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彙報材料 >

鄉鎮綜合調研彙報

鄉鎮綜合調研彙報

目錄

鄉鎮綜合調研彙報
第一篇:鄉鎮綜合調研彙報第二篇:鄉鎮綜合調研彙報第三篇:鄉鎮綜合文化站調研報告第四篇:鄉鎮綜合文化站工作彙報第五篇:鄉鎮秸稈綜合利用與處理的調研報告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鄉鎮綜合調研彙報

各位領導:xx年是“xxx”收官之年,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縣直各部門的支持配合下,全鎮廣大幹部羣眾通力協作,克服各種困難,狠抓工作落實,全鎮xx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168億元;比xx年的1.45億元增73.57%;財政總收入2447.104萬元,比xx年的584萬元增319%;糧食總產2266萬公斤,比xx年1796.79萬公斤增26.11%;農民人均純收入3620元,比xx年2150元增26.11%68.37%。各項產業快速持續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黨的建設和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xx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們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科教文化興鎮、現代農業強鎮、集鎮商貿活鎮、社會和諧穩鎮”的思路,抓機遇、強基礎、拓思路、謀發展,認真實施“456”工程,即抓好四項建設:一是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二是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三是抓好新農村建設;四是抓好和諧社會建設。建好五大基地:一是建萬畝現代糧煙生產基地;二是建萬畝蔬菜種植基地;三是建萬畝商品經濟林果基地;四是建萬畝花卉、中藥材生產基地;五是建畜牧養殖基地。壯大六大支撐產業:即鞏固提升糧、煙、畜三大支柱產業;培育壯大蔬菜、花卉、中藥材等特色種植業,根據各村優勢特點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專業村。把xx打造成為師宗現代農業綜合示範鎮。現將xx年的重點工作彙報如下:

一、着眼規劃,建管並得,加快集鎮建設步伐

小集鎮是一定區域內政治、經濟、文化、交通、通訊、財富等聚集的中心。它能涵蓋周圍一大片農村地區,能把該地區的經濟活動聯繫起來,促進商貿旅遊、娛樂、運輸等服務行業,帶動和吸納個體企業進入小集鎮從事二、三產業發展,達到建一個集鎮,富一方百姓,建一個市場,興一方經濟的目的。

(一)着眼規劃謀發展

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一腳跨兩州”的和與瀘西工業園區相毗鄰的區位優勢,全力打造半小時經濟圈。在資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投資22.3萬元,與省規劃設計院合作完成xx鎮集鎮總體規劃修編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目前,已完成4.2平方公里地形測量工作,完成3.7平方公里集鎮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規劃建設“一中心、兩場、四大園區”,一中心,即:以“小長山、大紫微、金家寨、白龍潭”四個村子為中心,充分利用白龍潭水資源、天然濕地等自然優勢,結合全鎮集鎮建設規劃,發展以觀光農業、城郊休閒娛樂、餐飲服務為一體的集餐飲、垂釣、文化娛樂為一體的休閒娛樂中心;二場,即:建設功能完善的農貿市場、建設休閒娛樂文化廣場一個;四大園區,即:建成生態蔬菜園、特色養殖園、城郊休閒娛樂園、美味農家園“四大園區”。通過集鎮建設帶動周邊的大紫薇、小長山、小紫薇、金家寨、白龍潭、老紫薇等新農村建設,努力實現城鎮一體化。同時,計劃年內,完成64個自然村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為新農村建設繪製發展藍圖,決定規劃發展區域面積達1000餘畝,用1-2年的時間把規劃區打造為集鎮和縣城的“菜籃子”和“後花園”,建成農業觀光休閒娛樂小康村。

(二)抓投入,高強度推進

鎮黨委政府一心一意抓投入,千方百計謀求集鎮建設的發展,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優先保障集鎮建設工作的開展。一是建立健全了協調服務機制、領導責任制、工作機制,始終堅持主要領導新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全力抓的工作原則,為xx集鎮建設排除各種干擾和阻礙,使各項建設工作順利進行。二是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資體制,破解小城鎮建設資金“瓶頸”,加快集鎮建設速度。加大項目爭取力度。按國家的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結合集鎮特色和優勢,多方爭取國家的扶持,爭取城鎮建設資金。以市場運作為導向,拓寬融資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機制。鎮黨委、政府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廣開門路,用活政策,從單純依靠政府投資建設轉變為依靠政策,向市場、向社會要資金,逐步建立各種資本共同建設城鎮的多元投資體制,使集鎮建設步入自我建設、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三是堅持“以地生財、以財建鎮”的路子。走“以地生財、以財建鎮、以鎮招商,以商帶農”的路子,大膽集約化經營土地,拓寬投資渠道,加快集鎮建設步伐。xx年,擬對煤炭市場、原民政所、木材加工廠、金葉路20宗土地,總面積14000餘平方米,準備公開掛牌出讓,預計可實現土地出收益500餘萬元。同時,加快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步伐,盤活集鎮周圍小長山、大紫薇、小紫薇、金家寨、老紫薇、小矣則等閒置建設用地,通過村商合作、村廠合作的形式得到科學合理利用。

(三)抓管理,高質量發展

一是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由村鎮建設管理所專門負責集鎮建設管理的日常工作,同時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按各自管理職能進行責任劃分。二是重點整治,常抓不懈。對集鎮主要街道的單位、門面實行門前“三包”,簽訂“三包”責任書,並嚴格按照責任書的要求抓好落實。針對集鎮主要街道亂停亂放、亂擺攤點、亂扔垃圾的現狀,由派出所牽頭負責整治。通過整治,常抓不懈,有效解決了集鎮“髒、亂、差”等問題。

二、創新經營模式,走發展現代農業之路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屆四、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充分利用xx人少地多,地勢平坦,便於機械作業的有利條件,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目標,以調整農業結構為主線,以發展農業產業化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率先在xx建成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

(一)夯實基礎構建現代農可持續發展體系

鎮黨委政府按照縣委政府統一部署,抓實撥雲片區、紅土片區10萬畝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建設。按照“破埂破溝、廢棄地整治、坡地改台地”的建設標準,採取“先丈量、再整治、後分配”的方式破埂分田,在示範區內重點圍繞水網、路網、土地平整進行、建設。整個示範區有水源點27個,修建抽水站12個、水塔1個、配套灌排溝渠238條259公里,新鋪設管網538條370公里,佈置灌樁2萬餘根。共修建4-6米機耕道184條163公里,核心區形成了“4橫15縱”相交連接的田間機耕道路網。通過土地平整,均塊面積在250-400畝的方塊田地數量達270塊,墒面坡度由10-30度降低到5-8度以下;耕作層由大多不足18釐米提高到20-40釐米;片區機耕率達95%以上,機械化收種率達85%以上。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地平坦、旱能澆、澇能排”的高穩產農田,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使每畝降低勞動力5至8個,降低生產成本50至150元,平均畝產值增加259元,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目標。通過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建設,黨委政府圍繞“一縱兩橫兩片區”進行規劃佈局,一縱即温則線、兩橫即師彌、尚師線,兩片區,即以白泥山樑子為界,東片區以烤煙、蔬菜、花卉為主,範圍涉及法塊、長街、檳榔、紅土、路撒5個村委會。西片區以辣椒、核桃、中藥材為主,範圍涉及務龍、額則、石洞、足法4個村委會。

(二)創新組織模式構建現代組織體系

按照“依法自願、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按股分配、規範管理”和“共同投入、集約經營、按勞分配、財務公開”的原則,在小紫薇村成立了現代煙草農業合作社。合作社在不改變農户土地承包責任制的前提下,將社內煙農烤煙收購合同和土地集中起來,以土地、勞動力入股,利潤按股分紅的形式開展集體生產和經營模式。合作社下設育苗、機耕、機栽、施肥、植保、烘烤、分級扎把、運輸等八支專業隊,實行統一生產經營、統一農事操作、統一採烤、統一分級扎把,統一銷售。通過創新組織模式,大力推行機械深耕、機械整地理墒、機械移栽、機械覆膜,促使傳統的小農經濟發展模式向現代農業發展模式轉變,達到了“減工、降本、提質、增效”的目的,提高了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三)土地流轉構建現代農業發展體系

在確保土地用途不變、土地權屬不變、土地自主經營權不變、羣眾利益不減、羣眾自願的前提下,通過“反租倒包”土地流轉模式,按照“一個產業、一片示範基地、一個龍頭企業”的模式,採取“請進來、你發財、我發展”的方式,引進師宗中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撥雲發展特色蔬菜、師宗綠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長街、檳榔發展蔬菜1000畝;引進文山三七老闆在小矣則發展三七500畝。通過土地流轉,把羣眾單家獨户的土地集中起來,組建專業合作社,實現生產種植規模化、生產服務專業化、生產產品商品化運作。在經營上按照“共擔風險、共同投入、共同經營、按股分配、財務公開”的原則進行生產經營,農户實現了在家門打工,實現了“雙重收入”,即每畝可實現地租收入500元;每人每月可實現打工收1500元。

(四)措施配套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

一是科技推廣。以“科技推廣促進行動”為抓手,按照“科技人員直接到户、良種良法直接到田、科技要領直接到人”的要求,重點推廣高效新品種,實施優質、高產、無公害栽培,實行工廠化育苗、病蟲綜合防治等技術,目前,已建設烤煙工廠化育苗基地1個,蔬菜育苗基地1個,開展病蟲害綜合防治5萬畝。二是實施測土配方。在全鎮9個村委會進行取樣,對近1000個土樣的氮、磷、鉀等方面進行分析,基本上掌握了全鎮各村的土壤養分含量及土壤肥力狀況,及時指導農户開展好配方施肥。三是以村“兩校”、鎮農業綜合技術服務中心為平台,派出農業技術人員給農民上課,並組織科技小分隊進村入户到田間地。

三、加強黨的建設,構建和諧xx

xx鎮黨建工作按照中央、省、市、縣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重大部署,始終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着眼於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把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政治堅定、作風過硬、團結務實的領導集體,使基層黨組織成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導核心。

(一)以培育典型為重點,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共有10個黨總支、42個黨支部和952名黨員參與到此次活動中。明確了19個領導小組成員聯繫點。同時發揮6名大學生“村官”和9名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在創先爭優活動中的作用,合力推動工作深入開展。組織開展“黨性教育”活動、“崗位奉獻”活動、“服務羣眾”活動、“亮牌示範”活動、“組織創新”活動。組織952名黨員重温入黨誓詞,並組織18名預備黨員集中進行入黨宣誓,邀請縣委黨校教師針對黨的成就、黨史、黨的方針政策等內容進行專題輔導。組織200餘名在職黨員進行黨性分析,撰寫黨性分析報告。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積極引導足法村黨總支創辦辣椒特色產業基地,鼓勵紅土村黨總支發展壯大烤煙生產服務專業協會。在鞏固好路撒村黨總支基層黨建示範點的基礎上,積極培育紅土、長街、石洞三個村黨總支和檳榔社區黨總支基層黨建示範點創建工作。繼續推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探索出來的“羣眾事務代辦”、“駐村夜訪”等利民、便民服務機制,共排查出羣眾熱點難點問題81個,要求各黨組織在創先爭優活動中着力解決。

(二)抓學習教育,促隊伍素質提高。鎮黨委以提高黨員幹部素質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多渠道加大對黨員幹部的學習教育培訓。一是強化學習,提高鎮四班子自身素質。以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為契機,以黨委理論中心學習組為載體,組織四班子成員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一系列理論知識和科技文化知識,重點組織學習了xx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提高鎮四班子依法執政、科學執政的能力和水平,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幹事謀發展上來,齊心協力做好各項工作,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標上同向、行動上同步。同時,把學習內容和學習機制延伸到村(社區)黨支部、鎮直各支部、站所,並健全學習考核制,全面提高基層幹部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目前,黨委中心組集中學習11次522人次,股所級以上幹部參學率達100%。二是堅持“精心備課,細心講課,認真測評,廣泛評議,勇於實踐,嚴格考核,力求實效”七個環節二十八字的黨課教育方針,堅持聯村領導帶頭上黨課,不斷提高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駕馭市場經濟的本領。目前,組織黨員上黨課3次,學習人員達2300餘人。三是全面推進“村兩委”素質教育工程。以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為契機,全面加強村級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建設,使村級幹部建設新農村的水平和能力得到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得到夯實。全鎮9個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接受站點共學習達810多個小時。

(三)全面加強組織建設。鎮黨委始終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黨建工作基本要求,以開展“五個一”創建、 “三心四力”及“互聯共創”活動為契機,以班子強、隊伍精、紀律嚴、作風實為目標,把班子建設和隊伍建設作為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的重點。突出領導班子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兩個重點,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爭創一流業績,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全面推進組織建設,為推進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一是不斷提高領導能力和領導水平,領導班子建設取得新成效。把制度建設作為抓好黨建工作的保障,堅持用制度建設鞏固黨建成果,使黨的建設走上依靠制度來加強和改進的新路子,不斷推進黨建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和科學化。鎮黨委充分發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以堅持民主集中制為核心,健全完善了各級領導班子議事決策工作機制。堅持鄉科級領導班子黨內民主生活會制度,建立完善了領導班子及成員重大事項報告、重大事項決策、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等各項制度,貫徹落實好黨內監督條例和紀律處分條例,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全鎮黨建工作的制度體系,增強了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執政為民意識,提高了團結幹事和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二是突出“兩個作用”的發揮,基層組織建設取得新突破。始終堅持抓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是做好黨建工作的基礎。按照“三級聯創”的要求,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努力找準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與新農村建設的結合點。設置11個黨員服務羣眾的崗位,已有473名農村無職黨員參與到活動中,上崗率達90%,進一步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大力實施“四培養”工程。今年全鎮共把12名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12名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12名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組幹部、12名村幹部發展成為黨員、12名村幹部培養成致富能手。加大發展壯大黨員隊伍力度。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 ”的方針和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嚴把黨員“入口關”,今年共發展黨員22名。大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通過烤煙、萬壽菊生產和盤活集體閒置的土地、房產等集體資產增加集體收入。認真抓好大學生村官的培養管理工作。為確保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迅速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戰場,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骨幹力量,xx鎮結合創先爭優活動,通過加強教育培訓、實施人文關懷、明確崗位目標、建立工作日誌、嚴格督查考核等措施,着力構建大學生“村官”培養管理工作長效機制,確保大學生“村官”在村中留得住、幹得好、能成才。抓好新社會組織建設。目前有烤煙生產技術服務社、植保協會、中心幼兒園等新社會組織3家,從業人員243人,其中黨員47人。

(四)抓制度建設,促作風轉變。一是建立健全《xx鎮黨委政府工作制度》、《xx鎮黨委工作規則》以及《xx鎮人民政府工作規則》。二是加強對黨員幹部的教育、管理和監督。鎮黨委與各支部書記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補充完善了《機關內部管理規定》和《違反機關內部管理規定的有關處罰規定》等制度,建立健全了《財務公開制度》和落實《公務員八條禁令》一系列管理制度,對用人、用權、重大決定、幹部管理、財務監督、車輛使用等作了具體規定,形成以制度管人為主的管理方式,在黨員幹部中樹立自重、自省、自警、自律的觀念,並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三是抓好“四培養”、黨風廉政建設、黨員公開承諾和黨員掛牌上崗等活動,真正做到黨徽掛在胸間,示範落在崗上,實惠讓給羣眾。四是全面推行發展黨員考察預告制、公示制、推優制,同時還以開展“四評”、“百個支部幫百村,千名幹部下基層”、“六個一百”等活動為載體,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強化黨員幹部的監督管理。同時,繼續深化 “爭五星,創五好”活動。五是抓好黨務公開工作。充分利用專欄、會議、農產品信息網等多種形式,按照“需要羣眾知道的和羣眾需要知道的”原則,進行全面、客觀、真實的公開,通過黨務公開進一步提升了黨內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水平,提高了黨的工作在羣眾中的影響力和滲透力,使黨的執政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從機制上破解了農村黨組織領導改革發展遇到的新課題,開創了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的農村黨建工作新局面。六是抓好黨員幹部考核工作。採取年終考核與民主測評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對全鎮黨員幹部的考核力度。通過考核,進一步激發全鎮廣大幹部團結拼搏的精神,把廣大黨員幹部的精力集中到學習上、提高自身素質上,從而增強了廣大黨員幹部隊伍的事業心、責任心、誠信心、凝聚力、創造力、執行力、親和力。

第二篇:鄉鎮綜合調研彙報

各位領導:2014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縣直各部門的支持配合下,全鎮廣大幹部羣眾通力協作,克服各種困難,狠抓工作落實,全鎮201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168億元;比2014年的1.45億元增73.57%;財政總收入2447.104萬元,比2014年的584萬元

增319%;糧食總產2266萬公斤,比2014年1796.79萬公斤增26.11%;農民人均純收入3620元,比2014年2150元增26.11%68.37%。各項產業快速持續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黨的建設和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2014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們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科教文化興鎮、現代農業強鎮、集鎮商貿活鎮、社會和諧穩鎮”的思路,抓機遇、強基礎、拓思路、謀發展,認真實施“456”工程,即抓好四項建設:一是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二是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三是抓好新農村建設;四是抓好和諧社會建設。建好五大基地:一是建萬畝現代糧煙生產基地;二是建萬畝蔬菜種植基地;三是建萬畝商品經濟林果基地;四是建萬畝花卉、中藥材生產基地;五是建畜牧養殖基地。壯大六大支撐產業:即鞏固提升糧、煙、畜三大支柱產業;培育壯大蔬菜、花卉、中藥材等特色種植業,根據各村優勢特點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專業村。把xx打造成為師宗現代農業綜合示範鎮。現將2014年的重點工作彙報如下:

一、着眼規劃,建管並得,加快集鎮建設步伐

小集鎮是一定區域內政治、經濟、文化、交通、通訊、財富等聚集的中心。它能涵蓋周圍一大片農村地區,能把該地區的經濟活動聯繫起來,促進商貿旅遊、娛樂、運輸等服務行業,帶動和吸納個體企業進入小集鎮從事二、三產業發展,達到建一個集鎮,富一方百姓,建一個市場,興一方經濟的目的。

(一)着眼規劃謀發展

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一腳跨兩州”的和與瀘西工業園區相毗鄰的區位優勢,全力打造半小時經濟圈。在資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投資22.3萬元,與省規劃設計院合作完成xx鎮集鎮總體規劃修編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目前,已完成4.2平方公里地形測量工作,完成3.7平方公里集鎮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規劃建設“一中心、兩場、四大園區”,一中心,即:以“小長山、大紫微、金家寨、白龍潭”四個村子為中心,充分利用白龍潭水資源、天然濕地等自然優勢,結合全鎮集鎮建設規劃,發展以觀光農業、城郊休閒娛樂、餐飲服務為一體的集餐飲、垂釣、文化娛樂為一體的休閒娛樂中心;二場,即:建設功能完善的農貿市場、建設休閒娛樂文化廣場一個;四大園區,即:建成生態蔬菜園、特色養殖園、城郊休閒娛樂園、美味農家園“四大園區”。通過集鎮建設帶動周邊的大紫薇、小長山、小紫薇、金家寨、白龍潭、老紫薇等新農村建設,努力實現城鎮一體化。同時,計劃年內,完成64個自然村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為新農村建設繪製發展藍圖,決定規劃發展區域面積達1000餘畝,用1-2年的時間把規劃區打造為集鎮和縣城的“菜籃子”和“後花園”,建成農業觀光休閒娛樂小康村。

(二)抓投入,高強度推進

鎮黨委政府一心一意抓投入,千方百計謀求集鎮建設的發展,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優先保障集鎮建設工作的開展。一是建立健全了協調服務機制、領導責任制、工作機制,始終堅持主要領導新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全力抓的工作原則,為xx集鎮建設排除各種干擾和阻礙,使各項建設工作順利進行。二是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資體制,破解小城鎮建設資金“瓶頸”,加快集鎮建設速度。加大項目爭取力度。按國家的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結合集鎮特色和優勢,多方爭取國家的扶持,爭取城鎮建設資金。以市場運作為導向,拓寬融資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機制。鎮黨委、政府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廣開門路,用活政策,從單純依靠政府投資建設轉變為依靠政策,向市場、向社會要資金,逐步建立各種資本共同建設城鎮的多元投資體制,使集鎮建設步入自我建設、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三是堅持“以地生財、以財建鎮”的路子。走“以地生財、以財建鎮、以鎮招商,以商帶農”的路子,大膽集約化經營土地,拓寬投資渠

第三篇:鄉鎮綜合文化站調研報告

文化事業是一個國家政治體制,社會制度,經濟實力的具體體現,是民族精神的根源與傳承,是人類歷史變遷,社會發展的見證,泱泱中華大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十三億華夏兒女,其中農村人口占80%,農村文化發展在中華文明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筆,農村文化的涵蓋面廣,意義重大,其中傳統文化、鄉村文化、通俗文化屬於原生態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傳承與

發展,是現代文化的基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引導深化農村改革,構築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也是以人為本,關注三農問題的具體凸現,當前我縣農村文化建設是否適應新形勢發展和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呢?就此我們進行了調查研究。僅以××鄉為例,窺一葉而知秋。

一、我鄉農村文化建設現狀

××鄉民間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各村都有其民間文化特色,六李村的圍鼓清唱;方崗村的玩蚌精、蓮響舞;大魏村、塘陳村的舞龍燈;××村的拉犟驢;小羅村的路竹馬;廟王村、魏店村的舞獅子;界牌村、六李村的彩蓮船;大潘村的皮影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鄉各村都成立了文藝宣傳隊,每年組織多次文藝節目匯演,在當地羣眾中具有很好的影響,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

二、存在問題及成因

人才斷層,青黃不接,農村文化創作與表演人員基本上是50歲以上,傳人難尋,現代年青人大多侷限與打工經濟或創業成家,對農村文化不“感冒”,部分曲藝品種面臨失傳滅絕。

三、農村文化力不強帶來的負面影響

當前的農村,由於文化公共設施陳舊老化,文化事業發展滯後,文化教育陣地嚴重匱乏,思想道德文化感召力減弱,科技文化推動力滯後,文化發展滯後於經濟發展,甚至不同向或者不同步,娛樂文化生活陶冶力下降,廣播少、書報少、文體活動少、出門旅遊少,加之各種腐朽思想的負面影響,致使農村人們的道德滑波、世風變濁,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有所滋長。在一部分人的心目的,“政治是空的,理想是遠的,道德是虛的,唯有金錢是真的”,似乎除了金錢和享樂外再沒有什麼可值得追求的了。有的只求實惠,不講理想,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被歪曲,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淡漠;二是文化生活貧乏和文化市場不健康,倫理道德觀念蜕變。農村社會環境受到污染,許多格調低下和渲染色情暴力犯罪的書刊、音像製品充斥農村文化市場,惡化了農村社會精神環境。部分農民的社會正義感、責任感、義務意識淡漠,榮辱觀、是非觀混亂,國家和集體觀念淡化,道德滑波;三是文化項目難引進。近幾年中央出台了不少扶持農村發展網的好政策,並且有大量專項資金扶持農村文化建設,諸於我縣農村文化體制、設施、人才、陣地等方面的問題,好機會經常擦肩而過;四是宗教活動頻繁,封建迷信抬頭,社會治安形勢不容樂觀。

四、振興我縣農村文化的對策

鄉鎮文化是農村文化活動的載體和組織者,直接影響農村文化建設。怎樣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主要從農村文化站建設着手,我建議:

1、深化認識,營造農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環境。羣眾文化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盛況,發展和繁榮羣眾文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必然要求,縣鄉鎮

政府部門要加大對羣眾文化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力度,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重視羣眾文化事業的發展,經常對羣眾文化工作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各鄉鎮應將文化工作納入雙方明建設目標管理範疇,改變那種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要花錢寧可不要的現象,使農村文化走出“無事幹、無人管、無所作為”的誤區。

2、強化改革,建立農村文化良好的運行機制。機構改革是必然趨勢,文化站無疑必須面對現實,迎接挑戰。但無論怎麼改,從事人民羣眾文化生活的機構不能撤,也不該撤,在改革中,文化站必須抓住機遇,理順體制,開避出一塊屬於自身的天地,使之成為農民羣眾文化生活的嚮往之所,也只有這樣,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按照文件要求,在改革中,要明確文化站是最基層的文化事業單位,要將文化站的人、權、事、物徹底下放,成為鄉鎮政府垂直的工作部門;明確縣文

化局的主管職能,把握好進人關、用人關、培訓關,應嘗試將一批業務精,敬業精神強,有較強工作能力的文化專幹納入國家公務員範疇,使之生活和工作待遇上與其他幹部一視同仁,將文化事業納入“以錢養事”機制,建設良好的運行機制、激勵機制、投入機制,把發展先進文化與改造落後文化統一,與提高羣眾文化素質統一,與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統一。同時,可發揮文化廣播、電視、體育等相關部門職能互補的優勢,組成綜合的鄉鎮羣眾文化娛樂機構,增加其實力和發展後勁。

3、增加投入,加大對文化中心配套建設的投入。陣地是舞台,是文化站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在鄉鎮機構改革中,各鄉鎮黨委、政府應該保證和改善文化站的基本辦公條件,必須將現有的文化市場,陣地和設備劃最文化站統一管理和使用,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借調和挪作他用,同時,隨着經濟的發展,鄉鎮財政應逐年增加對羣眾文化工作的投入,應將文化活動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逐步鞏固和添置文化娛樂設施和設備,比如建好一個文化站,一個廣播站,一個圖書室,一個農科教中心,一個文體活動中心等等。文化站要藉助站力發展文化產業,確立羣眾文化羣眾辦的思路,動員多方力量參與羣眾文化建設,保住好開展羣眾文化的基本陣地。

4、提高素質,優化農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隊伍。在我縣鄉鎮文化專幹隊伍中,整體素質偏低是導致專職不專,陣地丟失,文化活動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黨委、政府要重視文化專幹隊伍,確立“生存靠政府、發展靠自己”的思路,文化專幹基本工資應實行全額撥款,獎金福利由自身發展文化產業補足,以確保農村文化站業務骨幹的穩定和自身“責任田”的耕種。同時,各級文化業網務部門要加強對文化專幹的教育和培訓,通過舉辦培訓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們的政治和業務素質,使他們成為羣眾文化管理上的能手,羣眾文化活動輔導上的行家,逐步擺脱掛靠在政府,長期靠“打工”度日的模式,使之成為鄉鎮政府領導下的豐富羣眾精神文化的新生兒;再次,文化站應轉變觀念,憑藉自身所擁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經濟政策等優勢,積極開發文化產業,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彌補文化經費不足,壯大自身實力。

與時俱進,當前的文化站必須直面現實,走出原地停滯怪圈,變“等、靠、要”的依賴性為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自覺性,變“求穩旁徨”的被動性為“無功就是過”的主動性,在國家羣眾文化政策的指導下,迎接挑戰,走進屬於自己的天地,繁榮我鄉農村文化。

第四篇:鄉鎮綜合文化站工作彙報

xx鎮綜合文化站工作彙報

一、基本情況:

xx鎮距市區23公里,總面積125平方公里,轄6個村民委員會,56個村民小組,2800户,總人口9043人。2014年全鎮gdp 1.98億元,財政收入400萬元,201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720元。目前我鎮文化站共有編制2名,村級文化協管員6人。全鎮現有在建綜合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3個,業餘樂隊2個、花鼓戲隊2個、舞龍隊1個、龍舟隊1個,農村文化建設發展態勢良好。近年來,我鎮黨委、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新農村建設,把建設農村文化陣地作為一項民心工程來抓,努力豐富農民羣眾業餘文化生活,促進農村移風易俗,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

二、文化站建設情況

我鎮綜合文化站於2014年9月初動工改建,目前主體裝修已基本完成,為一幢獨立3層樓建築,建築面積600餘平方米。項目總投資66萬元,其中上級補助項目資金30萬元,鎮裏自籌36萬元。配置有健身房、綜合展示廳、電腦室、閲覽室、棋牌室、多功能活動室等,可同時容納80多人休閒活動。體育健身房配有跑步機、乒乓球、枱球等;電腦室配備電腦8台,已接入寬帶;圖書室配備圖書2014冊;棋牌室配備4張麻將桌及娛樂器材。多功能活動室配備投影儀、電視、音響等設備。

三、文化站活動開展情況

2014年我鎮下撥3萬元工作經費用於鎮文化建設和文化活動。文化站配備了一名站長和2名專職管理人員,還聘請一名體育教師專門培訓健身舞蹈。2014年以來,鎮文化站要主開展羣眾性文化活動有:一是開展健身舞蹈培訓工作。已成立了3支健身舞蹈隊,

從市裏邀請老師向農民培訓各種廣場舞蹈,現在xx鎮燈光球場每晚活動跳舞的人數發展到60人左右。二是開展羣眾性休閒娛樂活動。鎮綜合文化站所有活動室均免費對羣眾開放,電腦室8台電腦全天候開放,每天上網信息查詢的羣眾達60人次以上。積極策劃我鎮籃球比賽活動、乒乓球比賽活動、拔河比賽活動,趣味運動活動,每日都有羣眾在文化站參與活動。三是開展羣眾性文藝活動。2014年,文化站以建黨90週年、迎新年等為契機,積極組織羣眾參與的文化表演活動,參與羣眾達60人,前來觀看的羣眾達200餘人。四是開展讀書月活動。鎮圖書室免費向全鎮羣眾開放,一年來累計借閲書籍數1600餘冊,全年接待到圖書室學習、借閲書籍達到數千人次,同時開展了一系列的讀書主題活動。

四、文化站工作存在的問題

我鎮文化站工作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困難,主要有:一是工作經費不足。受鄉鎮文化站“公益性”的影響,市場資金也相應不能流入文化站,文化站經費靠鎮財政投入,存在着經費不足的現象,造成文化站的作用不能正常發揮。二是文化隊伍不足。我鎮文化站專職幹部一名,雖然又配備了2名管理人員,但仍缺少有特長能獨立組織開展農村文化活動的人才。

第五篇:鄉鎮秸稈綜合利用與處理的調研報告

一、引言

根據一村一農村經濟要求,結合筆者農村工作實踐,對我鎮秸杆綜合利用與處理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實地調研、走訪羣眾、與村幹部訪談等調研方法,對我鎮6個行政村進行了調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針對調研過程中發現的秸杆對我鋪環境的影響,以及在綜合利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

二、秸杆處理與綜合利用的情況分析

(一)秸杆焚燒在我鎮具有普遍性,給環境、土壤、交通帶來危害

在(轉載請註明來源:)我國農村經常看見這樣的情景,農田裏到處燃燒秸稈,濃煙四起,煙霧瀰漫,如果發生在公路邊,易造成能見度降低,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我鋪的秸杆焚燒對環境的影響同樣也不另外。秸稈白白的在露天被燒掉了,不僅浪費了資源,還給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一般來講,農民在收完糧食以後剩下的秸稈主要以一下五種方式消耗掉:第一作為工業原料,主要是用於造紙,加工各種木質材料,化工原料。第二作為畜牧飼料,第三部分秸稈直接或經加工後返還到田裏作為肥料,第四直接作為生活燃料,第五直接露天焚燒或被廢棄,據有關數據顯示,五種方式的比例分別為2.2%,20.1%,47.1%,15%和15.6%。然而,我鎮露天焚燒或被廢棄的比例高達60%,這給我鎮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秸稈的平均養分含量佔化肥施用量的2.87%,如果這些秸稈全部歸田,可以為農民節省很大一筆種植費用。秸稈露天焚燒能夠烤焦3~5cm的土壤,使得有機質大量損失,土壤生物不復存在,造成土壤貧瘠。秸稈露天焚燒還能影響交通安全。焚燒秸稈產生的大量煙霧,使空氣能見度下降,影響飛機正常起降和車輛安全行駛,容易誘發交通事故。

(二)“秸杆焚燒現象”屢禁不止的原因分析

温總理連續幾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一直強調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問題,但我們現實生活中農村秸稈焚燒問題並沒有減少,反而呈上升趨勢,只是什麼原因呢,應該值得反思,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國家重視程度不夠,缺乏有效的法律監督。2014年3月國家發改委、農業部聯合發佈《關於印發編制秸稈綜合利用規劃的指導意見的通知》,直到今年三月份我國才有了一份關於解決農作秸稈問題的正式文件,但也只是一個通知而已,並沒有提出具體的實施措施來解決具體的問題。這足以證明我國對農作物秸稈的處理問題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在秋季秸稈禁燒實際工作中,各鄉鎮通過嚴密巡邏督查和加大處罰力度等方式對農民羣眾的焚燒行為進行堵截和嚴懲。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起初或許尚能奏效,但隨着秸稈的過多堆積、耕種繁忙時期的逼迫和村民內心反叛情緒的累積,各村的村民便互相響應,冒險焚燒,導致各個鄉村“狼煙四起”,使督察巡邏人員首尾難以兼顧,在一個個着火點之間疲於奔波。造成農村秸稈禁燒工作開展如此艱難有三大原因:一是大部分農民羣眾對焚燒秸稈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出於自私自利的狹隘心態和僥倖心理,許多村民都認為自己焚燒這點秸稈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無足輕重的。二是在農忙時節,農民羣眾不願也不能為秸稈耗費更多的時間和勞力,為省時省力圖方便,便一把火燒之了事。三是秸稈直接還田的成本較高。最快捷、有效的秸稈利用方法是實行農作物秸稈直接還田,然而目前秸稈機械化還田的成本較高,對農民羣眾來説很不划算。

不僅如此,秸稈焚燒以查禁為主,缺乏有效的監管法律依據。在網上一搜,滿眼都是這樣的字眼:“緊急部署,查禁秸稈焚燒現象”、“加大焚燒秸稈查禁打擊力度”,這種查禁行為總是在焚燒現象發生後才進行實施,不僅不能解決焚燒現象,而且由於案例多,查禁行為進行比較困難,根本起不到警戒的作用。

二是秸稈的價值太低,用途單一。秸稈本來可以給牛羊當飼料,不能做飼料的可以用來做燃料或者漚肥,但是,由於養牛養羊等是規模經濟,需要較強的組織性和較大的啟動資金,在筆者的家鄉,秸稈只能用來燒火。由於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燃氣,電器逐漸代替了過去的秸稈,這樣就使秸稈成了農家的多餘之物,付之一炬也就不再心疼。

三是現在農村的勞動力短缺,運輸代價太大。胡莊鎮所在的村莊,十八歲到四十五歲之間的壯勞力全部都到城裏打工了,剩下的是“老的老,小的小”,勉強完成了春種秋收就算不錯了,糧食能收視回來就不錯了,哪還有時間收拾秸稈,秸稈大部分戳在地裏就不足為奇了。

四是農村科學技術落後,綜合利用措施不到位。筆者調查得知,一方面漫山遍野的秸稈被露天燒掉,另一方面一些農户人家的屋子像冰窖一樣的寒冷;村民們都知道他們的火灶只適合燒煤而不適合燒秸稈,還是不願意打破觀念改造一下。胡莊鎮推廣沼氣的力度不夠,絕大多數村民沒有能夠利用上沼氣,這就使得秸杆成了多餘。另外,年輕人都離開了農村,農業科技缺少了後勁。年輕人進城打工了,老人們留在家鄉就是為了”看堆兒”,缺錢了,打工的孩子們給一點兒,咋也比過去強,誰也不會想點兒法把這秸稈利用起來。

三、提高秸杆綜合利用效率的幾點建議

為什麼秸稈焚燒現象年年禁年年燒,且越燒越旺呢,這是因為沒有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根源問題是秸稈堆積在農民的手中,沒有正確的輸出途徑,如何正確疏導這些秸稈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為此筆者提出一下幾點建議:

(一)加強宣傳,從思想上認識秸稈的危害性

沒有經過細心研究的人們對秸稈的認識普遍停留在直接將秸稈燃燒或者餵養牲畜上,對於秸稈的深開發所產生的效益知道的農民並不多,並且環境保護已經成為人人關心的問題,但是農民認識不到燃燒秸稈對環境污染的影響,這些都需要各級政府和媒體進行宣傳。只有農民從心裏認識到燃燒秸稈的危害性,焚燒秸稈的現象才能從我們眼裏消失。

秸稈機械化還田,不僅可以減少焚燒、保護環境,還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的通氣性和保水能力,是一項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要大力宣傳禁燒政策,廣泛宣傳秸稈還田的作用和好處,介紹秸稈還田的具體措施和做法,全力爭取廣大羣眾的理解和支持。

(二)以政府為“動力源”,建立農作物秸稈回收增值循環體系

現在這樣那樣的秸稈處理技術,能夠使秸稈增值,但為什麼沒有人來執行,這是因為農民自己操縱設備不僅成本高,而且力量小,產品銷路小。因此只能眼瞅着將秸稈燒掉。中國老百姓是最實惠的,如何讓農民將堆積的秸稈自願的疏導出去,這就必須靠政府,政府收購農民的秸稈,並給與農民一定的補貼,這樣秸稈在農民眼裏就不再是一錢不值的廢物,而是成為提高農民收入的經濟物,這樣政府就起了“動力”的作用,同樣收集上來的秸稈也不能堆積在政府那裏,政府投資建立秸稈處理系統,將收集上來的秸稈分類加工,然後按照不同的渠道輸出,簡單加工粉碎的秸稈可以還田,充當化肥,減少農民種地的成本;還可以經過秸稈發酵後成為優質飼料,促進當地農牧也的發展;初級加工後的秸稈可以成為造紙,生物,木材行業的原材料;還可以經過碳化處理使秸稈成為無煙無塵的優質燃料,可以滿足農民生活需求。可以這樣周邊地區秸稈都送到一個地方進行加工,實現了規模效應,大大降低了成本,並且可以靠政府的力量擴大輸出,解決供需問題。

(三)政府支持農民就地興辦秸稈處理企業

在有些地方光靠政府的力量使不行的,要充分發動人民的力量。農村秸稈來源廣,產量多,政府支持農民就地建立秸稈處理企業,既可以解決當地秸稈焚燒的問題,又能增加農村就業。大力推廣秸稈氨化技術、生物菌發酵技術、秸稈壓塊技術等引導農民從秸稈之中發展飼料產品、燃料產品等。政府要通過舉辦培訓班、資金扶持等多種形式幫助羣眾利用技術致富。另外,政府要補貼資金幫助羣眾購買秸稈壓塊機、秸稈粉碎機,鼓勵羣眾為當地紙廠、飼料廠、生物質電廠等代收加工秸稈。

(四)推廣秸杆綜合利用技術

應該重視並探索能把秸稈綜合利用起來,使秸稈多渠道變廢為寶的渠道。通過查閲資料,我們瞭解到,對秸杆的資源化利用技術主要有如下幾點:第一,秸稈粉碎、氨化、青貯、微貯過腹還田:秸稈經粉碎、發酵或者氨化、糖化、鹼化及青貯、微貯等各種科學方法處理後作為生豬、雞、兔、鴨等禽畜飼料原料之一。禽畜糞便可作為有機肥源還田。通過過腹還田,不但可以緩解發展畜牧業飼料糧短缺的矛盾,而且可以增加有機肥源,培肥地力。第二,牲畜墊圈還田:秸稈收穫後用於家畜墊圈,待其基本腐熟後再返還田中。第三,秸稈覆蓋直接還田:稻草、麥稈、玉米稈等秸稈都可以直接覆蓋還田。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和土壤養分含量,減少水分的蒸發和養分的流失,增強抗旱能力,而且可以節約化肥投資,是促進增產增收的好舉措。第四,秸稈綜合利用還田:麥稈、稻稈是發展蘑菇等食用菌的重要材料,利用麥渣發展食用菌後的菌渣又可加工成魚飼料,促進養漁業的發展,達到多層次綜合利用。第五,充分利用還田後剩餘秸稈的價值,積極尋找將剩餘秸稈轉化為工業原料、燃料及生活用品的各種途徑。建材企業可利用秸稈作為原料,生產輕質板材;秸稈通過漚制發酵沼氣製成二次能源沼氣,可解決燃料不足的問題。

(五)適當提高農作物秸稈的收購價格

可以採取補貼的方式來支持和促進廣大農民羣眾開展秸稈收集、貯運和綜合利用。通過價格補貼,讓老百姓獲得眼前實實在在的實惠和利益,必將大大調動農村羣眾參與秸稈禁燒的積極性,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藏富於民”。

抓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因秸稈焚燒或亂堆亂放、腐爛變質而帶來的環境污染,改善村容村貌,提高空氣質量,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秸稈轉化升值,增加農民收入。

更多文章:

鄉鎮農區綜合改革調研報告

某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調研報告

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調研報告

某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調研報告

縣鄉鎮機構改革調研彙報

標籤: 鄉鎮 彙報 調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huibao/v153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