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高三地理一輪複習知識點歸納

高三地理一輪複習知識點歸納

高三地理一輪複習知識點歸納

鋼是在烈火和急劇冷卻裏鍛煉出來的,所以才能堅硬和什麼也不怕。我們的一代也是這樣的在鬥爭中和可怕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學習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下面好範文小編為你帶來一些關於高三地理一輪複習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講地球與地圖

一、地球與地圖

1、赤道上經度相差10實地距離大約為111千米,其他緯線上經度相差10實地距離大約為111-千米。

經線上緯度相差10實地距離大約為111千米。

2、東半球的範圍從200W向東到1600E。

3、球面兩點的最短距離為兩點之間的“大圓劣弧”,常見大圓為赤道、經線圈和晨昏圈。

北半球同一緯線上的最短距離向北偏,南半球同一緯線上的最短距離向南偏。

4、該地看北極星的仰角就是該地的緯度。

5、有經緯網的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東西方向是相對的,要根據劣弧進行判斷。(劣弧即兩點經度差小於1800)

二、等高線地形圖

1、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讀數值範圍,判斷地貌類型:海拔在200m以下,等高線稀疏的是平原; 海拔在200m~500m,等高線較稀疏的是丘陵;海拔大於500m,等高線密集的是山地; 海拔在1000m以上,等高線在邊緣十分密集,而頂部稀疏的是高原;四周等高線密集且數值大,中間等高線稀疏且數值小的是盆地。

(2)讀疏密程度,判斷坡度: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從山頂向四周,等高線高密低疏,為凹坡,可通視;高疏低密,為凸坡,易擋住人們的視線。

(3)讀彎曲狀況:等高線凸向高處的是山谷,凸向低處的是山脊(凸高為谷、凸低為脊)。

(4)讀局部閉合等高線:等高線閉合,中高周低的地形類型是山峯;中低周高的地形類型為盆地;特殊情況,規律判讀為“大於大的”為山坡上的小山丘或“小於小的”為山坡上的小窪地。

(5)基本特徵:同線等高;同圖等距;相鄰兩條等高線數值可以相等,如河谷兩側相鄰的等高線,也可以遞變;任意兩條等高線一般不會相交,若相交或重疊則為陡崖。

2、等高線地形圖中的有關計算:

(1)計算兩點的相對高度:

先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範圍,再進行相減或(n-1)-d<△H<(n+1)-d

(2)進行陡崖高度的計算:

其相對高度(n-1)-d≤△H<(n+1)-d(n為陡崖處重疊的等高線條數,)d為等高距。

(3)計算陡崖的絕對高度:

陡崖崖頂的絕對高度:H大≤H頂

3、根據等高線判斷區域自然地理特徵:

(1)河流流向的判斷:

①山谷常有河流發育,由海拔高處流向低處;②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

(2)結合地形特徵判斷氣候特徵及差異:

海拔越高,氣温越低,每上升1000m,氣温下降60C;陽坡氣温高,陰坡氣温低。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海拔高,大氣稀薄,光照充足,晝夜温差大。

4、根據等高線判斷區域人文地理特徵:

(1)選點:水庫大壩應建在等高線密集的河流峽谷出口最窄處,庫區多選在“口袋型”的窪地或小盆地區;露營地應在等高線較稀疏的坡地或高地,避免靠近河流,避開谷地和陡崖,以避免洪水、泥石流和滑坡。

(2)選線:公路、鐵路修建多沿等高線延伸,即與等高線平行,儘量少穿越等高線。“之”字形道路是為了降低坡度。引水線應儘可能從地勢高處引向地勢低處,使水自流。

(3)選面:平原宜發展種植業,山區宜發展林業和畜牧業。

三、地形特徵的表述

地形特徵:一般從地形類型、地勢高低、地形區分佈三方面表述。

滿分術語:地形以--為主;主要分佈在--;地勢--高--低;地形崎嶇或平坦;特殊地貌如喀斯特地貌廣佈等。(地勢高低可根據等高線數值大小判斷或根據河流流向判斷)。

第二講地球的宇宙環境

一、地球的特殊性——太陽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體

1、外部條件:穩定的太陽光照;

安全的宇宙環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

★ 2、自身條件:適宜的温度;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液態水的存在。

日地距離適中、自轉週期適中,使地球有適宜的温度;

地球的體積、質量適中,使地球有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

★二、航天基地的區位條件分析:(評價時注意從有利和不利角度分析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

1、氣象條件:晴天多、陰雨天少,風速小,有利於發射和跟蹤,如我國西北地區的酒泉發射基地。

2、緯度因素:緯度低,自轉線速度大,可以節省燃料和成本,如海南文昌發射基地。

3、地勢因素:地勢越高,自轉線速度越大。

4、地形因素:地形平坦開闊,有利於跟蹤觀測。

5、海陸位置:大陸內部氣象條件好,隱蔽性強,人煙稀少,安全性強;

海上人類活動少,安全性強。

6、交通條件:內外交通便利,有利於航天裝備運輸。

7、安全因素:出於國防安全考慮,有的建在山區、沙漠地區,有的建在地廣人稀處。

三、太陽輻射的分佈及影響因素

1、描述太陽輻射的空間分佈規律

(1)全球的太陽輻射空間分佈: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2)我國的太陽輻射空間分佈:大致從東南向西北遞增。我國太陽輻射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2、影響太陽輻射分佈的因素:包括緯度、晝長、地勢和天氣四大因素

①緯度因素:緯度低,正午太陽高度角大,獲得的太陽輻射多。

②晝長因素:白晝越長,則日照時數越多,獲得太陽輻射越多;

③地勢因素:海拔越高,大氣越稀薄,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獲得太陽輻射多;

④天氣因素:晴天,雲層少,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獲得太陽輻射多。

四、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直接提供光熱資源;維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氣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能等)。

五、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擾動電離層,影響無線短波通訊;擾動磁場,產生“磁暴”現象;極地高空出現“極光”現象;影響氣候(地區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與黑子變化週期有一定的相關性)。

第三講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一、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徵

1、方向:自西向東,北逆南順(東經度數增大或西經度數減小的方向就是地球的自轉方向)。

2、速度:

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角速度除兩極外,其餘都相等,約為150/小時。

②影響線速度大小的因素:緯度和海拔

緯度越低,線速度越大;緯度越高,線速度越小。海拔越低,線速度越小;海拔越高,線速度越大。

赤道線速度為1670km/h,南北緯300為1447km/h,南北緯600是赤道的一半,為837 km/h,由此可判斷高、中、低緯。

二、區時的計算

1、地方時:

(1)同經度同地方時,不同經度不同地方時。經度每隔150地方時差1小時,10差4分鐘。

(2)光照圖中已知地方時的確定:

晝半球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12時;夜半球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24時或0時;

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的經線地方時為6時;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的經線地方時為18時。

2、區時的計算

(1)時區計算:某地所在時區數=該地經度÷15°(餘數若小於7.5,則直接捨去;餘數若大於7.5,則在結果上加一個時區)。

(2)北京時間為東八區的區時,即120°E的地方時。

(3)世界時:即0(中)時區的區時,也是00經線的地方時,又叫國際標準時。

3、地球上日期的變更

找1800經線和0時經線,從0時經線向東到1800經線為新的一天,其餘為舊的一天。

三、晨昏線的判讀與應用

1、晨昏線的判讀:順着自轉方向,由晝進入夜的是昏線,由夜進入晝的是晨線。

2、晨昏線的主要特徵:

(1)晨昏線平分地球,是一個過地心的大圓。

(2)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為00;

(3)晨昏線所在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4)晨昏線與經線圈重合為春分(3月21日)或秋分(9月23日);與極圈相切,為夏至或冬至。

夏至(6月22日)的判斷: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晝或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出現極夜;

冬至(12月22日)的判斷: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夜或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出現極晝。

(5)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6時,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8時。

● 解題時知道晨昏線,一定要繪出夜半球。

四、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方向的偏轉(即地轉偏向力)

(1)規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北右南左)

(2)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北半球河流向右偏,則右岸侵蝕嚴重,左岸堆積明顯。南半球反之。河流向哪岸偏,則哪岸侵蝕。

第四講地球的公轉及地理意義

一、地球公轉的基本特徵

1、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

2、速度(角速度和線速度):1月初,地球位於近日點,公轉速度最快;

7月初,地球位於遠日點,公轉速度最慢。(1近快,7遠慢)

3、黃赤交角

①大小:黃道面和赤道面的夾角,大小為23.5°(23026,)。

②意義: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南、北迴歸線之間來回運動、引起各地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帶的劃分等一系列地理現象。

③ 若黃赤交角變大,則熱帶、寒帶變大,温帶變小;若黃赤交角變小,則熱帶、寒帶變小,温帶變大。

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

1、正午太陽高度的空間變化規律:

由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向南北兩側遞減,離直射緯線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越大。

①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 ② 夏至日由北迴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③ 冬至日由南迴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2、正午太陽高度的時間變化規律:

(1)太陽高度日變化:當某地太陽高度達一天中的最大值時,地方時為12時。

(2)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太陽直射點向某地所在緯線移來,則正午太陽高度增大,移去則減小。

①夏至日:北迴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南半球達一年中最小。

②冬至日:南迴歸線及其以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北半球達一年中最小。

③南北迴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太陽直射,南北迴歸線上,每年有一次太陽直射,受太陽直射緯線上的正午太陽高度為90度。

3.某地正午太陽高度計算

公式:H=90°-兩點緯度差(兩點是指所求地點與太陽直射點)

兩點緯度差的計算遵循“同減異加”原則,即兩點同在北半球,則緯度差為大數減小數;兩點分屬不同半球,則緯度差為兩點緯度相加。

4.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

① 確定地方時:當某地太陽高度達一天中最大值時,此時日影最短,當地的地方時是12時。

② 確定房屋的朝向:在北迴歸線以北地區,正午太陽位於正南方,房屋朝南;

在南迴歸線以南地區,正午太陽位於正北方,房屋朝北。

③ 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陽高度越小,日影越長,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陽。

④ 太陽能熱水器的傾角調整:集熱板與地面的夾角與正午太陽高度角互餘。

三、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

1、晝夜長短的緯度變化規律

①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太陽直射於赤道處,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②夏至日(6月22日),太陽直射在23.5°N,該日全球晝夜長短分佈特點有:

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晝;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出現極夜;從北極圈到南極圈晝逐漸變短夜逐漸變長;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赤道晝夜等長。

③冬至日(12月22日),太陽直射在23.5°S,該日全球晝夜長短分佈特點有:

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夜;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出現極晝;從北極圈到南極圈晝逐漸變長夜逐漸變短;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赤道晝夜等長。

④赤道上永遠晝夜平分。

2、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規律:

①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則北半球晝長夜短,且越往北,晝越長夜越短;

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則南半球晝長夜短,且越往南,晝越長夜越短。

②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則北半球晝變長、夜變短;向南移動,則南半球晝變長夜變短。

3、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赤道與極圈之間,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

4、太陽直射點位置與日出、日落方位的對應關係

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則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則日出東南、日落西南;太陽直射點在赤道,則日出正東、日落正西。

5、晝夜長短的計算:

常規計算:根據晝弧或夜弧所佔比例計算或根據日出、日落時間計算。

規律計算:同一緯線上各地晝長相等;北半球某度數緯線上的晝長=南半球同度數緯線上的夜長。

高三地理一輪複習知識點歸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ze7m7.html
專題