教學組織形式,儘可能地避免因學生自身特性而導致的教學質量不佳。

3.3個性化教學方法

為了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個性化的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興趣所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參與性。教學過程中,適當性地運用趣味幽默的講解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4完善體育課程評價

完善課程評價可以從以下幾個點入手:建立以學生體質健康指數為依據的課程評價機制,通過對學生的身體狀況進行學期前後的對比,及時有效的對課程效果進行評價;完善課程評價標準,區別於以往的以學生技能學習效果為主的評價標準,加入學生身體素質、運動參與度、表現程度等等內容;綜合考慮學生學習前後的差異以及因學生體質差異可能帶來的進步空間,注重對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的觀察。

4、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促進學生的體質健康,對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十分有必要,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不僅需要向學生傳授體育技能,還要以體育鍛煉為基礎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實現現代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喬鵬。淺析《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施以及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J].科技展望,,25:282.

[2]許文鑫,王菲。基於耦合視角下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對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影響的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02:39-42+48.

[3]劉美鳳,鄭瑾。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新思考———基於《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修訂)》[J].湖北體育科技,2015,02:177-179.

[4]曹勇。淺析基於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廊坊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2:123-125.

[5]曾播思,徐焰。現行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關係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03:121-124.

[6]劉軍,邢蕾,李柏忠。淺談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對學生體質狀況的影響[J].體育世界(學術版),,08:83-84.

課程論文致謝 篇二

今天終於可以順利的完成論文的謝辭了,想了很久,要怎樣寫下這一段謝詞。求學期間的點點滴滴歷歷湧上心頭,時光匆匆飛逝,四年多的努力與付出,隨着論文的完成,終於讓大學的生活,得以劃下了完美的句點。

論文得以完成,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首先要感謝教授,因為論文是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老師淵博的專業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誨人不倦的高尚師德,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崇高風範,樸實無華、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對我影響深深。在我做畢業設計的每個階段,從選題到查閲資料,論文提綱的確定,中期論文的修改,後期論文格式調整等每一步都是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傾注了老師大量的心血。老師指引我的論文的寫作的方向和架構,並對本論文初稿進行逐字批閲,指正出其中誤謬之處,使我有了思考的方向,她循循善誘的教導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給了我無盡的啟迪,她的嚴謹細緻、一絲不苟的作風,將一直是我工作、學習中的榜樣

老師要指導很多同學的論文,加上本來就有的教學任務,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在一次次的回稿中,精確到每一個字的的批改給了我深刻的印象,使我在論文之外明白了做學問所應有的態度。老師一如既往的輔導我們的論文寫作,她的精神激勵了我們,使我們克服了在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困難。在此,謹老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老師在我撰寫論文的過程中給與我的極大地幫助。同時,論文的順利完成,離不開其他各位老師、同學和朋友的關心和幫助。在整個的論文寫作中,各位老師、同學和朋友積極幫助我查資料和提供有利於論文寫作的建議和意見,在他們的幫助下,論文得以不斷的完善,最終幫助我完整的寫完了整個論文。另外,要感謝在大學期間所有傳授我知識的老師,是你們的悉心教導使我有了良好的專業課知識,這也是論文得以完成的基礎。感謝所有給我幫助的老師和同學,謝謝你們!

課程改革論文 篇三

化工專業物理化學課程改革探索

摘要:物理化學是化工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該課程對後續的專業課程學習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

總結我校近幾年化工專業物理化學課程的教學情況,介紹在化工專業物理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提出以實踐能力培養為基礎,通過改革教學內容,強化物理化學基礎知識在化工實踐中的應用,不斷提高化工專業物理化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思路。

關鍵詞:物理化學;課程改革;化工專業;實踐導向

0引言

“物理化學”課程是高等院校化學、化工、製藥、材料和生化等專業的學生必修專業基礎課之一。

“物理化學”課程綜合運用數學、物理等學科的理論和實驗手段來解決化學反應中出現的問題,並研究在化學變化中所遵循的規律。

物理化學是多種學科的理論基礎,尤其在理科、工科化學系列課程體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由於“物理化學”課程的理論性強、公式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覺得內容過於抽象而難以理解[1-2],同時所學內容與實際應用聯繫較小,造成學習的畏懼感,學習效果不理想。

鑑於物理化學在化工相關專業知識結構中所處的重要位置,尤其對後面要學習的“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和“催化原理”等課程起着重要的鋪墊作用,因此,“物理化學”課程的建設對高質量化工專業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

多年來,我校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物理化學課程組通過更新教育理念,在物理化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思想和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完成“物理化學”省級精品課程的建設和驗收工作,成效顯著。

“物理化學”課程團隊被遴選為學校重點建設的課程團隊。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以實踐為導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工科思維,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工科物理化學教學值得思考的重要問題。

1調整理論教學內容,側重工程實踐導向

相比而言,我校開設化工專業的歷史較短,所用物理化學教材也一直沿用我校化學(師範)、應用化學和材料化學專業使用的《物理化學》(第五版、南京大學傅獻彩等編寫)教材,以相應的《物理化學學習指導》(南京大學孫德坤和沈文霞等編寫)作為學生的指導資料。

在授課的過程中,雖然也積極拓展部分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與化工實踐過程聯繫不密切的矛盾。

但隨着我校化工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如果繼續使用偏重理論教學的物理化學教材顯然不合時宜。

以課程體系的改革為契機,基於實踐導向的新教材的選用成為物理化學教學改革的出發點。

從xxx開始,精選天津大學物理化學教研室編寫的《物理化學》(第五版)[3]工科教材作為我校化工專業物理化學課程教材。

與原教材相比,天津大學編寫的工科“物理化學”教材增加許多與實際工業生產相關的知識點,如真實氣體的液化及臨界參數、真實氣體狀態方程、

二組分液體部分互溶系統的温度-組成圖和完全不互溶系統的温度-組成圖,以及多相化學反應等,目的是幫助學生能更好地瞭解和掌握物理化學原理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有利於化工專業學生的工科思維的養成。

另外,工科“物理化學”教材將電解質溶液、可逆電池電動勢及其應用和電解與極化作用3部分內容合併為電化學,將化學動力學基礎(一)和化學動力學基礎(二)合併為化學動力學,既優化教學內容,又適當降低理論深度,更重要的是拓展學生的`實踐視野。

本教材在我院近幾年的使用過程中,獲得學生良好的反響。

另外,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圖文並茂、生動形象的教學課件對工科物理化學課堂教學的支撐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由於物理化學課程內容的抽象性,注重通過演示與基本原理相關的實驗現象對接實踐應用,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的直接關係[4],更好地突出物理化學理論知識對工程實踐的指導作用。

在授課過程中,除講授教材上的基礎知識外,還注重把從事物理化學方面的科研體會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有機地融入到物理化學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激發學生對“物理化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認識到物理化學在生活和化工行業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培養學生加快適應工業生產的能力和科學創新的思維能力[5].

2優化課堂教學方法,注重實例説明理論

由於化工專業的學生將來所從事的職業與生產實踐更加緊密相連,所以,採用何種教學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是物理化學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之一。

物理化學內容抽象、公式多而雜,在課堂講授中要更加註重結合具體實例來闡述理論內容,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接受所學的理論知識。

例如,講授界面現象中彎曲液麪下的附加壓力時,用他們所熟悉的人工降雨和暴沸現象來説明開爾文公式,只有水蒸汽液化凝結成新相小液滴(凸液麪),小液滴逐漸長大才能從天上落下雨滴。

由於新相小液滴剛開始很難形成,即水蒸汽的過飽和蒸氣壓pr非常大,天空中的水蒸汽氣壓很難達到pr,因而需要採用人工的方式提供小液滴形成時的凝聚中心,大幅度降低pr的數值,使雨滴順利形成。

同理,液體受熱氣化形成新相小氣泡(凹液麪),小氣泡逐漸長大才能從液體裏逸出,但新相小氣泡開始很難形成,即液體過熱也不沸騰,是因為液體中的小氣泡壓力很小達不到外界大氣壓的數值,

因而需要向液體中加入實驗中常用的沸石(孔中含空氣)增加初始小氣泡的大小,使氣泡壓力很快達到外界大氣壓值,保證氣體從液體中順利逸出,避免形成過熱液體,引起事故。

總之,利用具體實例講授比較抽象的物理化學知識,使學生在學習理論中更接近實際生產和生活,激發他們將理論運用於實踐的潛能。

3多方位理解實驗原理,提高動腦與動手能力

伴隨着物理化學理論教學內容的調整,也將相關的實驗教學內容進行優化。

例如:化學反應過程中常常伴隨着反應熱的形成,如果不能及時地移除多餘的熱量導致反應温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將對化工生產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

所以,反應過程中温度的測量與調控在化工生產中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在物理化學實驗中涉及到多種類型的温度計(如玻璃温度計、貝克曼温度計、熱電偶等)用於測量反應體系的温度。

作為温差測量的貝克曼温度計,廣泛應用在恆温槽的組裝和性能測試、稀溶液的凝固點降低實驗中。

由於精密電子温度測量儀器的普遍使用,使得貝克曼温度計在實驗中的利用率逐漸降低,但它仍可以作為一種簡便的輔助儀器使用。

另外,温度效應常常在實驗中有所體現。

如醋酸-水-氯仿三組分系統的相圖繪製實驗,其成敗與温度的關係比較密切。

然而,大部分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並沒有注意到這個現象,也並不清楚隱含的實驗原理。

實驗過程中,温度影響到各組分間的溶解度,在温度較高的條件下無法觀察到明顯的渾濁現象,導致不能很好地判定滴定終點。

因此,如果能夠測定不同温度下的相圖,可以使學生更深入地瞭解萃取過程,理解相圖中物系點和相點的概念,對於化工產品分離條件的篩選起到良好地指導作用。

其他的實驗項目,例如:溶液表面張力的測定、活性炭比表面積的測定、蔗糖水解反應速率常數的測定、高聚物的分子量測定等,温度的影響均不可忽視。

合理的安排實驗是保證學生理解並掌握實驗原理的前提。

但由於參與實驗的學生人數較多,普遍的做法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採用循環的方式開展實驗。

如果物理化學的理論課與實驗課在同一學期開設,在循環實驗過程中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部分實驗項目早於理論課程的學習,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則顯得非常被動,對實驗理論一知半解,造成他們更多地關注實驗操作過程,只動手、缺乏動腦,實驗效果並不理想。

鑑於此,將實驗課的開出時間較理論課程滯後一學期,先讓學生充分學習理論知識,再開展相關實驗。

通過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試講實驗內容、回答問題等方式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實驗過程中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步驟,更好地理論聯繫實際,教學效果良好。

金融市場學課程論文 篇四

金融市場學課程論文

一、概述

金融市場學課程,是學習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一個入門課程,幾乎所有開設經濟管理專業的高校在教育中都安排了教育任務,但是由於授課老師教育質量水平和教育方式方法的影響,學生對金融市場學的認識和最終的學習效果不盡相同,隨着高校課改工作的不斷深入,金融市場學的教育方法改革工作也正在穩步展開。

二、金融市場學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教育思想陳舊

之所以經濟管理專業將金融市場學列為經濟管理專業的入門課程,主要是因為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經濟管理體系在國民經濟建設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這個體系的建設,與非公有制經濟實體所做出的貢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由於受到計劃經濟體制下固態思維模式的影響,很多任課講師對非公有制經濟一直持排斥態度,以至於在講金融市場學的時候,更多的內容側重於“金融”,而刻意的忽視“市場”,這種教育方式不僅誤導了學生對金融市場學的正確認識,還使學生對了解整個金融經濟體的構件格局產生了影響,實屬人為因素。

(二)教育環境單一

金融市場學的學習過程,不僅要根據教材內容進行課堂解析,還要針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詳細的講解一些經濟管理或者是金融市場中的案例,這些案例的時效性很強,甚至是有的相同的經貿業務在不同的金融環境下最後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這就需要老師緊扣時代發展的主題,選擇較為新穎的教育案例給學生進行講解,而不是一成不變的照本宣科。那種單一的`教育環境下的實際授課效果,非但讓學生達不到對經濟管理學有深刻的認識,反倒會對學生今後的專業知識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金融市場學教育新方法

(一)將實踐教育列為重點

金融市場學中的理論內容固然重要,但是就目前我國的實際經濟管理格局而言,目前還處在一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階段,在資本市場和經濟金融環境中存在很多變數,要驗證所學理論知識是否正確,需要通過一定的實踐來完成。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必須要將實踐教育列為重點內容。這樣做一是能把理論結合實踐的教育模式發揮到最大效果,二是能讓學生在實踐崗位上總結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對以後的職場規劃能有很大的幫助,三是對非公有制經濟體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所起到的作用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對客觀的瞭解我國經濟管理組成能有很大的幫助,四是能讓學生既能把在課堂理論過程中在實習實踐中得到明確的解析,還能把在實習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存在的困難再帶回課堂上進行分析;五是通過這種主觀能動性學習的轉變,還能鍛鍊學生的自我掌控能力和一定的社會交際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的。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組織這種實習實踐學習過程中,校方最好是能讓學生接觸較多的經濟實體,不要侷限國企和金融經管單位,因為受到體制的影響,這些單位中許多經濟數據的上報過程較為漫長,而學生的實習實踐週期受到一定的時間限制的,儘量找一些民營經濟體或非公有制經濟體給學生創造學習的機會為最佳。在這些經濟體內,會計和金融措施應用較為靈活,能讓學生在較短的實習實踐過程中最大化的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二)增加案例教育內容

在課堂教育階段裏,理論知識是需要有實際內容來驗證的,所以穿插着理論知識,期間要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大量的實際案例來作為印證。這其中也包括學生通過實習實踐總結出來的問題,這種問題是學生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接觸到的,講解起來既得心應手又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任課老師在選擇案例的時候,不要單純的考慮既成事實的成功案例來進行講解,還要綜合一些經管和金融操作中不成熟甚至是失敗的案例拿出來講解,因為無論是貿易還是金融經管過程,都存在着一定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只有最大化的規避了這些風險,才能使其獲得利益最大化的成功。另外,任課老師在進行案例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參照離教育環境最近的時間段來進行選擇,這樣有的放矢是為了能配合理論的時效性,讓二者產生自然的融合,如果拿二戰時期的經濟環境來套用美國次貸危機下的金融措施的話,那就貽笑大方了。與此同時,要充分地考慮中外不同經濟背景和時代背景下的案例因素,不考慮經濟基礎而單純的講解外國成型的金融案例的話,那對於綜合分析整個經濟管理背景是不利的。

(三)與其他課程做好銜接和融合

金融市場學是經管和金融範疇裏的一個基礎課程,無論學生的日後專業方向是財政學、會計學還是金融學、經濟學,都要將金融市場學作為基礎,經濟管理專業沒有一個特定的學科分類概念,其中很多知識是互通的,所以在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授課老師可以嘗試着將一些其他學科的內容與之想融合一起學習。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對專業知識有一個初步的瞭解,還可以通過其他專業知識的學習,來印證金融市場在整個經管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能樹立學生更強的學習信心,增加學生對金融市場學甚至是經管專業的學習興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金融市場學專業的新的教育方法,實際教育效果的好壞需要經過實踐來進行驗證,課改資源的進一步整合,會給學生帶來更加寬鬆的學習環境,這樣就能為社會和國家培養更多的經濟管理專業優秀人才。

財政學課程論文 篇五

財政學課程論文

1.以實踐能力培養為導向構建能力培養型教學模式

現階段,財政學專業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理念,一味地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很少會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為了轉變這種局面,《財政學》課程建設中應以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作為基本立足點,使傳統知識傳授型教學模式轉變成實踐能力培養型教學模式。為了成功實現這一轉型,必須在《財政學》課程建設以及改革實踐的全過程中都貫穿這種實踐能力培養理念,具體應該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1.1教學目標定位。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對於課程改革而言顯得尤為重要,相當於行動的導向和指南針。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授課對象需要掌握的能力不同設置相應的專業教學大綱,主要分為非財政學專業以及財政學專業,而且應該從理論教學、實驗實訓教學兩個方面進行設計,也就是根據學生需要掌握的不同能力編制教學計劃,這樣才可以有效確保教學計劃的針對性、有效性。

1.2教材整合。應該以實踐能力培養為導向,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合理整合、重構財政學教材體系以及教材內容,使財政學教學不僅能夠滿足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需求,也可以滿足非財政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需求,其次也便於教師更好地選擇教學內容,將課程內容設計的前沿性、系統性、科學性、思想性充分體現出來。

1.3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改革。傳統的財政學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比較單一,隨着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應用,為財政學教學手段的創新和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財政學教學過程中應有機結合傳統教學手段以及現代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方法,避免傳統教學手段對於學生實踐能力的束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1.4教學過程優化。學校應積極建立實驗實訓平台,同時應構建課外學習交流平台,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實訓的過程中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轉化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力培養型教學模式必須始終堅持以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為導向,明確定位合理的教學目標,進一步優化、改革教學教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綜合能力,提高財政學教學效果。

2.財政學課程教材改革

財政學課程教學的授課對象不僅有財政專業學生,同時也包括非財政專業學生,但是對於不同授課對象,在實踐能力培養方面也具有不同的要求。具體而言,對於財政學專業學生的能力培養目標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全面掌握財政相關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需要具備觀察、思考、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對於非專業財政學專業學生來説,最主要的能力培養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業務能力,相對而言能力要求相對較低,只需要掌握最為基本的財政理論知識,學習相關的財政制度,瞭解相關的財政業務操作方法及流程。為此,財政學教材章節結構應區分一般知識介紹以及具體實踐介紹、理論介紹以及制度介紹,在教學體系上不僅要便於教師選擇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上也應該就學生的不同知識需求,合理調和專業教學需求以及非專業教學需求。其次,應克服財政宏觀理論以及微觀理論“兩張皮”的弊端,將財政宏觀理論和微觀理論有機結合。尤其是需求突出財政學實踐課程方面的內容。

3.教學方法改革

在實踐能力培養為導向的財政學教學過程中,應該拓寬、豐富傳統的教學方法,積極拓展學生的思維。財政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尤其是對於專業學生來説,對於分析問題的能力尤其重視。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採用多種教學方法。

3.1案例教學

通過分析一些現實的經濟典型案例使學生學會如何通過自己學習的財政理論知識解釋這種經濟現象。而且應該以案例的方式提出一些現實存在的財政發展問題,並且引導學生總結、探討出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們對財政理論知識的理解,向學生們介紹一些國家的財政法律法規及政策、大體的財政運行狀況,不僅有利於拓寬學生的視野,也有利於提高學生對於實際財政工作的感性認識。如果是具有較高教學價值的`案例,可以通過蒐集網絡、圖書以及報刊中的相關信息資料,並且將其應用於課堂實際教學指導以及實際教學過程中。

3.2有機結合課堂討論以及學術論文撰寫

課堂討論環節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性,不僅可以提高財政學課堂教學氛圍,加強教學互動,也有利於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問題、分析問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能力。而且,通過課堂討論教師也可以更好地瞭解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抽出2-3個課時組織學生們進行課堂討論。其次,教師應定期讓學生們撰寫小論文,讓學生們進行課外閲讀,不斷補充新的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這樣有利於鍛鍊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科學研究及理論分析能力。通常情況下,財政學專業學生要求應寫2-3篇-3000字左右篇幅的小論文,在學生寫完後教師應及時評閲,並且給出客觀的評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出一些財政發展的熱點問題和學生們討論,激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們踴躍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其次,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們申報本校的科研項目,並且組織學生們多參加一些社會調查類科研項目,當然教師也需要全程指導學生們的調研,可以是小組輔導方式,也可以是講座方式。如果發現學生在科研調查的過程中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應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多提供一些閲讀書目讓學生平時多閲讀、多學習,還可以利用週末、長假、暑假等比較空閒的時間進行專題調研,如果有比較好的文章可以發表。

4.優化教學過程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方式,近年來很多高等院校已經開始慢慢意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意義。在財政學教學過程中,應該通過實驗實訓平台加強學生實踐,提高學生的業務操作技能。財政學實驗教學主要是通過財政綜合信息系統、財税綜合模擬實驗室、税收實驗室、税控防偽信息系統等結合實際教學內容設計仿真模擬情景進行教學。比如,可以在實驗室中引入不同公共管理部門在財政管理方面的實際操作流程設計政府會計、政府採購實務操作、政府預算模擬流程實驗、税務稽查模擬實驗等仿真模擬操作。其中,關於政府預算模擬的相關流程實驗還可以具體劃分為財政支出管理系統、財政收入管理系統、部門預算編制等三個部分。這種實驗教學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學內容的系統性、生動性以及具體性,便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實際應用能力。其次,財政學課程教學應積極建立知識拓展平台。因為財政學涉及到的知識面非常廣,知識容量較大,課堂上的授課內容非常有限,因此必須將課堂學習向課堂外延伸。學校可以充分利用學校校園網絡建立一個專門的財政課程網絡教學平台,也即是財政學課程網絡,學生們可以通過網站在線觀看關於財政學的授課視頻,這樣有利於學生在課外“充電”,針對性的補充自己的弱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徹底弄懂在課堂上沒有弄懂的問題。同時,學生可以通過網站論壇相互討論,當然也可以和老師們隨時交流,一旦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隨時諮詢老師。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多種多樣的社會調查。比如,針對“高等教育的個人回報率”、“農民負擔”、“農村費税改革”、“我國政府用於高等教育投資的利益歸屬”、“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公交線路調價問題研究”、“農村義務教育狀況”、“城市公園資金籌措機制證”等問題都是比較好的社會調查專題。這樣有利於學生及時瞭解財政改革過程中的難點、熱點,將財政知識和社會服務聯繫起來,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傳統財政學教學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現代社會人才的實際需求存在很大偏差,並沒有發揮財政學教學的作用。以實踐能力培養為導向構建能力培養型財政學教學模式,不僅符合經濟學科的特點,也正好滿足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因此,現代財政學教學中應堅持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教學導向,不斷優化教學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過程,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應用型財政專業人才。

審計學課程論文 篇六

審計學課程論文

依據課程教學要求,結合授課對象特點,選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審計學》課程作為經濟管理學科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一般為相關專業三、四年級本科生開設,屆時學生已學習過專業基礎必修課程,具備較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並具一定的分析綜合能力,這為筆者開展基於《審計學》課程的多樣化教學模式提供保障。鑑於《審計學》教材涵蓋審計理論與實務的內容設置,結合《審計學》課程教學特點,筆者嘗試採用多樣化教學模式開展相關章節的教學實踐,即研究型教學模式、實踐型教學模式、案例型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審計學》課程的研究型教學模式

1、研究型教學的基本流程

研究型教學的基本流程包括:(1)確定教學目標,即教師根據教學目標, 篩選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素材,構造特定情境, 向學生提出待研究範圍, 引導學生髮現並提出需探討的問題;(2)設計研究過程,它是研究型教學中一項基本任務,藉助目標分析掌握學生對給定研究主題能夠做什麼,以及達到何種程度;(3)學習成果展示與評價,即在上述研究完成後,要求學生以課堂討論或其他形式交流研究成果, 並對不同意見進行探討,在該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觀點衝突等, 並作深入細緻地思考。

2、《審計學》課程研究型教學實踐

《審計學》課程開篇幾章,理論性較強,僅只依靠教師講授一種方式,難免會使學生有《審計學》課內容枯燥之感,不能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不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筆者對《審計學》課程第三章審計規範體系這章開展研究型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主題的設計思路如下:

2.1確定研究性學習主題和學習目標DD審計規範體系的構成;

2.2設計教學活動過程。具體安排各環節應完成的研究任務和內容, 包括小組內分工、制定計劃、蒐集信息、形成結論、撰寫報告、製作多媒體課件、展示研究成果DD我國審計規範體系構成和美國審計規範體系構成對比;

2.3提供支持服務。介紹本章需要的學習材料, 包括硬軟件技術、文字材料、網絡資源及其他資源。

2.4確定評價的指導思想,設計和制定評價表。通過評價標準和評價指標, 規範、控制研究性學習的各個環節, 以實現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和教師預期的教學設計目的。

此外,授課過程中, 教師根據授課內容和學術界的熱點、難點問題適當佈置寫作小論文。論文需要學生花一定時間去閲讀和查詢資料, 然後對資料進行整理, 再把自己的想法結合所查的資料寫成論文。這種方法有利於學生鍛鍊閲讀和寫作能力,鞏固所學知識。

二、《審計學》課程的實踐型教學模式

1、實踐型教學的界定

對於實踐型教學,一方面指學科問題的`生活化、情景化及社會化,另一方面指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生活實踐。知識來源於實踐,應用於實踐,實踐認識再實踐是人類認識的兩次大飛躍,要發展學生思維,實踐在其中有着決定性的意義。《審計學》課程設置應將本學科與學生的學習實踐、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緊密結合,按照學生的實踐整合課程體系,同時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實踐中發展,只有這樣,我們所培養的人才是實踐性人才。

2、《審計學》課程實踐型教學實踐

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有效的課堂實踐平台,加深他們對會計專業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在教學中應儘可能地做到以下幾點:

2.1構建課堂實踐環境。課堂實踐環境應主要在實驗室進行,實驗室的建設應仿照實際的工作環境、按照真實的工作過程需要來設計,要配備足夠的設備及實踐材料。會計實驗室應具備電算會計應具備的軟硬件環境,以及與會計、審計工作相關的其他物資環境。

2.2課堂實踐教學方式。在多媒體教學中, 教師在演示和講解基本理論的同時, 可以掃描大量的會計憑證、賬簿和報表, 比較真實地再現審計實務過程,這就既避免了單一講授理論的枯燥無味, 同時又滿足了學生急於實踐的心理。在安排學生觀看了演示資料之後,教師應給學生創造條件進行實踐操練。比如,在講授審計工作底稿時,教材中介紹了工作底稿的種類及所包括的各項內容,我在講課中展示了幾種不同類型的真實的審計工作底稿,告訴學生在什麼情況下填制,怎麼填制,然後讓他們動手填制,這樣做學生就會感到直觀實際,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2.3重視審計程序,重視實踐環節。模擬操作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模擬編寫審計計劃、審計報告,模擬會計報表審計等。這樣的訓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利於理論聯繫實際。

三、《審計學》課程的案例型教學模式

1、案例型教學的基本流程

案例型教學的基本流程包括:(1)教師準備案例。審計案例選擇的難點主要在於如何選擇那些既符合審計教學目標,又適合學生的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教師還可以選取與教材配套的審計案例錄像帶,使得案例教學更加栩栩如生,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2)學生準備案例。學生首先要仔細閲讀案例,然後進行分析,還應進一步閲讀和查找相關資料來支持自己的分析,並做分析筆記;(3)教師組織課堂討論。先請一位同學説明案例,分析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請其他同學從不同角度分析同一案例,闡述自己的看法。學生可以分別從自身角度來剖析同一案例,闡述自己的看法,形成熱烈的探討問題的氣氛。教師則努力把握和指導好案例討論,要讓學生成為案例討論的主角,並注意掌握案例討論的方向,使學生緊緊圍繞着案例的主題;(4)分析評價。教師引導學生對各種見解進行評析,學生在充分討論後,應根據自己的觀點寫出案例分析報告,對以前的分析與討論作以總結,加深理解。

2、《審計學》課程案例型教學實踐

案例教學應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要求教師要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 並充分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學生可以自由組合, 也可由教師指定小組對案例展開討論, 以激發學生的探求慾望, 培養其職業判斷能力、處理問題能力、團體協作能力等。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習題課等時間,專門進行審計案例的講解,通過一些案例的討論,側重解決審計理論與實踐結合問題。如教學中引入“安達信對世界通信的審計失敗”案例,“安然事件”等,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後總結分析審計失敗的原因。通過對案例的討論分析,輕鬆自由的討論氛圍中對審計獨立性、審計風險、審計證據等重點、難點問題有較深的理解。

總之, 發展學生的審計實務技能、增加他們的審計實踐經驗, 彌補學生實踐經驗的缺乏,這是對傳統審計教學進行改革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高校會計課程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中國地質教育, (1),117

[2]會計專業課堂實踐性教學之我見[J] .消費導刊,(7),174

[3]審計學教學模式創新探索[J].財會通訊,2009(11),155

理工大學課程論文 篇七

理工大學課程論文

[摘要]

在進行國際商務交流時,文化衝突的事例是屢見不鮮的。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我們就必須瞭解掌握本國與異國民族文化的差異。本文試圖談談造成文化衝突現象的原因。

[關鍵詞]

國際商務交流文化差異

在人類文化中有着許許多多共性的東西,但不可否認,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歷史背景、風俗習慣、風土人情、文化傳統。因此,在從事國際商務交流時就必須瞭解掌握本國與異國民族文化的差異,設法使這些差異在傳譯過程中消失,同時在譯入語中找到準確的詞語,使異國文化在譯入語中得以再現。這就是“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或“動態對等(Dynamic Equialence)”。語言(Language)作為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僅僅是人類思想感情表達與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載體。對同一客觀現象,不同的民族語言會給它“刷上不同的顏色”。由於缺乏瞭解語言文化背景知識所導致的交際障礙、衝突和誤解,被稱之為“語用失誤(Pragmatic Failure)”。本文所談的文化差異不是指語法結構出錯而導致的詞不達意,是指説話人未能按照西方人的社會風俗、習慣來交談所造成的失誤。本文就國際商務交流中的文化差異這一現象,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生活習慣的差異

1.稱呼與打招呼

在西方國家,人們相互間稱呼和招呼與我們的習慣差異極大。比如:小孩對長輩可以直呼其名、年輕人稱老年人可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在漢語裏,我們常用“老師、經理”等這些表示職業的名詞與姓氏連用作稱呼語,而在英語中正確的説法是Mr、Mrs、Miss與姓(名)連用,以示尊敬或禮貌。我們彼此較為熟悉的人見面時,一般用語“吃過了嗎?”、“上哪去?”等,而英美人的問候時常用 “Good morning”、“How do you do?”、“How are you doing?”, 在關係親密者之間還可用 “Hello!”或 “Hi!”。

2.寒暄與道別

中國人見面寒暄通常是“你多大年紀?”、“結婚了嗎?”、“你每月能掙多少錢?”,為了表示對對方的關心,常會説“你又長胖了”、“你又瘦了”。在西方文化中“It’s fine, isn’t it?”、“Your dress is so nice!”是寒暄最頻繁的用語,如果英美人聽到“You are fat.”、“You are so thin.”這樣的話,會感到尷尬的,因為這是不禮貌的。接電話時,我們常問“你是誰?”,而英美人通常是先報自己的電話號碼或單位名稱。我們寒暄之後的道別,主客人常説“請留步”、“走好”、“慢走”, 而西方人這時常會微微一笑,並做一個表示再見的手勢或説“Good-bye.”、“See you later.”。

3.讚揚、祝賀和其他社會禮節

中國人視“謙虛”是一種美德,所以當別人向我們説“You look beautiful today.”、“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我們習慣答道“Where、Where.”、“No, no. My English is not good enough.”。 而西方人習慣以“Thank you!”、“Thank you for saying so.”的方式來接受。又如:我們通常在別人提供幫助時才説“謝謝!”。 而“Thank you!”在英語中是無處不有。再如:英語中的“Please”也不完全相當於漢語中的“請”。如讓別人先行或上下車時,常説“After you.”,在餐桌上常用“Help yourself.”。

二、對事物認識的文化差異

1.數字的文化差異

由於受東西方文化傳統、宗教信仰、語言崇拜、地理環境等方面的影響,數字的神化存在着東西方的差異。如我國有 “666”、“999”、“三元”、“十三香”等這些數字用作商標的商品, 在歐美同樣可以看到以 “7-Up”、“Mild Seven”、“7-Eleven”等商標的商品。但把“666”、“十三香”這樣的商品出口到英美就會遇到麻煩。因為“Six”象徵魔鬼;“Thirteen”是不吉利的數字。而“Three”在貝寧等地含有“巫術”之意。

2.顏色的文化差異

在人類語言中,顏色詞語可表現出的獨特魅力,令人刮目相看。漢英語言中,表示各種不同顏色或色彩的詞非常豐富。我們即要注意觀察其本身的基本詞義,也要留心它們的象徵意義。如:紅色在我國文化中象徵着吉祥、喜慶、漂亮,而西方文化中常説red revenge(血腥復仇)、a red battle(血戰)、red alert(空襲報警)、a red waste of his youth(他那因放蕩而浪費的青春);白色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基本禁忌詞, 西方人常説a white soul(純潔的心靈)、white wedding(新娘)、white men(有教養的人)、white day(吉日)、white market合法市場、a white lie 無害的謊言等;黑色在中國文化裏象徵嚴肅、正義,又象徵着邪惡、反動, 西方文化中black是基本的禁忌色,如black words(不吉利的話)、black deed(極其惡劣的行為)、black mail(敲榨)、black dog(沮喪情緒)、give me a black look(怒氣衝衝地看着我);黃色在中國文化中代表權勢、威嚴,而西方文化中的yellow帶有不好的象徵。如yellow dog(卑鄙的人)、yellow streak(膽怯)、yellow-livered(膽小的);綠色在中國文化中除了表示狹義外,還表示野惡,西方文化中的green表示新鮮、幼稚、沒有經驗、妒忌。如in the green wood(在青春旺盛的時代)、as green as grass(幼稚)、a green hand(生手)、green with envy(充滿妒嫉);藍色在中國文化中幾乎沒有什麼象徵意義,但在西方文化中常説blue blood (名門望族)、blue laws(嚴格的法規)、blue Monday(不開心的星期一)、blue talk(下流言論)、out of the blue(突爆冷門); 粉紅色在中國文化中可代表女性,西方文化中常用the pink of perfection(十全十美的東西)、the pink of politeness(十分彬彬有禮)、apink-collar worker(高層次女祕書)。

3.習俗和信仰的差異

東西方習俗和信仰的差異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過於在對動物的態度上。喻體構成的比喻,它們形象、生動、直觀、容易使人產生直接的意象效果,進而聯想到它們所承載的內在喻義。以as … as 為例: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貧窮)、as lucky as dog(幸運)、as mad as a March hare(匆忙)、as proud as a peacock(傲慢)、as busy as a bee(忙碌)等。我們只有通過同中有異、異種有同的對比,才能克服母語的干擾,將兩種語言轉換自如。

三、造成文化衝突現象的原因

造成中西文化衝突現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究其根本,就是因為中西雙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歷史背景,這必然使人們在意識、行為等多方面形成差異。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其主要原因。

1.價值觀念存在差異

人們的交際能力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產生的,是不能脱離具體的文化而獨立存在,它與價值觀念的聯繫密切的,有其特有的價值體系,幫助人們區分美與醜、善與惡,這就是人們的處世哲學、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因而,每一種文化對事物判斷的標準是不同的。如在中國文化中“龍”是吉祥的象徵,而dragon在西方神話傳説中表示“邪惡的怪物”。

2.邏輯思維模式存在差異

既然文化會影響人們對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認識,那麼邏輯思維模式就必然存在差異。思維定勢往往忽視個體事物的差別,而誇大與另外某一社會羣體相關的認知態度,它常常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和固定的信條。東方人的思維模式則表現出直覺整體性,西方人的思維模式則注重邏輯和分析。如伸出食指和中指,中國人表示“二”,可西方人表示V(勝利);我們用大拇指和食指表示“八”,可在西方人的眼裏卻是“two”。

3.行為規範存在差異

在跨文化交際時,經常出現的一個現象就是使用自身所在社會的'行為規範來判斷對方行為的合理性。正確地識別和運用行為規範是保證跨文化交際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就必須瞭解對方的行為規範,最好的方法就是“入鄉隨俗”的原則。比如説中國人輕拍小孩子的頭部而表示一種友好,西方人認為這是一種極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

4.語用的遷移造成的影響

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和解釋通常是建立在自身的文化基礎之上的, 這種文化的標準規範只能在自身中按其特的定條件加以解釋,如以此為規範來描述另一種文化,就會導致跨文化交際的失敗。由於缺乏對文化差異的瞭解,常會無意識地進行語用遷移,其後果有時會非常嚴重,甚至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如某廠曾出口一種“雙羊”牌高檔羊絨被,商標被譯成Goats,結果銷路特別不好。原因就在於goat這個詞除了本意外,還有“色鬼”之意。有了這樣的商標,無論其產品的質量有多好,有誰會去使用呢?又如:要將我國電影的“金雞獎”譯成Golden Cock Prize,就會產生奇異,cock除“公雞”外,還有“雄性器官”之意,在英語裏屬於禁忌語。再如,將“白象”牌電池翻譯成White Elephant,其語義信息雖對等,而從文化信息對等來看卻是糟糕的翻譯。因為white的意思是“沒有用反而累贅的東西”, 有哪個消費者願去購買“White Elephant”的電池呢?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造成這種文化的差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正是由於這些文化差異的存在,使得文化翻譯的可譯性受到了限制。我們研究其現象,是為了澄清“信”與“美”、“同”與“異”的關係問題,也是我們在進行國際商務英語交流時必須注意的問題。

就業指導課程論文參考 篇八

就業指導課程論文參考

摘要: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隨着大學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就業形勢變得更加嚴峻。本文主要論述大學生求職擇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原因,並提出幾點解決方案。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和大學生共同的努力。

關鍵詞:大學生 求職擇業 現狀 對策

近年來 , 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之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這其中既有社會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大學生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樂觀的態度,努力變挑戰為機遇.走好自己未來的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事關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更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逐步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現實問題。

一、大學生求職擇業現狀分析

1、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1.1 大學生自身能力問題。

首先,大學校園裏,真正抓緊時間與機會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生不多,玩物喪志的學生不少。一部分學生荒廢了學業,忽視了對自身各方面素質能力的提高,沒有一技之長,面臨上崗時便會出現不能“上手”的情況。另外,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不對口也是一方面,大學四年認真學習的專業知識找不到對口的工作崗位,面臨跨行業的問題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之一。

其次,大學生往往工作經驗不足,對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大學畢業後,實踐經驗不足,工作過程中感覺發展前景渺茫,一些職位需求能力難度高,自己無法勝任。

1.2 大學生在就業時的心態問題。

面對就業現實,很多大學生缺乏勇敢面對嚴峻現實的勇氣。大部分大學生就業態度比較悲觀,只有少部分畢業生認為自己的就業前景良好,會有很大的發展機會.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不抱什麼希望只是走一步算一步。這種悲觀的就業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成功率。

“高不成,低不就”是目前大學畢業生中比較普遍的現象。大學生對於就業的期望值比較高.認為自己接受了十幾年的教育付出了很大的機會成本,希望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收回成本.實現盈餘。在市場模式下.很多大學畢業生盲目跟潮,就業比較傾向於發達的大城市.他們希望能找到專業對口.有發展前景.工資待遇又好的工作。這種急於求成的心理導致大學生不願意接受工資低於期望值的工作,更加不能接受沒有前途發展的職業,這必然導致了擇業的困難。

2、大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學校的教育體制存在問題。

學校的教育進度往往落後於社會的需求,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最近幾年職業需求比較高的專業往往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方向,如果教育只是跟着社會發展熱點走,那麼教育將總是落後於社會發展。教育系統對於就業市場的需求變化反應不夠靈敏人才的供給與需求不能夠達到有效的配置。

2.2 高校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一些學校的辦學方法和觀念落後,沒有市場意識,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脱節,大學生所學專業不符合市場需求,出現了供需的結構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就業工作還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就業工作往往畢業前才進行,就業指導僅僅是一種職業介紹,而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脱離實際的泛泛而談。

2.3 高校擴招使畢業生供大於求。

隨着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髮展,高等教育大眾化成為一種必然。中國普通高校進行大規模擴招,而擴招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在社會人力資源需求沒有明顯增長的前提下,這種量的變化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大學生就業也從精英化走向了大眾化,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

3、社會問題

3.1 受金融危機影響,企業經營困難,裁減宂員。

在整體經濟呈現衰退趨勢的情況下,企業自身運轉出現問題,失業率高,整個社會的就業形式不容樂觀。有着多年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士在金融危機浪潮中尚不能堅持,對於一名涉世不深專業能力不強的大學生來説就更加困難。相對於待業人數來説就業崗位數就是杯水車薪了。

3.2 社會發展的`區域不平衡,出現地區差異。

東部發達地區為畢業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較好回報發展的前景,成為人才輸入省。在這些地區人才競爭激烈,很多學生未能有效就業,即使處於失業狀態也不願去西部地區就業。在西部地區,卻存在大量的崗位找不到畢業生。

3.3 社會壁壘,就業市場分割的現實問題。

近年來,畢業生自主擇業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檔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學生就業的絆腳石。許多大學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談”的痛苦經歷,由於沒有用人單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學生與許多好的工作機會失之交臂。

二、解決大學生就業困難相關對策

1、大學生自身作出調整和努力。

社會環境如何是客觀現實,短時間內無法改變,與其抱怨各種條件的苛刻與不公平,不如下定決定艱苦奮鬥。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鍛鍊較強的實踐能力,學會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與此同時,正視現狀,保持良好的就業心態也是十分必要的。要鍛鍊自身的堅強意志和自信心,保持樂觀的態度,積極應對求職擇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另外,大學生在一定的條件下,找準商機,發揮一技之長,走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道路,在解決自己就業的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新的就業渠道,緩解了就業壓力。 2、高校進行相關改革。

首先,高校應該加強就業指導,提高大學生擇業的能力。學校應該把就業指導始終貫穿在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幫助每個同學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及時幫助學生提高求職擇業能力,並樹立良好的就業觀.擇業觀和創業觀。其次,建立學校推薦就業,學校相關的就業指導部門應積極聯繫相關企業來校招聘,推薦畢業生參加專業實習。

3、政府部門履行相關職責。

3.1 制定政策法規,完善就業市場體系。

各級政府要從規範就業市場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逐步把畢業生的工作納入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還應繼續完善畢業生就業政策,消除就業歧視,深化人事、户籍等相關就業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於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場分割問題,規範就業市場。

3.2 加強宏觀調控,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

國家應採取必要的宏觀調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經濟手段來實現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勵大學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區安家落户。還應看到中國基層人才匱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國家也應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大學生投身基層實現就業,鍛鍊成才。

3.3 建立畢業生失業保障和培訓機制。

畢業生是中國寶貴的人力資源,畢業生失業是一種巨大的人才浪費。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應制定相關的法律規範,將未就業的大學生和失業的大學生納入到社會失業人員的範疇,並給予相應的救濟。這樣既可以維護社會的穩定,又體現了國家“尊重知識、3

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時,針對畢業生未能及時就業的實際,有針對性的組織各種培訓班,加強就業指導,提高失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馬旭。淺談大學生就業問題[J].教育與職業。20xx(6)

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 篇九

(一)經濟學模型

1.空間權重矩陣。此經濟學模型的空間以及位置信息的數據信息表現力非常強,且主要強調其空間位置的關聯性。通常情況下,空間權重矩陣會依照以下兩種方式來進行空間區域劃分,一種為距離標準,一種為臨界標準。兩種分類方式都建立在假設距離的基礎上,單元距離的經緯信息是衡量距離標準的主要依據,空間權重元素是空間臨界判斷的主要依據。

2.線性迴歸模型。最近幾年,線性迴歸模型在空間計量經濟分析中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泛,與空間權重矩陣模型相比,該模型的空間依賴性很強,且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因為該模型中的空間變量元素都會隨着因變量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當存在誤差項的元素引入線性迴歸模型時,其模型中的各因變量都會存在空間滯後項。

3.空間誤差模型。誤差是進行空間經濟分析不可避免的一種數據處理現象,任何數據及時經過精確的數據分析和處理之後都會存在出現誤差的風險,這種風險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可以通過空間誤差模型儘可能地避免或降低。誤差出現的主要原因在於,模型中的變量因數出現空間自迴歸現象,隨即抽取的變量因素會在變化位置上引發函數紊亂現象,造成誤差項空缺。

(二)模型選擇方法

通過上述對空間計量經濟學模型進行系統分析可知,不同區域特質,引用的經濟學模型不同,其主要依據如下:

1.數據干擾情況。對於區域空間相互之間沒有聯繫的空間計量經濟模型而言,採用空間誤差模型更為實用,該模型可以將空間內各經濟數據以及相應的變化參數都如實的描述在模型當中。

2.數據描述的準確性。對於空間權重矩陣模型而言,在數據描述之後,應對其數據反應的假説進行經濟學分析,分析顯示假説不能被拒絕,則該計量數據所反應的經濟增長情況真實,如果被拒絕,則該空間權重矩陣模型的元素引入分析方式是失敗的,並不能如實反應出區域內空間經濟增長情況。

3.使用方法。通常情況下,如果經濟學模型使用的數據分析方法混雜,則通常需要採用一些特殊方式來進行數據處理,有時甚至會應用到兩種經濟學模型。線性迴歸模型在模型數據處理方面佔據絕對優勢,測算出的經濟增長理論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基於空間計量經濟視角探討區域經濟增長特點

(一)索洛-斯旺模型

索洛-斯旺模型表現出的擴展形式空間計量模型是經濟增長理論研究發展的主要經濟學依據,在空間計量模型中是頗具代表性的經濟學模型。其方程式如下:

式中qi表示在一段時間區域內居民的穩定收入;T表示對區域地區經濟情況的考察時間;Ai-r表示在考察時間內經濟增長水平;α表示區域經濟的總生產值佔總體國有經濟增長值的份額;s表示國民經濟的儲蓄率;n表示區域內人口的增長速度;g表示社會市場經濟技術含量的增長速度;δ表示相關生產設備的折舊率。

(二)區域經濟增長特點案例分析

1.研究樣本。本文以單元樣本為研究對象,對市級行政區內的經濟增長情況進行分析,與省級經濟區相比,市級經濟區在現代經濟建設、經貿發展上具有很強的説服力,可以客觀的反應出經濟增長的慣性特點。與縣級經濟區相比,市級經濟區的發展能力較強,影響其經濟增長效果的因素非常多,所以市級行政區可以充分體現空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2.變量選取。人均GDP:本文對全國市級行政區-的人均GDP數值進行了整理,其具體數據見表1。

資本存量比:資本存量在區域內的GDP比重是衡量經濟增長流量的重要依據,通過數據分析計算各市級物質資本存量可以增加投資價格的內部結構,保證投資價格處在一個恆定的區間內,使區域內的經濟增長速率處在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

人口增長率、經濟生產設備折舊率、技術增長率:人口增長率對市級經濟區域的勞動力影響很大,眾所周知,勞動力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所以在折舊率與技術增長率增長速度相對緩慢的情況下,要想實現空間經濟發展目標,必須從根本上提高市級經濟區域內的勞動力份額。

3.結果。將樣本數據以及其他變量引入索洛-斯旺模型之後,得出的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三)基於索洛-斯旺模型探討區域經濟增長特點

通過對上述方程式進行分析可知,固定空間內的市場經濟份額和空間區域內的其他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有密切關係,通過拓展形式的空間計量出來的結果,其測量值在預期的三分之一。經濟增長和人口增長、經濟發展水平、經濟重心轉移等都有密切關係。通過論述影響市級區域經濟的因素可知,在特定的模型效應下研究空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必須要充分考慮其變量因素和定量因素,在顯著性水平下,開展擴展形式的經濟增長研究。其主要分析內容如下:   1.除特定模型效應外,不同模型的對經濟增長的空間性論述結果和論述過程各不相同,其不同點不僅表現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個別因素上,還表現在影響區域內經濟市場的政府政策。

2.空間自迴歸模型對誤差的檢驗效果很好,通過LM檢驗可以精準地測量出市級區域內經濟空間發展的特徵和水平。將樣本數據、變量因數、人口增長率、經濟生產設備折舊率、技術增長率引入索洛-斯旺模型之後,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數據發現經濟在空間環境上發展具有一定的誤差性。

3.從擬合的角度上分析,截面和時間效應不僅可以增加其研究模型的擬合程度,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體模型的特定效應。包含亞變量的空間面板上必須制定相應的傳統非空間變量,以滿足研究人員對經濟增長情況的分析。

4.資本比重是檢驗索洛-斯旺模型是否具有有效性的重要工具,因為資本比重是所有經濟猜想的主要內容之一,通過資本比重指標,研究人員可以清晰的分辨出界面特定相應是否優於該研究模型。

五大經濟區空間計量分析與橫向比較

利用拓展空間計量模型對市級區域經濟增長情況進行了系統空間計量分析可知,我國各大區域的經濟增長特點突出,從空間視角上看,五大經濟區都符合空間計量分析標準。

(一)區域劃分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進入了全面復甦的時代,以功能性為劃分依據,我國被分為4個經濟區域,中部、東部、西部、東北部。進入21世紀後,隨着西南城市的發展,我國西部經濟區逐漸演變為西南部和西北部兩部分。五大經濟區無論是在經濟發展政策上、還是在經濟建設上都體現出了形態迥異的發展特徵。

(二)模型的設定

截面固定效應和空間面板模型是分析效果最好的空間計量模型,本文將採用上述兩種空間計量模型對五大經濟區的空間經濟增長特點進行系統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五大經濟區所表示的空間誤差數據相對真實,能體現出數據在空間形態中的變化特點,在5%顯著性水平下,空間誤差模型所表現出的經濟增長特點,適用於五大經濟區。

2.西部的數據在模型中的擬合程度很高,中部、東北部數據的擬合程度較低,其原因可能在於中部、東北部國有企業所佔份額比較大,其經濟增長受我國市場的影響較小。

3.資本比重在模型效應上依舊保持三分之一,可以體現出空間對經濟區域的影響力是趨於穩定的,經濟體制、國家政策、勞動力等其他因素都不會對其空間經濟形態產生較大影響。

(三)橫向比較

1.特定效應對五大經濟區的擬合優度影響非常弱,目前非空間因素在模型中已經逐漸找到了自身的分析重心,並能夠在對數似然的水平下完成模型數據對比,這種對比結果可以加大數據係數,提高模型的顯著性水平。

2.從解釋能力上分析,空間拓展空間計量分析模型相對於傳統經濟增長特徵分析模型,其在數據條件分析上具有一定的環境優勢。東部、西部、東北部各省市經濟區域都能夠滿足非空間經濟增長模型,並沒有體現較強的經濟收斂性。

3.鄰近經濟體在模型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初始收入水平可以在模型中顯現出獨特的正效應,體現收入係數在經濟體自身上的影響。與此同時,通過數據驗證還可以發現,兩個相鄰經濟體可以產生直接或間接的經濟影響,這種影響在一定意義上講,也可以看作是空間形態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孫向偉。基於空間計量經濟視角的中國區域經濟增長特徵與地區比較[J].南昌大學財經學報,,12(7)

2.蔣伏心,蘇文錦。長三角高技術產業同構對區域經濟增長影響的研究―基於空間計量經濟的實證分析[J].江蘇社會科學,2012,15(8)

3.陳華。中國製度變遷與區域經濟增長的空間計量經濟分析[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0(2)

4.高圓圓。基於空間計量分析的安徽省區域經濟增長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13(15)

5.李建豹,白永平,李建虎。基於空間計量經濟模型的區域經濟差異成因分析―以蘭新鐵路輻射帶為例[J].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12,13(8)

6.李航飛,唐承財,徐樹輝。基於空間計量模型的廣東省區域旅遊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6(7)

7.張繼紅,吳玉鳴,何建坤。專利創新與區域經濟增長關聯機制的空間計量經濟分析[J].科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13(11)

8.孫健。中國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差異的空間統計分析[J].華東師範大學財經學報,2011,13(7)

9.範月嬌,王健。海西物流發展與區域經濟的空間關聯性實證分析―基於空間計量經濟分析視角[J].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3(11)

課程論文致謝 篇十

通過這次系統的畢業綜合實踐,是我的專業知識有了一個較為系統的重温,同是也使得我對專業全系統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

在這次的綜合實踐過程中,我感受很多,收穫很多。尤其是各位指導老師的敬業精神也令我更加感動,他們始終如一的陪着我們,不厭其煩的為我們講解,才是我的畢業綜合實踐報告得以快速高效的完成。

我感謝在這次綜合實踐中的各位老師對我給予的幫助,特別是我的知道老師一絲不苟的教導。他始終耐心的解答。在這裏我要衷心的感謝他。

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 篇十一

內容摘要:將經濟增長引入拓展模型可知,空間位置對區域內經濟體制的影響非常大,且其經濟類型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目前,空間計量經濟在我國發展速度很快,我國各省市行政區紛紛引入了這種經濟管理分析模式。基於此,本文將結合數據處理、意義參考、結合分析等方式,深入探討各種經濟增長模型對空間經濟發展的影響。並基於空間計量經濟視角,系統分析區域內經濟增長的特點。

關鍵詞:空間計量 經濟視角 區域經濟增長 研究與分析

引言

空間單位行政區內的經濟增長模式,通常採用橫截面數據處理方式,此類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空間經濟增長變化的“缺失”,這種數據變化缺失不僅會造成各空間單位行政區內個體經濟增長的差異性,還會使空間計量出現明顯的固定效應。針對上述問題,本文將通過對索洛―斯旺新古典增長模型為主要研究對象,並結合空間計量模型,探討空間位置與區域內經濟增長之間的影響關係,考察空間計量經濟視角下的中國區域經濟增長特徵並比較全國和五大區的區域經濟增長的差異特點。

物業管理課程論文 篇十二

物業管理課程論文

隨着人們住房品質的不斷提高,物業管理在近如雨後春筍般發展,我們看看物業管理課程論文吧!

物業管理課程論文

[摘要]物業管理作為一種新興行業,目前在國內發展迅速。但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跟不上社會和企業發展的要求。本文通過對物業管理從業人員的現狀進行分析,探討物業管理課程開設過程中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物業管理;雙師型;訂單式

我國第一部這方面的法規《物業管理條例》的頒佈,標誌着我國物業管理已經進入規範化、法制化發展的時期。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為適應市場的發展,很多開設此專業的院校都將物業管理作為核心課程。一方面,市場對於物業管理從業人員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從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座談當中瞭解到,畢業後從事該行業的人數極少。因此,開設此門課程的高職院校在適應社會發展的同時,要思考開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1高職院校物業管理人員的從業現狀

人們談到物業管理,主要傾向於住宅的傳統物業服務。有意向從事此行業的畢業生,也將思維禁錮在住宅物業上,而沒有考慮到商業物業。物業管理涉及維保服務、安保服務、保潔服務、綠化服務、接待服務、應急服務、延伸服務以及經營管理,每一個部分展開都可以成為一門課程。但是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不可能就這門課程再展開,因此學生學到的只是皮毛,由此而造成了在物業管理行業就業的尷尬局面。再加上思維的限制,就業門檻的設置,從事此行業的畢業生大多是物業客服。該崗位的主要工作是處理與業主瑣碎事件的溝通以及公司的文職工作。事情煩瑣,相比於房地產營銷、策劃等其他行業的畢業生來説待遇普遍不高,大多數畢業生對此工作不感興趣,或是短暫從事該工作後又轉向其他行業。

2高職院校物業管理課程存在的問題

物業管理行業的快速發展,該行業人才的需求急劇擴大上升,物業管理課程逐漸走入高校課堂。但由於人才培養模式不夠成熟,所以在物業管理課程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

2.1專業教師缺乏

物業管理涉及的面很廣,從常規性的物業管理到延伸服務,每一個環節展開都可以獨立為一門課程,除此之外,還與建築學、經濟學、法學等學科交叉。高校開設這門課程的時間普遍不長,教授這門課程的老師大多都不是專業出身的。作為一門課程的授課老師,很難做到既懂設備的維修保養、安全保衞、保潔工作,又懂得物業的經營與運作。老師對這項管理工作所提供的服務都不是十分了解,更談不上實踐經驗了。

2.2教材沒有緊跟市場的需要

市場上關於物業管理的教材很多,但是很少有教材包含了從物業管理的早期介入,到傳統的物業服務,再到物業的運營管理。即使有,內容也過於陳舊,沒有及時更新。商業物業管理,不僅有傳統的設備維修保養、保潔服務,還涉及物業的經營。未來商業物業的發展,不再侷限於建設―出售的模式,尤其是購物中心,很多都是隻租不售。如何在運營中,吸引租户,留住顧客,是物業管理未來思考的方向。但是目前市場上缺乏這樣的教材。

2.3教學條件欠成熟

系統的物業管理軟件,市場上比較少,其主要工作內容是物業日常管理工作,客户基礎信息,財務信息,客户跟蹤服務等。市面上的幾個大品牌價格不菲,並且針對教學的物業管理軟件幾乎沒有,所以很少有學校購進。

由於該門課程涉及的物業類型包括住宅、寫字樓、商場、酒店等,針對不同的物業類型,配套的實訓室不同。由於開設這門課程的時間不長,加之畢業生直接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數偏少,很多職業院校都沒有對建立實訓室引起重視。

2.4與企業聯繫不緊密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理論知識需要運用到實踐當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一本書、一支粉筆不再滿足物業管理教學的需要。企業在培養物業人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很多院校與企業建立的聯繫,僅僅侷限於帶學生參觀企業所管理的物業,沒有深入到公司的內部運營。而且一般都是住宅小區,忽視了其他的物業類型。

3物業管理課程建設的思考

3.1培養“雙師型”教師

物業管理不僅需要理論教學的老師,更需要實踐能力強的老師,因此要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目前,各大高校對於物業管理“雙師型”教師都十分缺乏,此類老師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院校可以將有培養潛質的老師送到企業去學習,培養老師的'實際操作能力。

3.2與企業合作,編寫教材

目前,市場上的教材都跟不上物業發展的步伐,導致學生學非所用,學不致用。只有企業在物業服務的過程中,才瞭解顧客需要什麼服務,才知道會遇到什麼問題,才明白要招聘什麼樣的技能人才。通過與企業合作編寫教材,緊扣市場需要,培養技能人才。

3.3建立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的建立,既要滿足課堂理論教學,又要適應企業崗位的需要。現代教育不再是單純的理論教學,而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物業服務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件。要藉助實訓基地這個平台,通過情景模擬,培養學生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3.4開展“訂單式”的培養模式

由學院牽頭,與固定的企業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包括授課計劃、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實習方案等,真正做到“產學研”相結合。在理論授課階段,除了安排任課老師講解知識,也可以邀請企業有豐富經驗的管理人員到學校來講課。同時組織同學到企業現場邊聽課邊學習。在課程開設階段,安排一定連續時間段的企業實習,深入到企業內部,與公司員工共同工作。

物業管理已經是除了房價、地段以外,購房者考慮的重要因素了。隨着國家對於房地產的控制,物業管理將會是未來爭奪顧客的一個新亮點。但是在這個行業中,既懂常規性服務,又懂得物業運營管理的人才少之又少。職業院校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要抓住市場空白點,與企業緊密合作,培養出企業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江旭光,沈春秋。合肥地區高等職業院校物業管理專業調研報告――“提升專業服務行業能力”項目物業管理專業階段性調研報告[J].高教論壇,(4):28-29.

[2]彭希喬。談職業院校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山西建築,(34):205-206.

[3]陸雲。淺談高校物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南寧學院為例[J].科技致富嚮導,(18):78.

[4]田園。高等職業院校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問題探析[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4):4.

課程論文基本格式 篇十三

課程論文基本格式

工具/原料

Word辦公軟件

第一,封面,帶有校微,下面寫上某某專業課程論文,論文題目,和個人信息

第二頁,有些老師會要求有誠信聲明,那就要寫。

第三頁,摘要。

摘  要(居中,楷體,小三,加粗,段前段後12磅,2倍行距)

摘要正文(楷體,小四,段前段後0行,1.5倍行距,首行縮進2字符)

關鍵詞:xx;xx;xx;xx;(黑體,小四,加粗)

(中文摘要為第4節)

備註:中英文摘要、目錄、插圖目錄頁碼需用Ⅰ、Ⅱ、Ⅲ

第四頁,英文摘要

ABSTRACT(居中,Times New Roman,三號,加粗,段前段後12磅,2倍行距)

Mold technology is advancing rapidly,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with people's basic needs. (Times New Roman,小四,段前段後0行,1.5倍行距,首行縮進2字符)

(英文摘要為第4節)

KEY WORDS: xx; xx; (加粗)

備註:涉及到字母、數字及單位一律採用“Times New Roman”字體

第五頁,目錄

目  錄(居中,黑體,小三,加粗,段前段後12磅,2倍行距)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xx.............................................................................................. 。

1.1 xx..............................................................................................

1.2 xx.............................................................................................. 。

1.3 xx.............................................................................................. 。

1.1.1 xx................................................................................... 。

1.1.2 xx.................................................................................................................... 2

1.1.3 xx................................................................................... 。

第二章 xx..............................................................................................

2.1 xx.............................................................................................. 。

2.1.1 xx...................................................................................

2.1.2 xx................................................................................... 。

2.2 xx..............................................................................................

參考文獻。 4

致  謝。 4

(段落,單倍行距)

第六頁,正文第一章 xx

(一級標題,黑體,三號,加粗,居中,段前段後12磅,2倍行距)

1.1 前言(二級標題,黑體,四號,加粗,頂格,段前段後6磅,1.5倍行距)

1.1.1 xx(三級標題,黑體,小四,加粗,頂格,段前段後0行,行間距24磅)

(後面參考第一章)

正文中字體為宋體小四,行間距為24磅

備註:1,正文部分為第7節,正文的`奇數頁的頁眉是章節的名稱,正文的偶數頁頁眉為南昌工學院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畢業設計(論文)

2,正文若出現總結,則總結也為一章,可命名為第X章 總結

後面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黑體,三號,加粗,居中,段前段後12磅,2倍行距)

1、參考文獻:字體,宋體,小四,行間距25磅,左對齊。

2、參考文獻按照論文中出現先後次序排列,文獻參考量須達到15篇以上。

3、參考文獻在正文中以右上標的形式引出。例如:中國大學學報論文[1]。若同時引用2篇文獻應表示為:中國大學學報論文[1,2],或者中國大學學報論文[1-2];若同時引用3篇以上則應表示為:中國大學學報論文[1-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d84ve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