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高三數學常見知識點歸納(精品多篇)

高三數學常見知識點歸納(精品多篇)

高三數學常見知識點歸納(精品多篇)

高三數學複習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一

不等式分類:

不等式分為嚴格不等式與非嚴格不等式。一般地,用純粹的大於號、小於號“>”“<”連接的不等式稱為嚴格不等式,用不小於號(大於或等於號)、不大於號(小於或等於號)“≥”(大於等於符號)“≤”(小於等於符號)連接的不等式稱為非嚴格不等式,或稱廣義不等式。

通常不等式中的數是實數,字母也代表實數,不等式的一般形式為F(x,y,……,z)≤G(x,y,……,z)(其中不等號也可以為<,≥,>中某一個),兩邊的解析式的公共定義域稱為不等式的定義域,不等式既可以表達一個命題,也可以表示一個問題。

2022人教版高三數學課本知識點 篇二

常用的誘導公式有以下幾組:

公式一:

設α為任意角,終邊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數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k∈Z)

cos(2kπ+α)=cosα(k∈Z)

tan(2kπ+α)=tanα(k∈Z)

cot(2kπ+α)=cotα(k∈Z)

公式二:

設α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數值與α的三角函數值之間的關係: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與-α的三角函數值之間的關係: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與α的三角函數值之間的關係: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與α的三角函數值之間的關係: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與α的三角函數值之間的關係: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高三數學最新知識點 篇三

(1)先看“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

當命題“若p則q”為真時,可表示為p=>q,則我們稱p為q的充分條件,q是p的必要條件。這裏由p=>q,得出p為q的充分條件是容易理解的。但為什麼説q是p的必要條件呢?事實上,與“p=>q”等價的逆否命題是“非q=>非p”。它的意思是:若q不成立,則p一定不成立。這就是説,q對於p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是必要的。

(2)再看“充要條件”

若有p=>q,同時q=>p,則p既是q的充分條件,又是必要條件。簡稱為p是q的充要條件。記作p<=>q

(3)定義與充要條件

數學中,只有A是B的充要條件時,才用A去定義B,因此每個定義中都包含一個充要條件。如“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這一定義就是説,一個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的充要條件是它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顯然,一個定理如果有逆定理,那麼定理、逆定理合在一起,可以用一個含有充要條件的語句來表示。“充要條件”有時還可以改用“當且僅當”來表示,其中“當”表示“充分”。“僅當”表示“必要”。

(4)一般地,定義中的條件都是充要條件,判定定理中的條件都是充分條件,性質定理中的“結論”都可作為必要條件。

高三數學上學期知識點 篇四

1、圓柱體:

表面積:2πRr+2πRh體積:πR2h(R為圓柱體上下底圓半徑,h為圓柱體高)

2、圓錐體:

表面積:πR2+πR[(h2+R2)的平方根]體積:πR2h/3(r為圓錐體低圓半徑,h為其高,

3、正方體

a—邊長,S=6a2,V=a3

4、長方體

a—長,b—寬,c—高S=2(ab+ac+bc)V=abc

5、稜柱

S—底面積h—高V=Sh

6、稜錐

S—底面積h—高V=Sh/3

7、稜台

S1和S2—上、下底面積h—高V=h[S1+S2+(S1S2)^1/2]/3

8、擬柱體

S1—上底面積,S2—下底面積,S0—中截面積

h—高,V=h(S1+S2+4S0)/6

9、圓柱

r—底半徑,h—高,C—底面周長

S底—底面積,S側—側面積,S表—表面積C=2πr

S底=πr2,S側=Ch,S表=Ch+2S底,V=S底h=πr2h

10、空心圓柱

R—外圓半徑,r—內圓半徑h—高V=πh(R^2—r^2)

11、直圓錐

r—底半徑h—高V=πr^2h/3

12、圓台

r—上底半徑,R—下底半徑,h—高V=πh(R2+Rr+r2)/3

13、球

r—半徑d—直徑V=4/3πr^3=πd^3/6

14、球缺

h—球缺高,r—球半徑,a—球缺底半徑V=πh(3a2+h2)/6=πh2(3r—h)/3

15、球枱

r1和r2—球枱上、下底半徑h—高V=πh[3(r12+r22)+h2]/6

16、圓環體

R—環體半徑D—環體直徑r—環體截面半徑d—環體截面直徑

V=2π2Rr2=π2Dd2/4

17、桶狀體

D—桶腹直徑d—桶底直徑h—桶高

V=πh(2D2+d2)/12,(母線是圓弧形,圓心是桶的中心)

V=πh(2D2+Dd+3d2/4)/15(母線是拋物線形)

高三數學知識點 篇五

①正稜錐各側稜相等,各側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稜錐的斜高)。

②正稜錐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內的射影組成一個直角三角形,正稜錐的高、側稜、側稜在底面內的射影也組成一個直角三角形。

⑶特殊稜錐的頂點在底面的射影位置:

①稜錐的側稜長均相等,則頂點在底面上的射影為底面多邊形的外心。

②稜錐的側稜與底面所成的角均相等,則頂點在底面上的射影為底面多邊形的外心。

③稜錐的各側面與底面所成角均相等,則頂點在底面上的射影為底面多邊形內心。

④稜錐的頂點到底面各邊距離相等,則頂點在底面上的射影為底面多邊形內心。

⑤三稜錐有兩組對稜垂直,則頂點在底面的射影為三角形垂心。

⑥三稜錐的三條側稜兩兩垂直,則頂點在底面上的射影為三角形的垂心。

⑦每個四面體都有外接球,球心0是各條稜的中垂面的交點,此點到各頂點的距離等於球半徑;

⑧每個四面體都有內切球,球心

是四面體各個二面角的平分面的交點,到各面的距離等於半徑。

[注]:i.各個側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且底面是正方形的稜錐是正四稜錐。(×)(各個側面的等腰三角形不知是否全等)

ii.若一個三角錐,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則第三對角線必然垂直。

簡證:AB⊥CD,AC⊥BD

BC⊥AD.令得,已知則。

iii.空間四邊形OABC且四邊長相等,則順次連結各邊的中點的四邊形一定是矩形。

iv.若是四邊長與對角線分別相等,則順次連結各邊的中點的四邊是一定是正方形。

簡證:取AC中點,則平面90°易知EFGH為平行四邊形

EFGH為長方形。若對角線等,則為正方形。

高三數學常見知識點歸納 篇六

第一部分集合

(1)含n個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數為2^n,真子集數為2^n—1;非空真子集的數為2^n—2;

(2)注意:討論的時候不要遺忘了的情況。

第二部分函數與導數

1、映射:注意①第一個集合中的元素必須有象;②一對一,或多對一。

2、函數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②配方法;③判別式法;④利用函數單調性;⑤換元法;⑥利用均值不等式;⑦利用數形結合或幾何意義(斜率、距離、絕對值的意義等);⑧利用函數有界性(、、等);⑨導數法

3、複合函數的有關問題

(1)複合函數定義域求法:

①若f(x)的定義域為〔a,b〕,則複合函數f[g(x)]的定義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

②若f[g(x)]的定義域為[a,b],求f(x)的定義域,相當於x∈[a,b]時,求g(x)的值域。

(2)複合函數單調性的判定:

①首先將原函數分解為基本函數:內函數與外函數;

②分別研究內、外函數在各自定義域內的單調性;

③根據“同性則增,異性則減”來判斷原函數在其定義域內的單調性。

注意:外函數的定義域是內函數的值域。

4、分段函數:值域(最值)、單調性、圖象等問題,先分段解決,再下結論。

5、函數的奇偶性

⑴函數的定義域關於原點對稱是函數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條件;

⑵是奇函數;

⑶是偶函數;

⑷奇函數在原點有定義,則;

⑸在關於原點對稱的單調區間內:奇函數有相同的單調性,偶函數有相反的單調性;

(6)若所給函數的解析式較為複雜,應先等價變形,再判斷其奇偶性;

1、對於函數f(x),如果對於定義域內任意一個x,都有f(—x)=—f(x),那麼f(x)為奇函數;

2、對於函數f(x),如果對於定義域內任意一個x,都有f(—x)=f(x),那麼f(x)為偶函數;

3、一般地,對於函數y=f(x),定義域內每一個自變量x,都有f(a+x)=2b—f(a—x),則y=f(x)的圖象關於點(a,b)成中心對稱;

4、一般地,對於函數y=f(x),定義域內每一個自變量x都有f(a+x)=f(a—x),則它的圖象關於x=a成軸對稱。

5、函數是奇函數或是偶函數稱為函數的奇偶性,函數的奇偶性是函數的整體性質;

6、由函數奇偶性定義可知,函數具有奇偶性的一個必要條件是,對於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則—x也一定是定義域內的一個自變量(即定義域關於原點對稱)。

高三數學知識點歸納整理 篇七

一、排列

1定義

(1)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按照一定的順序排成一列,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一排列。

(2)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所有排列的個數,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排列數,記為Amn.

2排列數的公式與性質

(1)排列數的公式:Amn=n(n-1)(n-2)…(n-m+1)

特例:當m=n時,Amn=n!=n(n-1)(n-2)…×3×2×1

規定:0!=1

二、組合

1定義

(1)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併成一組,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一個組合

(2)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所有組合的個數,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組合數,用符號Cmn表示。

2比較與鑑別

由排列與組合的定義知,獲得一個排列需要“取出元素”和“對取出元素按一定順序排成一列”兩個過程,而獲得一個組合只需要“取出元素”,不管怎樣的順序併成一組這一個步驟。

排列與組合的區別在於組合僅與選取的元素有關,而排列不僅與選取的元素有關,而且還與取出元素的順序有關。因此,所給問題是否與取出元素的順序有關,是判斷這一問題是排列問題還是組合問題的理論依據。

三、排列組合與二項式定理知識點

1、計數原理知識點

①乘法原理:N=n1·n2·n3·…nM(分步)②加法原理:N=n1+n2+n3+…+nM(分類)

2、排列(有序)與組合(無序)

Anm=n(n-1)(n-2)(n-3)-…(n-m+1)=n!/(n-m)!Ann=n!

Cnm=n!/(n-m)!m!

Cnm=Cnn-mCnm+Cnm+1=Cn+1m+1k?k!=(k+1)!-k!

3、排列組合混合題的解題原則:先選後排,先分再排

排列組合題的主要解題方法:優先法:以元素為主,應先滿足特殊元素的要求,再考慮其他元素。以位置為主考慮,即先滿足特殊位置的要求,再考慮其他位置。

捆綁法(集團元素法,把某些必須在一起的元素視為一個整體考慮)

插空法(解決相間問題)間接法和去雜法等等

在求解排列與組合應用問題時,應注意:

(1)把具體問題轉化或歸結為排列或組合問題;

(2)通過分析確定運用分類計數原理還是分步計數原理;

(3)分析題目條件,避免“選取”時重複和遺漏;

(4)列出式子計算和作答。

經常運用的數學思想是:

①分類討論思想;②轉化思想;③對稱思想。

4、二項式定理知識點:

①(a+b)n=Cn0ax+Cn1an-1b1+Cn2an-2b2+Cn3an-3b3+…+Cnran-rbr+-…+Cnn-1abn-1+Cnnbn

特別地:(1+x)n=1+Cn1x+Cn2x2+…+Cnrxr+…+Cnnxn

②主要性質和主要結論:對稱性Cnm=Cnn-m

二項式係數在中間。(要注意n為奇數還是偶數,答案是中間一項還是中間兩項)

所有二項式係數的和:Cn0+Cn1+Cn2+Cn3+Cn4+…+Cnr+…+Cnn=2n

奇數項二項式係數的和=偶數項而是係數的和

Cn0+Cn2+Cn4+Cn6+Cn8+…=Cn1+Cn3+Cn5+Cn7+Cn9+…=2n-1

③通項為第r+1項:Tr+1=Cnran-rbr作用:處理與指定項、特定項、常數項、有理項等有關問題。

5、二項式定理的應用:解決有關近似計算、整除問題,運用二項展開式定理並且結合放縮法證明與指數有關的不等式。

6、注意二項式係數與項的係數(字母項的係數,指定項的係數等,指運算結果的係數)的區別,在求某幾項的係數的和時注意賦值法的應用。

高三數學知識點 篇八

1、直線的傾斜角

定義:x軸正向與直線向上方向之間所成的角叫直線的傾斜角。特別地,當直線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我們規定它的傾斜角為0度。因此,傾斜角的取值範圍是0°≤α<180°

2、直線的斜率

①定義:傾斜角不是90°的直線,它的傾斜角的正切叫做這條直線的斜率。直線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線與軸的傾斜程度。

②過兩點的直線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點:

(1)當時,公式右邊無意義,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傾斜角為90°;

(2)k與P1、P2的順序無關;

(3)以後求斜率可不通過傾斜角而由直線上兩點的座標直接求得;

(4)求直線的傾斜角可由直線上兩點的座標先求斜率得到。

3、直線方程

點斜式:

直線斜率k,且過點

注意:當直線的斜率為0°時,k=0,直線的方程是y=y1。當直線的斜率為90°時,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點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點的橫座標都等於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高三數學知識點 篇九

一、函數的定義域的常用求法:

1、分式的分母不等於零;

2、偶次方根的被開方數大於等於零;

3、對數的真數大於零;

4、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的底數大於零且不等於1;

5、三角函數正切函數y=tanx中x≠kπ+π/2;

6、如果函數是由實際意義確定的解析式,應依據自變量的實際意義確定其取值範圍。

二、函數的解析式的常用求法:

1、定義法;

2、換元法;

3、待定係數法;

4、函數方程法;

5、參數法;

6、配方法

三、函數的值域的常用求法:

1、換元法;

2、配方法;

3、判別式法;

4、幾何法;

5、不等式法;

6、單調性法;

7、直接法

四、函數的最值的常用求法:

1、配方法;

2、換元法;

3、不等式法;

4、幾何法;

5、單調性法

五、函數單調性的常用結論:

1、若f(x),g(x)均為某區間上的增(減)函數,則f(x)+g(x)在這個區間上也為增(減)函數。

2、若f(x)為增(減)函數,則-f(x)為減(增)函數。

3、若f(x)與g(x)的單調性相同,則f[g(x)]是增函數;若f(x)與g(x)的單調性不同,則f[g(x)]是減函數。

4、奇函數在對稱區間上的單調性相同,偶函數在對稱區間上的單調性相反。

5、常用函數的單調性解答:比較大小、求值域、求最值、解不等式、證不等式、作函數圖象。

六、函數奇偶性的常用結論:

1、如果一個奇函數在x=0處有定義,則f(0)=0,如果一個函數y=f(x)既是奇函數又是偶函數,則f(x)=0(反之不成立)。

2、兩個奇(偶)函數之和(差)為奇(偶)函數;之積(商)為偶函數。

3、一個奇函數與一個偶函數的積(商)為奇函數。

4、兩個函數y=f(u)和u=g(x)複合而成的函數,只要其中有一個是偶函數,那麼該複合函數就是偶函數;當兩個函數都是奇函數時,該複合函數是奇函數。

5、若函數f(x)的定義域關於原點對稱,則f(x)可以表示為f(x)=1/2[f(x)+f(-x)]+1/2[f(x)+f(-x)],該式的特點是:右端為一個奇函數和一個偶函數的和。

高三數學重要知識點摘要 篇十

1、函數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數,那麼f(x)=f(-x);

(2)若f(x)是奇函數,0在其定義域內,則f(0)=0(可用於求參數);

(3)判斷函數奇偶性可用定義的等價形式:f(x)±f(-x)=0或(f(x)≠0);

(4)若所給函數的解析式較為複雜,應先化簡,再判斷其奇偶性;

(5)奇函數在對稱的單調區間內有相同的單調性;偶函數在對稱的單調區間內有相反的單調性;

2、複合函數的有關問題

(1)複合函數定義域求法:若已知的定義域為[a,b],其複合函數f[g(x)]的定義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義域為[a,b],求f(x)的定義域,相當於x∈[a,b]時,求g(x)的值域(即f(x)的定義域);研究函數的問題一定要注意定義域優先的原則。

(2)複合函數的單調性由“同增異減”判定;

3、函數圖像(或方程曲線的對稱性)

(1)證明函數圖像的對稱性,即證明圖像上任意點關於對稱中心(對稱軸)的對稱點仍在圖像上;

(2)證明圖像C1與C2的對稱性,即證明C1上任意點關於對稱中心(對稱軸)的對稱點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線C1:f(x,y)=0,關於y=x+a(y=-x+a)的對稱曲線C2的方程為f(y-a,x+a)=0(或f(-y+a,-x+a)=0);

(4)曲線C1:f(x,y)=0關於點(a,b)的對稱曲線C2方程為:f(2a-x,2b-y)=0;

(5)若函數y=f(x)對x∈R時,f(a+x)=f(a-x)恆成立,則y=f(x)圖像關於直線x=a對稱;

(6)函數y=f(x-a)與y=f(b-x)的圖像關於直線x=對稱;

4、函數的週期性

(1)y=f(x)對x∈R時,f(x+a)=f(x-a)或f(x-2a)=f(x)(a>0)恆成立,則y=f(x)是週期為2a的周期函數;

(2)若y=f(x)是偶函數,其圖像又關於直線x=a對稱,則f(x)是週期為2|a|的周期函數;

(3)若y=f(x)奇函數,其圖像又關於直線x=a對稱,則f(x)是週期為4|a|的周期函數;

(4)若y=f(x)關於點(a,0),(b,0)對稱,則f(x)是週期為2的周期函數;

(5)y=f(x)的圖象關於直線x=a,x=b(a≠b)對稱,則函數y=f(x)是週期為2的周期函數;

(6)y=f(x)對x∈R時,f(x+a)=-f(x)(或f(x+a)=,則y=f(x)是週期為2的周期函數;

5、方程k=f(x)有解k∈D(D為f(x)的值域);

6、a≥f(x)恆成立a≥[f(x)]max,;a≤f(x)恆成立a≤[f(x)]min;

7、(1)(a>0a≠1,b>0,n∈R+);

(2)logaN=(a>0,a≠1,b>0,b≠1);

(3)logab的符號由口訣“同正異負”記憶

(4)alogaN=N(a>0,a≠1,N>0);

8、判斷對應是否為映射時,抓住兩點:

(1)A中元素必須都有象且;

(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並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9、能熟練地用定義證明函數的單調性,求反函數,判斷函數的奇偶性。

10、對於反函數,應掌握以下一些結論:

(1)定義域上的單調函數必有反函數;

(2)奇函數的反函數也是奇函數;

(3)定義域為非單元素集的偶函數不存在反函數;

(4)周期函數不存在反函數;

(5)互為反函數的兩個函數具有相同的單調性;

(6)y=f(x)與y=f-1(x)互為反函數,設f(x)的定義域為A,值域為B,則有f[f--1(x)]=x(x∈B),f--1[f(x)]=x(x∈A);

11、處理二次函數的問題勿忘數形結合

二次函數在閉區間上必有最值,求最值問題用“兩看法”:一看開口方向;二看對稱軸與所給區間的相對位置關係;

12、依據單調性

利用一次函數在區間上的保號性可解決求一類參數的範圍問題;

13、恆成立問題的處理方法

(1)分離參數法;

(2)轉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佈列不等式(組)求解;

a(1)=a,a(n)為公差為r的等差數列

通項公式:

a(n)=a(n-1)+r=a(n-2)+2r=、、、=a[n-(n-1)]+(n-1)r=a(1)+(n-1)r=a+(n-1)r、

可用歸納法證明。

n=1時,a(1)=a+(1-1)r=a。成立。

假設n=k時,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成立。a(k)=a+(k-1)r

則,n=k+1時,a(k+1)=a(k)+r=a+(k-1)r+r=a+[(k+1)-1]r、

通項公式也成立。

因此,由歸納法知,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是正確的。

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n-1)r]

=na+r[1+2+、、、+(n-1)]

=na+n(n-1)r/2

同樣,可用歸納法證明求和公式。

a(1)=a,a(n)為公比為r(r不等於0)的等比數列

通項公式:

a(n)=a(n-1)r=a(n-2)r^2=、、、=a[n-(n-1)]r^(n-1)=a(1)r^(n-1)=ar^(n-1)、

可用歸納法證明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

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r^(n-1)

=a[1+r+、、、+r^(n-1)]

r不等於1時,

S(n)=a[1-r^n]/[1-r]

r=1時,

S(n)=na、

同樣,可用歸納法證明求和公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38qoo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