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開題報告 >

運用信息技術實現農村國小課堂教學優質化研究開題報告

運用信息技術實現農村國小課堂教學優質化研究開題報告

運用信息技術實現農村國小課堂教學優質化研究開題報告

運用信息技術實現農村國小課堂教學優質化研究開題報告

《運用信息技術實現農村國小課堂教學優質化研究》已被省教科院成功立項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2018年度規劃課題,為了保證課題方案不折不扣地落實到具體的細節之中,根據相關要求,我們課題組定於今天開題,下面,我代表課題組作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請領導和老師們指正、審議。

一、本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現代信息技術:現代信息技術是一個內容十分廣泛的技術羣,它包括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感測技術、控制技術、顯示技術等。我們所要學習和運用的現代信息技術主要是指對課堂教學予以支持的相關內容。包括教育教學資源的下載、辦公系統的操作、PPT的製作和使用等等。

所謂“課堂教學優質化”,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課堂40分鐘內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在課堂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使枯燥、抽象的學科知識轉化成形象、生動、鮮明的電子信息,變單調為豐富,化抽象為具體,化靜為動,可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的過程,提高教學效果,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本課題主要研究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課程教學的有效整合,從而實現農村國小課堂教學優質化。

國外信息技術與國小課堂教學優質化研究起步較早,比如美國特別重視信息技術對提高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方面的研究。就課堂教學而言,他們通過整合打造輕鬆愉快、樂學善學、精彩靈動的教學新時空,“使學習變得更有趣、更容易、更廣闊、更加豐富多彩。”。英國早在教育中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使用計算機,如名為“國家計算機輔助學習發展計劃”(National Development Project for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NDPCAL)的研究。“把計算機整合到課程中的觀念”(Integrated Computers Curriculum)就是這項研究所提出來的,主要強調對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合理利用,可以培養學生計算機的操作意識以及應用等能力。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在法國也十分重視。法國教育專家指出:“在動態環境下,空間圖形性質和幾何教學之間的聯繫得到了強化。”早在1985年,法國就要求學生從國小第四學年開始接觸信息技術,而且把“計算機入門”作為必修課設立到“科學技術”學科中,注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軟硬件環境的配備,為課程整合的良性開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正所謂“突破現狀是發展的必然。”。

新世紀以來,我國中國小教育領域正在進行以“課程改革”為中心的教育改革。2000年4月6日,教育部長陳至立在新加坡召開的以“為了21世紀學習化社會的教育”為主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二次教育部長會議上作了題為《面向21世紀教育的改革創新》的發言。她不僅明確提出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作為中國面向21世紀教育的目標,而且強調“通過積極推進教育的信息化進程,使中國教育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實現跨越式發展”。2012年以來,我國教育信息化領域的政策集中出台。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規劃(2011-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需形成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想適應的教育信息現代化體系,基本實現所有地區和各級各類學校寬帶網絡的全面覆蓋,這對未來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指導意見和總體方向。2012年4月,劉延東關於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確定了“三通兩平台”的教育信息化發展導向,即“寬帶網絡校校通、教學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加強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平台的建設”,這對於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培養創新人才具有深遠意義,是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

但是,儘管信息技術平台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在全國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但在農村國小課堂中的研究與實踐還屬於起步階段。同時,信息技術與農村國小課堂深度融合方面也存在着不少問題,比如,理念上的高接受度和低層次的實際運用的矛盾、信息技術的百花齊放與無統一標準之間的矛盾,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的教學結構和以生為本的現代教育模式之間的矛盾、立足於聽課老師和領導的信息技術的虛假熱鬧和立足於學生的學,不斷優化學生的學法之間的矛盾……如何化解這些矛盾,如何讓信息技術平台真正促進促進學生的成長、教師的發展、學校的提升,如何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 如何使整合達到最佳狀態?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孜孜探索的一個現實而又緊迫的課題。我們想從“課堂教學”這個點上做一些探索和研究,通過行動和反思總結出一般的規律和方法,優化課堂教學,為推進新課改進行一些嘗試。而這,恰恰是本課題的研究價值和意義所在。鑑於此,我們提出《運用信息技術實現農村國小課堂教學優質化研究》這一研究課題。

二、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假設和擬創新點

研究目標:  

1.更新教師教學理念,培養教師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蒐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的能力。

2.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農村國小課堂教學優質化的有效途徑、策略和方法,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將“減負增效”落到實處。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

研究內容:

1.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村國小學科課堂教學內容的整合途徑。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促進教師的教學向“以學定教”的學生主體方向發展。

2.研究如何通過現代信息技術使得課堂教學實現最優化,進而取得優質高效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

3.研究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變單調、枯燥的課堂教學為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怎樣最大程度地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使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成為所有學生髮展的平台,最終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形成。

研究假設:在信息技術現代化背景下,農村國小生尋求探索之火的原動力大大增強,多媒體成其為聚精會神的心理動因,孩子們最大程度地身動、心動、神動、肯學、想學、會學的念頭一再高漲,其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也是事半功倍的。

擬創新點:技術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現代化信息技術在農村國小課堂教學中的介入,是否真正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身心發展和創新發展;重要的是,現代化信息技術是否促進了每一個孩子們的成長,從而讓不同的學生都能發展、都能提高,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呈現出的難以忘懷的思維之光、自由之光、創造之光,以及思維的交鋒、情感的交融、經驗的積累、思想的領悟,才是我們更加需要的境界。

三、本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一)研究思路

本課題的研究先對相關的理論資料進行學習和總結,如:國內的研究現象以及研究的理論依據等等。之後,通過相關調查對當前數學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接着,明確情景的創設對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產生的作用,並通過尋找數學課堂情景創設的基本途徑來有效的將數學情景有效的應用到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並通過總結分析形成相應的報告。最後,通過研究成果、研究過程中存在問題的研究和總結,形成最終的結題報告。

(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要求課題組成員藉助網絡蒐集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學習相關的理論,方法,關注與本課題相關的最新動態、最新理論以及已取得的相應成果並大膽吸取借鑑相關文獻理論中的優秀成果,為展開研究做好理論鋪墊。並運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課題實施,深入開展研究,並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提高。

2.行動研究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組織教師結合日常的教學實踐,開展合作研究活動,共同探討教育教學問題。通過開展公開教學、交流研討、專題分析等一系列活動,探究如何在學科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3.案例研究法:通過對典型教學案例的分析,分析現代教育技術在農村國小課堂教學應用與實踐中對學生各方面能力、興趣愛好產生的影響。

4.經驗總結法:組織教師認真撰寫教學設計與教學案例分析,及時總結實踐中的經驗,積極探索我校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有效教學實際操作方案,通過撰寫課堂教學設計與教學案例分析,總結信息技術在學科課堂教學運用實踐中的經驗。最終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實際操作價值的策略和方法,撰寫研究報告、發表論文等。

5.成果分析法:積極探索信息技術環境下實現課堂教學優質化的操作方案,最終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實際操作價值的策略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彙總資料,並選取有價值的課題研究成果進行推廣,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

(三)技術路線:調查分析——>確定目標——>制定計劃——>實踐研究——>實驗比較——>形成結論——>修正完善——>總結成果——>推廣應用

(4)實施步驟

(1)啟動階段:2018年5月到2018年9月,成立《運用信息技術實現農村國小課堂優質化》課題組;通過調查研究、查閲資料,初步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發展動態,轉變教育觀念,認識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教育手段的重要性,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增長點和切入點;組織課題參與人員系統學習有關運用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對全體實驗人員進行運用信息技術培訓;調查信息技術在農村中國小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發現問題,提出應用信息技術實現中國小課堂教學優質化的研究思路,撰寫開題報告,制定研究方案。

(2)組織實施階段: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制定研究計劃,具體實施研究,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參與學科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氛圍,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教與學,探索有效的信息技術運用於課堂教學的模式,深化課堂教學的改革,促進教與學的優化,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進而培養高素質現代人才的目的。實施期間要求課題組成員每人準備一節公開課,在有效整合方面做進一步的探索,收集優秀教案、優秀課件、優秀教學實錄、教學敍事等。形成階段研究報告和相關論文。

(3)總結結題階段:2020年3月至2020年5月,整理課題研究資料,收集優秀論文、教師研究案例等,撰寫研究報告,申請結題。 

四、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課題負責人張瑞清,一級教師,長期從事課堂教學的實踐與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曾多次獲得過輔導站課堂教學競賽一等獎和縣級課堂教學競賽三等獎。多次獲得鎮級和縣級“優秀教師”和“先進個人”稱號,2015年獲得了縣級“骨幹教師”榮譽稱號。具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和研究成果。曾兩次參與了省、市課題研究工作,2008年9月他參與研究的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新課改中提高學困生數學成績研究》經專家評審,通過鑑定;2017年9月他作為第一參加人研究的武威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提高國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順利結題。在課堂教學中他善於總結經驗,積極撰寫論文,撰寫的論文《淺論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在2004年5月榮獲武威市現代教育技術論文評選國小組三等獎;撰寫的論文《提高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幾點做法》和《提高國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看法》分別在《天祝教育》2010第3期和2014第1期上發表。

課題組成員劉生俊,一級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23年,積累了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曾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優秀教師”。撰寫的論文《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課外閲讀的方法初探》和《構建國中語文教學互動課堂芻議》分別在《中國小教育》和《語文天地》上發表。

課題組成員馬維蘭,二級教師,市級農村骨幹教師,曾多次榮獲鎮、縣、市級優秀教師、少先隊輔導員、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具有很強的語文教學基本功,能夠積極參與教學研究工作,2015年10月,撰寫的論文《農村美術教育該走向何方》在省級期刊《教師》雜誌第261期上發表。

課題組成員吳永珍,二級教師,從事國小數學教學工作達13年,工作中善於鑽研,曾多次獲得輔導站各種獎勵,現為學校數學教研組組長,具有較強的教學研究能力,撰寫的《新課改背景下如何發揮錯題集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於2016年5月發表在《吉林教育》上,作為第一參加人參與研究的武威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易錯題集的建立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探究》於2017年9月通過鑑定,順利結題。

圍繞本課題,我們進行了一些前期準備工作。18年3月,我們確定了課題,組織了課題研究小組,圍繞課題進行一些相關的調研工作,查閲了相關資料和書籍,瞭解國內外同一領域的研究現狀和水平,蒐集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對課題的核心概念、研究的思路與方法等進行多次研討,最終完成了課題申報報告。

學校現代化教學硬件設施較為先進。每個班級都有“班班通”一體機、視頻展示台;學科任課教師人均配備電腦一台,且已接入互聯網。這些為我校開展“運用信息技術實現農村中國小課堂教學優質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與環境。輔導站和學校領導注重教育科研工作,開學初提出了在我校開展“常態課優質化、優質課常態化”教學研究工作,我課題組選取其中一點研究運用信息技術實現課堂教學優質化,得到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學校積極籌措經費,準備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提高參與教師的研究素質;建立健全了教科研製度,保證研究落到實處。

五、課題成果預期和呈現方式:

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實現農村國小課堂教學優質化研究,積累豐富的信息技術和農村國小課堂深度融合的個性化、創新化,交互式成果,提供具有針對性強、內容鮮活、形式新穎,互動性、參與性和趣味性較強的農村國小高效課堂範例,為學校一線教師積累經驗,為“學有良教”理論提供佐證,為國內同類研究提供借鑑,課題呈現為系列論文、教學案例、教學反思、調研報告、研究總報告等等。

總之,無論是學校層面,還是教師個人層面,都具備了勝任研究本課題的各種條件。從現在開始,課題組全體人員將拓寬研究領域,優化研究方法,廣泛深入地探索與實踐,力爭將研究提升到一個更加成熟、更加全面的高度,力爭本課題順利實施、紮實推進、圓滿結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kaiti/drk11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